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以雙邊基金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以雙邊基金

發布時間:2024-12-03 06:36:33

Ⅰ 如何評價雙邊投資協議的利與弊

長期來看,雙邊投資協定的簽署為外國投資進入和本國的海外投資提供更加便利的措施和保護,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更快地融入全球經濟,廣泛地參與國際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進而促進國內就業的增加,促進經濟增長。大量的外資進入同時也能夠在更大規模的通過競爭、勞動力流動、示範效應等方式促進東道國產業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東道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講,雙邊投資的簽訂還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國海外投資的擴張,可以很好的緩解長期以來由於貿易順差導致的外匯儲備激增,為減少貿易摩擦創造有利條件。
雙邊投資協定顯然是一把雙刃劍,發展中國家從雙邊投資協定中獲取的是潛在的利益,這些利益能否實現很大程度取決於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現實條件,但是雙邊投資協定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威脅和挑戰卻是實實在在的,接受發達國家的雙邊投資協定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挑戰主要包括:(1)給予外國投資者或公司事先設立的權利將嚴重偏離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現有的對外資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事先設立的投資權利規定意味著即使沒有進入東道國的外國投資者同樣有權利參與各種形式的投資。東道國不得不降低或放棄對外國投資資格審查、批准或者進入資格約束的權力,破壞東道國已有的外資管理法律,限制東道國政策的自由度和空間,甚至侵害東道國的主權。(2)外國投資者享有國民待遇,東道國只能給予外國投資者相對於本土投資者同樣或者更好的待遇和權利,限制東道國對本土投資者給予的優惠待遇,限制東道國對本土幼稚產業的扶植和培育。(3)東道國許多已有的「履行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將被迫放棄,比如要求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本土企業建立合資企業、要求外國投資者技術轉移、要求使用本國原材料及零配件等投資措施將被廢除。除了在協定中規定的例外條款之外,外國投資者可以在所有行業自由設立100%控股的獨資企業。(4)東道國不能對外國的投資者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做出限制,在雙邊投資協定下,如果投資者認為由於東道國政策的限制和變動使其權力遭受損失可採用徵收條款起訴東道國政府。外國投資者資金自由無限制轉移會破壞東道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增大金融危機爆發的潛在風險。在危機出現時,無法限制外國投機基金及工具進入以及限制資金的對外轉移。在美國新加坡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中,新加坡希望對短期投機資金的自由轉移條款列入例外,而美國則不同意,雙方妥協的結果是只允許新加坡將幾種特定類型的資金自由轉移列入例外。(5)投資協定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行業。在美國參與的投資協定中包括服務行業,在市場准入方面,美國的雙邊投資協議採取的是「反向列舉法」(Negative list approach),即只要沒有例外列出的行業,都是東道國需要採取完全自由化政策的行業。這一政策對發展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a. 行業自由化進程的壓力很大;b. 發展中國很難完全意識或考慮到那些不願意履行自由化措施的行業或者細分的行業需要列入例外條款。c. 發展中國家無法預測將來那些行業更需要本土發展而不是採取自由化措施並且一旦接受自由化措施的行業將來無法反悔。d. 發展中國家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新興行業無法預測,因而也不能夠將其列入例外條款。(6)發展中國家政策會受到禁止徵用(prohibiting 「expropriation」)和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約束。美國的雙邊投資協定對徵用的范圍包括直接和間接徵用,尤其是後者,東道國採取經濟社會發展、健康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可能被認定對外國投資者產生了間接的財產徵用。而爭端解決機制包括外國投資者對東道國政府的直接起訴機制。這兩項條款的不利影響主要有:a. 東道國不能夠採取可能對外國投資者資產產生間接徵用的措施;b. 即使東道國認為一項政策並不會產生徵用作用,但由於擔心受到外國投資者的起訴,而不願意出台不受外國投資者歡迎的相關政策。c. 從雙邊投資協定解決爭端的實際案例來看,(比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出現的相關案例)外國投資者在國際法庭對東道國政府的直接起訴機制可能會使東道國遭受巨額的經濟損失。(7)投資協議中知識產權同樣被列入了投資的范圍,當外國投資者認為自身的知識產權遭受侵犯或者間接徵用時,就可以採用投資協議中的相關條款要求東道國做出賠償或者直接起訴東道國政府。

Ⅱ 國發201530號文件是什麼

國務院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
國發〔2015〕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國裝備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初見成效。當前,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為抓住有利時機,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一)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了新要求。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有利於促進優勢產能對外合作,形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促進企業不斷提升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的提升。
(二)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對外開放已經進入新階段,加快鐵路、電力等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有利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有利於實施「一帶一路」、中非「三網一化」合作等重大戰略。
(三)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是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當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掀起新熱潮,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積極開展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投資合作,有利於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互利合作,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著眼全球經濟發展新格局,把握國際經濟合作新方向,將我國產業優勢和資金優勢與國外需求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政府統籌協調,創新對外合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有力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五)基本原則。
堅持企業主導、政府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按照國際慣例和商業原則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企業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制定發展規劃,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營造良好環境,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
堅持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要選擇製造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國際競爭優勢明顯、國際市場有需求的領域為重點,近期以亞洲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為主要方向,根據不同國家和行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採用貿易、承包工程、投資等多種方式有序推進。
堅持注重實效、互利共贏。推動我裝備、技術、標准和服務「走出去」,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踐行正確義利觀,充分考慮所在國國情和實際需求,注重與當地政府和企業互利合作,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堅持積極穩妥、防控風險。根據國家經濟外交整體戰略,進一步強化我國比較優勢,在充分掌握和論證相關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情況基礎上,積極謀劃、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進,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惡性競爭,切實防控風險,提高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效用和水平。
(六)主要目標。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範基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幹企業。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提升,對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
三、主要任務
(七)總體任務。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八)立足國內優勢,推動鋼鐵、有色行業對外產能合作。結合國內鋼鐵行業結構調整,以成套設備出口、投資、收購、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資源條件好、配套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重點國家建設煉鐵、煉鋼、鋼材等鋼鐵生產基地,帶動鋼鐵裝備對外輸出。結合境外礦產資源開發,延伸下游產業鏈,開展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冶煉和深加工,帶動成套設備出口。
(九)結合當地市場需求,開展建材行業優勢產能國際合作。根據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發揮國內行業骨幹企業、工程建設企業的作用,在有市場需求、生產能力不足的發展中國家,以投資方式為主,結合設計、工程建設、設備供應等多種方式,建設水泥、平板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等生產線,提高所在國工業生產能力,增加當地市場供應。
(十)加快鐵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軌道交通裝備國際市場。以推動和實施周邊鐵路互聯互通、非洲鐵路重點區域網路建設及高速鐵路項目為重點,發揮我在鐵路設計、施工、裝備供應、運營維護及融資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積極開展一攬子合作。積極開發和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擴大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國際合作。在有條件的重點國家建立裝配、維修基地和研發中心。加快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整合,提升骨幹企業國際經營能力和綜合實力。
(十一)大力開發和實施境外電力項目,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加大電力「走出去」力度,積極開拓有關國家火電和水電市場,鼓勵以多種方式參與重大電力項目合作,擴大國產火電、水電裝備和技術出口規模。積極與有關國家開展核電領域交流與磋商,推進重點項目合作,帶動核電成套裝備和技術出口。積極參與有關國家風電、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帶動風電、光伏發電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積極開展境外電網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帶動輸變電設備出口。
(十二)加強境外資源開發,推動化工重點領域境外投資。充分發揮國內技術和產能優勢,在市場需求大、資源條件好的發展中國家,加強資源開發和產業投資,建設石化、化肥、農葯、輪胎、煤化工等生產線。以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為重點,開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建設綠色生產基地,帶動國內成套設備出口。
(十三)發揮競爭優勢,提高輕工紡織行業國際合作水平。發揮輕紡行業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在有條件的國家,依託當地農產品、畜牧業資源建立加工廠,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靠近目標市場的國家投資建設棉紡、化纖、家電、食品加工等輕紡行業項目,帶動相關行業裝備出口。在境外條件較好的工業園區,形成上下游配套、集群式發展的輕紡產品加工基地。把握好合作節奏和尺度,推動國際合作與國內產業轉型升級良性互動。
(十四)通過境外設廠等方式,加快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國際市場。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汽車市場,推動國產大型客車、載重汽車、小型客車、輕型客車出口。在市場潛力大、產業配套強的國家設立汽車生產廠和組裝廠,建立當地分銷網路和維修維護中心,帶動自主品牌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出口,提升品牌影響力。鼓勵汽車企業在歐美發達國家設立汽車技術和工程研發中心,同國外技術實力強的企業開展合作,提高自主品牌汽車的研發和製造技術水平。
(十五)推動創新升級,提高信息通信行業國際競爭力。發揮大型通信和網路設備製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鞏固傳統優勢市場,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用戶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與當地運營商、集團用戶的合作,強化設計研發、技術支持、運營維護、信息安全的體系建設,提高在全球通信和網路設備市場的競爭力。鼓勵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採取兼並收購、投資建設、設施運營等方式「走出去」,在海外建設運營信息網路、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與通信和網路製造企業合作。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利用全球智力資源,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發。
(十六)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工程機械等製造企業完善全球業務網路。加大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石油裝備、機床工具等製造企業的市場開拓力度,積極開展融資租賃等業務,結合境外重大建設項目的實施,擴大出口。鼓勵企業在有條件的國家投資建廠,完善運營維護服務網路建設,提高綜合競爭能力。支持企業同具有品牌、技術和市場優勢的國外企業合作,鼓勵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中心,提高機械製造企業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水平。
(十七)加強對外合作,推動航空航天裝備對外輸出。大力開拓發展中國家航空市場,在亞洲、非洲條件較好的國家探索設立合資航空運營企業,建設後勤保障基地,逐步形成區域航空運輸網,打造若干個輻射周邊國家的區域航空中心,加快與有關國家開展航空合作,帶動國產飛機出口。積極開拓發達國家航空市場,推動通用飛機出口。支持優勢航空企業投資國際先進製造和研發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提高國產飛機的質量和水平。加強與發展中國家航天合作,積極推進對外發射服務。加強與發達國家在衛星設計、零部件製造、有效載荷研製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投資國外特色優勢企業。
(十八)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開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市場。發揮船舶產能優勢,在鞏固中低端船舶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建廠、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及銷售服務基地,提高船舶高端產品的研發和製造能力,提升深海半潛式鑽井平台、浮式生產儲卸裝置、海洋工程船舶、液化天然氣船等產品國際競爭力。
四、提高企業「走出去」能力和水平
(十九)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各類企業包括民營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和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明確工作重點,制定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為我拓展國際發展新空間作出積極貢獻。
(二十)拓展對外合作方式。在繼續發揮傳統工程承包優勢的同時,充分發揮我資金、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工程承包+融資」、「工程承包+融資+運營」等合作,有條件的項目鼓勵採用BOT、PPP等方式,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開展裝備製造合作。與具備條件的國家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國際產能合作要根據所在國的實際和特點,靈活採取投資、工程建設、技術合作、技術援助等多種方式,與所在國政府和企業開展合作。
(二十一)創新商業運作模式。積極參與境外產業集聚區、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營造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良好區域投資環境,引導國內企業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通過互聯網借船出海,藉助互聯網企業境外市場、營銷網路平台,開辟新的商業渠道。通過以大帶小合作出海,鼓勵大企業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帶動一批中小配套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產業鏈戰略聯盟,形成綜合競爭優勢。
(二十二)提高境外經營能力和水平。認真做好所在國政治、經濟、法律、市場的分析和評估,加強項目可行性研究和論證,建立效益風險評估機制,注重經濟性和可持續性,完善內部投資決策程序,落實各方面配套條件,精心組織實施。做好風險應對預案,妥善防範和化解項目執行中的各類風險。鼓勵紮根當地、致力於長期發展,在企業用工、采購等方面努力提高本地化水平,加強當地員工培訓,積極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
(二十三)規范企業境外經營行為。企業要認真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尊重當地文化、宗教和習俗,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堅持誠信經營,抵制商業賄賂。注重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承擔社會責任,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作貢獻,實現與所在國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建立企業境外經營活動考核機制,推動信用制度建設。加強企業間的協調與合作,遵守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堅決防止無序和惡性競爭。
五、加強政府引導和推動
(二十四)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非「三網一化」合作等,制定國際產能合作規劃,明確重點方向,指導企業有重點、有目標、有組織地開展對外工作。
(二十五)完善對外合作機制。充分發揮現有多雙邊高層合作機制的作用,與重點國家建立產能合作機制,加強政府間交流協調以及與相關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合作,搭建政府和企業對外合作平台,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完善與有關國家在投資保護、金融、稅收、海關、人員往來等方面合作機制,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綜合保障。
(二十六)改革對外合作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境外投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境外投資審批,除敏感類投資外,境外投資項目和設立企業全部實行告知性備案,做好事中事後監管工作。完善對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管理方式,從注重事前管理向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完善對外承包工程管理,為企業開展對外合作創造便利條件。
(二十七)做好外交服務工作。外交部門和駐外使領館要進一步做好駐在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工作,加強對我企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及時提供國別情況、有關國家合作意向和合作項目等有效信息,做好風險防範和領事保護工作。
(二十八)建立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完善信息共享制度,指導相關機構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整合政府、商協會、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信息資源,及時發布國家「走出去」有關政策,以及全面准確的國外投資環境、產業發展和政策、市場需求、項目合作等信息,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綜合信息支持和服務。
(二十九)積極發揮地方政府作用。地方政府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和產能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指導和鼓勵本地區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有序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十)完善財稅支持政策。加快與有關國家商簽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實現重點國家全覆蓋。
(三十一)發揮優惠貸款作用。根據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需要,支持企業參與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工程承包和大型投資項目。
(三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通過銀團貸款、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融資支持力度。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按照商業可持續和風險可控原則,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完善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展PPP項目貸款業務,提升我國高鐵、核電等重大裝備和產能「走出去」的綜合競爭力。鼓勵國內金融機構提高對境外資產或權益的處置能力,支持「走出去」企業以境外資產和股權、礦權等權益為抵押獲得貸款,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加強與相關國家的監管協調,降低和消除准入壁壘,支持中資金融機構加快境外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布局,提高融資服務能力。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對接與協調,共同開展境外重大項目合作。
(三十三)發揮人民幣國際化積極作用。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境內商業銀行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並在境外使用,取消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地域限制。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便利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合作和投資。鼓勵在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大宗商品貿易及境外經貿合作區等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降低「走出去」的貨幣錯配風險。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使用,有序拓寬人民幣迴流渠道。
(三十四)擴大融資資金來源。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境內外市場募集資金,用於「走出去」項目。實行境外發債備案制,募集低成本外匯資金,更好地支持企業「走出去」資金需求。
(三十五)增加股權投資來源。發揮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用,設立業務覆蓋全球的股權投資公司(即中投海外直接投資公司)。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中非基金、東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資公司等作用,以股權投資、債務融資等方式,積極支持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項目。鼓勵境內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機構「走出去」,充分發揮其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並購投資等的作用。
(三十六)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建立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大型成套設備的長期制度性安排,對風險可控的項目實現應保盡保。發揮好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擴大保險覆蓋面,以有效支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帶動優勢產能「走出去」。
七、強化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
(三十七)加快中國標准國際化推廣。提高中國標准國際化水平,加快認證認可國際互認進程。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和區域標准制定,推動與主要貿易國之間的標准互認。盡早完成高鐵、電力、工程機械、化工、有色、建材等行業技術標准外文版翻譯,加大中國標准國際化推廣力度,推動相關產品認證認可結果互認和採信。
(三十八)強化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作用。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發揮積極作用,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的法律、會計、稅務、投資、咨詢、知識產權、風險評估和認證等服務。建立行業自律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管理體系,完善中介服務執業規則與管理制度,提高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強化中介服務機構的責任。
(三十九)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力度,堅持企業自我培養與政府扶持相結合,培養一批復合型跨國經營管理人才。以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為先導,加快重點行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建立人才國際化交流平台,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提供人才支撐。
(四十)做好政策闡釋工作。積極發揮國內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新媒體作用,及時准確通報信息。加強與國際主流媒體交流合作,做好與所在國當地媒體、智庫、非政府組織的溝通工作,闡釋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合作理念,積極推介我國裝備產品、技術、標准和優勢產業。
(四十一)加強風險防範和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風險評估和防控機制,定期發布重大國別風險評估報告,及時警示和通報有關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重大風險,提出應對預案和防範措施,妥善應對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重大風險。綜合運用外交、經濟、法律等手段,切實維護我國企業境外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完善境外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及時妥善解決和處置各類安全問題,切實保障公民和企業的境外安全。
國務院
2015年5月13日
(本文有刪減 個別表述有調整)

Ⅲ 中非發展基金是什麼

中非發展基金是一個旨在促進中非經貿合作和經濟共同發展的基金。

中非發展基金是由中國政府主導創建的一個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其主要目標是加強中國與非洲之間的經濟合作,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活動,助力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發展。該基金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援助和經驗分享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中非發展基金也促進了中國與非洲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動,加深了雙邊友好關系。它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了強大的金融支持,對於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該基金尤其關注在非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上提供資金支持,致力於推動非洲國家的經濟多元化和產業升級。這不僅有助於非洲國家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也符合中國的對外開放和互利共贏的對外政策理念。中非發展基金作為金融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對於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和經濟共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總的來說,中非發展基金是促進中非經貿合作和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平台和機制,不僅為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提供了金融支持,也促進了非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多元化進程。它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機遇,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

Ⅳ 外派去伊朗安全嗎請知情人士告知,萬分感謝!

中國人在伊朗享受禮遇

當地公司為中國雇員租房配車工資翻倍 從未發生過針對華商的暴力活動 核心設施多數是由中方承建

當地百姓對待中國人就像自家人一樣親切 留學生學費住宿費全免 副總統承諾 對中國記者大開方便之門——

伊朗核問題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個中東石油大國身上,對伊朗國內的安全局勢,人們不禁添了幾分擔憂。

那麼,目前伊朗國內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當地華人華僑目前的安全狀況到底怎麼樣?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是否因伊朗核問題而受到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報日前對在伊朗工作的中國僑胞及我駐伊朗使館官員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據介紹,按照穆斯林傳統習俗,女性在公共場合需要戴上頭巾,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只能戴黑色的,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兩隻眼睛」。女性可以穿牛仔褲和顏色鮮艷的風衣、化時尚妝等,頭巾也可以戴各種顏色的。

調查說明:中國人在伊朗概況 (據中國駐伊朗大使館)

總人數:約三四千人留學生:150人左右,大部分來自國內一些老少邊窮地區,包括青海、新疆、雲南、甘肅,共涉及15個省市。

個體經商者:數十人,一般都經營服裝、鞋帽等生意。

其他人主要在中國公司、中資企業和伊朗的公司任職。

中資公司:四五十家左右,業務范圍涵蓋通訊、電信、公路、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汽車、石油開采等重要領域。

采訪對象

任維夫: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文化參贊

付國武:深圳中興通訊駐伊朗總代表

里強:2000年-2003年任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伊朗總代表,2003年-2006年5月任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東區域總經理,同時擔任伊朗中資企業協會副會長,目前在深圳中興集訊有限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

邊柏功:伊朗第一座中國商貿城的投資建設者。

范先生:在當地規模最大的財團———「窮人基金集團」旗下的公司工作。已在伊朗生活多年。

馬生貴:伊朗華語廣播台的主任,已在當地工作十多年。

生活環境:普通居住小區里 幾乎家家都有車

據已在伊朗生活多年的范先生介紹,伊朗國內的消費水平和中國是差不多的,生活環境也不像西方媒體描述的那樣「閉塞」。

在范先生居住的普通小區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擁有家庭轎車,人民生活較為富足。

中興通訊駐伊朗代表處總代表付國武說,除了工作時間和中國不一樣外,在伊朗生活的中國人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不便。據介紹,在伊朗,周四、周五是休息時間,其他時間是工作時間。

當地人在公共場合 常主動問候中國人

一提起和伊朗的同事、朋友、鄰居的關系,接受采訪的幾位中國同胞就贊不絕口。

范先生說,他在伊朗生活了這么多年,從沒有發生過與當地人不和的情況。平常在公共場合,見到中國人,伊朗人大多會主動打招呼,很多人還會說一兩句「你好」之類的中文問候語。

里強表示,伊朗民眾非常隨和,特別是對中國人,就像對待自家人一樣親切。

付國武也告訴記者,因為兩國相似的歷史文化淵源和長期友好的傳統關系,伊朗人總是對中國人特別友好,中國人在伊朗辦事,總是能得到「一路開綠燈」的禮遇。

當地民眾生活 沒受核問題影響

里強說,雖然核問題這段時間一直頗受關注,但伊朗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因此發生任何變化,也沒有出現任何「緊張、不安全」的因素和局面。中資企業的經營與運作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在伊朗華語廣播台工作的馬生貴也向記者證實,目前伊朗國內的局勢非常穩定,老百姓和平常一樣正常地工作、生活,並沒有出現西方媒體所報道的「人心惶惶、動盪不安」的局面。

留學環境:大部分中國學生 可以免費就讀

中國駐伊朗大使館的任維夫參贊說,國內學生赴伊朗留學,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到伊朗上學。

中國留學生在伊朗學習,生活、安全等方面都優於國內。比如學生的住房由學校提供,還可以帶家屬一起生活,子女入托、上學的費用全免,同時愛人也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

現在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免費就讀的。不過,現在有的學校也開始收一些學費了。

新聞環境:副總統承諾 全面支持中國媒體

伊朗華語廣播台的馬生貴說,伊朗的新聞報道環境並不像西方媒體所說的那樣「緊張」,女性記者也不會遇到傳說中的種種不便,而是和男記者一樣,可以自由出入各種新聞場合。

據介紹,由於中伊之間長期以來保持著友好的傳統關系,伊朗政府對中國記者更是敞開大門,持歡迎態度。

馬生貴說,伊朗副總統、旅遊局局長馬里克曾許下承諾:「凡是到伊朗進行采訪的中國媒體,伊朗方面一定給予全面支持。」

治安環境:近20年校園沒有出現一起安全問題

任維夫參贊、付國武、里強、馬生貴、范先生等接受采訪的人均表示,在伊朗偷摸盜搶的情況幾乎沒有,淫穢賭博等現象更是罕見。

任維夫參贊說,在伊朗上學,安全條件非常好,由於穆斯林學校的管理體制嚴格,從1987年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校園安全案件。

里強說,這主要得益於深厚的穆斯林宗教底蘊,使當地長期以來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另外,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嚴格,也是當地治安狀況良好的原因。

工作環境:當地公司給中國雇員租房配車工資也翻倍

在伊朗公司工作的中國雇員,都能獲得較高的工資待遇。

比如在當地旅遊公司工作的范先生,公司為其租下一室一廳、60多平方米的住房,工資是當地人的兩倍多。范先生說,如果是已婚的中國雇員,則能得到兩居室以上的住房。對於那些需要用車的中國雇員,伊朗公司也會給配車。

馬生貴說,不論在新聞單位還是商業企業,中國雇員比當地雇員能拿到更多的工資,有時甚至是翻倍。除此之外,用人單位還會負責為他們租房,同時給予生活津貼。

經商環境:中國商品極受歡迎中國貨從未被抵制

據任維夫參贊介紹,在伊朗的個體華商不多,一般都經營服裝、鞋帽等。

伊朗市場上銷售的衣服、家用品等,有很多是中國製造。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范先生強調,伊朗當地的同行並不像歐美國家的商家那樣不滿華商甚至抵制中國貨。伊朗當地從來就沒有發生過抵制中國貨、針對中國商人的暴力活動,相反,當地的商家非常願意與華商合作,不少人已成為中國產品的經銷商。

投資環境:核心基礎設施建設多由中國公司承建

據任維夫參贊介紹,由於中伊之間長期友好的傳統關系,伊朗一直為前來投資、承建項目的中國公司和中資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在伊朗的中資企業多達四五十家,中國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如中石化、華為、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中信等,都在伊朗投資並開展各種業務,范圍涵蓋通訊、電信、公路、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汽車、五金、石油開采等重要領域。

伊朗的鐵路、公路、橋梁、地鐵等核心基礎設施的建設,多數都是由中國公司承建的。

投資7500萬美元華商建首座中國城

伊朗與伊拉克交界的城市霍拉姆沙赫爾,准備建起第一座中國商貿城。

中國商貿城的投資者邊柏功先生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伊朗建中國商貿城,主要是看好伊朗得天獨厚的投資環境和經營前景,為華商提供一個集中經營的場所。

在伊朗市場,高達70%以上的產品都是中國製造,這說明中國產品受到了伊朗人的高度認可;而是另一方面,在伊朗經商的中國個體經營者卻少得可憐。

據了解,中國商貿城於今年6月動工建設,12月完工,並與明年1月開始正式營業,總投資7500萬美元。

新聞鏈接:伊朗簡介

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人口約7000萬。

伊朗石油儲量為1000億桶,佔世界儲量的10%,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儲量26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

中伊關系

中伊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張騫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朗通往羅馬的交通線,即「絲綢之路」。自此以後,兩國間的往來連綿不斷。

由於兩國文化的相似,伊朗人對中國人非常友好。

中資公司在伊朗

2005年,中伊雙邊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中資公司積極投身伊朗的基礎建設。如中興通訊自2000年進入伊朗市場後,目前成為伊朗電信市場最知名的設備供應商。在GSMWLL領域,ZTE是伊朗業界公認的第一品牌,市場佔有率超過65%。

閱讀全文

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以雙邊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高級分析師工資 瀏覽:872
10天以內最低價格是5元的指標 瀏覽:231
銀華優勢基金凈值查詢今天最新凈值 瀏覽:492
美團融資幾輪 瀏覽:316
免費融資租賃 瀏覽:167
外匯管理局職能 瀏覽:861
深圳中恆融資租賃 瀏覽:403
外匯合約管理 瀏覽:123
怎麼拋外匯 瀏覽:743
最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是 瀏覽:31
南方基金茅煒簡歷 瀏覽:324
廈門國投資本 瀏覽:882
共同基金杠桿率不受限制 瀏覽:333
全球開放式基金報告 瀏覽:899
易e貸理財 瀏覽:9
貴金屬公司是什麼意思 瀏覽:259
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規定 瀏覽:479
信評跳基金 瀏覽:937
期貨策略合作 瀏覽:963
國際恆生指數期貨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