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高鐵總里程多少公里
截止2018年末,中國高鐵總里程突破了3萬公里,而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3.2萬公里。
國家統計局2019年8月13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70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加速成網,綜合運輸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國高鐵營業總里程、高速公路總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位。
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13.2萬公里,較1949年增長5倍。經過近十年快速建設,「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運營,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2018年末,高鐵營業總里程3萬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1)全國鐵路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擴展閱讀:
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表示,隨著近年來鄭徐、滬昆、寶蘭、石濟等多條高鐵的開通,我國高鐵「四縱四橫」主骨架已基本形成。
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高鐵早已連片成網。在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高鐵也實現了互聯互通。今年春運,隨著蘭渝鐵路、西成高鐵和渝貴鐵路投入運營,一直被視為「鍋底」的川渝地區將摘下「春運老大難」的帽子。
過去五年間,中國高鐵實現快速發展。來自中鐵總的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7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萬億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2.94萬公里,其中高鐵1.57萬公里,是歷史上鐵路投資最集中、強度最大的時期。
㈡ 2017年中國鐵路建設任務圓滿完成了嗎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官方微博消息,中國鐵路總公司按照部署要求,持續加大鐵路建設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建設力度,全力確保2017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以上、投產新線2100多公里等任務目標的全面完成。
該負責人表示,鐵路總公司高度重視鐵路建設質量問題,堅持把工程質量擺在首位,精心組織相關單位,嚴格落實各項規定和標准,認真做好項目驗收、標准化評定、安全評估等工作,採取最嚴格、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堅決把各種質量安全隱患消滅在開通之前,確保新線按設計目標速度值、高標准高質量開通運營。
㈢ 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的定義
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又稱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固定版資產投資完成額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的綜合性指標,又是觀察工程進度和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依據。
其計算公式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在建工程年末數-在建工程年初數。
固定資產投資額是權根據建築工程和安裝工程的實際完成工作量,實際已安裝的設備和不需要安裝的設備、工具、器具的購置費,以及其他費用的實際發生數計算的。沒有形成工程實體的建築材料和預付工程款,以及需要安裝而沒有進行安裝的設備等都不能計算投資完成額。
㈣ 高鐵的經濟發展數據
2015年,我國新建高鐵3306公里。2015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00億元人民幣,新增鐵路版運營里程9000多公里,新開工權61個項目。鐵路總公司稱,到2015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2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鐵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鐵路總公司
㈤ 中國鐵路的固定資產投資
2006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88.36億元,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542.50億元,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22.56億元,機車車輛購置投資完成323.3億元。
1.基本建設。
全年投資完成1542.50億元,同比增長75.2%。其中鐵道部投資完成1300.92億元,為年計劃的98.1%,同比增長75.0%。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首次突破1500億元,比歷史上完成投資最多的2005年(880.18億元)多662.32億元。
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在建的大中型項目119個,投資完成1507.20億元(復線及擴能342.85億元,電氣化92.19億元,樞紐、客站110.99億元,新建鐵路961.18億元),同比增長80.6%。其中鐵道部投資完成1281.54億元,為年計劃的87.7%,同比增長79.4%。新線鋪軌868.8公里,復線鋪軌1145.3公里,新線投產1490.9公里,復線投產816.4公里。電氣化鐵路投產3921.2公里,其中既有線電氣化投產里程3807.7公里,是「十五」期間的1.5倍。
地方鐵路投資完成15.92億元,同比下降5.3%。新線鋪軌?70.5公里,新線投產156.7公里。
小型項目投資完成16.93億元。
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海拉爾至滿洲里、蘭州至西寧增二線,隴海線徐州至連雲港、石家莊至德州、大同至包頭、蕭甬線電氣化,武漢北編組站,沈陽樞紐東環線,南京樞紐大勝關長江大橋南京南站及相關工程,張家口至集寧鐵路,樂壩至巴中鐵路,太中銀鐵路,伊敏至伊爾灺鐵路,臨河至策克鐵路、龍廈鐵路等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投資完成157.46億元。新線鋪軌1.8公里,復線鋪軌90.8公里。新線投產1.8公里,復線投產50.3公里。
一批項目建成投產。青藏鐵路於2006年7月1日提前一年通車,西格段增建二線應急工程同步建成投產;浙贛、滬杭、京滬線電氣化,蘭州至武威南復線,昆明、上海蘆潮港集裝箱中心站,隴海線鄭徐段、蘭新線武嘉段電氣化,膠濟線,煙大輪渡,敦煌鐵路,遷安北至菱角山鐵路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投資完成251.93億元,新線鋪軌103.2公里,復線鋪軌548.6公里,新線投產1413.6公里,復線投產654.7公里,電氣化鐵路投產3921.2公里。
客運專線建設全面推進。鄭西、武廣(含新廣州站及相關工程和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石太、京津、武合、合寧、溫福、甬台溫、廣珠、福廈、廣深港、膠濟等客運專線建設項目全面推進,投資完成644.69億元,全部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新線鋪軌46公里,復線鋪軌53.2公里。特大、大中橋完成41.69萬摺合米,隧道完成29.58萬摺合米。
投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建設項目使用財政預算內資金53億元;鐵路專項基金446.46億元;銀行貸款326.29億元;鐵路專項資金106.41億元;利用外資25.95億元;鐵路建設債券293億元,比歷史上使用鐵路債券最多的「九五」和「十五」時期總和還多31.71億元;企事業自籌資金49.81億元;地方政府及企業投入鐵路建設資金225.66億元,接近「十五」時期地方政府和企業投入鐵路建設的資金總和,鐵路吸引國內外、民營企業投資規模逐漸擴大,投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
合資鐵路發展進入新階段。在建鐵路項目中有達成,新廣州站及相關工程,武廣、鄭西、石太、廣深港客運專線,京津城際軌道交通,溫福、福廈鐵路,遷安北至菱角山鐵路等42個合資鐵路項目,佔在建鐵路項目數的35.3%,其中新建鐵路項目有34個,佔新建鐵路項目數的72.3%。合資鐵路投資完成794.38億元,占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大中型項目投資完成的52.6%,其中地方政府和企業投資174.68億元;新線鋪軌501.8公里,復線鋪軌210.5公里,新線投產325公里,復線投產86.7公里,電氣化鐵路投產45.3公里。
2.更新改造。
鐵路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22.56億元,其中國家鐵路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09.23億元,同比降低4.2%;合資鐵路公司投資完成13.33億元。
完成的國家鐵路投資中,運輸設備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77.41億元,為計劃的99.6%,同比降低4.9%。
在國家鐵路運輸設備更新改造中,鐵道部管理項目投資完成33.48億元,同比降低41.9%;鐵路局管理項目投資完成143.94億元,比2005年增長11.7%。
國家鐵路利用專項資金進行的技改投資完成31.82億元,與2005年持平。
鐵路局管理項目投資完成從分組構成上看,各局運輸生產力新布局調整後相應減少了對各類輔助性生產設備的投資,用於提速、擴能和安全保障等運輸生產一線的投資得到充分保證,並且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更新改造資金用於基建大中型項目的配套,以補充建設資金的不足。
各鐵路局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項目投資。局管生產性項目投資完成139.77億元,比2005年增長13.2%,佔全部投資完成額的97.1%,比2005年提高1.3個百分點。
3.機車車輛購置。
2006年鐵路機車車輛購置以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和新型70噸貨車、大秦鐵路新型80噸級重載貨車等為重點,投資完成323.3億元,其中國家鐵路投資完成319.4億元、合資鐵路投資完成3.9億元。
國家鐵路完成投資中,機車57.69億元(含引進大功率機車預付款12.70億元)、客車33.04億元(含22型客車翻新7.36億元)、貨車155.54億元(含K2轉向架改造43.35億元)、動車組購置預付款69.31億元。購置機車451台、客車880輛、貨車26693輛。
合資鐵路公司完成投資中,機車1.97億元、客車1.89億元、貨車403萬元。購置機車23台、客車69輛、貨車9輛。
㈥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應該怎樣計算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計算方式如下: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建築工程投資額+安裝工程投資額,而其中:
1、建築工程投資額=Σ(實際完成的實物量×預算單價)×(1+間接費率)×(1+計劃利潤率);
2、安裝工程投資額=Σ[(實際完成的實物量×預算單價)+(人工費×間接費率)]×(1+計劃利潤率)。
固定資產投資額是根據建築工程和安裝工程的實際完成工作量,實際已安裝的設備和不需要安裝的設備、工具、器具的購置費,以及其他費用的實際發生數計算的。沒有形成工程實體的建築材料和預付工程款,以及需要安裝而沒有進行安裝的設備等都不能計算投資完成額。
(6)全國鐵路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擴展閱讀:
新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為日常生產活動的一部分,發生的大修理費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現行投資管理體制及有關部門的規定:凡屬於大修理、養護、維護性質的工程(如設備大修、建築物的翻修和加固、農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庫、鐵路大修等)都不納入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也不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通過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活動,國民經濟不斷採用先進技術裝備,建立新興部門,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生產力的地區分布,增強經濟實力,為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創造物質條件。這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調整主要堅持了三項原則。
一是總體調低。除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外,其他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總體調低5%。
二是有扶有控。適度調低有利於增加有效投資行業領域的項目資本金比例,比如,關系國計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機場項目,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以及玉米深加工等項目。
同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急需的停車場項目,以及經國務院批准、情況特殊的國家重大項目的資本金比例可比規定比例再適當減低。
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有關規定,繼續執行原有的較高資本金比例。
三是獨立審貸。金融機構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獨立審貸,切實防範金融風險。
㈦ 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安排是多少錢
談及2018年,陸東福指出,這是「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起步年」。據介紹,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安排732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7020億元。投產新線4000公里,其中,高鐵3500公里。
此外,要積極發展互聯網訂餐、網上商城、旅遊酒店等旅客出行關聯業務,加快推進站車Wi-Fi、「高鐵+共享汽車」等項目,打造高鐵網與互聯網「雙網旅行生活」。
㈧ 中國鐵路的統計數據
2013年,鐵路管理體制政企分開改革有序推進,鐵路部門以改革為動力,深入推進安全風險管理、運輸組織改革、鐵路基本建設,維護鐵路安全穩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
一、運輸生產
旅客運輸。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比上年增加2.04億人、增長10.8%。其中,國家鐵路20.75億人,增長10.7%;非控股合資鐵路0.24億人,增長15.0%;地方鐵路0.07億人,增長18.4%。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完成10595.62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83.29億人公里、增長8.0%。其中,國家鐵路10550.32億人公里,增長8.0%;非控股合資鐵路38.02億人公里,增長17.7%;地方鐵路7.28億人公里,增長5.9%。
貨物運輸。全國鐵路貨運(含行包)總發送量完成39.67億噸,比上年增加0.63億噸、增長1.6%。其中,國家鐵路32.22億噸,下降0.4%;非控股合資鐵路4.95億噸,增長12.6%;地方鐵路2.50億噸,增長9.1%。全國鐵路貨運(含行包)總周轉量完成29173.89億噸公里,比上年減少13.20億噸公里、下降0.05%。其中,國家鐵路26845.01億噸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資鐵路2173.94億噸公里,增長18.8%;地方鐵路154.94億噸公里,增長13.8%。
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9.61億噸,比上年增加0.66億噸、增長1.7%。其中,國家鐵路32.16億噸,下降0.3%;非控股合資鐵路4.95億噸,增長12.6%;地方鐵路2.50億噸,增長9.1%。全國鐵路貨物周轉量完成29031.6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63.61億噸公里、增長0.2%。其中,國家鐵路26702.85億噸公里,下降1.1%;非控股合資鐵路2173.82億噸公里,增長18.8%;地方鐵路154.93億噸公里,增長13.8%。
全國鐵路行包發送量完成598萬噸,比上年減少340萬噸、下降36.2%。其中,國家鐵路593萬噸,下降36.3%;非控股合資鐵路5萬噸,下降23.1%;地方鐵路0.2萬噸,下降8.9%。全國鐵路行包周轉量完成142.28億噸公里,比上年減少76.81億噸公里、下降35.1%。其中,國家鐵路142.16億噸公里,下降35.1%;非控股合資鐵路0.12億噸公里,下降22.9%;地方鐵路0.01億噸公里,下降12.4%。
重點運輸。全國鐵路煤炭運量完成23.22億噸,比上年增長2.7%。冶煉物資運量完成8.51億噸,下降0.8%。石油運量完成1.39億噸,增長0.8%。糧食運量完成1.10億噸,增長5.4%。化肥及農葯運量完成0.87億噸,下降6.0%。集裝箱運量完成0.88億噸,下降4.5%。全國鐵路口岸共完成進出口貨物運量0.58億噸,增長7.3%。其中:滿洲里、綏芬河、二連、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進出口貨物運量0.56億噸,增長4.5%。
換算周轉量。全國鐵路總換算周轉量完成39769.5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770.10億噸公里、增長2.0%。其中,國家鐵路37395.3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非控股合資鐵路2211.9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8%;地方鐵路162.2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4%。
運輸收入。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6050.35億元,比上年增加741.45億元、增長14.0%。
運輸效率。國家鐵路貨運機車日車公里493公里,比上年延長2公里、增長0.4%;貨運列車平均總重3548噸,提高18噸、增長0.5%;貨運機車日產量139.7萬噸公里,增加1.4萬噸公里、增長1.0%。全國鐵路日均裝車完成168482車,增加2410車、增長1.5%;國家鐵路貨車平均靜載重完成64.4噸,提高0.4噸、增長0.6%;貨車周轉時間完成4.72天,延長0.04天。
運輸安全。全年未發生特別重大、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車較大鐵路交通事故,鐵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7%。
服務質量。客運方面:繼續深化客運改革,完善售票組織方式,強化站車服務措施。實現12306網站技術升級,推出手機購票業務,推廣自動售取設備。210個車站實現二代證刷卡進站功能。貨運方面:大力實施貨運組織改革,實貨制運輸取得成效,貨改以來鐵路發運客戶增長8%,零散白貨當日受理率達99%以上。全路門到門運輸辦理站數量達到1909個。全路零擔辦理站從貨改前的29個增加至181個。
二、鐵路建設
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含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機車車輛購置)完成6657.45億元。
基本建設。全國鐵路共完成投資5327.7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完成投資5308.88億元。路網大中型項目332個(含23個台帳管理項目),完成投資5308.05億元。其中,新建鐵路完成投資4291.0億元,既有線擴能改造完成投資1017.05億元,分別佔80.8%和19.2%。地方鐵路完成投資18.82億元。
全年共投產新線558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72公里,津秦、西寶、寧杭、盤營、杭甬等高鐵開通運營;投產復線4180公里、電氣化鐵路4810公里。完成新線鋪軌7025公里、復線鋪軌5954公里。
更新改造。國家鐵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91.75億元,比上年增加23.10億元、增長8.6%。
路網規模。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3萬公里,比上年增長5.7%。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1.1萬公里;合資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2萬公里,地方鐵路營業里程達到0.4萬公里。路網密度106.9公里/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7公里/萬平方公里。其中,復線里程4.8萬公里,比上年增長10.4%,復線率46.8%,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電氣化里程5.6萬公里,比上年增長9.4%,電化率54.1%,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萬公里,比上年增加2245公里、增長6.0%。
移動裝備。國家鐵路機車車輛購置完成投資1038億元。全國鐵路機車擁有量為2.08萬台,比上年增加38台,其中和諧型大功率機車7017台,比上年增加972台。內燃機車佔47.8%,電力機車佔52.1%。全國鐵路客車擁有量為5.88萬輛,比上年增加0.11萬輛;其中空調車4.86萬輛,佔82.6%,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和諧號」動車組1308組、10464輛,比上年增加225組、1800輛。全國鐵路貨車擁有量為68.8萬輛,比上年增加1.74萬輛,增長2.6%。
合資建路。2013年,新組建合資鐵路公司9家,鐵路建設規模約1600公里,投資總額約1800億元,項目資本金約88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協議出資約340億元。
三、科技創新
鐵路安全技術創新。研發了高速列車追蹤接近預警系統、動車組防脫線技術裝備等安全技術裝備,並逐步推廣應用機車安全防護系統(6A)。會同國家電網公司開展高鐵雷電防護技術研發,與中國地震局共同開展高鐵地震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及試驗,取得重要進展。
重點技術攻關。大力推進中國標准動車組研製工作,推進30噸軸重機車車輛關鍵技術深化研究和樣車研製。深入推進高速鐵路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長大復雜橋梁、列控系統、牽引供電、30噸軸重重載鐵路道岔、軌枕、扣件、無砟軌道技術及評估監測、新一代客票系統、貨運電子商務系統、運營維護等關鍵技術研究。
重大綜合試驗。組織開展了既有線27噸軸重綜合試驗、75米長鋼軌普通平車運輸裝載加固運行試驗、液化天然氣(LNG)罐式集裝箱運輸試驗、接觸網防融冰、京廣高鐵坪土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試驗、浮置板道床試驗、福廈地震監測試驗等試驗工作。開展大西客專、滬昆客專高速綜合試驗和山西中南部通道重載綜合試驗相關准備工作。
重要技術標准制定。繼續完善鐵路技術標准體系,發布了五批共73項行業標准,發布了鐵路專用產品標准性技術文件151個。推進標准國際化工作,主持和參加修訂了國際鐵路聯盟(UIC)標准、國際電工組織牽引電器標委會(IEC/TC9)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標准共11項。
知識產權及獲獎成果。鐵路行業5項科技成果榮獲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其中《三索麵三主桁公鐵兩用斜拉橋建造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高速鐵路供電綜合監控技術與裝備》、《橋建合一及功能可視化立體疏解客流鐵路車站設計建造技術》、《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修建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型自密實混凝土設計與制備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鐵路6項專利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分別為「縱連板式無砟軌道水泥乳化瀝青砂漿」、「機車用四軸高速轉向架」、「既有線三維約束測量方法」、「無砟軌道系統」、「蓄電池充電控制方法」、「貨車及其底門裝置」。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研究開發計劃2013年結題項目獲得專利、軟體著作權及論文1249項,其中,專利340項,軟體著作權40項,論文或專著869項。
四、勞動效率
勞動用工。國家鐵路從業人員為218.44萬人,比上年增加3.91萬人。其中,運輸業從業人員為175.41萬人,比上年增加6.77萬人。
勞動生產率。國家鐵路多元化經營勞動生產率完成48.26萬元/人,比上年增長5.6%。運輸業勞動生產率價值量完成35.94萬元/人,比上年增長9.9%;實物量完成221.9萬換算噸公里/人,比上年下降2.6%。 中國鐵路總公司最新發布的2014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中國鐵路總公司2014年全年收入9948.53億元,全年實現利潤6.36億元。雖然收入同比下降4.65%,但是相比2013年2.57億元凈利潤,中國鐵路總公司20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47%。在收入當中,運輸收入為5920.36億元,占總收入59.5%;其他收入為4028.17億元。在運輸收入中,客運收入保持微漲態勢,全年完成2127.24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95%,占總收入比重的21.4%。貨運收入則出現下滑,全年共完成收入2578.85億元,較上年下降3.1%。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達到3.675萬億元,創下新高,同比增長13.94%,負債率為65.52%。
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2015年前四月國家鐵路主要指標完成情況。2015年1至4月,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21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鐵路建設投資完成1172億元,同比增長20%;國家鐵路機車車輛購置149億元,同比增長45%。此外,2015年第一季度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完成8.7億噸,同比下降約9%。但大量新線的開通推動了鐵路客運量增長,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59077萬人次,同比增長8.8%。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負債增至3.747萬億元,較去年底再增717億元,負債率為66.2%。
㈨ 2017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了多少億元
2017年,中鐵總持續加大鐵路建設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建設力度,確保回2017年鐵路固定資產答投資8000億元以上、投產新線2100多公里等任務目標的全面完成。
據中鐵總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中鐵總今年擬新開工項目已批復可研項目49項,開工建設35項。京張高鐵建設、雄安新區鐵路布局規劃調整、京津冀核心區鐵路樞紐規劃等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後續工程建設奠定了基礎。
㈩ 2017年中國鐵路投資達8010億元嗎
據報道,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持續加大鐵路建設力度,全版國鐵路行權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1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完成7606億元;新開工項目35個,新增投資規模3560億元;投產新線3038公里,「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
此外12306和95306網站功能升級完善,鐵路客運電子支付和貨運POS機支付交易額同比分別增長28.2%、159.7%。依託京張高鐵等重大項目,復雜艱險地質條件下橋梁、隧道等重大工程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
希望中國高鐵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