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科沃土基金是國企嘛

中科沃土基金是國企嘛

發布時間:2023-08-10 04:51:19

Ⅰ 兩市持續上漲 私募倉位升至過去一年最高

截止3月5日收盤,A股已成功站穩3000大關。A股狂飆之下,機構的子彈不斷上膛。據各方機構測算數據顯示,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目前的整體倉位都已升至高位,在現有水平上進一步加倉的空間已不大。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這意味著A股進一步向上的助推力量有所減弱,而部分較早加倉者,兌現浮盈的需求也在上升。【 私募倉位大幅上升 集體看多春季行情

不過,亦有機構人士認為,A股的放量上漲有望吸引更多場外資金加速入場,新增資金將較好地對沖浮盈籌碼拋售帶來的壓力。

公私募基金倉位高企

A股重返3000點之際,公私募倉位亦隨之不斷抬升。

據國金證券測算統計,截至3月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為87.92%,較2月25日的89.1%下滑了1.18%,同2018年底相比提高了2.5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倉位為67.38%,較2月25日的68.56%下滑了1.19%,同2018年底相比提升了7.27%。

具體到基金公司而言,較2018年末相比,倉位上升最多的前十家公司依次是東海、國融、弘毅遠方、中科沃土、凱石、太平、華潤元大、浙商資管、新疆前海聯合及天治,主要以小型基金公司為主。大中型基金公司中,新華、中郵、建信、財通、富國、興全等加倉幅度較大,在11%至19%之間。

可以看到,盡管公募倉位在上周有所下滑,但相較去年末已明顯提升。與歷史水平相比,目前公募倉位處於中高水平,可加倉空間較小。

私募加倉同樣積極。據融智評級研究中心數據統計,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71.99%,相比上個月同期的60.85%,環比上升了近11%,相比於去年9月份的最低倉位52.61%,更是上升了將近20%,整體平均倉位迅速放大到過去一年的最高水平。不過,相對而言,私募可加倉幅度要高於公募。

具體倉位分布來看,調查顯示,27.82%的私募目前處於滿倉狀態,相比上個月的22.48%基本持平;84.96%的私募基金在5成倉或者5成倉以上,高倉位的私募佔比相比上個月大幅上升,基本處於歷史高位水平;另外只有15.04%的私募基金處於半倉以下,其中只有0.75%的私募處於空倉觀望狀態,創近一年新低。

「今年這波行情完全是逼空式行情,不加倉根本難以跟上指數漲幅,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一定程度加倉,但有時候未必事事能全」,3月4日,滬上一位公募基金經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其負責的兩只基金中,一隻年內收益已經超過25%,但另一隻卻幾乎無增長。

兩只基金收益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由於其中一隻基金年初即大幅加倉股票,而另一隻基金在2018年因重配債券躲過了股票大跌,今年未能及時調整產品定位,沒有配置股票,無奈錯過今年權益市場行情。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以目前的市場狀態而言,機構大幅下調倉位的概率較小,畢竟很多時候做投資要順勢而為,以A股近期成交量屢破萬億來看,市場還處於火熱階段,雖然後期還有社融數據、企業盈利數據等市場變數因素,但至少在這個節點而言還不到下車時機。」

後續子彈馳援

在機構倉位已然高企的背景之下,場外是否仍有子彈可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了解的情況來看,雖然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少數產品短期內獲得大量資金申購,但大規模的基金凈申購現象並未出現。

以非貨幣ETF基金來看,截至3月4日,年初至今份額增加最多的前5隻基金依次是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國泰中證軍工ETF、南方中證500ETF以及浦銀安盛中證高股息ETF,合計凈申購份額為26.87億份。

而同期內,工銀上證50ETF、華安創業板50ETF、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分別遭遇了66.16億份、49.84億份、33.7億份和25.99億份的凈贖回。兩相對比之下,資金在市場回暖之下贖回權益ETF的動作較申購顯然更為猛烈。

不過,在基金發行市場方面,確實有一定回暖。近期包括華夏、嘉實等大型基金公司打造的明星產品紛紛提前結束募集,其中華夏科技成長僅募集5天時間,據悉募集金額在10億以上,雖不及市場火熱時期動輒數十億的申購,但仍然體現了投資者積極度的提升。

3月4日,華南一位資深公募人士指出,「權益類新基金的成立以及存量基金的凈申購,還是會帶來一定新增資金,另外貨基和債基的贖回也是值得關注的變數,但從目前來看,權益類公募獲得的增量並不算大。我認為近期入場的增量資金主要還是以散戶直接入市和其它機構資金入市為主。」

以北向資金來看,3月4日再度凈流入35.4億元,年內凈流入資金增至1276.4億元,這部分資金構成A股重要增量資金之一。

此外,不少踏空資金後續會否進入市場,被認為是決定A股能否進一步向上的關鍵。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看,雖然滬指已然連續拉高,但部分踏空者還是決定開始行動。

億級私募加速布局

在市場見底回升的過程中,不少百億級私募開始積極看多,加碼布局A股。

基金業協會相關信息顯示,今年以來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知名私募高毅資產已連發10隻產品,包括高毅—曉峰1號睿遠30號、高毅世宏精選賦能1號、高毅曉峰2號致信40號等。

除了高毅,私募巨頭景林資產今年新成立了1隻產品——景林全球基金專享私募證券投資子基金JS1期。據了解,景林資產注重價值研究,強調以實業家和PE心態做投資。此外,百億級私募映雪投資今年以來也發行了2隻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分別是映雪吳鉤36號及映雪吳鉤33號。

值得注意的是,興全基金原總經理楊東去年3月登記成立的上海寧泉資產,今年以來也成立了3隻股票策略產品,包括寧泉春曉1號、寧泉春曉2號、寧泉致遠12號等。目前,寧泉旗下產品數量已多達15隻,布局可謂神速。

除了發行新產品加速布局市場,百億級私募也在不斷加倉。私募排排網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整體倉位不斷上調。1月4日至2月22日,百億級私募整體倉位從75%升至78.5%。其中,百億級私募整體倉位在2月上旬曾一度達到巔峰,高達86%。

從整體業績來看,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業績喜人。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1日,百億級私募的整體收益高達9.13%。其中,不少百億級私募旗下的「爆款」產品年內收益率更是超過10%。比如,今年以來,拾貝投資2號資產管理計劃、深國投—星石1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及平安信託—淡水泉成長一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收益率分別高達11.43%、13.7%、10.44%。(上海證券報)

私募預計A股風格將向藍籌轉換

在近期市場做多熱情持續升溫的背景下,銀行、保險、地產等藍籌板塊持續走強,板塊內多隻權重龍頭個股表現強勢。對此,多家一線私募機構分析認為,從板塊輪動、MSCI將逐步提高A股納入因子等因素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A股市場整體運行風格有望逐步向藍籌方向進行切換。

權重板塊接力走強

在上周以來滬深股市持續震盪推升的背景下,銀行、保險、地產等藍籌板塊整體表現較為突出。一方面,大金融板塊內的券商、銀行、保險等權重龍頭股近期股價持續表現強勢,整體表現相較於近期做多氣氛濃厚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滯後;另一方面,自上周五至本周一(3月4日),權重藍籌板塊的接力拉漲,也成為了推動上證指數攻破3000點整數關口的最大推手。

其中,本周一萬科、保利地產、金地集團等龍頭地產股順利「接棒」,成為大藍籌板塊的領漲主線。在此背景下,以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為代表的銀行股、保險股,近期紛紛刷新股價的歷史新高或逼近歷史高點;而地產行業中的多數權重龍頭個股,也大多刷新了近一年的股價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以來A股市場中小市值個股整體股價彈性相對較高的背景下,上周以來,權重藍籌板塊的股價走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後來居上」的特徵。僅從上周(2月25日至3月1日)來看,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當周分別大漲4.41%和7.66%,而同期上證50、中證100等兩大權重指數,當周的漲幅也分別高達7.49%和7.01%。

藍籌風格或重回市場

2月以來,中小板、創業板曾經保持了較長時間的領先。而在上周權重板塊發力之後,不少私募機構對於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風格能否向藍籌方向切換,整體持較為積極的觀點。

耀之資產董事長王小堅表示,從MSCI將A股納入因子大幅提升和外資長期增量資金入場的角度來看,大消費和金融龍頭將會持續成為外資首選,如食品、家電、銀行、非銀、醫葯等。以全球市場估值的橫向對比來看,A股市場相關板塊的「性價比」較高。在此背景下,經過前期中小市值個股的階段性強勢之後,未來市場運行風格將有望向績優藍籌等外資增量的方向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過2019年以來A股市場的一輪全面普漲之後,目前在後期個股選擇上,私募更加關注業績表現。私募排排網上周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3月份私募集中看好的板塊主要包括消費、基建和大金融等板塊,並且相對更加看好其中的績優股。(中國證券報)

Ⅱ 股轉發布引領指數方案 投資機構觀望

201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實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證券指數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指數辦法》),同時聯合中證指數公司正式發布三板引領指數系列的編制方案。

5隻指數將於2019年1月14日正式發布。

據記者了解,新推出的5隻指數包括創新層成分指數、民營企業龍頭指數,以及細分行業的三板製造、三板服務和三板醫葯。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領指數方案成了近期新三板最熱的議題之一。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多認為,引領指數發布對新三板市場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部分新三板頭部企業將受益,並提高投資人的投資效率,從長遠來看為將來公募基金入市鋪平道路。

歷史統計顯示,引領指數的潛在成分股漲幅領先市場,然而,記者采訪的多家機構對相關投資保持觀望態度。

利好新三板

雖然前期通過市場分層提高了優質企業的辨識度,但仍有部分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未被市場挖掘,有必要通過指數的引導進一步提升市場投融資對接效率。

這是股轉系統推出指數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9年1月2日,新三板掛牌企業已達到10685家,相當於滬深上市公司總和的三倍。新三板2018年市場累計成交額888億元,較2017年下降六成,換手率大幅降低。

而引領指數推出將使新三板投資選擇變得相對容易。1月2日,九泰基金產業投資部總經理鄭立昌向記者表示:「引領指數可以豐富新三板投資品種,減小投資者擇股成本與難度,提高投資效率,對新三板市場建設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並且引領指數推出也為新三板頭部企業帶來利好。南北天董秘崔彥軍告訴記者,「引領指數的發布,首先將會使部分頭部企業受益。個人認為,這幾個行業或是即將推出的精選層的主要試點范圍。」

而從更長遠來看,引領指數或將為公募等資金進入新三板打好基礎。《指數辦法》第十二條明確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機構,「以三板系列指數開發各類指數基金,包括非交易所上市的指數基金、封閉式基金、上市型開放式基金、交易所交易型基金、分級基金等產品」,須經全國股轉公司許可。

對此,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認為,待三板的引領指數發揮引領專業投資者藉助指數化產品間接投資新三板的作用,公募基金入市就水到渠成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引領指數系列只是對新三板的存量資金投資方向進行引導,暫時不會增加新資金入市,但能通過引導市場資金流向和市場投資理念來改善部分標的流動性。

潛在成分股漲幅領先

廣證恆生分析師趙巧敏根據股轉系統五個指數的編制方案,篩選出五大指數的潛在標的市場表現,她的統計顯示,從2018年各潛在標的的區間漲跌幅中位數來看,這5個指數表現遠優於新三板整體的市場表現。

2018年新三板整體表現是下跌23.16%,而三板龍頭潛在標的跌幅中位數僅0.78%,領先於其他板塊,緊隨其後的是三板醫葯(-2.51%)、三板服務(-7.01%)、三板製造(-18.05%)、創新成指(-18.75%),皆優於新三板整體的市場表現。

不過,即使潛在成分股表現遠遠好於市場,目前記者采訪的多家投資機構多表示,暫時不考慮做與新三板引領指數相關的投資。

一位長期投資新三板的基金人士表示,「這些指數在目前對投資者吸引力不大,因為新三板交易太清淡了,按照這些指數配置股票困難很大。」

「目前按照指數配置新三板股票,應該是很難配置到的,甚至配置很可能對這些股票交易形成很大的沖擊,所以投資這些指數可能並不具備可行性。」上述基金業人士表示。

另一位公募基金高管也表示,對於新三板引領指數投資,只有指櫻衫數基金才能進行投資,但目前證監會尚未對此「開口」,如果僅是買這些新三板引領指數的潛在個股就失去了買指數的意義。

而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指出,「引領指數的落地離引領指數產品的設計還有較遠的距離逗指,離指數產品的正式推出還有很長的路要去摸索,所以現在談指數產品的投資還有點為時過早。」

記者采訪的多位機構人士都表示,目前新三板流動性差,2015年投資新三板基金目前大多到期,基本都處於虧損狀態,退不出來,現在投資人談新三板投資色變,不願再投資新三板。對於引領指數系列的相關投資,投資人態脊指腔度傾向於觀望。

「一旦指數推出,或許會有局部小行情,但還仍有賴於配套政策的跟進。部分優質企業的估值已經在底部區域,可以優中選優低倉位適當布局。當然,由於新三板寒冬已久,新三板能否走出低迷,還有待政策組合拳的推出。」一位新三板業界人士說。

那麼引領指數的推出在即,新三板企業會否抓住機會,爭取入選這些領先指數呢?

崔彥軍表示:「從企業反應來看,大家還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就像當初創新層推出一樣。有些企業熱衷,有些企業會持觀望態度。所以,需要進一步宣傳。當然,最主要的是二級市場的反應。」

而對此,一家創新層公司董事長也向記者表示了觀望心態:「推出新三板引領指數,說明政策在改革變化,變總比不變好,有總比沒有好,但最後變成什麼樣子交給市場檢驗。」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Ⅲ 中國所有基金公司名稱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13470762_2_1.html

這個是來我的博客,上面不自僅有中國所有基金公司的名稱,還有關於每個基金公司自成立以來的具體情況,分析,報告~

希望能幫到你的忙~

Ⅳ 小米公司尋求上市 估值超萬億引發熱議

小米上市話題再次引發關注。近日,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小米科技公司(下稱小米)首次公開募股(IPO)時間已經確定為今年年底,或選擇香港上市,而創始人雷軍於2017年11月與投行接觸並提出了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估值的目標。
業內人士稱,按照這一估值,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中國本土企業,已超過滴滴出行,並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如果順利上市,將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首發上市的科技公司。小米8日回應記者時稱對此「不予置評」。
3年估值從450億美元暴增至2000億美元
小米IPO傳聞由來已久。2017年12月1日,有媒體報道稱,知情人透露小米正就最早於2018年下半年IPO與投資銀行展開洽談。
該報道提及,最可能上市的地點是香港,也不排除紐約上市。接近小米高層人士透露,雷軍確實在去年11月與投行進行了接觸;據其稱,雷軍提出了2000億美元的目標,並受到了投行的認可。
緊接著在12月6日,報道顯示小米已邀請機構於該月15日提交為該公司安排首次公開招股事宜的標書。小米的首次公開招股有望成為2018年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上市交易。對於這則消息,小米方面未作出回應。
此前,雷軍多次對小米上市都給予了否認,並表示「小米不缺錢」。但隨著小米國際化進程加快,小米新零售的擴張、小米智能生態的布局,未來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和融資。
而事實上,小米也進行過多輪融資,2014年12月,小米完成第五輪11億美元融資,彼時,小米估值為450億美元。「上市不以是否缺錢為前提。」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還同時傳出多個估值方案。就在上個月,知情人士稱,2017年12月投行與小米接觸尋求推動該公司2018年上市,一些投行的方案對其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
上市背後是小米重新崛起
小米選擇在這個時候上市或是最好時機,這背後是小米2017年打了一個「翻身仗」。
就在一年前,小米全球出貨量跌出了前五,開創互聯網手機模式的小米走下了神壇。
經歷了最難熬的一年,小米在2017年開始了驚險一躍。2017年一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在連續幾個季度下跌後強勢「復甦」,出貨量大增21.6%,此後幾個季度出貨再創紀錄,小米又重新走上了高速軌道。
雷軍多次表示,小米最大的失誤就是「忽視了線下」,對此,2017年小米開啟了新零售模式升級,線上線下聯動布局,雷軍還給線下體驗店小米之家定下的目標是:三年之內(到2019年)開到1000家。
2017年,小米手機出貨量有望突破9000萬台。小米一位發言人稱,小米2017年營收業績有望突破1000億元。對於2018年,雷軍又定下了1億台的出貨目標以及進入世界500強的目標。
同時,據媒體報道,投行預計小米在2017年的凈利潤將達到至少10億美元,2018年則有望升至約20億美元。
小米值2000億美元嗎
2000億美元,意味著什麼?截至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互聯網科技領域的中概股市值情況顯示,騰訊控股市值31955億元(4900多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8491億元(4378億美元),網路市值5269億元(809億美元),京東市值3813億元(586億美元)。
換言之,2000億美元估值的小米,相當於2/5的騰訊,1/2的阿里,2.5個網路以及3.5個京東。
那麼,小米靠什麼支撐2000億美元的估值?
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里騰訊和阿里營收分別為1713.68億美元、1438.85億美元。與小米2017年營收破千億對比,2000億美元的估值尚可成立。但以小米2017年凈利潤10億美元估算,僅為騰訊、阿里的1/9、1/7,顯然,這難以支撐2000億美元的說法。
再與蘋果公司對比,2017年前三季度蘋果營收為1766.55億美元,凈利潤376.37億美元,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以平均數計算,小米營收約為蘋果的1/16,凈利潤為1/50,但市值接近蘋果的1/5。
盈利不高,這一直是主打「高性價比」的小米的痛點。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報告稱,2017年第三季度蘋果公司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60%,三星達26%,國產品牌方面,按每部手機利潤計算,華為、OPPO和vivo分別為15、14和13美元。而小米公司的每部手機利潤微薄至只有2美元。
但雷軍多次強調,小米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還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個新零售公司。早在2014年,小米入股美的的公告,揭開了小米業績的一角。公告顯示,小米子公司小米科技2013年的營收為265.83億元,凈利潤約為3.47億元,負債率高達93.88%,而當年完成第五輪融資的小米,估值為450億美元。
雷軍曾解釋,小米有多筆規模較大的投資,如迅雷、愛奇藝、金山雲等,總計十幾億美元。大筆投資的背後,小米也給自己設立了「安全線」,如當時金山有12億美元左右的現金流,整個小米體系幾家公司的現金儲備都很充沛。
此後,小米加快了生態圈的布局。2017年11月28日,雷軍宣布,小米IOT(物聯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智能硬體IOT平台。一個月後的12月29日,小米生態鏈旗下智能家居品牌米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小米生態鏈2017年銷售額突破200億人民幣,相較2016年銷售額完成了100%的增長。
這也表明,盡管小米2017年營收有望破千億,但收入依然是靠手機業務拉動,由此看來,小米首先還是一家手機企業;小米雖然宣稱2017年生態鏈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翻番,但占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並無多大改變。
■焦點
小米上市後
雷軍或問鼎首富?
在上市之前,雷軍持股比例外界難以准確獲知,小米官方沒有公布公司架構的消息。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其包含復雜的離岸公司和中國國內子公司群組成的網路,其中,雷軍在小米科技持股77.8%。
據報道,如果小米的多輪融資都是通過小米科技這一公司進行,雷軍還能佔到接近78%的股權可能性極低。
截至去年,中國首富是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身家為485億美元,考慮到騰訊股票繼續上漲,如果小米於年底上市,雷軍持股比例超過40%,就有望沖刺中國首富。
小米不但有望成為2018年度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還將掀起一波「造富」狂潮。據小米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小米內部已經有人開始以950億美元的估值回購員工手中的股票期權,哪怕手中只有幾千期權就已經價值超百萬元。

Ⅳ 公募基金「進軍」新三板 是創新還是「偽命題」

最近,公募基金入市再次成為新三板領域熱議的話題。一方面,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推動公募基金在內的多種市場資金渠道有助於破解新三板流動性的難題,專門的新三板公募基金是未來的大趨勢。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公募基金入市面臨諸多阻礙和困難,屬於「偽命題」。

多項新三板改革政策醞釀中

目前新三板市場包括深化市場分層、改革交易制度、引入多元化機構投資者、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研究與規劃當中。

推動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的工作正有序推進。相關規則可能會綜合考慮公募基金的投資規模、新三板標的范圍等因素。

本月中旬召開的年度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提出新三板市場應當「苗圃」與「土壤」功能兼具,使一批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市場前景好的企業,或可轉板,或在新三板市場長大。他將新三板市場形容為「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道風景線」。

「風景線」一詞點明了新三板市場在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中的重要位置,其背後既有良好願景,也有對現行市場制度規則進行改革完善的客觀要求。

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目前新三板市場包括深化市場分層、改革交易制度、引入多元化機構投資者、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研究與規劃當中,相關部門將以解決流動性問題為核心,以市場分層為抓手,推動一系列制度改革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改革中的任何一項都不是孤立的。如深化市場分層,不會為分而分,其邏輯不是在已有創新層的基礎上人為劃定一個更小的層次,而是為了增強差異化制度供給的針對性,根據企業發展實際,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其切實可用的、更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

記者還了解到,推動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相關規則可能會綜合考慮四方面因素:公募基金的投資規模、新三板的標的范圍、是否提出封閉期要求、產品設計。

正方:多家公募籌備「進軍」新三板公募產品

2016年,新三板分層制度實施,掛牌企業數量目前強勢突破萬家,新三板市場正在加速向成熟化邁進。作為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募機構雖然以專戶形式實際參與了新三板投資,但推出專門的新三板公募基金也成為業內的呼聲。

九泰基金總經理盧偉忠表示,過去的一年,新三板分層制度推出、私募做市商制度落地,使新三板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同樣期待著公募基金入市,對新三板流動性改善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同時,盧偉忠分享了九泰基金對新三板投資的經驗,如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市場規則、積累豐富的投研能力、建立投資人共進退的利益分享機制、建立合適的產品形態、守住成長性價值投資核心、做長期價值投資的典範等。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也表示,他堅信新三板的市場一定是「十年一遇」的大機會,公司去年也開始大力布局新三板市場。

朱為繹稱,「從流動性角度而言,公募基金肯定要進入新三板市場,沒有公募基金進來,新三板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機構投資者市場,市場的交易也是發展不起來的。」

反方:公募基金入市是「偽命題」

「券商不應再糾結於公募基金入市這樣一個無意義的命題」,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而應扎實研究,做好長期投資的准備」。

談到公募基金入市,該人士表示,流動性不足,開放式基金無法迅速贖回,在新三板是無法生存的。比如一個30億的開放式基金,投5%在新三板,如果凈值降到3億元,在新三板無法滿足贖回要求,新三板的投資比例將高達50%,這是不符合條約規定的。

為了應對凈值計算、贖回等難題,現在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採取封閉式基金或混合式基金。然而多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如果基金採取封閉式形式,鎖定3-4年,期間無法退出,銀行渠道的理財客戶恐怕願意購買者寥寥,沒有市場基礎。「不是一個市場化的產品」。混合式基金問題相同。

中泰證券的新三板研究首席分析師張帆透露,在公募基金討論的時候,有建議把封閉式基金門檻提到10萬元,公募基金認為更沒人購買了。而且封閉式基金本來就不是公募基金的主流方向。

公募基金人士認為,市場熱的時候,如果可以發行一千元門檻的公募產品,同樣可以通過專戶的形式集一批資金,專戶也足夠了。

發行專戶,即使項目失敗,影響的是幾十個客戶,公開發行公募基金,面對幾萬、幾十萬的持有人,影響面過大。

專戶與公募基金的區別在於前者的門檻高達一百萬。「這又涉及到投資者的適當性的問題,新三板的風險高,一千元門檻的資金進場,即使是封閉式基金,有可能掛牌公司經營失敗,項目不存在了。」

「公募基金入市是個概念,場內資金期望公募入場當解放軍而已,沒有意義」,不只一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募專戶和子公司以有限合夥方式就是合適的公募入市形式。

該人士坦言,市場不應再糾結於公募基金入市的預期是否明確,而應扎扎實實研究,做好長期投資准備。

Ⅵ 廣州證券從業考點在哪裡

廣州市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考場,是在天河區的大學裡面,如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華南農業大學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考場,就設在華農第三教學樓、第四教學樓、東區實驗樓。

證券從業考試說明:

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書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備證書,是進入證券、信託、基金、上市公司及會計事務所、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財經媒體相關部門的准入憑證。

考試科目

考試科目分為基礎科目和專業科目,基礎科目為《證券基礎知識》。專業科目包括:《證券交易》、《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基礎科目為必考科目,專業科目可以自選,選報的科目數量無限制。

通過基礎科目及任意一門專業科目考試的,即取得證券從業資格,符合《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規定的從業人員,可通過所在公司向中國證券業協會申請執業證書。

(6)中科沃土基金是國企嘛擴展閱讀

蓬勃發展的新業務

在股票承銷保薦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廣州證券開始大力發展非保薦業務,已建立債券主承銷、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及購並類財務顧問、國際業務等發展平台,並將此作為下一步投行發展的重點。

債券主承銷業務

依託於廣州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的專業人才和平台,債券主承銷業務近幾年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成功主承銷了嘉興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合肥鑫城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宿州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等債券、沈陽農業高新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公司債券,獲得了發行人和投資者的一致認可。

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及購並類財務顧問

廣州證券投資銀行總部以專業的人才隊伍、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上市公司提供資產重組和購並類財務顧問服務,提高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和兼並收購的成功率,促進上市公司資源的優化配置。

國際業務

廣州證券投資銀行以控股公司在香港設立的財務顧問公司作為開展國際業務的平台,為三資企業提供國內發行上市承銷和推薦以及國內企業赴香港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財務顧問等服務。

Ⅶ 天賜材料:有知名基金經理周應波參與的,共72家機構於12月21日調研我司

2021年12月23日天賜材料(002709)發布公告稱:3W fund吳輝凡、AspoonRyan Yin Vincent Sun、Blackrock程文鈺、Cloudalpha許剛政、MillenniumZoe Zhao、NSRIvy、OctoRivers邱露瑜、Octorivers胡金戈、RPower李一山、SherwoodCapital梁鐠、Tairen Capital李令敏、Willing Capital劉嘉木、萬家基金王立晟、上海煜德投資程躍、東吳基金陳偉斌、東證資管李競 郭乃幸、中信產業基金鄒天龍、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杜中明、中信建投基金馮天成、中信證券許宏圖、中信證券自營劉琦、中信資管程驥騰、中天國富證券何億克、中庚基金呂佩瑾、中歐基金周應波、中歐瑞博投資管理劉飛、中泰自營傅鑫、中科沃土基金徐偉、中融基金朱曉明 駱間、中郵基金滕飛、中銀國際證券資管部張麗新、九泰基金袁多武 金溪寒、交銀施羅德孔祥瑞、保銀投資劉俊、信誠基金王冠橋、信達澳銀基金朱然、健順投資汪湛帆、光大理財查瀾曦、興證全球季文華、農銀匯理任世卿、創金合信基金馮瑞玲 寸思敏 尹海影 謝天恵、前海人壽保險盧俊有 陳志新、前海開源基金徐廣進、華商基金郝思佳 陳夏瓊、華夏基金(香港)鄒東亮、華安基金胥本滔、華寶基金馬萬昱、華泰柏瑞李懿洋、華潤元大基金羅黎軍、南方基金於璐僮 安永平、博遠基金張星、博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譚飛、博道基金郭曉萱、嘉合基金孫國萌、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超、國信證券閔曉平、國華人壽劉千琳、國君資管王瀚、國投瑞銀周宏成、國泰基金智健 陳亞瓊、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秦培棟、國海自營吳星煜、圓信永豐明興、基石資本杜進祥、安信基金吳少飛、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王鵬宇、寶盈基金陳金偉、富蘭克林孫通、富安達基金路旭、富榮基金姜帆、希瓦資產陳儷芳、平安基金丁琳 何傑於2021年12月21日調研我司。

本次調研主要內容:

問:近期鋰電池上游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持續上漲,公司怎麼看?成本的上升能順利傳遞到產品嗎?

答:近期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主要因為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大幅提升帶來的供需關系緊張。我們預計明年部分原材料的緊張情況仍會持續,但長遠來看,供應不足是短暫的,在行業內新產能陸續投放後,供需關系會有所緩解。目前來看,成本上漲的傳導還較為順利。

問:公司在碳酸鋰上有儲備或布局嗎?

答:公司目前有參股一些碳酸鋰生產供應商,如容匯鋰業、江西雲鋰。而今年公布的鋰電池相關回收業務,也將在明年提供一定量的碳酸鋰,這將會節省一部分碳酸鋰的成本。此外,公司也會積極與上游供應商保持良好的溝通互動,保證原材料的持續供應。

問:電解液進入的新玩家越來越多,公司怎麼看待這個格局?

答:行業景氣度高,自然而然的會吸引新的玩家進入,公司認為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我們通過自產主要產品的核心關鍵原材料,包括目前的主流鋰鹽、添加劑、新型鋰鹽等,並持續創新完善生產工藝、設備和技術,構建循環產業鏈體系,無論是在成本以及市場佔有率上,公司已經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我們也有足夠的信心迎接接下來的各種挑戰。

問:如何看待近期半固態及固態電池的頻繁刷屏?公司目前的研發進展?

答: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新技術的出現是必然的,市場上提及較多的半固態電池仍然需要用到電解液,和傳統的液態電池未有本質上的區別。公司持續保持在新產品上的研發投入,同時做好相關知識產權的儲備,目前已有部分新型電解質的研發成果及專利布局。

問:公司今年新擴建的項目進度如何?

答:目前大部分項目進展都較為順利,其中宜昌的年產30萬噸磷酸鐵項目已經完成前期備案/環評等相關安環工作,目前一期已在施工狀態。

問:公司年產6萬噸的液體六氟磷酸鋰項目進展?

答:公司已於2021年11月6日披露《關於年產15萬噸鋰電材料項目的進展公告》,該項目中的年產6萬噸液體六氟磷酸鋰已進入產能爬坡階段,目前進展順利。

問:公司LiFSI產能布局的情況?未來的競爭格局?

答:目前公司已有2300噸的年產能,2020年非公開發行募投項目中的年產4000噸裝置目前進展順利。從公司已有的項目擴產公告來看,未來3年的產能規劃將會超過6萬噸。LiFSI作為能顯著提升電池循環及高溫性能的添加劑,目前已逐漸被主流客戶認可,而作為行業領先布局的企業之一,公司已擁有成熟的LiFSI生產工藝,也已具備大規模量產的技術。

問:添加劑的布局情況?

天賜材料主營業務:精細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天賜材料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66.23億元,同比上升145.7%;歸母凈利潤15.54億元,同比上升199.72%;扣非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上升192.84%;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29.24億元,同比上升165.1%;單季度歸母凈利潤7.71億元,同比上升273.0%;單季度扣非凈利潤7.44億元,同比上升263.13%;負債率37.74%,投資收益-243.03萬元,財務費用3169.09萬元,毛利率38.96%。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8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6家,增持評級2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181.83;近3個月融資凈流入2.69億,融資余額增加;融券凈流出3.69億,融券余額減少。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天賜材料(002709)好公司評級為3.5星,好價格評級為1.5星,估值綜合評級為2.5星。(評級范圍:1 ~ 5星,最高5星)

閱讀全文

與中科沃土基金是國企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00858上市當時收盤價格 瀏覽:83
諾亞財富派理財可靠嗎 瀏覽:27
中國銀行個人留學貸款 瀏覽:528
什麼是非融資性 瀏覽:5
如何確定股票發行數量和價格 瀏覽:365
貸款違約金擔保人出么 瀏覽:203
1比索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946
163406基金凈值今日凈值 瀏覽:327
九號理財 瀏覽:952
金條銀行價格 瀏覽:297
五線開花9期貨揭秘與實戰PDF 瀏覽:505
包裝貸款怎麼樣 瀏覽:896
理財直融查詢 瀏覽:525
國海證券金貝殼理財版 瀏覽:969
滴滴現在期權價格 瀏覽:712
首汽約車股票 瀏覽:490
A輪融資9億 瀏覽:765
優化營商環境企業融資 瀏覽:344
錢多多是中糧期貨 瀏覽:281
債券融資組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