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驚!養兒女投入竟有好幾套房 補繳社保劃算嗎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發展,養老也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仔細一算,為養兒女父母竟然投入了這么多?那以前沒有交的社保再補繳劃算嗎?
選擇一個好的養老方式也是子女孝順的一種表達,現在買房養老也是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現在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各種養老方式的成本。
養女兒的花費
生活花費18年 6000元/年*18=108000
大學四年 16800*4=67200
直接現金成本 108000+67200=175200
備註:18年的照顧人工成本+贈送:4年的大學關心
18年的醫療付出 都未算入直接現金成本
收益一 每年1000元+女兒過年過節看望(有效期8年已過,是否延長有效期,要視女兒對母親男女平等的考核結果而定)
收益情況二 每年5000元+女兒過年過節看望(必須以母親價值50萬房產現在就轉入女兒名下為前提,否則與弟弟斷絕來往)
如果將這174720元現金投入房產投資我們看看
舉個例子:廣州的一個項目
2003年價格 4200元/平方米*104平方米=436800
投入首付 40% 43680*40%=174720
貸款 436800-174720=262080(房租抵消貸款月供)
二手房價 16000元/平分米*104=1664000
如果現在變現的話,去除貸款未還部分
1664000-164000(貸款未還部分)=1500000
150000元如果現在那去放貸的話
年息按市場行情15%計算的話
15000000*15%=225000元(變現後年利息收入)
父母投資房產的收益
150萬的現金+年22.5萬元的利息收入。(此處未按復利計算)
由於養了女兒,父母的損失:150萬的現金+年22.5萬元的利息收入。(此處未按復利計算)
那麼養女兒的收益呢?
收益一 每年1000元+女兒過年過節看望(有效期8年已過,是否延長有效期,要視女兒對母親男女平等的考核結果而定)
收益二 每年5000元+女兒過年過節看望(必須以母親價值50萬房產現在就轉入女兒名下為前提,否則與弟弟斷絕來往)
損失與收益的差值=啃老的具體數值
首先要把自己肯老的問題先解決了,才有資格來拿這說事,對吧。
自己看著辦吧!
一次性補繳15年社保,到底劃算不劃算?有很多人面臨這樣的疑惑。接下來,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前幾天,有人咨詢,說一次性補繳15年養老保險的政策又下來了,這次是一次性補繳近9萬元,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可以每個月領1100元左右的養老金。隨著時間推移,每個月父母的養老金還會增長。
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劃算,我覺得還是自己算一算。
第一種情況,如果把這九萬塊錢拿來投資,每年5%的收益率是可以保證的,收益用來給做生活費,那麼20年內的收益是:
另一種情況,如果一次性把這9萬交給政府,每月領養老金,每年的養老金有5%的漲幅(根據周邊鄰居的養老金,目測是可以完成的,只是不知道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一二十年之後是否可以繼續增長下去。不過如果真的經濟放緩到物價水平變化不大,那投資收益率也不會太高了吧。),那隨著時間的增長,每年父母拿的的養老金是:
以上可以看出,大約第八年的時候,投資收益+本金與領取到的養老金大約持平,也就是爸媽68歲左右的時候,可以把養老金賺回來。
綜上所述,如果參加養老金補辦
好處:
1、考慮到現在的平均壽命和家裡的長壽基因,10年內把養老金賺回來還是沒問題的。之後領到的都是賺到的。
2、父母每個月有1000多塊錢的「工資」可領,生活水平可以保障,心理上也更有安全感。而且每年1萬多的養老金,比投資收益4500/年多很多,生活水平可以更高。
3、只要不生大病,每個月的養老金基本完全覆蓋爸媽的日常支出。我們姐妹兩個可以安心發展自己的事業,不必牽掛父母的養老問題。
壞處:
1、萬一父母生病,尤其是大病,需要大筆資金的時候比較麻煩。投資的話,至少本金9萬是可以備用的。
2、最不想看到的,萬一父母有不測,雖說會退回部分養老金中的個人部分,但只有很少的8%(約7200),失去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父母的養老本錢(打算只給一個父母買,現在剛好60歲,買了馬上可以領養老金)。
3、爸媽可動用的總積蓄只有五萬左右,如果要買的話,我們兩姐妹各出2萬。我現在准備買房,姐姐准備生孩子。雖然兩萬不多,但兩姐妹家條件一般,都是對現金流的一種佔用。
大家可以權衡一下利與弊,更有好處,要根據自己現在的資金情況已經家庭情況來定,最終買與不買還是要大家自己來決定咯~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1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2. 上年度漏記的投資收益,今年調帳要補交企業所得稅嗎
需要補交企業所得稅
3. 無形資產入股時收益的個稅進行遞延納稅往後經營過程中不進行股權交易在被投資公司注銷時是否需補交個稅
你好~這個是要補交個稅的,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希望富信財務小編我的建議有幫助到你~
4. 被投資企業的所適用所得稅稅率,低於投資企業的所適用所得稅稅率。收到投資收益的現金股利還需要補繳稅金嗎
不用的。2008年新所得稅法實施後,就再也沒有補交這一說了。
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5. >>投資收益如何計算補繳企業所得稅
對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一律先就地繳納所得稅,稅後利潤按協議或合同規定的分配比例分給投資各方,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後利潤,如投資方所得稅稅率與聯營企業的適用稅率相同,不再補繳所得稅;低於聯營企業的,不退還所得稅;高於聯營企業的,要補繳所得稅。補繳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補繳所得稅=應納所得稅額-稅收扣除額: 應納所得稅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適用稅率; 稅收扣除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聯營企業稅率。 代入化簡,上列公式為: 應補繳所得稅額=投資方分回利潤/(1-聯營企業稅率)×(投資方稅率-聯營企業稅率)。 也就是說,投資方分回的利潤額,首先要還原為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以還原的應納稅所得額乘投資方稅率得出投資方的應納稅額,減去按聯營企業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即得出應補繳的所得稅稅額。 例如:某聯營企業稅率為24%,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後利潤額為100萬元,其適用稅率為33%。 應補繳所得稅額=100/(1-24%)×(33%-24%) =11.8萬元。 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額應補繳的所得稅,也可以與投資方本身的應納稅所得額一並計算繳納所得稅,其公式是: 投資方企業應繳所得稅額=(投資方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來源於聯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稅率-從聯營企業分回利潤認可的納稅額 從聯營企業分回利潤認可的納稅額=投資方分回利潤/(1-聯營企業稅率)×聯營企業稅率 例如:某聯營企業稅率為24%,投資方企業本身經營利潤200萬元,又從聯營企業分回稅後利潤為100萬元,適用稅率為33%。 該投資方企業應繳納所得稅=[200+100/(1-24%)]×33%-100/(1-24%)×24%=77.8萬元。上述補稅問題,僅指對地區間所得稅稅率差異的補稅。「地區間」主要指內地與國家批準的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之間。不包括內地與內地和企業之間不同的適用稅率的差異。 這里,還要提出幾點注意:一是對聯營企業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而實際執行稅率低於投資方企業的,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不再補稅;二是企業對外投資參股分回的股息、紅利收入,比照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規定進行納稅調整,補繳所得稅;三是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潤、股息、紅利等投資收益,在聯營企業通過應付利潤進行財務處理時,應分配給投資方的利潤、股息、紅利等,無論投資方企業是否收到,均應及時按照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利潤的補稅辦法補稅;四是投資方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彌補本企業虧損,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1997]22號文規定,關於分回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問題,為了簡化手續,聯營企業投資方企業發生虧損,對其從聯營企業分回的投資收益(包括股息、紅利、聯營分利等)允許不再還原為稅前利潤而直接用於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後仍有餘額的再按有關規定征稅。如企業既有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也有不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可先用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直接彌補虧損,如不夠彌補,再用不需要補稅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後還有餘額的,對這部分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6. 2019年國家有社保一次性補繳政策嗎,老人太多,負擔太重,之前老人意識薄弱,現在子女負擔重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次性補繳15年的政策公布之後,農村百姓議論紛紛,各有爭議。具體政策為:男滿60歲,女滿55歲,一次性補繳9萬元,可以每個月領1100元左右的養老金,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月的養老金還會增長。現在的農村老人,除了每個月能領60元的基礎養老金,其他沒有一點生活保障。這次養老金補繳,大家可以詳細研究下,看看適不適合家中的老人。
一次性補繳9萬,這對於農村老百姓來說,不是個小數,筆者做了個表,詳細的對比了補繳養老金和拿這9萬元去做理財的收益對比:
9萬元拿去做理財投資,每年5%的收益是可以保證的,收益用來給父母做生活費,那麼這20年的收益是:
如果把這9萬元一次性補繳養老金,每個月還有5%的漲幅,每個月領取養老金,那麼隨著時間的增長,農村老人每年拿的養老金是:
通過兩張圖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到了第八年的時候,投資收益+本金可以和每年領取到的養老金大約持平,也就是說,在68歲的時候,可以把養老金給賺回來。那麼我們再來看下好處和壞處:
好處:
1、考慮到現在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農村老人活到70歲是沒問題的,可以白賺幾年的錢。
2、農村老人通過一次性繳納9萬元養老金,每個月能領到1000多塊錢,在農村的生活可以保障,而且每年一萬多的養老金,比投資理財要高的多。
3、只要是不生大病,農村老人完全可以依靠每月的養老金來生活,子女們沒有其他的負擔。
壞處:
1、萬一生大病,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會比較麻煩。但是如果拿來投資理財的話,至少9萬元本金是可以用來看病的。
2、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突發疾病身亡,雖說會退回部分養老金中的個人部分,但是太少了,只有8%。失去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大量的錢。
大家看後,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再去選擇哪一種養老方式,畢竟9萬元不是小數目。
7. 分回投資收益是否要補繳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8. 請問現在的新稅法 對於從聯營企業收回稅後利潤是怎麼規定的 稅率不同是否要補交 我聽有的人說是不需要納稅
股息來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自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企業因購買被投資方的股票而產生的股息、紅利,是被投資方向投資方企業支付的投資回報,應當以被投資方所在地作為所得來源地。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其中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
而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新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對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主要條件包括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之間的交易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不存在轉移利潤的問題,或者二者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率相同且被投資企業沒有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等。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則對這部分股息、紅利收入就要並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予以征稅。
9. 補繳養老保險劃算嗎
是不是劃算,我們可以來算一算:
第一種情況,如果把這九萬塊錢拿來投資,每年5%的收益率是可以保證的,收益用來給父母做生活費,那麼20年內的收益是:
以上可以看出,大約第八年的時候,投資收益+本金與領取到的養老金大約持平,也就是爸媽68歲左右的時候,可以把養老金賺回來。
綜上所述,如果參加這次養老金補辦,
好處:
1、考慮到現在的平均壽命和家裡的長壽基因,10年內把養老金賺回來還是沒問題的。之後領到的都是賺到的。
2、父母每個月有1000多塊錢的「工資」可領,生活水平可以保障,心理上也更有安全感。而且每年1萬多的養老金,比投資收益4500/年多很多,生活水平可以更高。
3、只要不生大病,每個月的養老金基本完全覆蓋爸媽的日常支出。我們姐妹兩個可以安心發展自己的事業,不必牽掛父母的養老問題。
壞處:
1、萬一父母生病,尤其是大病,需要大筆資金的時候比較麻煩。投資的話,至少本金9萬是可以備用的。
2、最不想看到的,萬一父母有不測,雖說會退回部分養老金中的個人部分,但只有很少的8%(約7200),失去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父母的養老本錢(打算只給一個父母買,現在剛好60歲,買了馬上可以領養老金)。
總的來說補繳養老金肯定是比較劃算的。
10. 收到的投資收益按照稅率差,補交企業所得稅
你們是在做年終所得稅匯算吧?如果是的話,由於你們沒有稅前利潤,所以不需要繳納版企業所得稅權,也就是說,投資收益也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因為投資收益本身就是企業當年利潤的構成部分,所以應該先彌補虧損,然後在考慮所得稅的問題。
如果你們的投資收益是在今年取得的,那麼要在月末先預繳,然後在匯算的時候再多退少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