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門慶的相關新聞
山東安徽兩省三地爭奪西門慶故里
基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會給地方帶來巨大文化旅遊收益的考慮,與圍繞《紅樓夢》引發的曹雪芹故里之爭類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引發了兩省三地的「西門慶故里之爭」,具體涉及山東省陽谷縣、臨清縣和安徽的黃山市。
三地都紛紛舉起「西門慶故里」招牌,競爭不息,西門慶也被一改在傳統文學名著中「大淫賊、大惡霸、大奸商」的藝術形象,華麗轉身成為當地政府追捧的文化產業英雄。而且,在這場故里之爭中,浸泡了傳統文化中悶騷暗流的風月旨趣,推動了當地的經濟和民生發展,也從根本上實現了世俗心理和價值觀的雙重轉型。 山東陽谷和臨清二縣,旗幟鮮明、聲勢浩大地打造「西門慶故里」,使得《金瓶梅》文化之爭幾成山東的「內戰」。先看陽谷。《陽谷縣服務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明確規定,「做大做強《水滸傳》、《金瓶梅》歷史巨著利用文章」。《中共陽谷縣委、陽谷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三日)也明確規定,「注重挖掘《水滸傳》、《金瓶梅》等歷史名著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打響水滸、古運河兩條旅遊線和陽谷古城的品牌,實施全方位發展旅遊業」。其背後的項目支撐是「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該項目佔地25畝,主要包含三大景區——水滸文化游覽區;宋代民風民俗商業游覽區;《金瓶梅》文化游覽區(內有「西門慶故居」等系列文化景點)。按照規劃,該項目總投資5600萬元,項目收益預期是:該項目建成後年接待遊客可達20萬人次,景點商品銷售收入可達300萬元,預計5年內收回投資。(數據來源:陽谷招商網)
而且,在陽谷看來,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最核心的人物並非武松,而是西門慶。所以,該項目名義上是《水滸傳》在前,《金瓶梅》在後,但有關《金瓶梅》的內容遠遠多於《水滸傳》。西門慶和潘金蓮初次幽會地點——「王婆茶坊」,裡面通過雕塑逼真再現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場景;西門慶經營的產業,如生葯鋪、鹽鋪、當鋪和綢緞庄等一應俱全,還有潘金蓮手工藝品、西門慶絨布等特色旅遊產品;在景區內,懸掛著100張《金瓶梅》的插圖連環畫,以及西門慶7個妻妾的精美畫像。
獅子樓本來是西門慶喪命之地,可陽谷更樂意把它改造為西門大官人的浪漫之地。2003年10月,陽谷縣政府投資3470萬元興建了佔地30餘畝的的獅子樓旅遊城,城內娛樂表演節目,多是表演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卿卿我我。此外,頗有趣味的是,在陽谷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鄉」的品牌,巨大的產業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門慶走向了和諧相處。
比陽谷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山東臨清亦力挺西門慶。《臨清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中提出,「(打造)以《水滸傳》、《金瓶梅》、《老殘游記》、《三言二拍》等為代表的名著文化」,將自身的城市文化旅遊品牌定位於「《金瓶梅》故鄉和運河名城」。而且,臨清的「西門慶項目」亦力壓陽谷,其「金瓶梅文化旅遊區」項目,佔地8公頃,以名著文化為載體,展示明清時期運河城市市井休閑文化。其中與金瓶梅相關的具體項目包括:1、《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及項目。在福德街建設《金瓶梅》文化街區,按照《金瓶梅》的描寫,建設西門慶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個「金瓶梅」式的大觀園。另外還有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古戲樓、縣衙、晏公廟等,出售特產小吃,還上演民間藝術,如「西門慶初會潘金蓮」、「武大捉姦」等,遊客還可以自費參與表演,演出後得到光碟。交錢就可以參與表演並拍攝成光碟,親自體會一次西門大官人的極樂生活。2、《金瓶梅》學術會議中心。3、龍山風景區。內有西門慶之妻李瓶兒的墓地,是登高、觀光、休閑的城市內花園。 按照臨清的規劃,該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預計每年遊客可達到4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6000萬元。(數據來源:臨清政務網) 此外,臨清還開辟了一條「金瓶梅背景景觀一日游」旅遊線路,即晏公廟——運河三橋——工部營繕分司(考棚黌門)——謝家酒樓——鈔關——臨清閘——龍山——磚廠遺址。
「大壞蛋」給黃山辦了件大好事
與陽谷、臨清的喧嘩不同,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則是「騷動」了一把。徽州區圍繞「徽文化體驗和休閑度假基地」這一旅遊品牌,重點打造呈坎、潛口、唐模等三個旅遊節點,開發建設完成投資9億元。
徽州敢下狠心挑戰山東兩地,主要是地區招商引資的產業需求所致。徽州區旅遊長年抬不起頭來,原因就是離黃山風景區太近,區內的七大重點旅遊項目缺乏足夠響亮的品牌支撐。
2006年,黃山市徽州區突然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金瓶梅》遺址公園等項目,此舉立刻激起全國的廣泛關注。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黃山市徽州區打出「西門慶故里」之後,的確收到了極其巨大的轟動效應,由此,國內外第一次把黃山市內的黃山區(黃山旅遊)和徽州區(徽州文化游)區別開來。一時間,媒體雲集徽州,以至於部分景點甚至不得不打出了「拒絕媒體采訪」的招牌。黃山腳下生生地「孵化」出全新的徽州文化游,西門慶可謂「大壞蛋」辦了一件大好事。
在今天,《金瓶梅》早已洗凈了淫書的污名,成為公開發行的世界文學名著,「金瓶梅文化」自然亦被歸於傳統文化繼承的范疇。再加上多樣性的價值觀變革,俗文化的風行,風月文化搭台,風月經濟唱戲,使得西門慶這樣的反面典型背後所蘊含的巨大開發價值被正視,甚至連孔孟之鄉也放下斯文,以至於西門慶府邸兩省三地,日夜笙歌,真可謂「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此情此景,真真應了韋庄那句著名的詩句,「(西門慶)一生風月供惆悵,(『西門慶故里』)到處煙花恨別離」。
裴鈺:南開大學人文學者、作家,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致力於當代中國文化重建和文化產業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亞眼裡的林黛玉》等。 裴鈺文章一出,頓時引發了軒然大波,有的媒體甚至刊出了「兩省三地爭認淫棍西門慶故里」的新聞報道,對這一現象進行批評。由於報道引發的爭議極大,三地官員陡感壓力。連日來,「西門慶」三個字在當地官員口中都成為一個敏感詞彙。
徐保章已經接待了多批媒體,「有央視的、中新社的、上海的、山東的、重慶的。我總結了一個規律,凡是到過現場的人,都不會同意裴鈺老師的觀點。裴鈺的文章只是學術研究,不是新聞報道。裴鈺沒有來過陽谷,他對這個情況不了解。」
徐保章說,「陽谷不可能打西門慶牌,只是打造文化品牌,涉及西門慶。如果沒有西門慶,就不會有武松斗殺西門慶。西門慶這個人物就是給武松做鋪墊的。」
徐保章再三聲明,「說陽谷爭西門慶故里,是不是太荒誕了一點。西門慶只是一個小說中的人物,『故里』一說並不準確。」
與陽谷類似,臨清眾多官員也一致否認爭奪西門慶故里一事。臨清市旅遊局局長李保太說,「我們絕對不會爭什麼西門慶,西門慶是什麼人物。」
臨清縣委宣傳部一位張姓副部長稱,臨清提出的口號是「千年古縣,運河名城」。臨清是金瓶梅的故事原型地,已經在臨清召開了數次的《金瓶梅》研討會。臨清打金瓶梅牌,也不會打西門慶牌。
臨清市委宣傳部另一位官員稱,「我們還沒做什麼,就已經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了。」
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黨委書記江海在接受了媒體采訪表示,西溪南村確實打算過做強做大旅遊產業,但絕對不是打「西門慶故里」這個招牌。
一場風波驟起,吸引大批媒體到來,讓三地頻頻在媒體上曝光,盡管爭議極大,但客觀上也起到宣傳效果。對於這樣的看法,徐保章並沒有否認,「炒作有負面影響,但也有宣傳作用。」 三地為何被捲入西門慶故里爭奪戰的風波呢?這其實與三地的歷史淵源息息相關。 在整個魯西地區,水滸文化和金瓶梅文化源遠流長,有資格爭奪《水滸傳》或《金瓶梅》文化資源的地方還有很多,包括鄆城、梁山、東平以及河北清河等多個市縣區。只要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一些地方就避不開武松、潘金蓮、西門慶等知名人物。從這一點上來說,各地「爭也是不爭,不爭也是爭」成為現實寫照。
聊城大學教授宋培憲稱,魯西地區歷史文化有兩條脈絡:一是圍繞著《水滸傳》的草莽英雄文化脈絡,另一條就是圍繞著《金瓶梅》的運河市井文化脈絡。這兩條脈絡有時也會產生交叉,因為《金瓶梅》就是從《水滸傳》中的《武十回》演繹而來的,原形也是《水滸傳》。
由於景陽岡坐落於陽谷縣境內,陽谷成為武松打虎地,同時也被稱為武松的故鄉。宋培憲說,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後,虎被人抬到了陽谷縣。在路過縣城的紫石街時,武松正好遇到了哥哥。後來,在紫石街旁的獅子樓上發生了武松斗殺西門慶一幕。
宋培憲說,臨清是《金瓶梅》的故事原型地,這一點,史學家已沒有大的爭論。一般的史學家認為,《金瓶梅》中所謂的清河就是指臨清。因為清河沒有運河大碼頭,歷史上的臨清是運河邊極其繁華的一座城市,人口曾達到百萬之巨。《金瓶梅》中也有直接提到了「臨清大碼頭」。
此外,清河縣也有理由大打《水滸傳》或《金瓶梅》牌。1989年,宋培憲曾到清河去采風,專門考證過武松的故鄉。宋培憲說,清河縣史志辦提供的清河地名資料中記載,武松是清河縣武家窪人,潘金蓮是位於清河縣城東8公里黃金庄人。據考證,潘金蓮的丈夫也叫大郞,同樣是家境貧寒,但此人身材高大,後來考取了功名,這也與水滸傳中武大郞的形象有所差別。
B. 金瓶梅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情節
李瓶兒是金、瓶、梅三人中走的最早的一個,生下兒子官哥兒之後就得了病,她曾前後兩次對西門慶說:「這兩日身子有些不好,坐凈桶時,常有些血水淋得慌」,而造成她得病的原因就是生產之後西門慶強制要求行房,導致她宮腔感染。
C. 請大家列舉一些社會低俗,庸俗,媚俗現象(社會調查作業)
山東省陽谷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三地爭奪西門慶故里。陽谷縣將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復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臨清縣提出打造「西門慶旅遊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而黃山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
山東陽谷和臨清二縣,旗幟鮮明、聲勢浩大地打造「西門慶故里」,使得《金瓶梅》文化之爭幾成山東的「內戰」。
先看陽谷。《陽谷縣服務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明確規定,「做大做強《水滸傳》、《金瓶梅》歷史巨著利用文章」。《中共陽谷縣委、陽谷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三日)也明確規定,「注重挖掘《水滸傳》、《金瓶梅》等歷史名著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打響水滸、古運河兩條旅遊線和陽谷古城的品牌,實施全方位發展旅遊業」。其背後的項目支撐是「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該項目佔地25畝,主要包含三大景區——水滸文化游覽區;宋代民風民俗商業游覽區;《金瓶梅》文化游覽區(內有「西門慶故居」等系列文化景點)。按照規劃,該項目總投資5600萬元,項目收益預期是:該項目建成後年接待遊客可達20萬人次,景點商品銷售收入可達300萬元,預計5年內收回投資。(數據來源:陽谷招商網)
而且,在陽谷看來,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最核心的人物並非武松,而是西門慶。所以,該項目名義上是《水滸傳》在前,《金瓶梅》在後,但有關《金瓶梅》的內容遠遠多於《水滸傳》。西門慶和潘金蓮初次幽會地點——「王婆茶坊」,裡面通過雕塑逼真再現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場景;西門慶經營的產業,如生葯鋪、鹽鋪、當鋪和綢緞庄等一應俱全,還有潘金蓮手工藝品、西門慶絨布等特色旅遊產品;在景區內,懸掛著100張《金瓶梅》的插圖連環畫,以及西門慶7個妻妾的精美畫像。
獅子樓本來是西門慶喪命之地,可陽谷更樂意把它改造為西門大官人的浪漫之地。2003年10月,陽谷縣政府投資3470萬元興建了佔地30餘畝的的獅子樓旅遊城,城內娛樂表演節目,多是表演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卿卿我我。此外,頗有趣味的是,在陽谷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鄉」的品牌,巨大的產業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門慶走向了和諧相處。
比陽谷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山東臨清亦力挺西門慶。《臨清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中提出,「(打造)以《水滸傳》、《金瓶梅》、《老殘游記》、《三言二拍》等為代表的名著文化」,將自身的城市文化旅遊品牌定位於「《金瓶梅》故鄉和運河名城」。而且,臨清的「西門慶項目」亦力壓陽谷,其「金瓶梅文化旅遊區」項目,佔地8公頃,以名著文化為載體,展示明清時期運河城市市井休閑文化。其中與金瓶梅相關的具體項目包括:1、《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及項目。在福德街建設《金瓶梅》文化街區,按照《金瓶梅》的描寫,建設西門慶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的宅院,打造一個「金瓶梅」式的大觀園。另外還有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古戲樓、縣衙、晏公廟等,出售特產小吃,還上演民間藝術,如「西門慶初會潘金蓮」、「武大捉姦」等,遊客還可以自費參與表演,演出後得到光碟。交錢就可以參與表演並拍攝成光碟,親自體會一次西門大官人的極樂生活。2、《金瓶梅》學術會議中心。3、龍山風景區。內有西門慶之妻李瓶兒的墓地,是登高、觀光、休閑的城市內花園。
按照臨清的規劃,該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預計每年遊客可達到4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6000萬元。(數據來源:臨清政務網)
此外,臨清還開辟了一條「金瓶梅背景景觀一日游」旅遊線路,即晏公廟——運河三橋——工部營繕分司(考棚黌門)——謝家酒樓——鈔關——臨清閘——龍山——磚廠遺址。
與陽谷、臨清的喧嘩不同,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則是「騷動」了一把。徽州區圍繞「徽文化體驗和休閑度假基地」這一旅遊品牌,重點打造呈坎、潛口、唐模等三個旅遊節點,開發建設完成投資9億元。
徽州敢下狠心挑戰山東兩地,主要是地區招商引資的產業需求所致。徽州區旅遊長年抬不起頭來,原因就是離黃山風景區太近,區內的七大重點旅遊項目缺乏足夠響亮的品牌支撐。
2006年,黃山市徽州區突然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金瓶梅》遺址公園等項目,並於當年5月1日對外開放。徽州區稱,根據考證,西門慶不是山東人,而是安徽人,是徽商的代表。此舉立刻激起全國的廣泛關注。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黃山市徽州區打出「西門慶故里」之後,的確收到了極其巨大的轟動效應,由此,國內外第一次把黃山市內的黃山區(黃山旅遊)和徽州區(徽州文化游)區別開來。一時間,媒體雲集徽州,以至於部分景點甚至不得不打出了「拒絕媒體采訪」的招牌。黃山腳下生生地「孵化」出全新的徽州文化游,西門慶可謂「大壞蛋」辦了一件大好事。
不知道算不算
D. 有什麼好書推薦
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書?
E. 小說《金瓶梅》中西門慶是怎麼發家的
西門慶怎麼那潑天的財富怎麼來的呢?其實說出來很簡單,他積累財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做生意,二是跟有錢的寡婦結婚。除了為擴大生意行賄、買官、搞投資,剩下的都用來享樂揮霍了。
小說《金瓶梅》的主線不是潘金蓮,不是李瓶兒,更不是龐春梅,也不是西門慶與這些女人的情愛、慾望糾葛,准確的說,《金瓶梅》這本書的主線應該是西門慶的發家史,小說開始的時候,西門慶只是一個有幾間鋪子的普通商人,到了中後期,他已經成了大宋山東清河縣最有錢、最有權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有「潑天的財富」。
小說《金瓶梅》的故事發生在宋朝,但是它展現的其實是明代中後期的社會。那時候,商業極大地繁榮,人的商業意識覺醒,也形成了全新的社會秩序,對傳統的社會秩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西門慶所有的活動都圍繞著錢,掙錢、花錢、撒錢。
憑著精明的經濟頭腦,西門慶結交權貴,在人際網路中游刃有餘,娶有錢的寡婦,又讓他積累了更多的財富,這樣一個貌似奸惡、淫盪,傳統道德中徹頭徹尾的壞人,卻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里,快速實現了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