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雲峰基金入股瀾起科技

雲峰基金入股瀾起科技

發布時間:2023-05-24 18:56:47

『壹』 國內哪些基金投資阿里巴巴的

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 (513050)

『貳』 估值超600億,一根小小的辣條靠什麼支撐

22年來首次擁抱資本,就吸引了高瓴資本、騰訊投資、雲鋒基金、紅杉資本等頂級機構投資者,一根辣條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強?

編輯 丨馬吉英

頭圖來源 丨視覺中國

這次讓騰訊、阿里兩大超級巨頭坐在同一張牌桌上的,是一根小小的辣條。

根據港交所文件,5月12日晚間,衛龍食品已提交上市申請,正式啟動IPO,將沖擊「辣條第一股」。

而輪敗在5月8日,衛龍剛剛官宣完成Pre-IPO輪融資,投資方大咖雲集,引入了CPE(中信產業基金)、高瓴資本、騰訊投資、雲鋒基金、紅杉資本、天壹資本、厚生投資、海松資本等機構投資者入股,合計獲得5.49億美元(摺合35.45億元)的資金。而通過此次IPO,衛龍將再次獲得一筆巨額的資金。

「我們看中衛龍的企業家精神及產品、品牌能力。中國休閑食品領域,產品、口味多元,市場相對分散,各個細分領域都有相對龍頭,很少清塌有企業能夠突破單一品類的天花板。」厚生投資執行董事陳敏告訴《中國企業家》。

據悉,這是衛龍成立22年來首次擁抱資本,也是上市前唯一一輪融資。

早在三年前,衛龍食品就開始頻繁變更股權,如今由一家香港企業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控股,或為赴港「上市」鋪路。

有行業人士分析,衛龍食品從內資變為外資,這種股權結構在上市進程中將不需要內地證監會審核,從而加快衛龍食品在香港上市的步伐。

在外界看來,這場互聯網超級巨頭和頂級VC均有亮相的投資盛宴來得突然,但資本對這家公司的觀察其實至少從兩年前就已開始。

根據招股書,衛龍是由劉衛平與劉福平兩兄弟於2001年在河南漯河市創辦,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辣味休閑食品企業。具體來看,衛龍包括調味面製品、蔬菜製品、豆製品及其他產品三大類。

其中,辣條是衛龍主要的收入來源,貢獻了公司總收入的65%。衛龍旗下有幾十種產品,還正著力打造旗下第二大明星單品——魔芋爽,同時進入鹵製品、海味素菜等細分市場。

衛龍是不折不扣的「辣條一哥」,首先體現在一騎絕塵的市場佔有率。

招股書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相對分散,按零售額計,2020年前五大參與者的市場佔有率為10.7%。2020年,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5.7%,按零售額計是第二大參與者的3.8倍,且在調味面製品及辣味休閑蔬菜製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一根辣條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強?

2018年~2020年,衛龍的營收分別為27.52億元、33.85億元及41.20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76億元、6.58億元、8.19億元。

其中,辣條臘正顫收入分別為21.62億元、24.75億元和26.9億元,占總收入的7成左右。

從銷量上看,2018~2020年,衛龍分別銷售了15.55萬噸、17.33萬噸和17.95萬噸的辣條。據統計,衛龍2020年平均每天賣出約490噸辣條。

這些亮眼的數據(現金流)正是資本追逐的原因。

陳敏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與衛龍公司的接觸始於兩年前,首先打動他們的是衛龍團隊的行業專注、產品創新和品牌意識。

他表示,衛龍開創了辣條、魔芋爽兩個品類,而且已經成為兩個品類的絕對代名詞,「我們認為它的能力可以復用,我們也相信衛龍未來肯定可以繼續開拓新的產品品類。」

陳敏稱,經過兩年多的跟蹤觀察,衛龍達到了厚生投資的預期。他表示,衛龍的韌性足夠強,新品也表現良好。

陳敏尤其對衛龍的第二條產品副線魔芋爽這個品類贊譽有加,「現在魔芋爽這個品類能做到這樣大的規模,整個市場都在抄襲,有點超過我們當時的預期。

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董立陽告訴《中國企業家》,衛龍融資之所以受追捧,首先是因為消費這個賽道目前較受市場認可,而衛龍是較好的投資標的;其二,衛龍是休閑食品細分領域剩餘的唯一龍頭企業,有一定的溢價能力;其三,衛龍的財務數據明顯優於同行業企業,後續的成長性可以預期。

董立陽認為,騰訊、阿里、紅杉、高瓴四家同時選中一家細分賽道的公司,這對其他資本再選擇衛龍也有很大的背書作用。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同樣認為劉衛平團隊功不可沒。他告訴《中國企業家》,「衛龍能夠成為辣條界老大,創始人劉衛平的經營理念功不可沒。辣條行業本身門檻不高,在發展初期,很多小作坊無視產品質量,導致辣條被大眾視為垃圾食品,而劉衛平在一開始就十分看重產品的品質、重視生產環境的衛生情況、看重食品安全,正是由於對廠房、工藝、原料等方方面面的細節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使得衛龍辣條得以脫穎而出。」

「在流通渠道方面,很多辣條企業都是批發給鄉鎮超市,走低端渠道,而衛龍的產品早已進駐到大型商超,從口感到包裝、品牌、服務體系,衛龍已經很完備,所以衛龍的客戶黏性很好,這也是衛龍能夠成為行業龍頭的原因之一。」朱丹蓬表示。

此外,陳敏對衛龍的期待是,能不斷開拓產品邊界,成為休閑食品領域的平台化企業。此外,資本化對衛龍具有正面意義,對管理層和員工都是一個激勵,對品牌宣傳也有正面導向作用。

「衛龍的使命是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港股上市對於衛龍未來國際化也會有較大幫助。」陳敏最後強調。

此番融資過後,有業內人士表示,衛龍估值將高達700億元,超過洽洽、三隻松鼠、良品鋪子三者的市值總和。

據招股書,衛龍此次Pre-IPO總融資金額約35.2億元,認購衛龍1.22億股,每股成本為28.85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約604億人民幣。根據招股書,上市前,CPE持有衛龍2.32%,高瓴持股1.17%,騰訊持股0.64%,雲鋒持股0.64%,紅杉資本持股0.29%。

從招股書披露的核心管理層來看,衛龍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除了外部機構,衛龍剩餘股份92.17%股權由劉衛平、劉福平家族實際控制。衛龍的董事會目前由9名董事組成,包括5名執行董事、1名非執行董事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其中,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彭宏志是劉忠思的表兄,劉忠思是劉衛平的堂弟,負責集團整體研發;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陳林是劉忠思的表弟。據前述估值計算,劉氏家族對應股份價值約557億元。

對於家族企業治理中可能會出現的弊端,厚生投資顯然不擔心。以農夫山泉為例,陳敏認為,農夫整個的業務和資本市場表現是非常好的。家族資本控股的企業確實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說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傳承等等。但他認為衛龍並不存在相關問題。

朱丹蓬認為,盡管衛龍在整個辣條行業具有規模效應、品牌效應、渠道話語權,在服務體系、新生代客戶粘性,以及產品創新上都做得不錯,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可以高枕無憂。

一個行業背景是,目前以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為首的休閑零食上市公司,都開辟了自己的辣條業務,並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與衛龍進行正面競爭。

在朱丹蓬看來,衛龍未來必然需要進行「五多」戰略布局,即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布局,這樣它的整個經營風險才會更低,護城河才會更寬更深。

此外,食品安全也是衛龍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辣條行業的衛生問題等也曾多次被媒體曝光。

招股書顯示,2020年衛龍的產品結構中,調味面製品收入佔比為65.3%。可見,衛龍主要收入來源仍是辣條產品。而從衛龍辣條配料表可見,其配料包含食用香精、紐甜、紅曲紅、三氯蔗糖等多種添加劑。

為了更好地適應年輕群體,擁抱z時代,衛龍正在考慮做產品和 健康 方面的升級,包括食材、調味等,更偏蔬菜素食。 在食品安全上,公司也在加大投入。

早在2019年初,劉衛平曾表示,衛龍要在2022年實現年產值超100億的營收目標,朱丹蓬認為,這個目標一定是通過並購的方式來實現,這是很多上市公司會採取的方式。

『叄』 [十年創業磨一劍 厚積薄發正當時]十年磨一劍 一朝試鋒芒

節節攀升的四個里程碑 歷史追溯到1989年,開發區鼓勵科技人員下海,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從1989-1994年,漕河涇開發區利用當時的農舍,成立了推進以高校成果轉化為主的科技一村和科技二村,並且由開發區專門的部門負責,形成了以「農舍文化」為標志的第一代孵化器;從1994-1997年,漕河涇開發區利用標准廠房作為孵化基地成立了上海新興技術創業公司,以企業化方式運作孵化器,孵化面積2900平方米,每個孵化單元60-100平方米,形成了以「經典孵化器」為標志的第二代孵化器;從1997-2002年,成立了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建造了專門的孵化大樓――創業中心大廈,獲得了「國際企業孵化器」(試點)的稱號,初步形成了以「國際化和規范化」為標志的第三代孵化器;從2002年至今,創業中心擁有三個孵化基地,孵化面積29000平方米,構建了「中介服務平台」、「風險投資平台」、「專家咨詢平台」、「政策服務平台」、「技術服務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等六大平台,形成了以「系統化、規范化、區域化、國際化」為標志的第四代孵化器。
創業中心經過多年奮力拚搏,積極開拓,改革創新,對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高新洞嫌技術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從而獲得了「國家級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國家高新區先進孵化服務機構」等稱號,並成為全國同行中第一個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創業中心,成為全國孵化服務機構的佼佼者之一。

成功率達90%的孵化器
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是由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全額投資的企業性質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十年來,創業中心堅持把引進國際化管理模式和營造國際標準的孵化環境作為走國際化之路的先決條件,已基本形成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孵化運行機制,由此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企業走向了國際、國內市場。截至目前,創業中心孵化企業357家,存活率達90.88%。

波瀾又起揚帆起航
瀾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6月,公司主要股東由一批留學美國的留學生組成,主要從事用於數字電視的高度集成的集成電路晶元的開發、設計、生產。公司董事長楊崇和曾在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成功創辦了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並以8500萬美元被美國矽谷著名的IDT公司並購,在集成電路領域具有較高聲譽。
瀾起在成立伊始,得到了漕河涇創業中心的幫助,在很短時間公司就注冊成立。在發展過程中,創業中心更是在人力資源、貸款融資、項目申報、知識產權申報和保護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服務。
瀾起科技傑出的表現,吸引了數家業界資深的投資公司。2006年6月,瀾起科技獲得了由英特爾技術基金(Intel Capital)和永威投資公司(AsiaVest)的1000萬美元的投資。目凳顫罩前,公司資產經評估已達5000多萬美元。


上海新立前程似錦
新立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並同時進駐創業中心接受孵化,是創業中心重點跟蹤孵化企業。新立曾參與國家「十五」攻關項目的競標時,一舉擊敗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大學和研究所,最終奪魁獲得國家200萬元的項目研發基金,當年又引來了1600萬的風險投資用於公司另一項目生產。
公司創辦人錢志良原為上海工業微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由於體制的原因,工微所許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無法實現產業化。作為黨委書記的錢志良帶頭下海,帶領一批科技人員走上了艱苦創業的道路。創業初期,公司資金缺乏,創業中心為其聯系銀行;公司需要人才,創業中心為其聯系人才市場;公司需要申報項目,創業中心協助其申報。
經過數年經營發棗鬧展,新立公司已成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多個項目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其在黑龍江、甘肅、浙江、重慶、廣東、四川、寧夏等地形成了技術產業化基地,拉動項目投資逾十億元人民幣。在國際上新立也已與美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家進行了項目合作。
2004年,新立承擔了上海市科教興市重大產業化科技攻關項目《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任務,這進一步表明,漕河涇孵化器培育的企業已具備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承擔市級和國家級重大項目的能力。

光橋科技 牽手巨人
光橋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於2000年成立,是一家專門從事光纖通訊產品研發的科技創業型企業。光橋的創業團隊由10多位海歸人員組成,這批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憑借自身的技術背景和對行業前景的深刻認識,在美國加州的「矽谷」創立了光橋科技公司。
2002年5月,為尋求進一步發展,光橋公司入駐漕河涇開發區,瞄準了國際最先進的光纖通訊技術產品的研發。依靠專業的技術實力、敏銳的市場眼光、世界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光橋科技在短短的兩三年推出了以MetroWave為品牌的「下一代多業務光傳送平台」全系列城域光網路產品,所有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都為「光橋」自主擁有。2003年,光橋科技產品和技術服務獲得市場和客戶的認可,產品開始進入國內外市場。
光橋科技的發展得到了漕河涇開發區的大力支持,市、開發區領導給予其極大的關注,開發區和創業中心在推薦風險投資、貸款融資、項目申報等多方面為該公司提供幫助。2006年,光橋科技以其良好的發展被全球光網通訊巨頭西門子青睞,西門子的以接近1億美元價格並購了光橋。

這,不是「神話」
經歷了十年的風雨歷程,從創業中心「孵化器」里飛出的一個個「小巨人」演繹了漕河涇科技創業史上動人的神話。高智科技股份公司以30萬元起家,最終發展成為年銷售額上億元的知名企業;留美學生創辦的企業――新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漕河涇「孵化器」短短的三年裡,集成電路設計能力便達到了世界水平,創下我國集成電路產品出口發達國家的首例,新濤的強勁發展勢頭引起矽谷巨子IDT公司濃厚的並購慾望,最終以高出起家資本42倍的高價出售,由此進入了IDT 的產業序列;還有圓中國機器人產業之夢的廣茂達公司,製造新一代寬頻接入用戶機的卓楊科技公司,以及新諾、新維科技、威能電力、浦匯光電、南瑞配網、吉凱基因、翰友網路、方圓系統、辰昌信息等,這些科技「小巨人」相繼「破殼而出」走向了國際、國內市場。

開發區科技創新取得的驕人業績,吸引了國內外風險投資商家敏銳的目光,一筆筆風險資金流向漕河涇開發區:美國IDT公司以8500萬美元收購新濤,卓揚科技吸引香港一家知名投資公司3000萬元風險基金,東方希望集團2000多萬元投入拓能,康巴賽特被上市公司航天機電以888萬元人民幣收購。值得一提的是,創業中心投資的分眾傳媒(中國)有限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增值50倍,漕河涇創投盈利退出……
近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漕河涇開發區引進的風險資金已超過了12億元。風險投資商家敢於這樣頻頻「大手筆」投入,不能不說是他們看到了預期的高回報,看到了漕河涇開發區所蘊藏的巨大潛力。
這時,記者想起了2001年,美國著名的IDT公司總裁在上海收購新濤科技時,對上海新聞界說過這樣一番話:「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能成功培育出象新濤這樣具有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表明上海已經具備國際一流的創業孵化環境,並有能力培育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和一流的人才……」

「四化」服務獨樹一幟
創業中心「四化」服務獨樹一幟。在開展創新創業服務的過程中,積極推進「服務系統化、管理規范化、輻射區域化、發展國際化」建設。服務系統化,即形成了創業中心系統的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包括完善了「中介服務平台」、「風險投資平台」、「專家咨詢平台」、「政策服務平台」、「技術服務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目前服務平台的網上注冊用戶達到308個,6個服務平台為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配備了強大的後台支撐。
管理規范化。即強化創業中心內部管理,嚴格按照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規范創新創業服務的創業中心。
輻射區域化。立足創業中心,走出創業中心,面向整個開發區,為所有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創業中心負責整個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的初審工作。
發展國際化。即孵化企業國際化,注重引進國外的中、小企業及留學生企業;市場國際化,幫助孵化企業到國外開拓市場;資金國際化,通過留學生回國創辦企業以及引進國際風險資本,形成資本的多元化、國際化;合作交流國際化,通過加強與國外的園區、孵化器、大學和科研單位等機構的合作和交流,吸收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
創業中心是漕河涇開發區軟體園管理機構。2005年軟體園內83家企業數據顯示表明,園內軟體企業經營收入總額為30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總額為2億元。共有59家認定為軟體企業,有47個軟體產品進行登記。創業中心還承擔了「示範信息化園」項目的企業信息化推廣實施工作。2005年為41家企業提供了資助。

十年風雨磨一劍
創業中心作為全國第一批由企業投資、按企業模式運作的孵化服務機構,堅持市場化的技術創新和創業孵化服務機制,把「竭誠為企業效力」作為企業精神,把「孵化企業至上,追求成功卓越」作為經營理念,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十年來,創業中心累計孵化企業357家,存活率達到90.88%,畢業企業77 家。截至目前,創業中心注冊資本為6500萬元,擁有2.9萬平方米創業基地。據1997-2005年統計,創業中心孵化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29.85億元、R&D投入3.67億萬元、實現利潤1.28億元、稅收1.68億元。
十年來,漕河涇開發區引來風險基金超過12億元,充分驗證了創業中心走國際化管理之路、探索風險投資扶持高科技企業發展取得可喜的成果。
十年來,創業中心通過投資入股、聯合經營等多種形式,先後創辦了20多家高科技公司,重點發展現代通訊、生物醫葯、光機電一體化等技術,並在支持科技小企業向規模化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孵化經驗。
十年來,創業中心經過了初創時期艱苦的探索,經歷多年的風風雨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積累了豐富的孵化管理經驗,造就了一支服務於「雙創」工作的優秀團隊。
十年來,創業中心的發展成就贏得了社會良好的聲譽,在全國同行業中擁有了多項第一:第一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國家級創業中心;第一個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孵化企業――新濤公司,並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並購案之一;被評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先進孵化服務機構、第一批國際企業孵化器試點單位;被聯合國企業孵化器認定為第一批孵化專家單位,並幫助尼泊爾建立了全國第一家企業孵化器;2006年,以綜合考評評分名列第一的成績,獲得上海市優秀「孵化器」稱號……
十年來,創業中心堅持雙創工作「系統化、規范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使一大批科技人才盡快掌握了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模式,實現了向知識型企業家的轉變;培育出了一大批知名高科技企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未來,從「雙創」起步
為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服務力度,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決定將總公司科技部與創業中心合署辦公,進行資源整合,做大、做強開發區的科技創新事業。不言而喻,漕河涇開發區的科技創新事業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開發區總公司黨委副書記、創業中心董事長達孺牛提出,「新時期,創業中心工作要抓實、抓好、抓特色」。他說,「抓實」就是腳踏實地,將雙創工作落在實處,抓實事,出實效。「抓好」就是追求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抓特色」就是要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的要求,結合漕河涇開發區的實際情況,走具有漕河涇開發區特色的「雙創」工作道路。
2006年10月10日,「創新創業園」在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破土動工。「雙創園」軟硬體目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定位於建設以「專業孵化器集群」為標志的第五代孵化器。「雙創園」第一期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其中核心孵化面積2.4萬平方米左右。亞洲孵化器協會主席、上海市孵化器行業協會理事長王榮在「雙創園」開工典禮上表示:「漕河涇創新創業園的建設標志著孵化器在上海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今天的創業中心,將繼續堅持雙創工作「系統化、規范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正在為實現「三個轉變」而努力――從「育苗」功能向「育苗造林」功能轉變,從創業服務向創新創業服務轉變,從創新企業服務向為創新產業服務轉變而不懈努力!
今天的創業中心,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開發區自主創新的道路,突出為創業創新和產業創新提供增值服務,注重綜合孵化與專業孵化、國內資源與國際資源,以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推進創業中心「系統化、規范化、區域化、國際化」的建設,進一步把「雙創」工作做實、做好、做出特色。為把漕河涇開發區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多功能綜合性科技產業園區作出新貢獻!

後記:
十年的時間,可以造就很多成功的企業。一般來說,許多成功的事例,一定會有很多原因才能促成;而失敗,卻只要一條便足夠,把企業做大、做強也是如此。認真總結、提煉、概括創業中心十年發展的基本經驗和主要教訓,無論是對漕河涇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或對創業中心「孵化器」今後的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這也是漕河涇科技創業中心十年發展回顧總結的首要課題。
這十年中,創業中心的熱點事件很多,或許有些事件剛有起色,有些事件的熱潮已經退去,但它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突破和「亮點」給每一個漕河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里我們只選取了只鱗片甲奉獻給讀者,所謂只有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開拓未來。

『肆』 阿里巴巴李穎老公

阿里巴巴李穎沒有老公。根據查詢相關公肢凳開迅鋒信息顯示,歷昌旅阿里巴巴李穎李穎現在任職於雲鋒基金的董事長,身價已達百億,年近40,單身,擇偶標准別打擾我工作。

『伍』 阿里巴巴基金有哪些

阿里巴巴基金有兩支,具體介紹如下:
第一,雲鋒基金,這是阿里巴巴董事會的創始人和相關合夥人共同籌備建立的一個基金,其規模中等,涉及領域的眾多,主要有互聯網、新能源等等;
第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這是阿里巴巴總公司及其名下的所有子公司共同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涉及的領域主要有環境保護方面,該基金是中國境內第一家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的環境保護類基金組織。
【拓展資料】
基金形式:
最早的對沖基金是哪一支,這還不確定。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大牛市時期,這種專門面向富人的投資工具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傑里·紐曼創立的格雷厄姆·紐曼合夥公司基金。
2006年,沃倫·巴菲特在一封致美國金融博物館(Museum of American Finance)雜志的信中宣稱,20世紀20年代的格雷厄姆·紐曼合夥公司基金是其所知最早的對沖基金,但其他基金也有可能更早出現。
在1969—1970年的經濟衰退期和1973—1974年股市崩盤時期,很多早期的基金都損失慘重,紛紛倒閉。20世紀70年代,對沖基金一般專攻一種策略,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採用做多/做空股票模型。70年代的衰退時期,對沖基金一度乏人問津,直到80年代末期,媒體報道了幾只大獲成功的基金,它們才重回人們的視野。
20世紀90年代的大牛市造就了一批新富階層,對沖基金遍地開花。交易員和投資者更加關注對沖基金,是因為其強調利益一致的收益分配模式和「跑贏大盤」的投資方法。接下來的十年中,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更加層出不窮,包括信用套利、垃圾債券、固定收益證券、量化投資、多策略投資等等。
21世紀的前十年,對沖基金再次風靡全球,2008年,全球對沖基金持有的資產總額已達1.93萬億美元。然而,2008年的信貸危機使對沖基金受到重創,價值縮水,加上某些市場流動性受阻,不少對沖基金開始限制投資者贖回。
開放式基金:
開放式基金(LOF),英文全稱是「ListedOpen-EndedFund」或「open-endfunds」,漢語稱為「上市型開放式基金」,在國外又稱共同基金。也就是上市型開放式基金發行結束後,投資者既可以在指定網點申購與贖回基金份額,也可以在交易所買賣該基金。不過投資者如果是在指定網點申購的基金份額,想要上網拋出,須辦理一定的轉託管手續;同樣,如果是在交易所網上買進的基金份額,想要在指定網點贖回,也要辦理一定的轉託管手續。是一種發行額可變,基金份額(或單位)總數可隨時增減,投資者可按基金的報價在基金管理人指定的營業場所申購或贖回的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相比,開放式基金具有發行數量沒有限制、買賣價格以資產凈值為准、在櫃台上買賣和風險相對較小等特點,特別適合於中小投資者進行投資。
封閉式基金:
屬於信託基金,是指基金規模在發行前已確定、在發行完畢後的規定期限內固定不變並在證券市場上交易的投資基金。
由於封閉式基金在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採取競價的方式,因此交易價格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而並不必然反映基金的凈資產值,即相對其凈資產值,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有溢價、折價現象。國外封閉式基金的實踐顯示其交易價格往往存在先溢價後折價的價格波動規律。從我國封閉式基金的運行情況看,無論基本面狀況如何變化,我國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走勢也始終未能脫離先溢價、後折價的價格波動規律。

『陸』 瀾起科技是否值得長期持有

值得長期擁有的。瀾起科技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模擬與混合信號晶元供應商,目前專注於為家庭娛樂和雲計算市場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公司擁有非常完善的研發設計平台,其褲野中包含了射頻、模擬前端、數字信號處理以及高速介面等自主研發的功能模塊,能夠快速、靈活地進行模塊化設計,研發出高性能、低功耗的晶元產品。
瀾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5月。截止2013年6月30日,公司有員工446人。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公司的營業收入為78,245,000美元,凈利潤為18,281,000美元。公司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胡跡喊上市,股票代碼為「MONT」。
拓展資料:
一.企業資產有哪些:
1.流動資產:指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待攤費用、存貨。
2.長期投資:是指除短期投資以外的投資,包括持有時問准備超過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不能變現或不準備變現的債券、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長期投資。
3.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4.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州橡
5.其他資產:是指除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外的資產,如長期待攤費用。
二.股票是否算為公司股份的一部分:
股票屬於金融資產,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代表上市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持有者享有上市公司的權利,相應也承擔一部分責任,股票可以在交易所進行交易。金融資產是指所有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基金、債券、保險、貴金屬外匯理財、存款、期貨、期權等等。企業資產(Enterprise Assets)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作為資產。

『柒』 瀾起科技戰略配售比例30%:科創板第一 英特爾獲配金額2.8億元

挖貝網7月10日消息,日前瀾起 科技 公布了其科創板中簽結果,本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數量為33,892,580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29.998%,戰略配售比例為當前科創板第一。其中英特爾大連獲配股數1129.81萬股,獲配金額2.80億元。

從目前發行情況來看,科創板上市企業的戰略配售比例一般在4%左右,戰略投資者一般僅有保薦機構下屬投資機構。但瀾起 科技 科技 不同,戰略投資者除了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旗下中證投資,還有英特爾大連、中網投基金、徐匯國投、靜水投資等機構。

根據公告,中證投資獲配338.94萬股,獲配金額8405.81萬元;英特爾大連獲配股數1129.81萬股,獲配金額2.80億元;中網投基金獲配股數1542.00萬股,獲配金額3.82億元;徐匯國投獲配股數200萬股,獲配金額4960萬元;靜水投資178.50萬股,獲配金額4426.80萬元。

據悉,英特爾大連是英特爾旗下大型企業下屬企業;中網投基金是具有長期投資意願的國家級大型投資基金;徐匯國投是與瀾起 科技 經營業務具有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靜水投資是與瀾起 科技 經營業務具有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

網上網下發行方面,瀾起 科技 網下初始發行數量為63,271,309股,占扣除初始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80.00%,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15,817,500股,占扣除初始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20.00%。

X86架構CPU具備大規模供貨能力

今年5月,有報道稱,瀾起 科技 X86 CPU已具備大批量供貨能力。目前,聯想、長城等數家伺服器OEM廠商已採納津逮CPU及其系統解決方案。

據悉,瀾起 科技 津逮CPU是其與Intel、清華大學共同研發的。2016年1月,Intel公司、清華大學、瀾起 科技 在北京正式簽署協議,宣布聯手研發基於融合可重構計算模塊和Intel x86架構技術的新型通用CPU,以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其中,Intel將提供資金及其它重要資源支持。

『捌』 瀾起科技是否值得長期持有

值得。當前不是賣出瀾起科技的時候,如果你實在做不到買入,至少你可以堅持持有。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5月27日,總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立瀾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由Montage Group獨資設立。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7月2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薦人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88008。
拓展資料:
1、2004年,楊崇和開啟他的第二次創業,創辦了瀾起科技,他瞄準的是內存介面晶元。彼時,雲概念興起,谷歌開始布局數據中心業務。楊崇和敏銳地察覺到,數據將越來越多,如何處理數據、打通數據和內存之間的「高速公路」,將成為巨大的商機。在當時,Intel、IDT等全球主流的晶元公司也看到了這個方向,初創公司也在次第介入。一夜之間,全球涌現出十幾家內存介面晶元「玩家」;但在中國,還沒有晶元公司介入這個領域。
2、楊崇和決定帶領瀾起科技攻佔這塊晶元「高地」,但這又談何容易。要知道,內存介面晶元除了需要高難度的技術,還面臨著高商業門檻。全球超過九成的存儲市場掌握在Intel、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幾大巨頭手中,瀾起科技作為一家中國的初創公司,產品要通過它們的認證,難度可想而知。
3、瀾起科技,科創板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是「中國唯一打入國際主流伺服器」領域的核心晶元供應商,其發明的「1+9」分布式緩沖內存子系統框架被JEDEC(電子器件工程聯合委員會)採納為國際標准,提升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話語權,更有望在後續持續提升公司業績。近期,上海證券報社和華泰柏瑞基金聯合主辦的「科技零距離——走進科創板上市公司」活動走進了瀾起科技,感受晶元設計的精密與奧妙,感知瀾起科技的底蘊與光華。

『玖』 雲鋒基金投資的項目有哪些

雲鋒基金是由馬雲和虞鋒發起設立的,自成立起,雲鋒基金先後投資的不少項目。雲鋒基金投資的項目有哪些呢,為大家整理了雲鋒基金近幾年來所投資的項目,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雲峰基金入股瀾起科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00858上市當時收盤價格 瀏覽:83
諾亞財富派理財可靠嗎 瀏覽:27
中國銀行個人留學貸款 瀏覽:528
什麼是非融資性 瀏覽:5
如何確定股票發行數量和價格 瀏覽:365
貸款違約金擔保人出么 瀏覽:203
1比索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946
163406基金凈值今日凈值 瀏覽:327
九號理財 瀏覽:952
金條銀行價格 瀏覽:297
五線開花9期貨揭秘與實戰PDF 瀏覽:505
包裝貸款怎麼樣 瀏覽:896
理財直融查詢 瀏覽:525
國海證券金貝殼理財版 瀏覽:969
滴滴現在期權價格 瀏覽:712
首汽約車股票 瀏覽:490
A輪融資9億 瀏覽:765
優化營商環境企業融資 瀏覽:344
錢多多是中糧期貨 瀏覽:281
債券融資組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