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試論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利與弊
有投資才有資金流動,當然是有利了。
⑵ 試論述從基本分析的角度如何對一家上市公司做出投資決策分析
需考慮因素太多
國家政策、世界經濟、國內經濟、行業周期性、競爭對手、可替代產回品、成長性、管理答團隊、核心競爭力、產能等等許多因素對其影響,推算出其未來每股盈利,按現在市價算出其動態市盈率,看看是否高估或低估。總之個人不可能完成。
⑶ 試論外商投資對我國社會經濟有哪些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行業和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從而對我國經濟建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但由於政策和投資環境的影響,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也存在不利影響。本文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礎上給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外商直接投資(FDI).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於它國的生產或經營。並掌握一定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FDI作為一種外部資源.對促進東道國經濟增長效應的大小取決於該國產業的內部結構。我國對外開放以來.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作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所以研究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引導外資的合理投向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FI)I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與現狀FDI在我國發展分為幾個階段.它們分別是:起步階段(19791986年)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數額不大.但呈現平穩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引進外資的重點是對外借款.即外商間接投資,這期間我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累計為7819個.年均項目數為977.38個: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為191.59億美元,年均規模為8.24億美元。穩步發展階段(1987~1991年)隨著環境的迅速改善,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進入了穩步發展時期按1981~1991年FDI流人量排名.中國已超過巴西名列發展中國家受資國第三位這一時期.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和實際金額都繼續保持遞增的態勢。持續快速發展階段(1992~1996年)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來,外商對華開始了大規模、系統化直接投資的階段199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192.2億美元.而且外商直接投資首次取代對外借款成為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首要來源1993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金額突破25億美元.1994年突破3億美元.1995年突破35億美元.1996年已達417.25億美元。調整階段(1997年至21年)這一階段.我國引進外資工作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流人量銳減.主要原因之一是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資本都轉向了預期投資收益相對更高、更保險的發達國家及亞洲以外的區域「人世」後的新階段(21年至今)22年我國共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527.4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吸收FDI最多的國家。目前,世界5強企業有4多家已在華直接投資。1979年一27年1月.全國共批准外商投資企業597797個.合同外資14349.9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97.72億美元。外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二、FI)I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積極作用目前.我國正在進入一個產業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新階段。九十年代以後,隨著短缺型經濟結束.市場競爭加強,深層次的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產業升級外商直接投資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演進我國對外開放的實踐表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作為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轉貼於看準網三、FI)I在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中產生的問題(一)擴大了產業結構偏差。目前,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集中於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部門.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偏低,對第一產業的投資規模很小.加劇了我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在第二產業內部.一方面外資主要投資於規模小、見效快風險小的輕工業和一般加工組裝企業.對重工業的投入相對薄弱.導致我國輕重工業發展不協調.不利於對產業結構升級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外資工業高度集中於製造業。而在製造業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業.加快了我國工業結構高加工度化的進程。在第三產業結構中,外資過多地流向商業、房地產、金融保險業等利潤較高的產業,而流向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部門和科教文衛部門較少.對這些部門的產出比重變化還沒有起明顯作用(二)形成壟斷,降低市場效率。隨著我國引進外商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市場結構變化速度加快.外商投資企業的壟斷現象開始在部分行業中顯示出來。隨著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環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華獨資經營的環境明顯改善.不再依賴中方投資者與其合作以求適應傳統計劃經濟的許多特點。(三)對我國的民族工業帶來壓力和阻力以市場控制為目的的FDI.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會構成抑制的一面.表現在外商控股控市.對我國民族工業構成威脅。我國企業尤其是大量國有企業因機制障礙越來越難以適應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從而受到外資的排擠。最終退出市場。四、改善FI)I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政策建議對FDI的引進和利用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著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風險。所以在充分發揮外商直接投資積極促進作用的同時.必須採取必要措施消除其不利影響.使其結構的變動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相一致。
⑷ 談談你們對會計的認識
會計專業是以抄研究財務活動襲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
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⑸ 證券投資學考試論述題急求:運用兩種技術分析方法,分析你對未來半年市場走勢的看法.
有價證券又可分為以下三種:
(1)資本證券,如股票、債券等;
(2)貨幣證券,包括銀行券、票據、支票等;
(3)財物證券,如貨運單、提單、棧單等。憑證證券則為無價證券包括存款單、借據、收據等。
⑹ 試用行為經濟學理論談談你對影響股票投資價值的心理因素的看法
這就是心抄理預期問題,人們對問題看法並不是理性和客觀的,會因為不斷變化的信息和個體的心理變化對股票的價值進行不斷的調整。也就是說投資者是非理性的,他們對於事物的判斷並不是完全根據理論價值,而是主要依據投機心理、僥幸心理作出判斷。事實上就是因為人有貪婪和恐懼心理,貪婪心理占上風時就會買入或者企盼股票進一步的下跌,恐懼則是賣出股票或者不敢買入持有。另外,人們會因為經驗習慣等進行買賣,比如過節可能就需要現金,那麼人們就會賣掉股票,這樣的行為實際與個股的投資價值無關,更有一些情況讓人無語,比如丁蟹效應。
⑺ 試論投資與理財個人觀點
你很幸運我這兒收集了一篇(讓你「有錢一輩子」的四個習慣)很適合你。看了後希望你能為成為百萬富翁養成一個好習慣。
美國理財專家柯特.扉寧漢有句名言;「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幾時擁有博士的學位,也難以擺脫平窮。松軟養成好的理財習慣是個有些痛苦的過程,但這些習慣可以讓你」有錢一輩子「。
美國學習額托馬斯.史丹利調查過,上萬名百萬富翁,其中的84%都是從儲蓄和省錢開始的,大約70%的富翁每周工作55個小時,仍然抽時間進行理財規劃,這些富翁一年的生活費用占總資產的7%以下,幾時沒有工作收入,坐車山空,平均也能撐過12年。
百萬富翁都要花時間進行理財規劃,白領們怎麼會忙的沒時間按審視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呢?想要致富就一定要擠出時間,盡早培養理財習慣。
在理財習慣尚未建立前,你的小心一些壞的習慣,很都職場中人不但沒有儲蓄、存錢這些號習慣,反到養成了額拖欠信用卡債務的惡習,結果,人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數開始。
理財不僅是投資,更是循序漸進的培養」賺錢、存錢、省錢、錢滾錢「的習慣,這些習慣能人你擁有滾滾財源。
努力賺錢、累積「第一桶金」。對於鮮有意外」橫財「的職場中人來說,一定要把提高工作收入列為最重要的目標。隨著薪水的不單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積起可供理財,投資的第一桶金,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理財情報網」例如像富翁一樣到銀行逛逛,收集理財情報等,多跟比你有投資理財意識的人交往,為王後的投資打基礎。
定期存錢比投資更重要。無論是靠工作賺錢還是靠「錢生錢」持續儲蓄的習慣絕不能廢棄,儲蓄金額一定要隨著收入的增加等比例提高。最好的「自動儲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從去年年底以來,全球投資市場波動加大,風險高。此時「提高儲蓄率」比「我到高獲利的投資工具」更容易執行,效果也更明顯。
記賬審視花費、省錢不能忘,想省錢,一定要記賬能找出你花錢的「漏洞」,效果非常明顯,除了審視花費外,人們還應該取消長期不用「休眠賬戶」,這些賬戶里的余額,可能又是一筆百萬存款的「頭期款」錢滾錢,設定5年的計劃,儲蓄是「加法」的金錢累積,投資則是用「乘法」的累積財富,理財越早卡好似越好,但不應該太早投資,塗過沒有好的觀念策略,賠錢的可能性大,所以楊偉凱強調年輕人的第一桶金,玄通過開源節流的方式累計至少75%,另外25%靠投資獲得。而存第一桶金的時間宜設為至少5年,「因為時間一短就會急,不便於做長期的投資了。
⑻ 試論述風險投資的發展歷程
1.交易發起,即風險資本家獲得潛在的投資機會.
2.篩選投資機會,在眾多的潛在投資機會中版篩選權出小部分進一步分析.
3.評價,對選定項目的潛在風險和收益進行評估.
4.如果評估結果是兩者都能接受的,風險資本家和企業家訂立合同.
5.投資後管理
6將風險資本退出所投資的企業,以實現投資的價值增值.
一般來說.風險投資要陪伴企業度過最初的5年時間,然後尋求最佳的退出途徑.
參考文獻:黃達主編<金融學> 夠詳細的吧
⑼ 淺談宏觀經濟市場對投資理財的影響有哪些
投資理財是一來個非常自復雜的問題,不僅僅是懂得宏觀經濟的人就會做好,市場走勢不一定和宏觀經濟走勢一致,其他如國家政策調整、外圍經濟環境、貨幣政策、答主力資金流向、市場情緒、媒體導向、投資標的的微觀環境等,都對理財效果有直接的影響。
對於投資理財首先要辨別投資理財產品的真假和風險。風險對應的是收益率,風險度自身是個投資特點,任何投資理財都是有風險的。
一般講,風險大,收益和虧損的幅度就會大,但是,風險是個相對的概念,對於一個對經濟走勢有較強預測能力的人來講,就有更大的知能力規避風險和博取更高收益,如果不懂得經濟趨勢,就會亂做一通,那做錯的概率就會大。
⑽ 論述題:試述股票市場投資的利弊。
利:利潤率大
弊:虧損多
制定規則 嚴格執行 總結成功 重復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