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融信託簡介 中融信託產品怎麼樣
中融信託前身為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7年,設立時申請的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 32,500萬元。
2017年10月27日,中融信託累積利潤轉增方式增資20億元,注冊資本由80億元增至100億。
2017年11月27日,中融信託注冊資本由100億元變更為120億元,躍居行業第二位。
中融信託的產品非常多,無論是針對個人還是機構,我為廣大感興趣的理財師們列舉其一:
中融信託- 唐升1 號12 個月(個人)
付息方式:按年付息
發行時間:2015年12月25日
大小配比:全大額
募集規模:10億元
• 產品優勢
1、產品期限靈活,成立時間固定:本信託計劃期限靈活,設計為6、9、12個月、18個月,每周三產品成立,在同類產品中佔有絕對優勢,方便了投資者在期限上的選擇,在資產配置方面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靈活性。
2、高收益信託產品:降息通道下市場上稀缺高收益信託產品,最高收益可達10.5%。
3、風控措施完善:資金投向有嚴格限制,禁止投向高風險領域。結構化設計,次級為本計劃提供流動性支持。
4、管理人實力雄厚: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注冊資本60億,由多家央企和實力公司出資構成,擁有專業的投研團隊。
5、產品投向定增市場:2014年定增市場火爆,平均收益率高達80%。
• 風險控制
1、信託資金投向限制:
本信託計劃項下信託資金不得用於資金拆入、對外擔保;不得將資金運用於房地產領域,不得直接投資於債券正回購、QDII產品(代理客戶境外理財產品)、黃金期貨等商品期貨、股指期權、股票期權等產品以及法律禁止投資的領域、對象;
2、流動性支持:
(1)次級受益人在其與受託人簽署的《信託合同》項下同時承諾,在本信託計劃存續期間,受託人認為信託財產專戶內的現金資產不足以支付對應的支付日預計支付的信託費用、信託稅費及預計應予分配的信託收益/信託利益金額或受託人調整信託計劃項下優先順序信託資金和次級信託資金比例的,次級受益人應以其自有資金隨時追加認購次級信託單位;
(2)信託計劃存續期間,受託人有權指定第三方為本信託計劃提供進一步流動性保障,具體安排以受託人與第三方簽訂的合作協議為准
• 資金用途
信託資金主要通過投資基金專戶理財計劃份額、證券類公募基金份額、證券投資類信託受益權等形式參與上市公司股票的定向增發,也可以用於包括但不限於銀行存款、新股申購、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包括國債、公司債、交易所及銀行間市場債券等)、債券基金、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和證券的投資,以及政策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項目及產品。
參考平台:超級理財師
如需了解更多產品信息,可以登錄超級理財師官網。,��d����
Ⅱ 中融信託公司理財產品可靠嗎
還是不錯的,理財排行都在前列。
投資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運用儲蓄、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基金、股票、期貨、現貨商品、外匯、房地產、保險、黃金、P2P、文化、藝術品等投資理財工具,對個人、家庭、企業、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管理和分配,以維持和增值,從而加速資產的增長。
拓展資料:
一、「投資理財」一詞最早出現在90年代初的報紙上。隨著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擴大,商業銀行和零售業務的日益豐富,以及公民整體收入的逐年增加,「理財」概念正在流行。 投資理財工具主要包括儲蓄、保險、股票、基金、外匯、黃金、收藏品和投資信託。投資理財的知識主要涉及金融、會計、經濟、投資、金融、稅務、法律。投資理財主要有兩個目標,一個是財務安全,一個是財務自由。金融安全是基礎,金融自由是目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投資理財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進攻,一個是防守。
二、投資理財是指運用投資理財知識和工具,根據客戶的需求,開展全面、綜合、整體、個性化、專業化、動態化、長效化的金融服務。投資理財的內容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和保險規劃、稅務規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規劃等。 投資者進行投資理財,需要先開立相應的投資理財賬戶。為防止投資者陷入投資理財誤區,造成財產和精神損失,投資者在開立儲蓄、保險、股票、債券、外匯、期貨、黃金等投資理財賬戶時,應前往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的正規金融機構。
三、中國的金融機構主要分為三部分:銀行、保險和證券。但從投資理財渠道來看,證券公司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理財渠道,申請更多類型的投資理財賬戶。一些金融工具(如債券)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銀行或證券公司)開立投資理財賬戶。
Ⅲ 中融信託是什麼
中融信託是國內一家知名的信託公司。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版立的金權融機構,前身為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7年。公司目前注冊資本100億元,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央企恆天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沈陽安泰達商貿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7.47%、32.99%、21.54%和8.01%。
2016年末,公司合並管理資產8584.72億元,公司凈資產128.10億元,凈資本113.28億元。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7.96億元。公司擁有數萬名高凈值客戶及上千家機構客戶。
公司主營業務覆蓋房地產、證券、工商企業及基礎設施領域,「多元化」交易模式包括股權投資、信託貸款、股權收益權、財產權管理等。成立三十年來,公司秉持誠信、包容、創新、高效的價值理念,不斷提升資產管理能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已經發展成為公司治理完善、風險管控有效、業務創新積極、人員覆蓋全國的大型金融機構。
Ⅳ 融創撬了中融信託保險櫃的鎖,劃走11億,信託產品還能買嗎
在現實生活當中,多數人群都會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投資,以獲取更高收益。可投資總是會伴隨著相應風險的存在,如果無法承擔投資風險,還是盡可能不要進行風險投資比較好。
Ⅳ 中金財富中融信託哪個好
中金財富中融信託是一家專業的機構投資託管服務機構,專注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信託投資管理服務,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安全、穩健、高效的投資服務。
中金財富中融信託的優點:
1、安全可靠:中金財富中融信託擁有多年的信託業經驗,擁有完善的投資管理體系和嚴格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保證客戶的資金安全。
2、專業服務:中金財富中融信託擁有專業的投資管理團隊,有能力提供專業的投資咨詢、投資策略分析、投資管理和風控等服務,能夠更好地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服務。
3、資源優勢:中金財富中融信託擁有獨立的資源優勢,有能力提供投資者更豐富的投資產品,更具有投資優勢。
4、定製服務:中金財富中融信託有能力為不同的投資者提供定製的投資管理服務,以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從信託產品的銷售渠道來看,普通投資者購買信託產品主要是通過信託公司直銷,銀行代銷和第三方財富公司代銷。
以下為大家詳細介紹購買信託三種渠道的優劣勢
1、直銷。即信託公司通過自己建立的財富管理中心或信託理財中心,由自己的員工直接銷售產品。通過直銷方式購買信託產品的劣勢在於,可選擇的產品有限,一般只能選擇該公司旗下的產品,不利於投資者進行產品對比。但直銷在產品預期收益上一般會更有優勢。
2、銀行代銷。銀行代銷是投資者購買信託產品的常用渠道,一方面因為銀行的客戶資源較多,另一方面投資者對銀行也較為信任。銀行對於合作的信託公司一般要求比較嚴格,這實際上也是幫投資者對信託產品進行了一次篩選。通過銀行購買代銷的信託產品,通常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這也提高了信託募集資金的成本。
3、第三方財富公司。通過第三方財富公司購買信託產品的選擇也比較多元蘆前化,而且很多第三方財困嘩賣富公司會部分返利給投資者,所以投資預期收益相對要比銀行渠道高。
至於在哪裡買完全根據投資人的喜好和習慣,購買渠道並不影響認購資金安全,只要買到好的產品均可。
不同的渠道購買可能主要影響在於獲悉信託產品信息的全面性和收益。投資者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對信託產品的要求以及對收益要求,來選擇最適合的購買平台渠道。
以上就是關於「信託平台」的介紹,如果大家對信託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點擊關注我,或在評論區告訴我,對於大家的問題我汪逗會以專業的知識一一為大家做出解答。
Ⅵ 中融信託由哪家公司控股
經緯紡機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前身為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 年。
2002 年4 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人民銀行整頓信託投資公司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12 號)和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託投資公司整頓工作的通知》(銀發[2000]389號)的要求完成整頓任務並提出重新登記申請。
2002 年5 月中國人民銀行作出《關於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重新登記有關事項的批復》(銀復[2002]139 號),准予公司重新登記並批准更名為中融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
2002 年6 月,公司取得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2301001000045 號,注冊資本32,500 萬元,其中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2,000 萬元,出資比例為36.92%;哈爾濱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出資8,000 萬元,出資比例24.61%;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00 萬元,出資比例15.385%;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00 萬元,出資比例15.385%;哈爾濱宏達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出資2,500 萬元,出資比例7.69%。
2004 年4 月,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中融信託15.39% 股權轉讓給中植集團;受讓後中植集團出資17,000 萬元,持股比例52.31%。
2006 年2 月,哈爾濱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持有的中融信託股份改由哈爾濱經濟開發投資公司代表哈爾濱市財政局持有。
2007 年10 月8 日,公司更名為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9 年3 月哈爾濱宏達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中融信託7.69%股權轉讓給大連新星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2009 年8 月,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中融信託15.385%股權轉讓給中植集團;受讓後,中植集團出資22,000 萬元,出資比例67.69%。
2009 年3 月,全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升級,取得哈爾濱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230100100002118,注冊資本為32,500 萬元。
2009年12月,經緯紡機(股票代碼:000666)於以12億交易價收購中融國際信託36%股權成為中融國際信託第一大股東。
Ⅶ 深度 | 資本大鱷「中植系」,盤旋在地產圈的魅影
有圈內人說,解直錕的志向是做中國的巴菲特——不單自己投資成功,晉升富豪,還要帶領其他人包括投資人一起成功。在金融強監管時代,「中植系」這個萬億金融帝國要如何面對?
「中植系」跑馬圈地從未止步。
11月17日,青島中植天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紙豪擲13.4億元斬獲嶗山區3宗合計約90畝商住地的公告,再次讓低調潛行的「中植系」浮出水面。
與以往定增、合作不同的是,此次拿地是中植集團首次以單獨個體進入到房地產市場,也是其許諾將金融產業搬到嶗山區的先期條件獲得這3宗土地的開發。
這不是中植集團第一次與青島「結緣」,因嶗山區是青島國家級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所在地,中植集團董事局主席解直錕把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投向了青島,這也是中植集團優化戰略布局的首選之地。
今年3月20日,中植集團就與嶗山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旗下的四家財富公司即恆天財富、大唐財富、新湖財富、高晟財富以及中融匯信期貨等機構將入駐嶗山區,與嶗山區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中國財富管理第一中心」。
截至目前,中植集團已在青島累計投資達105億元,存續投資規模47億元,合作領域涵蓋青島金王、海力威等股權投資項目、青島(姜山)基金小鎮項目以及各類地產項目。
與嶗山區的合作,只是「中植系」投資版圖下的一小塊。在資本市場沉浮近30年,「中植系」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過去數年裡,諳熟資本運作的「中植系」在解直錕的掌控下,稔熟地遊走於國內金融與資本的敏感地帶,尤其是在A股二級市場,曾多次依靠借殼定增重組轉讓等「套路」頻繁進出各類上市公司,在造就萬億帝國的同時,也踩過不少雷區,遭遇過金融監管。
低調、神秘、家底殷實、毛阿敏老公……這是外界對解直錕的直觀感受,但難以窺測到「中植系」真正的內部運作方式。
地產圈「中植系」魅影
相比安邦被接管,海航萬億帝國「缺血」,「明天系」出售資產還貸,「中植系」一直在隱秘擴張,並於近年逐漸活躍在台前,先後成為數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
透過「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戰役,不難發現其在巧妙地利用著資本市場的 游戲 規則。主要通過定增和二級市場收購參股上市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更多的股權或現金,進一步與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合作,緊接著拉高股價,再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高位減持套現,獲取巨額投資收益。
金融圈一位業內人士提到,當年中植集團和中融信託以「PE+上市公司」的模式玩轉多家上市企業,獲得了不菲收益。有的甚至入主後不久就謀求退出,過往的戰績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級市場。樂視網、康美葯業、中弘股份、長生生物、康得新、東方園林等這些「大雷股」,「中植系」幾乎無一缺席,但同時也在寶德股份、康盛股份、超華 科技 這些當年的牛股中賺得盆滿缽滿。
「中植系」在房地產行業內的動作也不少,是很多房企背後的「金主」。
33.12億元接盤爛尾樓中弘大廈後,又斥資12億元收購北京工體項目。皇庭國際鄭康豪出讓20%股權紓困,最終找來外援康順晟源的背後正是「中植系」,同樣也是「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向復活不久的佳兆業提供支援。在資本市場上「遊走自如」的中國恆大,其背後的資金來源也有「中植系」身影,旗下中融信託一直是恆大的鐵桿合作夥伴。
資本與地產的 游戲 ,「中植系」向來不陌生,中融信託是其樞紐也是籌碼,承擔原始資金融通的重要職責。
最近的一次是與佳源國際聯手出現在10月末浙江嘉興的一場土地拍賣中。自去年佳源國際在嘉興首次聯合「中植系」沖進土地市場後,雙方便以佳源國際持股60%,「中植系」持股40%的載體展開數次合作。
在「中植系」買入北京工體3號公寓的同時,世茂的名字以合作方的名義被提及。2020年4月26日,「中植系」投資平台中海晟融披露已收購北京市東城區工人 體育 場西路公寓項目(北京工體3號公寓),並以40%權益引進世茂集團合作。坊間盛傳,「中植系」在房地產圈最大的合作對象就是世茂,通過中植創信投資這個平台與世茂以50:50的股權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其次是佳兆業。2017年9月,佳兆業復牌半年後,掌門人郭英成用項目收益作為交換,引入「中植系」外援,旗下中海晟融透過設立35億元基金收購佳兆業位於深圳南門墩城市更新項目51%股權。中植方面稱,深圳這座城市是投資者們不願錯過的「寶地」。
彼時若按63.3萬平方米、單價4萬元計算,該項目可售貨值超過250億元。對於佳兆業而言,引入資金意味著犧牲了項目未來部分的利潤,但「中植系」藉此擴大了版圖。
華東某房企一位高管表示,「中植系」對房地產行業的投資相對簡單,也不謀求上市房企的控制權,極少過度介入企業經營,大多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但它的資金成本不低,相對來說「中植系」不那麼強勢。
這也可能是解直錕的戰術,從過往的操控來看,他本人並不直接持股麾下上市公司,通過多層股權結構設計,讓持股變得隱蔽和分散,令外界難以窺探「中植系」的全貌。
橫掃資本市場
解直錕到底是誰?「中植系」又是什麼來頭?
很長一段時期里,解直錕和他的「中植系」都只是傳說般的存在。「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胞弟」……解直錕被貼上一個個標簽,各種猜測和傳言多年不息,但他從未回應。
據坊間消息稱,解直錕在上世紀80年代時只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印刷廠的一名工人,當時印刷廠出現虧損,解直錕因能力突出被任命為廠長並進行承包。在解直錕的帶領下,五營區印刷廠的經營大為好轉。隨後他下海經商尋找各種掙錢的方式,陸續開了麵食廠、服裝廠、儲木廠、水泥廠和養殖場,並收購五營區國有不良資產,1995年在伊春市打造了迷你版的中植集團。
隨後展開兼並、收購,涉足房地產開發、產業投資、礦業投資、公路、水利等諸多領域的業務,「中植系」逐漸成型。
最為關鍵的轉折點是在2002年,「中植系」入主中融信託,依託該平台逐漸進入金融領域,完成由實業到「全牌照」金控帝國的轉型。
到了2014年年底,「中植系」已織就一張龐大的資本網路,位居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如中南重工、興業礦業、上海電氣等。A股市場披露過與「中植系」存在資本運作的企業案例超過50個,如TCL 集團、福田 汽車 、佳都 科技 、格林美、金葉珠寶等,其業務范圍已涵蓋金融、地產、 汽車 、文化、環保、農業、影視等多個產業,總計資產規模超過萬億。
多年來,「中植系」馳騁國內A股市場,完成了一系列極為縝密且激進的資本運作。
《投資者報》曾稱,這一龐大的企業群,在股權結構上極為復雜,難以看透,空殼公司且用且棄,資本運作眼花繚亂,「中植系」成員間合作密切,但在規避法律意義上的控制關系、隔斷資金鏈危機等環節精妙設計、手法老道,使其在規則邊緣游刃有餘。
據中植圈內人說,解直錕的志向是做中國的巴菲特——不單自己投資成功,晉升富豪,還要帶領其他人包括投資人一起成功。
與其匹配的是解直錕掌控的一系列金融機構,支撐著「中植系」資本版圖擴張。公開資料顯示,解直錕直接持有或控制達到5%以上的有中融信託、中融基金、中融期貨、橫琴人壽、恆邦財險5家。其中最核心的當屬持股比例達32.99%的中融信託,就連中融信託的現任董事長劉洋也是解直錕的外甥,但如今這張「中植系」頭牌深陷ST股中,累計虧損已超10億元。
曾經將「PE+上市公司」的投資模式玩到極致的「中植系」,很難說過去的投資方式適用於每一個投資標的。比如去年A股被曝出業績造假的康得新,「中植系」作為康得新的第二大股東,估算其損失大概為50億元。此外,「中植系」還踩雷過連續30個跌停板的ST天馬,造假疫苗的ST長生等公司。
在房地產行業,「中植系」也善用錯綜復雜的資本運作。除世茂、佳兆業、皇庭國際外,還與大名城、萬通地產、藍光發展等上市房企有過密切交往。
2016年4月,大名城25億元收購中植旗下公司中程租賃100%股權,形成商譽16.52億元。中植集團對該公司2016年至2019年承諾的業績對賭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公告之後的一個月內,「中植系」旗下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耗資20億元增持大名城股份,形成更密切合作。
某P2P金融公司高管認為,這是產融結合,「中植系」先行耗資20億元增持大名城,其實質等同於資產換股權。換股雙方當時應該有過打造金融版圖的設想。
結果兩年後大名城又公告擬25億元將虧損嚴重的中程租賃再賣給「中植系」旗下公司。雙方約定,這筆25億元的轉讓款分五期付清,在最後一筆交易中「中植系」違約了。
一買一賣到底玩的是什麼 游戲 ?「中植系」拿不出5億元,是資金緊張還是另有原因,市場上質疑聲不斷。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萬通地產身上。2017年1月24日,萬通地產公告稱,中融鼎新合計直接或間接持有不超過萬通控股總股本35%的股權。中融鼎新是中融信託的子公司,背後的實控人自然是「中植系」。不出市場所料,5個月後萬通地產又花費5億購買了中融鼎新子公司中融國富100%股權,賬面形成商譽4.82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界人士認為,這就好比「自家人」 游戲 ,重點在於資產騰挪。一般情況下只要「中植系」出手,上市公司都會配合,雙方一買一賣互賺一筆。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公司,「中植系」也可以通過債務等方式將其推上拍賣台,最終實現控股。「中植系」在金融圈素來就有「千年二股東」的傳說。
實際上,這些都是「中植系」慣用的金字塔式運作手法,它如同一輛高速行使的資本列車,投資風格和套利路徑令人驚訝。雖然隱秘且低調,但「中植系」還是走進了監管視野,罰單、內幕交易、違約等接踵而至,一個萬億金融帝國終將要面對金融強監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