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投資家1973新浪博客求分享啊!
我來回答吧,這個問題我早先也想過,還好我已經找到了解決的方法了。就是把錢拿來做另外一個比較不錯的投資去,回報和收益還是挺高的,我正在做著呢,可以介紹給你。你要是看了這個就不想去別的地方去看那了。
Ⅱ 投資家1973範文財哪所大學畢業
今天首鎮這篇文章,筆者要在這里揭露金融交易界的一個騙子、虧貨、「偽大師」,他的實名叫範文財,筆名投資家1973,出版過四本書,《金融交易學》三卷和《實戰教程》,是微信公眾號「投資家1973談投資」的主人。筆者2018年初拜他為師,兩年來對他有比較深的了解,在此說說他的真實面孔和水平,望後來者鑒!為了表述方便,後文以「范老師」、「老范」指代此人。
因為是他弟子的緣故,我在他的投資群里,這個QQ群被他自吹自擂為」高端投資圈「。筆者僅僅在群里說了幾次技術方面的不同見解,就被他的助手移出該群。這種包容度、這種態度,真讓人心寒齒冷!不論范老師技術如何,他這個團隊營銷絕對是杠杠的,至少當初我就被成功洗腦了,走了好多彎路。順便說一句,替他操作的助手叫邵薇薇,平常也是我們的「大師姐」,此人現在也上電視開公眾號,稿子幾乎都是抄范老師的作品,水平比老范更等而下之。邵薇薇的語言解盤都抄老范的,連口頭禪都一樣,什麼「拿個小本本記下來」之類的,這是太牛(無)逼(恥)了!
范老師習慣於貶低一切流派,無論套利、量化、基本面統統被他罵了個狗血噴頭。在某次面授課(即小班教學課)上,他說纏論的祖師者絕粗爺李彪遭天譴,這是對競爭對手有多大的嫉恨啊,何況人家已經過世了!老范自吹「縱橫股期匯、橫跨內外盤」,對股票、期貨領域的成功人士如但斌、葛衛東、林廣茂、傅海棠及國外大師如巴菲特、西蒙斯等一律貶損,雖然他的成就比之人家猶如燭火之於日月。老范給你的感覺就是他才是唯一掌握交易真理的人,其它人無論學界還是業界,都是垃圾。哪怕他的真理,沒有邏輯支撐也拿不出資金曲線;而這個掌握真理的人,20年了事業還處於低谷(老范自己原話)。
范老師自詡趨勢跟蹤一派,但追蹤趨勢的本領卻令人十分生疑。2018年的蘋果、2019年的鐵礦,趨勢不可謂不明顯,他卻根本沒抓住,只是說「鐵礦石趨勢已老」,盡管人家後來又走的波瀾壯闊。當然,老范總是有理由的,無論股指、蘋果還是鐵礦,總之他不做都是對的,哪怕趨勢跟蹤的初學者都會做也都賺錢。比如2015年的股指,他沒做是因為「升貼水問題」,但趨勢跟蹤不是純粹的宏盯技術分析嘛,管什麼升貼水!不敢做或者做不到就老老實實承認唄!
范老師總有一個說法,他賺不到錢是因為中國市場沒有期權(或者缺少期權),彷彿有了期權盈利就如同探囊取物。其實聽第一堂期權課我就知道老范對期權的理解有大問題,居然說「希臘值」無用!這是所有期權老師中唯一一個這么說的,而且大錯特錯!不了解theta,如何精準分析期權時間價值的衰減?而這對期權買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是圈內人士,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期權主要是「波動率交易」,方向性交易都在其次,而且後者主要是來抓「行情起爆點」的。但你連期貨都抓不住,談何期權?感興趣的可以看看老范2019年美股期權損失有多慘。
范老師總說他能預測,預測都准,其實這兩年我做了統計,他預測的准確率真不高。2020年春節前他就說股市走好了,忽悠大家滿倉壓上,後來又說了不止一次,我真的難以想像,您滿倉股票能啥樣?春節前一天在刀鋒解盤(老范的語音節目)中大罵管軼,後來承認人家管軼說的基本是對的。我發現他關於新冠疫情的說法大多來源於微博微信,他比醫學專家都了解病毒!當然,說錯的他從來不承認或者不提,老范永遠是對的,是不能被質疑的!另外老范還有一個小技巧,他說錯的時候就不談技術了,大談特談中美關系、國際政治、軍事科技之類的
Ⅲ 巴菲特的個人資料
股神:沃倫·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貫: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畢業院校: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 股神巴菲特個人經歷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1941年,11歲的巴菲特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兩年後,巴菲特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鄉創辦「巴菲特有限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1965年,35歲的巴菲特收購了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紡織企業,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由一家紡紗廠變成巴菲特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而標准普爾500家指數內的股票平均才上漲了近50倍。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穩居前三名。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 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 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 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 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 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 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 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 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 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9月下旬的一個周五的午後,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的2000名學生在學校禮堂外排成一列,等候著一個小時後大門的開啟。Andrew Schoemacher這個瘦高的19歲化學工程二年級生沒有得到禮堂的入場券,但是他還是伸長了脖子向裡面張望著。他到底期待的是什麼呢?他說:「是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 蓋茨和巴菲特,這對好友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個男人,他們的身家合計超過了900億美元,其中蓋茨身家510億美元,而巴菲特則略遜一籌,為400億美元。他們來到大學參加一場問答式的會議。此前他們還接受過一次類似的活動,那是在1998年,在蓋茨的家鄉西雅圖,當時台下坐著的是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們。那時這兩個富翁都處於一種瀕臨抓狂的狀態中:微軟正在面臨政府的反托拉斯法案,而巴菲特當時則與收購旗下的再保險公司General Re漸行漸遠。 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620億美元,是全球首富。370億元的善款佔到了巴菲特財產的大約60%。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向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決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向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決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向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向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布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福布斯》雜志3月6日發布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股神」沃倫·巴菲特由於所持股票大漲,身家猛增1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王卡洛斯·斯利姆·埃盧位列第二,其個人資產為600億美元,比去年的490億美元猛增110億美元;曾經連續13年蟬聯首富桂冠的微軟主席比爾·蓋茨則退居第三,個人資產為58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0億美元。
Ⅳ 價值投資之父是誰
考察任何一名偉大的價值投資者都要從本傑明·格雷厄姆開始,他通常被稱為「價值投資之父」。盡管這個稱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個綽號低估了格雷厄姆對投資界的貢獻。或許,他被稱為「職業金融分析的創始人」更為恰當。格雷厄姆把科學方法和定量研究應用到投資分析過程中,這導致了一個新領域,我們現在稱之為「金融分析」的產生。在格雷厄姆這一貢獻之前,人們認為股票市場的參與者是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持有債券在當時被認為是真正的投資,而股票市場的活動則視為投機。
幾十年來,格雷厄姆為格雷厄姆-紐曼合夥企業管理投資基金。他投資的方法就是總去尋找相對於內在價值有較大折扣出售的公司。他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倖存下來,在管理基金的幾十年裡,他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由於計算的時間周期以及所使用的計算方法不同,對格雷厄姆投資報告分析也各不相同。約翰·特雷恩在他的《金錢的主人》這部著作中稱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每年賺取21%的利潤。除了管理基金外,格雷厄姆還在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多年教授投資這門課。
格雷厄姆對於一般投資,尤其是價值投資的貢獻,怎樣評價都不過分。他的思想和著作影響了許多一流的價值投資者,包括比爾·魯安、約翰·博格爾、約翰·內夫、塞思·卡拉曼、沃利·韋茨,當然,還有最有名的沃倫·巴菲特。事實上,巴菲特、魯安和沃爾特·施洛斯都曾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為格雷厄姆工作。格雷厄姆在他一直最受歡迎的兩本投資書,《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中描述了他的投資哲學。《證券分析》經常被稱為「投資者的聖經」。巴菲特稱《聰明的投資者》是「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的最佳著作」。這兩本書以及它們所描述的投資原則,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證券分析》的第一版出版於1934年股市崩盤後不久,已經被多次更新,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增加了包括塞思·卡拉曼在內的一些知名的價值投資者的評論以及沃倫·巴菲特撰寫的序言。
格雷厄姆強烈主張投資組合要包括很大倉位的普通股,他這一主張基於兩個基本原則:第一,他認為普通股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保護,以防止通貨膨脹造成的美元貶值;第二,結合普通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和市場價值的增加,格雷厄姆認為,從長遠來看,普通股提供的收益通常比債券要高。
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邊際」概念,並圍繞這個簡單的概念建立了一個投資理念。事實上,他表示理性投資的秘訣就是大安全邊際。簡單地說,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概念是指資產的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如果你因內在價值的大幅折扣購買一個資產,那麼你有了一個安全邊際,可以用它來消化誤判或糟糕的運氣所帶來的影響。格雷厄姆認為,要使一個投資成為真正的投資,就必須有一個真正的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把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投資分析,為保守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所包含的普通股的選擇列舉了七個定性和定量標准(嚴格來說,它們都是定量的)。格雷厄姆把保守型投資者定義為一個「……把重點放在避免嚴重錯誤或損失上」的人。
七個標準是:
適當的企業規模:格雷厄姆表示,以1973年的美元計,一個工業企業年銷售額不低於1億美元,一個公用事業企業總資產不低於5000萬美元是必要的。
足夠強勁的財務狀況:對於工業企業而言,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應該至少為2,同時,長期債務不應超過當前的凈資產(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對於公共事業而言,負債不應該超過股東權益的兩倍。
利潤的穩定性:過去10年中,普通股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潤。
股利紀錄:至少有20年連續支付股利的紀錄。
利潤增長:過去10年內,每股利潤的增長至少要達到1/3,在開始和結束時使用三年平均數。
適度的市盈率:目前的股價不應該在過去3年平均利潤的15倍以上。
適度的股價資產比:目前的股價不應該超過最後一次報告賬面價值的1.5倍。格雷厄姆通過聲明「市盈率低於15時,資產倍數更高一些也是合理的」對此進行了修正。他提出了一個經驗法則:市盈率與市賬率的乘積不應該超過22.5。
Ⅳ 喜歡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傳奇故事!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 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
Ⅵ 巴菲特的個人簡歷
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職務:CEO
公司名稱:伯克希爾·哈斯維公司
出生日期:1930.8.30
綽號:股神
個人簡歷: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希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當地的證券經紀人和共和黨議員。從最初開始,沃倫就超乎年齡地謹慎,他被母親稱為"很少帶來麻煩的小孩"。小沃倫對數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迷戀。他常和小夥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的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後,他們就回到屋裡,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的次數,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字。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使父親霍華德的證券經紀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裡的生活非常桔據。母親常常剋扣自己以便讓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飽些。直到沃倫開始念書的時候,這種狀況才漸漸好轉。經歷了這些艱辛的歲月之後,他便懷有一種執著的願望,想要變得非常富有。他在5歲之前便有了這個念頭,而且自那以後,這種念頭就從來沒被拋棄過。
沃倫曾坐在小學的太平梯上,平靜地對他的好友們說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他從來沒表現出自吹自擂,頭腦發漲的跡象,他自己也對此深信不疑,有人曾問他為什麼想賺那麼多錢,沃倫答道:「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錢,我覺得賺錢來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本科就讀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稱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巴菲特回到奧馬哈,到父親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做股票經紀人。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進展不是在投資業上,而是在戴爾·卡內基的公開課上。在課上,他學到了在大庭廣眾之中談吐自如的本領。以後,通過在奧馬哈大學教《投資學原理》,他使自己的這種本領
日臻完善,這種本領對他日後的投資至關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紐約到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任職。由於格雷厄姆的保守態度,使他拒絕對公司進行任何主觀的分析,而是樂於堅持自己的教學准則。這常使投資公司出現持幣待投的現象,從而喪失了許多機會。巴菲特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研究質量因素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影響。為此他會親自到公司拜訪,探尋一家企業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盡管格雷厄姆並不贊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還是把這些研究結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資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從1950年離開大學校園以來,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14萬美元。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