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賀文哲對晶元的看法如何
對話賀文哲:萬億市場晶元市場 資本之下誰主沉浮
晶元產業不是資本的盛宴,但沒有資本的進場,中國晶元發展無疑是鏡花水月-賀文哲
2020年11月25日,華為正式宣布:告別榮耀。
任正非參加了榮耀送別會並進行了告別演講。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且不再對新榮耀有任何管理權,這是華為歷史上悲壯的一幕。在2020年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晶元限制令全面生效以後,華為的高端晶元供應鏈徹底斷了,且由於美國政府的打壓,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此前表示華為子公司海思自研的麒麟晶元的生產在2020年9月15日停止,麒麟9000晶元可能會是麒麟晶元的最後一代。
賀文哲表示,「卡脖」語境下,國人都意識到了「中國芯」的重要性,作為高科技驅動,信息產業的基石,晶元已然是大國博弈的焦點,中國晶元突圍戰迫在眉睫,國產造芯勢在必行。
再次之前,2020年7月27日,國家出台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國產晶元在2025年自給率達到70%,這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面來自於國家的政策扶植以及充滿市場想像力的空間的這么一大塊蛋糕,資本是逐利的,晶元熱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帷幕。
據賀文哲統計,2020年半導體行業股權投資案例413起,投資金額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晶元半導體在一級市場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多的一年。投資來源主要集中於IDG為代表的投資公司,巨頭終端公司如以小米、聯想、比亞迪等,還有以國家產業基金為代表的國家隊。賀文哲發現另外一些跨界行業包括不限於水泥、服裝、裝修等傳統行業的企業竟然也高調宣稱要進軍半導體,如:地產行業的萬業企業、代工之王富士康、LED龍頭之一的三安光電、ODM廠商聞泰科技、水泥建材產品製造商上峰水泥、家電行業的立霸股份都下場加註,在晶元熱潮中通過投資、參股、設立基金來加碼。
在政策支持下,在「新基建」「新經濟」拉動下,晶元行業迎來黃金發展階段。2020年科創板共有超過200家上市企業,其中半導體上市企業20餘家,合計市值萬億元,占科創板企業總市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賀文哲統計了去年數據,科創板前10大市值企業中,半導體企業占據5席,其中2019年私有化回歸的明星代表中芯國際回A無疑最為矚目,只用了19天就完成了注冊上市的流程,創造了科創板過會最快、募資最高、市值最高的紀錄。
比亞迪半導體在40多天內便完成兩輪合計27億元的融資,比亞迪半導體最新估值已達到百億。
由京東方創始人、前董事長王東升創辦的物聯網晶元企業奕斯偉在成立十個月後,即在今年6月便獲得超過20億元的B輪融資。
AI晶元第一股寒武紀。該公司曾因與華為的合作而名聲大燥,其在上市首日上漲近230%,盤中市值超千億。
不過,晶元的江湖不只有光鮮,也同樣滋生著腐臭,各地的百億晶元項目卻接連爛尾。包括聲名遠揚的武漢弘芯、南京德科碼、成都格芯等,之後陝西坤同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淮安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等數個百億級晶元投資項目被證實爛尾。據賀文哲統計,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分布於我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5省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也引發了國人的擔憂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下一步將引導地方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風險認識,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晶元製造項目是一條「綿長、波折但又充滿故事和前景的大道」,從建廠、流片、產能爬坡,到商業化,動輒百億元投資。更重要的是,晶元產業不斷演進,還需要持續的巨額研發投入。賀文哲表示: 對於真正踏實做事的企業來說,也需要國家持續的補助,12月18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為集成電路產業鏈玩家再一次帶來制訂企業所得稅「十年全免」的利好政策。
賀文哲說道,在2020年的半導體大變局中,有令人絕望的時刻,但國產芯突圍中希望和機遇依然值得期待,時間將是澆灌之花。市場即將步入入優勝劣汰周期,技術不行,管理不行,或者單純騙補的企業將被大浪淘金,真有具有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經營良好的企業就會慢慢發展起來,持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