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為什麼投資的波動會比消費大

為什麼投資的波動會比消費大

發布時間:2024-12-14 18:28:19

Ⅰ 為什麼個人投資的波動被認為是引起經濟活動波動的主要原因

經濟蕭條怕,經濟太熱也怕。
誰都不喜歡經濟蕭條,那意味著更多的失業、收入降低。但經濟周期的規律很難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波峰就會有波谷,於是政府總是想辦法熨平這條曲線。這一代人自工作以後就總能聽到宏觀調控的字眼,而經濟熱度依然不減,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房價股價高懸。中國經濟仍然會有幾年好光景,可誰能保證過熱之後不會蕭條。對於這一代人來說,他們必須面對這一切並承擔這一切。
沒買房子怕,買了房子也怕。

沒有房子在都市裡漂泊當然心裡不安,而且現在的房價一天一個數字,說不定過兩年房價又翻了一番。工資增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如果不咬咬牙拿下可能這輩子就沒房子住了。但買了房子就安心了嗎,做個房奴還算好。怕就怕在當初自不量力買了個難以承擔的房子,當經濟蕭條房價下跌時,連月供都還不上,房子被強行拍賣人被清理出屋,這比買不起房要可怕得多。
沒有工作怕,有個工作也怕。
就業形勢嚴峻已經不是什麼新聞,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緩解甚至有加劇的趨勢,沒有工作的人即使擁有一套房子也只是一座城市的遺棄者,這是更可怕的事情。但擁有了工作就不怕了嗎?職場中人普遍存在本領恐慌,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終身僱傭制與這一代人無緣,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經營不善以及自身能力的問題都可能帶來失業之憂。人在職場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沒有結婚怕,結了婚後也怕。
有家的感覺真好,無依無靠的漂泊在都市會增加不安全感,何況夫妻合力理財的效率更佳。婚姻是座圍城,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觀念的轉變,未來將會"出城容易進城難"。其實"城"中的人又何嘗不怕,離婚是最大的破財行為,而離婚率偏偏節節攀升。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對結婚的恐懼以及婚後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劇。
不要孩子怕,有了孩子也怕。
老齡化社會即將來臨,這一代人如何養老恐怕會成為世界性難題。丁克家庭活得瀟灑但也擔憂老來孤獨。有了孩子又怎樣?指望養兒防老已不現實,而且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已經成為家庭主要的"成本中心"。對孩子的培養教育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而投入產出比並不樂觀。孩子能給一個家庭帶來歡樂,也帶來壓力。
這一代人怎麼什麼都怕!但反過來想,"怕"未必是壞事,風險和機遇總是相伴。蕭條期給了你崛起的空間、下跌時為你贏來了入場的時機,工作的壓力可以將你鍛造得更專業化和職業化,社會安全感的缺乏或許讓你更珍惜家庭。畢竟,這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也面臨更多的機會,互聯網為他們營造了更加公平和開放的環境,只要有能力便可盡情擁抱這個沸騰的年代,這一代人有充分的"愛"的理由。
那麼,75-85年生人在未來30年裡究竟會面對什麼呢?他們的"怕"與"愛"如何轉變成贏到最後的動力?下一部分內容,或許能幫助你解答這些問題--贏30年!可能嗎?誰知道30年內會發生什麼?沒錯,白駒過隙、世事無常,30年時間里確實變化太多了--
30年前,有誰能預知到一場令世界震撼的偉大經濟變革正在醞釀,其所帶來的物質財富、思想文化上的巨變會令30年前的人瞠目結舌。
於是,曾經一些吃著"大鍋飯"、享受各種福利的令人羨慕的國企員工下崗了;曾經一些為完成組織任務,"被迫"買入股票的人成了資本市場上的第一批暴發戶;曾經一些"二道販子"、被認為不務正業的人如今成了企業家……
變化意味著機會,如果很早就預知到了市場經濟的大發展,可能就樂於迎接市場的挑戰,而不是凡事依賴政府;如果很早就預知到了資本市場的繁榮,可能就積極打理自己的資產,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我們在感慨命運弄人的時候,是否認真思考過未來會是什麼樣的?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怎樣的規劃?
對於1975-85年出生的人,他們很快就將擔當起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任,未來的30年也是他們一生中的黃金三十年。這一代人在改革的大潮中長大,也承擔著改革帶來的成本和陣痛。他們從小被打上了市場經濟的烙印,而在成為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主力的時候卻常感到迷失與彷徨。而無庸置疑的是,這一代人贏得未來的30年,中國也將贏得世界30年。

《錢經》希望能對未來30年中國經濟社會運行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預測,也會對75-85年生人做一下人生規劃。也許你會覺得這種規劃沒有意義,畢竟人生充滿了太多的變數,但你當前需要做出的選擇,比如買房、職業發展、是否創業等,可能就會極大影響到你未來的30年。也許你對這種預測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畢竟30年間會有太多的事情發生。我們不否認這一點,我們可能不會給你一個確切的結果,但會告訴你一種正確面對未來的態度和方法。
理財是一種規劃,而人生是需要規劃的。
成長的記憶與他們的特質
今年夏季,有兩部熱映的電影與75-85年生人的兒時記憶有關,一部是《變形金剛》、一部是《多啦A夢與他的恐龍》。當青年男女帶著伴侶甚或是子女湧入電影院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沖著曾經抱著入夢的變形金剛玩具和憨態可掬又總能變出新鮮玩意的機器貓來的。與其說他們是來看電影,不如說是在尋找一種回憶。
這種懷舊的情緒同樣彌漫在網路上。有時,這代人回憶童年的貼子竟然有上千個跟貼,跟貼者繼續貼出他們的記憶--除了變形金剛和機器貓外,還有童話大王、玻璃球、魂斗羅、街霸2、貓和老鼠、聖鬥士星矢、十六歲花季、酸梅粉小勺、大大泡泡糖、三鮮伊面、鈣奶餅干、小虎隊……
這個回憶的單子還可以列得很長。一群依然年輕的人現在就對兒時的記憶如此感動,這確有點令人費解。不過,想想這一代人共同的成長歷程就不難理解了--
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匱乏的時代,但物質產品隨著經濟改革逐漸豐富起來,對外開放也給他們的精神世界帶來持續不斷的沖擊;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禁錮的時代,男看金庸女看瓊瑤的熱情還通常隱藏在地下狀態,而思想的牢籠一旦打開就會放飛得更高更遠;他們出生在一個相對單調的時代,伴著他們出現並成長的電視媒介最開始輸出的幾乎是單一的內容,當遙控器的按鈕越來越多互聯網蓬勃興起後他們才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許,正因為曾經的匱乏、禁錮與單調,兒時的記憶才令這一代人倍加的珍惜與感動。
這一代人是完全伴著改革開放出生成長起來的,對金錢和市場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在兒時的懵懂中渴望擁有金錢,也知道了金錢的魔力,但那時仍身處一個對商業社會深深戒備的環境中。隨著他們逐漸長大,商品經濟在發展、思想觀念在轉變,他們也開始學著獨立思考和自主創造。而當他們成為追逐金錢創造財富的主力時,卻漸漸對無處不在的商業行為感到厭倦。在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時,他們又懷念起物質相對匱乏時期的那種單純的美好。
下面,是一位80後網友的一段話,也可以看作是這一代人發出的宣言:
我,82年的,理想主義者。
80年代的獨生子女,無兄弟姐妹,成長的歲月物資不缺,但也不充足。
小時候俠義和英雄主義的傳媒熏陶造就我們的愛心、同情心和正義感,也讓我們看不慣現實世界中遇到的虛偽、造作、阿諛奉承等可鄙的事物。
雖然一直在黨的宣教中長大,80年代的人不相信未體驗過的東西,這也讓我們懂得了懷疑和不盲從,在越來越前進的大環境中,嚮往公平和自由。
相比年長一代的人,文革沒有傷害和扭曲我們幼小的心靈。相比90年代的人,沒有物質充裕和物慾橫流的兒時,我們珍存著小幸福,那是單純浪漫的童年。
我們是善良的一代,是如今不得不為生活奔波的一代。屬於我們的時代終要到來,很快也會到來了。到那時,潛規則會減少,不道德的人會沒有市場。
讀完這篇充滿銳氣的宣言,或許可以感受到這一代人身上的某些特質,這是與經濟改革開放相吻合的一種特質:他們很現實,但也有那麼點理想主義;他們渴望財富,但也並非完全金錢至上;他們不迷信權威,但對專業高手也會產生些許崇拜;他們沒有堅定的信仰,但並不缺少價值認同;他們受到西方思潮的熏陶,但也發現其中不乏糟粕;他們即將承擔起大任,但對未來的變化還帶著惶恐和不安。
75-85年生人即將進入人生的黃金時期,也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他們身處一個怎樣的環境?將面對怎樣的未來?他們身上的特質會將中國的經濟帶向何方?反過來又會對自身帶來怎樣的沖擊?這一代人要想贏得未來30年,必須面對和解答這些問題。
為此,我們需要先發掘這一代人的怕與愛--
這一代人的怕與愛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當我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
當我們興沖沖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傻瓜;
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人自嘲的一段話,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對於1975-85年這個時間段(范圍可以更窄一點)出生的人來說,確實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他們趕上了住房商品化改革、教育產業化改革,經歷了大學擴招還有這波風詭雲異的牛市。他們承受了改革的成本,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改革的收益,就已經被推到了市場大潮的前沿,面對未來幾十年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和巨變,他們心中會隱隱不安--
未來30年大預測

完整的預測出未來30年會發生什麼,這幾乎不可能。就象30年前誰能預測到中國經濟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15年前誰能預測到互聯網會這么深切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經濟社會發展也有規律可循,歷史往往重復。我們不能描繪出未來30年清晰的圖景,可這不妨礙在某些問題上提前作出預判--比如中國經濟何時會迎來一次蕭條,股市由牛轉熊都有哪些前兆。這也不影響我們發揮想像力來展望下一次技術革命以及人們生活消費形態的變化。不要把這種預測當作一場游戲,成功的人往往是有遠見的人,看清"勢"運用好"術",這一代人才能贏得未來30年。
一、經濟蕭條離這一代人有多遠
預言與建議:中國經濟會在未來不遠時步入一個相對蕭條期。因此現階段你應盡可能的減少負債,比如房貸最好提前還款。要密切關注經濟指標和周圍人消費意願的變化,特別是後者更為直觀。一旦出現明顯的蕭條跡象,適當拋售手中的各種資產,如房產、部分股票、基金等。再盡可能的判斷蕭條的底部,及時購入各種資產。
對於75-85年間出生的人來說,在未來長達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或背負房貸期間,會不會經歷一次經濟蕭條?答案幾乎可以說是肯定的。經濟周期波動是一種常態,任何地區都避免不了。現在我們關心的是蕭條什麼時間會來,程度能有多深。
當然,對經濟走勢做出准確的預測太難了,連頂尖的經濟學家都作不到。但你至少需要對某些跡象有所警覺,就如看到天氣陰了下來想著帶把傘一樣。接下來我們會給出一些近兩年呈現出的經濟蕭條的跡象,至於會不會演變成真的蕭條則需要你的判斷了。對於75-85年生人來說,對經濟運行周期的把握非常重要,這樣才可以盡早制定應對策略。
跡象一:投資周期進入尾聲,而此前投資需求所帶動的經濟高增長中醞釀著生產過剩危險。
中國經濟主要是由投資拉動的,所以必須先分析投資的變化。數據顯示去年前4個月城鎮投資增長率為29.6%,今年前4個月已經下降到25.5%。今年一季度新上項目投資為負增長13.5%。這顯露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正在放慢腳步,並開始從推動總需求增長轉向推動總供給增長,從而醞釀出生產過剩危機。
觀察投資應主要關注機械設備製造業的變化,本輪投資周期到目前已基本結束了土建階段,而進入到設備安裝階段。在設備安裝、調
試和試生產階段結束後,投資項目就建成了,就會進入到投資從需求轉向供給的質變點,如果消費與出口不能接替投資需求的地位,生產過剩危機就不可避免。有許多統計數據可以支持投資周期進入到設備安裝階段,而外需的萎縮可能加速產能的過剩。
跡象二:房產市場過多的透支了未來的消費能力,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正在減弱,通貨膨脹實際上降低了工資的購買力。
在美國這樣的成熟經濟體中,消費支出是判斷經濟周期最主要的指標。中國的情況雖然不同,但絕不能忽視消費的變化。今年以來消費增長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加快趨勢,但我們注意到消費構成中房產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房價越來越高、土地供應越來越緊必然令房產消費轉冷,而長期房價高企對其他消費領域的擠壓效應會逐漸顯露出來。
應該說近兩年消費增長率的提升與股市繁榮基本是同步出現的,股市飆升所創造的"財富效應"拉動了消費增速的提高。但相信只要入市的人都會承認,今後在股市中賺錢不會像以前那麼輕鬆了,股市結束單邊上揚會對消費產生緊縮效應。
近期在消費領域更重要的一個變化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的壓力沒有緩解的跡象。通貨膨脹會降低工資的購買力,也就是減少實際平均單位時間收入,而後者是影響消費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領先指標。這輪通貨膨脹會打擊中低收入者的消費預期,從而進一步緊縮消費。
食品安全問題不局限於食品安全本身,已經上升到經濟、政治的高度,這是外面世界對中國製造投出的不信任票。一些國家中的某些勢力的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認其對中國出口造成的影響。
美國次級貸危機造成的影響超出了最初人們的預料,可見美國經濟體開始品嘗前幾年流動性過度膨脹帶來的惡果。如果接下來美國還會發生信用卡危機,那麼全球流動性趨緊可能成為一種趨勢。次級貸危機對中國經濟會造成何種影響現在還很難判斷,但美國經濟的衰退以及導致的消費萎縮對中國經濟決不是一個好兆頭。
看到這么多不祥的跡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緊張了,其實大可不必過分擔心,要相信中國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而且對於75-85年生人來說,只要你沒有過多的負債,就會很輕松的度過蕭條期,還可能抓住機會將你的事業和投資生涯推向另一個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蕭條前減少負債和投資,而在反彈來臨前加大投資、布局各種資產。特別是對於"負翁"一族,現在應抓緊時間減輕負債。
經濟周期波動對於個體來說太宏觀太難把握了,那麼我們來說一說具體點的東西,比如股市。這波牛市行情什麼時候會結束,會不會出現崩盤,這也是匆匆進入股市的這一代人非常關心的。

現在物價飛漲人們的平時開銷也越來越大了,雖然國家一步步提高利率來緩解通貨膨脹,但只能在一點程度上緩解而不能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理財也開始變成一個時髦的名詞了。現在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如何打理好自己已經擁有的財富不因為通過膨脹而被這樣個經濟社會給吞噬了,守住自己擁有的一切。但面對市場上眾多的投資理財方式,你將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首先我們說說基金,對於一般的工薪家庭,投資基金是最好的選擇,基金風險是大眾共享,風險很低,但收益也是很低的,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收益才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而且風險也不是絕對的低,一場次級貸款危機一下導致世界幾大有名的基金機構一夜倒閉,上百億的資金一夜之間血本無歸,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基金也相繼倒閉。再說國內的湖南的「鳳凰橋」的倒塌,投入此項目的基金同樣血本無歸,投資基金再不是只賺不賠的買賣了。而且再好的牛市,大多基金現在基本上是只漲點不賺錢。
再說最熱鬧的股票市場,對於一個剛剛步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面對眾多的股票品種和名稱,更是無從下手;而一個在股票市場打拚多年的老股民來說,股票市場的「肥紅瘦綠」應該是深有體會,其中的苦多甜少就不用多說了;再者現在股票投資的收費也是越來越高,不光各大投資證券加收費用,國家也加收印花稅,風險也進一步加大。並且交易單一股票只能買漲,跌停的時候就會出現賣不出,這種流動性差的狀況減少了很多投資機會,並造成損失。
房地產,這是一個賺大錢的市場,但大家都知道一般人都玩不起,門檻太高,而且其中的手續太多比較煩瑣,投資時間也比較長,一些因為人文的不良因素也很多。
期貨,技術要求高,投入也比較大,品種繁多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選擇了解,雖然可以雙向交易但是,漲停或跌停的時候會出現買不到或賣不出,流動性很差,減少很多投資良機,並會造成很大損失。

投資國際現貨黃金可行性分析
2008 年可能將是黃金價格的重要一年,因為這一年將創下每盎司900到1000 美元新高。這是在這里舉行的LBMA貴金屬會議2007上達成的專家共識。
鼓勵黃金投資的因素是美元的減弱,還有更高的油價格,全球金融安全問題,對地緣政治和通貨膨脹的擔心,這是會議上這些專家的看法。
如今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因素將在明年繼續保持,因為沒有迅速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瑞士信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主管Kamal Naqvi先生說。
不過在年底前,在普遍預期的金價上漲出現之前,金價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因為年底前獲利盤要兌現。
在目前波動幅度不超過20%的情況下,市場可能下跌到750美元/盎司,而在明年第一季度創出新高。倫敦的Dresdner Kleinwort公司的David Holmes董事說:「我認為明年商品價格包括油價不會下跌。」
在2-4 周的短期內,可能有個調整,隨後在12月價格能上升到850 美元/ 盎司,然後在2008年漲到1000美元,GFMS公司的執行主席Philip Klapwijk先生說。(2007年11月21日 中國黃金報)

◎如果有錢 不妨投資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人均黃金年購買量約0.2克,遠低於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人均10克的水平,其中投資所佔比例更小。「如果有錢,不妨做一點黃金方面的投資。」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建議。
但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投資黃金忌跟風,尤其不宜作為家庭理財的主要投資產品。個人與家庭進行黃金投資必須量力而行,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量決定黃金資產的配置比例。

◎投資比例 不宜過高
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理財師臧曉蕾表示,投資黃金還要關注影響黃金價格的多方相關因素,控制投資比例,以規避風險。
由於黃金價格以美元定價,美元跌,黃金漲,美元漲,黃金跌,因此,美元走勢成為判斷黃金走勢的風向標。除了影響黃金價格的多種基礎因素外,投機性需求也是影響黃金價格的重要沖擊因素,投機者往往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投資者也需仔細辨別。
對於黃金投資者而言,要規避風險就要控制投資比例。作為多樣化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黃金所佔的比例不宜過高,占投資資金的10%比較適宜。

◎選對品種 適度投資
有人誤以為買金飾品就是投資黃金。業內人士吳全偉表示,從投資角度看,金飾品主要體現為觀賞價值,不宜作為投資。因為消費者買進的金飾品,價格往往會在黃金原料價格基礎上溢價20%~30%,且其收益風險比也較差,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黃金投資品種很重要!

Ⅱ 投資與消費增長的關系怎樣才是合理的

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一、經濟增長過程中投資率和消費率的一般演變規律
在各國經濟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結構的共同演變規律之一是投資率不斷提高、消費率相對下降,但在工業化進程結束之後,投資率和消費率將趨於穩定。投資率和消費率的這一演變特徵是由工業化過程中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提升引致的。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不斷提升,第二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佔比重不斷提升,而第二產業需要更多的中間投入,從而導致投資率不斷上升、消費率不斷下降。在經濟發展到發達階段時,居民消費結構將由工業消費品為主轉變為以第三產業提供的住房、教育、旅遊等服務類產品為主,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較快,而第三產業的生產過程相對簡單,短期內投資率可能因此而出現下降,並相應地導致消費率上升;但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以第二產業為依託的,為滿足消費結構進一步提升的消費需求,需要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同步發展,因此,在發達階段投資率和消費率將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面我們以索羅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為基礎,對投資率和消費率的這一演變規律作出進一步的剖析。
我們知道,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可概括為五個方面:資源秉賦、產業資本、人力資本、技術進步和有效需求。其中前四方面因素決定經濟的潛在產出水平,而實際產出水平是由潛在產出水平和有效需求共同決定的。②在資源秉賦、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一定的情況下,實際產出水平取決於產業資本和有效需求兩個因素。我們假定投資可以即期轉化為產業資本、不存在進出口,則經濟增長將取決於產業資本和最終消費需求兩個因素。在此基礎上構造實際產出函數:

Yt=F(Kt,Ct)
St:Ct+It=Yt-1,It=Kt-kt-1
其中Y為實際產出,K為產業資本規模,C為最終消費,I為投資。
假定實際產出函數是一次齊次函數,且產業資本與最終消費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則實際產出函數可轉化為:
y=Y/K=f(k)
其中k=C/K為最終消費與產業資本的比率,y為實際產出與產業資本比率。
假定實際產出函數具有以下四個性質:(1)f』(k)>0,表示最終消費的邊際產出為正。(2)f』』(k)<0,表示最終消費的邊際產出遞減。(3)f』(0)=∞,表示最終消費很小時,最終消費的邊際產出無限大。(4)f』(∞)=0,表示最終消費無限大時,最終消費的邊際產出為0。可以證明,在經濟增長、產業資本和最終消費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Y』/Y-K』/K=U(C』/C-K』/K)(1)
k』=bf(k)-nk (2)
其中U=kf』(k)/f(k)是產業資本的產出彈性,b=C』/Y,n=K』/K,b為邊際消費傾向、n為產業資本增長率。
從上述分析我們得出的重要結論是:等式(1)表明當產業資本與最終消費同速增長時,實際產出將按最終消費或產業資本的增速同速增長。等式(2)表明,存在一個特定的產業資本與最終消費的比率k*(以下簡稱穩定增長比率),使經濟增長處於穩定增長狀態。
根據實際產出函數的約束條件,我們可以得出如下推論:在穩定增長狀態下,不僅最終消費與產業資本的比率不變,投資率和消費率也是穩定的,且消費與投資的比率是不變的。因為最終消費〔Ct=(Yt-1+Kt-1)×K*/(1+k*)]和投資[It=(Yt-1-k*×Kt-1)/(1+k*)]取決於前期產業資本存量Kt-1和前期實際產出Yt-1以及在穩定增長狀態下最終消費與產業資本的不變比率k*,且Ct/It=k*×(n+1)/n。
穩定增長狀態下的穩定增長比率是最終消費與產業資本比率的極大值,即k』=0時的k值(k*)。因此,穩定增長狀態下的實際產出是最優產出,穩定經濟增長速度是實際產出的最優增長速度。過度消費或過度投資均會損害經濟增長。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及由此決定的產業結構會不斷提升,邊際消費傾向也會改變,原來經濟穩定均衡增長的前提條件被打破,經濟將進入新的穩定均衡增長狀態。在這一動態均衡增長過程中,使不同時期經濟能夠達到最優增長狀態的最終消費與產業資本的穩定增長比率,將隨著經濟結構或工業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斷下降。
為了簡化分析,我們將整個經濟區分為部門1和部門2兩個部門,其中部門1生產一般消費品,部門2生產高級消費品,部門2的生產過程比部門1更加迂迴。假定每個部門均有其內在穩定均衡增長機制,即分別存在部門1和部門2的穩定增長比率K1*和k2*,且K1*<k2*,實際產出函數轉變為:
Yt=F(Kt,Ct)
St:Ct+It=Yt-1,Ct=***
收入水平提高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消費者總是偏好消費更多的高級消費品,因為一般消費品消費量的逐步擴大會使其對消費者的邊際效用遞減,消費者對消費品1的消費需求逐漸趨於飽和。由於K1*<K2*,部門2的消費與投資比例低於部門1,或部門2的投資率b2(部門2的投資與投資與消費之和的比例)高於部門1的投資率b1(部門1的投資與投資與消費之和的比例),部門2的投資-收入乘數(單位投資引致的收入增加量)1/(1-b2)大於部門1的投資-收入乘數1/(1-b1)。因此,在均衡增長狀態下,當消費者將收入更多地用於高級消費品的消費,或等量資源從部門1轉移到部門2時,將引致整個消費量相對減少、投資量相對增加,整個社會的消費率下降、投資率上升,消費增長率下降而投資增長率提高,且實際產出會加速增長,即消費結構的提升將引致產業結構的提升和整個經濟的加速增長。但如果經濟結構的提升發生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由於第三產業的生產過程比第二產業相對簡單,K2*

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來自: 免費論文網www.shu1000.com
將實際產出函數的約束條件擴展到開放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穩定增長比率使轉化為由私人消費、政府消費和凈出口所構成的最終需求與產業資本的比率:③(1)在既定收入水平下,經濟增長要達到最優增長狀態,要求最終需求與產業資本的比率達到穩定增長比率。如果私人消費不足,由此形成的需求缺口應由政府消費或增加凈出口彌補,而非擴大投資。因為增加投資會導致最終需求與產業資本比率偏離穩定增長比率,並使有效產出增長率下降。反之,投資過度形成的過剩生產能力,只能通過增加私人消費、政府消費或擴大凈出口緩解。(2)在工業化時期,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最終需求與產業資本的穩定增長比率將不斷下降,投資率將逐步提高。(3)資本凈流入增加使實際產出函數的預算約束線向外擴張,並促進經濟增長。在穩定增長比率不變或產業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要保持資本凈流入增加後的經濟增長達到最優增長狀態,需要增加凈出口,或減少國內投資,增加國內消費。
二、投資率和消費率演變規律的實證分析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中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徵,是投資率和消費率一般演變規律的典型。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業結構的提升,投資率不斷提高,消費率不斷下降;在工業化結束或經濟進入發達階段之後,投資率和消費率將趨於相對穩定狀態。根據世界銀行錢納里和賽爾奎因等經濟學家對多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研究結果,④在工業化初期(人均GDP收入140美元),投資率、私人消費率以及由私人消費、政府消費加凈出口構成的最終需求佔GDP的比率(最終需求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15%、73%和71%;到工業化中期(人均GDP達到560美元),投資率提高到20%,私人消費率下降到66%,最終需求率下降到65%;在工業化末期或經濟發展達到初步發達階段時(人均GDP達到2100美元),投資率上升到23%,私人消費率下降到60%,最終需求率⑤下降到59%。
論文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來自

比較分析1960-2000年間不同收入水平國家或地區GDP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我們同樣能夠發現,產業結構的提升、特別是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會引致投資率上升、消費率或最終需求率下降。反之,如果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大幅度提高,即產業結構的變化僅發生在工業和服務業之間,投資率使下降,消費率或最終需求率上升。投資率和消費率的這一演變規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表現十分明顯,但高收入國家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也基本符合這一規律。
1.低收入國家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點。在1960-2000年期間,低收入國家的產業結構總體上呈不斷提升狀態,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960年的52%增加到2000年的77%。在產業結構的這一變化過程中,只要產業結構的提升發生在第一產業與工業或服務業之間,投資率便提高、消費率或最終需求率便下降,且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提升對投資率提高的拉動作用更大。如果產業結構的變化發生在工業和服務業之間,即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下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投資率便下降,而消費率或最終需求率上升。
(1)從1960-1990年,低收入國家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均大幅度提高,分別從1960年的25%和27%提高到1990年的36%和35%;投資率從1960年的19%提高到1990年的31%;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分別從1960年的78%和81%下降到1990年的61%和69%。但投資率的大幅度提高、私人消費或最終需求率的大幅度下降,是發生在1980-1990年工業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期間。
(2)1990-1997年間;低收入國家產業結構的變化主要發生在工業和服務業之間,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不斷下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相對上升。與產業結構的這一變化相對應,投資率從1990年的31%下降到1997年的22%,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從1990年的61%和69%上升到1997年的71%和78%。
(3)2000年低收入國家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從1997年的27%提高到33%,投資率也從1997年的22%提高到23%,最終需求率下降到77%。私人消費率下降幅度較大,從1997年的71%降為2000年的62%,但這一下降主要是由政府消費率大幅度提高引致的。
2.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點。與低收入國家投資率和消費率的變化特徵類似,1960-2000年間,只要產業結構的提升是發生在第一產業和工業或服務業之間,中等收入國家的投資率就不斷提高,而消費率或最終需求率隨之下降。如果產業結構的變化發生在工業和服務業之間,投資率就下降,而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則上升。

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來自: 免費論文網www.shu1000.com
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在1960-1980年期間產業結構大幅度提升,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960年的76%提高到1980年的85%。但產業結構的提升主要發生在第一產業和工業之間,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960年的30%大幅度提高到1980年的45%,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960年的46%下降到1980年的40%。與工業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相對應,中等收入國家的投資率從1960年的20%提高到1980年的27%,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分別從1960年的70%和80%下降到1980年的58%和73%。
1980-1990年期間,中等收入國家產業結構的提升主要發生在工業和服務業之間,199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下降到37%,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50%。產業結構的這一變化導致投資率下降、消費率上升,1990年投資率下降到23%,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分別上升到62%和77%。1990年以後,產業結構的變化主要發生在第一產業和服務業之間,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50%提高到54%,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相對穩定,從1990年的37%下降為2000年的36%。與產業結構的這一變化特徵相對應,投資率和最終需求率僅有小幅變動,投資率從1990年的23%提高到2000年的25%,最終需求率從1990年的77%下降為2000年的75%,私人消費率保持在62%的水平。

3.高收入國家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點。1960-2000年期間,高收入國家產業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變化很小,基本保持在94%到97%之間,私人消費率也穩定61%到63%之間。但發生在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產業結構變化依然十分明顯,投資率和最終需求率因此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
(1)從1960年到1965年,高收入國家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40%提高到43%,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本變,投資率從1960年的21%提高到1965年的23%,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分別從1960年的63%和79%下降到1965年的61%和77%。
(2)1965-1980年期間,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出現大幅度下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大幅度上升,私人消費率沒有發生改變,投資率僅提高1個百分點,最終需求率僅下降1個百分點。
(3)1980-2000年期間,雖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下降了5個百分點,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下降3個百分點,由此引致投資率下降2個百分點、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總之,即使在高收入國家,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大幅度提高或下降,也會引致投資率的相應提高或下降。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投資率、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的這一演變規律⑦所反映的僅是各國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因各國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和發展環境存在很大差別,即使發展水平相同的國家,投資率、私人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也存在巨大差別,即不存在同一發展階段所有國家均相同的特定比率。
三、我國投資率與消費率的演變特點
及其對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
我國投資率與消費率的變化同樣符合工業化時期一般國家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即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投資率不斷上升,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不斷下降。但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波動幅度明顯小於改革開放之前的波動幅度,且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波動幅度不斷縮小,並日益接近其自身演變趨勢。同時,在投資率和消費率與其自身發展趨勢偏離較小的時期,經濟增長速度較高。
比較分析1952-2001年期間投資率、消費率和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發現:投資率和消費率偏離發展趨勢值較小的時期,經濟增長速度較高;改革開放前過度投資導致了經濟的過度工業化,但經濟並未出現加速增長;改革開放之後,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經濟增長速度也明顯提高;且在1990年以後工業化的提升過程中,經濟也出現了加速增長現象。具體如下:
在投資率和消費率與其發展趨勢偏離幅度較小的「一五」時期,工業化程度(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從1952年的17.6%提高到1957年的25.4%,經濟增長也保持了較高增速,年均GDP增速達到9.2%,是1980年以前經濟增速最高的時期。
「二五」期間片面追求工業化,導致投資率大幅度提高,雖然工業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期間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最高曾達到37.4%、平均高達33.2%,但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調導致經濟出現負增長,GDP年均增速為-2%。

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來自: 免費論文網www.shu1000.com
1963-1970年的「三年調整」和「三五」期間,政府下調了投資率、提高了消費率,工業化程度比「二五」期間有所下降,但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使經濟恢復較快增長,GDP增速分別達到15.1%和6.9%。
1971-1980年的「四五」和「五五」期間,片面追求工業化的思潮再次出現,工業化程度由「三五」時期的32.6%迅速提高到「五五」時期的43.2%,投資率也從「三五」時期的27.9%大幅度提高「五五」時期的35.2%,但經濟增長速度並未隨工業化程度和投資率的提高而加速,「四五」和「五五」期間GDP的年均增速只有5.9%和6.5%。
1980-1985年的「六五」期間,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和輕重工業比例的調整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投資率下降、最終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提高,雖然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工業化程度下降,但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提高,GDP年均增速達到10.7%。
1985-1990年期間,產業發展的重點是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等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大幅度提升,但工業化程度下降幅度過大1990年的工業化程度(37%)比其趨勢值(41%)低4個百分點,且投資率過高引發了1987年的經濟過熱現象,導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GDP年均增速只有7.9%。

在經過1978-1984年農業恢復發展和1985-1990年第三產業的恢復發展等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之後,1991年以後我國再次進入工業化快速提升階段,工業化程度從*1990年的37%提高到1995年的42.8%,投資率大幅度提升,經濟出現加速增長態勢,1991-1995年期間GDP年均增長12%。但1991-1995年期間投資率提升幅度過大,導致經濟再次出現過熱現象和嚴重的通貨膨脹。
作為對前期過度投資的調整,1996年以後投資率不斷下降、最終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不斷上升,工業化程度從1995年的42.8%提高到2000年的43.7%,但經濟增長出現較大幅度下滑,1996-2000年期間GDP年均增速只有8.3%。
總之,改革開放之前投資率和消費率的大幅度波動主要是片面追求工業化的結果,由此引致的過度重工業化現象,並沒有帶動經濟加速增長。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結構趨於協調、優化,投資率與消費率的變化更加接近經濟自身的發展要求,經濟增長速度也大幅度提高。1980-2001年期間GDP年均增長9.5%,遠高於1952-1980年期間的6.23%的增長速度。由此得到的重要結論是:經濟結構的協調發展是實現經濟最優增長的必要條件。
隨著收入水平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經濟已達到工業化中期水平,與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一般發展規律一樣,我國投資率的上升趨勢或消費率的下降趨勢已逐漸減弱。今後我國投資率、最終消費率和最終需求率以及工業化程度將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這與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後期經濟結構的一般演變規律是一致的。預計到2020年,當我國工業化程度達到45%4以及人均GDP達到3000-4000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之後,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將基本結束。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鑒於我國經濟發展正由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過渡,工業化程度和投資率的提升空間有限,依靠投資規模擴張、提高投資率和刺激投資相對快速增長的措施,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政策選擇空間已日益縮小;而優化投資結構、促進消費結構和貿易結構升級、刺激消費和出口增長,應成為今後宏觀調控政策的重點目標:
2001年投資率恢復上升並達到其趨勢值,且2002年投資快速增長,說明自1996年以來對前期過度投資的調整期已基本結束,投資率將進入新的提升期。從保證經濟長期持續快速增長的角度看,需要抑制投資率的過度提升,防範再次出現過度投資現象對長期經濟增長產生的不良影響。
投資政策的重點應從促進投資規模擴張轉化為優化投資結構,以促進工業內部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第三產業的相對快速發展,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產業結構的升級取決於消費結構和貿易結構的提升,因此,要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既需要優化投資結構,更需要改善消費環境和貿易環境,促進消費和出口增長、提升消費結構和貿易結構。
由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和凈出口構成的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需求基礎。促進最終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應成為今後宏觀調控政策的主要選擇。
註:
①投資率是指資本形成佔GDP的比例,消費率是指最終消費佔GDP的比例。
②美國經濟學家霍爾和泰勒的價格調整理論認為,短期產出水平取決於總需求,長期產出水平取決於潛在產出。
③開放條件下的實際產出函數為:Yt=F(Kt,(Ct+Et)),約束 條件為:Ct+It+If=Yt-1+If,It+If=Kt-Kt-1,其中Et、If分別為凈出口和資本凈流入。

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來自: 免費論文網www.shu1000.com
④錢納里、魯賓遜、賽爾奎因著:《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版。
⑤最終需求率是最終消費和凈出口佔GDP的比率。
⑥2020年我國工業化程度(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5.5%時,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達到51%。而在市場經濟國家中,只有英國以及馬來西亞、阿根廷、智利等少數新興工業化國家在個別時期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5%、達到47-49%的水平。
⑦相關數據參見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
⑧1978年以前最終消費根據199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民收入使用額中的消費額與1978年至1984年國民收入使用額中消費額佔GDP構成中最終消費額的平均比例0.84057推算得到,最終需求是推算得到的最終消費和凈出口之和;投資額為GDP與最終需求之差。1978年以後數據直接引自《中國統計年鑒2002》。
1952-2001年中國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⑧
年度 最終 最終 投資 第二產業 工業增 第三產業 工業和第三 GDP平 投資率 工業化
消費率 消費率 率 增加值占 加值占 增加值占 產業增加值 均增長 發展趨 程度發展
GDP比重 GDP比重 GDP比重 佔GDP比重 率 勢均值 趨勢均值
1952年 83.6 82.0 18.0 20.9 17.6 28.6 46.2 - 15.00 15.00
「一五」 79.4 78.8 21.2 25.9 21.9 29.9 51.8 9.2 22.00 24.50
「二五」 71.3 71.7 28.3 37.5 33.2 30.6 63.8 -2.0 27.00 30.75
1963-1965年 75.6 76.4 23.6 34.5 31.0 26.6 57.6 15.1 29.25 33.00
「三五」 71.8 72.1 27.9 35.9 32.6 25.5 58.1 6.9 31.20 35.25
「四五」 65.5 65.8 34.2 43.4 39.4 23.3 62.8 5.9 32.75 37.15
「五五」 64.8 64.7 35.3 47.3 43.2 22.3 65.5 6.5 34.05 38.60
「六五」 66.2 65.9 34.1 44.5 40.1 23.8 63.9 10.7 35.40 40.00
「七五」 63.5 63.2 36.8 43.3 38.2 30.3 68.6 7.9 36.15 40.85
「八五」 59.4 60.4 39.6 46.0 40.1 32.6 72.7 12.0 36.75 41.80
「九五」 59.4 62.4 37.6 49.7 43.1 31.9 75.0 8.3 37.50 42.70
2001年 61.5 63.7 36.3 51.1 44.4 33.6 78.0 7.3 38.00 43.00

Ⅲ 為什麼拉動內需的重點不是消費而是投資

構成總需求有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在其中消費占的比重最大,但消費是非常穩定的,每一年的消費水平變化非常小;投資僅次於消費,但投資不穩定,經濟繁榮時投資增加,蕭條時投資減少;政府行為是可以控制的,在經濟繁榮時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經濟繁榮時採取擴張性的財政。一個國家一般追求的是國際收支平衡即出口等於進口。因此拉動內需的重點應放在投資上。
一、經濟學上把投資、出口、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投資所佔比例過大,就會產生泡沫,容易引發經濟危機; 出口所佔比例過大,會過分依賴於國外的需求,容易受制於人; 比較而言,只有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安全。
其他的支出按總體比列來說不大,這項工作是可以細分的,包括你說的教育文化的投資都不屬於直接投資來的那麼快和容易算的清,所以不能算在其中,而是固定資產拉動所帶來的增長,而是體現最主要的因素固定資產投資是明帳,但是國家只講宏觀,所謂抓大放小,他要的不是具體,用出去的錢都會有記錄,突出重點,一個大的方向要明確,要清楚就行了。
二、這里的擴大內需實際上是指增加投資,也就緝單光竿叱放癸虱含僵是通過發行國債建設新的項目來帶動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從而起到拉動內需目的,並不是指個人消費。
解決人民的後顧之憂拉動經濟發展主要靠三駕馬車的作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這樣老百姓才敢才願意花錢消費,消耗國民財富,因為投資需要政府投入資金,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出口拉動經濟發展依賴的是國際環境
三、中國經濟轉型為內部消費拉動內需是發展的必然之路,搞好醫療住房保障,首先要做好全社會收入分配,藏富於民,我認為要發展、出口,而當前經濟發展靠投資拉動只能是暫時的、消費。

Ⅳ 消費增長貢獻波動較小,而資本形成和出口的波動較大,為什麼

因為
投資率的變動。一般而言,投資於經濟增長具有正相關關系。投資增長較快,會導致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投資增長緩慢,也會帶來經濟增長的下降。當然,投資於經濟增長的關系還要取決於投資的效率。消費需求的波動。消費需求不足,會導致總需求小於總供給,進而導致產出下降,失業增加,從而使經濟增長率下降。技術進步的狀況。一種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打來一個新的產業,有時會帶來整個經濟結構的劇烈變化。當技術進步較快時,經濟增長的速度較高;當技術進步緩慢時,經濟增長就比較緩慢。

Ⅳ 為什麼會有經濟周期呢

經濟周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給出簡要直接的答案和解釋:


經濟周期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投資波動、消費需求波動、信貸狀況變動和外部沖擊。


詳細解釋如下


一、投資波動。經濟中的投資活動並非平穩增長,而是表現出一種周期性波動。在經濟擴張階段,投資者信心增強,投資意願上升,投資增加會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而在經濟衰退階段,投資減少,經濟活動減緩。這種投資波動成為經濟周期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


二、消費需求波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在經濟繁榮時期,消費者信心增強,消費支出增加。而在經濟不景氣時,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支出減少。這種消費需求的周期性波動也是經濟周期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信貸狀況變動。銀行的信貸政策對經濟有重要影響。在經濟擴張階段,銀行信貸政策寬松,企業容易獲得資金支持,擴大生產規模。而在經濟衰退階段,銀行收緊信貸,企業資金緊張,投資和消費受到抑制。信貸狀況的周期性變化加劇了經濟的波動。


四、外部沖擊。全球經濟相互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可能會受到其他國家經濟波動的影響。例如,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對國內經濟周期產生影響。


總的來說,經濟周期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理解和應對經濟周期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並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來平滑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投資的波動會比消費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胖看房融資 瀏覽:594
國外原油交易平台 瀏覽:915
幫寶適股票 瀏覽:505
理財白浩 瀏覽:783
外塊理財官網 瀏覽:685
寶英新控投資北京有限公司 瀏覽:757
為什麼投資的波動會比消費大 瀏覽:75
深圳六約貴金屬工廠 瀏覽:380
股權融資紀錄 瀏覽:649
融資對企業發展 瀏覽:458
期貨做空為什麼手續費要多 瀏覽:304
金融投資分析下載 瀏覽:357
2019年一季度外匯市場資金面 瀏覽:735
國際紅棗期貨 瀏覽:635
長信金利基金凈值杳詢 瀏覽:578
微光電子股票 瀏覽:337
20日成交量超公式指標公式 瀏覽:930
理財產品合規 瀏覽:890
比特幣99年價格 瀏覽:125
股票500檔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