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機象山嶽一樣古老 這句話我是從《股票作手回憶錄》上看到的,每次讀到這句我內心都為之一震,雖然短短的一句話卻道盡投機市場的百態,我彷彿看到在漫長投機長河中掙扎的人們,也包括作者投機失敗後的飲彈自盡,投機戲的本質不會變,人的本性也不會變,婪、恐懼、絕望、狂喜,而結局常常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
(如果遵循以中線波段操作為投機者的定義,並採用順勢而為的交易方法,那結果就不會是那樣的結局。那些整天試圖以憑借自己小聰明戰勝市場的想法,早晚會被市場無情的吃掉。只有真正懂得與市場共存共振的投資者,最終才會成為市場長期的贏家。)
二、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這句話好象來自來自中國《史記·貨殖列傳》,《貨殖列傳》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古代私人理財思想,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被司馬遷列為出奇制勝的重要策略,在證券市場里,我認為應該把人棄我取,人取我予。事實證明,主力資金和持倉變化是判斷主力進出的最可靠方法,如果你從盤面上看不出來,可以藉助第三方網站,比如「理財者網」,網上搜一下就知道網址了,上面的實時資金流向和持倉明細以及大單追蹤已經成為散戶必備的工具,據說有人利用這個有一年翻16倍。作為自己一種最基本思維方式來運用,多用這種方式去思考問題,保持對各種預言的惕,並努力在別人婪的時候謹慎一些,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大膽一些。
(這就是典型的對相反理論的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反理論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
三、買入靠信心,持有靠耐心,賣出靠決心
這句話是我早期看的一本大眾投資手冊上看到的,那本書收集了不少格言,而經過時間的洗禮,我現在牢記的就是這句,三句話把投資中具體的投資行為的原則講的簡明、徹底、透徹,回顧自己的投資經歷,幾乎所有的錯誤也囊括在這三句話里。
(能做到這一點的投資者,不但要具備超越常人的堅強心靈和意志,而且還必須已經對股市有了本質意義上的理解。)
四、只有持股才能賺大錢
想在股票市場賺大錢,持有股票的本領要下苦功去學,不管你是否有水平研究指數,是否有水平選擇股票,真正能使你賺到錢的真功夫就是如何持股,如何持股的道理可不象研究指數、推薦股票那樣,幾句話就說的明白的,短期內容易提高的,它需要長期的投資經驗積累,心理素質的不斷提高,使用控制風險的有效方法。
(這一點真正道出了股市投資的真諦,股市投資只有持股才能賺大錢,想靠調整市中的搶反彈來增加利潤和彌補虧損,本身就已經掉進了主力的陷阱。)
五、企業價值決定股票長期價格
這句話是我研究價值投資理論之後的一句簡單概括,經過這近十年的投資實踐,我覺得要想既保持研究股票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自己必須要有一套對股票價格高低的判斷標准,即使使用的是一些簡單的判斷標准也沒關系,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你對市場的價格高低的看法不能依靠是否在大資金的成本之上下,否則一味迷信大資金的力量,如果你交易的主要理由來自大資金的痕跡,你不能一邊關注價格,卻又不交易,你很容易陷入頻繁的買入之中,因為你沒有自己的股票貴賤的標准,這樣會使你常常去跟隨那些其實跟許多散戶同樣愚蠢的大資金,在股票市場一般那些以價值發現價值挖掘為出發炒作的大資金才容易成功,才容易實現利潤,單憑資金優勢企圖控制市場脫離了價值大肆炒作,最後結局不會樂觀,證券市場越成熟,這點越明顯。供給與需求創造價格短期波動,企業內在價值決定長期波動方向。
六、不要輕易預測市場
判斷股價到達什麼水準,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某種水準容易,.不管如何精研預測技巧,准確預測短期走勢的機率很難超過60%,如果你每次都去嘗試,錯了就止損退出市場,不僅會損失你的金錢,更會不斷損害你的信心,我覺得應該從基本面入手尋找一些有長期價格潛力的股票,結合一些技術方法適當控制風險盡量長期持住股票,而對於長期的市場走勢給予一個輪廓式的評估。(道氏早就定義了市場中日間雜波的不可預測性,只有趨勢可以把握。但人類自作聰明,僥幸心理,婪恐懼的弱點,無時無刻不在支使那些意志不堅的人們不斷反復重復的犯錯。比如現在市場上總有些人,每天都可以把市場第二天、甚至一星期中每一天的走勢都給你提前描繪出來,真佩服他們的想像力。)
七、股市的下跌如一月份的暴風雪是正常現象
這句話是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里的一句,其實股市的下跌如一月份的暴風雪是正常現象,如果有所准備,它就不會傷害你。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機會,你可以挑選被風暴嚇走的投資者放棄的廉價股票。我覺得這句話很形象的說明了股票市場的周期性,人們在春、夏、秋、冬的輪回中不知不覺,而對股票市場的漲跌卻經常感到驚訝,其實股票市場的漲跌起伏是多麼的正常,只是我們的市場有時它的春天太短,冬天太長,我想這對在東北呆慣的人理解起來倒不會太難。
(新股來到股市只有先想到風險,才能活的長久。股票有漲有跌,漲多了會跌,跌多會漲,這是股市的本質。)
八、盡量簡單
這句話是美國技術分析專家約翰墨菲的《股價(期貨)技術分析預測學》一書中在引言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他的意思是使用技術分析的時候盡量簡單,我理解所謂的盡量簡單就是掌握核心思想而運用之,如趨勢一旦形成短期不可逆轉。選股要選領漲股等。在我的實踐中也常常提醒自己,盡量使自己的投資理念、投資原則簡單,事情簡單了也會就變得清晰了,對自己的投資行為約束也就變的有力了,不符合自己原則的事情也就容易***了,如阿甘一般,質朴簡單的生活蘊涵著樂趣與真正的智慧。(只有簡單的技術才能被普通人所接受,復雜未必實用。但一樣技術使用的人多了,其實戰成功率自然就會降低。因此,已經被市場公開的技術,如果不經過自己的修正和提煉,其多數信號均為錯誤。)
九、不斷的減少交易
這是從我的無數次錯誤中無數次損失的金錢中理解的一句話,巴菲特曾講過錢在這里從活躍的投資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資者。許多精力旺盛的有進取心投資人財富漸漸消失。其實不管你的理念怎樣,是投機者或投資者,這句話都適用。減少你的錯誤就先從減少交易開始吧。
(頻繁的短線交易,是普通投資者股市投資必然失敗的結果。因為頻繁的短線交易,會使你每一刻的持股成本都在相對的市場高位,市場一旦轉勢,你的損失將慘不忍睹,相信5.30就是很好見證和教訓。更何況印花稅上調之後,交易成本又增加了0.4%,買賣一次全部費用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2%)
十、遠離市場,遠離人群
人群中積聚的是愚,不是天生的智慧。炒股的心態與你與人群的距離成反比,不要推薦股票、少去談論股票,與市場的人群保持距離,與每日的價格波動也要盡量遠點,不要讓行情機攪混你本已清澈的交易理念。大學時代看過一本日本人的小冊子講如何體會孤獨的快樂,我很喜歡書里觀點,孤獨是一種特殊的力量,如果你體會到了孤獨感並且是快樂的,那麼恭喜你,你的心靈是強大的。在股市這個嘈雜的市場里,是最應該自守孤獨的地方。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㈡ 散戶炒股的五種境界,分別是哪五種
個人認為散戶炒股不止五種境界,而是始終境界!
1.初入股市,不懂風險
剛入股市,啥都不懂,只是聽別人說炒股賺了錢,自己也想躍躍欲試。
10.急流勇退,江湖傳說
大徹大悟,名利都是過眼煙雲。炒股不是生活的全部,還有家庭和沒去過的遠方。
知道進退,月圓之時即將開始月缺,花最紅時即將凋謝,力不可用盡,話不可說盡,事不可做絕。股神不在江湖,江湖卻有股神的傳說。
㈢ 私募英雄的私募英雄——財經欄目
隨著證券市場創新意識的改變、創新理念的深化,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轉融通等創新產品的不斷增加,私募業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財富在線-財富基金網敢為天下人先,優先組建編輯、策劃、記者團隊精心打造高端私募訪談--私募英雄。采訪的私募英雄全是私募界數一數二的大名家。
財富在線希望通過私募英雄這個欄目,讓廣大投資者更進一步了解神秘私募,全面掌握私募基金公司的投資理念、投資流程、投資策略、投資哲學、風險控制、行業選擇、個股股票池的構築等等。 私募投資高手征戰股市最全紀實。挖掘私募英雄背後的投資邏輯和財富獨門秘籍。
欄目周期:一周一期
欄目口號:詮釋投資真諦,把握即時投資機會。
【私募英雄01期】立華投資王政:秉承細水長流,不對單一股票進行豪賭。始終堅持以價值為基礎的投資理念,扛過了08年的大跌,在09-11年取得了超過100%的收益。
【私募英雄02期】同創偉業張博曉:合理分配資金,關注熟悉領域;中國第一家有限合夥制創投企業,全國首家實現現金分紅並完成本金全部返還的有限合夥制創投基金。
【私募英雄03期】景良投資廖黎輝:巴菲特模式再創新,顛覆傳統投資模式;專注財務並購,只做確定性投資;景良一期較大幅度跑贏大盤。
【私募英雄04期】青島贏隆周兵:穩健增值的保障,系統控制風險;自上而下是為了判斷好大盤走勢和市場熱點,自下而上是為了選好個股。
【私募英雄05期】紅日升投資王平:三方面判斷市場牛熊,青睞行業龍頭企業;復合型私募基金經理=「股票+期指」。
【私募英雄06期】龍騰資產吳險峰:估值和博弈不可割裂,互為因果,互為變數;理解市場、順應市場、防禦為主、側重消費。
【私募英雄07期】高特佳蔡瑋:實踐巴菲特本地化,展現雄厚資源支持網路;儲備高端人才是挖掘好項目的前提保障。
【私募英雄08期】展博投資余愛斌:選美力量實踐者,讓市場告訴我們買什麼股票。投資是一段艱難而美好的旅行;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趨勢投資、倉位管理。
㈣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價值投資
股神巴菲特與彼得林奇是被投資者廣為熟知的,前者被稱為美國股神,五十幾年平均年復利率20%左右,後者被稱為傳奇基金經理,13年平均年復利率29%。
巴菲特沒有開宗立著是投資者的損失,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從巴菲特歷年致股東的信中,挖掘到投資的真諦。
如果不喜歡文字,那麼2017年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選擇。
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周期更長,也更為穩健;在這期節目中,將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與專注的復利投資。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則,與股神將會是非常激烈與精彩的收益比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麼《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教你理財》。
第一本系統性自述自己的投資理論,第二本繼續深化,第三本是封筆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薦,稱這或許是送給孫子最好的禮物。錯過任意一本,都是投資者的損失。
雖然巴菲特與彼得林奇都是價值投資的代表,不過,卻是截然相反的投資方式。
1、股神的復利
投資,並非是巴菲特最喜歡的事,其實他最喜歡的是復利。這是他小時候就發現的有趣游戲,為此痴迷了一輩子,通過投資,可是理想的實現復利,所以巴菲特喜歡投資。這也被他稱為,幸運的人生,跳著什麼舞去工作。
復利,也被愛因斯坦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斯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只有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所以巴菲特會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資越早越好。
2、股神買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著買股票;牛市相對悠閑,往往捨不得賣股票。
1998年,可口可樂約48倍估值,對於業績穩定的大盤藍籌股,這明顯是高估了;或許是因為董事會席位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現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沒捨得賣。
在此後十多年的時間中,可口可樂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整日閱讀,並不悠閑,這也是他的樂趣。相比於彼得林奇,那是無比悠閑。
並且,巴菲特的投資真諦,是普通投資者學不來的。
因為他買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現金流。
受到了黃金搭檔芒格與費雪的影響,巴菲特拋棄了導師格老的煙蒂股投資法;轉而開始買入優質企業。其實隨著資金量的增長與美國經濟的復甦,巴菲特遲早會走上這條路;同樣,按照他所言,如果沒有芒格,會比現在窮的多......
此後喜詩糖果是買入優質企業的第一次試水,很成功,股神嘗到了甜頭,再也收不住手。
當年巴菲特收購喜詩糖果,只給留下了1800萬美元的利潤,維持生產使用。此後喜詩糖果大約20年的時間中,為伯克希爾上繳了4億元左右的利潤,通通被巴菲特拿來買股票。
喜詩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罷不能。從此,他主張,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上市公司。
有兩點原因:
1、優秀的上市公司股價很難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賺取利潤的方式已經改變,並非股價的波動,而是收購上市公司,掌握背後的現金流,拿來繼續投資,等同於獲取了沒有代價的資金。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說,股市關門也沒事。他掌握的已經不是股票,而是背後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現金流。無論牛熊,都賺錢......
這也是普通投資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嘔心瀝血的原因。
3、勤奮的兔子
如果說股神巴菲特是一隻永不停歇的烏龜,那麼彼得林奇就是一隻勤奮的兔子。
有這樣一組數據:他一年的行程10萬英里,也就是一個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閱讀。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談。
他大約要聽取200個經紀人的意見,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幾打經紀人的電話,每10個電話中他大約要回一個,但一般只交談90秒鍾,而且還好幾次提示一點關鍵性的問題。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個月要對將近2000個公司檢查一遍,假定每個電話5分鍾,這就需要每周花上40個小時。
4、彼得林奇的無奈
相比於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簡直忙到「死去活來」,這也是為了追求業績沒有辦法的事情。 他退休後,可以擔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經理,不用工作就可以獲取大概四千萬左右的年薪(1991年),為了名譽,他拒絕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齡是46歲,正直壯年,事業的巔峰時刻。原因在於,陪伴家人,以及受夠了高強度的工作。
的確,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復合增長,是嘔心瀝血換來了;在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
賺再多的錢,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進行......
他有著無奈的,號稱無股不買的稱號;據統計,他每天大約賣出一百隻股票,買進一百隻股票,換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資者認為彼得林奇是做短線的;其實,林奇是做中長線的,只不過操作更加靈活。
熱點,不追;
題材,不買;
無業績;不買;
林奇玩轉了六類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還是業績。
這種操作,有風格原因,也有行業原因,存在無奈。
與巴菲特不同,基金買股票,有著倉位限制;對於房利美的投資,林奇買到了基金的資產的5%,這已經是所能購買的上限了。
否則,他還想買更多。
反觀股神,可以隨便買,看好之後,直接買下來......
受到行業的限制,這就是彼得林奇的無奈。
5、截然相反的價值投資
縱然彼得林奇不會買入沒有業績的題材垃圾股,可從頻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賺取的其實是股價的波動,也就是短線投資者口中的差價。
有些股票甚至因為怕錯過,買入後在觀察......
畢竟,他最多投資過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將每一隻股票的商業邏輯都看的透徹。
這點與股神巴菲特不同,他買入的每一隻股票,都是完全明確其中的商業邏輯,所以買入就是重倉。
也有很多投資者說,巴菲特是分散投資,這種說法很扯淡。
的確,巴菲特買過幾十隻甚至上百隻股票,畢竟資金量龐大,且買入就是大手筆。看好後要麼買下來,要麼買成大股東......賺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現金流(免費投資資金)。
這就是巴菲特與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倉買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獲取自由現金流;後者分散投資,賺取的是價值投資的差價。
㈤ 價值投資的基本范疇是什麼
所謂價值投資,是指對影響證券投資的經濟因素、政治因素、行業發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等要素的分析為基礎,以上市公司的成長性以及發展潛力為關注重點,以判定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為目的的投資策略。價值投資哲學起源於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名著《投資分析》,以沃倫·巴菲特成功的實踐聞名於世界。價值投資的真諦在於通過對股票基本面的經濟分析,使用金融資產定價模型估計股票的內在價值,並通過對股價和內在價值的比較去發現並投資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潛力個股,以期獲得超過大盤指數增長率的超額收益。一般來說,價值投資包括宏觀經濟分析、中觀經濟分析以及微觀經濟分析。
首先,宏觀經濟分析是價值投資的前提。宏觀經濟分析以國家整體經濟走勢和經濟政策走向為研究基礎,主要研究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業狀況、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宏觀經濟指標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並結合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走向的分析,來分析和預測宏觀經濟走勢,以此來判斷大盤的走勢。證券市場對國家經濟政策十分敏感,因此,對國家預算、稅收、投資政策、利率和匯率變動的分析是價值投資模式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經濟高速穩定增長,這加速了藍籌股股票業績的提升,同時也使得價值投資理念逐漸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同。
其次,中觀經濟分析是價值投資的基礎。中觀經濟分析主要是針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研究,以此來判斷不同行業的成長性。盡管各部門都處在相同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但是不同的行業,其利潤率水平以及發展前景是不同的。
最後,微觀經濟分析是價值投資的關鍵。微觀經濟分析以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發展潛力為研究基礎。價值投資理念認為,上市公司的質量直接關繫到公司股票市場表現的優劣,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業績,更要能長久保持穩定的發展。所以,價值投資關注的不僅僅是上市公司的歷史盈利水平,而且需要通過把公司的行業競爭能力、經理層的管理能力、各種財務指標的綜合評價等因素統籌起來進行分析,預測公司將來的盈利能力,這也是價值投資理念分析的重點中的重點。
www.gux.com.cn
㈥ 自曝身家1400億的林園,究竟是什麼讓他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在2021年6月9日的茅台股東大會上,曾表示自己家保姆和司機跟著自己炒股已經賺取8億和2億身家的林園再度發表「凡爾賽」式講話。他稱自己持有茅台2%的股權,當前持倉市值占總身家的40%。據此推測,林園持有2520萬股貴州茅台,按茅台當天2179元的收盤價計算,僅持有茅台的市值就549億,其總身家更是高達1372億。對此外界紛紛表示質疑,而林園本人後來接受采訪回應稱自己當時就是胡說八道的,是個精神病,靠亂說話的形象吃飯的。由於茅台股東列表並無林園名字,所以我們尚無法推測林園此話的真偽,但從林園歷年的投資組合來看,毫無疑問林園在股市中是賺取了巨額財富的。
在我與眾多普通個人投資者接觸的經歷中,發現了一個比較神奇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更熱衷於研究《艾略特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利弗莫爾》、《纏中說禪》等,期望靠技術分析來獲得打開財富大門的鑰匙。而對巴菲特、芒格、張磊等人的理論卻表示看不懂、無法學習,甚至還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可能他們並不知道艾略特本人根本沒有在股市中獲得過財富,而江恩和利弗莫爾晚年生活非常凄慘,最後也沒有剩餘多少錢留給自己子女,而《纏中說禪》的作者是誰至今都眾說紛紜,他有沒有賺錢,賺了多少錢更是無可稽考。大家就沒有想一下一個連自己都賺不到錢的人可能告訴你怎麼去賺錢嗎?
從上面這些投資者的行為習慣來看,其實很符合人性的某些特點,比如對於神秘事物莫名的崇拜,對於簡單的事物喜歡復雜化,還有對於快速致富的渴求,這些特點都導致了大多數投資者在股市中是無法盈利的。而那些真正具備參考意義的投資真理恰恰隱藏在那些被大家忽視的投資大咖著作里。比如國外的巴菲特、芒格、霍華德·馬克斯、約翰·鄧普頓,以及國內的段永平、張磊、陳發樹、林園、李錄、邱國鷺等等無一不是依靠價值投資賺取到了如今上百億的財富。他們才是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最應該去學習的,相信未來有一天你會懂我說的這些話。
投資的本質是尋找「確定性」 ,優秀的投資者更多思考的是公司的生意模式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每天盯盤沉浸在漲漲跌跌的市場里,浪費寶貴的時間。林園為什麼能夠04年買入茅台、05年買入片仔癀後能一直持有十幾年不動?為什麼段永平說「我從頭到尾真正投資過的公司最多五六家,最喜歡茅台、蘋果、騰訊的生意模式」。大家再回想一下自己持有標的數量和換手率,這就是你和頂級投資者的差距所在。集中投資、長期持有、注重安全邊際,這才是價值投資的真諦。
最後,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股市真規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走向正確的投資道路。
㈦ 買股票是不是投資
我做股票很多年,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股票有投資和投機兩種屬性。買股票,研究版公司基本權面,分析行業背景,精讀公司財務報表,掌握經濟繁榮蕭條之周期,深諳投資真諦,自然可以投資。如果只根據巴菲特,林奇之書操作,就覺得能通投資真諦,那是學其表象不通真諦,只有架子而無神髓,必然以失敗而告終。投機則是研究人性,以技術分析為基礎,而跳出技術分析,冷靜客觀分析市場百態,抓住人性之弱點,當大家都在犯錯,你要緊緊跟著這個犯錯的趨勢,等他們清醒過來時,要第一個跳出來。
㈧ 有著強大的經濟做後盾,股票其實投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投資股票,追求的是「低買高賣」,也就是以較低的價格買入,等股價上漲了,再以較高的價格賣出,賺取差價,本質上是一種擇時的方法。
那麼,這種通過擇時賺價差的投資收益怎樣呢?
有人以美股為例做過研究。在1965年到1995年的30年間,假設運氣極好,每年都能抓住當年的最低點,並在最低點買入1萬美元標普500指數基金,那麼堅持做30年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1.7%。
相反,那些運氣極差的人,連續30年都在當年的最高點買入,他們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0.6%。還有一些人不去擇時,就在每年的第一天入市,這么做的年均復合回報率是11%。
第三、股票投資的本質還是公司
長期來看,公司利潤和股市回報之間的相關敏粗性非常高,本質是均值回歸,股價長期就是要回歸到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也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
所謂內在價值,也就是巴菲特挑選企業的核心標准之一:持續穩定的贏利能力。
美國股市在1966 到1982 年間持續盤整,靠價差基本賺不到什麼錢。但由於公司的持續盈利,投資者照樣可以獲得股息,所以投資回報率依然是正的。
所以說我們要與好公司一起成長,就要做到兩點:
一是要認真做研究,買入值得長期擁有的公司。
二是不要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輕易放棄自己所看好公司的股票。
而且,每一次經濟衰退都成功度過,經濟一旦恢復正常,股市就會開始上漲,這些好公司就會有很好的表現,甚至不斷創新高。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如果沒有直接甄別股票的能力,投資基金和債券也是很好的選擇,不用去擔心市場波動,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幫你投資理財,依然能拿到不錯的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