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代「基金一哥」王亞偉新增持倉曝光,會否重演牛股往事
作者 | 吳丹璐 孫建楠 編輯 | 袁暢
在公募和私募基金界,如果只能有一個「王」——那就是王亞偉。
這個曾經公募界「神一般」的男人,在任職華夏大盤基金經理期間創造了六年半1195.25%的累計業績,年均復合回報50%。
從2006年1月到2012年5月,王亞偉至少有四年在行業內排名前三名,包括其中兩年行業第一。這是一個迄今無人可以顛覆的業績記錄。
01 逆勢殺入次新股
根據長鴻高科的年報顯示,王亞偉發起的千合資本昀錦2號私募基金在四季度成為該公司的新晉大股東。
昀錦2號基金去年末持有該公司50萬股,持倉市值約為1400萬元,位列第四大股東,同時也是前十大股東中唯一的機構股東。
這是王亞偉近期曝光的唯一一個新開個股,也是昀錦2號2018年成立後,第一個公開持股信息。
王亞偉在公募期間,業績大幅超越行業平均水平,重倉股亦和主流行業有較大距離,以一種「不與爾等在一個層面比賽」的姿態在行業內特立獨行。如今的長鴻高科,也是其他專業機構幾乎沒有涉足的個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長鴻高科是去年在滬市上市的次新股。
02 公募「巔峰」
2012年王亞偉離開華夏基金正式創立千合資本,這成為當年公募基金最轟動的事件。
這當然是因為王亞偉那迄今無法重復的巔峰業績。
王亞偉早年是高考狀元,後來在清華大學就讀,雙學位畢業後加盟了中信旗下一個投資公司。1995年,「聰明人」王亞偉成為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投研部經理(負責人),其後參與創辦華夏基金。
2006年開始,王亞偉在海外進修歸來後,開始了神跡一般的公募投資業績生涯。
從2005年12月末理至2012年5月,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基金創造了近12倍的回報。
當年有一個說法,只要王亞偉在,公募基金的冠軍是沒有懸念的,其餘同行都是來爭奪「行業第二的。
王亞偉的離去,以及此後連鎖反應般的高管離職,還導致了曾經的「權益投資高地」華夏基金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如今的華夏基金以指數產品著稱於世,當年獨步天下的盛況早已不復如初,這個結果不知道王亞偉當初離去時有否預料到。
03 逃不過的「聚光燈」
王亞偉創立私募機構後,刻意低調,自此幾乎不在市場發聲,除了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出來發聲力挺A股投資價值外,再無公開觀點披露。
以他首隻私募產品外貿信託-昀灃為例,買入前十大股東的上市公司,延續了他在公募時期的風格:公司大股東資本運作、偏國資背景。
王亞偉對行業選擇發布廣泛,包括能源、傳媒、運輸、製造業、醫葯、飲料等。他對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有偏好,這類公司資產通常發生置換,主營業務切換,實控人也會變更。
截至目前,王亞偉首隻私募基金外貿信託-昀灃的凈值,在三方平台僅更新至2020年8月。2012年12月以來年化收益為11.08%。此外,王亞偉旗下的紫荊二號凈值披露至今年3月31日,年內收益為-6.03%,2020年收益為24.3%。
04 下一個「三聚環保」
王亞偉「奔私」以來,最為長情的持倉股票就是三聚環保,這是生產環保材料的上市公司,主要為基礎能源工業的產品清潔化、產品質量提升及生產過程的清潔化提供產品、技術、服務,涉及化石能源產業、綠色能源等概念板塊。
巧合的是,三聚環保和長鴻高新均屬於環保材料公司。
雖然「一哥」對三聚環保長情,持有整整七年,但最後的結局有些「悲慘」。
他的外貿信託-昀灃正式運作後,2013年一季報披露時,出現於近2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當時就包括三聚環保。
第一次以私募基金模式買入,當時王亞偉就以1930萬股的持有量,高居三聚環保流通股東榜首。
之後不斷加減倉,始終停留於這家公司的十大股東陣營。
這筆投資的開局可謂相當成功,2013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的四年間,三聚環保股價累計漲幅高達六倍。
當時,市場對「一哥」挖掘牛股的能力十分欽佩。
然而,2018年三聚環保迎來重大轉折,這家公司的行業前景受到質疑,加之公司開始捲入違規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違規等負面事件,經營業績亦出現下滑。
基本面異動爆出後,王亞偉開始持續減倉三聚環保,外貿信託-昀灃最後一次出現於十大股東的時點是2020年一季度,當時王亞偉環比減倉幅度高達20%。
2020年半年報披露時,王亞偉終於消失於三聚環保的十大股東陣營。總結來看,王亞偉在三聚環保上雖然大幅利潤回吐,應該還是賺了大錢的。
05 或為逢低建倉
值得注意的是,長鴻高科的股價曾在四季度出現過大幅回調,而王亞偉的持倉也是四季度披露出來的。這或許意味著王亞偉在該股上是逢低建倉。
長鴻高科的上市開盤價為10.54元,上市後不斷上行,最高沖至37.77元,12月1日之後出現了急跌,連續收獲兩個跌停板,股價來到了28元下方。
目前為止,長鴻高科的股價仍在25到30元區間徘徊,浮盈仍不明顯。
06 限塑令的隱形玩家
那麼這家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據查,長鴻高科的主營業務為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隻典型的環保概念股。其公司生產的合成橡膠新型高分子材料,被稱為是繼天然橡膠、合成橡膠之後的「第三代橡膠」, 主打買點即是環保替代。
而公司的最新動作也十分驚人,為配合限塑令政策,公司2020年10月忽然宣布擬投建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快速切入新賽道。
此後從11月份開始,針對長鴻高科的調研逐漸增多,包括重陽投資、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都有參與。
公司在調研活動中曾回應,PBAT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綜合性能最好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性價比高,是生物降解塑料用途最廣泛的品種。
同時公司在產品策略層面的替代目標非常明確,主要目標是去替代老百姓日常用的東西,包括回收比較困難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飯盒,農業用的薄膜等。
長鴻高科這一新產品的巨大市場潛力或許是推動王亞偉四季度買入的另一原因。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Ⅱ 2021王亞偉最新十大重倉股
2021王亞偉最新十大重倉股有江淮汽車、鳳凰光學、深紡織等。
1、江淮汽車(600418):江淮汽車(600418)10日內股價上漲7.79%,最新報9.63元/股,漲2.56%,今年來漲幅下跌-27%。從近三年ROE來看,過去三年ROE最低為2018年的-5.91%。
2、鳳凰光學(600071):鳳凰光學(600071)10日內股價上漲13.56%,最新報15.04元/股,跌0.07%,今年來漲幅上漲24.14%。從近三年ROE來看,過去三年ROE最低為2018年的-1.78%,最高為2020年的2.85%。
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
拓展資料:
1、王亞偉,1971年9月11日出生於安徽馬鞍山市,1989年畢業於馬鞍山二中,安徽省高考理科狀元,199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曾為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和華夏策略混合基金經理。2012年5月5日,華夏基金宣布對王亞偉曾管理的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精選進行分紅,在隨後的5月7日,華夏基金和中信證券同時發布公告稱,王亞偉正式離職,不過華夏將聘任王亞偉為公司顧問。2012年7月9日,王亞偉在香港成立Top Ace。
2、2007年,王亞偉則獲得「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殊榮,一舉將基金金牛獎、明星獎、最佳表現獎、最高回報獎、最受歡迎獎盡數收入囊中。2009年,王亞偉當選09「股基王」。2010年7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發布了2010中國十佳基金經理榜。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王亞偉以48.17%的超越基準幾何年化收益率,連續兩年奪冠。
3、2011年,《福布斯》中文版發布了2011中國最佳基金經理50強榜單,華夏基金王亞偉以最近5年748.90%的總回報毫無懸念名列第一,趙凱在偏股型基金經理45強中成為唯一一個今年以來業績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經理。據萬得資訊統計,有公開資產管理經驗可考的基金經理目前達到1200多名。
Ⅲ 千石資本 王亞偉旗下有幾只基金
千合資本王亞偉主要管理的有千紙鶴1號,昀灃,昀灃2號,昀灃3號這幾個系列的產品。目前昀灃是月度開放認購,千紙鶴是季度開放認購,認購門檻是300萬,是直接投王亞偉基金。
Ⅳ 頂級私募大佬持倉曝光!王亞偉、裘國根、馮柳……他們都買了這些票!
不管嘴上怎麼說,持倉才是最真實的態度。
上市公司的中報披露還剩最後兩天,私募機構的持倉情況已經浮出水面。截至8月29日, 共有614家上市公司中報出現了陽光私募的身影,合計持股數量為143.92億股,合計持股市值為1387.13億元 。
對比一季度數據,陽光私募在二季度應該做了一定幅度減倉。截至一季度末,陽光私募共計持有881隻個股,合計持股數量238.58億股,合計持股市值2209.45億元。二季度,A股經歷了一輪明顯的過山車行情,上證指數大幅震盪逾400點。
從行業分布來看, 私募二季度在機械設備、醫葯生物、化工等三個行業持股數量最多。 從個股來看,國盛金控、貴州茅台、比亞迪位列持股市值前三名,國盛金控、君禾股份、岱美股份位列增持比例前三名。
註:持股數據截至6月30日
重點來了!中證君扒出了王亞偉等私募大佬的最新持股清單,一起來看看大佬們的二季度「作業」吧。
原「公募一哥」 王亞偉
王亞偉,原「公募一哥」,由其執掌的華夏大盤精選實現了6年近12倍的超高回報。A股市場一度出現「王亞偉效應」,某隻股票一經發現被王亞偉買入就會受到熱捧,導致股價被推高。2012年他成立千合資本,任董事長。
千合資本旗下的6隻產品,目前出現在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持倉市值為3.93億元。
千合資本二季度減持三聚環保540萬股,連續第三個季度減倉三聚環保。同時,新進了江蘇索普、鳳凰光學、博創科技、理工光科,退出了科遠智慧等前十大流通股東。
註:持股數據截至6月30日,行情數據截至8月29日
富豪榜「私募第一人」 裘國 根
裘國根,依靠1996-1997和2006-2007兩輪大牛市中的大幅回報以及兩輪牛市間的平穩收益,通過職業投資積累了財富規模,成功在2008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2001年,裘國根創立重陽投資。
裘國根管理的三隻產品,目前出現在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合計持倉市值達18.32億元。二季度增持了4245.13萬股國投電力,新和成、上海家化的持股沒有變動。
註:持股數據截至6月30日,行情數據截至8月29日
賺錢最多的基金經理之一 鄧曉峰
鄧曉峰,在博時基金工作的近10年裡,為持有人創造的凈回報超過235億元,所管理社保基金賬戶實現9年10倍的收益。在此期間,A股上沖至6000點以上,下落至1000點以下,完全是一部過山車。2014年底,鄧曉峰加盟高毅資產。
鄧曉峰管理的3隻產品,目前出現在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合計持倉市值達30.89億元。
在已經披露的2019年中報中,鄧曉峰加倉了光威復材、海正葯業,新進了合盛硅業,減倉了平安銀行、福斯特、中環股份、宏發股份。
註:持股數據截至6月30日,行情數據截至8月29日
曾經的「茅台03」 馮柳
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目前已出現在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持倉市值達54.94億元。
馮柳目前持有的股票以醫葯股為主 ,加倉了金域醫學、海信家電、麗珠集團、國檢集團、岱美股份、精鍛科技、辰欣葯業、海利得,新進了健民集團和健康元,減倉了一部分的康緣葯業、中國科傳。
註:持股數據截至6月30日,行情數據截至8月29日
少年成名的私募大佬 趙軍
趙軍,有「少年成名的私募大佬」之稱。15歲就考取南開大學數學系,獲得數學學士、金融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任職中信證券、嘉實基金。2007年離開公募,與嘉實的六位同事一起創立了淡水泉投資。
趙軍經歷了多輪市場周期,取得了連續10年年化收益率20%的投資業績。趙軍堅持奉行「逆向投資和行業輪換策略」,與高毅資產的馮柳同被視為國內逆向投資的兩大門派。
註:持股數據截至6月30日,行情數據截至8月29日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Ⅳ 王亞偉旗下的基金 代碼是多少
王亞偉從華夏基金離開後,成立了千合資本公司。
旗下現在共有:版
1、昀灃;權2、千紙鶴1號;3、千紙鶴1號A;
4、昀灃3號;5、千合紫荊1號;6、千合紫荊精選A期;
7、雲豹一號;8、昀灃2號這幾個私募基金。
Ⅵ 王亞偉現在在幹嘛
王亞偉先生,經濟學碩士。現任職於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12月至今擔任華夏大盤基金經理,2008年10月至今同時擔任華夏策略精選基金經理。 王亞偉先生曾任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業務經理,華夏證券有限公司研究經理。1998年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998年4月至2002年1月期間任興華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2001年12月至2005年4月期間任華夏成長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從2005年擔任華夏大盤經理,華夏策略成立以後又兼任華夏策略的經理。目前管理著大盤和策略基金。 截至2011年11月11日,今年以來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排名前二十的偏股型基金中(以下簡稱前二十名),只有王亞偉的華夏策略分別在今年一季度末、上半年、三季度末,以及11月11日(以下所說「最新排名」均指截至這天)這四個時點業績都穩居前十。 8月底9月初,華夏策略業績也有過短暫大幅波動。這主要由於其重倉股美爾雅(9.36,-0.06,-0.64%)、葛洲壩(8.80,0.12,1.38%)、東方金鈺(15.28,0.10,0.66%)、電科院(39.880,-0.23,-0.57%)、龐大集團(9.51,-0.05,-0.52%)等短期出現大幅下跌所致。不過短期幾天內業績的集中波動並未影響「一哥」季末業績表現。王亞偉華夏策略在三季度末,依然排入偏股型基金的前十名。華夏策略也以四個時點業績均進入前十名成為今年業績最穩定的基金之一。 所以王亞偉仍然是運作較好的基金經理之一。
Ⅶ 王亞偉手下有哪幾支基金啊,能列出來所有代碼和名稱啊
000011華夏大盤,002031華夏策略,都處封閉狀態,沒法申購。
Ⅷ 國內真的沒有比朱少醒更厲害的基金經理嗎
談談我的看法。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朱少醒入行早,其次很多厲害的基金經理「公轉私」 。國內比朱少醒更厲害的基金經理,還是有的,會有的。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推進,國內涌現出較多的投資機會,境外「中國概念基金」開始推出,主要投資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和內資企業股票。90年代初,兩大交易所成立,為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初期也就是在1992前後成立79隻基金(「老基金」)主要投向房地產、企業法人股權,實際上類似於產業投資基金,且當時監管多元化,地方政府、央行及分支行都有審批權,也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基金業發展處於 探索 階段。
中國基金業的規范化運作始於 1998年 ,1998年3月27日,南方和國泰兩家基金公司分別發起設立了規模均為20億元的兩只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開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的序幕。在封閉式基金成功試點的基礎上,2000年10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 2001年9月,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誕生 ,使我國基金業發展實現了從封閉式基金到開放式基金的 歷史 性跨越,標志著我國基金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朱少醒目前管理的一隻基金—— 富國天惠成長混合 成立比較早。2005年11月16日成立,距今15餘年。而要管理一隻基金,說明朱少醒其實應該早就具備基金經理的素質。我們從他的從業經歷也可以看出,朱少醒早期擔任華夏證券分析師,後來2000年的時候,去了富國基金至今。所以,其實入行早的優勢在於,拉長時間來看,朱少醒單只基金的整體收益率可能是最高的,年化收益率也比較理想,但是很難說沒有後來居上者。基金投資本就是動態的過程。
說到公募大佬,不得不提及一個人 王亞偉 ,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出生於1971年,朱少醒1973年,這么來看,王亞偉還是朱少醒的老大哥。而從管理基金產品的角度來看,王亞偉最早管理的一隻基金是——基金興華,1998年成立。也就是王亞偉是最早的一批基金經理,2001年開始擔任華夏成長基金經理,任期內在上證綜指下跌28.5%的情況下,華夏成長凈值實現13.22%的增長率。
2005年12月 開始管理華夏大盤精選,差不多和朱少醒接手富國天惠成長同一個時間段。只不過王亞偉2012年後開始轉私募了,曾經的他在2007年的時候獲得「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榮譽。2009年,王亞偉當選09「股基王」。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國十佳基金經理榜。王亞偉以48.17%的超越基準幾何年化收益率,連續兩年奪冠。 所以其實如果不是王亞偉去了私募,這個輸贏還未可知 。另外眾多私募大佬,可能不為人所知,其實是悶聲發大財,公募基金只不過投資者眾多,廣為人知罷了。
從朱少醒目前管理的基金來看,富國天惠成長混合在2017年的時候成立了C份額,而這將近4年的時間里,朱少醒的這個C份額的同類排名在1925隻基金里只有第335名,只能說中上,而非頂尖。目前來看,基金經理群雄爭霸,朱少醒憑借的資歷的時代可能即將過去。而它現在也已經將近50歲,時間精力可能不如更為年輕的基金經理,比如說新生代的 張坤、謝治宇 、 葛蘭 等人,可能成為後起之秀 。 未來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們更多的應該關注80後明星基金的表現,這股力量才是未來10~20年公募界的主流 。
最牛基金經理朱少醒,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從業時間足夠長,公募開放式基金2001年9月誕生,到現在也就19年多點,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時間來看,他就是A股市場公募基金第一人,沒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過有幾位基金經理雖然從業時間比朱總略短,但是年化回報卻比他高,這幾位也同樣是公募基金的國寶級基金經理。
睿遠基金傅鵬博同樣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將了,從業時間11年,雖然資歷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報達到24.53%,比朱總還高出兩個點,19年三月份開售的睿遠成長,募集資金達到了600億的驚人數字,當時創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來的最高募集規模。
易方達張坤,清華大學畢業,2012年開始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8年時間創造了782%的成績,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繼續保持現在26%的年化回報,也是有希望超過朱總的名星基金經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從業10年,年化回報23%,對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縱觀投資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復利之下可以讓他坐穩富豪榜前幾名,由此可見保持長期穩定的復利回報有多麼的重要。
還有不少明星基金經理,比如董承非.謝治宇.蕭楠等等…他們的年化回報都在20%左右,長期持有就應該選擇這些長期表現優秀的基金經理。
像朱少醒、傅鵬博、謝治宇、董承非、張坤、蕭楠、曹名長、周蔚文、周應波、何帥、王浩、王崇、傅友興、馮明遠等人都是基金界響當當的人物。而朱少醒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幾乎十幾年只管理富國天惠這一支基金,而且年化收益還有十幾個點。
Ⅸ 王亞偉管理的基金
估計是沒有希望買了!華夏策略剛上市的時候,一天就吸引了100多億元!如果華夏取消這兩支基金的申購,你想想得多少人搶購!華夏沒這么傻,資金多了會影響業績的!這兩只基金是華夏打出的廣告!
Ⅹ 王亞偉私募基金名稱是什麼
王亞偉的私募公司名稱是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