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無錫金融投資智慧能源質押

無錫金融投資智慧能源質押

發布時間:2024-05-03 07:00:42

1. 浦發銀行即將破產

為何銀行合規問題頻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因挪用存單質押陷入違規風波的浦發銀行並非孤例。

不久前,渤海銀行南京分行曾發生一起類似事件。同樣是存款被挪用,同樣是用於第三方質押擔保,發生在渤海銀行與濟民可信集團之間的案件則更為戲劇化。

首先是在銀行已經多次進行過違規操作的情況下,濟民可信旗下子公司山禾葯業法人代表突然接到了營業部人員核實存單辦理質押意願的電話,並因此獲悉了28億存款被質押的詳情。

而在事件發酵後,雙方又各執一詞,渤海銀行指出濟民可信對此知情,並收取了來自被擔保公司三倍於該行存款利息的額外收益;但濟民可信則堅決予以否認,並透露出渤海銀行南京分行包括營業部總經理助理管鵬程在內的多名員工已因涉嫌經濟犯罪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

此後,證監會國際部還曾要求渤海銀行反饋關聯交易風險情況、資產質量情況等六方面意見,但至今,該案結果仍懸而未決。

為何短時間內,連續有銀行上市公司被曝存單質押事件?相關違規操作是兩起巧合,還是已在業內司空見慣?

有觀點認為,這是商業共謀的意外破產,而非儲戶全然不知下的存款被挪用。具體而言,在類似事件中,儲戶可以運用閑置資金,創造出額外收益;銀行可以提升存款業務規模;第三方被擔保公司則可以拿著質押擔保進行宣傳、募資等進一步操作,而資金只是在三方之間流動了一圈,就形成了管控閉環。

畢竟,已經有多位從業者透露,辦理存單質押等業務需要蓋章,但公章並不容易偽造。銀行會事先預留企業的印鑒,每次辦理業務都需要機器去和預留印鑒進行比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銀行方面授權強制通過,就可能會涉及多人作案,甚至可能涉及刻假章、准備假材料。

不過,上述觀點並未得到官方認證。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期這兩家銀行的事件,還有很多疑點,現在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對此,經濟日報在《銀行內控不能形同虛設》一文中提到,有研究發現,銀行工作人員對風險防控、內部控制和合規管理三者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到位,是導致內控管理出現漏洞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銀行中層對經營業績的追求「急功近利」,導致內部控制和合規管理被不自覺地淡化了。現實中,部分基層工作人員往往認為按章辦事就是內部控制和風險防控,有時即便發現風險點,也有可能不重視、不匯報。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銀行應進一步健全內控體系、持續提升內控效能,外部監管也要進一步加碼。「只有內外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破解銀行內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源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註: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force_purephv":"0","gnid":"9d1b2665ad7339a53","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92","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71413a9706d4f87.jpg","width":"641"},{"desc":"","height":"4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9e2b1f60b99b413.jpg","width":"641"},{"desc":"","height":"40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4a29f1359984cea.jpg","width":"641"},{"desc":"","height":"42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37524205103c00f.jpg","width":"641"}]}],"original":"0","pat":"mass_adver_offline,art_src_0,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37075286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35070691b1e079f9","src":"雷達財經","tag":[{"clk":"keconomy_1:a股","k":"a股","u":""},{"clk":"keconomy_1:成都分行","k":"成都分行","u":""},{"clk":"keconomy_1:渤海銀行","k":"渤海銀行","u":""}],"title":"渤海銀行後,浦發銀行也被捲入「存款消失」迷局浦發銀行會倒閉嗎 - : 浦發銀行是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之一,有比較強的實力,分布較廣,短期內不會倒閉,倒閉的機率極小.

600000(浦發銀行)會不會倒閉: 倒閉…………肯定是不會的

浦發銀行會倒閉嗎? : 銀行也是企業,經營不善當然可以倒閉. 不過目前銀行是以國家信用作隱性擔保的,一般來講不會倒閉.今後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後,銀行破產條例也會出台,這樣銀行破產可能真的會出現哦

浦發銀行會不會倒閉了? : 理論上,國內任何一家商業銀行都是金融企業,都存在倒閉的可能性,不過目前情況下,浦發銀行是全國性股份制大銀行,倒閉的可能性很小,要倒閉也是那些新成立的地方小商業銀行排前面.

浦發銀行破產了嗎 - : 村鎮銀行如果繳納了存款保險,50萬以下保險公司陪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會倒閉嗎? - : 你過分單純吧,好好想想,今年浦發前九個月的收益達到150%.再說這么大的銀行,...

浦發銀行是國企嗎會倒閉嗎 - : 浦發銀行是上海國資委控股的上市公司.理論上,商業機構都有倒閉的風險.

浦發銀行倒閉了咋辦? - : 這個你應該是想多了,因為浦發銀行是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之一,是有很強的實力的,倒閉的幾率是極小的,而且每年的收入也都是排名靠前的,所以是完全沒必要擔心的.

浦發銀行是國企嗎會倒閉嗎: 是國企也是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不會倒閉.

浦發銀行是正規銀行嗎,有倒閉的可能嗎? : 是正規銀行,一般沒有倒閉的可能.浦發銀行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簡稱.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的國有控股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秉承「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經營理念,浦發銀行積極探索金融創新,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經營實力不斷增強. 2010年12月底,公司總資產規模高達21,621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11,465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6,387億元,實現稅後利潤190.76億元. 上市以來,浦發銀行連續多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

2. 理財方式有哪些

1、保險;

2、基金

3、股票;

4、銀行存款;

5、結構性理財產品;

6、信託。回

拓展資料:

理財分答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 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理財涵義:

①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② 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③ 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3. 聯想、海爾、美的,每一家巨頭背後都有個隱秘王國



當你在味千拉麵點了一份溏心雞蛋,你能想到它跟海爾有什麼關系嗎?


與家喻戶曉的家電巨頭海爾不同,「海爾系」擁有四個上市公司平台,手握銀行、證券、保險、小貸、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產融結合涉及數以萬計的企業,可謂隱形「金控巨頭」。


2014年以後,伴隨金融改革加速,實業巨頭紛紛涉足金控,數千億元資金從實到虛,大系頻出:「海爾系」「美的系」「格力系」「聯想系」「TCL系」「萬達系」「蘇寧系」……


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緊密結合,一般被認為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完成真正經濟轉型升級的不二載體。千千萬萬的張瑞敏、董明珠,都必須經歷金融資本的洗禮與磨礪;唯其中戰勝誘惑與風浪的企業,方能「屹立潮頭續遠航」。



中國的實業傍上金控,起於2000年前後。當時,價格戰時起彼伏,實業利潤下滑。為保持增長,也為拓展融資渠道,一些實業巨頭開始謀求金融平台。


2001-2002年,海爾一鼓作氣控股青島商業銀行,入股鞍山信託,成為上市公司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成立海爾紐約人壽(北大方正人壽)······集齊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四大金融牌照,海爾系橫空出世。


從2002年開始,美的創建基金公司,與希望系發起成立順德農商銀行,參股江蘇銀行、湖北銀行·····TCL、格力、奧克斯等實業巨頭都在金融界大顯身手。


不過,與德隆系、明天系等金融大鱷的「空手套」不同,這些初生實業系謀求的是產融結合。 以海爾為例,產業鏈上游涉及有色金屬、化工、模具等幾千家供應商,下游又有數萬個渠道商。他們大多是民營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取貸款。2002年,海爾注資5億元成立財務公司,依託金控平台融資放貸,向供應商、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 有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海爾財務公司歸集資金超過300億美元,運營能力在全國200多家財務公司中常年位列前5名。


2015年,海爾計劃擴充3000個物流倉儲基地,需配備9萬輛送裝服務車和18萬服務人員。為此,海爾經銷商向海爾財務公司申請貸款,按項目進展分批次獲取建設資金;海爾根據運營期預計收入,逐年收回本息;在建設過程中,都進行了土地使用權質押或在建工程抵押擔保,已建成項目也採取了固定資產抵押擔保。海爾利用產融結合可謂旱澇保收,經銷商也解決了資金需求。


相比海爾成立財務公司的時間,格力晚了1年,TCL晚了4年,美的晚了8年。但皆好事不嫌晚,照樣玩得「溜」。


格力利用財務公司的資金歸集,可以做到不向銀行貸一分錢;把錢從存銀行轉到財務公司放存,再向產業鏈內2萬多家公司放貸,收益是存銀行的數倍。關鍵是,格力與上下游公司知根知底,也不涉及地方金融政策差異,因此放貸審批迅速,資金流動效率更高。


2014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外界一直憂慮的「破產潮」「倒閉潮」並未實際發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融結合起到了救市效果。據格力公布的數字,格力在10個月內就向上下游產業鏈輸血250多億元;通過財務公司對集團成員資金歸集達到88%,有效調節了資金餘缺,把資金投放到了重點項目上。即便產業鏈內公司發生逾期、破產,大多數也被系內處理,難以產生劇烈震動。


有一種說法,深刻揭示了金融大鱷與產融結合的區別:金融大鱷是獵人,打到獵物就跑;產融結合是農民,更多是耕耘。 但是,任何金錢都是具有冒險氣質的,實業大系不會永遠被關在產業鏈內籠子里。一旦選擇向外開放,風險與挑戰也便隨之而來。


2、開放的實業大系


2008年,聯想控股入股蘇州信託,2009年參股漢口銀行,2010年控股拉卡拉,進而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通過正奇金融挺進擔保、小貸、典當······不過,在布局上述金控平台之前, 科技 實業巨頭「聯想系」就已開始向外開放。


這可能源於IT核心產業鏈並不在國內,而且產品存在明顯的周期性,促逼聯想向外尋求多元化發展。


2000年,聯想投資5000萬元創辦新東方教育在線,投資1億元創辦門戶網站FM365,出資3億元收購 財經 網站贏時通40%股權。這些投資都有一個美好的設想:通過與聯想電腦捆綁的方式接入互聯網,流量上去後再發展電子商務與廣告業務。但是,聯想系第一輪擴張撞上了互聯網泡沫,加之自身的互聯網基因不夠強大,所有項目均告失敗。


「創業」不成,聯想系隨後轉入風險投資。2001年,朱立南拿著柳傳志託付的PC業務前十年全部利潤3500萬美元,成立聯想投資,主抓初創期風險投資和擴展期成長投資。雖然沒有抓住BAT這樣的世紀機會,但朱立南處女投就以800萬元拿下科大訊飛11.43%股份,其後也有神州租車、卓越網等閃光項目。


2012年,聯想投資更名為君聯資本。2014年,君聯資本9家投資企業上市,一舉超越紅杉、高盛、IDG位居當年第一位。


除了開山之作的君聯資本,2003年,聯想系成立弘毅資本,主做PE業務,專注收購;2008年成立聯想之星,推出「創業培訓+天使投資」雙驅動模式;2010年成立聯想樂基金,主要投資早期、具有高成長性的TMT創業公司。由此,聯想系構造了PE/VC行業內罕有的全產業鏈,四大投資機構聯手貢獻了除IT業務外最多的利潤。


聯想系的具體套路,簡單說就是借別人的殼下自己的蛋。 比如,2012年,聯想控股設置農業投資子公司佳沃集團,隨後收購裝入青島沃林藍莓果業有限公司65%股權,四川中新農業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完成原始積累。2016-2017年,佳沃農業通過表決權委託的形式入主創業板上市公司萬福生科,最終完成「租殼上市」,而裝入的資產也是第三方國星食品的海鮮業務。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白酒業務。2011-2013年,聯想控股從地方國資手中拿下文王釀酒、孔府家酒等四家地方酒企,然後設置豐聯酒業裝入白酒資產(後來豐聯酒業裝入佳沃集團)。雖然常年虧損,但是聯想系拿下的價格還是很低的,2017年4月轉手就賣給老白乾14億元,順帶把佳沃集團帶上老白乾第二大股東寶座。


2015年,朱立南掌管的聯想控股於港交所上市,麾下不但包括兩家上市公司:楊元慶掌管的聯想集團,郭為掌管的神州數碼,還集結了四大風險投資機構,投資遍布金融、農業、白酒、醫療、物流、養老、化工能源等領域。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朱立南才是柳傳志欽定的接班人。


在聯想系大殺四方之際,2014年,借金融改革加速,家電巨頭金控王國也紛紛選擇走出產業鏈,試圖在經濟增長放緩期尋找新的增長點。


海爾成立P2P海融易,收購第三方支付快捷通,又悄悄拿下非常珍貴的消費金融牌照。在上游,海融易+快捷通,聯合青島商業銀行繼續向產業鏈輸血;在下游,海爾消費金融採取O2O模式,打入紅星美凱龍、有住網、綠城電商等消費場景,向消費者提供信用支持。由此,海爾的產融結合實現閉環,可謂自產自銷。


與海爾同步,TCL成立P2P平台T金所,組建了消費金融事業部。美的則斥資3億元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神州通付,並依託微信公眾號提供員工金融、供應商金融、經銷商金融和小微金融。


金控平台的日趨多樣化與開放性,有助實業大系的手越伸越長。比如,海爾的融資租賃公司入股了華東第一大蛋雞企業鴻軒農業,為產業內的農戶提供融資租賃,指定他們購買鴻軒的設備,並從需求端入手提供訂單式農業技術服務。在這個過程里,海爾既不是加盟商,也沒有布局產業鏈,而是使用金融工具構建了一個產銷聯盟,最後拿走其中的利潤。2016年,海爾影響的蛋雞產業已有50億元的量級,超過這個行業里任何一個個體公司。


聯想系的廣撒網,與海爾系化身養雞大戶,本質上都是利用金融杠桿,進入利潤更高的產業。但是,也不是每一次對外投資都能成功。熊貓煙花、奧馬電器等2014年以後開展對外金融業務的實業公司,至今也未見到太多成效,出現一定壞賬。


更何況,並不是所有產業、公司都希望實業大系插上一腳,即便一開始苟且了後來到分錢也會鬧翻。因此,強取豪奪似乎是難免的。


3、並購戰爭


首先擦槍走火的是美的。


2016年,格力電器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赫然出現寧波普羅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法人就是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間接股東就是美的投資與何享健本人。此事無疑讓董小姐「糟心」不已。雖然「外敵」最終賺了一筆價差撤退了,但是以美的系過往的風格,格力不得不小心提防。


美的是最早走出產融結合,駛上並購擴張、反哺金控道路的實業大系。 早在20年前,美的就通過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隨後收購榮事達、華凌,提升製冷產業能力,打開白電市場局面;收購江蘇春花,實現規模化增長;2008-2014年,通過步步蠶食,實現對小天鵝的絕對控股,對國內洗衣機市場佔有率突破60%;2016年,美的斥資33億元收購東芝白電業務,打通日本、東南亞、歐美市場通道,並獲得東芝在壓縮機上的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上的優勢。


因此,與格力強調自主研發不同,並購是美的發展技術與市場的第一利器。而且,當家電市場出現萎縮、不振,美的系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外移,開辟新的戰場。


上一次外移發生在2003年,美的在行業走低期收購雲南、湖南客車企業,進軍造車。不過,這次嘗試以慘敗收場,保持專注的格力反倒趁機在空調市場奠定了王者地位。


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家電市場飽和背景下,美的排除萬難,收購機器人製造巨頭庫卡。與之前不同,市場反響強烈,大批資金流入上市公司美的集團,造成股價攀升1年有餘,翻了一倍多,完成了一次並購&金控套路。


有趣的是,當年美的沒做成的 汽車 ,格力眼下正在做。 繼董明珠以個人名義入股珠海銀隆後,格力已與珠海銀隆簽署了200億元的互相采購大單,在智能裝備、模具、鑄造、 汽車 空調、新能源 汽車 等領域,優先採購對方的產品及服務。也就是說,珠海銀隆向格力開放了新能源 汽車 技術。2017年6月,珠海銀隆申請IPO。雖然格力未佔一股,但考慮到董明珠的股東身份及占珠海銀隆過半營收的大客戶地位,格力系其實已經收服了珠海銀隆。


在實業大系眼中,好的標的已成為寸土必爭的「國土」,為此殺紅眼也是值得的。 2015-2016年,海爾、美的不約而同向北美第二大家電巨頭GE報價。為此,美的CEO方洪波親赴紐約展示誠意。考慮到美的與GE合作15年的交情,有觀點認為美的幾乎已經拿下GE家電業務。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海爾竟然拋出54億美元的天價拿下了GE,這個價格比之前伊萊克斯的報價高了近一半!


美的近年來正大幅縮小與海爾的市場差距,國際業務占其營收40%份額,但缺乏足夠的品牌美譽度。因此,美的如能拿下GE,將讓海爾非常難受,不如抬高加碼直接斷了對手念想。須知,GE在中國有大量外包訂單,接手的就是美的、格力,此番單子肯定轉給海爾了。


但是,美的也有後手,借收購庫卡攀上了華為系的親家。之前,華為與海爾關系更親密,雙方多有技術合作。但華為一直覬覦庫卡的智能製造技術,以期能打入智能家居市場。於是,美的借庫卡與華為達成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同盟,雙方將實現渠道共享及聯合營銷、數據分享與數據挖掘。


對美的的反擊,海爾系的防範工作盡顯大系恐怖之處——從2016年開始,海爾系暗自在大數據領域布局,目前已經投資了7家大數據細分領域前三公司,並迅速消化吸收相關技術,推出了第一個專為智慧家庭定製的生態操作系統UHomeOS。


從資本市場的躁動,到消費市場的硝煙,如今猶如白駒過隙。


相比美的、格力、海爾的高調,TCL屬於悶聲發大財的主:除深交所上市的TCL集團,TCL系旗下還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通力電子、TCL多媒體電子、TCL通訊 科技 和TCL顯示 科技 。在新三板還有1家以IT產品分銷為主業的控股子公司翰林匯。


最近十年,創始人李東生都在極力促成TCL向新商業模式孵化平台挺進,使用的具體財技就是不斷並購重組,分拆、分拆、再分拆。如按分拆最大化考量,TCL應有7個產品業務,3個服務業務和1個創投,總共11個板塊,目前已經變出6個上市平台了。


須知,蒙眼狂飆的樂視也才七八個板塊,變出了1個樂視網,與TCL系的差距可謂判若雲泥。


4、實系道義


正是在並購的硝煙中,有關實業大系是否適度的討論被提上案頭。


歷史 上,從產融結合走向金控投機,並由此造成的慘案數不勝數 。 比如福特 汽車 ,2006年先是主業受日本廠商沖擊,造成金融業務資金成本上升,最後不得不變賣金融業務才能湊到開發新車的資金。而海爾收購的GE, 歷史 上也由於產融脫節造成大衰退,這才有了業務大甩賣。


判斷實業堅挺、金控沒有反噬實業其實有一個公認標准:產業利潤應遠高於資本溢價,金控行為不應當以獲取短期差價為主要手段。


不過,這個標准如果撞上野蠻人,那就說不清楚了。


2016年9月,聯想系「近親」孫宏斌所執掌的融創中國以137億元收購聯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交易中涉及的40多個項目全是一二線城市核心區域,單價只有2000元每平方米,可謂匪夷所思的便宜。


這無疑為融創四處「搞事情」提供了彈葯——從2014年起,融創已經染指了綠城、佳兆業、萊蒙、嘉凱城、樂視、金科······甚至一度接近萬科,身份在白衣騎士、野蠻人間反復變換,更不乏「甜甜蜜蜜結婚,反目成仇離婚」的案例。融創所到之處,無不掀起陣陣波瀾。


此外,美的除了襲擾格力,還悄悄潛伏過藍色游標、西王食品······2016年7月,TCL與偉星新材成立股權投資基金,本來是要投資TCL與偉星新材上下游相關公司,結果不久後竟集結資金殺向上市公司茂業通信,導致後者陷入沒有實控大股東的尷尬境地······在輿論熱議資本侵襲實業的當口,實業大系事實上也在「抄底」。


從產業巨頭,到實業大系,誰在其中堅守本業始終耕耘,誰在其中裸泳狂奔製造泡沫,我們只有拭目以待了。

4. 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會員單位嗎

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一直以來都致力於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環境,抵制行業中的不正之風。近些年來,各種手段的詐騙案例屢見不鮮。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政策,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先後開展各類宣傳科普活動,比如:「如何防範殺豬盤」;「保護自己,遠離洗錢」;「防範非法集資」等等。此次聲明的發布,也正是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又一次提高投資者警惕的舉措。

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的專業期貨公司,注冊資本金人民幣1.1億元。公司經營范圍為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公司目前是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及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會員單位。

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期貨公司之一,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規范經營,穩步發展,用專業、真誠的服務去贏得客戶的信任。15年來公司秉承專業研究的傳統,深入各個品種的行業基本面,建立詳實的商品和金融資料庫,分析與調研相結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趨勢交易和套利交易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閱讀全文

與無錫金融投資智慧能源質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達信纏論MACD指標公式 瀏覽:727
資金盤能提現嗎 瀏覽:900
國有銀行公積金貸款資格 瀏覽:140
什麼是外匯清算 瀏覽:171
期貨aa公司 瀏覽:214
2500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603
600383資金流入 瀏覽:333
58租房貸款 瀏覽:478
魯銀投資借殼最新 瀏覽:109
犇犇理財師 瀏覽:175
高逸投資 瀏覽:478
捷安特股票 瀏覽:594
中美三層次小交易 瀏覽:89
股票月線天量 瀏覽:728
最新創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914
7月取外匯 瀏覽:620
股票買單數字什麼意思 瀏覽:675
000390基金現在多少錢 瀏覽:115
退休人員19年長工資金額 瀏覽:874
蘭州無煙煤價格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