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棉花資料
棉花基本情況介紹(1)
www.hexun.com 【2004.03.09 10:24】期貨日報
開欄的話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是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而且也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商品,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影響。同時,棉花還是一個非常適宜的期貨品種,早在
1870年,棉花期貨就出現在美國期貨市場。隨著棉花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棉花期貨規避風險、發現價格的功能已充分發揮出來,棉花期貨價格在貿易界和管理界都有很高的權威,已成為棉花行業和產棉國政府不可缺少的價格參考依據。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也是世界上很有影響力的棉花進口國,近年來隨著我國棉花市場的逐漸放開,尤其是入世以來,棉花市場一步步走上市場化發展軌道,由此就帶來了市場風險加大的問題,涉棉企業亟需一個規避風險的渠道,因此,近兩年市場上關於推出棉花期貨的呼聲漸高。在此,我們特設專欄,對棉花的基本情況及美國棉花現貨、期貨市場進行系列介紹,以期投資者有一個全面掌握和了解。
一、棉花基本知識
棉花是離瓣雙子葉植物,屬錦葵目錦葵科木槿亞科棉屬。喜熱、好光、耐旱、忌漬,適宜於在疏鬆深厚土壤中種植。
棉花栽培歷史悠久,約始於公元前800年。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棉花較早的國家之一,公元前三世紀,即戰國時代,《尚書》、《後漢書》中就有關於我國植棉和紡棉的記載。
在我國的棉花栽培歷史上,先後種植過四個栽培品種:海島棉(長絨棉)、亞洲棉(粗絨棉)、陸地棉(細絨棉)和草棉(粗絨棉)。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國的主要栽培品種也不一樣,亞洲棉引入歷史最久,種植時間最長,同時栽培區域較廣;陸地棉引入我國的歷史較短,但發展很快,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亞洲棉。目前廣大棉區所種植的棉花多為陸地棉種(細絨棉),新疆還種植有少量海島棉(長絨棉)。
(一)棉花品種特性
棉花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多年生、短日照作物。經長期人工選擇和培育,逐漸北移到溫帶,演變為一年生作物。春季(或初夏)播種,當年現蕾、開花、結實,完成生育周期,到冬季嚴寒來臨時,生命終止。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溫度、光照、水肥條件等,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樣,可不斷地長枝、長葉、現蕾、開花、結鈴,持續生長發育,具有無限生長性和較強的再生能力。在棉花的一生中,溫度對它的生長發育、產量及產品質量的形成影響很大。除溫度外,棉花對光照非常敏感,比較耐乾旱,怕水澇。棉花生長歷經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到立冬16個節氣(從四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左右),一生可以劃分為播種期、苗期、蕾期、花鈴期和吐絮期5個階段。相對於其他農產品來講,棉花生長期較長,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
(二)棉纖維品質構成
棉纖維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細胞經伸長、加厚而成的種子纖維,不同於一般的韌皮纖維。棉纖維以纖維素為主,占乾重的93%——95%,其餘為纖維的伴生物。由於棉纖維具有許多優良經濟性狀,使之成為最主要的紡織工業原料。
1.長度。目前國內主要棉區生產的陸地棉及海島棉品種的纖維長度,分別以25——31毫米及33——39毫米居多。棉纖維的長度是指纖維伸直後兩端間的長度,以毫米表示。棉纖維的長度有很大差異,最長的纖維可達75毫米,最短的僅1毫米,一般細絨棉的纖維長度在25——33毫米,長絨棉多在33毫米以上。不同品種、不同棉株、不同棉鈴上的棉纖維長度有很大差別,即使同一棉鈴不同瓣位的棉籽間,甚至同一棉籽的不同籽位上,其纖維長度也有差異。一般來說,棉株下部棉鈴的纖維較短,中部棉鈴的纖維較長,上部棉鈴的纖維長度介乎二者之間;同一棉鈴中,以每瓣籽棉的中部棉籽上著生的纖維較長。棉纖維長度是纖維品質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與紡紗質量關系十分密切,當其他品質相同時,纖維愈長,其紡紗支數愈高。支數的計算,是在公定回潮率條件下(8.5%),每一公斤棉紗的長度為若干米時,即為若干公支,紗越細,支數越高。紡紗支數愈高,可紡號數愈小,強度愈大。
表一:原棉長度與可紡支數的關系
原棉種類 纖維長度(毫米) 細度(米/克) 可紡織數(公支)
長絨棉 33-41 6500-8500 100-200
細絨棉 25-31 5000-6000 33-90
粗絨棉 19-23 3000-4000 15-30
資料來源:《棉花生育規律與優質高產高效栽培》,陳奇恩等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印刷,第184頁。
2.長度整齊度。纖維長度對成紗品質所起作用也受其整齊度的影響,一般纖維愈整齊,短纖維含量愈低,成紗表面越光潔,紗的強度提高。
3.纖維細度。纖維細度與成紗的強度密切相關,紡同樣粗細的紗,用細度較細的成熟纖維時,因紗內所含的纖維根數多,纖維間接觸面較大,抱合較緊,其成紗強度較高。同時細纖維還適於紡較細的紗支。但細度也不是越細越好,太細的纖維,在加工過程中較易折斷,也容易產生棉結。
4.纖維強度。指拉伸一根或一束纖維在即將斷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一般以克或克/毫克或磅/毫克表示,單纖維強度因種或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細絨棉多在3.5——5.0克之間,長絨棉纖維結構緻密,強度可達4.5——6.0克。
5.纖維成熟度。棉纖維成熟度是指纖維細胞壁加厚的程度,細胞壁愈厚,其成熟度愈高,纖維轉曲多,強度高,彈性強,色澤好,相對的成紗質量也高;成熟度低的纖維,各項經濟性狀均差,但過熟纖維也不理想,纖維太粗,轉曲也少,成紗強度反而不高。
表二:棉纖維的經濟性狀及可紡號數比較
棉纖維經濟性狀 長絨棉 細絨棉
色澤 乳白 潔白
長度(毫米) 35-45 21-33
細度(米/支) 6500-9000 4500-7000
直徑(微米) 12-14.5 13.5-19
寬度(微米) 14-22 18-25
轉曲(轉/厘米) 100-120 50-80
強度(克) 4.5-6.0 3.5-5.0
斷裂長度(千米) 27-40 21-25
可紡號數(號) 特細號4-10 細號及中號11-30
資料來源:《棉花生育規律與優質高產高效栽培》,陳奇恩等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印刷,,第187頁。 (待續)
工具箱
【 · 原創:eaglecanfly 2004-09-14 21:02 】
棉花基本情況介紹(2)
www.hexun.com 【2004.03.10 12:50】期貨日報
--------------------------------------------------------------------------------
(三)棉花的分類、加工與檢驗
1.分類。根據棉花物理形態的不同,分為籽棉和皮棉。棉農從棉棵上摘下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經過去籽加工後的棉花叫皮棉,通常所說的棉花產量,一般指的是皮棉產量。
根據加工用機械的不同,棉花分為鋸齒棉和皮輥棉。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叫鋸齒棉;皮輥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叫皮輥棉。皮輥棉生產效率低,加工出的棉花雜質含量高,但對棉纖維無損傷,纖維相對較長;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雜質含量低,工作效率高,但對棉花纖維有一定的損傷。目前細絨棉基本上都是鋸齒棉,長絨棉一般為皮輥棉。
2.加工。一般用衣分來表示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正常年份,衣分為36——40,也就是100斤籽棉能夠加工出36——40斤皮棉。皮棉不能散放,必須經打包機打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棉包。我國標准皮棉包裝有二種包型:85公斤/包(±5公斤)、200公斤/包(±10公斤),但以85公斤居多。
3.檢驗。我國棉花的質量檢驗是按照國家標准GB1103-1999進行的。根據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澤特徵、軋工質量這三個條件把棉花劃分為1至7級及等外棉。根據棉纖維的長度劃分有長度級,以1毫米為級距,把棉花纖維分成25——31毫米七個長度級。
棉花檢驗分感官檢驗和儀器檢驗。由於目前我國的棉檢儀器主要是測試棉花的一些物理指標,如棉纖維的強度、馬克隆值等,還沒有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的棉花定級儀器,因此國標規定,棉花定級以感官檢驗為主、儀器檢驗為輔。棉花檢驗和仲裁單位是國家各級纖維檢驗局(所),棉花的進出口檢驗由各省(市)商品檢驗局負責。
(四)棉花的分級
棉花分級是為了在棉花收購、加工、儲存、銷售環節中確定棉花質量,衡量棉花使用價值和市場價格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夠充分合理利用資源,滿足生產和消費的需要。
棉花等級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品級分級,二是長度分級。
1.品級分級。一般來說,棉花品級分級是對照實物標准(標樣)進行的,這是分級的基礎,同時輔助於其他一些措施,如用手扯、手感來體驗棉花的成熟度和強度,看色澤特徵和軋工質量,依據上述各項指標的綜合情況為棉花定級,國標規定,三級為品級標准級。
2.長度分級。長度分級用手扯尺量法進行,手扯纖維得到棉花的主體長度(一束纖維中含量最多的一組纖維的長度),用專用標尺測量棉束,得出棉花纖維的長度。各長度值均為保證長度,也就是說,25毫米表示棉花纖維長度為25.0——25.9毫米,26毫米表示棉花纖維長度為26.0——26.9毫米,以此類推。同時國標還規定,28毫米為長度標准級;五級棉花長度大於27毫米,按27毫米計;六、七級棉花長度均按25毫米計。
品級分級與長度分級組合,可將棉花分為33個等級,構成棉花的等級序列。如國標規定的標准品是328,即表示品級為3級,長度為28.0——28.9毫米的棉花。
表三:棉花等級分類表
3.馬克隆值分級。馬克隆值分三個級,即A、B、C級,B級為馬克隆值標准級(見下表)。
表四:馬克隆值分級范圍表
GB1103-1999規定328B細絨白棉為標准等級,即品級三級,長度28毫米,馬克隆值B級的細絨白棉。 (待續)
工具箱
【 · 發布:eaglecanfly 2004-09-14 21:03 】
我國棉花生產狀況(3)
www.hexun.com 【2004.03.11 15:12】期貨日報
--------------------------------------------------------------------------------
(五)棉花儲存及保管
棉花一般存放在專業的棉花儲備庫內,目前國內的棉花儲備庫房有磚混倉和鋼板倉兩種。儲存庫要求交通便利、防火、通風、防潮、防霉變等,特別是防火,棉花儲備庫都是特級防火
單位。
一般來說棉花應庫內堆垛存放,庫外存放要蓋苫布。棉垛下要打好墊基(枕木或石塊),堆垛時包應平放,上下層交叉壓縫。垛與垛之間應留出必要的通道。
棉花庫區要設立氣象觀測百葉箱,每棟庫房都要配備溫濕度計。保管員應每天查庫,測量溫濕度,並做好記錄。根據天氣的變化和庫內外溫濕度差異,應適時採取通風散濕或關閉倉庫等措施。一般庫內溫度應保持在30℃以下,最高不得超過35℃,相對濕度不得超過70%,保管中的棉花含水率不得超過10%。
棉花在正常的儲存條件下,保質期較長,但由於棉花內含有一定的水份,在高溫的情況下,尤其是溫度超過35℃時,顏色可能會發生變化,出現自然變異,進而影響到棉花的品級。據有經驗的棉花倉庫保管員分析,棉花的自然變異呈「S」形,即開始變異較慢,中間一段時間變異較快,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其變異速度又變緩。一般來說,符合國標規定水份的(含潮率不超過10.5%)新棉花放置在正常保管的倉庫內,夏熱高溫前一般不會發生自然變異,但夏天來臨後,由於溫度升高、濕度增大等原因,可能會引起棉花自然變異,使新棉花在一個棉花年度內平均下降一個等級,並且品級越高,越穩定,品級越低,質量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自然變異。
二、我國棉花生產
(一)棉花的重要性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也是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棉花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商品,是全國1億多棉農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也是廣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紗、棉布和服裝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棉花還可以用來製造輪胎等的簾線、火葯以及醫葯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產、流通、加工和消費,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廣大棉農的利益息息相關,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
(二)棉花產區分布及區劃
1.我國棉花產區分布。我國適宜種植棉花的區域廣泛,棉區范圍大致在北緯18-46度,東經76-124度之間,即南起海南島,北抵新疆的瑪納斯墾區,東起台灣省、長江三角洲沿海地帶和遼河流域,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緣,全國除西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少數省(自治區)外,都能種植棉花。2003年棉花產量在20萬噸以上的省有:新疆(160萬噸)、河南(37.67萬噸)、山東(87.7萬噸)、江蘇(29.1萬噸)、河北40.9萬噸)、湖北(32.5萬噸)和安徽(29萬噸)。
2.我國棉花區劃。我國棉區范圍廣闊,根據棉花對生態條件的要求,結合棉花生產特點,以及棉區分布狀況、社會經濟條件和植棉歷史,將全國劃分為三大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新疆棉區。
長江流域棉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近年來種植面積穩中有減(見表五)。
黃河流域棉區。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遼寧6省區,近年來種植面積穩中有升(見表五)。
新疆棉區。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帶,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新疆棉花以纖維長、色澤潔白、拉力強著稱,是我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辟棉區。新疆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乾旱少雨,種植棉花條件得天獨厚,近幾年棉花種植面積增加很快(見表五)。從種植區域看,新疆已初步形成了3個產棉區,即南疆棉區、北疆棉區和東疆棉區。南疆棉區是新疆棉花的主產區,其棉花產量約佔新疆棉區產量的80%,也是我國最適宜的植棉地區,是長絨棉的生產基地。其次是北疆,再次是東疆。新疆棉花連續8年在總產、單產、人均佔有量、外調量等方面居全國首位(見圖一)。
除三大主產棉區外,京、津、甘肅、廣西、雲南等地也有分散種植,但其產量合計佔全國棉花總產不到1%。
表五:我國棉花產區變化統計表
時間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新疆棉區 2% 4% 3% 7% 31%
長江流域棉區 60% 44% 47% 60% 35%
黃河流域棉區 38% 52% 50% 33% 34%
合計 100% 100% 100% 100% 100%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網
圖一 :1996/1997年度以來我國棉花主產省產量及所佔比例
作 者: 姬廣坡 郭淑華 姚祥 焦輝
工具箱
【 · 發布:eaglecanfly 2004-09-14 21:06 】
我國棉花生產狀況(5)
www.hexun.com 【2004.03.16 13:18】期貨日報
--------------------------------------------------------------------------------
4.花鈴期。花鈴期是指從開花至吐絮這一段時間,一般從7月上旬到8月底、9月初。花鈴期處於經濟產量形成過程中,佔有決定性位置,是決定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此階段根據其生育特性又分為初花期和盛花結
鈴期。花鈴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棉株對水反應敏感,如水分失調,代謝過程受阻,大量蕾鈴脫落,並引起早衰,嚴重影響棉花生育進程。
5.吐絮期。吐絮期是指開始吐絮到枯霜來臨、生育結束的一段較長的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9月初開始吐絮,持續70-80天,是棉纖維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此期影響棉花產量和質量的因素主要有:陰雨連綿加重棉花爛鈴、冷秋年份使棉花貪青遲熟,纖維發育不良等。
棉花是陸續開花、結鈴,陸續成熟、吐絮。在開始吐絮時,伏桃正在逐漸成熟,秋桃正在形成、長大,棉株的營養生長已衰退,生殖生長逐漸緩慢,根系吸收能力日漸下降,這時需要有充足的日照、較高的溫度和較低的濕度,以加速碳水化合物的轉化,促進脂肪和纖維素的形成,並加速鈴殼乾燥,有利於棉鈴開裂,吐絮。
由於我國宜棉地區廣闊,各棉區的氣象條件差別較大,以下三個表格(表七、表八和表九)列出了各棉區棉花生長月份溫度、水分和光照基本情況。
作 者: 姬廣坡 郭淑華 姚祥 焦輝
工具箱
【 · 原創:eaglecanfly 2004-09-14 21:07 】
我國棉花生產狀況(6)
www.hexun.com 【2004.03.19 09:10】期貨日報
--------------------------------------------------------------------------------
3.乾旱。黃河流域棉區由於常年冬春乾旱,因此在播種出苗期對棉花影響較大;長江流域棉區,對棉花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夏季乾旱和秋季乾旱;新疆棉區常年降雨量偏小,棉田乾旱經常發生,需灌溉植棉才行。
4.病蟲害。在棉花生長過程中,有很多病蟲害隨時會影響棉花的生長和發育。在棉花生長的不同時期,病蟲害的種類也不一樣。
低溫陰雨是導致棉花苗期病蟲害發作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發現的苗病有20多種,如立枯病、炭疽病等,造成棉田缺苗斷壟,嚴重時會影響棉花的產量。棉花成株後主要受以下病蟲害的影響:
(1)棉花枯、黃萎病。在棉田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時易發生枯、黃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個真葉時發病,7、8月份現蕾到花鈴期加重,造成病葉大量枯落,並伴有蕾鈴脫落。多雨年份,夏季濕度大,氣溫偏低,枯萎病發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長,危害嚴重。
(2)棉花紅葉莖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結鈴期肥水失調,營養不足,特別是缺鉀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發,花期普發,鈴期盛發,吐絮期成片死株。
(3)棉花鈴病。我國棉花鈴病發生普遍,造成爛鈴、僵瓣。多雨年份,長江及黃河流域棉區爛鈴率可達10%-30%,爛鈴與健鈴相比,籽棉重量減輕40.8%,衣分降低22.8%,皮棉減少53.5%,棉花絨長縮短23.4%,強度下降49.3%,嚴重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鈴期久雨高溫是造成棉花鈴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連續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間就會出現大量爛鈴,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決定全年鈴病的關鍵。調查表明,爛鈴率隨這個時期降雨而變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爛鈴嚴重,反之則輕。
黃河流域棉區,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鈴成鈴後40-50天,汛雨集中,溫度高,濕度大,爛鈴極易發生。長江流域棉區,秋季陰雨多出現在8-9月份,所以爛鈴開始及盛期較北方遲,但因濕熱環境持續天數較多,爛鈴往往比北方嚴重。新疆棉區此期降雨較少,熱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發生爛鈴災害。
除了以上介紹的影響棉花生長發育的主要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外,還有許多因素如大風、沙塵和凍害等也會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待續)
作 者: 姬廣坡 郭淑華 姚祥 焦輝
工具箱
【 · 原創:eaglecanfly 2004-09-14 21:08 】
我國棉花生產狀況(8)
www.hexun.com 【2004.03.19 09:31】期貨日報
--------------------------------------------------------------------------------
(五)我國棉花產量
建國以來,我國棉花供求矛盾一直比較突出。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生產條件落後,棉花單產水平較低,總產量基本在250萬噸以下(1973年產量256.2萬噸),由於
產量較小,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年進口棉花量較大,1979年棉花進口量曾達91.89萬噸。這一時期總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80年代以後,由於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棉花生產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量迅速提高,到1984年,棉花產量創歷史之最,達626萬噸,而當時的消費能力只有300萬噸左右,市場出現了相對過剩。1985年以後,我國棉紡工業發展很快,到1989年,年棉花消費量達到400萬噸左右,而同時棉花生產出現滑坡,1989年棉花產量只有379萬噸,當年棉花進口量達40萬噸。
20世紀90年代以來,棉花生產比較穩定,除了特殊年份的1993年和1999年,其餘年份棉花產量均在450萬噸左右,基本能夠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 (見表十一)。
表十一:近年來我國棉花生產情況統計表
年份 播種面積(萬畝) 單產(公斤/畝) 總產量(萬噸)
1990 8382.20 53.80 451.00
1991 9808.00 57.90 568.00
1992 10253.00 44.00 451.00
1993 7478.00 50.30 376.00
1994 8292.00 51.30 425.00
1995 8132.00 58.50 476.00
1996 7083.40 59.30 420.32
1997 6736.80 68.30 460.28
1998 6689.10 67.30 450.10
1999 5622.50 68.10 382.80
2000 5400.00 81.80 441.70
2001 7214.61 73.89 532.35
2002 6720.00 78.47 492.00
2003 7665.00 63.54 487.00
資料來源:1990年-2000年數據來源於《中國農業年鑒》,1991年-2002年版;2002年數據來源於2003年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 (待續)
工具箱
【 · 原創:eaglecanfly 2004-09-14 21:09 】
我國棉花生產狀況(9)
www.hexun.com 【2004.03.23 09:48】期貨日報
--------------------------------------------------------------------------------
(六)轉基因棉花介紹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棉鈴蟲在我國大部分棉區持續性大發生或爆發,給棉花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棉農談「蟲」色變,僅1992年一年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0多億元
,間接損失超過100億元,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同時由於棉鈴蟲的大爆發,防蟲治蟲使棉花的生產成本增加,植棉的比較效益降低。
國內外多年研究與實踐表明,棉鈴蟲食性雜、危害廣(包括棉花、玉米、花生、豆類、瓜菜等),並具有很強的生殖潛能,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葯,可導致抗葯性增強,大量殺傷天敵,生態失衡,步入惡性循環。泰國和越南是歷史上的植棉國家,由於多年化學農葯的過量使用,難以控制,近些年已基本取消植棉計劃,且沒有明顯的恢復跡象。前蘇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用化學農葯防治棉鈴蟲的次數在15次左右,在主要植棉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病蟲害嚴重影響棉花生產及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都試圖尋找防治棉鈴蟲及其他病蟲害的有效辦法。1990年,美國利用生物技術,合成B.t殺蟲基因,導入棉花獲得抗蟲轉基因棉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轉基因抗蟲棉的國家。我國「抗蟲棉」研究在「七五」期間開始進行,「八五」期間,在「863」計劃資助下,人工合成的CryIA(b)和CryIA(c)殺蟲基因導入我國棉花主栽品種獲得成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自主研製抗蟲棉的國家。「九五」開始,「抗蟲棉」的研究又被國家「863」計劃立為重大項目,進一步開展單價基因、雙價基因及多價基因抗蟲棉的研究,同時還將根據目前單價抗蟲棉可能存在的棉鈴蟲產生抗性的問題,在生產中使用的持久性問題,環境釋放的安全性問題,遺傳分離與穩定性問題等作深入的研究。總之,培育持久性雙價抗蟲棉或既抗鱗翅目又抗同翅目害蟲的多價抗蟲棉,使之產業化,應用於棉花生產,以解決棉花害蟲給棉花生產帶來的巨大損失,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量,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
目前,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已有多個品種通過審定。1998年5月和7月,GK95-1和GK-1分別通過品種審定,被定名為「晉棉26號」和「國抗1號」。1999年1月,GK-12也在山東省通過品種審定,被定名為「國抗12號」。2000年11月,GK22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國抗22號」。2001年年初,GK19通過新疆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1年3月,SGK321通過河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於2002年1月27日通過了國家抗蟲棉品種審定,成為目前國內惟一通過品種審定的雙價抗蟲棉品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品種審定的雙價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在此之前,SGK321已經通過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並獲准在晉、冀、魯、豫、皖進行了商品化生產。
綜合2000-2001年兩年國家組織的生產試驗結果:SGK321早熟性明顯優於其他品種,生育期僅128天,植株較高,株型緊湊,透光性好,抗蟲性突出。葉片大小適中,葉色較深,莖桿堅韌,前中期長勢強,後期長勢一般,整齊性好,開花結鈴集中,吐絮暢,衣分高,豐產性好。果枝始節位6.8,霜前花率90.8%,株高91.0厘米,鈴重5.17克,衣分39.8%。霜前皮棉畝產75.4公斤,相當於對照抗蟲雜交種(第一年為中棉所29,第二年為中棉所38)的93.4%。纖維品質:顏色潔白,平均長度為29.2毫米,比強度29.4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8。
除了轉基因抗病、抗蟲棉的研究外,目前我國還進行其他方面的轉基因研究,如最近報道的由中國科學家陳曉亞教授為首發明的動物角蛋白轉基因棉花,即將兔、羊毛的角蛋白轉入棉花纖維中,目前已獲國家專利。將動物角蛋白基因導入棉纖維中,使之特異表達,從而使棉纖維得以改良,具有光澤好,手感柔軟,彈性好,保暖性強等特性,既保留了傳統棉花的天然本質,又具有了兔、羊毛的品質。 (待續)
工具箱
【 · 原創:eaglecanfly 2004-09-14 21:10 】
我國棉花流通與消費(2)
www.hexun.com 【2004.03.30 13:00】期貨日報
--------------------------------------------------------------------------------
第四
B. 期貨代碼CF01 什麼意思
你這個少了個數字,鄭州盤子一般都是省掉年份1位,譬如一般是CF201(棉花2012年1月的合約)或者CF301(棉花2013年1月的合約)。
C. 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發生的兩次通貨膨脹及其原因
中國通貨膨脹抄從2001年以來一直存在襲。
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有:
(1)電、水、天然氣、原材料價格和工資的上漲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造成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2)投資和出口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加劇了國內能源、燃料等資源的緊缺,推動了物價上漲。
(3)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經濟刺激政策,貨幣發行量過多,導致流動性過 剩,物價上漲。
(4)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社會游資對部分農產品進行炒作,在流動性過大的情況下,引起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加劇通貨膨脹。
(5)由於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並傳到我國,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
(6)部分國家遭遇乾旱和洪災造成糧食減產,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我國國內價格上升產生影響。
(7)國外資本預期人民幣升值,從而導致大量的外資流入中國,人民幣被動式投放過多,導致物價上漲。
D. 期貨棉花1109和1201都說不是一種棉花,09舊棉 01是新棉 為什麼 那裡可以查到這方面信息
實際交割時不一定的,主要看注冊倉單的單位是什麼棉花了,舊棉也可以在回12月後注冊倉單,只要等答級夠了就行,標准等級328B,我想你說的主要是指1109和1201之間4000多元每噸的價差,這是因為10月之後棉花開始自南向北收割了(北半球),所以12月的合約棉花期貨價格會低很多,同行啊,現在我只關注棉花,客戶也都是紡織廠,累!
E. 02-05棉花價格波動
你指的是國際棉花價格還是國內棉花價格
2002/03年情況
棉花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02國棉花進出口總計17.66萬噸,同比增長196.2%,其中一般貿易進口4.23萬噸,加工貿易進口13.27萬噸,分別占進口總量的24%和75%,從美國進口的棉花為9.05萬噸,同比增長 167.69%,占總量51.24%,其次是西非棉和中亞棉的進口。我國的山東省進口量最大,為9.96萬噸,其次為廣東2.57萬噸,2002年我國出口棉花近14.95萬噸,同比增長180%,棉花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其中出口到台灣地區、東盟及韓國的棉花分別為4.94萬噸、4.27萬噸、3.12萬噸;從新疆出口的棉花為13.96萬噸,佔93.38%,棉花的進出口數,指棉紡用未梳原棉。綜上可見,棉花進出的貿易逆差為2.71萬噸(見下圖)。
國內棉花價格走勢,2002年年初國內棉花市場行情總體處於恢復階段;其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上升幅度最大、速度最快,並與8月中旬達到全年最高峰。而進入新年度以後(2002年9月—一2003年8月),新棉價格僅在上市初期出現短暫的下降,之後有逐步上行,因此在新棉大量上市之際,新棉購銷行情持續上漲,並在產區出現了人為的資源緊張局面。至2002年底,國內棉花價格仍呈攀漲之勢,相比2002年初,l-3級棉價分別上漲了27.8%、37.8%及 42.3%。在進入 2003年後已經顯露繼續上漲之勢。
2002年國內棉花價格的行情走勢成因分析如下:
(1)國內棉花產量下降,需求量上升,當年度棉花供需缺口較大,國內棉花供求形勢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這是2002年國內棉花價格上漲的最根本的原因。
(2)由於棉花產量減少、需求上升,2002/03年度新棉收購價上漲幅度過大,上漲時間過早,造成新棉收購成本大幅上漲。
(3)棉花銷售企業惜售心理較重,人為造成新棉上市高峰時資源相對緊張,致使新棉銷售價格堅挺。
(4)由於國內最大產棉區新疆(約佔全國產量的31.25%)的棉花產量基本變化不大,加之新疆因運輸緊張,棉花運出量有限,加劇了內地棉價的上漲程度。
(5)國際棉價的影響。2002年5月上旬以前,國際棉價表現為小幅走低,在進入新年度以後,國際棉價持續攀漲,其上漲勢頭較為明顯。2002年底國際棉價Cotlook A指數上漲至56.5美分/磅,摺合國內港口價11966元/噸,高於同期國內同等級棉價近1000元/噸,拉動了國內棉價的上漲。
綜合以上因素,由於供求形勢的改變,本年度國內棉價相比去年上漲應是情理之中,但從整個年度來講,其漲價時間過早;相對下游紡織品的漲價幅度,其漲價幅度過大,並給下游紡織品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由於棉紗漲價,下游坯布因難以消化而利潤下降,在2002年7、8月份時國內紡織企業丟失外單現象較多。一些小型織布廠因原料漲價、產品滯銷、庫存上升而不得不減產或停產。
2、國際棉花市場
從上圖可以看出,1-5月份 Cotlook A指數與紐約棉花期貨雖波動幅度不同,但總體趨勢均向下,並均在5月上旬達到最低,至此持續向上。
2002年國際棉花價格的行情走勢成因分析如下:
(1)據當時預測,2001年度國際棉花總資源供大於求,因此在2002年10月份觸底反彈後的國際棉價一時還難以走出低谷,而美棉在國際市場上報價過低,加上工廠需求疲軟,從而導致2002年上半年國際棉價仍只能低谷盤整,並於5月上旬達到本年最低。
(2)在進入5月份後,美國等用棉大國的用棉量呈增加趨勢,而主產國因不堪棉價過低,在2002年度棉花播種面積均有所減少;且各主產國在棉花播種、生長期氣候條件不利,全球棉花產量明顯下降,致使國際棉商對其後市看好,進而導致棉價反彈走高。
(3) 進入新年度後,全球棉花產量明顯下降,同期全球消費量卻增長,庫存大幅減少,全球棉花供求形勢好轉,且當年度資源缺口較大,導致國際棉價持續上升(見下表)。
目前國際棉價復甦固然有美國經濟復甦等實際利好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全球供求形勢的變化所致。另外,2002年中國因產量下降、棉價大幅上升而增加進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棉價的回升。
2003年/04年情況
2003/2004年度的棉花市場,棉價大起大落,進入2004/2005年度的棉花市場,棉價持續平穩。2004年6月1日中國棉花期貨上市交易,盡管目前還不成熟,但仍然給各參與棉花市場的方方面面一個希望的前景。
2003/2004年中國、國際棉價走勢圖來分析棉花市場的基本情況。2003年國慶日前,中國與國際棉價基本相同,在棉花大幅減產和中國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進入10月,中國棉價一路攀升,中國329級標准棉花的價格達17500元/噸以上,且有價無市,尤其是高等級棉叫缺,低等級棉中國與國際COTLOOK A指數的棉花價差達1700元/噸以上,高等級棉的價差更高達2000元/噸,局面持續直至年初一季度,嚴重影響了棉紡織企業的正常生產,在棉紡織企業乃至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的積極呼籲下,國家宏觀調控部門在3月增發了10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隨著進口棉花的大量到港,棉花價格開始下跌,中國外棉差價縮小,棉花價格出現理性回歸。
但5月份以後,一些棉花流通企業由於判斷中國棉花市場的失誤,認為到5、6月份之後棉花仍會出現明顯缺口,價格還會上漲,因而選擇繼續不出手高位價格的棉花,由此失去了避免巨額虧損的良機;與此同時,一些棉紡織企業也同樣判斷失誤,高價購進了許多棉花,加大了成本,不但擠掉了原本很少的利潤,甚至造成了虧損。正是由於中國外棉花價格較大的差距,以及國際棉花價格的不斷下跌,這一不正常的狀態,給中國棉紡織品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許多定單流失;6月,棉紡織企業簽訂進口的棉大量到港,在進口棉的極大沖擊下,中國棉花的采購量急劇下降,導致中國棉花價格逐漸下跌,接著又給產業鏈的各環節帶來嚴重影響。
與此同時的6月,國家對部分行業實施銀根收緊的調控政策,一方面棉紡企業缺少流動資金,另一方面棉花流通企業加快銷售棉花,棉花從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價格開始快速、大幅度下降,到6月底,棉價降到2003年10月之前的狀態,隨後棉花的價格小幅波動並一直處於穩中下降的趨勢。
天氣幫忙,7、8月份多數棉區棉花長勢喜人,棉花將獲大豐收已成定局。考慮到全世界棉花產量增加、國家宏觀調控等因素,棉紡織企業預測棉價還會走低,因此整個夏季一直盡量減少棉花庫存以避免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進入新的棉花年度,棉價正如預期大幅度平穩下降,此後到年底棉價基本在11000-12000元/噸之間,盡管期間的棉價也有一些波動,但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在涉棉企業的理性判斷下,棉花市場總體比較平穩。
2004年的棉價從最高點的17500多元/噸,下降到11000元/噸左右,每噸價差超過6000元/噸,棉價震盪的幅度,對產業鏈造成的傷害,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此外2004年中國棉價平均高於國際棉價1300元/噸以上,而2003年僅高300元/噸左右。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既有天災等不可控制因素,也有政策調控不及時、人為抄作等因素,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04/05年情況
2005年回顧
2005年,棉花向上運行的態勢明確,1~5月,加入WTO後,中國紡織品產業的巨大競爭優勢充分顯露出來,激增的出口量不僅帶來對棉花需求的增加,同時也為年中出現的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埋下了隱患。
在經過八輪的艱苦談判,中美之間的紡織品貿易爭端終於達成雙方可以接受方案。同時,國內棉花生產的減少,國內供需矛盾進一步突出,觸發市場將對後市的觀點從消極的觀望調整到積極的准備,現貨價格的上行與期價的上漲配合,棉花期價在年後段再走出淋漓升市。以下我們結合圖表進行分析。(圖一)
從我們對圖一的解釋看,年內始終有一條主線在影響甚至是主導著期價的運行:這就是紡織品的對外貿易!
第一階段:1~5月 從年初的紡織品出口量井噴,短短5個月內,對歐盟,對美國的出口量就已經達到甚至超出2004年全年的規模,市場一派繁榮景象;
第二階段:5~9月 到4月28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九類紡織品發起「特殊保障」調查,以決定是否對這些紡織品採取「特保」措施和在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作出了對來自中國的棉製針織襯衫、棉製褲子、棉及化纖制內衣採取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的決定開始,歐盟和美國不斷對中國紡織品做出「特保」限制措施。中國紡織品貿易跌入低谷,市場需求也緊急剎車。棉花價格開始。
第三階段10~12月 盡管中歐之間在紡織品貿易上的紛爭在6月11日得到快速的解決,歐盟終止對部分中國紡織品的特保調查,並就未來進口基數和年增長率達成一致。但中國紡織品的最大出口國美國的態度卻非常強硬,雙方在經過8輪的馬拉松談判方才終於在11月8日達成一致。與此相對應的是隨著談判格局和分歧要點的逐步澄清,以及談判的逐步進展,棉花價格也開始從下降的通道中掙脫出來,再次進入上升趨勢運行。並維持高位運行。
當前,接近年底,對期價的新影響因素相當有限,期價主要跟隨美國棉花期貨價格波動和並受到倉單數量影響。
表1 2005年中國紡織品貿易爭端大事記
時 間
事 件
1月1日
中國商務部決定從 1月1日起開始提高148項紡織產品的出口關稅。
4月4日
美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 (CITA)宣布對我國三種紡織品(棉製褲子、棉製針織襯衫和棉製及化纖內衣)自主啟動特別限制措施調查
4月28日
歐盟委員會正式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九類紡織品發起 「特殊保障」調查,
5月13日
美國商務部宣布,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作出了對來自中國的棉製針織襯衫、棉製褲子、棉及化纖制內衣採取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的決定。
5月18日
美國商務部宣布,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作出了對來自中國的化纖制針織襯衫、化纖制褲子、棉及化纖制梭織男襯衫和精梳棉紗採取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的決定。
5月20日
中國宣布再大幅上調 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
5月23日
歐盟紡織品委員會同意對由中國進口的 T恤和麻紗啟動「緊急特保」程序,要求與中國方面就這兩類紡織品的進口問題進行正式磋商。同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宣布,再次對4類中國紡織品實行進口配額限制。
6月10日
中歐紡織品問題磋商,雙方達成一致。
6月17日
中美就紡織品問題舉行了第一輪正式磋商。
7月8日
中美雙方技術級官員舉行了第二輪磋商。但未簽署任何實質性協議。
8月1日
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又受理了美有關紡織行業組織對中國輸美裙子、睡衣、泳衣、女式梭織襯衫、襪子 5種紡織品的設限申請。
8月16日
中美雙方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第三輪關於紡織品問題的磋商,但結果讓人失望。
8月30日
中美第四輪紡織品談判持續兩天半,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9月1日
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宣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胸衣和其他合成纖維織物兩種紡織品做出設限決定,同時再次推遲決定是否對針織布等 4種紡織品設限。
9月16日
中美在美國舉行第五輪磋商。此輪磋商取得積極進展,但雙方仍存在一些分歧。雙方同意盡快舉行下一輪磋商。
9月30日
美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宣布,再次推遲對針織布等 4種中國輸美紡織品做出是否設限的決定至11月30日。
10月5日
美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宣布同意考慮業界提出的對中國輸美棉製襯衫等 9種正在受限紡織品的「重復設限」申請和其他4種紡織品的新設限申請。中方堅決反對。
10月13日
中美第六輪紡織品磋商在北京結束,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10月30日
中美第七輪紡織品磋商結束,雙方觀點趨向一致。
11月8日
經過 8輪磋商,中美紡織品貿易終於達成一致方案。
資料來源:新華社
從表1可見,中美兩國圍繞紡織品貿易所反復出現的交鋒是重中之重。由於紡織品產業在兩國之間的產業地位完全不同,且美方的相對優勢地位,我們認為,紡織品貿易爭端仍將是兩國間不能避免的話題。
在2005年,國內棉花現貨價格總體維持向上運行格局。截止12月2日,代表328B級棉花現貨價格水平的中棉328B指數(CC INDEX328B)14168,較年初上漲2900元/噸。中棉527B指數12658,上漲2320元/噸。而中棉229B指數14656,上漲2767元/噸。價格上行的態勢明確。我們結合圖表進行分析。
圖四 中國棉花現貨價格
中國棉花現貨價格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數據來源:成都倍特
從中國棉花各品級價格指數的運行看,年內價格運行態勢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1月~5月上漲期。由於加入WTO,紡織品出口量急劇增加,對棉花的需求增加,棉花價格從偏低位置連續上漲。中棉328B從11300上漲到13500,中棉527B從10400上漲到11700。
階段二:5月~9月高位震盪期。由於中歐、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相繼發生,紡織企業對後市的看法轉淡,相應減少對棉花的采購。棉價轉入高位震盪階段。同時。由於總體出口規模依舊龐大,現貨價格運行態勢依舊穩定,沒有跟隨期價出現劇烈波動。中棉328B波動區間13600~13200,中棉527B波動區間11400~12000。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從中棉527B 的實際波動看,由於前期與328B級棉花的價格差異放大到2000元/噸的高位,導致紡織品企業追求替代價值。該階段對低等級棉花的需求加大,實際促使527B指數仍是維持小幅上揚態勢。
階段三:9月~11月價格再次上漲。由於中國棉花主產區在秋季遭遇強降水,使產量受到嚴重損失,加上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的基本解決,使棉花在來年的供需格局基本清晰,供不足需的矛盾也相應突出。新棉收購價的率先啟動,拉動現貨價格再次上漲。中棉328B從13300上漲到14300,中棉527B從11900上漲到12700。
以上資料來源於:國花棉花網,新浪期貨頻道,期貨日報,中國棉紡織報告,中國棉花網.
F. 期貨2101合約是2001合約有什麼關系
期貨2101合約在兩2000年一年合約有很大的關系。
G. 20011年5月13日期貨棉花上漲那麼厲害原因出現在那
很正常,期貨市場那天大漲。都是資金炒作所致。
H. 期貨指數是什麼來的
主連和指復數合約是有區別的:制
期貨指數是以每個合約的成交量做權重算出的該商品的指數,在商品里邊一般會記做指數,而在中金所則直接記做加權合約,比如IF加權。
主連是主力合約的連續,也就是說,主連合約是所有主力合約的機械聯系,形成了一個日交易量和持倉量都最大的合約的連續合約,這會形成一個比較連續的K線圖。也就是主連合約。
主連合約是是不同時段主力合約的連接,指數是所有合約按照成交量加權而形成的。很顯然,主連合約因為有換月的狀況所以有跳空情況,而指數是全部合約的加權,所以會有很優秀的連續性。
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宗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
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
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大部分人認為對期貨的不恰當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以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這是不正確的看法,可以同時做空做多,才是健康正常的交易市場。
I. 棉花期貨合約為啥01比05合約弱
因為05是主力合約
J. 棉花期貨有關的論文
中國棉花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
李慧茹
(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摘 要: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之間的價格發現功能一直是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十分關心的問題。本文藉助信息共
享模型、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對中國棉花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價格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
結果表明: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存在顯著的雙向引導關系和長期均衡關系;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都扮
演價格發現角色,且期貨市場在價格發現中處於主導地位。
關鍵詞:數量經濟學;價格發現;信息共享模型;脈沖響應函數;方差分解
中圖分類號:F830. 9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221 (2006) 0620095205
Re search on Price Discovery in Chine se Cotton』s Future s Market
L I Hui2ru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3 , China)
Abstract :Price discovery in spot and futures market s is very important .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measures price
discovery in Chinese cotton』s spot and futures market s with the information share model , variance decomposi2
tion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he result s show that there are bi2directional lead relations and long2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otton』s spot and futures prices. Moreover , both spot and futures market s
play important price discovery roles and the futures market is more dominant than the spot market .
Key words :mathematical economics ; price discovery ; information share model ;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
variance decomposition
0 引言
研究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之間的價格關系,對了解和揭示中國棉花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義。2004 年6 月1 日棉花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目前對其運行效率和作用發揮情況還
缺乏定量分析和較全面地把握。具備價格發現功能的期貨市場價格運行方向與現貨市場基本一致,同時
二個市場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否則,投資者就可以進行套利。
本文將藉助信息共享模型、方差分解和脈沖響應函數對鄭州棉花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價格關系進
行分析,並對該期貨市場的功能和運行效率做出客觀評價。
1 數據選取和研究方法
為了得到連續的期貨合約序列,選取最近期月份合約作為代表。ln f t 為每日收盤價對數序列,文中簡
稱期貨價格,lnst 代表國家棉花價格指數(CN Cotton Index) 的對數序列,文中簡稱現貨價格,其中st 代表
國家棉花價格指數(來源:鄭州商品交易所網站) ,時間跨度為2004 年6 月1 日至2006 年4 月30 日。
為了系統分析鄭州棉花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之間的價格關系,本文首先對期貨與現貨價格序列進行
單位根檢驗,從而確定兩組序列的平穩性。如果兩個價格序列非平穩且存在協整關系,則可以相應的建立
向量自回歸模型和信息共享模型。
111 向量自回歸模型
該模型通常用來描述隨機擾動對變數系統的動態影響[1 ] ,其數學表達式為:
yt = A1 yt - 1 + A2 yt - 2 + ⋯+ Apyt - p + B1 xt + B2 xt - 1 + ⋯Bqxt - q +εt (1)
式中yt 是內生變數向量, xt 是外生變數向量,εt 為隨機擾動向量, Ai , Bj 為待估計的參數矩陣, p 為
VAR 模型的滯後階數。
112 信息共享模型
非平穩的隨機變數進行傳統的時間序列分析時會產生「偽回歸」, 協整理論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協整是指變數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如果時間序列{ Xt } 和{ Yt } 滿足: (1) 它們的一階差分是平
穩的; (2) 存在非零常量α,使得εt = Yt - αXt 是平穩的,則{ Xt} 和{ Yt} 是協整的。
若棉花期貨和現貨價格是協整的,就可以利用信息共享模型來研究二者的引導關系:
Δln f t = wf + df vecmt - 1 + ∑k
i =1αf iΔln f t - i + ∑k
i =1 bf iΔlnst - 1 +εf t (2)
Δlnst = ws + dsvecmt - 1 + ∑k
i =1αsiΔln f t - i + ∑k
i =1 bsiΔlnst - 1 +εs t (3)
其中Δ代表一階差分, vecm = ln f +αlns + c 表示系統對均衡狀態的偏離程度,稱作誤差修正項; df
和ds 為誤差修正項系數, k 為滯後階數;εst和εf t為殘差項,服從正態分布,其中下標f 和s 分別代表期貨
市場和現貨市場;αs i , bsi ,αf i , bf i為短期調整系數。修正項系數df 和ds 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可以識別期貨
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Granger 因果關系的方向;二是當系統偏離均衡狀態時,可以測量期貨價格和現貨價
格的調整速度和方向,從而判斷出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在價格發現功能中所處的地位。
1. 3 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IRF)
為進一步刻畫期貨價格變動與現貨價格變動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們應用脈沖響應函數進行研究。脈
沖響應函數的主要思想是分析信息共享模型中殘差項的一個標准差對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變動的沖擊作
用。(2) 和(3) 式中, 如果εst 發生變化, 不僅影響當前的Δlnst 的值發生改變, 而且還會影響到今後的
Δlnst 和Δln f t 的取值。所以該函數可以顯示任意一個變數的擾動如何通過模型影響其它變數,最終反饋
到自身的過程[2 ] 。
1. 4 方差分解( Variance Decomposition)
信息共享模型可以進一步表示為:
pt = p0 + Ψ( ∑t
k =1εk )τ+ Ψ( L )εt
其中pt = (ln f t ,lnst ) T 為2 ×1 向量, p0 為2 ×1 的常數列向量,τ= (1 ,1) T , Ψ( L ) 為帶滯後運算元的矩
陣多項式,Ψ(1) εt 包含了隨機擾動項對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波動的長期作用,εt = (εs t ,εf t ) T 。由於價格
變動反映了市場對新信息的作用,如果一個市場所佔的信息份額相對較大,則說明其在價格發現功能中發
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本文採用數量經濟學分析軟體———Eviews 5. 0 進行數據處理和計量實證研究。
2 實證分析結果
首先,建立鄭州棉花期貨和現貨價格的向量自回歸模型:
ln f t = 0. 137 + 1. 06ln f t - 1 - 0. 130ln f t - 2 + 0. 183ln f t - 3 - 0. 1295ln f t - 4 +
0. 079lnst - 1 + 0. 189lnst - 2 - 0. 33lnst - 3 - 0. 33lnst - 4 +εt (5)
因為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均是一階單整I (1) 序列, 可以對其進行Johansen 協整關系檢驗(表
1) 。由跡統計量的值可知二者存在協整關系,寫成數學表達式並令其等於vecm :
vecm = ln f - 0. 6069lns - 3. 764
96 運 籌 與 管 理 2006 年第15 卷
表1 棉花期貨和現貨價格Johansen 協整檢驗結果
零假設H0 特徵值跡統計量5 %臨界值
不存在協整關系0. 029 605 16. 204 574 15. 494 713
至多存在一個協整關系0. 005 086 2. 350 418 3. 841 466
對vecm 序列也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它是平穩的且取值在0 附近上下波動,所以上述協整關系是正
確的,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
2. 1 信息共享模型的實證結果
根據(2) 和(3) ,本文得到棉花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信息共享模型:
Δln f t = 2. 5 ×10 - 5 - 0. 013 vecmt - 1 + 0. 77Δln f t - 1 - 0. 053Δln f t - 2 + 0. 131Δln f t - 3
(0. 06) ( - 1. 32) (1. 615) ( - 1. 129) (2. 83) (6)
+ 0. 075Δlnst - 1 + 2. 262Δlnst - 2 - 0. 265Δlnst - 3
(0. 59) (1. 991) ( - 2. 119)
Δlnst = - 7. 24 ×10 - 5 + 0. 009 vecmt - 1 + 0. 033Δln f t - 1 + 0. 181Δln f t - 2 + 0. 146Δln f t - 3
( - 0. 46) (2. 61) (1. 91) (1. 053) (0. 853) (7)
+ 0. 30Δlnst - 1 + 0. 141Δlnst - 2 + 0. 149Δlnst - 3
(6. 381) (2. 913) (3. 24)
由(6) 和(7) 式知,誤差修正項系數df 和ds 分別在10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當系統偏離均
衡狀態時,誤差修正項對期貨價格的變動具有負向調整作用,而對現貨價格的變動起到正向調整作用。進
一步考察短期調整系數發現,在5 %置信水平下,期貨市場的現貨系數bf i ( i = 1 , 2) 和現貨市場的期貨系
數αs1均顯著;其它期貨和現貨系數均不顯著。由此可知,在5 %的置信水平下,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
之間存在雙向Granger 因果關系,即期貨價格的變動能夠影響到現貨價格的變動,同時現貨價格的變化影
響到期貨價格變動。總之,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能用誤差修正項來描述, 且二者間存在雙向引導
關系。
212 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結果
為進一步刻畫期貨價格變動與現貨價格變動之間的相互影響,我們應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方法來進
行研究。它的主要思想是分析信息共享模型中殘差項的一個標准差對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變動的沖擊作
用。它顯示出任意一個變數的擾動如何通過模型影響其它變數,最終反饋到自身的過程[2 ] 。
從圖1 來看,期貨價格對來自自身的一個標准差新息立刻有較強反應, 價格增加了0. 751 % , 在第2
個交易日達到最大的1 % ,但是其影響時間不長,緩慢下降至0. 81 %。來自現貨價格的標准差新息對期貨
價格的影響是緩慢上升的,在最終達到最大的0. 2 %。圖2 顯示了現貨對其自身的一個標准差新息的反
應使得價格馬上增加0. 35 %左右,在第9 個交易日達到最高點0. 71 % ,不久便緩慢下降到0. 65 %。來自
期貨價格的標准差新息對現貨價格的影響是穩步上升的,在第28 個交易日達到最大0. 63 % ,而且有持續
上升趨勢。
圖1 期貨價格對一個標准差新息的響應
第6 期 李慧茹:中國棉花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97
圖2 現貨價格對一個標准差新息的響應
2. 3 方差分解的實證結果
通過分解價格變動的方差,本文求出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波動的方差在價格發現功能中所佔的比重,
定量地刻畫出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在價格發現中的作用。
表2 棉花價格的方差分解(單位: %)
方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滯後期
來自於來自於
現貨價格期貨價格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1 96. 805 3. 195 0 100
2 94. 514 5. 486 0. 019 99. 981
3 92. 578 7. 422 0. 316 99. 684
4 91. 101 8. 899 0. 654 99. 346
100 33. 880 66. 120 7. 822 92. 178
表2 給出了棉花的方差分解結果,可知對期貨價格變動長期作用部分的方差,當滯後期為1 時,總方
差全部來自期貨市場, 隨著滯後期的增加, 總方差中來自於現貨市場的部分呈上升趨勢, 最終趨於
7. 822 % ,而來自於期貨市場的部分則呈下降趨勢,最終趨於92. 178 %。對現貨價格變動長期作用部分的
方差,當滯後期為1 時,96. 805 %來自於現貨市場,隨著滯後期的增加,總方差中來自於現貨市場的部分呈
下降趨勢,則最終趨於33. 88 % ,而來自於期貨市場的部分則呈上升趨勢,最終趨於66. 12 %。通過計算,
在棉花市場上,來自於期貨市場的平均方差為79. 15 %略大於現貨市場的平均方差20. 85 %。因此,棉花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均具有價格發現功能,並且期貨市場處於主導地位。這說明鄭州棉花期貨市場起到
了價格發現功能,其運行狀況良好。相對於我國的大豆和小麥[3 ] ,棉花現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較強,這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棉花期貨和現貨市場的依存度較高,市場運行更有效。
3 結論
本文利用日收盤價格,藉助信息共享模型、方差分解和脈沖響應函數對我國棉花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
之間的價格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顯示:棉花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存在雙向引導關系和長期均衡
關系,期貨價格對現貨價格具有預測作用,表明我國棉花期貨市場的運行是比較有效;期貨價格和現貨價
格對自身的標准差新息立刻有較強反應,期貨價格的新息對現貨價格的影響更大;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和方
差分解結果表明:期貨市場在價格發現功能中處於主導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棉花市場環境較好,價格發現能力和運行效率逐步提高,這為利用期貨規避風險,
增強棉花市場宏觀調控實施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也要充分認識到進一步發展期貨市場的必要性
和緊迫性,應盡快提升我國棉花期貨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權, 增強我國抵禦外國期貨市場沖擊的能
力,維護國內棉花期貨市場的經濟安全。
98 運 籌 與 管 理 2006 年第15 卷
參考文獻:
[ 1 ] 易丹輝. 數據分析與Eviews 應用[M] .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10 :166 ,1732174.
[ 2 ] 李子奈,葉阿忠. 高等計量經濟學[M]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 3 ] 劉慶富,王海民.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的價格研究[J ] . 財經問題研究,2006 (4) :44251.
[ 4 ] Pesaran M H , Shin Y.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 linear multivariate models [J ] . Economics Letters , 1998 , 58 (1) : 17229.
[ 5 ] Hasbrouck J . One security , many markets : determining the contributions to price discovery [J ]. Journal of Finance , 1995 , 50(4) : 117521199.
[ 6 ] Shen C H , Wang L R. Examining the validity of a test of 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 : a comment [J ] .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 1990 ,
10 (2) : 1952196.
[ 7 ] Johansen 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J ] .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 , 1988 , 12 :2312254.
[8 ] Johansen S. 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in gaus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J ] . Econometrics , 1991 , 59
(6) : 199121580.
[9 ] Garbade K D , Silber W L. Price movement and price discovery in the futures and cash markets [J ]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83 , 65 (2) : 2892297.
[ 10 ] Yoon B , Brorsed B W. Market inversion in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 [J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 2002 , 34 :4592476.
[ 11 ] Brorsed B W, Fofana N F. Success and failure of agricultural futures contracts [J ] . Journal of Agribusiness , 2001 , 19 :1292145.
(上接第82 頁)
參考文獻:
[ 1 ] 中國人民銀行,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部. 中國動產擔保物權與信貸市場發展[M] .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 2 ] 塗川,馮耕中,高傑. 物流企業參與下的動產質押融資[J ] . 預測,2004 ,23 (5) :68277.
[ 3 ] 馮耕中,李鵬. 庫存商品融資業務詮釋[J ] .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 ,2 :24226.
[ 4 ] 於洋,馮耕中. 物資銀行業務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J ] . 管理評論,2003 ,15 (9) :45250.
[ 5 ] Comptroller of the urrency , administrator of national banks.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inventory financing[R] . Controller』sHandbook , 2000 ,1275.
[ 6 ] Merton R.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 ] .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1974 , 49 : 4492470.
[ 7 ] Stulz R , Johnson H. An analysis of secured debt [J ]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5 , 14 : 5012521.
[ 8 ] Jokivuolle E , Peura S. Incorporating collateral value uncertainty in loss given default estimates and loan2to2value ratios[J ] .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 2003 , 9 (3) : 2992314.
[9 ]Cossin D , Hricko T.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with risky collateral : a methodology for haircut determination[J ] . Ecomomic Notes ,
2003 , 32 (2) : 2432282.
[ 10 ] Cossin D , Huang Z , Aunon2Nerin D. A framework for collateral Risk control determination[ Z] . Working paper ,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2
ing paper series , 2003 , 1 : 147.
[ 11 ] Jarrow R , Turnbull , S. Pricing derivatives on financial securities subject to credit risk[J ] . Journal of Finance , 1995 , 50 (1) : 53285.
[ 12 ] Jarrow R , Lando D , Turnbull S. Markov model f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 spreads[J ]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1997 , 10 (2) :
4812523.
[ 13 ] Duffie D , Singleton K. Modeling term structure of defaultable bonds[J ]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1999 ,12 :6872720.
[ 14 ] Smith J , McCardle K. Valuing oil properties : intergrating option pricing and decision analysis approaches[J ] . Operations Research ,1998 , 46
(2) :198 - 217[ 15 ] Brennan M , Schwartz E. Evaluating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 [J ] . Journal of Business , 1985 , 58 (2) : 1352157.
[ 16 ]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R] . Basel of Switzerland :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 2003.
[ 17 ] Francesco S. Allocation of risk capital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J ] . Financial Management , 1999 , 28 (3) : 952111.
[18 ] Bangia A , Diebold F , Schuermann T , Stroughair J . Modeling liquidity risk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marke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Z] . Working paper , Oliver , Wyman & Company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1998 , 1216.
[ 19 ] Erwan L. Incorporating liquidity risk in vaR models[ Z] . Working paper. Universitéde Rennes , 2001 : 1219.
第6 期 李慧茹:中國棉花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