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我國期貨期權發展史

我國期貨期權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3-03-22 23:15:27

『壹』 期貨市場的發展簡史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場供求預期變化的遠期合約交易價格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以及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使整個社會生產過程順利地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期貨交易就產生了。
最初的期貨交易源於16世紀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場得到了發展。直到19世紀,仍是日本獨有,後來漸漸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國芝加哥的82位商人為了降低糧食交易風險,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正式開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標准化合約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1882 年,CBOT 開始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時規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進入結算公司結算。至此,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開始形成。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他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肯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的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一些非穀物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盈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還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從1848 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是商品期貨,他們可以分為以小麥、玉米、大豆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以銅、鋁、錫、銀等為代表的金屬期貨和以原油、汽油、丙烷等為代表的能源期貨三大類型。
上世紀 70 年代,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期貨相繼推出,而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於 1982 年 10 月 1 日 在 CBOT 的上市,又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
我國的期貨市場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方案研究和初步實施階段(1988-1990年)
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啟動。
第二個時期:迅猛發展階段(1990-1993年)
到 1993 年下半年,全國期貨交易所達 50 多家,期貨經紀機構近千家,期貨市場出現了盲目發展的跡象。
第三個時期:治理整頓時期(1993-1998)
1993年11 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199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務院證券委《關於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若干意見的請示》,開始對期貨交易所進行全面審核,到1998年,14 家交易所重組調整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家;35個期貨交易品種調減為12個;兼營機構退出了期貨經紀代理業,原有的294家期貨經紀公司縮減為180家左右。
1999年9月,一個條例、四個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構建了期貨市場規范發展的監管框架。這樣,在經過幾年較大力度的結構調整和規范整頓,以《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四個管理辦法為主的期貨市場規劃框架基本確立,中國證監會、中國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三層次的市場監管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期貨市場主體行為逐步規范,期貨交易所的市場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增強,期貨投資者越來越成熟和理智,整個市場的規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理整頓過程中,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量有了比較大的下滑,但是從2000年開始,期貨市場逐步走出低谷。上海期貨交易所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銅期貨交易中心,2003年的成交量達到11166.29萬噸, 10年內增長了50多倍。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在2003年達到了2818.80萬噸,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貨交易中心,成交量僅次於美國的CBOT 。
2004 年1月31日 ,國家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對期貨市場的政策也由規范整頓向穩步發展轉變。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紛紛參股期貨公司,使期貨行業獲得新的資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貨等新品種也即將推出。在我國加入WTO 、融入國際經濟大家庭之際,作為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貨市場將對中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其無可替代的作用。

『貳』 請問期權是什麼

期權是指在未來某個時間買賣一份合約,從而進行差價交易。具體解釋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費用後,有權利在特定的期間,以特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產,賣方需履行相應義務。

合約的費用就是權利金,權利是有時間限制的,到期作廢。

買方有權利,賣方有義務,特定的價格即行權價格 。

特定的資產可以是股票、債券、指數、商品期貨。

合約的判斷方式就是看未來趨勢是漲是跌,通過交易一份合約進行差價的賺取,這也屬於一種投機行為。

國內的期權發展史:

2015年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國內首隻場內期權品種。這不僅宣告了中國期權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國已擁有全套主流金融衍生品。

2017年3月31日,豆粕期權作為國內首隻期貨期權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

2017年4月19日,白糖期權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2018年9月25日,銅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

2019年開始,國內期權市場快速發展,權益類擴充了上交所300ETF期權,深交所300ETF期權和中金所的300股指期權,商品類期權陸續有玉米、棉花、黃金等十多個品種上市。

『叄』 期貨與期權的介紹

本書全面介紹了國外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的起源與發展現狀及我國期貨的發展歷程,結合實際介紹了期貨簡含源合約、期貨交易流程、期貨交易制度等期貨交易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對套期保值、套利、基差交易理論與實際交易進行了分析。本書還詳細介紹了期貨價格走勢兩種分析方法——基本面與技術分析方法,並系統地介紹了利率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三大金融期貨。在期權方面,本書在介紹了進行期權交易所需的期權種類、保證金、交易流程等基礎知識以後,老慶介紹了現在流行的兩種期權的定價理論,最後結合實際交易案例介紹了期權的交易策略。本書概念清晰、內容簡明、貼近實際,並配有大量相關的案例,避免學生所學與實踐脫節的缺攔態陷。本書是一本理論與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的教材,適合經濟、管理、金融類本科生期貨與期權課程使用,也可以作為對期貨期權感興趣的讀者了解期貨與期權知識的入門書。本書配套有教師教學課件,包括PPT、期貨與期權案例等教學資源,詳情請見本書最後的「教學支持說明頁」。

『肆』 期權是從什麼時間發展出來的

期權交易起始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
由於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期權交易的發展一直受到抑制。19世紀20年代早期,看跌期權/看漲期權自營商都是些職業期權交易者,他們在交易過程中,並不會連續不斷地提出報價,而是僅當價格變化明顯有利於他們時,才提出報價。這樣的期權交易不具有普遍性,不便於轉讓,市場的流動性受到了很大限制,這種交易體制也因此受挫。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期權定義的要點如下:

1、期權是一種權利。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人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力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2、期權的標的物。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的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

3、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執行,則稱為美式期權。

4、期權的執行。依據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行為稱為「執行」。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固定價格,稱為「執行價格」。

『伍』 期權什麼時候產生的

歷史沿革
期權交易起始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4]
由於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期權交易的發展一直受到抑制。19世紀20年代早期,看跌期權/看漲期權自營商都是些職業期權交易者,他們在交易過程中,並不會連續不斷地提出報價,而是僅當價格變化明顯有利於他們時,才提出報價。這樣的期權交易不具有普遍性,不便於轉讓,市場的流動性受到了很大限制,這種交易體制也因此受挫。[4]
對於早期交易體制的責難還不止這些。以XYZ期權交易為例,完全有可能出現只有一個交易者在做市的局面,致使買賣價差過大,結果導致「價格發現」 ——達成一致價格的過程受阻。客戶經常會問:「我怎麼知道我的指令成交在最好(即公平)的價位上呢?」對市場公平性的顧慮,使得市場無法迅速吸引到更多的參與者。[4]
直到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開張,進行統一化和標准化的期權合約買賣,上述問題才得到解決。期權合約的有關條款,包括合約量、到期日、敲定價等都逐漸標准化。起初,只開出16隻股票的看漲期權,很快,這個數字就成倍地增加,股票的看跌期權不久也掛牌交易,迄今,全美所有交易所內有2500多隻股票和60餘種股票指數開設相應的期權交易。之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放鬆了對期權交易的限制,有意識地推出商品期權交易和金融期權交易。[4]
由於期權合約的標准化,期權合約可以方便的在交易所里轉讓給第三人,並且交易過程也變得非常簡單,最後的履約也得到了交易所的擔保,這樣不但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交易成本。[4]
1983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提出了S&P500股票指數期權,紐約期貨交易所也推出了紐約股票交易所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隨著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交易的成功,各交易所將期權交易迅速擴展至其它金融期貨上。自期權出現至今,期權交易所已經遍布全世界,其中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4]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權櫃台交易市場(或稱場外交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櫃台期權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外進行的期權交易。期權櫃台交易中的期權賣方一般是銀行,而期權買方一般是銀行的客戶。銀行根據客戶的需要,設計出相關品種,因而櫃台交易的品種在到期期限、執行價格、合約數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靈活性。[4]
外匯期權出現的時間較晚,現在最主要的貨幣期權交易所是費城股票交易所(PHLX),它提供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這幾種貨幣的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合約。目前外匯期權交易中大部分的交易是櫃台交易,中國銀行部分分行已經開辦的「期權寶」業務採用的是期權櫃台交易方式。[4]

『陸』 中國期貨是從幾幾年開始盛行的

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引入期貨交易機制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屬交易所開業回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成立答 1992年9月廣東萬通期貨公司成立 93年2月28日大商所成立 98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由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糧油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並 99年12月開業 2006年9月8日中金所成立 2018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運營 以上為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

『柒』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 商品期貨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等。

1. 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後,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的期貨品種出現。除小麥、玉米、大豆等穀物期貨外,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隨著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紐約、堪薩斯等地出現,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黃油、雞蛋以及後來的生豬、活牛、豬腩等畜禽產品,木材、天然橡膠等林產品期貨也陸續上市。

2. 金屬期貨。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1899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將每天上下午進行兩輪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銅、錫交易中。1920年,鉛、鋅兩種金屬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原本是一個銅出口國,但工業革命卻成為其轉折點。由於從國外大量進口銅作為生產資料,所以需要通過期貨交易轉移銅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創建以來,一直生意興隆,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美國的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以來,美國經濟從以農業為主轉向建立現代工業生產體系,期貨合約的種類逐漸從傳統的農產品擴大到金屬、貴金屬、製成品、加工品等。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有黃金、白銀、銅、鋁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具有較大影響。

3. 能源期貨。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氣、丙烷等。
(二) 金融期貨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漸取消,匯率、利率頻繁劇烈波動,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期貨市場。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推出利率期貨合約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至此,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均上市交易,並形成一定規模。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在歐洲和亞洲的期貨市場,金融期貨交易佔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也成為交易的主要產品。 金融期貨的出現,使期貨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期貨市場的發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所都是在20世紀最後20年誕生的。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 期貨期權

20世紀70年代推出金融期貨後不久,國際期貨市場有發生了新的變化。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現的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不僅對現貨商具有規避風險的作用,而且對期貨商的期貨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規避風險的作用。相當於給高風險的期貨交易買了一份保險。因此,期權交易獨具的或與期貨交易結合運用的種種靈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應當指出的事,在國際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各個品種、各個市場間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可以說,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方興未艾。期貨期權交易的對象既非物質商品,又非價值商品,而是一種權利,是一種「權錢交易」。期權交易最初源於股票交易,後來移植到期貨交易中,發展更為迅猛。現在,不僅在期貨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開展期權交易,而且在美國芝加哥等地還有專門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捌』 期權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有關期權交易的最早記載是《聖經_創世紀》中關於合同制的協議。大約在公元前1700年,雅克布為同拉班的女兒瑞切爾結婚而簽訂了同意為拉班工作七年的協議,以獲得與瑞切爾結婚的許可。在這里,雅克布7年勞作的報酬就是「權利金」,以此換來結婚的「權利」消汪,而非義務。
關於期權的歷史發展,不得不提到「鬱金香期權」。早在17世紀的30年代末期,荷蘭的批發商已經懂得利用期權管理鬱金香交易的風險了。在當時,鬱金香是身份的象徵,受到了荷蘭貴族的追捧,批發商們普遍出售遠期交割的鬱金香。由於從種植者處收購鬱金香的成本價格無法事先確定,對於批發商而言,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鬱金香期權應運而生。
批發商通過向種植者購買認購期權的方式在合約簽訂時就鎖定未來鬱金香的最高進貨價格。收購季到來時,如果鬱金香的市場價格比合約規定的價格還低,那麼批發商可以放棄期權,選擇以更低的市場價購買鬱金香而僅損失權利金(為購買期權付出的費用);如果鬱金香的市場價格高於合約規定的價格,那麼批發商有權拿早仔按照約定的價格從種植者處購買鬱金睜局香,控制了買入的最高價格。這是最早的商品期權。
在18世紀時,期權被引入金融市場。早期以現貨市場的股票作為交易對象的股票期權交易,較為分散,屬於場外(交易所外)交易。1973年,全球第一個規范化的股票期權交易場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成立,同時推出了標准化的股票期權合約(認購期權)。

『玖』 期權是什麼

期權是指在未來某個時間買賣一份合約,從而進行差價交易。具體解釋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費用後,有權利在特定的期間,以特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產,賣方需履行相應義務。

合約的費用就是權利金,權利是有時間限制的,到期作廢。

買方有權利,賣方有義務,特定的價格即行權價格 。

特定的資產可以是股票、債券、指數、商品期貨。

合約的判斷方式就是看未來趨勢是漲是跌,通過交易一凱鍵份合約進行差價的賺取,這也屬於一種投機行為。

拓展資料:國內的期權發展

2015年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國內首隻場內期權品種。這不僅宣喊孫晌告了中國期權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我國已擁有全套主流金融衍生品。

2017年3月31日,豆粕期權作為國內首隻期貨期權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

2017年4月19日,白糖期權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2018年9月25日,銅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鄭鋒所上市交易。

2019年開始,國內期權市場快速發展,權益類擴充了上交所300ETF期權,深交所300ETF期權和中金所的300股指期權,商品類期權陸續有玉米、棉花、黃金等十多個品種上市。

閱讀全文

與我國期貨期權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00858上市當時收盤價格 瀏覽:83
諾亞財富派理財可靠嗎 瀏覽:27
中國銀行個人留學貸款 瀏覽:528
什麼是非融資性 瀏覽:5
如何確定股票發行數量和價格 瀏覽:365
貸款違約金擔保人出么 瀏覽:203
1比索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946
163406基金凈值今日凈值 瀏覽:327
九號理財 瀏覽:952
金條銀行價格 瀏覽:297
五線開花9期貨揭秘與實戰PDF 瀏覽:505
包裝貸款怎麼樣 瀏覽:896
理財直融查詢 瀏覽:525
國海證券金貝殼理財版 瀏覽:969
滴滴現在期權價格 瀏覽:712
首汽約車股票 瀏覽:490
A輪融資9億 瀏覽:765
優化營商環境企業融資 瀏覽:344
錢多多是中糧期貨 瀏覽:281
債券融資組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