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大鐵礦石巨頭是誰
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集團
力拓(Rio Tinto):世界第三大礦業公司,最早成立於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156.95億澳元,總市值698.3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恰那鐵礦就是與該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合作成果。該公司向中國出口鐵礦砂、銅、鋁礬土、氧化鋁、鋁等礦產品。董事會主席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首席執行官利·克利福德(Leigh Clifford)。地址:Level 33, 5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NYSE:RTP)是一間跨國性礦產及資源集團,成立於1873年。2006年稅前盈利大約為102億美元,生意額則達254億美元。
最近它同意收購加拿大鋁業公司(Alcan),作價381億美元,相當於每股101美元,讓它成為世界最大的鋁業公司。加拿大鋁業公司的董事局基本上同意,但仍需股東及監管機構的同意。力拓集團行政總裁伊凡斯(Dick Evans)會帶領新部門-「力拓-加鋁」。2007年8月27日,美國反壟斷當局同意他們收購加拿大鋁業(Alcan)。新公司的總部將設立於蒙特利爾。
Rio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企業標識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大利亞總部設於墨爾本,名列2003至2004年澳大利亞十大企業第9位。2004年,力拓礦業將部分非核心資產剝離出公司主體,最終實現純利潤增長86%,實現銷售額28億美元。在力拓公司業務中,澳大利亞業務佔45%,北美業務佔40%,南美佔5%,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來源情況為:北美佔28%,歐洲佔23%,日本佔22%,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佔4%,中國佔5%,其他亞洲國家為14%。
力拓礦業集團(RioTinto)總部設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該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和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力拓礦業集團旗下的羅布河公司、加拿大IOC公司都是主要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礦業公司還涉及銅、鋁、能源、鑽石、黃金、工業礦物等業務。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取消與中國鋁業集團195億美元的協議。
按規定賠償力拓將賠償中鋁集團1.95億美元違約金;也標志著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計劃的流產 。
必和必拓公司目錄[隱藏]
概述
產業介紹石油
鋁
基本金屬
碳鋼材料
鑽石和特殊產品
動力煤
必和必拓與中國
近況: 概述
產業介紹 石油
鋁
基本金屬
碳鋼材料
鑽石和特殊產品
動力煤
必和必拓與中國
近況:
[編輯本段]概述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 -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以經營石油和礦產為主的著名跨國公司。BHP於1885年在墨爾本成立。Billiton於1860年成立。2001年6月,兩公司合並。2003-2004財年,總收入340.87億澳元,總市值1363.5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成為全球第二大礦業集團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鐵礦供應商。該公司與中國已有百餘年的業務關系,包括礦產品和鋼材進出口,礦物和海陸石油勘探等。董事會主席唐·阿格斯(Don Argus), 首席執行官查爾斯·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地址:180 Lonsdal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編輯本段]產業介紹
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目前鐵礦石的年產量為1億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零二。
石油
必和必拓是著名的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商,其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澳大利亞、英國、墨西哥灣(美國)、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必和必拓公司高質量、高利潤的資產具有強大的增長潛力,並能提供豐厚的資本回報。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為必和必拓提供了產品多樣性,並使其在這一具有強大發展動力的行業佔有一席之地。
鋁
必和必拓活躍在原鋁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鋁礬土開采、氧化鋁精煉和金屬鋁冶煉。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上氧化鋁和金屬鋁的主要供應商,主要資產位於澳大利亞、巴西、莫三比克、南非和蘇利南。
基本金屬
必和必拓是世界前三大銅生產商和世界前五大銀、鉛、鋅生產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治煉廠提供高質量的金屬精礦,並向黃銅和銅線生產商提供高質量的陰極銅板。擁有大規模、低成本的優良資產,極具發展潛力。
碳鋼材料
必和必拓向全球鋼鐵製造業提供主要原材料(鐵礦、煉焦煤和錳礦)和服務。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煉焦煤和錳礦海運供應商,世界第三大鐵礦供應商。集團擁有眾多開采年限長的"優勢資源",為全球市場尤其是發展迅速的亞太市場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
鑽石和特殊產品
必和必拓生產鑽石、鈦礦、金紅廠和鋯石。必和必拓公司的Ekati鑽石礦是世界最大的高質量鑽石生產商。鑽石和特殊產品部還擁有北美金屬分銷業務以及礦產勘探和技術資產。
動力煤
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燃燒生產商和出口經銷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電力行業的客戶提供高競爭力的動力解決方案。業務結構包括世界先進的資產組合,具有獨特的多資源生產能力,可為歐洲、亞洲和美國這些主要電力市場提供服務。大規模、低成本的礦山生產、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全球物流配送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必和必拓公司的競爭力,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平台。
必和必拓是西方國家中第四大鎳生產商和第二大鉻鐵合金生產商。必和必拓公司向不銹鋼行業-必和必拓公司的主要客戶,提供鎳和鉻鐵合金。集團同樣向特種合金、化工、耐火材料行業提供鎳、鉻鐵合金、鉻礦和鈷。
必和必拓經營模式的中心原則是提供優質多樣的資產組合,以確保比傳統資源循環更平穩的現金流轉和更高的生產能力來驅動增長。2004年,公司的營業額達249億美元,息稅前收益(EBIT)55億美元,息稅後可營運現金額52億美元。截至2004年8月26日,公司的市值資本已達583億美元。
[編輯本段]必和必拓與中國
BHP與中國的關系始於1888年,源於當時公司一位董事的來訪。據記載,雙方首筆業務交易發生於1891年,當時BHP向中國福州出口鉛。雙方的貿易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但隨著BHP銀、鉛和鋅資源的日益匱乏,公司繼而轉向鋼鐵業務,雙方貿易也逐漸減少。
BHP總經理 Essington Lewis先生於1934年訪問中國。
20世紀60年代,隨著澳大利亞鋼鐵半成品的出口,貿易量又開始有所增加。70年代,BHP開始向中國出口鐵礦石,並繼續出售鋼材。在此期間,公司同時從中國進口氟石、煅燒礬土和燧土。
1979年,BHP是簽署《生產分配合約》以開發中國南海石油的首批國外聯盟成員之一。為支持這一行動,BHP於1983年在廣州成立了BHP石油辦事處。
BHP公司北京辦事處於1984年設立。
1985年,BHP開始研究在中國合資探礦的機會。1993年,成立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采礦企業--康滇合資公司,在四川省進行鉛和鋅的勘探。
BHP的某些服務性公司同樣在中國開展業務活動。BHP工程公司對1989年成立的福建省順昌水泥廠進行了設計,並對其建造和試運轉提出建議。作為其合約的一部分,BHP工程公司在澳大利亞對40名中國工程師和操作專家進行了培訓。1992-93年間,BHP運輸部在江蘇省為客戶監管了8艘自卸載駁船的設計、建造和交接。
1994年,BHP在中國進行了首次製造業投資,當時該公司獲得了在上海和廣州開展彩塗板加工成形業務的許可。這兩家工廠均於1995年投產。2001年BHP和比利頓公司合並後,這兩家工廠仍由必和必拓運營,直至2002年BHP鋼鐵公司從必和必拓分離出去。
至1997年為止,BHP向中國出售的產品包括鐵礦石、銅精礦、錳礦石、煤、石油和鋼鐵產品。199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了礦產市場辦事處,同時在北京的中國總部擴大至約50名員工。
20世紀90年代,BHP涉足在中國的幾個省份開采基本金屬業務,最終成立了5家合資開采公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2005年財年(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必和必拓向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總額為40億美元,同比增長64%,占公司全球息稅前利潤(EBIT)的13%。
2004年3月,必和必拓宣布其與中國的四家優秀鋼鐵廠成立威拉拉(Wheelarra)合資公司的意向。該合資公司可保證每年向這些工廠銷售約1,200萬噸的鐵礦石。它將成為迄今為止必和必拓與中國鋼鐵廠簽定的最大的商業合約,在今後25年裡其鐵礦石銷售總額將達到90億美元。該合資公司協議已獲得中央政府的批准。
目前必和必拓在中國的員工數約為75人,其中大部分是位於上海的中國總部的員工。這些員工中約90%為中國公民。
必和必拓是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的參與者,該公司已簽署廣東液化天然氣終端和天然氣管道項目一期液化天然氣供應的《銷售采購協議》。2003年5月,必和必拓及其餘西北大陸架合資公司的參與者簽署了一份《權益合約》,以中國國家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為實體,並由CNOOC參與西北大陸架項目投資。CNOOC將購買西北大陸架項目下正在建立的一個新合資公司25%的權益,以向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輸送液化天然氣。
必和必拓近期已簽署了一份《生產分配合約》,以在中國西北部勘探和開發煤層氣資源。除此之外,在多個領域的市場開發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機會。
2005年,必和必拓作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資源公司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多元化礦物及獎牌贊助商。同時進一步在中國支持一系列社區公益、教育和可持續發展項目。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奧組委和必和必拓面向世界公開徵集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之際,北京奧組委和必和必拓在首都博物館隆重發布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設計。
■2007年11月14日,殘奧會獎牌設計發布,設計創意、造型與奧運會獎牌一脈相承。必和必拓奧運項目中國區總監白凱睿女士榮幸地與北京奧組委官員一起為殘奧會獎牌揭幕。
■2008年1月15日,在「必和必拓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奧會獎牌製作專用金屬交接儀式」上,必和必拓將製作奧運會及殘奧會獎牌所需原材料正式提交給了北京奧組委(BOCOG)。此次交接儀式在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上海造幣廠舉行。
[編輯本段]近況: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董事長安德(Don Argus)嘗試打電話給力拓(Rio Tinto)董事長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通知對方:必和必拓將放棄對力拓62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但最終只是留了個語音信息。即便斯金納接到電話,他對這條消息也不會感到意外。近幾個月來,隨著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接連崩盤,信貸枯竭,這宗采礦業最大的收購案早已岌岌可危。一年前,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黎明時分,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果敢地勾勒出這宗交易。而今,該公司的董事會顯然嚇壞了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目錄[隱藏]
簡介
發展簡史
產品與服務
管理團隊
[編輯本段]簡介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VALE,簡稱淡水河谷
巴西鐵礦砂資源極為豐富,佔全球總儲量6.5%,為世界富鐵礦第一生產大國。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礦業公司,被譽為巴西「皇冠上的寶石」和「亞馬遜地區的引擎」。公司成立於1942年6月1日,除經營鐵礦砂外,還經營錳礦砂、鋁礦、金礦等礦產品及紙漿、港口、鐵路和能源。該公司於1997年5月7日開始推行私有化並大舉兼並鐵礦砂企業。2000年初,淡水河谷不僅收購了SOCOIMEX公司,還收購了薩米特里礦業的全部股份。
[編輯本段]產品與服務
現在,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其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擁有挺博佩貝鐵礦、卡潘尼馬鐵礦、卡拉加斯鐵礦等,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淡水河谷公司礦產開采開發規劃是著眼全球,
其中包括:在委內瑞拉開採煤、鋁礬土、銅、鐵和鑽石;在秘魯開采鋁和銅;在智利開采鋁
和銅;阿根廷開采鉀、鋁和銅;在加彭開采錳;在莫三比克開採煤、鋁和銅;在安哥拉開采
鑽石、鋁、銅、鉀和鐵;在巴西開采鋁、銅、鎳、白金族礦;錳、鑽石、高嶺土和鋁礬土;
在蒙古開采鋁、銅和煤;在中國開採煤、銅、鋁和鋁礬土。
淡水河谷公司 2006 年毛收入達到 204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純利潤達到 65 億美元,
同比增長52%。 該公司2006年度礦產品產量創歷史紀錄其中鐵礦石和球團礦達到2.76億噸,
氧化鋁 320萬噸,原鋁 48.5 萬噸,銅16.9 萬噸,鉀 73.3 萬噸,高嶺土 130 萬噸。業務經營
額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所佔比重:歐洲 29.0%,巴西 27.5%,中國 12.4%,日本 8.9%,美國
4.4%,亞洲其他國家 4.8%,世界其他國家 13.0%。
[編輯本段]管理團隊
淡水河谷公司在世界設有 5 個辦事處,其中 1994 年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在 15 個國家
地區有業務經營和礦產開采活動;在中國進行了投資項目;在 2 個國家正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
2.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介紹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英國力拓集團,介紹如下:
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簡稱「Vale」,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成立於1942年6月1日,該公司的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2、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簡稱「BHP BILLITON」,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以經營石油礦產為主,成立於1885年,總部在墨爾本,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主要產品有鐵礦石、煤、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
3、英國力拓集團簡稱「Rio Tinto」,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采和礦產品供應商之一,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成立於1873年,集團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主要產品包括鋁、銅、鑽石、能源產品、金、工業礦物和鐵礦等。
(2)淡水河谷將投資25億美元擴展閱讀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逐步增加了與中國的合作,在中國開展業務。
2010年03月19日,中國鋁業公司宣布與力拓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力拓持有的位於西非幾內亞的世界級鐵礦西芒杜項目,該項目每年產能將不低於7000萬噸。2013年3月26日上午,力拓精煉礦亞洲技術中心在中國蘇州園區舉行開業典禮。該技術中心也是力拓集團在中國的首家研發中心。
2008年01月27日,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宣布,在珠海建立一個新的球團礦廠,2016年3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在北京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簽署長期運輸協議。根據協議,在未來的27年中,中國礦運將每年承運淡水河谷發運的鐵礦石約1600萬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3. 鉑族金屬
徐 桂 芬
2010年世界鉑礦山產量618萬oz, 比2009年增長2.0%。 鈀礦山產量662.5萬oz,同比增長5.0%。 2010年全球鉑供應量增長5.4%至768.7萬oz, 鈀的供應量806.7萬oz,比2009年增長7.5%。 2010年,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 鉑總需求量增長4.8%達672.5萬oz。鈀需求量861.8萬oz, 同比增長13.5%。鈀在2010年出現明顯供不應求, 缺口約55萬oz, 大大超過2009年總短缺10萬oz的水平, 且趨勢將在2011年持續。
2009年初, 鉑價探底回升, 年底已接近1500美元/oz。 2010年貴金屬漲價幅度坐上年度 「頭把交椅」 的是鈀, 價格比前一年整整翻了一番。
一、 儲量和資源
2010年世界鉑族金屬儲量為66000t, 比2009年下降7.0%。南非鉑族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 其次有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 4國儲量合計佔世界總儲量的99% (表1)。世界鉑族金屬資源量估計在10萬t以上, 主要產於南非的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中。南非的17個生產礦山均產在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中, 其中12個礦山從梅林斯基層和UG2鉻鐵岩層中生產, 一個礦山從雜岩體北翼的雜岩體底部 (Platreef) 中生產。
表1 2010年世界鉑族金屬儲量 單位: t
資料來源: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January 2011。
鉑族金屬礦床主要有3種類型: ①與基性-超基性岩有關的硫化銅-鎳礦型鉑族金屬礦床, 是世界鉑族金屬儲量和產量的最主要來源, 著名礦床有南非布希維爾德雜岩體銅-鎳硫化物鉑族金屬礦床, 俄羅斯諾里爾斯克含鉑族金屬銅-鎳硫化物礦床和加拿大薩德伯拿明裡含鉑族金屬銅-鎳硫化物礦床等; ②與基性-超基性岩有關的鉻鐵礦型鉑族金屬礦床,如南非布希維知賀爾德雜岩體中與UG-2鉻鐵岩層有關的鉑族金屬礦床和俄羅斯與純橄欖岩中巢狀鉻鐵礦礦體有關的鉑族金屬礦床等;③砂鉑礦床, 主要分布於哥倫比亞、美國、加拿大和前蘇聯。
與上述傳統類型不同, 近年俄羅斯在伊爾庫茨克州發現產在黑色頁岩系中的蘇霍伊洛克 (「干谷」) 礦床有金儲量1550t, 鉑儲量約250t。俄地質學家認為, 這一新類型的發現將改變世界鉑族資源來源的格局。
與2009年相比, 2010年鉑族金屬勘查預算增長幅度較小, 增長13%, 為2.14億美元。 因此, 鉑族金屬在全球勘查預算中的份額下滑至2%, 自2002年和2003年達到6%之後在全球勘探支出的份額持續下滑。非洲占鉑族金屬勘查預算的大約一半, 加拿大搭敏派佔大約1/3。 (圖1)。
圖1 2008~2010年全球按目標礦種的勘查預算情況
資料來源: 1. World Exploration Trends, A Special Report from Metals Economics Group for the PDAC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2011, MEG; 2. World Exploration Trends, A Special Report from Metals Economics Group for the PDAC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2010, MEG; 3. World Exploration Trends, A Special Report from Metals Economics Group for the PDAC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2009, MEG
2010年全球鉑族金屬勘查進展不大, 在加拿大有些勘查發現。 主要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Lac Des Iles鉑、鈀、金、鎳、銅礦區, 新探獲資源量: 鈀52. 87t, 鉑3. 7t, 金3. 4t等;另一勘查發現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Thunder Bay No.鉑族金屬、金、銀、銅、鎳、鈷勘查區, 已探獲資源量: 鉑10.26t, 鈀9.64t, 銠1.5t, 金0.62t, 銀15.39t等。
二、 生 產
鉑族金屬生產主要集中於南非和俄羅斯, 產量主要來自世界5個礦區: 南非布希維爾德、俄羅斯諾里爾斯克、美國斯提耳沃特、 加拿大薩德伯里和辛巴威大岩牆。2009年南非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鉑族金屬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7.1%左右。
據美國地調局年報, 2009年世界鉑族金屬礦山產量約為1430.7萬oz, 比上年下降3.3% (表2), 其中: 世界最大鉑族金屬生產國——南非的鉑族金屬產量約872.5萬oz,比2008年下降1.6%, 佔世界鉑族金屬總產量的61.0%, 世界第二大鉑族金屬生產國——俄羅斯的鉑族金屬礦山產量為373.3萬oz, 下降5.8%, 佔世界鉑族金屬總產量的26.1%。
2009年世界礦山鉑產量為581.9萬oz, 比2008年下降4.2%, 世界最大的鉑生產國——南非的鉑產量452.7萬oz, 下降3.7%。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俄羅斯鉑產量67.5萬oz, 比2008年下降8.7%, 以上兩國鉑產量分別佔世界鉑總產量的77.8%和11.6%。
表2 2005~2009年世界鉑族金屬礦山產量 單位: 萬oz
資料來源: U. 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s Yearbook, 2009。
2009年, 北美礦山鉑產量27.1萬oz, 同比下降20.3%。美國的斯提耳沃特公司鉑產量為12.25萬oz, 比2008年上升7.0%。 其中斯提耳沃特礦 (Stillwater) 鉑產量9.2萬oz, 同比增長約15%。 東博爾德礦 (East Boulder) 鉑族金屬產量為13.6萬oz, 比2008年降低9.2%。 其中鉑產量3.1萬oz, 鈀產量10.5萬oz。加拿大是北美最大的鉑生產國,據報道, 2009年該國鉑產量為14.8萬oz, 比2008年下降34.2%。
辛巴威為鉑產量的後起之秀, 2009年鉑產量大幅增長28.2%, 為23.2萬oz。
據加拿大金屬經濟集團統計, 2009年世界主要鉑族金屬礦山鉑產量為486.2萬oz,佔世界礦山鉑產量的80.5%; 礦山鈀產量286.5萬oz, 佔世界礦山鈀產量的45.4%; 礦山銠產量64.23萬oz。鉑族金屬現金生產成本最低為375美元/oz, 最高為941美元/oz,平均為598美元/oz (表3)。
表3 2009年世界主要鉑族金屬礦山產量
資料來源: Metals Economics Group-Strategic Report, January/February 2010。
據加拿大金屬經濟集團統計, 2010年世界主要鉑族金屬礦山鉑產量為490.5萬oz,佔世界礦山鉑產量的83.4%;礦山鈀產量315.68萬oz, 佔世界礦山鈀產量的49.8%;礦山銠產量64.08萬oz。鉑族金屬現金生產成本最低為290美元/oz,最高為1208美元/oz,平均為726.6美元/oz (表4)。
表4 2010年世界主要鉑族金屬礦山產量
資料來源: Metals Economics Group-Strategic Report, January/February 2011。
據GFMS資料, 同2008年相比,世界十大鉑生產商中,前6位的沒有發生變化,依次為南非安格魯鉑業公司 (Anglo Platinum)、南非 「羚羊」鉑業公司 (Impala Platinum)、英國羅恩閔公司 (Lonmin )、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 (Norilsk Nikel)、南非阿奎里厄斯鉑業公司 (Aquarius Platinum)、南非諾薩姆 (Northam),南非斯特拉塔 (Xstrata) 公司由2008年的第八位躍升至第七位,俄羅斯阿蒂拉阿穆爾 (ArtelAmur) 仍居第十位, 美國斯提耳沃特礦業 (Stillwater Mining)公司由2008年的第十一位上升為第九位。 ARM礦產公司 (African Rainbow Minerals) 由2008年的第九位升至第八位。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 Inco) 跌出十名以外 (表5)。
表5 2008~2009年世界十大鉑生產商
注:①礦山自采礦冶煉產量;②包括辛巴威鉑業公司產量;③為銷售量;④預計可出售金屬量;⑤估計值,包括金和鎳;⑥為估計值。
資料來源: GFMS,鉑鈀年鑒, 2010。
據美國地調局年報, 2009年世界礦山鈀產量617.3萬oz, 比2008年下降,3.5%。 俄羅斯仍為世界第一大鈀生產國, 鈀產量267.5萬oz, 同比下降5.1%, 南非礦山鈀產量為241.5萬oz, 同比下降1.4萬oz, 以上兩國鈀產量分別佔世界礦山鈀總產量的43.3%和39.1%。
據GFMS, 2009年世界十大鈀生產商依次為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南非安格魯鉑業公司、南非 「羚羊」 鉑業公司、 美國斯提耳沃特礦業公司、英國羅恩閔公司、 南非斯特拉塔公司、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南非阿奎里厄斯鉑業公司、南非非洲彩虹鉑公司和南非諾薩姆公司 (表6)。南非斯特拉塔公司由2008年的第十位躍至2009年的第六位。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由2008年的第六位降至2009年的第七位。 南非諾薩姆公司由2008年的第十一名升至第十名。南非阿奎里厄斯鉑業公司、南非非洲彩虹鉑公司與2008年持平。
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 (Norilsk Nikel) 是俄羅斯的頭號鉑族金屬生產商, 同時也是俄羅斯最大賤金屬生產商, 並且是俄羅斯唯一的鈀生產商, 其鈀產量佔全球鈀產量的43.3%。 2009年該公司鈀產量為267.5萬oz, 比2008年降低4.6萬oz; 鉑產量63.7萬oz, 比2008年降低2.2萬oz。
2009年北美鈀產量為61.7萬oz, 比2008年下降14.3%, 其中美國為40.8萬oz, 同比上升6.5%, 產量增長主要得益於2008年底鉑鈀價格大幅跌落之後美國斯提耳沃特礦業 (Stillwater Mining) 公司的重組, 它是目前美國唯一的鉑族金屬生產商。 2009年加拿大鈀產量為20.9萬oz, 同比下降35.1%, 該國的鈀產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北美鈀業公司(North American Palladium) 的艾爾斯湖 (Lac Des Iles) 礦, 該礦的礦石含鈀較多。 2010年10月, 由於鉑鈀價格下跌, 該礦轉入維護。 在2010年中才重新開拓。 2010年鈀產量9.51萬oz。 另外, 加拿大鈀產量減少還受到2009年7月投產的瓦勒公司的蘇德里礦罷工的影響。
表6 2008~2009年世界十大鈀生產商
注:①礦山自采礦冶煉產量;②包括辛巴威鉑業公司產量;③為銷售量;④估計值,包括金和鎳;⑤估計值;⑥預計可出售金屬量。
資料來源: GFMS,鉑鈀年鑒, 2010。
2009年辛巴威鈀產量18.3萬oz, 比2008年增長29.8%。
2009年除鉑鈀外的其他鉑族金屬產量為227.6萬oz, 比2008年下降約2.1% (表2)。據《鉑鈀年鑒》 報道, 2009年全球鉑金屬總供應量為726.2萬oz, 比2008年下降10% (表7), 市場供應過剩約85萬oz。 主要是鉑價高漲, 促進再生鉑增加。此外, 鉑需求下跌主要是全球汽車產量大幅下跌, 鉑在汽車催化劑的需求大幅下降了28%。所有發達國家均遭受重創, 而被鈀替代和歐洲柴油車產量大幅減少對其也很關鍵。 2009年礦產鉑繼續下降至4年來新低, 為604.1萬oz, 同比減少1.9%, 為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是世界最大的鉑族金屬生產國——南非產量減少, 而加拿大關閉礦井更加重了下跌。這個下跌被辛巴威的產量增長所基本抵消, 因為該國的兩個生產礦都完成了擴產。
2009年南非礦山鉑供應量為460.3萬oz, 比2008年減少7.3萬oz, 佔世界礦山鉑總供應量的76.2%, 同比增加18.2個百分點。
2009年世界最大的鉑生產商——南非的安格魯鉑業公司鉑產量為196.7萬oz, 與2008年基本持平。 鈀產量109.8萬oz, 同比增加2.7萬oz。
作為世界第二大鉑生產商——南非的 「羚羊」 鉑業 (Impala Platinum) 公司, 2009年鉑產量114.5萬oz, 同比下降5.6%, 鈀產量63.4萬oz, 同比上升13.2%。2009年7月份發生了冒頂事故, 造成9名礦工死亡後發生罷工、幾次與安全有關的停工和重新規劃機械化開采方式等, 這些都導致鉑產量的下降。
表7 2005~2009年世界鉑鈀金屬供應量 單位: 萬oz
資料來源: GFMS,鉑鈀年鑒, 2010。
世界第三大鉑生產商英國的羅恩閔 (Lonmin) 公司2009年鉑產量66.6萬oz, 同比下降6.3%, 鈀產量31.8萬oz, 同比下降3.9%。在高成本區的開采被擱置後, 低含量的礦石從馬利卡納和利姆珀珀鮑巴伯被送去熔化。而年中在一次事故後公司最大的熔煉爐意外檢修使減產加劇。
南非阿奎里厄斯鉑業公司 (Aquarius Platinum) 2009年鉑產量23.3萬oz, 鈀產量12.7萬oz, 同比分別下降了17.4%和13.6%, 主要是該公司的埃弗瑞斯特礦整個2009年繼續關閉, 原因是出現了塌陷事故, 影響到主通道下沉, 造成減產。
南非的諾瑟姆 (Northam) 鉑公司的諾瑟姆礦2009年鉑產量19.7萬oz, 同比上升12.6%。產量增加的原因是品位上升, 因為改進了開采要求, 減少了矸石含量。南非ARM鉑公司和Implats公司合資的兩河公司 (Two River) 生產穩定, 鉑鈀產量比上年增長近25.0%, 因為提高了生產工藝和選礦廠的生產能力。
據美國地調局報道, 2009年辛巴威的鉑和鈀產量均上升, 鉑產量23.2萬oz, 上升28.2%, 實現連續8年增長。鈀產量18.3萬oz, 同比上升29.8%, 為連續9年增長。 因為當年兩個生產礦都完成了擴產。
2009年俄羅斯鉑供應量為79.3萬oz, 比2008年下降了4.5%。 鈀供應量267.7萬oz, 同比下降8.9%。
據黃金礦業服務有限公司數據, 2009年世界來自回收舊汽車催化劑的鉑鈀再生產量出現下降, 分別為78.0萬oz和106.7萬oz。 比2008年分別降低21.8%和10.0%。 這是自上20世紀80年代初回收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下降主要出現在第一季度, 主要是受商品價格走低的影響, 雖然到年底這個行業強勁復甦, 使得總的跌幅有限。
2009年世界鈀金屬供應量為749.7萬oz, 比上年減少25.9萬oz, 降幅3.3%, 市場供應相對短缺1.2萬oz。
俄羅斯是世界最大鈀生產國, 鈀供應量為267.7萬oz, 同比下降 0.9%, 佔世界鈀供應總量的35.7%。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包攬了俄羅斯全部的鈀產量。
北美鈀供應量為68.8萬oz, 同比大幅下降24.2%。
三、 用途和消費
鉑族金屬具有催化作用、化學穩定性、熱電穩定性及色澤美觀等優良屬性, 廣泛應用於汽車催化轉化器、珠寶業、 電子業、石油精煉、化學、玻璃、 牙醫等領域。鉑和鈀也是作為投資用途的重要金屬。在鉑族金屬中, 鉑用途最廣, 用量也最多。鉑的主要消費領域是汽車催化轉化器生產和珠寶業, 兩者約占總消費量的70%以上, 其他消費領域是電器和電子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玻璃製造業和投資。鈀的消費領域主要是汽車催化轉化器和電子工業, 此外還有化工、 電工和儀器儀表、珠寶業、 牙醫以及軍工等。
2009年世界鉑總銷售量同比下降9%, 為620.5萬oz, 汽車催化劑和首飾用鉑均顯著下降。
2009年汽車催化劑對鉑的需求同比繼續下降28%, 需求量為260萬oz, 主要是由於北美、 歐洲和日本汽車產量大幅下降, 而歐洲柴油車產量減少對下降影響最大。盡管安裝微粒過濾器增加有輔助作用, 在柴油車和汽油車上鉑的需求都因被鈀代用而進一步下降。2008年北美汽車業幾乎遭遇災難性的下降, 產量又下降了1/3, 只有700多萬輛, 為2000年至2007年期間年平均產量的一半。
2009年全球鉑首飾製造需求激增了近40%, 為230萬oz, 首飾銷售與大約5年前的水平相當, 終於中斷了6年來下降的趨勢。這種增長主要是由於中國需求激增帶動的, 中國需求飆升了70%以上。 中國2009年鉑首飾製造總需求增長到157萬oz, 比上年同期增長了近73.0%。
2009年歐洲鉑首飾製造需求顯著下降了14.0%, 為20.7萬oz。
電子業對鉑的需求依然由電腦磁碟驅動器儲存介質中的應用發揮主導作用。 2009年電子業用鉑的需求下降了12%, 總量降至25萬oz。 這主要是因為受到2008年未售出產品等。
2009年玻璃工業對鉑的需求僅為12.4萬oz, 大幅下降75%。 2009年玻璃工業用鉑的需求降至多年來的低點。 這極大地打擊了玻璃業在液晶顯示器和玻璃纖維上的產量提高。
2009年化工業對鉑需求下跌了14.0%, 為29.7萬oz。
2009年石油業對鉑催化劑的需求連續第二年下降。煉油廠鉑需求下降了11.0%, 為18.6萬oz。年初全球經濟衰退和隨後特別緩慢的增長造成汽油需求下降, 抑制了該領域對鉑的需求。
2009年世界鈀銷售量為682萬oz, 同比下降5%。
2009年世界鈀首飾製造需求降幅超過了10.0%, 為110萬oz, 其中中國、 日本和歐洲的下降掩蓋了其他地區的微幅增長。 2009年中國鈀首飾需求量69.8萬oz, 同比下降16.6%。 歐洲鈀首飾需求量為13.4萬oz, 比上一年降低5000oz。北美首飾業鈀需求13.5萬oz, 比上一年上升4000萬oz。 日本首飾業對鈀需求下降25.0%, 為4.8萬oz。
2009年鈀在汽車催化劑應用方面的需求下降了14.0%, 為約90萬oz。 主要是受到地區經濟低迷的影響, 北美汽車產量大幅下降是整體下跌的主要因素。 2009年全球的汽車產量下跌到6年來最低的6110萬輛。但是鈀也得益於中國汽車產量大幅增加 (主要是汽油車) 以及歐洲汽油車產量下降較少的影響。 另一方面也是得益於以鈀代鉑。
2009年電子業鈀需求下降了8%, 下跌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 牙醫鈀用量為64.6萬oz, 比2008年略有減少, 主要是因為日本市場萎縮。化工業用鈀下跌了14%, 為31.5萬oz。化工產品新增生產能力的速率也比較低。
四、 貿易和市場
2010年鉑價承接了2009年快速上漲的趨勢。鉑的最大消費亮點在於汽車, 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汽車產量創新高, 西方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開始恢復, 拉動鉑的需求。也是鉑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 2010年1月8日, 鉑價快速突破1600美元/oz重要關口, 並創反彈新高。 4月初快速突破1700美元/oz大關。 5月份下半月開始, 歐洲債務危機愈發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 鉑價一路跌至1500美元/oz以下。 12月份, 南非國家電力可能出現短缺, 鉑價很快突破1700美元, 並向1800美元靠近, 2011年初再次成功站上1800美元/oz的關口。
2009年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經濟刺激政策, 各國央行利率普遍維持在較低水平。 大宗商品市場趨於活躍, 原油、糧食、金屬等商品價格不斷上漲。 鈀受到投資者看好, ETF不斷增持, 鈀價快速反彈, 整年上漲幅度超過一倍, 2010年度達到400美元/oz。 2010年, 全球經濟復甦形勢不斷穩固。 汽車產量觸底回升, 汽車生產重建庫存, 鈀的需求不斷上漲。 2010年初發行新的鉑、鈀ETF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眾多商品中, 鈀成為投資者最為看好的品種之一。 2010年貴金屬漲價幅度坐上年度 「頭把交椅」 的就是鈀, 價格比前一年整整翻了一番, 是2001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點, 鈀價開始重返10年之巔。 鈀2010年累積上漲達到驚人的100%, 每盎司鈀的價格接近800美元。 而2010年初, 鈀的價格僅400美元/oz (表8)。
表8 2008~2010年鉑族金屬價格 單位:美元/oz
續表
注:鉑、鈀為倫敦下午收盤價; 銠為現貨價。
資料來源:www.kitco.com。
五、 重大事件
(1) 2011年5月, 南非礦工工會 (NUM) 代表20萬名黃金及煤礦工人要求漲工資,工會要求鉑生產商Implats有同樣的工資漲幅。 大幅的加薪要求給鉑族金屬行業成本帶來很大的壓力。 2011年第一季度, 南非礦山事故頻發礦山死亡人數同比增加26%。
(2) 2011年3月11日, 日本東部大地震爆發, 日本多家汽車生產商宣布暫停生產。日本地震對鈀價形成沉重打壓。
(3) 2009年汽車催化劑對鉑的需求同比繼續下降28%, 需求量為260萬oz, 主要是由於北美、 歐洲和日本汽車產量大幅下降。
(4) 2009年全球鉑首飾製造需求激增了近40%, 為230萬oz, 首飾銷售與大約5年前的水平相當, 終於中斷了6年來下降的趨勢。 然而, 世界鈀首飾製造需求降幅超過了10%, 為110萬oz, 其中中國、 日本和歐洲的下降掩蓋了其他地區的微幅增長。
(5) 2010年貴金屬漲價幅度坐上年度 「頭把交椅」 的是鈀, 價格比前一年整整翻了一番, 是2001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點, 鈀價開始重返10年之巔。 鈀價2010年累積上漲達到驚人的100%, 每盎司鈀的價格接近800美元。 而2010年初, 鈀的價格僅400美元/oz。
(6) 2010年,與2009年相比, 2010年鉑族金屬勘查預算增加幅度較小, 提高13%,為2.14億美元。 因此, 鉑族金屬在全球勘查預算中的份額下滑至2%, 自2002年和2003年達到6%之後在全球勘查支出的份額持續下滑。 非洲占鉑族金屬勘查預算的大約一半,加拿大佔大約1/3。
(7) 201 1年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以224億日元的價格從艾文霍鎳鉑公司 (IvanhoeNickel &Platinum Ltd.) 取得正在南非共和國推進的Platreef鉑族金屬、鎳礦勘探開發項目的開發公司8%的股權, 並簽訂了共同經營的合同。 加上2010年9月以1000萬美元 (約8.5億日元) 價格先行取得的2%的股權,伊藤忠商事共持有本項目10%的股權。
六、 展 望
世界鉑族金屬資源和生產高度集中, 因此, 一旦主要資源國生產、政治、 經濟以及政策有變, 將直接影響世界的鉑族金屬供應。 2011年鈀供應有望再度大幅增加, 主要因北美地區礦山產量和來自於對汽車催化劑和廢舊首飾的回收均有望上升。 鉑需求也有望增長, 不過增幅不大。
美國的經濟走向將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 而近期美國經濟現疲軟態勢。 IMF將美國2011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 歐洲經濟前景更是難以確定, 主權債務危機未能從根本上解決, 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歐洲經濟回調壓力較大。 日本震後的汽車復甦速度要快於大多數經濟學家此前預期, 這對鉑族金屬是一大利好。
但南非的鉑礦山生產面臨諸多問題, 夏季薪酬談判可能引發罷工事件, 而工資上漲極大地增加了生產成本。礦難頻發, 將會影響到鉑正常生產。 礦山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 展望未來鉑價, 有利不利因素均在, 鉑價從震盪趨勢逐步回穩。
雖然相對於備受矚目的黃金和白銀來說, 鉑鈀在貴金屬中的影響力可能相形見絀, 但作為同時具有強勁投資需求和工業需求的鉑族金屬來說, 鉑鈀2010年的表現同樣不容忽視, 特別是鈀價格漲幅占據貴金屬頭把交椅。 因此, 鉑鈀很可能成為新生代的優質投資產品。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淑玲.鉑族金屬.世界礦產資源年評, 2008~2009.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0
[2] 黃金礦業服務有限公司.鉑鈀年鑒, 2007, 2008, 2009, 2010
[3] Micheal W. George. Platinum-Group Metals. U. 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January 2011
[4] Overview of World Exploration Budgets: Locations, Targets, and Stages of Development. Metals Eco- nomics Group, Strategic Report, November/December 2010
[5] World Exploration Trends. A Special Report from Metals Economics Group for the PDAC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2011, MEG
[6] Proction Cost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etals Economics Group-Strategic Report,January/Febru- ary 2009
[7] Platinum 2010 London PM Fix-USD. http://www. kitco. com/Scripts/hist-charts/yearly-graphs. plx
[8] Palladium 2010 London PM Fix-USD. http://www. kitco.com/Scripts/hist-charts/yearly-graphs. plx
[9] Rhodium Monthly Auerage 2010-Present. http://www. kitco. com/Scripts/hist-charts/yearly-graphs. plx
[10] Magnus Ericsson and Anja Olsson. Raw Materials Group, 2008. E &MJ's Project Survey 2009,E & MJ,Jan./Feb.
[11] Magnus Ericsson and Anja Olsson. Raw Materials Group, 2009. E &MJ's Project Survey 2010,E & MJ, Jan./Feb.
[12] 靳湘雲. 2009年鈀市場評述及後市展望. 中國貴金屬, 2010年,第3期
[13] 姬長征.一波未平,一「鉑」 又起. 中國貴金屬,2011年,第2期
4. 採掘業的全球採掘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趨勢及啟示
(一)投資規模:發展迅速且前景廣闊
據UNCTAD統計,1990年全球採掘業的FDI(FDI 意為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僅為1582億美元,至2005年已達6101億美元。其中,2003-2005年間,採掘業年均FDI流量達到448.9億美元,較1989—1991年間的年均94.8億美元增長了近5倍。2003-2005年間採掘業佔全球FDI流入額的比重已經達到12%。盡管與製造業和服務業相比,這一比重仍然較低,但是考慮到礦產資源價格持續走高,採掘業利潤較為可觀,因此全球採掘業FDI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從全球採掘業FDI的參與主體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愈發重視這一領域。其中,發展中國家投資採掘業的步伐尤為迅速,從1989—1991年間的年均2.45億美元迅速增至2003—2005年間的年均37.23億美元,增長了15倍;同期,發達國家的採掘業投資也從年均92.35億美元增至年均416.34億美元。以荷蘭為例,2000年荷蘭採掘業FDI存量為510.45億美元,2005年已達到了1621.25億美元,短短5年間增長了3倍之多;1998-2000年間荷蘭採掘業FDI的年均流量僅21.27億美元,2003—2005年間已達393.05億美元,足見其採掘業FDI發展之迅速。 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的跨國公司日益活躍
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在採掘業FDI中始終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以金屬采礦業為例,2005年按世界總產值份額排名的前25家金屬采礦企業中,有15家來自發達國家,其中荷蘭、英國和美國是採掘業FDI的三大來源國。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發達國家在全球採掘業FDI中所佔的份額有所下降,從2000年的99%下降到2005年的95%;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在採掘業FDI領域中的日益活躍。據UNCTAD統計,1990-2005年,發展中國家採掘業FDI存量在全球所佔份額已經從1.2%增至5.5%。
這一趨勢主要由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以及經濟轉型國家的跨國公司所驅動,且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尤為顯著。在拉丁美洲,採掘業已成為其近年來FDI的主要目標。2006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170億美元收購世界第一大鎳商加拿大英可公司,是發展中國家公司進行的最大收購案例。此外,委內瑞拉、智利和阿根廷也是重要的投資來源國。在亞洲,中國和印度等國的採掘業海外投資也不斷增長。2005-2006年間,印度ONGC Videsh公司向海外(古巴、埃及等)進行了九次採掘業收購,截至2006年3月,石油和天然氣領域佔印度海外收購總價值額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9%。在東南歐,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跨國公司在發達國家進行下游垂直一體化經營,同時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上游勘探和開采活動。在這一系列活動中,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通過FDI逐步實現採掘業企業的國際化戰略,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並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性公司。
此外,盡管在不同類型的採掘業,投資主體的所有權性質相差迥異,但是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表現出了良好的勢頭。在金屬采礦業,私人企業獨占鰲頭,主導著全球金屬礦產的生產;但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情況則截然相反。由於OPEC及發展中國家石油國有化浪潮的出現,國有石油企業逐漸取代了私人跨國公司的主導地位,且這一趨勢不斷彰顯。2005年,世界前十大石油儲藏量企業均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國有企業,其佔全球石油總儲量的77%,而來自發達國家的私人跨國公司僅佔10%。
(三)投資區位: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全球採掘業FDI的地理分布,也存在相似的發展趨勢,即盡管發達國家依然吸引了全球採掘業FDI的絕大部分,但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作為採掘業投資目標國的重要性不斷增強。據統計,發達國家吸引的採掘業外資流人量所佔比重從1990年的86%下降到2005年71%,而發展中國家所吸引的採掘業外資存量不僅在1990-2000年間增長了近9倍,而且2000-2005年間繼續增長了50%。
如果進行區域的細分,可以發現近年來採掘業FDI流人量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增長尤為迅速。2004年,埃及、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外資流人量超過總外資的60%;2005年,委內瑞拉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外資流人也高達10億美元。此外,俄羅斯聯邦及其他獨聯體國家也開始成為重要的投資目標地。截止到2005年,這些國家所吸引的採掘業外資存量已達360億美元,並超過了傳統的采礦國,如南非(270億美元)等。
如果進行行業的細分,那麼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UNCTAD對27個石油天然氣跨國公司研究發現,其發展中東道國主要有印度尼西亞、哈薩克、委內瑞拉及俄羅斯聯邦等;在金屬采礦業,2006年在金屬礦產的勘探階段,接受項目最多的發展中東道國是秘魯(12個),隨後是智利(6個)、印尼(4個);在采礦生產階段,秘魯(8個)和智利(7個)是前25名采礦公司投資最多的東道國;在精煉階段,智利同樣擁有數量最多的項目(7個),其後是南非(4個)和秘魯(3個)。
(四)投資方式:採掘業跨國並購與聯盟浪潮再起
與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情形類似,跨國並購浪潮極大地推動了全球FDI的發展。但是與之不同的是,上次跨國並購浪潮主要發生在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而此次跨國並購浪潮卻集中在採掘業領域,其驅動因素主要是全球採掘業公司利潤的不斷增長導致股票價格上揚。從未來看,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據UNCTAD統計,2004年全球採掘業的跨國收購額只有168億美元,2005年激增至1053億美元,其中,約3/4的跨國並購案例分布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相比之下,采礦與採石工程中的跨國並購活動相對較少。但是近兩三年,隨著礦產品價格的高漲,全球礦業也成為並購的焦點。自2005年底以來,僅並購額超過100億美元的案例就達到了5起。2006年,采礦與採石行業的跨國並購額創下了55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其中,2005—2006年發達國家采礦業部門的跨國並購額增長近5倍(110.35億美元-504.92億美元),收購額增長近7倍(48.58億美元-369.03億美元)。同樣,發展中國家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印度塔塔鋼鐵公司收購了歐洲第二大鋼鐵企業英荷科魯斯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競爭的加劇,跨國公司之間逐漸傾向於通過強強聯合,進一步增強它們的整體規模、市場份額、技術控制等實力。例如,世界第三大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公司就是強強聯合的產物;2007年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也啟動了對第三大礦業公司力拓(Rio Tinto)的收購,等等。伴隨企業跨國並購重組活動的日益頻繁,全球採掘業的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在金屬礦產領域,2006年十大企業控制了全球所有非能源礦產總價值的33%,而1995年這一比例僅為26%;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1995-2005年間前25家企業的行業集中度也由59%上升到63%。
二、國內企業參與採掘業對外投資的可行性分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當前全球採掘業FDI的盛行是在當今世界能源緊張條件下的必然結果,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對中國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在此次採掘業FDI浪潮中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日漸活躍,相比之下,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採掘業FDI的規模仍然偏小。2005年中國採掘業FDl分別相當於全球採掘業FDI流量和存量的1.4%和3.6%,遠低於發展中國家所佔份額(分別為8.3%和5.5%)。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能源需求缺口將日益擴大。由於國內能源開采有限,礦產資源進口則會進一步加大我國對外資源的依存度。因此,為了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我國企業有必要在全球新形勢下積極開展和推動採掘業FDI。鄧寧的OLI範式分析也表明,我國企業不僅有必要積極投身其中,而且也基本具備了進軍海外採掘業的條件。
(一)所有權優勢(Ownership Advantage)
在資金方面,我國資源型企業尤其是石油企業,均為資本實力雄厚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在國內,三大石油巨頭(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不僅擁有廣泛的融資渠道、可以較低的利率獲得貸款,而且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融資補貼和投資保險等,從而可以憑借雄厚的實力進行海外採掘業投資。在國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鋁業等企業已成功在海外上市,可以憑借良好的信譽和管理能力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
在技術方面,專利技術也是資源型企業國際化的所有權優勢來源之一,特別是對於一些技術先進的項目,如深海油氣鑽采和液體天然氣的生產等。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目前分別在上游勘探開發和下遊冶煉等領域佔有技術優勢,特別是中海油,在高難度的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一流的技術和大批世界一流的技術人員。
在規模經濟方面,經過幾十年的資本積累,國內石油企業、采礦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具有了規模經濟的優勢。例如,中石油在世界50大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中位居第八,且已在23個國家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產,而中石化與中海油同樣榜上有名。
(二)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內部化優勢是指企業為了避免由於外部市場缺陷而引起的交易費用增加,從而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進行產品和技術的內部轉移。首先,當前國際礦產資源價格暴漲,給我國經濟建設帶來的不穩定性愈來愈顯著;其次,部分石油豐富的東道國考慮到能源資源的戰略重要性以及較高的資源租(Resource Rent),越來越多地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加以控制。最後,作為我國進口石油主要來源地的中東和非洲地區大多局勢動盪,而歐美國家往往實行抑制我國獲得海外能源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獲取能源的交易成本較高,且國家經濟也面臨著重大的戰略性安全問題。國內企業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採用垂直一體化經營等內部化戰略,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公司原材料的供應與貿易,使企業的生產銷售和資源配置趨於穩定,而且可以實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三)區位優勢(Location Advantage)
區位優勢,主要是東道國在投資環境方面具有的對企業生產經營有利的優勢條件,如當地的外資政策、基礎設施、資源稟賦等。一方面,考慮採掘業的特點,東道國資源稟賦是最重要的區位因素。據現有統計,全球有待發現的經濟可採石油資源主要分布於中東地區,所佔比例約為30.5%;其次分布在前蘇聯、北美、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區,均在10%以上;而亞太和歐洲地區分別佔5.5%和3.9%。這些石油豐富的國家,多數缺乏自我充分開發能力,這就為我國企業進軍這些國家提供了充分條件。另一方面,在採掘業活動的各階段,東道國政府政策和制度也至關重要,如外資政策、采礦政策等。2006年UNCTAD的調查顯示,各國184項政策變化中,80%是有利於東道國吸引外資的,如埃及將企業稅從40%降低到20%,海灣產油國也制定了吸引國際石油資本的優惠政策。因此我國企業可以有效利用這些優惠政策開展採掘業FDI,不僅可以保障國內資源的長期穩定供給,而且對投資企業自身來說也是很好的盈利機會。 對於對外直接投資剛剛起步的我國來說,盡管國內採掘業企業已經初步具備了上述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但在推動採掘業FDI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應採取如下相關政策措施。
首先,在政府的角色定位方面,世界經驗表明,企業在海外投資初期往往是依靠政府的強有力支持而獲得成功的,採掘業領域的FDI尤其如此。因此,我國政府應逐步完善FDI的促進政策和支持體系,特別是加強有關對外投資立法,鼓勵和保護我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的動力與利益。與此同時,和其他行業的FDI相比,進軍採掘業需要更為雄厚的財力和資金保障,可以通過融資補貼提供財政支持,或者採取出口信貸、貸款補貼與投資擔保等措施直接參與項目融資,使我國企業投資海外時有能力承擔更大的風險,從而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能源。
第二,在投資區域的選擇方面,一方面,我國企業應積極推進對發達國家採掘業的投資,以獲取知識和技術等戰略資產,進一步提升企業現有的所有權優勢,應將北美及歐洲國家(如荷蘭、德國和英國)作為能源部門並購和股權收購的重點區域。另一方面,未來20年世界石油資源增長主要來自中東、俄羅斯—中亞、南美、北非等地區,因此這些地區應該成為我國開發利用世界石油資源的戰略區域;而在鐵鋁銅等金屬礦產部門,應將南美、亞太地區、東歐—俄羅斯、非洲及北美地區作為重點區域。
第三,在投資方式的選取方面,加快國外、國內范圍內的並購活動是目前採掘業FDI的首選方式。國內企業可以通過充分了解東道國的企業情況、經濟管理體系和制度法律體系,積極並購在市場、資源、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互補性的企業,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提高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還可以通過與國內大型企業進行強強聯合,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加強對海外投資市場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第四,在投資風險的防範方面,海外經營企業應該極力規避因採掘業投資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社會與環境風險等一系列風險。其一,國內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創造在國際市場應對競爭的壟斷優勢,因為先進的技術在尋找礦產及油氣資源、降低投資風險和控制產品成本等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二,企業應加強培訓,加快培養精通法律、經濟、管理的復合型跨國經營人才;其三,企業在投資前應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對東道國礦產數量和質量的評估、對投資盈利能力和預期風險收益率的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