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期貨一五

期貨一五

發布時間:2024-08-06 10:38:21

『壹』 2015年股災之後,中金所對股指期貨交易出台了哪些對應措施

2015年8月26日,中金所將滬深300和上證股指期貨各合約的非套期保值持倉的交易保證金由合約價值的10%提高到12%,2015年9月7日起這一數字上升至40%;對客戶在單個股指期貨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600手的認定為「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此後逐步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准降至10手;將股指期貨當日開倉又平倉的平倉交易手續費標准調整為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一五收取。自2015年9月7日起,這一數據提升至萬分之二十三收取。

2017年2月17日,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准從原先的10手調整為2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調整為20%,中證50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調整為30%(三個產品套保持倉交易保證金維持20%不變);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九點二。

2019年4月22日,將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准調整為12%;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准調整為單個合約50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將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准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三點四五。

同花順推出了專業的期貨投資平台——同花順期貨通。在這里不僅有從入門到大神的投教課程,還有知名期貨公司明星講師直播。為您的期貨交易助力。目前各大應用商店皆可搜索下載。

『貳』 股指期貨年內連續幾次限制分別都是什麼限制

中金所公布一系列股指期貨嚴格管控措施,將期指非套保持倉保證金提高至40%,平倉手續費提高至萬分之二十三,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認定為異常交易行為,旨在進一步抑制市場過度投機,促進股指期貨市場規范平穩運行。

一是調整股指期貨日內開倉限制標准。中金所決定,自2015年9月7日起,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客戶在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

二是提高股指期貨各合約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

三是大幅提高股指期貨平今倉手續費標准。為進一步抑制日內過度投機交易,結合當前市場狀況,自2015年9月7日起,將股指期貨當日開倉又平倉的平倉交易手續費標准,由目前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一五收取,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收取。

(2)期貨一五擴展閱讀:

商品期貨持倉限額取決於其在交易所規定會員或者客戶可以持有的、按照單邊計算的某一合約持倉的最大數量。因為不同的商品期貨公司的規定持倉限額‍不同。

持倉限額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者客戶可以持有的、按照單邊計算的某一合約持倉的最大數量。同一客戶在不同會員處開倉交易,同一客戶在不同會員處開倉交易,其在某一合約的持倉合計不得超出該客戶的持倉限額。

獲批套期保值額度的會員或者客戶持倉,不受上述規定的限制。會員、客戶持倉達到或者超過持倉限額的,不得同方向開倉交易。

期貨中的「交易頭寸限制制度」一般是為了防止大戶操縱和交易所防範風險的一種制度。國外和香港期貨交易所也普遍採用。

上海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第四章 投機頭寸限倉制度
第十五條 交易所實行投機頭寸限倉制度。限倉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投資者
可以持有的,按單邊計算的某一合約投機頭寸的最大數額。

第十六條 限倉實行以下基本制度:

(一) 根據不同期貨品種的具體情況,分別確定每一品種每一月份合約的限倉數額;

(二) 某一月份合約在其交易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分別適用不同的限倉數額,進入交
割月份的合約限倉數額從嚴控制;

(三) 採用限制會員持倉和限制投資者持倉相結合的辦法,控制市場風險;

(四) 套期保值交易頭寸實行審批制。

第十七條 同一投資者在不同經紀會員處開有多個交易編碼,各交易編碼上所有持倉頭寸的合計數,不得超出一個投資者的限倉數額。

『叄』 9.2調整後股指期貨手續費大概是多少

目前,滬深300股指期貨手續費,當日平倉的話約2300元/手,隔日平倉的話約回50元/手;上證50股指期貨答手續費,當日平倉的話約1600元/手,隔日平倉的話約32元/手;中證500股指期貨手續費,當日平倉的話約2900元/手,隔日平倉的話約60元/手。

『肆』 安徽省在"一五"期間有哪些成就"十一五''期間又有哪些重大工程

一五:安徽把機器製造業列入了興建重點,恢復擴建和投資新建了一批骨幹企業,又先後從上海遷來108個製造業企業,形成了安徽工業的雛形.

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奮力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

省委關於制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奮力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省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安徽實際,提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安徽奮力崛起

(1)「十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正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著力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推進「861」行動計劃,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保持了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目標提前實現,綜合實力邁上一個新台階,為安徽奮力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礎。

(2)「十一五」時期國內外環境對我省總體有利。世界經濟走勢總體看好,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省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空間越來越大;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內需主導作用日趨強化,為我省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加速,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快速成長,為我省東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施,扶持力度加大,為我省奮力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我省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階段,「861」行動計劃積蓄的能量持續釋放,為加快發展積累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全省上下形成了團結奮進、振興安徽、幹事創業、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為奮力崛起提供了強力支撐,我省加快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業化水平低、城鎮化水平低、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低和經濟外向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縣域經濟薄弱,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自主創新能力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強,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就業壓力較大,城鄉居民收入較低且分配中矛盾較多,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總的來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

(3)「十一五」是我省奮力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我們必須在完善體制機制、轉變增長方式、推進結構升級、構建和諧安徽等方面邁出關鍵性步伐,加速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經濟實力和綜合省力,盡快縮小與全國人均水平的差距,為安徽崛起打下決定性的基礎。任務光榮而艱巨,責任神聖而重大。我們一定要增強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搶抓發展機遇,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確保2020年以前,我省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居全國中上遊行列,提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速推進跨越式發展

(4)「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規劃,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奮力崛起為主題,實施工業強省、東向發展、創新推動、中心城市帶動、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提升「861」行動計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安徽,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

推進我省「十一五」時期的發展,關鍵是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著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五個統籌」和「六個必須」,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堅持從我省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以觀念創新為前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基礎,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支撐,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5)「十一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國民經濟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與全國的人均差距逐步縮小;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工業化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經濟外向度大幅度提高;普及和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繼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貧困人口逐步減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特別是農村面貌明顯改觀;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安徽建設取得新進展。

三、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6)堅持把工業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抓住深化改革、技術進步、產業升級、規模擴張和產業集群五個關鍵環節,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產業水平和競爭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產業層次高的新興產業群。建成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工程機械、船舶及設備等產業,壯大電子電器產業群,建設全國重要的家用電器生產基地,加快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積極發展食品、紡織服裝等輕紡工業,提高加工深化度、提升品牌形象。加強能源產業建設,建成兩淮能源基地,推進「皖電東送」,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做好核電前期准備;壯大原材料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精品鋼鐵基地、有色金屬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生物產業,爭取在生物醫葯、集成電路、軟體和終端產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著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重組步伐,培育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力、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和一批超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充分發揮大企業的輻射關聯功能,帶動中小企業專業化生產和配套服務;促進同類產業中小企業的區域集聚,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塊狀經濟。

(7)加快發展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制度,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提升和完善批發市場體系,加快推進物流基地建設,深化農村商品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市場建設,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加速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充分發揮「兩山一湖」、徽文化、紅色旅遊及其他旅遊資源優勢,建設旅遊大省。

(8)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全面對接長三角為重點,加快構築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加快乾線鐵路建設,建成高速公路骨架網,改善內河干線航道運輸條件,大力發展民用航空,完善城市交通網路,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初步形成若干主樞紐,以長江、淮河為水運主通道,國家干線鐵路通達所有省轄市,高速公路基本通達縣域,油路或水泥路通達行政村的綜合交通體系。

以防洪抗旱、排澇減災和供水安全為重點,構築水利支撐體系。加大排澇抗旱能力建設。全面完善國家確定的治淮骨幹工程,統籌推進淮河支流和淮河流域低窪地的綜合治理。實施淮水北調工程。加快推進引江濟淮前期工作。抓好長江重要支流整治。基本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完善城市防洪體系。積極保護和合理配置水資源,實現城市用水安全可靠、工農業用水基本保障。

建立「數字安徽」框架體系。完善「數字安徽」的支撐、應用與保障三大體系。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重點產業信息化改造為突破口,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加速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四、繁榮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9)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財政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力度,引導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來資本投資開發農業,推動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向農村覆蓋,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優質人力資源向農村流動,城市產業與農村對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充分發揮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實施「千村百鎮示範工程」。

(10)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業區域布局,抓好糧食主產區建設,發展特色農業,以名特優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為重點,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畜牧水產業,把養殖業培育成農村支柱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延伸產業鏈,促進農產品加工增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准化,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1)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深化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項改革,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建立農村基層管理新體制,建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建立「三農」社會化服務新體系,改進農村工作考核評價辦法。穩定並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支持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深化農村金融體制、農村商品流通體制和征地制度等項改革。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12)大力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對農村學生逐步全部免收學雜費,繼續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培育新型農民。改善鄉村醫療衛生基本條件,基本建立覆蓋全省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推進「少生快富」扶貧工作。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加快鄉村路網、供電、供排水、沼氣、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以鄉鎮規劃為龍頭,以集約土地、美化環境、完善功能為重點,開展村鎮整治。

(13)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和農資價格的合理水平,促進農民直接受益。結合小城鎮建設,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改善貧困人口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五、推進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設,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4)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加快合肥現代化大城市、以「馬蕪銅宜」為重點的皖江城市群和以「兩淮一蚌」為重點的沿淮城市群建設步伐,加強市際間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壯大實力,完善功能,增強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做好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完善市政設施網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創立城市品牌。

(15)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持分類指導,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合肥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提升產業水平,提高經濟首位度,增強集聚和輻射能力,形成省會經濟圈,在奮力崛起中發揮先鋒帶動作用。促進沿江大發展,尤其是「馬蕪銅宜」要加快發展,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的產業密集帶,在奮力崛起中發揮脊樑作用。充分發揮皖東沿邊市縣毗鄰沿海發達地區的區位優勢,加速發展上的無縫對接,努力成為全省東向發展的「排頭兵」。促進皖北大開發,「兩淮一蚌」要充分發揮工業優勢,重點建設煤電化基地,發展特色製造業,盡快做大做強,成為皖北地區奮力崛起的龍頭;加強沿淮淮北平原以治淮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現代農業建設,加快工業發展和礦產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加速城鎮化進程,妥善處理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振興區域經濟。促進皖南大開放,壯大旅遊支柱產業和環境友好的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加快形成以黃山為重點的世界級旅遊觀光度假勝地。加大大別山區和江淮分水嶺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現代農業、工業和旅遊業。

(16)大力振興縣域經濟。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民營經濟為主體、產業集群為方向,培育特色經濟,發展配套經濟,做實園區經濟,提升勞務經濟,大力發展縣域工業和農業產業化,形成以工業為主導、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積極推進縣城和中心鎮建設。進一步擴大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力爭到「十一五」末建成一批經濟強縣,有的縣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實現縣域經濟的新突破。

六、進一步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17)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健全科學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建設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嚴格控制機構和人員編制。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合理界定各級政府事權,進一步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體制改革。

(18)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以省屬大企業為重點,以產權改革為核心,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大重組力度,盤活存量,推動大企業與國內外戰略投資者開展合資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直接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系。全面深化國有、集體中小企業改革,抓緊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19)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清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准入,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加快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和監管。

(20)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支持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積極引進省外國外金融機構。加快地方商業銀行發展。壯大農村信用聯社,發展農村合作銀行,建立農業保險公司。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業。建設和完善省、市、縣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增強省屬證券、信託、期貨、保險公司實力。加強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積極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

七、著力推進東向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21)加速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東向發展的本質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對接,大力建設與東部地區相連的比較完善的綜合交通網路體系。加強經濟運行機制接軌,在招商引資、行政審批、激勵機制等方面積極推行與東部地區相似或更加靈活適用的政策。加快與東部地區商品和要素市場的對接。推進產業互補,提供資源支撐,接受產業轉移,形成互動發展。繼續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全方位擴大對內開放。

(22)加強和改進招商引資工作。按照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並重的要求,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推動全省產業結構升級更好地結合起來,力爭總量上有較大跨越,質量上有明顯提升。創新招商方式,改善投資環境。突出抓好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利用外資的力度,爭取在利用跨國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上取得新突破。擴大間接利用外資規模。進一步利用好省外資金。高度重視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秀人才。

(23)開發區要在擴大開放和制度創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堅持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產業層次,促進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軟環境,提高綜合服務能力。集約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鼓勵各級各類開發區開展管理體制創新,推動開發區升級和擴大規模,形成新優勢,實現新發展,更好地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24)著力提高經濟外向度。把擴大進出口規模與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擴大服務貿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壯大外貿人才隊伍,扶持出口型生產企業和外貿龍頭企業,拓寬外貿進出口渠道。增強處置貿易爭端能力。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建立資源供應、加工基地和營銷網路,參與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加強與境外機構的研發合作。

八、實施科教興皖和人才強省,建設創新型安徽

(25)促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高度重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組織實施若乾重大產業技術研發、重大裝備技術研製專項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項目,力爭在汽車、生物工程、煤化工、電子信息等重要領域的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突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鼓勵應用技術研發機構進入企業。加強國家級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實驗室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加強與省外境外科研機構的合作。壯大創業風險資本,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落實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集中力量抓好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

(26)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把職業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建成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施高等教育「雙百(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工程」,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大力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興辦教育,實現民辦教育的新突破。提高師資特別是農村師資水平。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

(27)大力推進人才強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關鍵環節,堅持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一起抓,努力培養一大批適應我省發展要求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堅持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健全人才市場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推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崗位管理制度和績效分配製度。加大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積極營造廣納群賢、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優越環境和良好氛圍。

九、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28)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加快以節能降耗為主要目標的技術改造。加快建立循環經濟法規政策體系、技術創新體系、推廣服務體系和激勵約束體系。積極開展循環經濟型企業、園區、城市和農村等試點,取得經驗盡快在全省推開。抓緊提出並實施一批循環經濟的項目,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有限開發、有序開發和有償開發,加大重要資源地質勘探力度。

(29)加快生態安徽建設。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切實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加大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力度,盡快改善水環境質量。保護水源,保障飲水安全。高度重視推進長江中下游地區酸雨控制和環境改善項目建設,遏制長江流域污染加重的趨勢。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鞏固綠化成果,加快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建設生態經濟示範基地。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十、高度重視社會建設,著力構建和諧安徽

(30)積極促進社會和諧。加強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區建設,發揮城鄉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著力建設「信用安徽」,塑造誠信政府形象,規范企業誠信經營,樹立公民誠信道德意識,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營造重發展、講誠信的良好社會風氣。

(31)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把擴大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引導和促進多種形式就業,大力推行「組織起來就業」。加快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創造就業崗位方面的作用。完善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培訓,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32)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健全失業保險制度。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基金。研究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重視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認真解決失地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高度關注和解決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問題,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社會慈善事業。做好救災救濟工作。

(33)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效調節高收入,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解決部分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准。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認真解決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等困難問題。

(34)建設文化強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培育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變為文化產業優勢。加大政府對社會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的省重點工程和一批基層文化設施。加強文物保護和文化市場管理。

(3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對重大疾病的預防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能力。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認真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積極發展中醫葯事業和產業。加強計劃生育和婦幼衛生保健,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有效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群眾身體素質和競技體育水平。

(36)推進「平安安徽」建設。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不穩定因素排查化解機制、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管理、社會動員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強化對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等方面的安全監管。

閱讀全文

與期貨一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規劃師培訓價格 瀏覽:575
小雞理財官網 瀏覽:204
怎麼投資理財可以成為富豪 瀏覽:979
交行理財產品最新列表 瀏覽:81
匯富天下貴金屬詐騙 瀏覽:750
工行貴金屬幾點可以交易 瀏覽:543
房屋大票貸款 瀏覽:773
007349基金申購 瀏覽:482
格力空調串貨價格 瀏覽:45
貴金屬資源數據先生 瀏覽:413
智車優行融資 瀏覽:869
外匯怎麼設置杠桿 瀏覽:123
理財紋圖片大全 瀏覽:375
蘇寧怎麼看歷史價格 瀏覽:116
華雲數據股票 瀏覽:449
人民幣10元可以換多少越南盾 瀏覽:213
銀行貸款用信調查報告 瀏覽:217
黃金明日走勢 瀏覽:484
達華並購資金 瀏覽:870
期貨模擬資金怎麼重置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