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歐盟投資規定

歐盟投資規定

發布時間:2020-12-11 06:08:40

A. 歐盟《相關市場界定通告》如何數它的第幾段著急,在線等

其分段與中文分段無異,如:「與第20-23 段所述的競爭限制和來自潛在競」這段之後的就是第20段

B. 歐盟國家的股票是否可以互通買賣就是說如果我在A國是否可以直接購買或投資B國的股票

歐盟有自己的Euronext歐洲交易所 這個交易所是歐洲公司上市的平台。也是跨國交易所。只有版在這個平台開戶就可以權跨國交易各國股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布魯塞爾交易所、巴黎交易所簽署協議,合並為泛歐交易所。成立於2000年12月22日。總部位於巴黎

C. 歐盟法的問題

歐盟終於成為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主權國家聯合體。它以其成功經驗提出治理全球的「歐洲理念」,欲在國際關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穩定器」和「方向標」。「歐洲理念」與美國的單邊主義發生「大碰撞」,在理念、國際法、外交改革、經貿等6個方面發生歧見,對此應予實事求是的估量。大量事實證明,歐盟在國際關系中所起的獨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體化與多極化進程並行不悖。 歐盟在經歷半個世紀的內外整合後,以一體化的形式,積厚而發,通過一整套戰略理念和行動參與,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和獨特的作用,客觀上有力地推動了多極化的發展進程。 一、歐盟加速打造一體化 (一)歐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歐國家為消除戰爭威脅,實現彼此融合,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艱苦努力,不斷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總結成功經驗和失誤教訓,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主權國家聯合體。近年來,歐盟加快了一體化聯合步伐,有望使歐洲面貌發生更加重大的變化。 首先,它將成為一個面積遼闊、人口眾多和富有發達、以歐盟價值觀擴展為全歐價值觀的歐洲。歐盟經過歷史上的四次擴大,現有15國的人口為3.75億,國內生產總值7.88萬億美元,幾乎佔世界生產總值的25.4%。歐盟第五次擴大已駛入快車道,將有中東歐和地中海地區10個國家加入歐盟。伴隨著這些國家與歐盟實現一體化,一個人口將超過5億,國內生產總值高達8萬億美元,以歐盟化演變為「歐洲化」,以歐盟游戲規則為基準、面積遍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大歐洲」已經雛形初現在世界面前。 其次,是一個實現貨幣經濟一體化的歐洲。歐洲聯合首先以經濟區域化合作為龍頭,通過國家間相互合作,從煤鋼聯營、關稅同盟到共同農業政策,從歐洲貨幣體繫到統一大市場和單一貨幣「歐元」,建立起來的經濟安全共同體。歐元的誕生和流通,極大地促進歐盟在政治、經濟、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一體化進程,增強歐盟的實力和地位。歐盟的經濟實力緊逼頭號強國美國,以2001年為例,歐、美經濟增長率各為1.7%和1.2%,歐盟10年來首次超過美國;歐盟國內生產總值7.88萬億美元,佔世界生產總值近25.4%,美國10.14萬億美元,佔世界的32.7%;歐、美失業率分別為7.6%和5.8%,通脹率為1.8%和1.2%;歐、美外貿總額相當,分別為17865億美元和19114億美元;歐盟對外投資3605億美元,美國1278億美元;歐盟引資3227億美元,美國1308億美元;2000年以歐元計價的債券發行量占國際債券發行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超過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重由3年前的18%上升到24%;在國際外匯儲備的比重則由2年前的12%增至16%。 第三,是一個正在走向政治聯合和「用一個聲音說話」的歐洲。政治聯合可謂歐洲一體化的第三級火箭,即關稅同盟、經濟同盟的最後一級,是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偉大夢想。「為了有效地捍衛未來的多極世界,歐盟為此應成為在傳統經濟政策、貨幣和社會政策之外的總政治聯盟,強制性地制定歐盟共同的對外政策、安全和防務政策」。[1]為改變歐盟「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1997年歐盟簽署《阿姆斯特丹條約》,決定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1999年5月《阿約》正式生效,索拉納出任首位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自此,世界上越來越多地聽到歐盟「用一個聲音說話」,歐盟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日益擴大。 第四,一個逐步實現獨立聯合防務和安全的歐洲。1999年6月,科隆首腦會議通過《加強歐洲共同安全和防務的聲明》,決定將西歐聯盟並入歐盟。隨後赫爾辛基首腦會議決定,到2003年歐盟將建成一支5萬至6萬人的快反部隊。目前已完成了與西歐聯盟的合並,政治與安全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以及軍事參謀部相繼成立並正式運轉。歐洲公眾對獨立防務的認可度不斷上升。據法《國防》雜志在「9·11」後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1%的歐洲人支持在沒有美國的援助下,歐洲獨自使用自己的防務力量;84%的人認為有必要建立歐洲共同防務政策,比2000年增加3個百分點,其中德國(+13)、英(+10)。[2] (二)歐盟一體化所提供的「十足底氣」提升了歐盟的心氣,歐盟要以「歐洲理念」治理全球。 歐盟結合自身半個世紀成長壯大的經歷,摸索出處理國際問題方面的經驗和政策,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治理全球的「歐洲理念」。主要內容是: 1.對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實行全面、綜合和多角度的治理,在多邊體系中通過有效的國際性法律手段應對非安全因素,強調在聯合國框架內的國際合作,與各地區、組織和洲際之間建立對話和合作機制; 2.以「民主」、多邊思維的方式建立國際政治經濟安全格局,多邊主義應是國際政治的重要目標,承認其他國家的合法利益,承認世界是多元的,多個有影響力的國家和不同文明共存,反對單邊主義主宰世界; 3.擴大安全觀的內涵和范疇,並將其納入對和平、援助、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綜合治理。「歐盟要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事務參與者是要重視發展處理危機的非軍事手段,國際社會應通過外交、經濟援助及和平進程來同時消除爆發沖突的根本原因。」[3]安全問題應包括民主、人權、法治國家、各種文化之間的對話,倡導和推行個人安全、集體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EFSP)是推行「歐洲理念」的運作機構,而歐洲安全與防務認同(ESDI)、歐洲安全與防務政策(ESDP)則成為該機構的武裝臂膀,從而加強了歐盟在預防沖突和軍事干預方面的能力; 4.人權問題置於最優先考慮的位置,鼓吹「人權高於主權」和「人道主義干預」。強調加強人權、民主、良政、經濟合作、促進貿易、援助發展和預防沖突等綜合治理手段來消除形成「失敗國家」的溫床。主張援助用於消除貧困、扶持教育和衛生事業,改善受援助國的經濟、社會和人權狀況、支持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為了迎接歐盟面臨的三大挑戰,即「讓公民尤其是年青人接近歐洲,在擴大的歐洲中改革歐洲政治生活空間以及在一個新的、多極世界中把歐盟變成穩定因素和樣板」[4],歐盟正在進行艱難的改革,以提高歐盟的決策能力、辦事效率和適應擴大,實現歐盟確立的在「世界新秩序中扮演一流角色,一個強國在國際上所扮演的穩定器和成為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定向標」[5]的戰略目標。 二、「歐洲理念」與美國的單邊主義「大碰撞」 近年來,尤其是「9·11」後的一年中,國際關系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歐美矛盾與齟齬不斷,裂痕擴大,歐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美國政策的批評者。具體而言,歐美矛盾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歐美之間產生「反美主義」和「反歐洲主義」思潮。今年5月在德國,120多名有聲望的知識分子參加了「反美主義」的研討會,在華盛頓也曾召開有20多人參加的「反歐洲主義」的主題晚宴。美國新世紀計劃組織負責人施米特認為:「歐盟永遠是美國的眼中釘,如果我們決定贊同與歐盟的組合,那將是場災難」。[6]學者羅伯特·卡根更明確指出:「現在是停止說歐洲人和美國人具有共同的世界觀的時候了。在極其重要的力量一力量的功效、力量的道德性和力量的期待問題上,美國人同歐洲人的看法大相徑庭」。[7]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認為,「當前,有帝國主義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對美國戰略產生的民族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影響比二戰結束以來任何時候都大」[8],歐洲改革中心高級研究員埃弗茨表示,「我們不應該再說歐洲和美國具有類似的世界觀」。[9] (二)國際機構及國際法律上的歧見。據美國能源和環境協會與核政策律師委員會今年3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在對美國履行的包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反彈道導彈條約》等8個主要國際條約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後稱,美國正在越來越嚴重地違反和破壞主要國際安全條約,美國「不僅拒絕加入新建立的國際法律機制,而且未能履行已經批準的條約中規定的義務」。[10]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拒不執行《京都議定書》,反對聯合國關於成立永久性國際刑事法庭等作法,引起歐盟極大的不滿,指責美國蔑視國際法,破壞了安理會的信譽。 (三)外交政策的迥異。在巴以沖突上,歐盟認為,美偏袒以色列,無意全面解決巴以沖突,歐盟強烈譴責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領土,反對美國提出的更換阿拉法特的主張。布希拋出「邪惡軸心」論後,歐盟國家一方面明確表示不能贊同,認為這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簡單化的說法」,另一方面著力改善與伊朗、伊拉克、朝鮮的關系,加強與三國在經濟、社會和其他領域的對話與合作。對於美國借用反恐旗幟試圖軍事打擊伊拉克,歐盟國家領導人表示,除非聯合國授權,否則歐盟國家不會同意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就連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在此問題也與美國拉開距離,外交大臣斯特勞表示:「伊拉克同意聯合國核查人員重返將會改變倫敦的立場」。[11] (四)經貿領域的磨擦。歐美在經貿領域的「貿易戰」由來已久,今年美國單方面決定對部分進口鋼鐵加征30%的關稅,向農場主大幅增加補貼的新農業法又引起歐盟強烈不滿和反應。歐盟提出報復清單並決定向美國商品加征100%懲罰性關稅,指責美國的決定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五)反恐問題上見解不同。歐盟要用「歐洲理念」應對各種非安全因素,希望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來解決問題,與美國的「非友即敵」、「先發制人」的戰略形成天壤之別。歐盟反復強調三原則:要在聯合國框架內建立反恐聯盟;美國的軍事打擊應找准目標,避免傷害無辜;嚴格區分恐怖主義與宗教。但按照布希的邏輯,僅靠防守贏不了反恐戰爭,獲得安全的惟一途徑便是採取行動。 (六)安全戰略理念不同。歐洲認為冷戰結束後,美國搞「越頂外交」,跨越歐洲,把戰略重心向東轉移,「9·11」後歐洲和北約更面臨「邊緣化」。歐洲人擔心,「如果歐洲不能成功地做到在政治上團結一致,並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那麼它有可能被美國的新世紀戰略擠到世界政治的邊緣」。[12]在北約問題上,歐洲認為北約是一個實行集體防禦的危機處理組織,歐盟單憑現有的軍事力量,無法保衛歐洲的安全與穩定,歐洲仍需要北約。但美國則把北約視為可以利用的政治工具。歐盟認為美鼓勵北約無限「東擴」,將失去原有的「集體自衛」性質。 「歐洲理念」與美國單邊主義的「大碰撞」引起歐美各方的思考和擔憂,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在《2001—2002年度戰略評估報告》中指出,磨擦可能會阻礙歐美之間旨在建立團結一致、相輔相成的新的安全關系的努力,而建立這種新的安全關系又是「9·11」之後的局勢所需要的。[13]約瑟夫·奈說:「伴隨美國單邊主義產生的沖突很可能導致歐美關系逐漸疏遠,疏遠的損失是巨大的。不僅歐洲人將時常圖謀阻撓美國的政治目的,而且美國將失去促進民主和人權的最佳搭檔」。[14]「華盛頓應當關注其咄咄逼人的單邊主義路線會在主要盟國當中激起的反感。畢竟,最寶貴的是影響力,而不是權力」。[15] 歐美矛盾的症結在於歐美對世界及治理世界的理性認識上的不同,在於「單」(單邊和單極)與「多」(多邊和多極)、「霸氣」與「民主」上的分歧。歐盟認為世界是多元、多樣性的,治理的方式應當是民主、法理和合作,而美要用單邊主義來謀求建立美獨家主導的單極世界秩序。 三、歐盟所起的獨特和制衡作用 歐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全球戰略,給自己在世界中的明確定位是,「一流角色」、「穩定器」和「方向標」,歐盟要在世界新格局中起到獨特和制衡作用。 關於獨特作用。歐盟的發展模式及其「歐洲理念」中的綜合治理、民主和多邊思維迎合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願望與要求。這對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和新型區域合作模式的建立起到「方向標」作用,歐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因此增加。 半個世紀以來,歐洲國家間得以化敵為友,相互融合,在於歐洲成功地實現從經濟合作為源頭的全方位一體化。通過國家間相互合作,建立起安全共同體。歐盟自身一體化的過程就是在民主化、機制化下尋求安全及安全合作的過程。出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的原因,歐盟不得不在強調安全的同時突出「綜合」和「多邊」治理。歐盟認為,歐洲與亞洲、非洲結合部自東、向東南、南部存在一條「動盪弧」,自己深受民族、宗教、部族矛盾與沖突及恐怖活動的困擾。在軍事力量薄弱的情況下,為維護安全,歐盟把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援助、民主與法制、人權等「綜合」因素,以及聯合國及國際組織機制、多邊思維、國際及區域組織合作、國際法及多邊協定等「多邊」因素納入治理理念。 歐盟發展的成功經驗產生「引力」和「擴散」作用,一方面歐盟以國家間合作、對話、民主與機制化形成世界最發達和穩定的區域合作組織,其發展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國家要求加入,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仿效歐盟組成地區合作組織,另一方面歐盟也把其成功經驗融入對外關系,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機制化。近年來,歐盟通過與世界各地區建立「新型夥伴關系」和加大對熱點問題介入,在國際舞台的各個領域,在世界各個角落,從聯合國到多邊合作機制,從《京都議定書》到國際刑事法庭,從阿富汗到中東地區,從地中海到拉丁美洲,從巴爾干到朝鮮半島,都能看到一個十分搶眼和積極活躍的歐洲。「由於堅持努力,歐盟雖沒有成為主要的『超極大國』,但卻已是世界平衡的第一因素。」[16] 關於制衡作用。冷戰結束後,美國「一超」的霸主地位不斷膨脹的同時,歐盟已不再是惟美是從的小伙計,歐盟實力和地位的上升給大國關系帶來新的互動,形成合力,對美國的霸權和單邊主義構成制約。 1.大國關系出現不同程度的調整和改善,惟獨歐美矛盾在不斷擴大。歐盟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沖到前台,發揮著「牽頭」批評美國的作用。是當今世界上敢於對美國說「不」的一支「超級力量」。美歐是夥伴加盟友關系,在涉及總體戰略目標的原則問題上基本一致,擁有共同價值、歷史、文化聯系。也正如此,歐洲才可以向美挑戰,借美國題而發揮,顯示歐盟的「一流角色」和「穩定器」作用。但雙方均保持「斗而不破」、「吵後彌補」的局面。因而對美歐的一致面和矛盾面要給以實事求是的估量。 2.歐中俄的戰略協作關系得到加強。歐盟的「歐洲理念」與中、俄主張「多極化」、「多樣性」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處。歐、中、俄雖也存在分歧,但在反對「一超」和「單極世界」的重大戰略問題上的利益是一致的。歐中、歐俄、中俄加強了政治協商和對話。根據《中歐政治對話協議》,今年正式啟動了中歐政治對話機制。對於俄羅斯,隨著「9·11」後俄美關系的改善,歐搶先承諾給俄羅斯「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俄營造「統一的經濟空間」,雙方在一些熱點問題上加強合作。中俄關系在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和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內取得長足發展。作為亞歐大陸的三支重要力量,歐中、歐俄、中俄加強政治和戰略合作與對話,歐中俄三方加強對話甚至建立某種合作機制,將有利於亞歐合作的深入發展,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推動多極化有著重大意義。 3.歐美俄形成互動關系有利於牽制美國。由於美、俄圍繞國際恐怖主義問題恢復了友好關系,所以「美、歐、俄的三角合作可能會取得實質性的重大進展。」[17]「作為一支更為有力的外交政策力量,有了在整個歐洲的特殊優勢,歐盟將發現能夠更加容易地與美和俄羅斯結成可操作的聯盟。事實上,一個成熟的歐、美、俄三角可以成為制約美國政策的重要手段。」〔18〕 歐盟加快走向一體化,是與多極化進程的方向相一致的。在歐盟主張的民主化、多元化和多邊性中,其潛台詞中也含有多極化的意圖。在《萊肯首腦會議宣言》中,歐盟再次提出「多極世界」的概念,稱:「在一個新的、多極世界中把歐盟變成穩定因素和樣板」。[19]歐盟作為一個處於不斷完善之中的主權國家聯合體,目前在共同外交和防務上尚難以用一個聲音說話,部分限制了一體化作為「一極」的發揮。但隨著歐盟改革的不斷深化,實力和地位的不斷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體化推動多極化的作用將日益顯現。(舊貌)
總之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特別是政治一體化進程的里程碑。使歐盟個國的關系更加緊密,本來呢,憲法是一個國家才有,但是歐盟有憲法,說明是政治一體化的標志,但是《歐盟憲法條約》不完善,對於歐盟個國在外交,軍事,政治,經濟等問題上的凝聚力不夠,通過里斯本條約,將強有力的將使歐盟享有更大的權力,將能更有效地協調歐洲各國的意見,並有利於歐洲在國際社會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下面我摘了一些其中條款,先簡單說下,根據該條約,歐盟將設總統與外交部長。

這是詳細的:根據《里斯本條約》,歐盟理事會今後將取消原來由輪值主席國首腦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的做法,設立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這一職位被比喻為「歐盟總統」,由他來代表歐盟在國際舞台上拋頭露面;二是把歐盟理事會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代表,與歐盟委員會負責對外關系事務的委員這兩個職務合並,設立新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類似「歐盟外長」。

D. 歐洲各國加入歐盟的標准(中文版)急用 謝謝

其實標准主要就是3個:政治標准、經濟標准、法律標准

政治方面,它主要要求候選國有穩定的民主制、尊重人權、法制和保護種族少數、宗教少數、人數的少數;
經濟方面,它要求候選國真正地實行市場經濟;
法律方面,則要求候選國接受歐盟法系中的公共法、規則和政策。

你所談到的那些社會事業啊、社會保障啊、生活垃圾啊之類的,一般都與歐盟法系中的公共法、規則和政策相一致。你給的范圍很大,比如其中就涉及歐盟結構基金、尤里卡計劃等等。范圍太大了,這些就要看你自己平常對於歐盟法律、政策、規則的了解了,其實你也可以翻閱一下與歐洲政治與經濟相關的書籍,裡面會有你想要的。
下面是英文官方的關於入盟標準的規定。你可以看看(不過也主要是我概括的那幾點,主要標准不會變,具體細節很多,很繁瑣,因為關於法律方面的,與歐盟相關的,也作為入盟國家的標准,所以,你自己幸苦下啦~~~~)。

Accession criteriaIn 1993, at the Copenhagen European Council, the Union took a decisive step towards the fifth enlargement, agreeing that 「the associated countr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at so desire shall becom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us, enlargement was no longer a question of 『if』, but 『when』.
Concerning the timing, the European Council states: 「Accession will take place as soon as an associated country is able to assume the obligations of membership by satisfying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required.」 At the same time, it defined the membership criteria, which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Copenhagen criteria』.

COPENHAGEN EUROPEAN COUNCILMembership criteria require that the candidate country must have achieved

stability of institutions guaranteeing democracy, the rule of law, human rights and respect for and protection of minorities;
the existence of a functioning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the capacity to cope with competitive pressure and market forces within the Union;
the ability to take on the obligations of membership including adherence to the aims of political, economic & monetary union.
MADRID EUROPEAN COUNCILMembership criteria also require that the candidate country must have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its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it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as underlined by the Madrid European Council in December 1995. While it is important that European Community legislation is transposed into national legislation,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t the legislation is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through appropriat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structures. This is a prerequisite of the mutual trust required by EU membership.

E. 急求歐盟相關標准

變性澱粉的種類及應用
變性澱粉是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使澱粉分子鏈被切斷、重排或引入其他化學基團以改變其結構而獲得的。經過變性的澱粉比原澱粉具有更優良的性能。根據變性方法,主要分為物理變性澱粉、化學變性澱粉、酶變性澱粉和天然變性澱粉。
物理變性是通過加熱、擠壓、輻射等物理方法使澱粉微晶結構發生變化,而生成工業所需要功能性質的變性澱粉。化學變性是將原澱粉經過化學試劑處理,發生結構變化而改變其性質,達到應用的要求。酶
變性澱粉是通過酶作用產生的變性澱粉。天然變性澱粉是通過品種培育和遺傳技術改變澱粉的結構,使之具有與化學變性澱粉相同特性的天然澱粉。
一.預糊化澱粉
將原澱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下進行加熱處理後,澱粉顆粒溶脹為糊狀,規則排列的膠束被破壞,微晶消失,並且易接受酶的作用。能夠在冷水中溶脹溶解,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糊液,且其凝沉性比原澱粉要小,使用方便。
二.酸變性澱粉和糊精
基本上不改變團粒形狀,酸僅作催化劑,鹽酸作用最強,其次是硫酸和硝酸。酸變性澱粉具有較低的熱糊粘度,即有較高的熱糊流度。酸變性澱粉的相對分子量隨流度升高而降低。
三.糊精
包括白糊精、黃糊精和英國膠。
四.氧化澱粉
氧化澱粉具有低粘度,高固體分散性,極小的凝膠作用。由於氧化澱粉引入了羥基和羧基,使得直鏈澱粉的凝沉趨向降到最低限度,從而保持粘度的穩定性。能形成強韌、清晰、連續的薄膜。比酸解澱粉或原澱粉的薄膜更均勻,收縮及爆裂的可能性更少,薄膜也更易溶於水。
五.交聯澱粉
交聯作用是指在分子之間架橋形成化學鍵,加強了分子之間氫鍵的作用。交聯澱粉的糊粘度對熱、酸和剪切力影響具有高穩定性。其穩定性隨交聯化學鍵不同而有差異。交聯具有較高的冷凍穩定性和凍融穩定性。
六.酯化澱粉
常用的酯化劑有澱粉磷酸酯、澱粉醋酸酯、澱粉烯基琥珀酸酯等。澱粉磷酸酯的糊液具有較高的透明度,較高的粘度,較強的膠粘性,糊的穩定性高,凝沉性弱,冷卻或長期貯存也不致凝結成膠凍。澱粉醋酸酯的糊化溫度降低,糊化容易。糊穩定性增加,凝沉性減弱,透明度好,膜柔軟光亮。澱粉烯基琥珀酸酯的粘度升高,膠凝溫度略有下降,蒸煮物抗老化的穩定性提高,能穩定水包油型乳濁液,形成質量均勻的產品。
七.醚化澱粉
取代醚鍵穩定性高。在水解、氧化、糊精化、交聯等過程中,醚鍵不會斷裂,取代基團不會脫落。受電解質和PH的影響小。具親水性,削弱了澱粉分子間的氫鍵,易於膨脹和糊化。糊液透明,流動性好,凝沉性弱,穩定性高。糊液具有良好的粘度穩定性,糊的成膜性好,膜透明,柔韌,平滑,耐折性好。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變性澱粉在新的領域中的應用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1.作為緩釋材料
變性澱粉可作為微膠囊的壁材,從而延緩有效成分的分解、氧化或揮發,掩蓋不良氣味,改善物料的分散性,使易發生生化反應的物質隔離,提高其穩定性。廣泛應用於食品、飼料、生物和醫葯等行業中,作為酶、風味物質、活性物質、微量元素等的緩釋劑。
2.作為脂肪替代品
通過酸或酶法等生產的變性澱粉可作為脂肪替代品,能形成凝膠並增加水相粘度,改善水相結構特性,產生奶油狀潤滑的粘稠度並增加滑膩的口感特性。
3.新型變性澱粉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澱粉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新型變性澱粉相繼出現。目前,主要的新型變性澱粉有抗性澱粉、微孔澱粉、水溶性澱粉等.

F. 歐盟經濟政策是什麼

歐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政策

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深入發展,歐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共同政策,其中主要的有關稅同盟、共同農業政策、共同漁業政策、共同地區政策、共同社會政策、共同貨幣政策、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保護消費者政策以及共同外貿政策等。體現了歐盟一體化進程中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以及安全和防務領域已經實現聯合的歐洲格局。

歐盟的政策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統一性。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以關稅同盟為起點,通過實施共同市場、統一大市場而最終向全面的經濟貨幣聯盟邁進。歐盟於1968年7月1日取消了各成員國之間的所有關稅,建立了統一的海關稅則,初步建成了關稅同盟,對來自區外的第三國產品實行共同的關稅政策,以促進區域內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共同農業政策是歐盟內實施的第一項共同政策。其基本目標是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確保農業人員的「公平」收入、穩定農產品市場、保持農產品合理的銷售價格以及確保農產品的供應。其主要內容是對內建立共同農業基金、統一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對農產品出口予以補貼,對外則設置隨市場供求變化而調整的差價稅、配額等貿易壁壘,使歐盟農業免遭外部廉價農產品的競爭。地區政策的目標是「促進歐盟整體的協調發展」、「加強其經濟和社會統合」以及「降低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消除最不發達地區或島嶼及農村地區的落後狀況」。歐盟社會政策和地區政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的目的均是促進歐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除上述共同政策外,歐盟近年來還逐步加強在就業、交通、公共健康、環保、科研以及司法和內政等方面採取共同行動,與各成員國在這些領域所採取的國別措施互為補充。

成功的經驗

與世界其他地區眾多類似經濟區域相比,無論從聯合的廣度和深度,還是從地位和影響看,歐盟都是最成功的典型。

就聯合的廣度而言,歐盟成功地開創了跨國合作的經濟政治聯盟的先河,包括的成員國眾多。歐盟是一個超國家的組織,既有國際組織的屬性,又有聯邦的特徵。歐盟成功的區域政策是實現合作的基礎,區域政策盡可能明確地界定區域問題與問題區域,把廣大的區域聯系在一起。其次,區域政策有明確的總體目標:致力於通過實施積極的區域政策以達到縮小區域間差距的目的,使歐盟范圍內不同區域達到最大程度的聚合。這一切都為解決區域不平等問題和實現廣大地區真正的聯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經濟領域,歐盟從成立初期就一直致力於消除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並且,歐盟也在世界上推行這一相同的准則,使歐盟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量和影響大增。歐盟堅信,多邊貿易自由化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極大的效益,其中,發展中國家受益最大。

在深度方面,1958-1968年,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之間已經逐步取消了工業品關稅,實行農產品關稅同盟,統一農業政策和農產品價格,設立共同的農業基金對農業實行統一的補貼。1993年1月,歐盟啟動內部大市場在成員國之間實行人員、物資、資本和服務自由流通。1999年1月,歐盟中的11個成員國率先放棄了貨幣主權,共同採用統一的貨幣歐元,這么多主權國家自願放棄本國的貨幣發行權,把這一核心主權交給它們信賴的超國家組織,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迄今為止,尚沒有任何一個同類組織像歐盟那樣擁有共同的決策機構、共同的執行機構、共同的議會、共同的中央銀行,同時歐盟還在努力推進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並著手組建快速反應部隊。歐盟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已邁出了最堅實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存在的問題

歐洲聯盟僅僅是一個國家邦聯,但它不是一個聯邦國家。過去50年裡,它的政治制度不斷演變,建立在一系列條約基礎之上。在實現經濟政治一體化的進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歐盟的決策機制問題。歐盟的決策機制是首腦會議和歐盟理事會。首腦會議實行共議制,如果在某個問題上一時無法取得共識,則推遲到下次首腦會議再議。這種決策機制雖然降低了大國操縱的機率,但在公平與效率問題上出現了無法兼顧的兩難境地。此外,對歐盟委員會(歐盟的執行機構)的大小和席位分配、對歐盟議會席位多少和分配也都存在著爭議。歐盟理事會則按成員國人口比例分配投票權。現在歐盟由15國擴大到25國,決策難度更大了。

二是利益分配問題。成員國內部經濟差距大,擴大後機構和協調更加困難;為應對日益增長的各項開支,2004年初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今後十年的年度預算框架,預計預算額將從目前的1,000億歐元增加到2013年的1430億歐元,即佔到歐盟生產總值的1.15%.這一建議遭到凈攤款國的反對。由於各成員國經濟基礎不同,受惠國和凈受惠國之間就存在無法避免的利益分配問題。

三是歐盟的團結問題。經濟實力基礎不同決定了各國互相爭奪歐洲聯盟發展方向的領導權,內部團結的信心和意願的強弱也不同。富國和窮國在經濟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大國和小國在權力分配上時常爭吵。更為嚴重的是,西方的盟主美國不願見到歐盟影響的擴大,竭盡挑撥離間之能事,防止歐盟形成一支獨立自主的強大力量對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啟示——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例

歐盟的「歐洲協調」精神意味著世界經濟關系正由國家之間的較量轉向區域經濟組織之間的角逐,區域經濟合作已經成為各國和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選擇。歐盟的合作模式可以歸納為「共同穩定、同步發展的區域化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將生態與環境保護視為經濟長期增長的前提,使「可持續」成為一個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目標。這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當今世界,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對於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歐盟成功的經驗也帶來重要的啟示。

啟示一:共同市場體系的建立是區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質是市場一體化,歐盟在這個方面提供了一整套的政策制度框架來管理各成員國間的貿易和投資,尤其是致力於消除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壁壘及共同市場的建立。歐盟從區域化合作開始到一體化進程,往往都是經濟先行一步;從產品貿易為主要形式的交流轉向以投資為主的合作也是一種關系走向緊密的標志。歐元體系的成功建立和以「歐盟」為主體的區域內外以資本流動作為重要形式的經濟往來,已充分顯示了這個統一市場體系是推動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力量。這對我國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有重要啟示的。

啟示二:制度創新是區域合作的重要保障

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實質是一個跨國度的制度創新過程。歐盟在一體化的各個階段都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成員國都實行共同的區域政策。一個有效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從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可知,區域內的制度一體化是保證其功能一體化實現的重要保障,同時制度一體化需要在打破原有的各自為政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高效的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因此,借鑒歐盟的經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最核心的基礎也是要建立一個共同的管理決策機構,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縛,為實現「行政區域」向「經濟區域」轉變提供製度保障。

啟示三:效率與公平的協調是區域合作應實現的目標

歐盟在一體化的經濟互動中,注意到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建立了消除地區差距和貧困的機制,在合作協議中也有對相對落後國家產業的保護和一定的扶持,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較好地提升了整個地區經濟的綜合競爭力。但同時決策機制也使受惠國和凈受惠國之間存在利益矛盾和協調問題,顯示出在實現效率和公平之間的兩難境地。這個問題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應重點考慮的,在進行內外事務決策時應努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協調,在實現經濟政治一體化進程中不斷增強實力,擴大自己在國內外的地位和影響。

啟示四:經濟文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區域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歐盟在實現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特別注重經濟、文化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大量投資於研究與開發,以推進「歐洲研究區」的共同科學政策,致力於成為世界級知識經濟區;同時還建立了統一的歐洲環境法即歐盟環境法。歐盟環境法體系的形成是當代環境法的一個奇跡。歐盟環境法並不是短期行為,而是一種長期的歷史現象,在21世紀,由於歐洲政治、經濟聯合的速度加快,歐盟環境法的統一體系將會加快,也必將對人類環境保護和法治文明產生重要的影響。重視和吸收歐盟的有益經驗,對於我國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實現經濟文化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G. 歐盟ESMA的新規對外匯有什麼影響

FX168財經網的分析師認為歐盟監管機構正努力尋求保護零售外匯的方式。並考慮是否將加密專貨幣屬CFD列為單獨項目進行監管。在新的監管規定中,ESMA將不同金融工具的杠桿要求定為1:5至1:30不等,其所遵循的原則是,金融工具的波動性越大,經紀商所提供的杠桿就需越低。此前加拿大的投資業監管組織IIROC也實施了類似的規則。
另一項重大的變革在於引入了通用杠桿終止比例。目前為止,經紀商還有選擇何時啟動對客戶進行關閉杠桿保護的自由。而ESMA計劃標准化這一進程,以保護零售客戶,就何時自動關閉他們的杠桿倉位給出一個應用標准。
同時,經紀商還將被要求在每個賬戶的基礎上引入負平衡值保護。此舉旨在提供限制客戶損失的擔保。
ESMA還將全面禁止任何被設計用來激勵交易的方式,不僅涉及相關的獎金,還包括一些經紀商根據交易量所提供的返款。
最後,經紀商們將被要求在他們的風險披露中加入客戶的虧損范圍。

H. 歐盟規則是什麼

歐盟經濟正處在大變革中。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變革中,歐盟已經取得重要成績,但也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今後一、二十年,將是歐盟社會經濟發生巨變的時期。變革中的歐洲經濟需要正確的評估。本文試圖在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討論。
一、歐盟經濟發展態勢
從短期看,進入21世紀後,由於受美國經濟衰退等影響,2002年歐盟經濟估計只增1%不到。但從一個較長時期看,歐洲維持上世紀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長速度,問題並不大。今後十年,歐洲經濟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歐經濟增長速度差距將縮小。
歐盟經濟增長速度不如美國,但發展比較平穩。通脹率一般低於2%。財政赤字占預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內。內債佔GDP比重低於「馬約」規定的60%。投資收益率一般在3-4%。今後,在個別年份,上述個別指標可能會突破。歐盟東擴後的一段時間內,這種可能性更會增大。但今後十年,歐盟經濟大致會維持平穩的增長。21世紀,歐洲是世界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
二、關於統一市場建設
迄今為止,歐盟在統一市場建設方面已經取得決定性的進展。歐盟基本上建成了統一的內部市場。1999年1月1日歐元問世和2002年2月歐元進入流通領域,使一體化進程得到進一步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歐盟統一市場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歐盟統一市場至今並未全面形成。
1958年歐共體成立後,在一個很長時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關稅同盟的建設和共同農業政策的實施上。到20世紀80年代中,歐共體在這兩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它仍然是12個獨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場。
1985年6月,歐共體通過了《完成內部市場》的白皮書,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統一內部市場的計劃。同年12月,歐洲理事會又擬定《統一歐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設統一市場目標,以修改和補充羅馬條約的形式寫進了羅馬條約,使統一市場的建設獲得了法律上和組織上的保證。歐共體還制定286項立法,通過立法形式來消除阻礙貨物、人員、勞務、資本在12國間自由流通的各種非關稅壁壘。截止1992年底,這些立法已有95%獲得通過,其中85%已轉為成員國的立法。(註:伍貽康、周建平主編:《區域性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比較》,1994年經濟科學出版社,第106頁。)在這種情況下,歐共體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統一的內部市場,基本上拆除了阻礙商品、人員、服務和資本自由流通的非關稅壁壘。隨著歐共體發展成歐盟,特別是統一貨幣歐元的問世和正式進入流通領域,標志著歐盟在建設統一的內部市場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但是,歐盟全面的統一市場並未建立。
其一,歐委會2001年4月17日發表專門報告,對15個成員國按統一市場目標改革市場機制的情況進行了評估:在可量化的36個項目中,僅有20項,即佔55%的項目能在2001年6月前按預計的時間完成。(註:轉引自裘元倫:《歐元的前景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2001-2002年世界經濟年鑒》。)另據歐盟有關機構統計,在歐盟1339條「統一市場規則」中,目前只有70%被所有成員國按規則作了轉化,尚有30%未成為成員國國內立法。即使已經轉化為國內立法的,真正實行和貫徹也還需要時間。
其二,根據2000年3月歐盟里斯本首腦會議做出的承諾,歐盟要到2003年才在成員國之間開放電信和電力市場,在這兩個領域實行統一的規則和法規。
其三,里斯本首腦會議還規定,2005年建成統一的金融和資本市場,在這之前先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委員會」,而目前在歐盟內部有40多家金融監管機構。(註:鄭秉文主編:《2001-2002年歐洲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51頁。)它們各自為政,使統一的金融市場難以形成。
其四,目前歐盟內部還沒有統一的勞動市場,各國的養老金等制度並不統一。勞工要能充分自由流動必須無論到哪國工作,都能與該國勞工享受同等的權利及醫療、退休等社會保障。目前,在歐盟內部這方面的問題還很多。
其五,在企業層面上,目前歐盟成員國的利潤稅等制度遠未統一。2002年6月筆者在布魯塞爾訪問時,歐盟的學者曾出示一本厚厚的有關歐盟怎樣實施利潤稅的新書,書中提出了各種有關未來統一利潤稅的實施方案,並認為這些問題不解決,真正統一的商品市場不可能最終形成。
現在看來,歐洲建立統一市場的過程遠比原先設想的復雜。統一市場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這是一個動態的整合過程。歐洲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展現出來的。
三、歐元的作用
1999年1月1日歐元問世之初,人們預料,歐元很快將挑戰美元,從而結束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但之後,歐元對美元匯率一直走低。這時人們又對歐元問世的作用及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種各樣的懷疑。這些意見都有失偏頗。
歐元問世和進入流通領域對於國際經濟和政治,特別是對國際貨幣體系,有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它使國際貨幣體系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2001年,用歐元結算的對外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15%左右,歐元佔世界官方外匯儲備的比重超過12%。2001年第一季度,歐元對美元的比價雖然處於低位,但在國際債券市場發行額中,歐元債券約佔47%,超過美元債券所佔比重。這是在歐元問世前,任何歐洲國家貨幣都無法做到的。
但推出歐元首先並不是為了同美元爭奪國際貨幣體系的領導權,而是為了歐洲一體化的內在需要。因此,評判歐元成敗得失,不應首先看它對美元的匯價是上升還是下降,而要看它在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進一步完善了歐洲統一市場的建設。歐元問世和進入流通領域鞏固了統一市場的建設,增強和提高了歐洲市場的統一性質和程度。它也有助於建立統一的歐洲金融市場;
增強了居民對歐洲統一的認同感。歐元進入流通領域就是進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歐洲公眾普遍認為:「歐元讓我們深感自己是個歐洲人。」這種認同感對於進一步促進歐洲的一體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消除了歐元區各國之間的匯率風險,成為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穩定因素;
進一步促進了歐元區國家物價的趨同,加強了歐盟內部的公平競爭。歐元區國家的商品使用歐元統一標價後,消費者可對區內12國的商品價格直接進行比較,這既會促使生產要素在區內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又有助於各國商品價格的逐步趨同,有利於在歐盟各國間進行公開和公平的競爭;
促進了歐元區國家旅遊業的發展,節省了大量的貨幣兌換費用。
歐元問世和投入流通對歐盟經濟的上述作用,從本質上看,並不受歐元對美元匯率變動的影響。無論歐元對美元是升值還是貶值,歐元問世對歐盟經濟的上述作用都繼續存在。歐元問世後,它對美元的比價一度曾步步下跌,但歐盟內部卻相當平靜。歐元的國際地位也沒有因為歐元對美元匯率的波動而有明顯變化。1999-2001年,歐元對美元的匯率最低時曾跌到1歐元兌換0.82美元的水平,但它並沒有改變歐元作為國際主要貨幣之一的地位。何況歐元對美元的比價並不是一直走低,2002年即呈升勢,1歐元兌換1個多美元。用歐元結算的對外貿易額,總的說來,還出現了擴大的趨勢。迄今為止,歐元問世並不久。它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歐元挑戰美元只是時間的問題。過多地強調歐元對美元匯率的升降,或完全以此為標准來評價歐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四、歐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歐盟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表現在一點,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由於以下原因:
1.社會經濟體制在強調公正和公平的同時,對效率注意不夠
歐盟各成員國中,德國一直被認為是歐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競爭制度視為核心和支柱。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人艾哈德強調,競爭是市場經濟「最內在的要求」。(註:參閱顧俊禮:《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武漢出版社,1999年,第一章;維·克勞斯:《社會市場經濟》,路·艾哈德基金會出版,第二章。)與此同時,社會市場經濟又強調經濟政策應對「經濟」和「社會」予以同等的重視,強調用發達的社會保障制度來平衡自由競爭和按資分配帶來的社會不公平。1997年6月16日,歐盟15國首腦簽署的《阿姆斯特丹條約》特別將實現「就業與公民權利作為歐洲聯盟的核心任務」,認為這是歐盟的「基本宗旨」之一。(註:參閱楊偉國:《歐元生成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78頁。)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歐洲國家普遍存在社會福利措施過多、福利負擔過重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末,歐盟的社會福利費用佔GDP的比重平均高達28%,其中1999年德國為33.7%,1998年瑞典為33.3%,法國為30.5%,丹麥為30%。(註:轉引自裘元倫:《歐洲的改革:理論解析與實際進展》,2002年2月。)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過去20年,法國5個人工作養活一個人,現在是一個人工作要養活2-3個人。人們一旦失業,初期得到的補貼和工作時得到的相差無幾。一年之後也還能得到工資的60%。全法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享受廉租住宅補貼。有的時候,一個人不勞動反而比勞動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結果如同英國首相布萊爾所說,他們「只知道從福利國家領錢,而對他所處的社會卻毫無責任心」。
2.宏觀調控不力
貨幣政策是歐盟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歐盟強調,貨幣政策「不應為短期經濟目標服務」,而要以「穩定幣值」為首要目標。這也是歐洲央行堅持的政策方向。根據「馬約」的規定,歐央行是一個獨立於歐盟其他機構和各成員國政府的獨立機構,其人事任免、運營操作具有很大的獨立性,目標是維持成員國「物價的穩定」和「適度的」經濟增長。
應當說,迄今為止,歐盟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機制是在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的,這種狀況必然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歐盟對經濟的調控,目標首先是為成員國經濟達到一個入盟的共同標准服務,否則便難以把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宏觀經濟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員國納入到歐洲聯盟中來。這時如果去強調增長速度,必然會使成員國之間的差別進一步擴大,為歐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難。因此,各成員國必然要壓縮財政支出,限制財政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起的杠桿作用。從長期看,從根本上看,穩定有助於經濟的增長,但從短時期看,對穩定的嚴格要求會制約對經濟的投入,限制增長速度的提高。二是調控的效率不高。歐盟層面的宏觀調控同各成員國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間的矛盾,使成員國常常不去執行歐盟的有關決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調控的效率,最終影響經濟的增長。2002年7月2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說:「目前歐盟的經濟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歐委會通過財長會議做出的決議,也缺乏必要的約束力。」他認為,這種狀況必須改變。(註:新華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電。)
3.科技投入不足,內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強
歐盟與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差距,在相當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歐盟委員會負責科研的委員菲·比斯坎指出,歐盟對科技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美國和日本。歐盟各成員國對科研的平均投入只佔GDP的1.8%,而美國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別佔GDP的2.8%和2.9%。歐洲科技界流行一種說法,法國科學家從巴黎到德國慕尼黑的實驗室去工作,比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去工作更為困難。如何聯合和集中整個歐盟的科研力量,進一步加強對科研的重視程度是擺在歐盟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註:新華社巴黎2000年2月26日電。)
4.勞動市場僵化既影響僱主,又影響雇員的積極性
歐盟各國普遍存在比較強大的工會組織。僱主一旦聘用了一個工人,很難輕易解僱他。員工的工資一般是由工會和僱主協會通過「自主談判」決定的,政府不予干預。因此,僱主在僱用人時非常慎重,這就影響了就業機會的增加。雇員一旦受雇,不太擔心被解僱,影響了積極性的發揮。
5.德國為「統一」付出很大代價,削弱了歐盟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作用
德國每年為東部地區的重建付出的開支佔GDP的5%。德國經濟部的克勞斯教授認為,今後10-15年時間內,德國仍要為消化西部地區付出沉重代價。目前德國東部地區的年輕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區流動,結果東部地區「人空為患」,西部地區就業形勢卻變得格外嚴峻。在歐盟其他成員國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結構性失業現象。這是歐盟失業問題難以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6.統一內部市場的建設既有利於出口,又有影響競爭力提高的另一面
歐洲統一市場的建設為各成員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市場,從而有利於歐盟經濟的增長,但長期地過分依賴地區內部市場,又限制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7.政府對企業約束過多,影響企業積極性的發揮
歐洲國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稅收著稱的。高稅收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對居民個人徵收的稅收稅種多,稅率高。如2000年底,法國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高達54%。二是企業的稅負重。如上世紀末,法國的企業稅達37%,義大利為41.3%。(註:轉引自裘元倫:《歐洲的改革:理論解析與實際進展》,2002年2月。)稅負重影響了企業的投資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歐盟未來改革問題
20世紀後半期,歐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進行了一體化建設。21世紀上半期,歐洲面臨三件大事:東擴、深化政治和經濟的一體化建設以及內部改革。三者之中,內部改革是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歐盟的改革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場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動和進行的,核心是要解決歐盟體制缺乏活力的問題。
半個世紀以來,歐洲在一體化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但它始終沒有解決歐洲社會惰性大,體制缺乏活力的問題。它使歐洲在新的世紀裡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正是這些困難和問題迫使歐盟把內部改革問題進一步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2000年,歐盟在里斯本召開首腦會議,制定了歐盟的社會經濟發展遠景規劃。2001年3月,歐盟又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特別首腦會議,討論如何落實里斯本會議制定的遠景規劃。會議認為,為了落實里斯本會議定下的戰略目標,歐盟在現階段必須在就業、經濟改革、科研和技術創新以及增強社會凝聚力等4個方面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這些問題涉及歐盟必須進一步建立或改善一系列有關的制度、標准、機構、法律和政策,並傳遞和落實到各成員國。為了進一步建立統一的市場機制,歐盟在1999年召開的赫爾辛基首腦會議上已經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2000年裡斯本首腦會議又制定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要求各國逐項加以實施。
第二,改革的覆蓋面很廣。這是一場全面性質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歐委會主席普羅迪在解釋歐委會提交給2001年3月斯德哥爾摩首腦會議的建議文件時說,盡管歐洲的失業率有所下降,但在歐盟范圍內仍有1400萬人沒有工作;盡管共同市場已存在許多年,但電信、能源、運輸、郵政和政府采購等關鍵領域的統一市場仍遠未形成;盡管歐盟的高新技術投入已較前有較大增長,但與美國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盡管成員國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貧困和發展失衡現象仍在歐盟范圍內繼續存在。斯德哥爾摩特別首腦會議確認,要解決這些問題,歐盟必須在全方位開放勞動力市場等十個方面採取措施。這些措施既涉及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又涉及社會問題的改革;既涉及生產領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務和金融等部門的改革,既涉及宏觀層面的問題,又涉及企業層面的許多問題。這是一場帶有全面性質的改革。21世紀,歐盟企業改革的重點不在於把尚剩的為數不多的國有企業私有化,而在於放鬆政府對私有大中型企業的限制和約束,鼓勵企業去建立各種激勵機制,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積累的深層次問題。
比如在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歐盟有些國家,除法定養老金外,開始重視建立私人補充養老金。在農業問題上,2002年7月10日通過的改革方案,被稱為是一項「徹底」的改革計劃。多少年來,歐共體的農民一直是按農業產量領取補貼的。改革後將停止這一做法,改而採取固定的補貼額,農民享受的直接補貼將和農業產量脫鉤。
六、關於歐盟的發展前景
歐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種既非美國式的,又非傳統歐洲模式的資本主義。
歐洲的資本主義歷來被稱為「社會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以別於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歐洲在改革,但不會根本放棄歐洲的價值觀和社會發展模式。這既有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原因。歷史上,歐洲是資產階級啟蒙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以及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故鄉和發源地。二戰前的一段時間內,歐洲面臨納粹的「社會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的夾擊。二戰後初期,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曾對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生存構成現實的威脅,「人民資本主義」等思潮在歐洲一度被廣泛傳播。社會民主黨在歐洲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力量。這些都是歐洲不同於美國的地方。歐洲要改革,目的是革除歐洲社會和經濟體制中缺乏朝氣和競爭力的一面,而不是照搬美國的社會經濟模式,全盤接受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就拿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來說,歐洲也不是要摒棄社會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而是要杜絕濫用,消除過度的社會福利負擔,讓「那些不盡其力、不盡其責的人……喪失他原來享有的社會團結,即國家資助的權利」。歐洲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改革需要一個長的過程。同一體化一樣,改革會取得成功,但進程是曲折的。困難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改革越深入,越要求各成員國向歐盟轉移更多的國家主權和更多地觸及各成員國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因此引起更多的矛盾和利益的碰撞。二是這樣的改革是一種巨大的創新,在歷史上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任何重要失誤都會帶來嚴重後果。三是歐盟正處在擴大的過程中。2002年12月,歐盟首腦會議決定接納10個新成員國,這10個候選國業已完成入盟申請程序,並將於2004年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新成員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更加參差不齊。他們目前的總體水平還不如入盟前義大利等「南方國家」的發展水平。東擴將給歐盟帶來新的困難。但東擴勢在必行。預計今後10年內,歐盟將擁有27至28個成員國,屆時歐盟的土地面積將達400萬平方公里,人口5億多,GDP超過11萬億美元。這將改寫歐洲的政治版圖,並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閱讀全文

與歐盟投資規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禁止大學生貸款 瀏覽:211
期貨時間交易網 瀏覽:487
柴油歷史價格 瀏覽:517
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 瀏覽:286
眾盟融資 瀏覽:763
境外匯款虛報 瀏覽:406
抵押貸款用來投資房產 瀏覽:79
金融資產轉移案例ppt 瀏覽:23
20歲5000元的小額貸款 瀏覽:514
金基金獎2019 瀏覽:653
白銀價格大周期 瀏覽:191
300079今日資金流向 瀏覽:992
大學生貸款買東西 瀏覽:703
外匯花旗分析 瀏覽:377
滬銅和倫敦銅價格差異 瀏覽:617
保利如何融資 瀏覽:394
青橙科技融資 瀏覽:507
一對一的基金專戶 瀏覽:768
香港使用人民幣購買港幣債券 瀏覽:469
投資尚頎資本的上市公司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