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創始人簡介
吳階平院士是著名醫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原國家領導人之一,1993年起任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答員長,第七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八屆、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九三學社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師學院榮譽院士,比利時皇家醫學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院名譽院士,香港皇家外科醫師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首屆院長,中華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名譽校長,首都醫科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南京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以及全國著名大學、學院、研究機構等二十餘家單位的名譽校長、名譽教授,國外著名大學、學院的榮譽院士或榮譽博士。吳階平院士是中國泌尿外科的奠基人之一,為中國泌尿外科和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在1995年被美國泌尿外科學會推選為唯一有貢獻的國外榮譽會員。
『貳』 吳階平基金晉升有用嗎
跟他的這個基金會的科研掛鉤吧
『叄』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基金類別是什麼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類型: 非公募 宗旨: 弘揚吳階平精神,促進醫學科學全內面發展。
業務范圍:容募集資金、專項資助、國際交流、醫學培訓。
基金會登記時間:1999 年08月04日 ;批准文件/證書編號:基證字第1021號
業務主管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肆』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泰山基金
1988年,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山東省出版總社大力支持下,在全國率先設立了「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該基金是在科技專著出版十分困難的狀況下誕生的。在現代化建設中,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科技知識的積累和傳播能夠有效地推動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但由於學術專著印數少,出版社出版此類書要大量虧損,因此,在全國出版界科技專著的出版都極為困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本著「為國分憂、為科技界解難」的精神,在山東省各級領導及山東出版總社支持下,資助優秀科技專著的出版。 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的設立開風氣之先,為科技界學術專著的出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得到了新聞界、科技界、出版界的熱情支持。王任重、方毅、嚴濟慈、宋木文等領導同志稱此為一項「創舉」,在中國出版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為了更好地推進這項工作,1992年在「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的基礎上成立了「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會」。
「泰山科技專著基金」自成立以來,共召開了12屆泰山科技專著評審會,出版重要學術專著100種,在各級圖書評獎中有71種135次獲獎。其中獲國家圖書獎3部,國家圖書獎提名獎3部,中國圖書獎8部。
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會成績斐然,也得益於科學家們的真誠支持,以著名醫學專家吳階平等兩院院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為此項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金會資助出版的范圍包括:填補國家科技空白、在學術上確有較高價值的著作稿;挖掘、積累和弘揚祖國科學文化遺產的科技著作稿;理、工、農、醫及新學科、邊緣學科等開拓性科技著作稿;反映當今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能帶來巨大社會效益的著作稿。
基金會的常設機構是「基金會辦公室」(設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基金會辦公室隨時受理作者稿件,並將書稿交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由覆蓋各學科的著名科學家組成,他們本著「發揚民主、公平合理、擇優支持」的原則進行評議。凡經評審委員會評議通過的選題,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優先安排出版。
『伍』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建設宗旨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宗旨是聯合國內外關心醫學和健康事業發展的人士,籌募資金,並通過獎勵和資助各項學術活動,頌揚吳階平院士的高尚醫德和治學精神,為促進醫葯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而共同奮斗。
『陸』 孫穎浩的主要成就
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軍隊傑出人才基金、上海衛生系統跨世紀百人計劃培養基金、上海市領軍人才基金及上海市科委攻關課題等科研項目,基金總額800餘萬元。以第一申請人獲國家專利4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2項及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以第2完成人獲上海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先後榮獲軍隊二等功及上海市政府記大功各1次,2001年獲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獎,2002年獲得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獎,總後勤部科技銀星榮譽稱號,2005年獲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榮譽獎。5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8篇發表於Journal of Urology、Journal of Endourology、J Andrology和 Lasers Med Sci等雜志上。 「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率領課題組,發現了兩個新的中國人群特異易感基因位點,揭示了前列腺癌種族差異的遺傳學基礎。這是在世界上首次進行的基於大規模人群和全基因組水平對中國人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柒』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2001年6月12日,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青年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委員會負責人,明確了委員會的宗旨和任務。中青年專家委員會首批會員60名,主要來自機關、大學、科研、司法、新聞等部門和單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被推選為委員會主任。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青年專家委員會組織辦法》,組建了秘書處,研究布置工作任務等。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林伯承主持會議,副會長肖平代表基金會對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並提出希望。常務副會長楊正泉、副會長王彥峰出席了會議。
2001年3月19日,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學術委員會成立,主任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隨後,該會在向全國各地有關單位徵集人權研究課題的基礎上,審定了一批年度研究課題,如:《〈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問題研究》、《美國的人權觀研究》、《邪教犯罪與人權保障》、《經濟全球化下國際人權斗爭新特點》、《日本與德國對二戰認識的差異》等。
2001年4月16日,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高級專家顧問委員會成立。基金會名譽會長黃華與會講話,提出希望。委員會有吳階平、朱光亞、龔育之、任繼愈、周南、厲以寧、白春禮、陳章良等近20名委員。
『捌』 肖永紅的科研經歷(基金課題)
1989年-1994年:博士研究生課題研究(對喹諾酮類葯物耐葯機理及臨床葯理研究)
1995年-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細菌對喹諾酮類耐葯機理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1997-1999年:衛生部青年人才基金專項基金課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影響研究) 1997年-1999年: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MSD基金課題(綠膿桿菌對喹諾酮類伊米配能交叉耐葯研究)
1999年-2002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傷寒沙門菌主動外排多重耐葯機制研究)
2000年-2002年: 人事部回國人員基金(主動外排多重耐葯機制研究)
2000年-2002年: 重慶市衛生局基金(傷寒沙門菌多重耐葯機制研究)
2000年-2002年: 肺炎鏈球菌耐葯調查、 耐葯機制、分子流行病學
2002年: 溶血鏈球菌耐葯調查、 耐大環內酯類機制、分子流行病學
2002年: 腸球菌耐葯調查、 化膿鏈球菌耐大環內酯類機制初步研究
2002年-2005年:863課題(新抗生素臨床評價平台建立)(第三主研)
2004年起: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葯監測網建立(負責人)
2006年-2007年:中國科協重大政策性課題研究 抗生素類葯物濫用的公共安全問題研究 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及抗生素臨床與基礎研究,抗菌葯物合理應用,細菌耐葯與耐葯機制研究臨床葯理
2008-2010年:吳階平基金會,伊曲康唑PK/PD研究
2007年-2008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策略性替換三代頭孢菌素對大腸埃希菌產超廣譜酶的影響。
2008年: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合理用葯政策研究課題 主要研究人員
2010-2013年: 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防控研究與應用,衛生行業公益專項(負責人)
2010-2013年:病原微生物快速檢測,傳染病重大專項
『玖』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獎項設立
「吳階平醫學獎」抄的設立是國襲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有益補充,也為我國醫葯衛生行業增加了一個獎勵個人的高級別獎項,授予在醫學臨床、科研、教育、公共衛生和衛生事業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取得顯著成果的個人。「吳階平醫學獎」的設立對於進一步弘揚吳階平院士等老一輩醫務工作者高尚品德和為祖國醫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科技人員攀登醫學科技高峰,提高臨床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進一步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拾』 吳階平醫學基金獲得5萬基金,單位評職稱加分嗎
吳介平,醫學基金會獲得5萬基金單位支撐,這個可以加分兒的是你如果獲得基金就是對你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