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如何通過基金做資產配置
研究表明,從長期來看,我們投資收益的94%來自於資產配置,只有6%來自於擇時。所以,當我們希望通過理財使自己的資產得到合理的規劃實現資產增值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㈡ 資產配置到底有多麼重要 量化基金年內收益兩極分化
1、首先可以進行資產配置的工具主要包括四大類:現金類資產(貨幣基金等,想花就能花,但是收益率低啊);保障類資產(各種保險,這個主要是一種個人的風險對沖工具,非常重要,以防萬一用的,這個一定要有);固定收益率資產(在有錢花和有了保障的基礎上,要考慮資產保值了,這時候可以買些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債券型基金、保本基金等);權益類資產(要資產增值就要高風險高收益,而且對投資者有很高的要求,包括股票、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權等等);2、進行個人或者家庭資產配置的其實有工具,這個工具叫做標普資產配置。它把人們要配置的錢分為四類:要花的錢、要保本的錢、要保本的增值的錢和生錢的錢。3、如何配置要花的錢?這個要看個人收益支出情況,一般而言要花的錢保留3-6個月的生活費;對應到我們上面的資產工具,就是現金類工具,除了現金和銀行存款外,您可以配置貨幣基金、國債ETF、國債逆回購等工具。當然這類資產不宜配置過多,因為配置的越多,整個組合的資產收益就越低;4、如何配置保命的錢?這里主要是保險了,國人似乎很多人對保險產品存在一定的誤解。其實,保險就是通過支付保險費的方式,把風險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達到以小博大的效果。換言之,就是以有限的財務支出,避免無限的財務損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個人或家庭風險對沖的工具。至於老百姓怎麼買保險了,對於老百姓來說,把保險買簡單了,就是要記住這樣一個組合就可以:重大疾病保險+壽險+意外傷害保險+住院醫療保險+意外醫療保險。(錢不夠的情況下,優先買重疾險和壽險)這樣一個組合,就能做到----意外的門診可以報銷,住院的醫療費用可以報銷(無論什麼病,住院就可以),重大疾病能得到提前給付,意外死亡和殘疾可以得到給付,疾病死亡也可以得到賠付。買了這樣的保險組合,就基本可以算是保障全面了,當然,這屬於保障類的組合,養老的風險要由養老保險解決。5、在有錢花和有保障的情況,該考慮資產的保值對應到資產工具就是固定收益率資產,這些包括債券、債券型基金、保本基金、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等等;另外投資者還可以應該購買孩子的教育年金和自己的養老年金。6、如何配置資產增值部分的錢這個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風險-收益特徵是什麼樣的,如果你年紀比較輕,可能多配置一些風險的資產,如果您的年齡比較大就應多配置一些低風險的資產;如果你的收入比較固定,例如您是教師或者公務員等,那您也可以多買一些權益類的資產;而如果你的收入波動比較大,例如您是銷售人員(工資主要看提成),那麼建議您多配置一些固定收益的資產
㈢ 05.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我們提到投資理財時,我相信90%的朋友想到的一定是,只要選個好股票,選個好基金,在低位的時候買入,等到高位賣出,如此低買高賣,就萬事大吉等著數銀子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學者在1986年就得出了確定性的結論,投資收益90%以上的因素由資產配置決定。資產配置對於投資收益的貢獻要遠遠大於時機的選擇和股票的選擇。
同樣,沃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在《股市長線法寶》這本中也闡述過關於資產配置的觀點——他認為長期來看,決定資產收益率的因素,不在於選股也不在於擇時,而是在於資產配置。
為什麼選股和擇時是無效的呢?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之前買基金和買股票的經歷。
3年前,也就是2014年年中,正是上一輪牛市的起步位置,那時偏股型的基金加在一起的規模才1.5萬億。到了2014年底,市場已經上漲了幾個月,基金卻出現了連續五個月的凈贖回。因為大家都在熊市中煎熬了太久,不相信牛市已經來了,所以股市稍一上漲就趕快把基金贖回了。接下來的幾個月,市場高歌猛進,最有趣的是,在牛市到頂前的三個月內,中國的基民們凈申購了2.1萬億的偏股型基金,比牛市開始前的總量還多。但隨著股市見頂,大幅下跌,基民們在隨後的三個月內又贖回了1.4萬億,雖然緊接著的10月市場出現了大幅的反彈,但這贖回的1.4萬億全部倒在了黎明之前。
所以毫無意外的,在過去的這一輪牛市中,雖然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回報是50%,但基民們的平均回報卻是-1.7%。
其實,這個現象並非國內獨有,美國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斯文森也用股票基金申購贖回的統計數據來衡量投資者整體的擇時能力。申購基金相當於投資者看好股市,整體上增加了股票配置比例;而贖回則與此相橋返反,表示減少了股票配置比例。統計結敏鏈飢果顯而易見,大家雖然想著的是低買高賣,但實際上卻是在做高買低賣的操作。所以,擇時,也就是選擇買入和賣出的時間,不僅是無效的,而且對我們的收益的貢獻還是負的。
這個規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不斷上演,而且在未來依然會不斷輪回。因為這就是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在牛市有賺錢效應的時候大家貪婪,在熊市資產縮水時大家恐懼。我們並沒有被市場打敗,而是敗於自己的人性。
既然我們無法克制人性的貪婪和恐懼,那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盡量避免這些情緒對我們的理財和投資產生影響呢?
答案唯有資產配置!
什麼是資產配置呢?簡單的講,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資產分成三大類,分別是防禦類、平衡類和進攻類。我們根據每類資產的特點和我們的自身要求把我們的資產在這三大類中進行分配,這,就是我們的資產配置。
比如,根據過去10年中國股市的走勢,如果我們把我們資產的80%配置在防禦類,20%配置在進攻類,我們可以獲得年化8.5%的總資產收益率,同時,我們資產的最大波動不過10%。反過來,如果我們把我們資產的20%配置在防禦類,80%配置在進攻類,我們可以獲得年化13%的總資產收益率,同時,我們資產的最大波動也會高達60%。
資產配置就是幫助我們在不預測市場,其實也無法預測市場的前提下,如何花盡量少的時間和精力,調整我們的資產配置比例,讓我們的總資產收益率達到我們預期的同時,也讓我們資產的波動降到不會考驗到我們小心臟的水平。比如,如何在維持13%的年化收益率的同時,降低總資產的最大波動,或者在最大波動10%的范圍內增加總資產收益率。
資產配置在國外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但在國內卻不常被提及,這大概是因為資產配置是「反人性」的。資產配置策略,在牛市時往往太過保守,無法充分享受滿倉上漲帶給人的快感;而在熊市時雖然有著優於市場平均的表現,但也要承受資產下跌的痛苦。而大部分人總是無極致的在追求牛市滿倉熊市空倉2年翻倍的暴富幻想,殊不知,長期回過頭看,靠科學理性的資產配置策略已遠遠跑贏頭腦發熱的追漲殺跌……選擇一個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慢慢產生作用的策略對人性也是個嚴峻的考驗。
所以,資產配置是個中庸的策略——它不追求資產最卓越的回報,而是力爭迴避最糟糕的失敗。它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卻幫我們節約了大喚扮量選股和擇時的無效時間。
資產配置不僅是一種投資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如果你接受它的理念,你願意從追求卓越到甘於平庸,那接下來的幾期,就讓我們手把手的帶著大家一起完成我們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吧。
完成我們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需要四個步驟:
第一步理清自己的人生規劃和理財規劃
第二步在戰略層面上,確定三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第三步在戰術層面上,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第四步定期進行動態再平衡
㈣ 資產配置有多重要
你做過資產配置嗎,有什麼心得體會呢?歡迎在評論欄分享你的觀點。
職場進化論:穿越過世界500強和創業公司的職場辣媽,微信公眾號【職場一二一】。
㈤ 秒懂: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說得通俗點,就是把錢分別投資到不同的資產當中,簡而言之就是分散投資。
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因為資產配置往往能夠在風險相對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的投資收益。
舉個例子,假設你和隔壁老王各有100萬,老王分別用50萬買了股票和債券,而你把100萬全買了股票。假如第一年股票賺60%,債券賺4%;第二年股票虧了50%,債券賺了5%;第三年股票賺10%,債券賺6%。最後算一算,你會發現三年下來,老王最終還有101.8萬,而你只剩下88萬。
雖然第一年你大賺但三年的整體收益卻不如老王,所以進行長期投資理財,特別是資金量比較大的時候,最好選擇資產配置。
當然,它作為一種理財概念,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而言,資產配置的含義也不盡相同。
在投資的時候,無論錢多錢少一定要有資產配置這個概念。
比如你現在只有一萬元來投資,比較合適的做法就是買基金,但是基金也有很多種,風險相對大的有股票基金,風險小一點有債券基金,幾乎無風險的有貨幣基金,那麼這三種基金你可以分別買一些,做一個基金組合,其實這樣也算是用資產配置的概念來理財。
最後,說說定義吧!
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它作為一種理財概念,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而言,資產配置的含義頁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