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大豆七月期貨價

大豆七月期貨價

發布時間:2024-07-21 07:36:29

1. 大豆期貨價格與農民種出來的實際價格,是不是一樣的

就像大家說的炒股一樣,大豆期貨價格比農民種出來的實際價內格是不一樣的,大豆容期貨價格是一種砍空賣空的價格比農民種出來的實際價格要高很多。就目前大豆種植的出售價格一般在1.6元到一點八元左右之間而在網上炒期貨,也就是大豆期貨的價格,一般在1.9元左右每斤,高的達到了兩元以上每斤用專業的一句話,也就是砍空賣空。

2. 期貨合約不同月份價格之間的關系

影響期貨月份之間的價差主要因素:
倉儲費用:後一個合約相對前一個合約,在同一生產版季節的情況權下,倉儲費用增加了;
品質: 對於新季的農產品,容易水份較多,而後一個月份的相對水份少;
季節因素:商品需求的旺淡季
就想到這些了,呵呵.
在一般情況下,兩個月份會有一個合理的價差,利用這個價差可以做套利.

3. 7月1日,大豆現貨價格為2020元/噸,期貨價格為2050元/噸,某加工商希望能在1個月

第一,加工商開倉來多單20手黃源豆,並開倉空單20手黃豆,如果後期價格上漲超過2060即時平倉掉空倉20手。到期直接用多單2050拿貨。如果後期掉價了,就一直留著空單,交割當天平掉空單,用下跌空單賺的錢,彌補2050高價拿貨的損失。
第二,因為是期貨操作。問題沒有後期漲跌的預期數值,所以無法預算。
第三,實體企業做期貨套保是利大於弊。假設價格下跌,屬於高價拿貨,就可以用空單填補虧損。如果價格上漲,屬於低價拿貨。

4. 什麼季節是大豆期貨的低谷主要什麼因素影響

如何分析農產品期貨的季節性行情

農產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種、生長和收獲季節性周期,也恰恰是農產品這種特有的季節性供求關系變化使得其價格波動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時期內同向運動的趨勢性十分明顯。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這種季節性特徵把農產品走勢大體分為:播種生長階段、收獲季節、銷售淡季和銷售旺季等幾個不同階段。又因為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指引,它們的基本面影響因素是一致的,走勢基本是聯動的,因此,下面我們以幾個品種為例,從季節性影響因素這個角度分別對其期貨價格走勢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種來說,根據自然規律從每年的4月開始,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開始播種,當年9月份開始收割。從10月份開始,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又開始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從這一種植生長周期可以總結出,每年的7、8月份屬於全球大豆的供應淡季,大豆青黃不接,消費需求旺盛,因此價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應旺季,現貨供應充足,價格多處年內低谷,這一規律從上圖CBOT大豆行情長期走勢中不難得到驗證。
仔細觀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來季節性走勢圖,首先我們可發現,國內外大豆價格的相關性很強,糾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來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使得我國大豆需求激增,國產大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消費。加之進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進口大豆數量出現大幅增長,導致國內外大豆價格走勢聯動性增強;其次,我們還可以發現: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節性而形成的的階段性高點多出現在5月-8月,主要是因為每年3-5月是銷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應淡季,這樣高點出現在這期間就不足為奇;9-11月份進入大豆收獲季節,受供應壓力影響價格多處年內低點,產量確定後,隨著消費的增加,庫存的減少,價格有開始抬頭趨漲。不過,每年二月份多是過節時期,市場交投清淡,穀物價格通常盤跌。這些規律都很好驗證了大豆價格的季節性波動趨勢。目前正處於8月份,正是供應淡季,又由於目前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嚴重乾旱,國內大豆減產基本定局,而美國大豆產區近期天氣也是十分炎熱乾燥,大豆天氣行情再度顯現,在大豆收獲季節來臨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因此依據這一特點可以估計在9--11月份供應壓力前大豆可能會形成一個短期高點。
接著再看玉米品種,玉米與大豆的生長周期相差無幾,從上圖可發現玉米最明顯的特徵是仲夏到收獲期間價格多是走跌。由於新年度玉米產量不確定性的影響,7月份的價格往往達到年內最高價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價格開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獲前景可觀,價格仍可持續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獲季節,由於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場供應壓力最大,價格往往會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玉米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隨著變化。農業部前期發布的《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 年)》(以下稱《規劃》),提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生物質能產業要按照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積極發展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和氣化燃料,適度發展能源作物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確定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這對前期國內利用玉米發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潑了一盆冷水,玉米期價也因此 從1700元/噸上方連續回落至1500元/噸以下。由於過渡打壓後,近期的東北農作物用地發生乾旱災害,導致玉米期價產生了"反季節"的上漲行情,但於8月10日將有"吉林省2007年輪換地方儲備糧競價銷售交易會",屆時將銷售輪出省級儲備玉米10萬噸,這對於玉米期價將是一個壓力。在供應季節來臨前玉米產生大幅度反彈的行情較小,上漲空間有限。
最後轉到國內外小麥品種上,以北半球冬小麥為例,其播種時間為10月上旬(寒露後)至下旬,收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麥有兩個明顯的季節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獲季節來臨之前的春季這一時期慣於下跌。多數年景,小麥價格在1、2月份因資金回攏影響都會經歷季節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麥上市後的7月份一般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多處年內最低點;另一個趨勢就是從收獲季節的低點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麥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價格傾向於上漲,春節左右因消費帶動價格到達年內高點。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麥集中上市壓力下,強麥期價產生了一個季節性低點,隨後變於七月底產生了強勁的上漲。
綜觀以上三個品種的季節性因素對價格變化的長期影響作用,盡管活躍的期貨交易可以削弱較明顯的價格運動趨勢,但特定時節的價格同向波動趨勢仍然十分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農產品的價格趨勢主要是受供給和需求兩個基本面因素影響。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又是有季節性的,這樣每年從作物播種到收獲前夕,由於舊年度作物的庫存量與新年度作物的產量存在不確定性,作為具有預測效應的期貨交易往往容易隨著市場對天氣、病蟲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動;其後隨著收獲季節到來農產品每個品種的新年度產量情況逐漸明了,必然市場就開始面臨季節性的供應壓力,若是豐產年頭供應壓力則最重,價格也最弱。若是減產年頭則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上漲行情;新糧上市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期貨價格對需求、庫存等因素的反應越來越敏感,其趨勢性也越來越明顯,尤其進入消費旺季,市場的供需矛盾不斷得到深化,此時市場人氣越來越旺,持倉量迅速增加,期貨價格往往最強,當然其中也不乏對新概念題材的炒作。因此,季節性因素是我們在制定農產品操作計劃時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分析上述幾個品種價格的季節性走勢是建立在對各品種長期數據統計的基礎之上的,盡管其整體體現出了農產品由供求主導的季節規律性,但其中不時也存在偶然現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獲季節的反季節上漲,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大量進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減產,一時間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創20幾年來歷史新低,處於那種供求嚴重失衡狀態,市場充滿了對未來供不應求的預期,季節性收獲壓力完全被抹煞,導致價格在收獲季節一路狂飆。此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突發因素,還有一些新概念題材的影響也容易導致價格的反季節性走勢。這就提醒我們,在分析相關農產品走勢時,也不能只簡單地依據其季節性走勢來操作,其他階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時時加以關注並能做出客觀評估。
總之,在世界范圍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農產品的季節性特徵表現突出,當大的供求面嚴重失衡時,季節性特徵往往容易被淹沒,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行情。季節性特徵是農產品的固有屬性,進行季節性分析可以為我們提供價格短期內的發展趨勢,但要把握其長期走勢還必須同時兼顧其它大供求面的影響因素。

5. 商品期貨是如何交易的說詳細點兒,最好舉一個好的例子,有獎哦

樓主您好!

我是期貨從業人員,下面從套期保值和風險投資兩個角度給您解釋下商品期貨的交易過程:

(一)套期保值:

1.買入套期保值:(又稱多頭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中購入期貨,以期貨市場的多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空頭,以規避價格上漲的風險。

例:某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鎖定了成本。

2.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空頭套期保制值)是在期貨市場出售期貨,以期貨市場上的空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多頭,以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

例:5月份供銷公司與橡膠輪胎廠簽訂8月份銷售100噸天然橡膠的合同,價格按市價計算,8月份期貨價為每噸1.25萬元。供銷公司擔心價格下跌,於是賣出100噸天然橡膠期貨。8月份時,現貨價跌至每噸1.1萬元。該公司賣出現貨,每噸虧損0.1萬元;又按每噸1.15萬元價格買進100噸的期貨,每噸盈利0.1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膠價格下跌的風險。

(二)風險投機:

1.利用某一品種價格的波動進行投機操作
(a)買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判斷7月份的大豆價格趨漲,於是買入10張合約(每張10噸),價格為每噸2345元。後果然上漲到每噸2405元,於是按該價格賣出10張合約。獲利:
(2405元/噸-2345元/噸)X10噸/張X10張=6,000元

(b)賣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認為11月份的小麥會從目前的1300元/噸下跌,於是賣出5張合約(每張10噸)。後小麥果然下跌至每1250元/噸,於是買入5張合約,獲利:
(1300元/噸-1250元/噸)X10噸/張×5張=2,500元

2.套利
(a)利用相關品種的價差套利。
(b)利用不同期貨市場上同一品種的價差套利。
利用同一品種不同交割月的價差套利。
(d)利用現貨與期貨的價差套利。

有問題歡迎追問^_^

6. 中國是怎樣喪失大豆定價權的

"中國價格"意在爭奪國際市場"定價權"

中國近年來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工廠",加工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國內產業部門對各種工業原材料需求的強勁增長。這被世界各地的貿易商們冠以"中國因素"的名義: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僅在2003/04作物年度的進口量就達1650萬噸,每年壓榨用大豆需求量高達2200萬噸左右,幾乎全部進口大豆都用於榨油,國內2/3的壓榨公司以外國供應作為原料來源。

▲中國的銅的消費量佔世界的20%,居於世界第二,國內的銅的生產量只能滿足35%的國內需求,而65%的銅需要進口,每月銅的消耗量在25萬噸左右。

▲中國是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石油需求增長佔世界總量的41%,而石油進口增長超過1/3,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將達1.1億噸,進口依存度在40%左右。

原材料進口對中國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一般商品貿易不同,國際貿易中,作為加工製造業原材料的大豆、金屬銅、石油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是按照基差定價--以該商品"基準期貨合約價格+各類升貼水"這樣的慣例來計算。在發達國家,期貨市場由商品現貨市場演變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期市與現貨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在美國,現貨貿易就是基差交易。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在現實中,世界上主要的期貨交易所因現貨貿易而緊密聯動,由於上述商品定價模式的存在,中國的期貨市場負有參與原材料商品定價權國際競爭的重任。爭奪"定價權"--這正是"中國價格"之意義所在。

"中國價格"能否真正體現中國的"定價權"?

在沉寂多年之後,今年中國的期貨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隨著棉花、玉米、燃料油3個新品種的上市,期貨市場接連不斷演繹出一波波火爆行情,成交量比前幾年有了大幅增長。"定價權"成為熱門話題,不少媒體樂觀地宣稱:"中國價格"的時代已經到來。

然而,也就是在今年,國內的現貨企業並沒有獲得多少好處,反而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沖頂過程中一再被迫高位接下單子,蒙受的巨大損失令人記憶猶新:

▲從2002年開始,CBOT大豆價格就不斷上漲,03年底至今年初,國內企業同國外大豆出口商在高價位簽訂大量采購合同。今年4月5日,CBOT的7月份大豆合約最高達到了每蒲式耳(1噸等於36.7 蒲式耳)1064美分,創15年半新高,而5月份價格開始下跌。在十多天內,進口大豆價格狂跌1000多元,當時狀況被人們稱為"大豆地震"。加上宏觀調控造成的信貸緊縮,許多壓榨企業不得不"洗船"(違約退貨)。相當多企業處於停產狀態,幾乎全行業虧損。

▲從今年5月起,國際國內銅市掀起了一輪大漲勢頭,尤其是9月以來,銅價經歷了處於3000美元歷史高位的大起伏,與此相應的則是國內30000元以上的現貨價格。這令不少銅材加工商望而卻步,以停產來減少損失。同時,過低的國內外比價使得跨市場套利盤規模空前,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不但使國內的投機者損失慘重,也造成庫存和進口的異常緊張局面。

▲2003年以來,世界原油價格經歷了一個大幅上漲的過程,至2004年10月中旬,美國原油期貨價格飆升超過每桶55美元,之後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40美元上方。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今年1月到9月,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中國已為此多支付130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認為,油價如果從2004年第二季度保持40美元一直到2005年底,將使中國2005年GDP下降0.8%。上期所研發中心楊繼認為,近期油價波動中人為因素起了決定作用。國際石油巨商和投機基金利用石油定價權,聯袂炒作油價。

實際上,中國在這些商品的定價上一直是沒有話語權的!

(1)首先,市場基礎上看:盡管上述事例具體的情況各不相同,迫使中國買家"高位下買單"的原因也大相徑庭,但在本質上有著共同點:盡管一些商品在國內的期貨交易所有對應的合約,但我們從國外市場進口的這些商品,國內市場並沒有參與到其整個價格形成過程中去。價格形成機制才是定價權的核心,國內外期市因制度和法規處於人為的分割狀態,國內的投資者無法從正常渠道直接參與對方市場的價格形成過程,幾乎是游離於其外的。目前為止,經證監會批准,可以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國內公司,一共26家,大都是一些"國"字型大小集團公司或行業大佬。一般企業則很難通過正常途徑參與境外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業務。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認為:要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才能形成國際定價權。之所以沒有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首先我們的政策條件不具備。

另一方面,盡管與前些年相比有了不少的發展,但中國的期貨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發育很不充分。與國外上百年歷史的期貨交易所相比,國內交易所推出的合約品種無論數量、規模、還是覆蓋范圍都難以望其項背。大商所研究部總監王偉筠介紹:"中國黃大豆期貨的交易量只佔CBOT的1/4,還是一個規模有待拓展的市場,黃大豆的定價權大部分還掌握在美國的交易所手裡。"

品種方面,專業人員介紹,目前全球商品期貨交易所有100多家,共有93類品種。而國內加上新上市的3個品種,一共才9個,與中國的產業地位及不相稱。對於眾多現貨企業,國內市場缺乏合適的品種。比如對於壓榨商來說,豆粕和豆油的價格關聯更為緊密,而國內期市還沒有後者;在2號大豆合約推出之前;大商所1號大豆合約僅限於非轉基因大豆品種,這也與廣大油廠的實際不符。相關品種的缺失,無法形成完善的價格體系,這也是業內人士不斷呼籲中國應該盡快推出更多的商品期貨合約品種的現實原因。

此外,國內期貨市場還沒有期權這樣的衍生品上市,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實際上,國內三家期貨交易所均表示,早在數年前就分別開始了銅、大豆、小麥等期貨期權的研究、開發和准備工作,遲遲得不到推出,原因恐怕在於市場容量還不夠大,還有便是監管部門出於風險管理的考慮。

(2)從風險管理上看:國內外期貨交易制度諸多不同之處,國外市場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這方面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10月13日國際銅市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跌,LME銅價當日跌幅超過10%,而國內滬銅最大單日跌幅4%,3日累計跌幅8%,有媒體就據此下結論認為,這說明滬銅相對比倫銅抗跌,"上海價格"在這里充分發揮了作用。而事實上,這樣的差別緣於國外無停板制度而國內有,使得大跌後內外盤的比價關系需要幾個交易日來恢復,倒是如銅行業分析師畢勝所言,恰恰說明了"上海價格"很大程度上還是"倫敦價格"的"影子價格"。出於對風險控制的考慮,在幾次三番的發出風險警示和提高交易保證金比例後,上月底上期所又向會員單位征詢意見,打算擴大銅鋁期貨合約出現單邊市時的漲跌停板幅度。

除了交易所對交易中的風險控制外,前不久曝光的中航油石油期權投機巨虧事件,更是對國內企業敲響了一次大大的警鍾。虧損的原因:逆勢而為、重倉投機,這樣做的風險有多大,任何剛入期市的初學者也不會不清楚。那為什麼直到把老本都虧光,以至於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虧損才被發現?有點諷刺意味的是,在中航油事件曝出後兩天,歐洲期貨交易所亞太地區負責人毋劍虹還對中國期貨市場建言:"盡早推出期權交易,更好規避市場風險。"北京德潤林期貨專家李磊認為,中航油的風波說明了監管體系的失效,"我們的期貨監管體繫到底能有多大實效,才真正應該好好反思。"

事實證明,就算有了相應的渠道讓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缺少了風險管理,也必然會遭到國際機構狙擊,落個慘淡收場。放縱的投機,在國際大市場游戲規則中,不但不能爭得討價還價的權利,反而會將本應有的話語權葬送。

(3)參與者上看:國內與國外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西南期貨分析師汪飛介紹,國內期貨市場在市場准入制度、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大型機構投資者(如基金、投資銀行等)尚沒有得到進入期貨市場的制度上許可,導致了國內期貨市場投資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局面。據統計,在國內期貨市場上,資金量在100萬以下的投資者比重為84.77%,而超過300萬元的投資者僅佔4.75%。而在多數成熟的期貨市場上,除了一些具有現貨背景的企業以外,大部分是以投資基金的形式介入的,期貨投資基金的市場參與份額佔到整個市場交易額的60%以上。

在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參與主體中有60%是從事生產、流通、貿易、加工的現貨商,農產品現貨市場中各個環節的定價也都離不開期貨市場,可以說,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真正融為一體,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利用。而在國內關系國計民生的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上,期貨市場的滲透力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這使得國內市場的期現貨價格常常大幅背離,期貨價格起不到應有的指導作用。

適應游戲規則,參與全球定價權競爭,還缺很多

將於本月22日上市的大商所2號黃大豆合約是中國朝著國際定價體系邁進的一個長足進步。但是歸根結底,合約品種交割范圍的擴大僅僅是"定價權"整個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中糧期貨專家韓奇志談到這個問題時就表示:要讓"中國價格"真正發揮作用,缺的東西還很多,如市場開放程度、生產商的經濟意識、市場參與者的結構、規則的問題、防範風險的機制……,很多。

相關:

現貨市場中的基差定價:

現貨市場中的基差定價是指經現貨買賣雙方同意,以一方當事人選定的某月份期貨價格作為計價基礎,以高於或低於該期貨價格若干金額來買賣現貨,買賣雙方不理會現貨價格的漲跌變化,而直接以雙方商定的基差來進行交易。

目前,美國貿易商向國外油廠出口大豆時,大多採用基差定價方式,即大豆進口價格=CNF升貼水價格+交貨期內某一天的CBOT大豆期貨價格。CNF(運費在內價)升貼水由美國貿易商報出,是國外到貨港價格與CBOT期貨價格之間的基差,該基差取決於美國現貨收購市場的緊張程度、海運費、貿易商的經營利潤等因素。

國內大豆進口成本=(CBOT大豆價格+綜合基差)*匯率*(1+增值稅稅率)*(1+關稅稅率)+雜費

國內精銅進口成本=(LME三月期價格+/-現貨升貼水+到岸升貼水)*匯率*(1+增值稅稅率)*(1+關稅稅率)+雜費

CBOT、LME、NYMEX簡介:

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 Chicago Board of Trade)是當前世界上交易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交易所。19世紀初期,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穀物集散地,隨著穀物交易的不斷集中和遠期交易方式的發展,1848年,由82位穀物交易商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後,對交易規則不斷加以完善,於1865年用標準的期貨合約取代了遠期合同,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除廠提供玉米,大豆、小麥等農產品期貨交易外,還為中、長期美國政府債券、股票指數、市政債券指數、黃金和白銀等商品提供期貨交易市場,並提供農產品、金融及金屬的期權交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麥等品種的期貨價格,不僅成為美國農業生產、加上的重要參考價格,而且成為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權威價格。

LME: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London Metal Exch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和庫存對世界范圍的有色金屬生產和銷售有著重要的影響。在19世紀中期,英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錫和銅的生產國/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需求不斷增長,英國又迫切地需要從國外的礦山大量進口工業原料。在當時的條件下,由於穿越大洋運送礦砂的貨輪抵達時間沒有規律,所以金屬的價格起伏波動很大,金屬商人和消費者要面對巨大的風險,1877年、一些金屬交易商人成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建立了規范化的交易方式。從本世紀初起,倫敦金屬交易所開始公開發布其成交價格並被廣泛作為世界金屬貿易的某准價格。目前世界上全部銅生產量的70%是按照LME公布的正式牌價為基準進行貿易的。其年交易量達兩萬多億美元,年資金周轉多於兩百萬兆美元。

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New York Mercandile Exch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實物商品期貨交易所,提供能源與金屬期貨期權合約的交易,並為場外能源產品交易提供清算服務。通過公開人工竟價交易與電子撮合交易系統的結合,在全天24小時內交易原油、石油產品、天然氣、煤、電力、金、銀、銅、鋁、鉑系金屬等一系列合約。NYMEX上市交易的WTI(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價格是全球石油的基準價格。

7. 大豆變「金豆」 期貨價格創6年新高,會影響到中國么

最近,由於降雨阻礙了主要大豆生產國的收獲,而乾燥的天氣威脅著阿根廷的增長,多種因素導致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觸及超過六年。截至周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合約為每蒲式耳14.1325美元。大豆價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全球大豆供應市場有哪些變化?

弗吉尼亞·米西奇,美國芝加哥麥克基斯的負責人:值得注意的是,大豆出口國銷售了98%的大豆,但他們仍然有新的大豆。

閱讀全文

與大豆七月期貨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金盤能提現嗎 瀏覽:900
國有銀行公積金貸款資格 瀏覽:140
什麼是外匯清算 瀏覽:171
期貨aa公司 瀏覽:214
2500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603
600383資金流入 瀏覽:333
58租房貸款 瀏覽:478
魯銀投資借殼最新 瀏覽:109
犇犇理財師 瀏覽:175
高逸投資 瀏覽:478
捷安特股票 瀏覽:594
中美三層次小交易 瀏覽:89
股票月線天量 瀏覽:728
最新創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914
7月取外匯 瀏覽:620
股票買單數字什麼意思 瀏覽:675
000390基金現在多少錢 瀏覽:115
退休人員19年長工資金額 瀏覽:874
蘭州無煙煤價格 瀏覽:637
日元匯成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