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均投資利潤率和利稅率是什麼含義怎樣確定平均投資利潤率和利稅率
行業平均投資利潤率和行業平均投資利稅率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機會選擇的主要參考依據之一,是投資者對其投資項目收益的最低期望要求。從投資者角度來講,恰當地確定平均投資利潤率和行業平均投資利稅率是一個相當重要而又比較棘手的問題.行業平均投資利潤率和行業平均投資利稅率反映了現行財稅、政策等條件下各行業建設項目投資利潤率和投資利稅率的平均水平,是衡量項目的投資利潤率和投資利稅率是否達到或超過本行業平均水平的評判參數,是作為項目財務評價的主要參考依據。過去行業平均投資利潤率和行業平均利稅率是按照測算時的財稅價格條件,根據各行業代表性企業近幾年統計數據、新項目可行性研究資料,按統一方法估計測算得出的,在取值時考慮了國家產業政策、行業技術進步、資源劣化、價格結構等因素。
項目平均投資利潤率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或項目生產期內的年平均利潤總額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項目平均投資利稅率是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稅總額或項目生產期內的年平均利稅總額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在經濟分析中,常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與行業平均投資利潤率和平均投資利稅率對比,以判別項目單位投資盈利能力和對國家積累的貢獻水平是否達到本行業的平均水平,並作為能否滿足貸款機構要求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在經濟評價過程中,可根據以下步驟簡化處理:
(1)項目利潤總額=總銷售收入-產品總成本-銷售稅金;
(2)項目累計凈現金流=總銷售收入-(年經營成本+投資)-銷售稅金;
(3)項目總成本=生產成本+期間費用;
(4)經營成本=總成本-折舊、折耗費用-攤銷費用-財務費用。
由於投資形成折舊、折耗或攤銷,因此油氣經營成本總額=油氣總成本減去投資及財務費用後的成本總額。
項目累計凈現金流=總銷售收入-油氣總成本-財務費用-銷售稅金。
假定投資全部按自有資金考慮,或者忽略項目的財務費用,則近似認為項目累計凈現金流大於或約等於項目累計總利潤
(一下參考資料是:油氣田開發項目平均投資利潤率和利稅率的確定,你可以比照研究一下如何具體確定的了!如果對你有幫助請列答案為最佳)
2. 投資利潤率怎麼算
按照國內目前的評價指標體系,投資收益率指標有兩種:投資利潤率和投資利稅版率:權 投資利潤率=年平均利潤總額/投資總額×100% 投資利稅率=年平均利稅總額/投資總額×100%其中:年平均利潤總額=年均產品收入-年均總成本-年均銷售稅金 年平均利稅總額=年均利潤總額+年均銷售稅金+增值稅年投資利潤率等於利潤額除以投資額 內部收益率是指這樣一個貼現率,能將項目期內各期現金凈流量貼現為零。計算時,可先設內部收益率為i,建立一個方程式,等式的左面為投資額,右面為除投資期以外的項目期內各期現金凈流量的貼現。然後,求解方程式,即可。
3. 平均利潤率是怎樣計算的
平均利潤率指社會總資本的年利潤率。亦稱一般利潤率。資本家階級每年生產的剩餘價值同社會范圍內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它體現了職能資本家之間分配剩餘價值的關系。 形成平均利潤率是由全社會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個別利潤率,在競爭規律作用下,趨向平均化而形成的。它的計算公式是: 平均利潤率=剩餘價值總額/社會總資本 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利潤率的形成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①剩餘價值率;②資本有機構成;③資本周轉速度。假定社會上有五個不同的產業部門,各投資100萬元,剩餘價值率都是100%,資本周轉速度都是一年一次,但資本有機構成各不相同,從而利潤率也就不同,如下表: 資本家會把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Ⅴ、Ⅳ、Ⅰ)抽走,競相投入利潤率高的部門(Ⅲ、Ⅱ),從而引起資本在部門之間流來流去。通過這種資本的轉移,會促使市場上商品的供求關系,從而市場價格發生變動。原來利潤率高的部門由於資本流入,投資激增,商品供應大量增加,出現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降,實現的利潤減少,結果利潤率從原來的高峰跌落下來。相反地,原來利潤率低的部門則由於資本抽走,生產縮減,商品供應量減少,出現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所實現的利潤增加,結果就從低利潤率回升到高利潤率。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從其本性來說,就是要不斷地為攫取高額利潤而拚鬥。而這種搶奪高額利潤的競爭,必然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使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從而資本的流動趨向於一定均衡點,使各個產業部門的不同利潤率趨於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潤率,使各個不同產業部門都能夠大致實現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要求。當然,每個資本家都不會只滿足於平均利潤;因而,對超額利潤的追逐,又會驅使每個資本家去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 ,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誰先這樣做,誰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從而有較高的個別利潤率。但是,他無法阻止別人也這樣做,因而,超額利潤的獲得只是暫時的。對超額利潤的爭奪,會打破已經形成的均勢,重新誘發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爭奪高利潤率的斗爭,最終導致新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平均利潤率一經形成,各個產業部門(或單個資本)所實現並佔有的利潤,就不再是該部門實際所生產的剩餘價值量,而是平均利潤,即按照各該部門的投資量在社會總資本中所佔比重而從當年剩餘價值總額中所取得的相應份額。可見,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就是資本作為一種社會權力,按照等量資本獲取同量利潤的原則對剩餘價值實現再分配的結果。 決定因素平均利潤率是作為各個不同產業部門不等的個別利潤率的平均化趨勢而存在的。所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及其水平取決於兩個因素:①各個產業部門不等的個別利潤率;②投入各個不同產業部門的資本的相對量(比重),即社會總資本在利潤率高低不等的各個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 因此,平均利潤率的高低就不僅是取決於各個不同產業部門個別利潤率的高低,而且還要取決於社會總資本的構成:平均利潤率不是個別利潤率的簡單平均,而是以各部門的投資比重為權數的個別利潤率的加權平均數。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如果資本有機構成較低部門的投資量占社會總資本的比重大,由於它能夠支配較多的活勞動,榨取到的剩餘價值量就多,從而會有較高的平均利潤率;反之,如果資本有機構成較高部門的投資量占社會總資本的比重大,由於它只能支配較少的活勞動,榨取到的剩餘價值量也較少,從而平均利潤率也就較低。 商業資本雖然不參加價值和剩餘價值的生產,但卻擔負商品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實現,也是一種職能資本。所以,通過產業部門同商業部門之間的競爭,商業資本也會按照它在總資本中所佔的比例,參加決定一般利潤率,並取得相應的年平均利潤即商業利潤。 商業資本的投資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用於向產業資本家購買商品,另一部分用作流通費用(包括生產性流通費用和純粹流通費用)。這兩部分都要通過商品的售價(但不是在商品價值以上)來取得補償 ,並作為預付的商業資本來參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以取得平均利潤。投在純粹流通費用上的資本,屬於資本主義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這種費用必須從剩餘產品中得到補償,對整個資本家階級來說,是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的一種扣除。把純粹流通費用的因素考慮進去,計算平均利潤率的完成形態的公式應該是: 平均利潤率=剩餘價值總額-純粹流通費用/產業資本總額+商業資本總額 可見,在科學分析的進程中,一般利潤率的形成,是從產業資本和它們之間的競爭出發的,後來由於商人資本的介入才得到校正、補充和改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20頁)。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必須在上述平均利潤率的完成形態的基礎上來理解平均利潤率這一經濟范疇和具體運用平均利潤率的計算公式。並且,這種完成形態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正是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前提。 平均利潤率體現著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在其他一切條件已定的前提下,平均利潤率取決於社會總資本對社會總勞動的剝削程度。因此,每個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都直接參與社會總資本對社會全體雇傭工人的剝削,共同決定這個剝削程度。這表明:雇傭工人不僅受到直接僱用他們的單個資本家的剝削,而且還作為一個階級而受到整個資產階級的剝削。
4. 平均利潤是()
一.平均利潤的形成是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 以上我們考察的影響資本的部門利潤率的一些因素,會在時間上發生差異,這些因素同樣適用於在空間上並存的不同產業部門,引起投在不同產業部門的利潤率的差別。 由於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不同,各部門利潤率不同,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家,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圍繞爭奪有利投資場所而展開競爭,競爭的方式是資本轉移,即把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移到高的部門,資本轉移會引起各部門生產規模的變化,進而引起產品供求關系以及產品價格相應變化,使不同部門的利潤率趨於一致,形成平均利潤率。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餘價值總量和社會資本總額的比率,它是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的。一定量的資本根據平均利潤率獲得的利潤是平均利潤;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 我們知道,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中,既有部門內部的競爭,又有各部門之間的競爭,部門內部的競爭形成商品的社會價值和部門利潤率。在此基礎上,等量資本要求等量利潤,必然引起資本在部門之間的競爭,即不同產業部門的資本為爭奪更有利的投資場所而進行的競爭。這種競爭,既表現為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向利潤率高的部門的轉移,也表現為新增資本向利潤率較高部門的投入。資本在各部門之間的自由轉移和投入,引起各部門商品的供求關系以及價格的變動,結果使各部門不同的利潤率轉化成全社會一般的利潤率,即平均利潤率。按照平均利潤率歸資本家佔有的利潤,叫做平均利潤 二、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餘價值在各部門的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 各個部門的不同利潤率轉化為平均利潤率,從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只是表明一種趨勢,不能認為是利潤的絕對平均化。馬克思指出:「在整個資本主義生產中,一般規律作為一種占統治地位的趨勢,始終只是以一種錯綜復雜和近似的方式,作為從不斷波動中得出的、但永遠不能確定的平均情況來發生作用。」 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也不排斥各部門中少數先進企業仍然可能獲得超額利潤。因為前面分析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時,我們是把每一個部門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因而是以每一個部門的資本的平均有機構成和平均周轉速度為前提的;至於同一部門中各企業之間在這方面存在的差別,當時是存而不論的。事實上,這種差別引起的各個企業利潤率的高低不同是必然的。因此,其中少數先進企業可以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而有的企業卻得不到平均利潤,只有多數處於中等水平的企業可以獲得平均利潤。 總之,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其實質仍然是剩餘價值,只不過它們是剩餘價值總量在不同部門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而已。因此,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過程,就是不同部門的資本家通過競爭而重新瓜分剩餘價值的過程。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是把利潤當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在概念上便完全確立了和固化了。這樣,利潤的本質、源泉以及資本剝削僱傭勞動的關系,便進一步被掩蓋和扭曲。
5. 投資利潤率如何計算
投資利潤率是指項目的年利潤總額與總投資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投資利專潤率=年利潤總額屬/總投資*100% 式中:年利潤總額通常為項目達到正常生產能力的年利潤總額,也可以是生產期平均年利潤總額,年利潤總額=年產品銷售收入-年總成本費用-年銷售稅金及附加。 計算出的投資利潤率應與行業的標准投資利潤率或行業的平均投資利潤率進行比較,若大於(或等於)標准投資利潤率或平均投資利潤率,則認為項目是可以考慮接受的,否則不可行。
6. 投資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為投資利潤率=年利潤總額/總投資*100%
式中:年利潤總額通常為項目達到正常生產能力的年利潤總額,也可以是生產期平均年利潤總額,年利潤總額=年產品銷售收入-年總成本費用-年銷售稅金及附加。
7. 為什麼計算平均會計利潤率時,平均投資額是(I+S)/2
在進行復投資決策時,制需要確定一個企業要求達到的平均會計利潤率的最低標准,然後將有關投資項目所能達到的平均會計利潤率與這一標准比較。如果超出這--最低標准,則該投資項目是可取的;如果達不到這一標准,則應放棄該投資項目。在有多個投資項目的互斥選擇中,則選擇平均會計利潤率最高的項目。
8. 投資利潤率和年平均報酬率的區別
下面公式就是通俗易懂的闡述
投資利潤率:投資利潤率=年利潤總額/總投資*100%
年平均報酬率:年平均投資報酬率=(年利潤或年均利潤/年平均原始投資額)×100%
9. 求平均投資利潤率
(2.2-1)/1*100%=24%
10. 有哪些資本是按平均利潤率獲得利潤的
1,平均利潤率:就抄是全襲社會剩餘價值總額與社會總資本的比率。
2,由於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周轉不同,各部門利潤率不同,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家,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圍繞爭奪有利投資場所而展開競爭,競爭的方式是資本轉移,即把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移到高的部門,資本轉移會引起各部門生產規模的變化,進而引起產品供求關系以及產品價格相應變化,使不同部門的利潤率趨於一致,形成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剩餘價值總量和社會資本總額的比率,它是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的。一定量的資本根據平均利潤率獲得的利潤是平均利潤;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 3,按照平均利潤率獲得利潤的資本如下: 借貸資本按照平均利潤率獲得利潤,因而獲利水平低於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餘價值在各部門的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