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富的主要排名
500強排名
1954年,美國《財富》雜志開始以嚴謹的評估推出全球最大500家企業的名單,即「世界500強排行榜」從此產生了巨大影響,以至於超越了國家、民族、文化而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標准。迄今為止,就影響力而言,沒有任何一種媒體的「排行榜」能望其項背。這一排名已成世界知名企業用來判斷自身實力、規模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世界經濟狀況極具權威性的晴雨表。列入世界500強,對企業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同時也意味著企業的無形資產在一夜之間得到了數以億計的增長。中國銀行在1992年首次進入財富排行榜
《財富》雜志利用其影響力舉辦了一系列的財經論壇,如「《財富》500強論壇(首席執行官)」、「《財富》首席金融官論壇」等。《財富》雜志於1995年開始主辦世界500強年會即「《財富》全球論壇」,每年在世界上選一個具有吸引力的「熱門」地點舉行一次,邀請全球跨國公司的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及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學者參加,共同探討事關世界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為全球人熟知的這兩個雜志運營品牌「財富論壇」和「500強」仍然在繼續維持著它們在財經領域的話語霸權。《財富》雜志每年的500強排行榜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的企業排名之一,而「《財富》全球論壇」則被視為世界經濟界巨頭「腦力激盪」、「激發新思維」的良機。雜志本體操作得仍然讓人看不出其有任何老態,即便是在前些年那些銳意改變一切的新經濟雜志面前,《財富》仍然保持著可貴的新鮮。2013年,新一屆《財富》全球論壇即將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
11年中國500強
2011年7月13日公布了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與上一年相比,入圍營業收入門檻提高了12億元。其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一,中國移動排名第三,也是前十中唯一一家科技類公司。另外兩家電信基礎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列第14位和第19位。
前100家企業中,總共有五家電信企業,分別是中國移動排名第3,中國電信排名第14,中國聯通排名第19,中興通訊排名第47,中國通信服務公司排名第79。
此外還有天音通信控股、TCL通訊、烽火通信三家電信企業進入500強名單。
在最賺錢的40家公司中,中國移動以凈利潤1196億的成績排名第四,中國電信157億排名第17名。而利潤率最高的40家公司和虧損公司中都沒有電信企業。
據悉,2011年,中國500強總收入達18.9萬億,比上一年增長了38%,佔中國GDP的47%;總利潤達1.9萬億,比上一年增長了47%。雖然凈利潤的增幅與2010年115%的增幅相比下降了很多,但這個增長率仍然非常高,而2010年的高增長是建立在2008年利潤大幅下滑的基礎之上的。有45家公司首次進入排行榜,所有上榜公司中只有9家出現虧損。
2011 公司名稱收入凈利潤行業排名(中文) 2011公司名稱收入凈利潤行業排名(中文)(百萬元)(百萬元)1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13,18270,713石油、天然氣、化工2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1,465,415139,871石油、天然氣、化工3中國移動有限公司485,231119,640通訊和通訊設備4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473,6637,488基建、建築5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470,1594,246基建、建築6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388,79133,626金融7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80,821165,156金融8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370,4189,237基建、建築9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23,489134,844金融10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13,37613,698汽車未來15年可能影響中國商業進程的5位人士
1.楊元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47歲
2.李書福 吉利集團董事長 48歲
3.陳東升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54歲
4.劉強東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 37歲
5.程京 北京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總裁兼技術總監 48歲 2012年
《財富》2012年度商界人物榜單正式揭曉,兩位華人企業家榜上有名:鴻海精密的郭台銘和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以敢於冒險的勇氣和顛覆行業的表現榮登榜首。
這一年,《財富》年度商界人物榜見證了企業高管的東山再起和上佳表現。零售業中,家得寶(Home Depot)首席執行官弗蘭克·布雷克和Gap首席執行官格倫·墨菲均成功踐行了扭虧的承諾。而布萊恩·羅伯茨和史蒂夫·伯克兩人則推動了康卡斯特(Comcast)和NBC環球(NBCUniversal)成功合,彰顯了他們的戰略智慧。蘋果公司(Apple)的蒂姆·庫克和TJX Cos.公司的卡羅爾·梅羅維茨繼續引領他們的公司高歌猛進。亞馬遜(Amazon)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也再度創下輝煌的業績,推動公司收入在過去一年同比增長31%。但是,貝佐斯贏得我們榜單頭把交椅的原因是他痴迷地執著於冒險以及顛覆行業。
1. 傑夫·貝佐斯,亞馬遜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2. 蒂姆·庫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3.布萊恩·羅伯茨,康卡斯特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伯克,NBCUniversal首席執行官
4. 約翰·多納霍,eBay首席執行官
5. 權五鉉,三星首席執行官
6.拉里·佩奇,谷歌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7. 卡洛斯·布里托,百威英博首席執行官
8. 阿賈伊·班加,萬事達公司首席執行官
9. 雷克斯·蒂勒森,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0. 比爾·麥克納布,先鋒基金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13年
《財富》2013年度「商界風雲人物排行榜」是《財富》雜志對全球的商界領袖做出的年度評價。在排列榜單時,《財富》權衡了大量因素,包括利潤和收入增長、企業股價表現和市值等財務業績佔有突出地位。此外,戰略頭腦、從容駕馭大型組織的能力、風險承擔和文化意義也是這份榜單考量的因素。 《財富》評價稱,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有望顛覆航空業,特斯拉汽車公司震動了汽車業,SolarCity公司則改變了能源行業。
2013年共有四位中國企業家榜上有名,其他三位上榜的中國企業家分別是:網路CEO李彥宏(第24位)、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第34位)、SOHO中國CEO張欣(第46位)。
此外,谷歌(微博)CEO拉里·佩奇(第8位)、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第10位)、Twitter執行董事長傑克·多西(第14位)、蘋果CEO庫克(第47位)等科技公司高管也悉數上榜。
1、埃隆·馬斯克,Tesla、SpaceX、SolarCity公司創始人
2、維權投資者,包括卡爾·伊坎、傑弗里·烏本、大衛·艾因霍恩、丹尼爾·勒布等
3、馬化騰,騰訊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4、Angela Ahrendts,Burberry首席執行官
5、Reed Hastings和Jeff Bewkes,分別為Netflix和時代華納的CEO
6、貝索斯,亞馬遜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7、豐田章男,豐田汽車CEO
8、拉里·佩奇,谷歌聯合創始人兼CEO
9、沃倫·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兼CEO
10、瑪麗莎·梅耶爾,雅虎CEO
11、Richard Anderson,達美航空CEO
12、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13、Mark Parker,耐克公司CEO
14、傑克·多西,Twitter董事長、Square首席執行官
15、Ajay Banga,MasterCard公司CEO
16、Howard Schultz,星巴克董事長兼CEO
17、Carol Meyrowitz,TJX公司CEO
18、John Martin,吉利德科技董事長兼CEO
19、孫正義,軟銀董事長兼CEO
20、柳井正/Amancio Ortega,分別為日本迅銷有限公司CEO、Inditex聯合創始人
21、Jeff Sprecher,洲際交易所CEO
22、Avi Reichental,3D Systems公司CEO
23、Harriet Green,Thomas Cook集團CEO
24、李彥宏,網路聯合創始人兼CEO
25、Jim Koch,波士頓啤酒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26、森下一喜,GungHo總裁
27、Marc Benioff,Salesforce CEO
28、Stephen Carley,Red Robin公司CEO
29、Jeremy Stoppelman,Yelp聯合創始人兼CEO
30、Carolyn Mccall,易捷航空CEO
31.詹姆斯·休斯,太陽能公司首席執行官
32.托馬斯·邁金納尼,蓋恩沃斯金融公司首席執行官
33.狄克·科斯特洛,Twitter公司首席執行官
34.王健林,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
35.艾倫·穆拉利,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
36.邁克·庫柏,花旗銀行首席執行官
37.戴夫·達菲爾;安尼爾·布斯里,獨立軟體公司Workday聯合創始人兼聯合首席執行官
38.理查德·費爾班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39.羅伯特·布萊德溫,安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40.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打車應用公司Ube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41.卡洛斯·斯利姆,卡爾索集團,墨西哥SAB電信公司董事長
42.詹姆斯·戈爾曼,摩根士丹利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43.柯愛倫,美國杜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44.馬克·安德森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聯合創始人兼主要合夥人
45.肯尼思·陳納德,美國運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46.張欣,SOHO中國聯合首席執行官
47.蒂姆·庫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48.塞維林-施萬,瑞士羅氏公司首席執行官
49.帕特里克·道爾,達美樂公司首席執行官
50.傑米·戴蒙,摩根大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② 2014年中國十大富翁分別是誰
看榜:內地十大富豪
1. 王健林,第64名,151億美元
中國大陸首富王健林擁有75家百貨商商場、85家購物廣場和51家五星級酒店。2012年購入美國電影連鎖AMC之後,王健林在去年12月將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13年9月,王健林邀請到萊奧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和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 Travolta)等一眾好萊塢名流前往中國海濱城市青島出席「迷你好萊塢」的啟動儀式。王健林1954年出生於四川省。在他人生中的前幾十年中,生活並不寬裕。1970年,王健林入伍,1986年,他在遼寧省大連市接受了一份市政府公職。1989年,王健林在35歲時成為當時還是政府企業的萬達集團的董事長。
2. 馬化騰,第80名,134億美元
馬化騰是中國最大的上市互聯網企業(以市值計算)騰訊控股的創始人兼CEO.在騰訊股價的強勢推動下(去年實現了翻番),馬化騰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該公司的主要網站qq.com長期位居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網站之列。騰訊的盈利大部分來自於在線游戲,2013年9月,該公司斥資4.48億美元收購搜狗36%的股份,開始進軍搜索領域。該公司同時正尋求提高其電子商務營收。去年的一大亮眼業務是:微信移動通訊服務。
3.李彥宏,第91名,121億美元
李彥宏是中國第一大在線搜索引擎、納斯達克上市的網路公司的CEO,也是今年中國第三大富豪。過去一年,由於網路為了突破台式機搜索市場而連續展開收購,此舉受到投資者歡迎,進而帶動股價上漲。去年5月,該公司斥資3.7億美元收購了在線視頻公司PPS;8月,又以19億美元收購了應用商店91無線;同月,該公司又同意以1.6億美元現金收購團購網站糯米網59%的股權。李彥宏擁有北京大學信息學學士學位和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4.宗慶後,第94名,116億美元
宗慶後是中國最大的本土飲料公司娃哈哈的掌門人,該公司主要出售瓶裝水、茶飲料及其他即飲飲料。宗慶後是去年的中國大陸首富。因為沒有足夠吸引眼球的新飲料,他的財富在過去一年持平。2013年8月,宗慶後受到一名持刀男子的襲擊,導致兩根手指的肌腱受傷;該名男子因宗慶後拒絕提供職位給他而懷恨在心。幾天後,宗慶後就回到辦公室恢復了工作。其女宗馥莉為其當然繼承人。
5. 李河君,第117名,103億美元
李河君是今年首次上榜的富豪中排名最高的一位,他是漢能控股的掌門人。過去的一年半中,該公司通過一系列收購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面板和設備製造商。他還擁有全球最大的私營水力發電廠之一,該發電廠位於中國西部地區。
6. 馬雲,第122位,100億美元
馬雲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創始人;如果今年該公司IPO能夠順利實現的話,將可能成為年內全球規模最大的IPO之一。去年,該公司向香港當局申請以現有股東結構上市,但未能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支持,隨後該公司推遲了IPO計劃,今年IPO若能實現,其公司估值可能高達1,500億美元。除馬雲和副董事長蔡崇信之外——兩人都是今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榜成員——該公司的主要投資者還包括雅虎和日本的軟銀。
7. 何享健,第190名,71億美元
何享健是美的集團的創始人。該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當時他帶領23名北窖村村民創辦了一個塑料瓶蓋生產組。1980年,他們開始生產電扇,進入家用電器市場,使美的走上了成為全球最大家電製造商的道路。在經過重組之後,美的集團於去年9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出於外界對於其增長前景的擔憂,公司股價出現下滑。不過其根據現有數據,該公司去年前三個季度的凈利潤實現了增長。何享健是一名活躍的慈善家,喜愛高爾夫運動。
8. 魏建軍,第196名,69億美元
中國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這一事實為一眾雄心勃勃的企業家打造了一條快車道,其中最富有的便是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非國有企業之一,也是一家SUV大型生產商。魏建軍在河北省保定經營著他的汽車帝國——這里並非類似於美國底特律的汽車城。去年前三個季度,該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了近三分之一,達到93億美元。去年全年,長城汽車公司共生產了127,141輛皮卡、421,593 輛SUV和208,785輛轎車。該公司去年還入選福布斯亞太地區最佳上市公司榜。
9. 楊惠妍,第196名,69億美元
2007年,碧桂園上市之前,行事低調的楊惠妍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公司的股權,今天她已經是中國最富有的女性。過去一年,強勁的住宅銷售抬升了碧桂園的銷售額和股價。2月,該公司宣布以6,500萬美元購買悉尼一塊開發地塊,進軍澳大利亞市場。
10. 陳麗華,第234名,60億美元
陳麗華掌管的富華國際集團是北京最大的土地業主之一。她投資豪華酒店、俱樂部、公寓和辦公樓。旗下地產包括北京麗晶酒店、北京勵駿酒店、北京麗亭酒店、金寶大廈、北京香港馬會會所和長安俱樂部。
③ 軟銀是哪個國家的
軟銀集團於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 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軟體銀行集團
軟銀集團在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包括網路和電信。軟銀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公司擁有多數股份。
2016年7月軟銀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9月5日軟銀已完成320億美元收購ARM交易。 11月23日軟銀將與Openstreet合作,在日本推出"Hello Cycling"物聯網單車共享系統。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軟體銀行集團排名第95位。 2018年7月13日日本軟銀集團發布了一款新應用(App),允許司機在日本查找和預訂停車位。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軟體銀行集團位列85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軟銀排名第465。 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軟銀排名第3位。
軟銀集團2020年3月23日宣布,正在尋求出售或貨幣化其多達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以回購2萬億日元的股票並減少債務 。
發展歷程
孫正義 SoftBank1981年,孫正義先生在日本創立軟銀集團,當時公司業務是推銷套裝的軟體;
1988年,軟銀集團公司業務擴大,開始了多國貿易,在美國成立了美國軟體銀行分公司(SOFTBANKAmerica);
1989年,軟銀集團公司在日本發行了日語版PCHomeMagazine計算機雜志;
1990年,軟體銀行技術公司(SOFTBANKTechnologies,Inc)成立;
1994年,軟體銀行控股公司(SOFTBANKHoldings,Inc.)在美國成立;
1994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日本上市公司;籌集到一億四千萬美元。
1995年,軟銀集團公司購買了InterfaceGroup'sTechnology
SoftBank1996年,軟銀集團公司又買下了Ziff-Davis出版公司,該公司掌握了全世界計算機和網路高科技信息,成為科技信息的權威;
1996年,軟體銀行公司成為雅虎公司主要股東,這標志著軟體銀行從此邁入網際網路行業;
1997年,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8年,軟銀集團公司股票開始在日本東京股市進行第一輪交易;
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擁有的ZDInc.(即原來的Ziff-DavisInc.)公司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財務集團公司和軟體銀行出版集團公司成立;
1999年,軟體銀行技術集團公司在日本上市;
1999年,軟體銀行商務集團公司成立;1999年,軟銀集團公司成為以網路產業為主的控股集團公司。
2001年,軟銀開通Yahoo!BB業務,向日本用戶提供寬頻 ADSL 服務。軟銀在2003年的總收入超過4000億日元。
2004年5月,軟銀收購了日本第三大固網運營商日本電信,成功地從不斷增長的寬頻和互聯網業務中轉型,從而正式進軍傳統的電信業務領域。[1]
2005年1月28日軟體銀行成為日本專業棒球隊福岡軟體銀行鷹的所有者。
2006年3月17日軟體銀行宣布收購日本沃達豐的協議,以進入日本價值7800億的手機市場。
2006年4月前期軟體銀行完成對網上博彩交易所必發23%股權的收購。
2006年10月1日日本沃達豐將其公司名稱、手機品牌名稱與手機電郵地址進行了更改。
2016年6月1日,軟銀向阿里巴巴出售24億美元阿里巴巴股票,同時還向一家主權財富基金出售5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交易後,軟銀集團持有的阿里巴巴流通股份將由之前的32%降至28%,與雅虎的投票權合計在50%以下。[2]
2017年5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將成為軟銀集團董事會成員。馬雲此次將受邀成為軟銀集團的第10位董事,參與軟銀的重大事件決策。
2017年5月19日,印度最大的數字支付初創企業Paytm從日本軟銀獲得14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該國科技行業從單一投資者那裡獲得的最大一筆融資。此次融資交易時,One97的估值達到70億美元。[3]
2017年11月,以軟銀牽頭的財團以10億美元入股Uber,並在未來幾周向現有投資者要約收購不超過90億美元的Uber股份[4]。
2017年12月29日,日本軟銀集團透露,已與美國網約車服務巨頭「優步」(Uber)就以77億美元購買優步15%的股份達成了協議。預計2018年1月完成購股。[5]
2018年1月,軟銀同意斥資4.6億歐元投資德國在線汽車經銷商Auto1,該投資通過Vision Fund進行。[6]
2018年1月31日,軟銀集團收購Line公司的虛擬運營商業務。[7]
2018年3月,日本軟銀集團通過旗下晶元設計公司ARM貸款50億美元。
2018年3月,日本軟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在沙特成立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公司。
2018年4月,軟銀宣布推出即時通訊軟體+Message,挑戰Line。[8]
2018年5月,軟銀集團與愛立信合作。愛立信利用機軟銀集團在東海(日本地名)地區的無線電接入網路。
2018年7月13日,軟銀集團發布一款新應用(App),允許司機在日本查找和預訂停車位。這項新服務名為「BLUU智能停車」(BLUU Smart Parking),能讓司機找到開放的停車場,並通過智能手機提前預訂和支付。支持該服務的停車場都將安裝攝像頭和磁感測器,以監控汽車的出入。[9]
2018年7月19日,滴滴出行宣布與軟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將在日本為本地居民和遊客提供計程車打車服務和智能交通解決方案。[10]
2019年3月13日,軟體銀行集團對滴滴出行進行第三次投資,金額為1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