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公益項目
2015年4月10日,一項旨在關愛兒童白癜風患者,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慈善愛心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告別白癜風關愛行動 」(簡稱「告白行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全國青少年白癜風援助專項基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啟動。來自醫療界、社會愛心人士等二百多位與會代表及數十家媒體,共同見證了這一庄嚴而溫暖的時刻。 啟動儀式由中央電視台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鞠萍主持。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陳曉霞、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張鳳樓、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趙書貴;「告白」行動執行醫院北京國丹皮膚病醫院院長高毓梅、愛心形象大使何政軍等領導與嘉賓出席啟動儀式,並共同啟動水晶球。書畫界著名書法家宋漁、姚興聖、衛雙奎,《心理訪談》節目主持人沙瑪阿果,中國知名女歌手陳明、周艷泓以及影視界愛心人士李菁菁、王顥森等嘉賓出席本次啟動儀式,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白癜風兒童青少年。
「告白」行動把「實現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作為最高准則,以「援助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為宗旨,重點定位於「關愛兒童青少年白癜風患者身心健康、慈善救助和公益宣傳」領域。通過向社會募集資金和專項撥款的形式對家庭貧困的兒童青少年白癜風患者進行慈善救助,北京國丹皮膚病醫院作為臨床診療定點執行機構,讓他們獲得科學診療,告別痛苦與壓力,同時也開展公益宣傳和教育、慎帶培訓,以營造和諧關愛的社會環境。 1989年,在全國婦聯領導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並組織實施了一項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社會公益項目——「春蕾計劃」。截至目前,「春蕾計劃」已籌集資金累計8億多元,遍布全國30多個省區市,興建800多所春蕾學校,資助180多萬人次貧困女童重返校園,對40餘萬女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春蕾計劃」已經成為中國民間公益組織促進女童教育發展的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範例。2005年「春蕾計劃」被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
隨著修訂後的《義務教育法》的頒布以及國家「兩免一補」助學政策的實施,中國兒基會及時調整「春蕾計劃」資助重點,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女童的資助,從學雜費轉移到生活費用的資助;資助范圍也枝搏從小學、初中階段擴大到了高中甚至大學;並加大實用技術培訓的力度;根據當前中國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城市,出現了「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現象,「春蕾計劃」又開展了向農村「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捐建「春蕾寄宿制學校」的公益項目 。 「安康計劃」全稱「中國兒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長計劃「,發起實施於2000年5月。「安康計劃」始終以實現兒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長為最高准則,以幫助兒童少年實現「遠離失學、遠離疾病、遠離傷害、遠離犯罪」為目標,重點定位兒童少年「安全教育、健康救助」領域。通過籌集資金,開展系列宣傳、救助、教育、培訓等系列公益行動的實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幫助廣大兒童少年,特別是留守、流動兒童等貧困弱勢群體改善教育環境、建立安全體系、提升健康素質,為兒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主要實施項目:兒童安全教育工程、安康圖書館、安康計劃校企助讀工程、弱視兒童救助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加快推進,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據全國婦聯最新調查顯示,全國現有農村留守兒童6100萬,部分留守兒童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在生活照顧、親情關愛、安全保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為進一步深化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探索農村、社區關愛留守兒童的有效模式,全國婦聯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推出「兒童快樂家園」公益項目。在農村的鄉鎮、村建立「兒童快樂家園」,為留守兒童提供託管服務、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咨詢等服務;同時以「兒童快樂家園」為陣地,開展親子視頻、親子課堂、親子閱讀、親子游戲,以增進親情交流,加強家庭教育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優化留守兒童成長的家庭及社會環境。 2015年11月26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策劃推出的公益項猛孝祥目「HELLO小孩」在京啟動。HELLO是英語單詞,表示打招呼、表達問候。「HELLO小孩」是項目總稱,根據不同群體、不同層次兒童的需要,初設四項內容,包括兒童文化公益產品、兒童航空科普實踐、「小外交官」圓夢志願接力、愛心套餐等。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用「HELLO小孩」作為項目名稱,希望通過項目的實施,將祝福和希望送到孩子們身邊,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目前我國約有6100萬留守兒童、3500萬流動兒童、4000萬生活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兒童,他們的生存環境、教育環境、健康狀況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同時,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學校、家庭和社會,傾向於孩子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文化熏陶對人格塑造、品質培養的重要作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阻滯了孩子們愛幻想、有夢想等天性,給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為此,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在繼續組織實施好扶危濟困救助型公益項目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整合資源,豐富和完善兒童慈善項目體系,給廣大兒童少年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服務,經過調研認證,確定了實施「HELLO小孩」公益項目的思路。
『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好拿嗎
去年碩士畢業,今年年初疫情期間寫了一個月,前天告知中了。
投的口子和實驗室之前的口子都不一樣,避免了比較熱門的方向,但也沒人可打招呼(雖然打招呼也不認識人…),算是公平競爭吧。
總結起來,我的經驗是,
科研經驗+前期基礎+嚴謹邏輯。
科研經驗
從本科開始就做科研了,大五的時候發了一篇五分的,之後碩士期間,第一和共一加起來10篇,總IF在50左右,引用截止上半年114。
但隨著代表作制度的推出,堆文章沒太大作用了。所以這次申請書的五篇,放的是和項目研究方向相關的,其中三篇5分以上的,兩篇3分左右的(三篇第一,兩篇共一)。
目的主要是體現在這一方向上,自己有相對豐富的研究經驗,掌握了相關的研究技術。
在介紹的時候,可以很有理由的說,自己在既往研究中主要就是做這個方向的,發表了xxxx,在某一問題上進行了深入探究,發表了xxxx,在這一方向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積累。
有人說青年項目,重點看的是前期工作,但我覺得,把前期零散的工作有機組織起來,最好能整理成一條線的故事,會更加有利於支撐自己的敘述。
換句話說,就是要體現你的研究經歷,不是為了發文章而堆SCI,而是在系列研究中,你一直專注在某一問題,這樣有利於體現專注的科研素質。
前期基礎
這里主要就是預實驗結果。
這一部分雖然在很多基金中水分很多,但在自己寫的時候,我比較保守。在確認研究的基本現象以及相關機制的初步探討上,我用的都是重復了四五遍,實打實的研究數據。在一些可能的問題上,我也是放的做過一兩次,但結果趨勢還沒完全確定,現有結果提示這是可能的機制等等。
也就是說,預實驗結果,放確實得到的結果,不吹,不編。
但我的經驗是,有些結果,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WB條帶有的看起來也很假。但是,基於一些還不確定的結果,可以放,因為研究就是從不確定中找確定。
但不能因為某個結果不好看,就編一個好看的結果。因為你的預實驗都漂漂亮亮直接能發的Figure,基金委沒理由資助你了,你都做完了。
所以,預實驗結果,需要某些關鍵的數據來支持你的學說,但也要相信某些不太完美的數據,這些往往更真實。
嚴謹邏輯
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故事說的好不好,邏輯主線最重要。
以前覺得,國自然的立項依據,是八股文,邏輯單一。但寫的時候發現,八股文的邏輯,是最直接易懂的。
從醫學的申請書的格式來說,往往是從一個疾病出發,探索這個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然後我們主要探索這個環節中,某一個關鍵變化,通過探索,干預,治療等手段,影響這個變化,進而影響關鍵環節,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理念的進步。
所以,申請書也是這個邏輯,從大的疾病入手,論述到關鍵環節,最後落腳點研究最關鍵的變化部分。
把握住這個主線就會發現,疾病和環節,往往大家是清楚的,變化部分往往不太熟悉。所以前兩部分較小篇幅說出關鍵論點,最後拋出一個問題,引出變化部分。
變化部分的論述也是從已知到未知,從你的結果,到你想探索的結果,最後總體收尾。
如果能針對研究,畫一個清晰一點的機制圖,就更能讓專家看出你的邏輯,增加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