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綜合票房是什麼分賬票房是什麼投資人的收益按哪個算
綜合票房:計算電商服務費後的票房收入。
分賬票房:服務費部分不計入。
投資人的收益按分賬票房算。
2. 陳凱歌近幾年票房回報一般,但是投資方為什麼還要找他燒錢
陳凱歌拍的電影不算少,說起來,單單一部至今無人超越的《霸王別姬》,就足以證明陳凱歌在做導演上的才能。雖然後期他拍的電影反響平平,回報率不高,甚至出現了《無極》這樣讓人看完一頭霧水的影片,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能力一直都在,換個詞說,就是曲高和寡,能夠欣賞電影的人不多。基於他的才能和國際上的影響力,投資方給他投錢,是很正常的。
可以說,給陳凱歌投資就是給一個未知的寶藏的投資,抱著說不定哪天就挖到寶的心情去投資,應該就是這些投資方的初衷。
3. 陳凱歌電影票房不好,回報率差,投資人為何還讓他繼續燒錢
首先是陳凱歌的名氣還是很大的,如果電影口碑好的話,票房肯定會很容易就上得去的。這也是投資人最信賴的一個重要原因。
馮小剛說,陳凱歌應該呆在象牙塔里,而不是鑽出去。這是絕對正確的,但它仍然說明了一些問題。陳凱歌想關注現實,但他拍攝的現實不是真實的,所以他無法得到廣泛的共鳴。
有一個細節需要說明。陳凱歌向許多穿著裸踝船襪的年輕人敞開心扉。他告訴其他人,現在孩子們為什麼穿這些襪子?
陳凱歌心中的世界仍然是他曾經沉浸其中的世界。他的作品只需要反映那個世界。
那一代的導演都很老,還有張藝謀和馮小剛。如今,他們的電影可以引起一些關注和思考,但很難贏得主流觀眾的關注,也就是年輕觀眾,所以票房註定不會太高。張藝謀今年的影子也是如此。
但是,市場的萎縮並不意味著沒有人對此感興趣,他們的老觀眾還在那裡,他們願意去電影院看這些導演的表現。新舊導演都表示,新舊觀眾都很關注,這是一個完整多彩的電影市場。
4. 大家覺得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嗎
我覺得票房的高低決定收益的高低
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戀情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既然談到了電影票房,相必大家對於電影的票房分成比較感興趣,畢竟一部良心製作的電影是付出了多少汗水打造出來的,有付出才有收獲!票房能否決定收益,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有不同的意見,並不能用某一方面就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票房能夠決定收益的標准。電影好壞還要通過電影傳達的信息和所要表達的意願以及對社會、生活所產生的價值,來進行判斷。也正是因為票房的高低反應才能夠反映出電影的好壞,從而決定收益的高低。
5. 投資100萬票房1000萬賺了嗎
假設一部電影投資只有100萬,票房卻有1000萬,肯定是賺了,只是賺多賺少,就看跟影院如何分成了,如果是五五分,就賺400萬,如果是二八分,就賺100萬。還不包括以後賣給電視台和相關網站的錢。
6.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7. 大家覺得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嗎
我覺得電影產業應該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畢竟票房高,我們出錢買的電影票就越多,豈不是收益越高。
在現在電影產業,還真的是不知道怎麼來獲取收益的。應該就是取得的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好,要不然不可能在電影播出時,或者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買票時,都會選擇去看票房最高的。
一部好的電影,其實也不擔擔看票房的高低就來決定,其實還是有很多票房低的電影往往是很好看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什麼東西都可以炒作,更何況是電影的票房。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多方面的考慮一下,畢竟投資人不一樣是一個人,所以他們不賺錢光賠錢也是不可能的吧。
8. 大家覺得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嗎
2002年,張藝謀指導的《英雄》橫空出世,國內票房突破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突破1.77億美金(約合14億人民幣)。
華語電影的大片時代來臨,十億,二十億,五十億,電影的票房收益越來越高,電影公司的收益越來愈高,市值一路高歌,電影市場也愈發繁榮。
但,高票房真的能帶來高分賬,高收益嗎?
如此計算下來,成本較低卻意外走紅的黑馬電影所取得分賬收益往往會更高,高票房的超級大片有時也會入不敷出。
當然,電影收入還包括版權出售、衍生品售賣、廣告贊助、海外版權費等其它收入,票房不過是其中的一項目,並不是投資電影的全部回報。
9. 電影投資的利潤是怎麼計算的
首先一部影片,我們可以查詢到它的總票房,我們要根據總票房的金額來計算出它的分賬票房。
公式如下: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也就是投資方能賺到的錢)=總票房- 3.3%(國家稅收)-5%(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0%~57%)院線分賬。
所以一部電影投資方通過院線票房能夠賺到的錢大概是這部電影總票房的30%~42%,根據不同的院線收費標準的不同,它也是有一個區間范圍的。那麼
個人投資成本
個人影視投資收益= ——————————%*可分賬票房
影視項目總投資成本
這就是你個人參與影視投資能分到的錢的大概數額。
當然這只是個大概數額,還有好多細節產生的費用,比如說中影數字代理費等,在這里呢,我就不給大家做詳細講解了,如果感興趣的可以留言給我,我再給大家介紹。
下面我們拿吳京投資的《流浪地球》舉個例子,《流浪地球》總投資3.2億,吳京投資6000萬,占整個《流浪地球》項目總投資的18.75%。
而《流浪地球》的總票房是46億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大約為40%
可分賬票房=46億X40%=18.4億
中影數字代理費大約為5000萬
所以,吳京的影視投資收益大概為
18.75%*(18.4億-5000萬)≈3億
投資6000萬,賺取了3億,5倍的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