『壹』 為什麼安陽市的投資者願意來進行幼小項目的加盟呢
這個主要是根據他個人如果他個人喜歡你這個感覺你這個有有前景他可能都會加盟投資
『貳』 個人投資者可以參與科創板新股定價
個人投資者可以參與科創板新股定價,你給錢那得上千萬上億啊!那就不是小散戶能說了算了,一般的個人無法參與科創百信股定價
『叄』 創業板新股中簽後怎麼交易
創業板的新股中簽之後需要繳納足額的資金,等待新股上市的通知之後就可以上市交易了。
『肆』 新股擴容惡果顯現,低迷股市希望在哪
希望之一:管理層能提前安民告示今年新股擴容的計劃。
最近新股的大提速,據說還有特殊的原因。即去年已經通過發審的新股,許多用的是2015年年報,2016年業績已經大變樣了,因財務制度,必須趕在今年1月前發行完畢,遂造成了現在每天發3隻新股。但全年仍望在去年275家基礎上,有一定幅度增加,如320--330家左右。如果管理層能提前安民告示今年新股擴容的計劃,市場的恐慌氣氛就能消除。
希望之二:養老金能盡快更多地進入A股市場。
周五有消息稱,養老金委託投資機構已通過了招標核准,有望在春節前部分入市。但願近期市場新股大發,指數連跌不止,許多個股狂瀉,是為此而打造出安全的空間。一旦作為養命錢的養老金大量入市了,不僅能社會資金進股市起到帶頭作用和乘數效應,而且能為二級市場投資者增加安全系數,與養老金共命運。想必那時,將會倒逼管理層的各種決策將會更科學化、民主化。
希望之三:國資改革能為廣大投資者帶來紅利。
無論是年前的政治會議、中央深改組的會議,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各省市的「兩會」,都把國資改革作為2017年突出的任務。元旦過後,國務院國資委相繼拉開了7大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掀起了央企和地方國企改革的熱潮。
新華社發了《2017年國企改革要見真章,容不得等待觀望》的評論文章,明確提出: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人往哪去、錢從哪來、債務怎麼辦」的實際問題,必須要在國企改革中尋找答案,國資改革事關中國經濟的未來。
因此,盡管目前市道低迷,大盤失守五周均線3120點已兩天,暫時跌破固守了46天的3100點平台,也不無可能。但是,對持有國資改革股的投資者來說,,無需太在乎眼前股指漲跌和股價的波動。重要的是有籌碼。因為一旦停牌重大重組,讓殼借殼,股價至少有50--100%的上漲空間。當然,控制倉位也是必需的。筆者堅信,無論是央企混改,還是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國資改革,在春節後和「兩會」前後,必將推出一系列的重頭戲。
『伍』 劉士余發新股害散戶大虧錢
在散戶的問題上,就比如昨天大盤正式破掉了3100了,股吧里又有一大群人在罵641,他們認為是證監會的「強監管」政策和IPO擴容導致市場沒有了賺錢效應,自己虧損了很多錢。我也虧了,大概33.3%,一年。這一年,我思考過該做價值投資還是題材投機,研究基本面還是技術面,做周期股還是題材股;也接觸過市場上做短線題材股、中長線價值股,包括一些做量化交易的職業投資者。近期市場上的監管趨嚴、資金出逃、個股大面積下跌,股民情緒開始激烈等情況,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在中國股市,作為一個散戶,有未來嗎?
首先,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炒股?
當然是為了賺錢。不管你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還是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基本上我們都是為了賺錢才進入股市。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選擇股市而不是其他?
我看到股吧中有很多人說羨慕美國的股市,雖然經過了08年的金融危機,但道瓊斯指數從2009年2月份的6469點一路上漲,破10000,破20000,一直在創新高,但我們的大A股卻好像還在「半山腰」。這里有個重要的區別:美國股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而我們的A股以散戶為主。因為百分之七八十的股民都是10萬以下的散戶,我也屬於其中一個。散戶投機者,就用這個詞吧,因為這個群體,價值投資者很少。一來,大多數的股民並不具備價值投資的專業知識,二來我們的大A股的市場情況也確實不太適合做價值投資。
散戶這個群體,我認為是比較悲催的。
一方面,10萬以下的投資本金,能做什麼呢?做期貨、外匯?非專業出身還是別做的好。買銀行理財、國債?收益太少,本來本金就少,何時才能賺到第一桶金啊,滾雪球也要等本金這個球夠大,才能積累得多吧。買基金?別逗了。沒聽過「公募就是披著馬甲的散戶」嗎,有時候他們的收益率還不如我呢。私募,至少100萬,門檻太高,買不起。投資房地產?呵呵,10萬夠給首付嗎?還有裝修費呢。細想一下,散戶的投資方式其實很少,而最便宜的股票才1元多,幾百塊就可以炒股的門檻其實給了很多人「獲取高額收益的機會」,當然也有風險。
另一方面,我們A股中3000多家企業,不講故事的有幾家?上市公司整體質量較差,機構無法從上市公司的長期業績成長中獲利,只能採取「市場博弈」的方式賺錢。博弈的主體有以下幾方:散戶、游資、私募、公募、保險、QFII、證金匯金社保的國家隊。上面的哪一方,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信息優勢來說,都比散戶強。更不用說他們是團隊作戰,我們是「散兵游勇」。作為一個散戶,我既不能把國家隊當做「救世主」,也不能把「溫州幫、佛山無影腳」看做是「對抗如來佛祖的孫悟空」,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對手。這個市場中,每個人都想從「更弱」的一方身上咬下一塊肉,啃下一根骨,所以不要對他們抱有希望。
第三個問題:散戶的未來在哪裡?
有一位94年入市做期貨的量化投資基金前輩對我說,除非你是金融工程專業出身,否則我不建議你進入這個市場。他說:散戶會逐漸退出這個市場,因為他們會發現在這市場上自己已經賺不到錢了,當然這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其實,我不知道這個5~10年的時間是否正確,但是從金融市場的成熟化發展來看,「散戶退出、機構博弈」這絕對是未來的趨勢。美國的股市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成熟,我們的金融市場近40年了,不知道達到成熟需要多久,但幾百年那麼長應該是不需要的。
我目前能想到的只有兩條路:一是,成為一個職業投資者或職業投機者。那些經過多年市場摸爬滾打最終形成自己交易體系的人,當然是極少數,能夠繼續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二是,離開這個市場,不要再自己做交易,而把投資委託給更專業的機構。當然,這需要機構市場更加成熟,投資理念更加先進,整個金融市場更加發達。或許,還有第三條路:牛市炒股,熊市撤退。嚴格執行牛市賺錢就走的策略,不要一直撲在市場行情中。
未來離我們有多遠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每一個散戶都能找到自己道路,先找到一個比較大的雪球,然後找到一個足夠長的坡,「滾雪球」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但是,首先要保住本金。——投資有問題,就要上「約基」。
『陸』 新股中簽後大約能掙幾萬
這個要看個股內在表現,能賺多少各有不同,總的一句,等到開板賣出才能算出版結果。
『柒』 股票點數的投資收益
股票指數是指數投資組合市值的正比例函數,其漲跌幅度是這一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但在股票指數的計算中,並未將股票的交易成本扣除,故股民的實際收益將小於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指數投資組合的最大投資收益率。
股市上經常流傳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賺熊賠,就是說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虧損,但如果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贏利。
1.如果一個牛市是可逆轉的,股民只賠不賺。中國上海股市上證指數的中間點位約為600點,在1993年初的牛市中,滬市曾突破過1500點,後在1994年的7月跌回到300多點; 1994年9月,滬市又沖上1000點,但不久又跌到600點以下。從這幾年的指數運行來看,上證指數總是從600點以下開始啟動,形成一個牛市後又回到600點,可以說上海股市的所有牛市都是可逆的。當上證指數從600點沖上1000點又回到原地,對於個別股民來說,可能有賺有賠,相互間進行了財富的轉移。但對於股民這個群體而言,他們不但無所得且還有所失。其一,不管是在那一個點位上交易,股民都需交納交易稅和手續費。股票指數從600點上揚再回到600點,對於股民這個整體來說,除了要開銷交易成本外,沒有任何投資回報。而上海股市在這個點位以上的成交量至少要佔總成交量的一半以上,對於股民來說,量少一半以上的手續費和交易稅的支出是圖勞無功的,因為投資股票的目的是企圖在股票的上揚中得到收益。其二,股民為配股和新股的發行付出了額外的代價。配股和新股的發行總是參照二級市場的價格進行的,二級市場的股價越高,發行價就越高,當指數又回到600點以下時,對於在此點位以上配股或購買新股的股民來說,就相當於套牢,而這種套牢又不同於二級市場的套牢,因為二級市場的套牢只是股民間的轉手而已,資金並無損失。但高價配股或購買新股後,其資金就流向了上市公司,一級市場的這種套牢對股民這個整體就是巨大損失。如青島啤酒的發行,每股的成本約為12.8元,但其凈資產每股只有2元,也就是說股民花了12.8元只買到了2元的凈資產,不管該只股票後來的上市開盤價如何,股民這個整體為每股青島啤酒股票還是花了12.8元的代價。如果股民用買一股青島啤酒的錢去投資國庫券或存銀行,每年至少能獲得1.3元的收益,而不論青島啤酒如何前程似錦,它每年的平均收益是難以達到如此之高水平的。所以對一個可逆的牛市,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看,股民只賠不賺。
2.即使是大牛市,股民也不一定就能盈利。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股民的投資收益率,但這個投資收益率是名義上的,是沒有扣除交易成本的。對於西方一些較為成熟的股市,因為其年換手率一般只有30%左右,其交易成本一般可忽略不計。而中國股市,由於股民的頻繁倒手,最近兩年的換手率一般都在700左右,如果將交易成本計入,中國股民的收益實際上是一個負數。1994年,滬深股市流通股部分共為股民產出了近50億元的稅後利潤,但這兩股市這一年的總成交額卻高達8200億,按單位成交額買賣雙方各需繳納3I的交易稅和近4.5I的手續費計算,股民累計將支出120億元的交易成本,收益和支出相比,股民還將倒貼70億元。雖然滬深股市的綜合指數比開始計點時的基數100點上揚了許多,但據初步估算,到 1995年止,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在5年中一共只為二級市場上的股民產出了100億元的稅後利潤,而股民在該階段支出的交易費、稅卻高達200億元。相對於1990年,雖然滬深股市現在也還是牛市,但股民這個整體卻是虧損的,因為上市公司給予股民的回報難以抵消股票交易的開支。
3.如果一個牛市使股價偏離了它的投資價值,股民的盈利是虛擬的,且部分股民的盈利都是奠基在他人的虧損基礎上的。在短期牛市中,股市可能造成一種錯覺,即股民人人都是盈利者,其實這種盈利是虛擬的,因為股票的整體價值是以部分股票的成交價來計算的。當一支股票以較高的價格成交時,一些未交易的股票市值都將以成交價來計算,其結果是持有該種股票的股民帳面價值都升高了。如中國上市公司現在大概有70%以上的國家股或法人股未上市流通,一些人士卻經常以股票的市場價格來計算國有資產的價值,股價上漲以後就認為國有資產增值了。但若上市公司的所有股票都進入流通,由於股票的供給量急劇增加,股票的價格就難以炒到現今股市這種高度。所以股市中的盈利不能以他人的成交價格來計算,而只能以賣出時實現的成交價來計算。另外,當股價脫離其投資價值時,某些股民的盈利是以其它股民的虧損為前提的。如某支股票的每年的稅後利潤為0.1元,現一年期儲蓄利率為10%,故這支股票的理論價格應為1元。當一些股民將其價格狂炒至偏離其投資價值以後,比如說將其價格由1元炒至5元,1元買進 5元賣出的股民盈利了4元,但5元買進的股民卻虧損了4元,因為該支股票的實際收益僅相當於1元的儲蓄存款。所以在股票的炒作中,一般都是後買的回報了先買的,新股民回報了老股民。
『捌』 天使投資人的投資人
1.確定投資人是可信的。
2.確定投資人經驗老道。老道的天使投資人對所從事的行業非常了解——他們應該「曾經親自嘗試過,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尋求天使投資需要的不僅是天使投資人口袋裡的錢,同樣需要他們的專業眼光。
3.不要低估他們。一定要像對待風險投資一樣,該做的一樣都不能少。天使投資人和風險投資一樣關心流動性——甚至更緊張,因為他們投的是自己的錢,而且是稅後的。
4.理解他們的動機。天使投資人與風險投資公司的最根本不同是,天使投資者有雙重底線。他們已經成功了,想要回饋社會,幫助新一代創業者。因此,他們有時會樂於投資那些看不清楚、風險更大的項目,以幫助創業者邁上新台階。
5.請他們參與體驗。天使投資人的收獲之一就是和創業者一起感受創業的過程。
6.要讓天使投資人的配偶也能很快明白創業者的理念。通常天使投資人的「決策委員會」只有一個成員:配偶。
7.拉天使投資人聽過的人加入。天使投資人很喜歡與朋友一起投資新企業,希望企業的經營者能做出些成績。即使一起投資的人不是朋友也沒關系,能與其他著名天使投資人一起投資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8.謙遜有禮。天使投資人比風險投資者更容易與創業者產生感情,他們可能會覺得創業者看起來有些地方很像自己的兒女,或者像他們想要的那種兒女。直到能賺到大錢之前,最好保持謙遜有禮的態度。 1、公開的聯系方式。互聯網逐漸進入了一個關系時代,大多數投資人的聯系方式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專業的行業網站都有很多投資人的聯系方式,更別說各類博客了,如果有心,肯定是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項目的投資人並搭上關系的。
2、熟人引薦。天使投資人一般都是個人投資者,其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不太可能會接觸太過的項目,如果是熟人引薦的話,成功率則高得多。實際上大多數天使投資人和被投資者之間都是有著某種關系的。至於如何才能搭上線,相信只要用心的創業者都是會有辦法的。
3、律師。特別是專注金融、知識產權領域的律師,他們往往會幫助投資人投資的公司處理一些法律事務,而且也是投資人早期項目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他們和投資界的關系是很熟悉的。如果有這方面的關系一定要利用起來,至少做一個引薦是不成問題的。
4、各種投資會議。別以為只有企業千方百計想找投資,投資人也是想盡辦法找好項目的。國內有很多機構做專業的投資會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很多投資人都會去參加這樣的展會,創業者在這樣的展會上可以認識很多投資者,這裡面就有你想找的天使投資人。但是這個是要花錢的,而且各種會議的效果都不一樣,很多時候都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5、被投資過的公司。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從這些公司的情況你可以大概推斷出這個投資人的投資偏好、投資額度等情況,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項目。而且你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家公司的CEO,通過和這些CEO的會談(當然,前提是他們願意和你談),不僅能學習到他們的融資經驗,還能懇請他們幫忙引薦給他們的投資人,而這種推薦往往是投資人最看重的。
『玖』 我是一個剛准備投資股票者。
在股價強勢向上、採取投資方式時,也可以採取投機方式短線做多,以增加短線的收益。歡的。愛不是那麼隨便的,更不是一種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