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因素是決定小麥價格的根本因素。總的來說,小麥主要用於食用,其需求總量基本穩定,需求因素對小麥價格的影響是緩慢的;供給的變化會引起小麥價格快速變動。
供給方面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a、前期庫存量,它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價格下降。
b、當期生產量。當期產量主要受種植面積、單產的影響。影響種植面積的主要是農民與其他農產品的比較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國家的農業政策等因素,影響單產的主要是天氣、科技水平等。我們必須分析研究小麥的播種面積,氣候情況和作物生產條件,生產成本以及政府的農業政策等因素的變動情況。
c、商品的進口量。商品的實際進口量往往會因政治或經濟的原因而發生變化。因此,應盡可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形勢,價格水平,進口政策和進口量的變化。
需求方面
。通常有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及期未商品結存量三部分組成:
a、國內消費量。它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主要有: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人口增長及結構的變化,政府收入與就業政策。
b、出口量。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出口量的增加會減少國內市場的供應;反之,出口減少會增加國內供應量。
c、期末商品結存量。這是分析期貨商品價格變化趨勢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當年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就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
具體因素歸納
1、天氣、病蟲害
氣候對小麥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小麥在種植期和生長期需要相適應的生長環境。如果出現異常天氣將對小麥產量、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由此對小麥價格產生重大影響,並經常形成小麥交易中的「天氣市」。
相對於硬白小麥來說,強麥品質受氣候影響更大。優質強筋小麥品質在不同區域和年度間差異主要是氣候條件不同引起的,從而影響達標產量。直接影響優質強麥品質的氣候因素主要是溫度、光照和濕度。一般來說,在強麥生長後期,在日均溫度30度以下時,隨溫度升高,品質改良,但超過30度以後反而影響品質。乾熱風會降低籽粒容重、產量和濕麵筋含量。降水過大會影響氮素的供應,而氮素又會影響濕麵筋的含量。後期乾旱會導致產量下降但品質會改善。小麥成熟後期高溫可以使優質強筋小麥延伸性明顯降低。
病蟲害也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小麥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2、播種面積和單產
小麥播種面積是產量的基礎決定因素。可以說,小麥播種面積和播種生長期的天氣直接決定強麥的產量和質量,成為期貨價格炒作的重要題材。單產的高低也會影響產量,從而影響供應,進而對價格產生影響。
3、小麥質量及倉單數量
小麥質量如何、是否能達到交割標准、臨近交割月時申報入庫及注冊的倉單數量等因素對小麥期貨行情有一定影響。
4、國家政策
小麥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政府經常對小麥出台宏觀調控政策,以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供給,防止通貨膨脹。自2006年開始實行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和拍賣政策對穩定小麥價格起了很大作用,進出口及稅收政策也是小麥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相對於普通小麥而言,強筋小麥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品種,受政策干預較小,是較好的期貨品種。如自2006年開始施行的托市收購是針對普通小麥、白麥、紅麥等,而非優質強筋小麥。不過強麥雖不直接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但作為小麥中的一個品種,這些活動對強麥期貨價格有很大影響。
5、國際市場聯動性
一般情況下中國小麥基本供求平衡,其價格主要由國內因素決定。隨著國際一體化進程的發展,世界上主要小麥期貨市場價格的相互影響在日益增加。鄭州小麥期貨價格定期由路透社發布,現已納入世界小麥報價體系,世界小麥產量及庫存對中國小麥價格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小麥價格波動逐步顯現聯動振盪趨勢。
鄭商所強麥期貨標的為符合規定的優質強筋小麥,這些強麥內在品質好,與進口麥品質接近,已在相當程度上替代進口,相對於硬白小麥來說,強麥價格更易受到進口小麥的影響,與國際小麥價格聯動性更強。
6、小麥生產周期性和季節性
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小麥從播種到收獲要有長達8個月的周期。這種相對固定的周期,制約了生產規模的伸縮性。
從長期來看,糧食生產具有小周期和大周期的變化規律。以往糧食生產小周期一般為4—5年,大體表現為兩欠一平二豐收。在1995年後,經過連續幾年的糧食豐收,供給相對過剩,庫存增加,但這只是把周期拉長,另外,我國糧食生產還存在大周期,建國以來糧食生產經歷了短缺—緊張平衡—平衡有餘幾個階段。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信號即周期變化規律分析判斷價格走勢。
小麥期貨價格走勢有很強的規律性,一般來說,小麥的長期走勢(三至五年)由宏觀經濟形勢及糧食總供求關系決定;中期走勢(一至兩年)主要受年度產量預期、庫存量變化以及相關農業政策、進出口政策的影響;短期走勢(三至五個月)受季節性波動周期的影響比較大。
小麥價格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波動規律。一般來說,每年冬麥上市後的七月份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最低。從九月份開始,小麥消費進入旺季,現貨價格穩步上升,春節左右,小麥消費進入高峰期,小麥價格也抵至年內高點。春節過後價格逐步回落,在四五月份青黃不接時,價格會略有反彈,隨後一直回落到六七月份的低價區,如此循環往復。當然,受其它因素影響,這一規律也會有所變化,比如近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與拍賣等政府調控活動等,對小麥價格走勢有較大影響。
7、交通運輸
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小麥現貨價格都是由期貨價格和基差形成。所以對於進口小麥來說,進口合同一旦簽訂,船期和運費是影響到岸價格的不確定因素。2003年以來海運費波動很大,是進口小麥價格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2007年國際海運費創下歷史新高,對小麥價格走高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國由於運力有限,交通運輸在一定時期對國內小麥流通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約,從而對小麥價格產生相應影響,運費在糧食價格構成中占據了相當比例。
8、市場投機因素和心理因素在一定期間也會對期貨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期貨市場是一個資本市場,隨著市場的發展,表現出越來越強的金融屬性。進入2007年以來,資本流動性及市場投機因素對強麥價格的影響愈來愈不可忽視。如美國的次貸危機不僅影響股票市場,而且對商品期貨市場也有很大影響。
9、其他因素
相關產品替代(如小麥與玉米使用上的替代)、小麥其他用途的拓展、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偏好、人口變動會影響小麥的需求;種植習慣、生產投入、技術推廣等也會影響小麥供給。
整體宏觀經濟形勢、通貨膨脹、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包括股票、黃金等的變化)、突發事件等,都會對小麥價格的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
② 近幾個月來小麥期貨走勢怎樣和其他糧食合約有啥不同
其他品種走的波動較大,小麥因為是北方人必要的口糧。
國家也比較看重,走的比較平穩。
③ 今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已上漲約60%,小麥價格後續會繼續漲價嗎
國際市場小麥期貨價格大幅上漲。英國廣播公司5月16日報道,今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已上漲大約60%,推升從麵包到面條等各種麵食的成本。5月16日上午,泛歐交易所(Euronext)小麥的價格達到了435歐元/噸,再次突破了4天前5月13日剛剛創下的每噸422歐元的記錄。
當前小麥的漲價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是因為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小麥的生產是具有周期性特徵的,比如說今年一些關鍵的生產時間被錯過了之後,必然會導致小麥的減產,我們看到的是當前對於歐洲地區和印度地區來說,小麥生產的農時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這樣必然會導致這一季的小麥其本身的產量是不足的,小麥產量的不足,再加上整個市場所面臨的較大壓力,必然會導致市場的風險,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當前的小麥供應可能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不足的態勢。
④ 未來一個月小麥行情走勢如何
對晌前於小麥行情未來一個月的走勢,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影響小麥價格的因素:
1. 天氣:天氣是影響小麥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天氣異常,如乾旱、洪澇等,可能會導致小麥產量下降,從而推高價格。
2. 國際市場:全球小麥供應和需求的變化也會對小麥價格產生影響。例如,如果國際市場上的小麥供應不足,或者需求增加,可能會導致小麥價格上漲。
3.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變化也可能會對小麥價格產生影響。例如,如果某國貨幣貶值,可能會導致該國小麥價格上漲。
4. 政策變化:政策變化也可能會對小麥價格產生影響。例如,政府可能會對小麥的生產、進口或出口實施限制,這些限制可能會導致小麥價格上漲或下跌。
總的來說逗謹扒,小麥價格的走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很難給出准確的預測。但是,如果以上因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變化,都可能對小麥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建議關注相關新聞和市場動態,山昌以便及時了解小麥價格的變化趨勢。
⑤ 今年小麥價格趨勢
天氣因素成為利好小麥價格的重要因素。
5月,全球小麥主產區普遍遭遇高溫少雨天氣,正值關鍵生長階段的冬小麥作物承受的壓力明顯增大。美國中西部、俄羅斯南部、阿根廷及澳大利亞等地均因天氣乾燥少雨,使得小麥播種面積下降,單產水平降低。
投資者目前對全球及主產國小麥產量數據下調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主要分歧只是減產的幅度。
鑒於上述情況,6月12日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中,已對全球和部分主產區小麥產量做出下調。其中,預計2012/13年度小麥總產量22.34億蒲式耳,比5月份預估值降低1100萬蒲式耳。2012/13年度,美國小麥期初庫存下調至7.28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降低4000萬蒲式耳;2012/13年度期末庫存降至6.94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減少4100萬蒲式耳。
中糧期貨認為,盡管預測年度內美國小麥期末庫存水平明顯低於市場預期,但主要原因是期初庫存預估水平的下降,而並非新作產量如市場預期那樣大幅減產。而上述報告中的「利多」成分也將逐漸顯現。
而就中國而言,目前已經進入冬小麥收獲高峰期。截至6月11日,全國已收獲小麥2.35億畝,總體收獲進度超過六成半。值得注意的是,根據5月中國各地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小麥病害與正常水平相比偏重,因而各分析機構對中國產區冬小麥的減產預估大體為500-700萬噸,與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增產的觀點相左。
從交易層面看,小麥期貨價格的季節性低點已經基本確認,隨著產量損失的逐步確認和出口需求的好轉,以及歐元區流動性的注入,CBOT小麥期貨價格有望呈現震盪走高走勢。且中國病害造成的減產因素,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且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已經啟動,也為小麥價格提供底部支撐。
中糧期貨提出,經濟增速放緩,央行的降息行為被市場解讀為新一輪刺激措施之一,貨幣政策趨向寬松,金融市場流動性有望逐步增強,有利於推動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