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最牛的基金經理有哪些人
每個人都知道炒股賺錢,所以股市上出現了各種行業的人。 不僅有散戶和機構,還有民間募捐等。 與散戶相比,私有才是股票投資的名人,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國私募牛人的十大排名。
2010年600萬元的多棉持倉以3萬元賺220倍到13億元,2011年1億元的空棉以1萬元賺7億元,被稱為棉花奇人。 2012年再次進入市場,損失7億美元後,暫時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
七、張磊張磊,一級市場的“投資狂魔”是高甫資本的創始人,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300億美元。 他投資的項目包括騰訊、京東、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葫蘆”的投資哲學,目前他的基金是亞洲最大、業績最佳股權管理基金。
八、裴國根裴國根,70億身家,學院派出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1996年開始投資,2001年創立重陽投資,成為掌門人。 無論股票、期貨還是債市,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長投資組合,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5%。
九、曹仁超曹仁超,內地股民稱他為“香港股神”。 1969年開始投資生活,以5000港元購買股票,40年後擁有42億元資產,創造了“40年附加值4萬倍”的神話。 他主張“不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對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遺憾的是2014年得了淋巴結癌,於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徐翔是曾經的“私人計劃”,被稱為“寧波漲水停板敢死隊”的隊長,17歲時將3萬市炒至40億元,管理數百億元資產的“驕傲群雄”。 遺憾的是,2015年操縱證券市場,涉嫌內幕交易被捕,第一代投資神話落下帷幕。
以上是私募牛人的排名。 大家不是都羨慕他們豐富的打扮嗎? 股東如果想有他們那樣獨特的觀點,就必須對股票市場有明確的認識,對經濟和政策有敏銳的洞察力。
⑵ 頭部基金經理規模排名出爐
頭部基金經理規模排名
1、華夏基金(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北京)
孫振峰先生,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銀河競爭優勢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09年7月16日至2011年11月1日期間)、銀河藍籌精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2、嘉實基金(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北京)
趙學軍,男,漢族,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現任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3、南方基金(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深圳)
高良玉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1965年-)安徽安慶樅陽人,經濟學碩士,經濟師。曾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股票處工作,1993年至1997年任證監會發行部副處長,1998年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4、易方達基金(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廣州)
馬駿(易方達基金副總)2013年7月12日,易方達基金發布高管變更公告,提拔公司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兼現金管理部總經理馬駿為公司副總經理。
5、博時基金(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深圳)
江向陽(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男,經濟學博士,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6、廣發基金(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廣州)
馮永歡經濟學碩士,持有證券業執業資格證書,2008年2月起任廣發策略優選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2012年6月起任廣發消費品精選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
7、大成基金(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深圳)
鍾鳴遠,經濟學碩士。現任博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歷任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分行資金計劃部職員,聯合證券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員。
8、銀華基金(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北京)
楊長清(銀華基金經理)楊長清2003年2月加盟銀華,歷任市場營銷部經理、產品開發部執行主管、研究部研究員及投資管理部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
9、華安基金(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上海)
韓方河,男,華安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系,並獲得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組建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運作130億元的資產。
10、工銀瑞信(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部)
張翎(工銀瑞信核心價值股票型基金經理)張翎先生,1975年生,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7年4月至1998年9月,任職於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項目經理。
⑶ 嘉實董事長是誰
目前嘉實董事長是趙學軍。趙學軍自2000年起開始擔任嘉實基金總經理,直到2017年卸任並擔任嘉實董事長,是基金業任職期限最長的CEO,被媒體稱為「基金業的思想者與先行者」。
⑷ 私募基金淡水泉怎麼樣啊誰能介紹詳細一點。
"公司成立於2007年,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擁有投資研究,風險管理和客戶服務團隊,管理層擁有主要股權。 公司核心團隊4人,均來自嘉實基金。總經理趙軍及高級投資經理田晶都曾在嘉實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經理。
葉思穎:市場總監。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MBA。曾任職於Walgreens退休基金,負責企業年金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人選擇,嘉實基金管理公司保險業務部高級客戶經理。
劉忠海:首席風險控制官、產品管理總監。加拿大Concordia大學約翰摩爾森商學院MBA、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SAS Base認證程序員。曾任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經濟系訪問學者、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工程資深分析師、金融工程部負責人、嘉實基金管理公司機構投資產品顧問。
田晶:合夥人,高級投資經理。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商學院MBA,擁有12 年國內外金融市場從業經歷。曾任職於美國花旗集團資產管理公司,美國信安環球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日本及亞太地區的股票市場投資。於2003年7月至 2006年8月期間擔任嘉實穩健基金以及嘉實浦安保本基金的基金經理,並曾任研究部副總監。在進入淡水泉之前,任職於UBS(瑞銀證券)財富管理部董事、中國研究主管。 核心人物
趙軍
趙軍:淡水泉董事,投資總監。
嘉實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助理, 2005–2007;基金豐和基金經理, 2004–2007;機構投資主管, 包括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機構和銀行2006-2007;研究總監, 2003–2006;投資部副總監, 2000-2003。
中信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分析師, 1999-2000。
南開大學金融系,金融學碩士;南開大學數學系,數學學士。 "
⑸ 嘉實基金胡濤如何做到連續11年年化10%純干貨分享
文|《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吳海珊
不做擇時,靠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將價值和成長結合在一起選股,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獲得持續的超額回報。
胡濤,是一位值得投資者託付的基金經理。
理由很簡單,社保理事會選擇了他。自2015年開始,他一直在管理社保基金,年化收益率近30%。
眾所周知,鑒於社保基金要求穩妥性的要求,其對於管理機構和基金經理的要求相比於個人投資者更高、更嚴格。截至目前,僅有11家公募基金具有社保組合管理的資格。胡濤所在的嘉實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胡濤,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MBA,持有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曾先後就職於券商、基金公司。2014年3月加入嘉實基金,現任平衡風格投資總監,目前管理著嘉實優質精選、嘉實遠見企業精選、嘉實優質企業、嘉實成長收益和嘉實新收益等五隻產品。
2018年胡濤獲得社保理事會頒發的「三年貢獻社保獎」。
同時,在基金圈裡還有一個標准叫做「雙十」,也就是連續從業十年,年均投資收益超過10%的基金經理。按照這個標准篩選,中國公募基金經理的2300多人一下子就會變成區區一百來人。如果再加上一個管理規模超過50億的標准,就只剩下二三十人。胡濤也是其中之一。
2020年,中國公募刷新的多項 歷史 紀錄。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刷新公募基金規模紀錄;截至11月底,本年度新成立基金1,282隻,發行份額2.85萬億份,創年度新基金發行數量和份額 歷史 新高。同時,截至11月底,首發規模超100億份的新基金多達39隻,一日售罄的基金達117隻,刷新年度新成立百億基金數量紀錄。
胡濤也發行了自己的新基金。
近日,《巴倫周刊》中文版對胡濤進行了專訪。其投資風格中最大的特徵是「長期」。對這一風格的解讀,貫穿了整個訪問。他的核心觀點包括:
1、什麼叫做好公司?就是當投資者看到公司當下增長的時候,管理層就已經布局了未來的增長,這樣的公司才具備可持續成長的能力。
2、投資策略其實都是殊途同歸——追求回報率。但是投資的回報,必須要放在長時間維度去看,無論是絕對收益組合還是相對收益組合都是如此。有人說,投資回報需要每年都有絕對回報,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3、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無論是正在發展的產業還是已經成熟的產業,市佔率能持續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資標的。
4、當公司長期的基本面和競爭力發生變化時,就要做公司的切換,把變弱的公司賣掉,再買入一些長期更看好的公司來補倉。
5、投資者在選公司的時候,要區分一家公司是階段性增長的公司,還是能夠持續增長成為行業龍頭。
6、有時候看似買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這家公司的成長性不高,現在很便宜的公司未來會更便宜,這種殺傷力是很恐懼的。
以下為經編輯後的主要觀點: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曾經提到過,您的投資策略是長期持有能夠為市場帶來增長的10%的頭部公司,您說的這10%的公司具備什麼樣的特徵?
胡濤:在我看來,10%的好公司有一個必備關鍵詞是「具有前瞻性」,因此對管理層的考察非常重要。優秀的公司主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立足於市場,但一家保持持續穩定盈利增長的公司,並非是靠一個增長點驅動的,它一定具備前瞻性的布局。不僅需要有很強的戰略,同時也要對自身戰略有深刻的認識。
總體來說,什麼叫做好公司?就是當投資者看到公司當下增長的時候,管理層就已經布局了未來的增長,這樣的公司才具備可持續成長的能力。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提到,您看中的公司是能在維持增長的前提下保持現金流的長期穩定增長,同時為股東帶來分紅回報。可以理解為,現金流和派息是您選股最看中的兩個指標么?其他什麼指標是非常重要的?
胡濤:我認為的優質的成長股主要具備三個標准:首先,在公司經營層面,必須具有比較強的研發優勢、銷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優勢,具有深深的護城河,能夠維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在業績層面,ROE(股東回報率)要常年超過企業資金成本,能夠長期帶來正現金流,同時為股東帶來回報;第三,具有穩定的長期利潤增長預期,就像第一個問題所說的,好公司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布局,才具備可持續成長的能力。
《巴倫周刊》中文版:中國投資者信奉絕對回報,而且通常以年為參考單位,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胡濤:投資策略其實都是殊途同歸——追求回報率。但是我一直認為,投資的回報,必須要放在長時間維度去看,無論是絕對收益組合還是相對收益組合都是如此。
有人說,投資回報需要每年都有絕對回報,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我認同投資股票需要在長時間里有絕對回報。
然而,很多人投資時缺乏長期投資的思維,投資策略框架本身就存在問題,雖然表面上看好像控制了回撤,但實際上卻是犧牲了長期收益,本末倒置了。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做基金經理11年,既做過公募也做社保基金,公募是否跟社保基金不同,比如社保基金資金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可以數年持有,那在回報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衡量?
胡濤:投資這件事殊途同歸,都是要在長時間實現比較高的收益。所以說,無論是做社保投資,還是做公募基金,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在自下而上選股票。
當然,從投資方法上看,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首先,社保基金經理是經過社保基金主管單位篩選的,要有一定投資年限,比如公募基金有一定的從業 歷史 、業績,才會把社保組合交給這個基金經理來管。從這個角度來看,社保基金主管單位會選擇風格穩定的、投資理念清晰的基金經理。其次,社保基金投資有很多約束,比如對投資行業偏離度就有一定的約束。基金經理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下選擇優質公司,創造超額收益。
社保劃定一個不是很熱點的區域,反而讓我有更深入研究,也能更早挖掘出很多很好的投資標的。
這是我覺得對於一般基金經理來說,不太容易適應社保投資要求的策略方法。但歸根結底,如果管理人是一個自下而上研究股票的基金經理,其實是受益於這種投資框架的。
《巴倫周刊》中文版:在我看來,想要獲得好的投資回報,既要有長期基石股,也要抓住當下熱門股。在您的回報里,這兩方面分別貢獻如何?您會對行業有固定的配置比例要求么?
胡濤:我偏好的是那些市佔率能持續提升的企業。我認為,決定是否買入一家公司的關鍵在於其核心競爭力,而不在於其所處行業。時常有人用傳統行業或新興行業來區分公司,但我認為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無論是正在發展的產業還是已經成熟的產業,市佔率能持續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資標的。
至於如何判斷市佔率,正如上面所說,優質成長股需要具備一些標准,包括具有比較強的研發優勢、銷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優勢,具有深深的護城河,能夠維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OE常年超過資金成本,能夠長期帶來正現金流,同時為股東帶來回報等,此外還有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管理層。一般來說,能夠具備這些特點的公司,未來在行業中也會強者恆強。
至於行業布局是不是不合理,我一直認為,投資中最大的風險並不是源於集中,而是源於無知。很多時候,為了行業均衡或者組合分散而去投資了我們不熟悉的企業,看似會分散風險,但如果買了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品種,實質上風險可能會更大。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能不能介紹一下您是如何建倉,建倉完成後是會一直持有嗎?除了公司基本面發生重大變故?
胡濤:在建倉操作上,我會更加審慎。首先我需要挑選出好的公司,然後還要尋求在較為合理的價格買入這些公司,所以更注重建倉時點和節奏的把握。
我的選股理念,永遠是選擇那些能夠在長期帶來超額回報率的公司。具體來說,這些公司需要能夠長期帶來好的現金流、具有核心競爭力、比較深的護城河。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總是會有不同領域的公司誕生出來,進入到這個選股標准當中。好的公司總是在切換的,所以不能一成不變地持有一家公司。在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核心競爭力減弱,有更強的競爭對手,或護城河沒有以前那麼深的情況下,增速會從原來的高增長變成低速增長,當這種長期的基本面和競爭力發生變化時,就要做公司的切換,把變弱的公司賣掉,再買入一些長期更看好的公司來補倉。
但是我的理念——保持高倉位運作、較低換手率,不會變化,我永遠是自下而上選擇優質公司長期持有。
《巴倫周刊》中文版:市面上也有很多「假成長股」和「偽護城河」的概念,怎麼判斷公司只是在講故事,而不是真正有實力?一般情況下,您對這家公司了解多久才會做出買入或者賣出的決定?
胡濤:所謂「護城河」,其實有很多表現方式,比如品牌壁壘,或者成本優勢、研發優勢,還有一些公司有網路優勢、規模效應等。選股的時候,需要看公司的護城河在這些不同方面的體現。但總而言之,都是只有這家公司能做、別人做不了,或者別人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做到相同的地步,而不是一陣風吹來,誰都能做到。
有些壁壘不高,但是有增長的公司,更多享受的是一種行業紅利。這種行業的增長可能會持續1 2年。在這個行業里,除了龍頭,排老二、老三的公司都會增長不錯。因為處於行業紅利中,這些公司屬於新的業態,行業滲透率在提升。
當然,這種紅利也不一定非得來自行業,也可能來自一種新興的消費品。
這樣的行業可能壁壘比較低,很多公司都在做,可能這些公司都成長得不錯。但未來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利潤率就下來了。
假如投資者正好買入的是這種行業的排名第二、三、四的公司,也獲利了,可能就是這個邏輯——享受這個行業紅利。
但因為壁壘不深,這個行業的紅利期會比較短。因此投資者在賣出這些公司的時候很難掌握好賣點。最終可能隨著潮水退去,在這個行業中只有少數公司才能長期發展的比較好。所以說,投資者在選公司的時候,要區分一家公司是階段性增長的公司,還是能夠持續增長成為行業龍頭。
至於選股,我的選股標准還是比較高的。我要求企業長期能保持競爭力,在長時期能夠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增長。所以我買股是比較謹慎的,不會輕易買股。這一點從我的換手率可以看出來。我的換手率很低。我賣出個股一般是在基本面發生本質變化、長期的變化的情況下才會做出的決定,而不是短期業績不達標,或是因為風格的擾動去賣出、做出公司的切換決定。
《巴倫周刊》中文版:我知道您有海外留學的背景經歷,如果說您的投資理念跟誰更靠近的話,您覺得是誰,彼得林奇嗎?
胡濤:我的投資風格更傾向於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也就是用合理價格買成長性,淡化擇時和倉位。但好公司和好價格往往無法兼顧,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好公司。因為好價格是相對的,而好公司是能夠不斷超越市場預期的。相對於價格風險,更可怕的是估值陷阱。
有時候看似買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這家公司的成長性不高,現在很便宜的公司未來會更便宜,這種殺傷力是很恐懼的。
所以說,我選擇把公司質地放在首位,再比較市場預期和實際回報能力,也就是價格和價值的衡量,最終篩選出成長能力突出,同時還不貴的標的。就像是在海邊選貝殼,最終可能會選出一個有珍珠的,但需要有一個過程。
《巴倫周刊》中文版:如果用一句總結您的投資策略,您會怎麼總結?
胡濤:不做擇時,靠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獲取超額收益,將價值和成長結合在一起選股,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獲得持續的超額回報。不跟風、不追高,不被無效信息干擾,選擇出那些真正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這是我篤定的投資體系。
⑹ 經雷有怎樣的履歷背景
經雷在1998年到2008年是在美國國際集團國際投資公司紐約總部擔任研究投資工作,2008年到2013年在友邦內保險的中國區資容產管理中心擔任投資副總監、首席投資總監和資產管理中心負責任。2013年在嘉實基金擔任機構投資與固定收益業務首席投資官、董事總經理,到了2018年他接任了嘉實基金總經理。
⑺ 2015年後連續5年獲金牛獎的基金經理有哪3位
只有一個:孫偉
被譽為基金圈年度「奧斯卡」的第十七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內揭曉,由容孫偉管理的民生加銀策略精選混合(000136),榮獲五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這已是該基金連續5年獲得金牛獎。
此前,該基金已將 「一年期開放式混合型金牛基金」 (2016年)、 「三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2017、2018年)及「五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獎(2019、2020年) 全部斬獲。同時,該基金經理孫偉曾三度榮膺 「最佳人氣金牛基金經理」。(2016年、2018年、2019年)。
(7)嘉實基金華南地區總經理擴展閱讀
2020年A股「牛氣」十足,對於嘗到「買股不如買基金」甜頭的投資者而言,藉助績優基金入場依舊是首選。而在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投資中,「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也成為許多人的擇基標准。
在此背景下,新浪財經推出2020新浪財經「金麒麟」最受青睞基金經理評選,民生加銀基金孫偉當選為「五年期·10-20億最受青睞股票基金經理」。
⑻ 嘉實經雷什麼背景厲害嗎
嘉實經雷現在是嘉實基金總經理,加入嘉實之前,經雷曾就職於美國國際集團(AIG)和友邦保險(AIA),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投資管理經驗,並擁有國際和國內知 名大型跨國投資公司專業投資及企業管理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