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護城河說明這個股票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能夠保障股票的分紅或者增版長預期。
說白了就權是經濟護城河比如盈利能力、現金流入能力等等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撐,那麼就會在股票市場上形成「有回報、低風險」的預期,就是信心。
買了這支股票放心的意思。
Ⅱ 如何尋找股市的護城河, 來降低股票投資的風險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如果謹慎的話,就不要入股市,一入股市深似海啊,從此內心掙扎。是賺也掙扎,虧也掙扎,賺了想再賺,虧了想回本。
進入股市不是為了不虧錢,而是為了賺錢,而且是賺大錢,否則買余額寶就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就是炒股的機會成本,收益不超過它,就是虧。可是,多少人不但沒賺到機會成本,而是本錢被腰斬!股市高風險高收益,不要以不虧錢的目的,一定要有盈虧同源的意識,然後再有止盈止損的意識。止盈止損是反人性的,而且也會不時讓你後悔止盈止損,甚至想抽自己耳光。
炒股一段時間後,自然會學技術指標,技術指標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當相信K線技術指標導致抄底失敗或放跑牛股,又會關心消息面。消息、新聞、國內國際各種經濟數據,努力關注,似乎沒多大用,看到二八行情就覺得公司基本面更有意義。今年是藍籌白馬股狂奔,漲得差一些的白馬股,也比中小股好,似乎基本面是炒股真諦。
其實今年也有基本面優秀的白馬股得了馬瘟,不漲還跌。當然這些馬瘟股也有曾經的輝煌,風水輪流轉,今年沒輪到。也就是說買股票的時機很重要,所謂「擇時」很重要。近期高位買茅台的,很可能擇時錯誤。
價值投資者常以格力電器、萬科為例,說價值投資多麼可行,其實都是馬後炮。股價是漲出來的,公司也是一路拼殺出來的,一開始家電、空調廠也有很多家,九死一生活下來,你憑什麼當初就知道他後來的壯大?蘇寧電器曾經很牛,股價也牛,但現在呢?
想當年,一大撥藍籌股,低市盈率,分紅也超過銀行利息,就是不漲,但中小創的垃圾股不斷上漲,你又如何?
答案就是,你有閑錢,也不指望快速發財,在藍籌低市盈率時買進,以分紅為目的捂著,卻收獲了翻倍。這就像買房以居住為目的,卻收獲房價暴漲。
在概念題材股上,靠好運氣、好技術或者好關系,也許能每年賺幾倍。但這種事和買彩票中大獎差不多,強求不來。
股市沒有護城河,價值投資不是,波段投機也不是,沒什麼方法能保證不虧,做莊失敗也有的。股市一賺二平七虧損,虧損的是多數,賺錢的是高手
Ⅲ 投資的護城河pdf格式誰有連接
經濟護城河說明這個股票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能夠保障股票的分紅或者增長預專期。說白了就是經濟護城屬河比如盈利能力、現金流入能力等等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撐,那麼就會在股票市場上形成「有回報、低風險」的預期,就是信心。買了這支股票放心的意思。
Ⅳ 尋找投資護城河和巴菲特的護城河的區別
就好象有的人喜歡麵包,有的卻只喜歡米飯
Ⅳ 投資者的護城河和巴菲特的護城河哪本好
大陸股市根本就沒有,看看巴菲特買的中石油H股,跌到哪裡,他抄底,還有比亞迪
Ⅵ 什麼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企業的護城河,是指可以抵禦競爭對手侵襲的堅實穩固的壁壘。
有這么幾類:
一、成本優勢
成本優勢是指產品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成本遞減的優勢,行業的新玩家想進來,利潤空間比不上擁有成本優勢的先發者。一旦競爭到焦灼狀態打起價格戰,沒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很難堅守住。
早年間的家電行業,行業增長放緩打起價格戰,格力的財務報表就相當難看,利l潤率下滑嚴重,但過了群雄混戰的草莽階段,行業集中度提高,格力反倒活得非常好,重拾利潤空間,可見價格戰是短期的,斷絕外來者後,家電行業造就了如今格力美的海爾三寡頭並立的有序競爭局面,沒人再打價格戰,行業寡頭都有了豐厚的利潤空間,而新玩家沒有成本、品牌、規模優勢,進來也是送死。這就是成本優勢帶來的競爭壁壘。
關於成本優勢的護城河,容易有一個誤解,誤將性價比當成護城河。成本優勢的本質,是擁有更低的成本,從而提高了利潤率,但比如小米主打性價比,雷總對外宣稱學的是好市多模式,走的低利潤高周轉模式,但好市多隻是在零售環節薄利多銷,生產等環節還是有利潤保證的,而小米的定價是涵蓋了生產製造、營銷等全部環節,沒有充足的利潤意味著難以在服務等其他模塊迅速升級,並且好市多是收取會員費的。因此小米的性價比不能算是護城河,原因是並沒有深度整合產業鏈,擁有明顯高於競爭對手的成本優勢,只是犧牲了自己的利潤讓利給消費者,長期看不是健康的商業模式。
早期的小米,通過性價比策略,在互聯網打造了現象級的產品爆款,吃到了互聯網的紅利,電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周轉策略,確實能玩轉薄利多銷模式。
但一旦線上增長到達瓶頸,開始線下擴張,OV等品牌就迎頭趕上,核心的一個因素,其實是定價策略,OV品牌有著線下渠道優勢,可以快速在三四五線城市將產品分發出去,但走經銷商模式的前提是要高毛利和過硬的產品品質,小米沒有足夠利潤空間給到經銷商,經銷商是提不起動力去賣小米手機的,因此雖然小米之家的坪效做的高,但是點位太少,在線下競爭中完全落於後手,可見性價比不是護城河,沒有高毛利的性價比甚至是企業很大的短板。
二、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中,首屈一指的當屬品牌優勢。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瓜子二手車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農夫山泉的「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就擁有了一定的溢價空間,農夫山泉佔領了「山泉」的心智定位,就不再是普通的礦泉水,而是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山泉清冽甘甜」的印象,同樣當你感覺到燥熱想喝飲料時,可能王老吉會進入你的腦海。
這都是品牌的價值,需要長久的營銷和歷史文化來積累。國內品牌溢價最高的,恐怕要屬茅台,90%以上的毛利,成本極低,而且商品還有投資屬性,白酒是越陳越香,幾十年的飛天茅台,已經是天價,這就是企業擁有品牌的魅力。
除了品牌,專利技術和行業准入許可也是無形資產,比如保險牌照,就是極難的行業許可證,能拿到已經意味著極高的行業壁壘,再比如高通在晶元領域的專利技術,讓高通吃下了手機產業鏈的豐厚利潤。
三、轉換成本
《贏家通吃的互聯網行業,是不是好賽道?》一文中,特別提到了騰訊的強大護城河:熟人關系鏈。對用戶來講,遷移成本太高,換一種社交工具,意味著要將整個熟人關系鏈同時遷移過去,就算你願意費時費力遷移,指望你的熟人朋友也一起遷移,是不現實的。
騰訊的這一護城河很難被顛覆,就算微信、QQ過時了,出現新的社交工具,比方未來通訊都是通過虛擬投影交流,但擁有熟人關系鏈的騰訊,依舊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因為重構熟人社交鏈,需要很長的時間,這給了騰訊充分的時間去開發適應新時代的社交形態。我們不妨復盤下移動互聯網初期,米聊等新事物對騰訊的社交壁壘造成了威脅,但隨著微信的推出,尤其是在微信可以導入QQ好友的時候,騰訊又在移動互聯網的社交領域,獲得壟斷性地位。
四、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是指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加產品價值也隨之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聯網的平台效應,諸如BAT等頭部企業,當用戶規模到達一定程度,成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就像互聯網的水、電一樣,你無法離開,所以互聯網是贏家通吃的行業,當你做成了平台,就能收取平台的「保護費」。
五、渠道優勢
渠道優勢算是國內獨有的護城河,和歐美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地域寬廣,人口密度大,有著復雜網路式分布的三四五線下沉城市,網路的觸角幾年內很難完全觸達,至少十年內,渠道優勢還將擁有很強的競爭壁壘,前面提到的小米例子,就在互聯網的紅利吃得差不多的時候,進軍線下拼刺刀時,被OV等有渠道優勢的企業,迎頭趕上。渠道優勢的核心,在於對經銷商的把控力,但前提是有高毛利的產品以及過硬的產品品質,畢竟保證經銷商有充足的利潤空間才能激發他們的能動性。而對經銷商的把控,體現在能否避免不同區域經銷商的竄貨現象,以及避免經銷商隨意提價對品牌的損毀。而經銷渠道是需要時間經營的,沒個幾年功夫,難以建立起四通八達的渠道網路。
比如洋河的1+1模式,格力的專賣店模式,一旦建立渠道優勢,形成特有文化,同行根本難以復制。
但互聯網時代,隨著物流體系的完善,渠道優勢慢慢淡化,但也難以完全取代,水乳交融才是未來方向。
六、虛假的護城河
還有一些容易迷惑投資人的虛假護城河。意指那些屬於企業的競爭優勢,但這種優勢長期看是不穩定的,比如優質的產品、能力強悍的管理團隊,極高的市佔率,往往只是一時優勢,長期看不能藉此抵禦競爭對手進攻。
以上,是我理解的護城河,長期看,擁有護城河的企業,回報率遠高於沒有護城河的。
因為有護城河的企業,往往賺錢不辛苦,比如茅台,甚至「傻子」都能經營好,而沒有護城河的企業,則是賺點辛苦錢,或者是看天吃飯,更有甚者,辛苦也不賺錢。
如果投資了有護城河的企業,就可以閉著眼睛躺著賺錢,相反,怕是得時刻關注企業基本面變化,睡覺也不踏實。
來源:雪球
Ⅶ 護城河理論是什麼
他的理論就是要維護這個制度,保護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