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機構最新資產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機構最新資產

發布時間:2023-09-26 00:02:18

Ⅰ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

對我國資本市場功能的思考

十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
目的成就。從上市公司的數量、融資金額和投資者數量等方面,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在產品以及法規制度方面,市場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技術系統建設方面成果顯著。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我國資本市場功能和作用日益顯現,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
資本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在融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思考,全面審視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綜合分析、對比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成熟制度,為我國發展、完善資本市場提供理論指導依據,有利於資本市場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資本市場的概念
資本市場,在過去我們認為那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而現在在中國,它已經是個不陌生的、使用頻率很高的詞了。在中國金融理論中,資本市場理論是最年輕的。因為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而又「變幻莫測」,許多方面還處在試驗、爭鳴、探索的過程中,所以定義它是個挺困難的事。即便是在西方經濟學中,資本理論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個領域。可能是由於資本工具的復雜性,或者可能是由於資本市場的強操作性和多變性,導致人們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很不一致,於是對資本市場的界定五花八門,人們幾乎可以在任何角度使用它,並且在不同的場合賦予它不同的內涵。有的人講資本市場時指的是股票市場,也有的人說的是證券市場。比如1995年世界銀行發表的專題報告《中國新興的資本市場》中,相當多的專家將資本市場界定於證券市場,他們認為,證券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最核心部分。而199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寫的《國際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及關鍵性政策問題》中資本市場包括: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衍生工具市場、銀行系統和貸款市場等。還有大家所熟知的美國S"克里"庫珀的《金融市場》專著中,資本市場的范圍涵蓋抵押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到底資本市場這個概念指什麼?
盡管對資本市場的定義見仁見智,但其有著一個確定的內涵,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講,資本市場至少應涵蓋:證券市場(股票市場、長期債券市場——長期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長期信貸市場(長期抵押貸款、長期項目融資等)、衍生工具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金融期權市場等)。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概括出資本市場的基本概念。
資本市場是全部中長期資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動的總和,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和中長期信貸市場等,其融通的資金主要作為擴大再生產的資本使用,因此稱為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通過對收益的預期來導向資源配置的機制。

二、資本市場的功能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本來意義是指長期資金的融通關系所形成的市場。但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 資本市場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其原始內涵, 而成為社會資源配置和各種經濟交易的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資本市場的功能可以按照其發展邏輯而界定為資金融通、產權中介和資源配置三個方面。
(一)融資功能
本來意義上的資本市場即是純粹資金融通意義上的市場,它與貨幣市場相對稱,是長期資金融通關系的總和。因此,資金融通是資本市場的本源職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資本市場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引導而對資源配置發揮導向性作用。資本市場由於存在強大的評價、選擇和監督機制, 而投資主體作為理性經濟人,始終具有明確的逐利動機,從而促使資金流向高效益部門,表現出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三)產權功能
資本市場的產權功能是指其對市場主體的產權約束和充當產權交易中介方面所發揮的功能。產權功能是資本市場的派生功能,它通過對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造、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傳遞產權交易信息和提供產權中介服務而在企業產權重組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個方面共同構成資本市場完整的功能體系。如果缺少一環節,資本市場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資本市場的功能不是人為賦予的,而是資本市場本身的屬性之一。從理論上認清資本市場的功能,對於我們正確對待資本市場發展中的問題、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三、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探討
(一)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企業債券和股票初露頭角。開始櫃台交易。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後,中國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開始飛速發展,截至2006年3月底,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達1373家,上市證券1787隻。股市投資者7127.95萬戶,證券投資基金64隻,股票市價總值達3631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08%。同樣,以間接融資主導的中國企業融資,近年來中國企業直接融資取得較大發展。在企業融資新增領中直接融資所佔比重不斷增高。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成為監管部門最關心的重要問題,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進一步加強了證券市場的管理。資本市場是資本和產權交易的市場,交易涉及的是金額巨大的金融資產,關繫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切身經濟利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並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資源配置優化,必須有規范、合理、公平的法律和法規予以保證。為此,我國建立了一些規范資本市場運作的監管機構和法規體系。例如:《證券法》、(公司法》、《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對資本和產權交易的當事人、中介服務、企業公司和交易所等等已經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行為規范。
但是,與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諸多缺陷。一是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占金融資產的比重仍然很高。據統計,截至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金融資產總額中,銀行存款佔75%以上,有價證券約佔10%,現金和其他金融資產不足10%。二是證券市場目前規模仍然較小,結構也不合理,表現在一級市場上股票發行比重過低,二級市場證券流通比重過低,總體上過度依賴股票。三是信息不對稱,股市價格及收益與公司實質表現高度不相關。四是中國企業融資制度仍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直接融資規摸總體仍然較小,從企業融資的存量結構看,間接融資佔到較大比例。五是在監管方面,規范的監管力度尚不夠。由於建立時間較短,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隨著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資本交易的市場化程度也將繼續提高。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進程加快,資本交易的市場化進程也將加速發展。
綜上可見,我國資本市場目前正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不成熟階段。結構調整和制度完善的任務仍然很艱巨。
(二)我國資本市場的功能演進
1.我國資本市場的形成
要了解我國資本市場形成的初始功能,有必要簡單回顧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在改革初期,我們根據對傳統國有企業弊端的認識,在資金、利潤分配方面作了以下兩項改革:一是對企業放權讓利,實行利潤按比例分成的分配製度,以改變國有企業在統收統支的傳統體制下沒有任何資金使用自主權的狀況。二是將原來對企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改為銀行貸款,以改變企業無償佔用國家資金的狀況。改革沒有收到預定的效果。國有企業按一定比例留下來的資金,由於失去了所有者的約束,企業管理者更傾向於將錢作為工資和獎金分配給個人,而企業擴大生產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依靠銀行的貸款。但銀行本身的改革滯後,致使銀行的債權對企業的財務約束也並不象期望的那麼強。企業普遍負債過高。各級政府再也不給原有的國有企業注入資本金的同時,在確定建設項目時,也沒有能力給新建企業注入資本金。在前幾年,地方政府靠指令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給這些項目貸款。這些企業從建立之日起就處於所謂無本經營的狀況。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無權參與項目的確定,只是奉命給沒有資本金、因而沒有任何資產擔保的企業提供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既然是奉命貸款,就沒有理由讓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完全承擔回收貸款的責任。其實,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一般也很少考慮去履行這種責任,因此,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在日積月累,呆帳和壞帳不斷增加,資產質量日漸下降。事實上,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企業的債權約束很弱的原因,是相當多的企業認為項目是政府定的,項目是否有效益責任在政府,一旦項目不成功,企業既無力也不想歸還銀行的本金和利息。對於一個完全靠銀行貸款建立的企業,企業經理人員會認為企業並不屬於沒有實際投入資金的政府,也不屬於最終要求企業歸還貸款的銀行。他們也許認為企業應該屬於企業全體員工的。所以企業產權關系很不清楚。其結果企業經理實際掌握了企業利潤分配的權力,但卻把企業負債的風險扔給了銀行,這當然既不利於企業改革,也不利於銀行體制的改革。
於是,人們開始思考,對於國有企業來說,靠國家的所有權約束和靠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約束,都無法轉變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要改變國有企業無本經營的狀況,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靠國家財政也無可能。
換句話說,當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主要依靠政府進行社會積累的機制被打破以後,應當建立怎樣的有利於社會發展的積累機制這個問題就凸現出來了。靠間接融資即銀行貸款進行積累除了存在著企業產權不清、缺少所有者約束、銀行承擔的風險過於集中的弊端之外,由於銀行本身機制轉換的滯後而難以形成對國有企業的有效監督。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經濟學界普遍達成了共識,即應該發展直接融資,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的方式將社會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促使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可以說,中國的資本市場是改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形成的必然產物。
2.我國資本市場的初始功能
我國資本市場形成的過程,賦予了其初始功能。
⑴為國企的企業治理機制改革創造條件
在國外,證券市場出現首要的目的是融資,其次是分配資金,對上市公司經理人員的行為約束是附帶的功能。而我國證券市場的產生,所賦予的責任是為國有企業的企業治理機制改革創造條件。
⑵為國企脫困提供資金
這幾年證券市場增加了一項功能,為國企的脫困提供資金。不少人把國企的問題歸諸於負債率太高,希望通過上市融資來減輕資金成本,為國企脫困服務。
3.重視資源配置功能
199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實質性的地強調了利用資本市場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達到提高資源配置的目的。
國有企業的問題表現為資產負債率高、經濟效益低下、缺乏競爭力,是在產權單一的情況下公司治理結構的非有效性。國有企業所面對的從形式上看是融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實質上是融資體制乃至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這里所說的不合理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除了銀行間接融資和政府財政的直接注資外,經由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管道沒有打通;二是即便打通了這一管道,如果將其作用僅限於「圈錢」,而沒有相應地引起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改變,資產利用效率低、不良債務問題嚴重等老弊端仍將依然存在。
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就在於它在解決上述兩方面問題上有可能發揮積極作用。自從提出為國有企業脫困以來,資本市場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從融資角度提出的。通過資本市場開辟新的資金來源,對高負債而又急需資金的企業說當然是件好事。但對處在轉軌時期的國有企業來說,發展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推動融資體制的轉變,進而推動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轉變。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在於將市場機制強加給轉軌時期的國有企業。
4.發展資本市場對推動國企轉軌的積極作用
從推動國有企業轉軌的角度看,發展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用大體有如下幾點:
首先,推動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造。為使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特別是成為上市公司,企業首先必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
其次,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積極改變。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引入新的直接投資時,也就引進了新的股東。經驗證明,除去極少數特殊情況外,多元化的股東結構,包括由若干個國有股東構成的產權結構,比國有獨資形式更有利於提高企業效率。另一方面,如果由資本市場引入的新股東過於分散,如基本上是中小散戶,普遍的「搭便車」行為也難以對企業決策產生作用。對當前的國有企業來說,有意義的是引入一些能對企業治理結構發生積極影響的機構投資者。
第三,為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提供有效地資本流動機制。當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目標確定以後,國有資本在一些行業和企業的退出或進入,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上國有股權的售出和購入而實現。在更多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國有股份與其他股份在資本市場上平等競爭,通過競爭形成國有資本在行業和企業中的合理分布。
第四,推動企業並購及其他資產重組活動。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以多年來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優勢企業,特別是生產名牌產品的優勢企業為龍頭,按照企業自身擴展的需要,由企業自己決策,對合適的企業進行並購和其他形式的資產重組活動。
第五,有利於提高企業經營的透明度,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殖。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它們必須定期接受外部審計機構的審查,按照規則向社會公眾詳細公布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數據。這樣不僅有利於國有股東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且有利於其他股東特別是個人股東以雙重身份(個人股份的股東與全民所有制財產最終所有者)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以國有資產直接所有者身份出現的國有股東的對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狀況,從而改進了對國有資產保值增殖情況的監督效果。
第六,有利於選擇出有競爭力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者。誰來充當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者,是多年來爭議頗多的一個問題,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方案,許多部門、機構、企業也提出種種理由試圖說明自己可以勝任這一角色。其實,當資本市場得到一定發展後,這基本上也是一個可以而且應當由市場決定的問題。在進入市場之前,可以規定某些機構為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者,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進入資本市場後看誰有競爭力。競爭力強者將擴大其經營規模,反之,競爭力弱者將不得不縮小其經營規模,乃至最終失去經營管理者的資格。
最後,通過「股權」問題的解決進而解決「債權」問題。股權與債權似乎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問題,通過直接融資而擴大自有資本金比重,會相應降低負債比重,所引起的只是資產結構上的變化。然而,在這種結構變化的後面,主角是行使股權的股東。由負債籌措到資金是由股東及其選定的經營者使用的。國有企業融資體制的問題,主要不是負債率本身的高或低,而是現有的股東及其代理人對負債而籌措到的資金缺少責任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高負債沖動。所以,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解決,除了增資減債外,關鍵還是要改變企業股東及其代理人的行為,否則,減下來的債還是要增上去的,而且許多債是無力償還的。從這個意義上看,發展資本市場一方面可以給企業增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改變企業的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而對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創造條件。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773fc57010003in

Ⅱ 分析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

下面這些分析的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1 證券市場的現狀分析

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證券市場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始於改革開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進入90年代以來國債發行數額年均達到千億元。 而1997年已達到2 412億元。在股票市場上,迄今滬、深兩地上市公司已達900餘家,上市股票市價總值達2萬億元。 我國資本市場在短短十幾年,達到了許多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實現的規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嚴重製約了證券市場自身功能的發揮,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1)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全世界平均為8%左右,發達國家的比例則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國目前股市投資者為3 300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另外,從股市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為30%左右,美、日、英等國均在80%以上,而我國為24.2%,況且在總市值中還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這一部分,我國股市總值佔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見,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 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機構投資者是專業性金融中介機構,其投資活動具有投資量大、交易費用低、交易風險小的特點,很受大眾投資者的歡迎。如美國,每4戶人家就有1戶向投資基金投資。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3) 市場分割,整體性差。首先,一級市場的發行仍然按地區分配額度,限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債券地區性發行市場也是按省分派額度(企業債券發行)和按銀行分支機構分派額度(政府債券發行)。至於二級市場分割則更為明顯,把股票市場劃分為A股、B 股和H股,構成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即使在A股中,國家股流通與轉讓只限於極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許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交叉掛牌,限制了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在股票市場中呈現出A股與B股、H股分割;個人股、內部社會個人股與內部職工股分割,個人股市場與法人股市場分割。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4) 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5) 流動性不足。流動性是指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強的金融工具,同時又有大量參加流通的主體。檢驗市場流動性通常可從交易量和成交價的關系入手,二者的關系越密切,流動性就越差。美國股市中二者變化的關系指數為0.01,而我國滬、深A股市場的關系指數分別為0.52和0.40,說明我國股市整體流動性是比較差的。造成股市流動性差,一方面與資本市場中介機構投資者參與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國家股不能進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場交易微弱有很大關系。流動不足使股票價格扭曲,資本流動失去了動力和方向,資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於國有股不能流通,這將對國有資產的結構調整產生不利影響。

6) 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7) 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布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我國1995年發生的「三.二七」國債期貨的嚴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

2 證券市場的發展構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發展

證券市場主體質量的高低,對我國證券市場能否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的發展。

1) 取消額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手段,由於對證券發行標准制定較低,這給行政部門行使權力提供了較大空間,政府為企業包裝上市,後患無窮。為此,國家主管部門應該嚴格上市公司審批,提高上市標准,取消或減少行政干預,將證券市場的額度管理換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都能通過競爭達到上市的目的。這樣既增強了市場參與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使企業經營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效益上,而不是通過旁門左道達到上市的目的。國家可以對不同行抵貧ú煌

Ⅲ 中國目前有多少家QFII能不能發給列表啊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007年12月9日宣布,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合格境外

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額度擴大到300億美元.

以下是根據國家外管局的公開信息整理的最新QFII名單和額度: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名稱投資額度(億美元)

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 Limited)--------------------------------------------8

野村證券株式會社(Nomura Securities)--------------------------------------3.5

花旗環球金融公司(Citigroup GlobalMarkets)-------------------------------5.5

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 International)-----------------------4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 Co.)--------------------------------------------3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Bank)-------------------------4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4

荷蘭商業銀行(ING Bank N.V.)----------------------------------------------3.5

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1.5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5

日興資產管理公司(Nikko Asset Management)---------------------------------4.5

渣打銀行香港分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ongKong)----------------------0.75

恆生銀行(Hang Seng Bank Limited)-----------------------------------------1

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Daiwa Securities SMBC)------------------------------0.5

美林國際(Merrill Lynch International)------------------------------------3

雷曼兄弟國際(歐洲)公司(Lehman Brothers International Europe)-------------2

比爾蓋茨-美林達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1

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 N.V.)---------------------------------------------1.75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0.5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 PLC)--------------------------------------------0.75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sbas)-----------------------------------------------2德國德雷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 Aktiengesellschaft)-----------------------0.75

富通銀行(Fortis Bank)----------------------------------------------------5

加拿大鮑爾集團(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0.5

東方匯理銀行(CALYON S.A.)------------------------------------------------0.75

景順資產管理公司(INVESCO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2.5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2

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1

馬丁可利投資管理公司(Martin Cur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1.2

淡馬錫富敦投資有限公司(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1

美國國際集團投資公司(AIG GlobalInvestment Corp)-------------------------0.5

日本第一生命保險相互會社(Dai-Ichi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1

星展銀行有限公司(DBS Bank Ltd)-------------------------------------------1

JF資產管理有限公司(JF Asset ManagementLimited)--------------------------1.5

加拿大豐業銀行(The Bank of Nova Scotia)----------------------------------1.5

比聯金融產品英國有限公司(KBC Financial Procts UK Limited)--------------1

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La Compagnie Financiere Edmondde Rothschild Banque)--1

安保資本投資有限公司(AMP Capital Investors Limited)----------------------2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0.5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Inc.)--------2

英國保誠資產管理(香港)(Prudential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2

大華銀行有限公司(United Overseas Bank Limited)---------------------------0.5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0.5

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2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新加坡)(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Ltd.)---2

通用電氣資產管理公司(GE Asset Management Incorporated)-------------------2

匯豐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HSBC Investment (Hong Kong) Limited)----------2

三井住友資產管理株式會社(Sumitomo Mitsui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2

新光證券株式會社(Shinko Securities Co., Ltd.)----------------------------0.5

Ⅳ 數據調研:中國的金融資產結構

一、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概況

中國金融資產主要分為: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金融機構貸款、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國主要金融資產分布情況(見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資產由單一的銀行資產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1981-1995年累計發行國債4794.39億元,國家投資債和投資公司債共313.98億元,金融機構債1182.97億元,企業債1738.3億元,股票(A股面值)119.56億元,大額存單1796.28億元(中國證監會,1995)。這些金融工具的出現為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仍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例1978年為93%,1986年為87%,1991年為84%,1995年為83%。這一比例改革開放以來雖呈下降趨勢,但90年代以來下降緩慢,說明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不盡人意。中國金融資產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貨幣化)的過程。80年代這一比重上升較快,進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來。

中國的儲蓄主體在改革中也發生了變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國營企業變為現在的老百姓。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中國改革前政府積累占總積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國內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5%,其中居民儲蓄佔1.2%,政府儲蓄佔15.4%,企業儲蓄佔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

改革前,國家是儲蓄主體,也是投資主體,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主要作為流動資金。銀行的貸款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的存款。1978年,企事業存款和財政存款之和為1089.9億元,占銀行存款總額的83.8%。

1995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4萬億,其中近3萬億是居民儲蓄。儲蓄者和投資者分離了,最大的儲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資者是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了。國家通過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錢投資建設國有企業。因此,國營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說是在國家銀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觀的金融資產結構必然反映到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來。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國企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從1986年開始發行企業債,到1995年,共發行企業債1738.3億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約4500億,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個人股。國家股大多是靠過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價值折算的,實際現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個人股的發行可以使企業籌到現金,但能夠被批准發行股票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所能籌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銀行貸款。

在主要金融資產之外,還有其他金融資產,比如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權和處理權,並以此獲得收益。但目前民間借貸、民間集資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可以概括為:儲蓄主體在改革開放中由政府變為老百姓;國家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渠道狹窄;其他不動產市場剛剛起步。這就使老百姓把絕大部分積蓄存在銀行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成為國有企業長期投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不斷升高。

二、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什麼迅速增長?

中國金融資產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貨幣化過程,另一條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貨幣化過程。貨幣化有兩種含義:一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國家用印鈔票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化,即在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轉軌過程中,產生超常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本文的貨幣化是指後一種意義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7%,通貨膨脹率平均為7.5%,廣義貨幣(M2)平均每年遞增25%。廣義貨幣增長率在這樣長時期里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是少見的。據筆者保守估計,從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收入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謝平(1994)估計,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貨幣發行收入平均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4%。海外經濟學家常常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的實際綜合赤字那麼高(約佔GNP的8-9%),通貨膨脹率卻不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貨幣化帶來的鑄幣收入。

表2給出了中國貨幣化過程的主要指標。中國的廣義貨幣(M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間呈快速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實屬罕見。在1994-1995年間,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美國為59%,英國為104%,日本為114%,德國為70%,印度尼西亞為46%,韓國為44%,馬來西亞為89%,菲律賓為50%,新加坡為89%,泰國為79%(國際貨幣基金1996年報)。中國的這一比重遠遠超過周邊發展中國家,就是和英、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相當高的,僅次於日本。

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造成的。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樣高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在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貨幣與廣義貨幣之比(M1/M2)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貨幣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從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說,不僅廣義貨幣增長快,而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廣義貨幣中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資產大都壓到銀行存款上了。1995年現金凈投放600億,全社會流通現金量只比上年增長8.3%;M1增長16.8%;M2增長高達29.5%,比25%的控制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還可從各國金融資產結構比較中看出。表3給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金融資產結構的比較。1993年中國股票市值佔GDP的9%,債券市值佔GDP的11%。而周邊國家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148%,債券市值平均佔GDP的30%。英、美、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75%,債券市值佔GDP的74%。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也遠遠落後於周邊發展中國家。

三、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畸形的後果

1.企業負債率高。據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數字,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到1993年分別為58.4%、60.5%、61.5%、71.7%。1994年對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時,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為75.1%,若扣除實際的掛帳損失,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3.3%(吳曉靈,1995)。

2.金融運行風險高。首先,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國家銀行貸款年周轉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轉一次。第二,國有企業相互拖欠嚴重,國家銀行應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達220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第三,國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2.3%,如果按國家銀行1995年底貸款余額為4萬億元算,大約有9000億元的不良貸款。第四,國有銀行經營困難。中、農、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潤343億元,1994年降為166億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現除中國銀行外的全行業性虧損。

3.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工業企業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凈虧損,虧損總額達34.1億元。虧損企業比重從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這個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剛,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經濟效益仍不容樂觀。國營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債務負擔重,許多國營企業資本金不足,特別是1985年實行撥改貸以後,有些國營企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流動資金全靠銀行貸款。國營企業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全都給銀行還本付息了。

Ⅳ 2020年底金融機構總資產逾353萬億,這釋放出什麼信號

2020年底,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530,000億,金融機構一般來說就是泛指那些在市場上從事證券投資,股票投資等各方面投資方式的投資機構,他們的錢不見得都是他們自己的,但是這反映著投資行業的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要貿然去投資,也不要受到市場熱度的影響,別人投資的你得看看人家為什麼投資,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就跟著別人投,那最終你都不知道人家什麼樣的程度需要賣掉。比如說你選擇指數基金20%~30%的市盈率的時候,你可以入手,你等到他什麼時候出呢?理論上來說到50%~60%可以出那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到50%以上就有風險了,你百分之四十幾的時候出掉就不錯,收益率能夠保證在百分之15左右,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小技巧,不見得適合於所有投資。

閱讀全文

與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機構最新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私募股權基金銀行託管費 瀏覽:634
725黃金會變色嗎 瀏覽:39
股票百分比線 瀏覽:392
名品世家股票 瀏覽:795
通達信纏論MACD指標公式 瀏覽:727
資金盤能提現嗎 瀏覽:900
國有銀行公積金貸款資格 瀏覽:140
什麼是外匯清算 瀏覽:171
期貨aa公司 瀏覽:214
2500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603
600383資金流入 瀏覽:333
58租房貸款 瀏覽:478
魯銀投資借殼最新 瀏覽:109
犇犇理財師 瀏覽:175
高逸投資 瀏覽:478
捷安特股票 瀏覽:594
中美三層次小交易 瀏覽:89
股票月線天量 瀏覽:728
最新創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914
7月取外匯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