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浮旅港鄉賢
雲浮,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是廣東最早人類活動的地區,也是廣東最年輕的地級市,是著名的石都、禪都、六祖故里、龍母故里。在清末至民國期間,有不少雲浮人因為各種原因而前往香港發展,當他們有了成就之後,都會情寄桑梓,以各種形式回饋雲浮家鄉,成為雲浮旅港鄉賢。那麼,比較著名的雲浮旅港鄉賢都有誰?他們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事跡呢?
第一章:莫貴良
莫貴良(1925——2013),今雲浮市雲城區安塘街道夏洞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會長及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肇慶雲浮各邑同鄉總會永遠名譽會長,曾任廣東省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廣東省工商聯合會常委、廣東省外商公會顧問名譽副會長、廣東省海外聯誼會理事、廣東省僑聯會顧問、廣東社團總會名譽會董、雲浮僑聯會副主席、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名譽顧問、廣東工專校友會名譽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理事、愉園體育會名譽會長、港九樹膠塑膠鞋業商會會長、莫貴良降雪基金會名譽董事長。
莫貴良青年求學穂市,畢業於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華南理工大學前身),1947年赴港定居,在港從商數十年,先後創辦了鉅昌行實業有限公司、加拿大莫氏投資有限公司等。1956年,莫貴良在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州春交會上,應邀簽署膠鞋總經銷合約,以鉅昌行實業有限公司為總部經銷國貨,為國產輕工產品走向世界市場作出顯著貢獻。1964年,莫貴良獲邀參加工商界回塘頭參加東江供水典禮;1965年以後,莫貴良每年與夫人一起獲邀參加春節酒會。
莫貴良是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創始人之一,他領頭組織籌辦、注冊,使同鄉會創會成功。之後,莫貴良連任三屆會長,並被尊為創會會長。同時,莫貴良還領頭組織香港肇慶雲浮各邑同鄉總會,並任永遠名譽會長,為雲浮、肇慶社團組織作出貢獻。莫貴良對家鄉感情深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與家鄉密切聯系,曾向縣人民醫院贈送一輛汽車。為擴大雲浮知名度,莫貴良廣泛發揮社交優勢,多方邀請知名人士到雲浮觀光。新華社香港分社秘書長李沖曾邀請香港著名商人霍英東訪問雲浮,霍的訪問,不但捐資興建了英東體育館,更有名人效應,為提高雲浮知名度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這件事中,莫貴良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同時,莫貴良還邀請當時省港澳各界知名人士到雲浮觀光,為宣傳雲浮起到了積極作用。
莫貴良是較早為家鄉興學育才、捐資辦學的旅港鄉賢之一,在家鄉先後捐建有莫貴良中學、富朝教學樓、月明教學大樓、安塘中心小學莫愛蓮夫人教學樓,並捐出其祖屋蓮苑大宅興辦蓮苑幼兒園,還與夫人朱雪映捐建雲浮中學雪映圖書館;這些捐建項目落成時,他還邀請省港澳知名人士參加慶典,為宣傳雲浮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莫貴良還為廣東省及肇慶地區的建設慷慨捐資。
第二章:黃來
黃來,曾用名黃福來,1936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雲貢漢坑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主席、同鄉總會董事會第六屆副會長、第七屆會長及第九屆香港肇慶雲浮各邑同鄉總會主席,曾連任三屆香港電氣工程上回會長,後為永遠會長及顧問,並為港九電業總會永遠名譽會董。
黃來出身貧苦家庭,只讀了幾年書,1947年赴港,他勤奮好學,且對機械與電器知識學有專長,為事業成就打下了基礎。黃來從1948年開始從業維修馬達、碾米機和小型變壓器,1954年創辦了永興電器公司。黃來一邊從業,一邊晚上讀夜校學英語,文化的充實,使他的事業不斷發展。後來,後來看準塑膠玩具包裝,就於1965年創辦華達電機製造廠,研製了氣動力真空成型機,這不僅是香港首創,而且比美國進口機優越,經過推介,銷路十分興暢。1976年,黃來轉為從事電氣工程業,再開辦永興電機製造有限公司,由於黃來在電器業上取得了驕人成績,1987年他被推選為香港電氣工程商會會長,他領導商會維護自身利益,為商會謀福利。當時,香港政府提出法例草案,從事電氣工程必須考牌,黃來代表商會向港府建議,應分A、B、C三級,A級只是技術簡單的電氣工程,只要到工程商戶證明有二年工作經驗即可,而B、C二級則要嚴格考牌;港府接納了黃來的建議。
黃來於1990年加入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從第四屆起被推選為副會長,他熱心團結鄉親,樂於助人,和藹可親,處事得當,為發展會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深受擁戴。黃來情系梓里,熱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為解決行路難,捐資修築大坑至雲初公路,為興學育才,投資在家鄉漢坑建成黃聯小學,同時,還先後為興建雲浮中學聯誼樓、雲浮三中、雲安中學、思勞中學藍好樓及黃來綜合樓、沖坑中學黃來教學樓、布貫小學、申浩小學、黃聯敬老院、思勞沖坑衛生院、英東體育館、肇慶體育館、雲安杜鵑花生態園等捐資多達五百多萬元,還在雲浮工業區投資二千多萬元興建升達氣體製造有限公司。
第三章:吳國洸
吳國洸,1928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雲城街道城北西塘人,畢業於雲浮中學,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創會人之一,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總會第一至第四屆董事會主席,曾任雲浮歸國華僑聯合會名譽會長、雲浮海外聯誼會名譽顧問。
吳國洸於1948年赴港定居,在馮強膠廠工作,1952年膠廠停產,吳國洸加入皇家香港警隊,警銜升至警署警長。1975年,吳國洸退休後,即想盡辦法與家鄉取得聯系,為鄉親傳訊息,服務鄉親。吳國洸是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創會人之一,他在居港鄉親程振球、莫貴良的曉諭下,廣泛聯絡鄉親,以多種形式組織活動,不辭勞苦地串連發動旅港鄉親們回鄉探親、觀光,接待雲浮各界人士到港考察,協助鄉親們在鄉間解決僑務問題,使多數鄉親深感組織同鄉會的必要性,造成一呼百應之勢,迅速達到組成同鄉會的目的。
吳國洸在同鄉總會日常工作中,經常傳達家鄉訊息,分享家鄉發展情況,得到廣泛擁戴,連任同鄉總會四屆董事會主席。吳國洸曾放棄香港多次的高薪聘請,曾在1984年擔任廣州花園酒店保安訓練教官。1987年,同鄉總會部分會董與雲浮水電局合作,興辦拔萃鞋廠,吳國洸乃合股人之一,被其他各股東推為駐廠總經理,他攜眷返回雲城,效力於鞋廠的建造及投產工作,他以身作則、艱苦創業、團結員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鞋廠業務蒸蒸日上。吳國洸與夫人為家鄉的教育、醫療、衛生、敬老等事業捐資四萬元及物質一批,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
第四章:李碩芬
李碩芬,1924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河口街道泰安新圍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創會名譽顧問,先後任董事會教育部主任、福利部主任、財務部主任、交際部主任,第六至第七屆董事會副主席,曾代理同鄉總會書記。
李碩芬於1924年出生於香港,後於1930年返回雲浮,19473月31日年再次返回香港。李碩芬回港初期,在其兄弟的理發店當理發工,1947年報考皇家香港警察並被錄用,警號為633號。1957年,李碩芬調往偵探部工作,至1984年6月退休。無論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退休後,李碩芬一直都是熱心幫助鄉親,為在港鄉親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幫助新到港鄉親排期領取身份證,使他們能夠在港安居樂業。一些在港鄉親家中辦理紅、白二事,都喜歡找李碩芬作參謀,李碩芬也樂意為鄉親出謀劃策,是在港鄉親心目中名副其實的「二叔」。李碩芬退休後,更致力於為家鄉公益事業的建設獻計出力,聯絡各方鄉親,雲浮河口敬老院、河口衛生院、河口中學、紅光小學等的建設,都離不開李碩芬的多方奔走,為這些項目的建設爭取到在港鄉親的支持。同時,李碩芬雖然薪俸微薄,但他平時節衣縮食,在有需要時慷慨解囊,資助家鄉架橋築路等公益事業,據統計,歷年來他共捐資達十萬多元。
第五章:陳況祥
陳況祥,1930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安塘街道下白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創會人之一,總會永遠名譽主席,總會第一至第七屆董事會副會長,兼任第七屆董事會主席;1984年起,歷任香港肇慶雲浮各邑同鄉總會副會長、雲浮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是香港天康國際有限公司董事。
陳況祥於1930年出生於香港,曾因父患病,舉家返回鄉下,1947年再次返回香港。陳況祥先後從事過理發、汽車維修、摩托車維修、無線電設計及安裝維修等行業,艱苦的歲月和經歷,傳統勢力的壓抑,造就了他踏實、深沉、樸素的性格。陳況祥不斷努力,先後創辦東方金屬影印製品廠、天祥電業製品廠、天康國際有限公司、增城新塘石下工藝製品廠等實業,取得了事業上的驕人成就。
香港雲浮同鄉總會籌辦期間,陳況祥積極為同鄉總會注冊事務多方奔走,勞心勞力;同鄉總會成立以後,陳況祥一直熱心會務,除經常捐資補充總會經費、支持春節聯歡會活動外,還經常回會出席各種會議,參與會務管理和總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陳況祥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慷慨捐資,曾為雲浮中旅社捐贈旅遊車一輛,並且先後為雲浮中學、安塘中學、香港雲浮同鄉總會雲浮會址、雲浮英東體育館、雲安中學、雲安杜鵑花生態園的建設捐資,為家鄉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第六章:李林興
李林興,1931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安塘街道桐圍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會長,同鄉總會董事會第一至第四屆副主席、第四屆代主席、第五至第六屆主席。
李林興於1949年赴港從事理發職業,經營好彩理發公司。1955年,李林興參加理發化妝工會;1958年,李林興在該會當核數員;1969年,李林興任該會主席,1991年兼任書記,1969年和1979年參加內地活動。李林興曾主持在伊麗莎白體育館大興發型化妝表演及為勞工子弟學校籌款等活動。
李林興於1981年參與香港雲浮同鄉總會籌備工作,任籌備委員。同鄉總會成立後,李林興任該會第一至第四屆副主席、第五至第六屆主席,積極推動會務工作,尤其在維護香港人長遠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在董事會或會員大會上發表正確意見。李林興熱心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興建安塘中心小學、架設桐圍自來水工程捐資,並為支持家鄉的敬老、辦醫、扶貧、救災等事業不遺餘力。
第七章:嚴昌運
嚴昌運,1929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思勞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名譽主席,同鄉總會第一至第三屆副主席、第四至第七屆副會長,曾任雲浮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雲城區僑聯會名譽會長。
嚴昌運於1949年以前赴港就讀高中,1950年回廣州投考南方大學未果,遂回鄉執教,1962年重返香港從事建築搭棚業。1980年,嚴昌運積極參加香港雲浮同鄉總會籌備組建工作,被選為第一屆總會副主席。嚴昌運積極協助主席推動會務工作,聯絡鄉親,組織內地觀光、聯誼活動,1966年起被選為總會副會長。
嚴昌運情懷鄉梓,為家鄉公益事業出錢出力、任勞任怨。思勞中學、沖坑中學、雲貢小學、雞村小學、雙華小學、鄧發紀念中學、雲浮中學、雲安中學、雲浮第三中學、王明中學、腰古中學、芙蓉小學、布貫小學、黃聯敬老院、雲浮人民醫院、雲浮英東體育館等的建設,都有嚴昌運的捐資。黃來捐建黃聯小學時,嚴昌運還受黃來委託協調關系、管理工程。嚴昌運積極參加家鄉各項聯誼活動,在各社團工作中,積極建言獻策,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
第八章:李鉅
李鉅,1926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河口街道沖邊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會董,同鄉總會董事會第二屆總務、第三至第六角副主席、第七屆副會長。
李鉅自幼在港讀小學,日寇淪陷時回鄉,1948年回港,從事過理發業,後轉從商,做士多生意。1983年,李鉅加入同鄉總會後,積極參與總會各項活動,是總會的積極分子。李鉅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及敬老事業。1990年,李鉅以花甲之年,仍然擔任初城建校籌委會委員,與初城的在港鄉親走家串戶,為初城建校籌集資金,李鉅帶頭捐資一萬元;學校建成以後,李鉅又發動在港初城鄉親建立了初城學校基金會,作為長期獎教獎學之用。
籌建河口中學和河口敬老院,李鉅是籌委會委員,他和馮金、李碩芬一起在港分工負責,向鄉親籌款,他們為了籌建學校、敬老院,不辭勞苦,各方奔走,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不負眾望完成了任務。同時,李鉅還為初城學校、初城街道、沖邊道路、雲浮中學、雲安中學、英東體育館的建設慷慨捐資。晚年的李鉅,時常會出現在河口各中、小學校,為師生講授雲浮在港鄉賢的事跡,勉勵師生為家鄉建設而努力奮斗,筆者在河口香港海員希望小學、河口中學上學時就曾聽過李老先生演講。
第九章:馮金
馮金,1923年12月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河口街道田心棧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會董,同鄉總會第一至第三屆福利部主任、第四至第七屆副主席。
馮金出身貧苦家庭,只讀了幾年小學,即作木器學徒,1946年赴港,在港澳之間來往做木器、床板、凳,在太古船塢做木工,又曾做過豆腐、做過地板工程等,後從事裝修工程,開設永興行。業余時間,馮金熱心同鄉總會聯絡鄉情,專做為鄉親謀福利的工作,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支持會長、主席發展會務工作。
馮金熱心支持家鄉建設和各項福利事業,尤其是河口籌建中學、敬老院、衛生院,馮金與李鉅、李碩芬都擔負籌款工作,串聯發動鄉親支持,受到當地政府及群眾的好評。馮金先後為田心小學、河口衛生院、河口中學、河口敬老院、英東體育館等的建設捐資十萬多。馮金不但出錢,而且不辭辛勞,為家鄉建設籌集資金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家鄉群眾的稱贊。在雲浮市區總會聯誼大樓基礎建設期間,馮金也不辭辛勞,積極貢獻力量。
第十章:陳國添
陳國添,1954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雲城街道岔路羅石村人,1996年加入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是該會第六至第七屆董事會秘書副主任,曾任雲浮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陳國添於1954年生於香港,70年代中學畢業後從事制衣業,80年代創辦佳業針車公司。1994年起,陳國添擔任議員職務;1999年,在香港分區議會選舉中,陳國添以3790得票當選而被媒體傳為香港分區議會選舉「票王」。由於陳國添工作出色,1997年6月29日,英國查爾斯王子親手將「英女王榮譽獎章」頒贈給他。陳國添是香港沙田區議會博康村民選議員、沙田區議會發展及房屋委員會主席及青少年暑期活動委員會委員、沙田區博康村泰樓互助委員會主席、沙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香港童軍總會新界地域營地及產業委員會委員、屋宇署承建商注冊事務委員會委員、沙田區體育會名譽會長及副主席。
加入同鄉總會以後,陳國添更加熱心為鄉人服務,關心家鄉建設。陳國添積極參加總會組織的各項活動,捐資支持會務工作,為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第十一章:林正文、譚鏡良
林正文,1935年生於香港,今雲浮市雲城區河口街道扶卓村人。1986年,林正文加入香港雲浮同鄉總會,任該會第二屆董事會康樂部主任、第三屆董事會教育部主任、第四屆至第七屆董事會副主席,曾任雲浮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先後擔任深水埗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民政事務署黃竹坑及赤柱分區委員、赤柱商會主席、黃大仙分區委員、大坑村居民委員會主席、南區滅罪委員會委員。
林正文在學校畢業後,跟父親做過鐵匠,當過機器廠工人和副廠長,曾經營過客運和·貨運生意,後來在赤柱等區開設時裝和體育用品連鎖商店。加入同鄉總會以後,林正文滿腔熱忱,積極為總會的會務發展出錢出力,為家鄉公益事業慷慨捐資贈物,如先後為河口敬老院、河口衛生院、雲浮天主教堂敬老院、雲浮中醫院等捐獻物資。
譚鏡良,1933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安塘街道布貫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顧問,總會第一至第五屆副主席、第六至第七屆副會長。
譚鏡良於1949年赴港讀書,曾在其父開設的超然美容院理發,1954年在程振球的振昌公司做文書,曾任宜發證券公司經理,1958年在港工學院讀夜校,1964年自營集郵業務,開設友聯集郵公司。譚鏡良是同鄉總會創會會董,1980年同鄉總會籌委會成員,是注冊小組成員之一,同鄉總會成立後在擔任副主席和副會長期間,協助主席和會長為發展會務做了大量工作,經常義務為總會處理各項日常事務,任勞任怨。譚鏡良熱愛家鄉,支持家鄉建設和各項福利事業,如先後為鄉衛生院、安塘中學、布貫小學、布貫公路、雲浮體育中心、雲浮人民醫院、雲浮中醫院等捐資捐物。
第十二章:程國祥、林嘉
程國祥,1932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河口街道馬崗上呈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創會會員,該會永遠名譽顧問、第二屆董事會教育部副主任、第三至第五屆董事會總務副主任、第六至第七屆董事會總務主任。
程國祥先赴港從事理發,後開設豪華理發公司,在雲浮開設有冠龍理發公司。作為同鄉總會創會會員,程國祥支持組建同鄉總會,並且從第二屆起一直負責總會的總務工作,掌管總會名冊、契約及策劃各項事務,協助各執行部門辦理執行未完成之事宜,特別是在每年的春節聯歡活動中,他作為籌辦人員,工作上認真細致、大方得體,為會務福利開展作出了貢獻。此外,程國祥情寄家鄉,先後捐資興建總會雲浮會址、雲浮英東體育館、雲浮中學、馬崗小學、河口中學、河口敬老院等。
林嘉,1949年8月生於香港,今雲浮市雲城區南盛鎮益南大田頭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主席,該會第六至第七屆董事會副會長,九龍總商會會員,香港嘉捷投資(實業)有限公司經理、嘉捷洋行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嘉捷旅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嘉60年代曾在廣州讀書,70年代在美國半工半讀,80年代開始經商,先是回內地收購土特產進行轉口貿易,80年代後期成功收購了香港一間電容廠,並創辦了香港嘉捷投資(實業)有限公司、嘉捷洋行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嘉捷旅遊貿易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他一直致力發展農業,先後回鄉六都、思勞、南盛、等地投資種植麻竹筍,又倡導當地農民使用高效有機肥料;進入21世紀以來,他又著力於林業的發展。大面積推廣種植南抗楊,帶動農民耕山致富。1993年2月加入同鄉總會以後,林嘉模範履行章程,積極參加總會組織的各項活動,捐助經費支持會務,並為家鄉公益事業捐物捐資不遺餘力,還牽線引資,大力支持家鄉的建設。
第十三章:李煥霞、吳少娟
李煥霞,1949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河口街道初城村人,是香港瑞華制皮廠董事長蔡瑞乾的夫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顧問,總會第五至第七屆副會長,曾任雲浮海外聯誼會顧問,雲浮旅港羅村同鄉會副會長。
李煥霞1949年生於香港,英華中學畢業後,從事過護士、教師、文員、會計等職業,期間在紅磡理工學院進修秘書商業信札。李煥霞與祖籍南海羅村的香港人蔡瑞干結婚後,一直協助蔡瑞干經營管理瑞華制皮廠的生意,經過夫妻二人齊心合力,生意蒸蒸日上,先後在深圳、恩平投資開設分廠,在東莞開辦了膠鞋製品廠,投資在飲食業上,是香港、九龍多家酒樓的股東。1991年加入同鄉總會以來,李煥霞時刻關心該會的會務發展,經常聯絡會董、會員,共商總會發展大計,積極參加總會組織的各項活動,捐資支持總會,並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先後為總會雲浮會址、雲城區僑辦、雲安中學、雲城區政協辦公樓等捐資,還與其兄李國泉多次為河口敬老院、初城學校捐資,為支持家鄉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
吳少娟,1934年生,今雲浮市雲城區雲城街道城北西塘村人,香港雲浮同鄉總會永遠名譽主席,總會董事會第一至第三屆婦女部主任、第四至第五屆副會長。
吳少娟於1959年赴港工作,結婚後隨丈夫吳炳(恩平人)經商,1980年與丈夫一起加入香港雲浮同鄉總會,籌辦雲浮同鄉總會會址時,伉儷同捐二萬元,1989年再捐一萬元,在會務工作上,她積極參與,大力發展會務。吳少娟熱心支持家鄉建設和各項福利事業,與丈夫吳炳一起捐資五萬多元。
第十四章:陳翰池
陳翰池(1879——1957),又名陳成,今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沖坑村人。陳翰池少年家貧,只讀了兩年書就輟學,16歲到佛山做鋸木工人,由於誠實、聰穎、好學,受到老闆賞識,當了五年工人後,老闆支持他在祿步辦起友和桂皮庄,專門經營桂皮生意。在陳翰池的苦心經營下,生意蒸蒸日上,業務不斷擴大,先後創辦和經營梧州公棧桂皮庄、梧州志成鋸木廠、廣州泰興和機械鋸木廠、香港志成機械鋸木廠、澳門謙源炮竹廠、肇慶新街萬和隆日雜商店、粵桂港澳萬和隆運運輸公司、安達運監公司等實業,成為當時雲浮縣最有名的實業家。
有所成就後的陳翰池熱心家鄉公益事業,1938年投資家鄉興修東、西水利工程,解決沖坑一帶十一條自然村兩千多畝受旱農田的灌溉問題,同年,捐資修建了沖坑至古律的新橋、沖坑往白諸的河伯橋、沖坑通大灣的頭播河橋等三座橋,還捐資興建了思勞往腰古墟途中的金崗嶺茶亭。陳翰池更加熱心家鄉的辦學教育事業,1942年為雲浮中學捐建教室一間,1943年捐建雲浮西山中學(今屬陽春)教室一間,捐建腰古蓉華中學教室一間,1946年牽頭在家鄉沖坑辦學,組成建校籌委會和校董會,擔任董事長,經三年努力於1948年建成佔地十一畝的沖坑學校新校舍(崇學堂),該校有八個教室、一座教室宿舍和一座西式禮堂,全校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陳翰池每年捐獻稻穀5000斤作為學校獎學基金,實現學生入學不收費,並向學校捐贈圖書一萬冊。1957年,陳翰池病逝於香港,享壽七十九歲。
第十五章:陳又山
陳又山(1878——1980),字又山,別名瑞山,今雲浮市雲城區安塘街道石頭地村人。陳又山少年時在縣城書院讀書,後在廣州廣雅書院畢業,民國初年任雲浮縣勸學所所長,1924年至1927年間任國民革命軍蕭秉良師的旅長。
1929年秋,陳又山獲悉土匪圍攻安塘紅營逕口、搶掠民財,立即在縣城借調駐軍一個連的兵力,親自帶領圍剿土匪,打傷匪徒數十人,槍斃被擒匪首、匪徒十多人。1932年,陳又山創辦大興股份公司,開采南鄉大石山的石頭,年產兩萬噸,還鋪設運輸小鐵軌三公里,用手推礦車把石頭運至西江黃灣碼頭上船。1940年初,陳又山牽頭組織董事會籌建腰古蓉華中學,學校建成後任名譽校長,同時,與張子才等人組織雲中學校新校舍籌建委員會,在春崗山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完全中學。1947年4月,陳又山任重建腰古新江民眾醫院董事長,重建被日軍軍機炸毀的醫務所、病房、殮房、飯堂、廚房、治療室等一系列設施,同時在南山河降水口創辦實業。陳又山還先後出任縣獎學基金會主任、賓興善善堂董事長和縣修志館館長等職。1948年夏末秋初,陳又山舉家移居香港,在香港元朗青山道創辦一個以養雞為主的農場。1980年,陳又山在香港病逝,享壽一百零三歲。
陳又山之子陳崇范(1908——1998),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抗戰期間擔任第七戰區中將兵站總監,1947年11月21日任少將軍銜,同年退役,1948年赴港,經營紅水橋農場,1998年在香港病逝,享壽九十一歲。
圖源:網路
資料:《雲浮同鄉總會會志》
2. 2001-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里茨:馬來西亞奇跡的啟示
馬來西亞的成功應該同時通過兩個角度來考量:一個是分析經濟繁榮的原因,另一個是探尋我們這個世界的和睦相處之道,這不僅僅要通過寬容,還要通過尊重、分享人性的共同點並協力實現共同目標才能實現。
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566887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具有美國及以色列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和美國經濟學家弗農·史密斯,表彰他們在心理和實證經濟學研究方面所做的開拓性工作。
http://www.people.com.cn/GB/kejiao/42/152/20021010/838607.html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以表彰他們在「分析經濟時間數列」研究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以表彰他們在「分析經濟時間數列」研究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http://www.bjkp.gov.cn/bjkpzc/kxcl/rw/nbehjz/28263.shtml
200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卡內基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的基德蘭德教授(挪威公民)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邦儲備銀行明尼阿波利斯分行的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們對動態宏觀經濟學所作出的貢獻:經濟政策的時間連貫性和商業周期的驅動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nz/nobel/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41011/23151070991.shtml
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羅伯特·奧曼和美國人托馬斯·謝林,以表彰他們在博弈論領域作出的貢獻。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0/10/content_3602550.htm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們對於通貨膨脹和失業預期關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貢獻。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09/content_5182087.htm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北京時間15日晚7時揭曉 )
http://www.jyb.com.cn/zt/xwzt/gjjyzt/t20071009_117288.htm
3. 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結:諾貝爾獎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諾貝爾,一位偉大的化學家,正如他一生取得的成就一樣,用他的遺產所設立的諾貝爾獎成為了世界公認的最高獎項。獲得此項獎項不僅是對科學家本身的肯定,更是對其所屬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水平的提高給予了認同。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古國。人才濟濟。羽扇綸巾風裊裊,空城上端坐定閑——諸葛亮。兩彈一星顯光輝,隔壁茫茫若無覺——鄧稼先。
從古至今,這個神秘而又浩大的古國從來沒有缺少過英雄般的人物,然而從諾貝爾獎創立至今,我國卻「顆粒無收」,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國人對其抱有「舍我其誰」的心態。諾貝兒情結便也順理成章的根深蒂固了。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個曾給世界文明貢獻過四大發明的國度,內心當然有著一種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渴望與追求。
然而,諾貝爾獎似乎在與中國人捉迷藏,讓智慧的中國人一直沒有實現本土出諾貝爾大師的夢想。盡管諾貝爾獎的取得與否並不完全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創造水平,但畢竟是一項無法越過的「門檻」。
對於中國民族來說,在融入世界的歷程中一直都在創造人間奇跡。當1949年10月1日偉人毛澤東在天安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一個民族百年的 屈辱由此得到雪恥。
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健兒以51枚金牌贏得全世界掌聲的時候,意味著「東亞病夫」已經徹底成了歷史。當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世界經濟蕭條的時侯,發展中的中國卻勇敢地承擔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3)投資委員會主席夏向龍擴展閱讀
獎項介紹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傑出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
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其中以硝化甘油製作炸葯的發明最為聞名,他不僅從事研究發明,而且進行工業實踐,興辦實業,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
並於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由國王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
4. 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領導信息
鄒衛平,男,漢族,一九五四年五月生,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博士,高級經濟師。一九七零年八月參加工作,歷任濟南鋼鐵廠工人、團委幹事,共青團濟南市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調研室主任、團市委常委,中共濟南市委辦公室綜合科秘書,中共濟南市委研究室副科長、科級秘書,市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市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章丘市政府副市長、濟南舜耕山莊總經理、黨委書記(正局級),中共濟南市委副秘書長,濟南市文化局(文物局)局長、黨委書記。曾先後就讀於中央團校(中央青年幹部管理學院)、山東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國家行政學院、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現任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
著有《硯耘叢著》(上、下冊)、《泉城文化社會辦創新研究》(與趙雪梅合著),主編《泉城人家》、《金石精粹》、《濟南市優秀劇作選》、《濟南歷史人物史傳紀略》、《即合歸心》、《博古擷采》、《濟南跟我逛街》、《舜文化》、《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二卷)、《濟南藝術叢書》(十二卷)、 《何曉錚麵塑藝術》、《愛我泉城——濟南市優秀徵文作品集》、《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濟南市優秀讀書徵文作品集》、《這里也是前線——濟南市抗擊非典文藝作品專輯》、《先鋒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文藝作品專輯》、《濟南市文化工作管理服務指南》、《我和我的城市》《好書讓我感動——優秀讀後感作文100篇》、《中石唱念自娛譜錄》、《50年的足跡—紀念濟南市群眾藝術館建館五十周年文集》、《濟南圖書館志》、《走向「文華大獎」的<寶貝兒>》,參與編輯《濟南市情》、《濟南吟贊》、《李清照全集評注》、《秋訪美利堅》等專著。
丁濟生,男,漢族,一九五五年六月生,山東省鄒平縣人。一九七五年七月參加工作,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濟南市委宣傳部幹事,濟南市國防教育辦公室副主任、新聞中心副主任,濟南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副部級巡視員等職。二零零二年九月,任濟南市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現為濟南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濟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王振范,男,漢族,一九五八年六月生,山東高唐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一九七六年二月入伍,二零零一年八月轉業。歷任南京軍區坦克部隊某部戰士、團政治處書記、宣傳股文教幹事,副政治指導員、宣傳股股長、師宣傳科副營職幹事;山東省濟南軍分區政治部正營職幹事、副團職幹事;長清縣委常委、縣武裝部政委;濟南市委宣傳部幹部處處長。現為濟南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韋辛夷,男,漢族,1956年生於山東濟南。擅長中國人物畫,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1992年深造於中國美術學院劉國輝教授工作室,為首屆中國人物畫高級研修班成員。現為濟南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山東書畫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為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被列入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代表作有《鴻蒙初辟》、《蓄須明志》、《馬陵道》、《靈山法會圖》、《在那個夏天》、《小崗村之夜》、《廣陵散》、《懷沙》、《好日子》、《拯救希望》等。曾兩次榮獲國家專業美展銅質獎,一次部級二等獎,六次省級專業一等獎。1998年榮獲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國畫家獎」;1999年被中國文聯評為全國百名傑出畫家。其創作風格凝重奇譎,具感染力和人文內涵。被譽為「融古今中外於一體,得詩文史輿之四味」的實力派畫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雋秀、意韻悠長。曾出訪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埃及、越南等國家進行藝術考察交流活動。出版美術專著《佔有空間·韋辛夷水墨人物畫創作心跡》、《當代中國畫精品集·韋辛夷》、《金手指美術自學叢書·寫意人物》、《寫意古裝人物·仕女篇》、《寫意古裝人物·鍾馗篇》、《中國畫名家叢書人物名家·韋辛夷》、《名家·韋辛夷畫高士》。出版文集《提籃小賣集》等。
鄧寶金,女,1958年8月生,山東莘縣人,中共黨員,雜技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九屆、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次全國文代會代表、第七次全國文代會主席團成員,第八屆中國文聯委員。
曾獲英國第十一屆世界雜技錦標賽、巴黎第十屆世界「明日」雜技馬戲大賽、朝鮮「四月之春」藝術節金獎。首屆中國雜技終身成就獎「百戲獎」獲得者,山東十大文化名人,中國雜技金菊獎評委會委員。先後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屆泰山杯終身成就獎」、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泰山文藝獎—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候選人。
現為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文聯副主席、濟南市文聯兼職副主席、山東省雜技家協會主席、濟南市雜技家協會主席,濟南市雜技團黨支部書記、團長。
沈承俊,字伯楊,男,漢族,1954年8月生,山東章丘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宣傳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刻字委員會委員,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任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濟南市文聯兼職副主席。
酷愛書法藝術,數十年如一日,臨池不輟。重視傳統書法的繼承,擅行草書,取法「二王」和米元章以及孫過庭、王鐸等。近年來又對章草、魏碑、敦煌遺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書法創作實踐中,善於把握行筆中的提按使轉,線條流暢,結體嚴謹,富有彈性,個性鮮明。書法藝術水平循序漸進,特別是在就讀山東省書法家協會與山東大學文學院聯合舉辦的山東省首屆文字訓詁與書法文化方向研究生班後,其素質、學養、書藝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2002年書,法作品榮獲全國首屆新聞出版界書畫大賽三等獎;2004年,刻字、書法作品先後入展全國第五屆現代刻字藝術展和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大展;2005年,書法作品入展「三晉杯」全國公務員書法大展。2003年7月,作為《濟南名士系列叢書—美術書法卷》內容之一,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沈承俊書法作品集》。還作為山東省、濟南市書法家代表團成員赴韓國、澳大利亞進行了書法藝術交流。其書法作品被山東大學博物館、山東省黨史館等單位收藏,也多次作為禮品贈予國際友人。
張柯(瀟濼),男,漢族,1957年生,湖南耒陽人,1975年1月參加工作,1978年開始發表文學和新聞作品。先後就讀於山東師大中文專業和省委黨校新聞專業。1984年考入濟南日報社,先後任記者、編輯、部門主任,現任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高級編輯、山東省報紙副刊工作委員會副會長。2004年起,先後被聘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濟南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發表在文匯報、南方周末、北京日報、天津日報、大眾日報、山東文學、《當代小說》等各地報刊雜志上的文學與新聞作品,包括報告文學、散文、雜文、文藝通訊數次被報刊文摘、文摘報、文摘周報、雜文選刊、收藏周報,以及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全國網站轉載。1995——1999年在濟南日報開辟的雜文、時評專欄《明湖語絲》,於2001年首屆山東新聞名專欄評選中被評為山東省新聞名專欄。文學與新聞作品數十次榮獲文學與新聞獎項。2004年出版雜文集《鱉精不是真經》。發表的文學作品被收入文匯報·筆會文萃《背影是天藍的》等多部文集。研究季羨林有年,發表相關研究文章多篇。2009年出版傳記文學《濟南走出個季羨林》。作品發行首日創濟南圖書市場簽售記錄,引起強烈社會反響。作品被專家譽為文學創作與研究相結合的文本創新之作,評價它「平和、沖淡、睿智、大氣」,「是一部優美、嚴謹、深情的文學傳記」;「作者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和對史料的匠心獨運的提煉,鮮活了歷史記憶,讓我們激動在全新的感受之中」;「以季老的一冊生動的文化寫真,讓濟南人又平添一分自豪」。
馬利,女,漢族,196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記者。1992年到濟南電視台工作,歷任濟南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記者、製片人、副主任、主任,2006年5月起任濟南電視台總編輯,2010年1月起任濟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濟南電視台台長。
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採制播發了大量具有良好社會影響的優秀作品,有30餘件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系列報道《書記大姐—李淑敏》獲得了全國新聞界最高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實現了濟南市精品節目生產的突破;《正人先正已—濟南交警塑造新形象》、《循環經濟使濟鋼實現全國同行業成本最低》獲得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參與創作的十多件作品獲得了「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山東新聞獎等。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榮獲了山東新聞界最高獎「泰山新聞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先後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山東省十佳新聞工作者、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泉城十大傑出青年、濟南市優秀新聞工作者等,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兩次入選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擔任濟南電視台總編輯及台長以來,以新聞宣傳為龍頭,抓管理,求創新,謀發展,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特別是全台節目品質得到較大提升,收視份額和市場佔有率取得新突破。2006年以來,全台先後推出《有么說么新聞大社區》等五十餘檔新欄目,十幾檔欄目獲得山東省十佳欄目稱號。包括第七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展示活動在內的一系列大活動影響大、口碑好。《天下泉城》、《名士濟南》等精品力作反響強烈,「天下泉城」四個字成為濟南市對外宣傳的獨特品牌。
孫鳳文,男,漢族,1964年1月生,山東昌邑人。1984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1988年,在濟南教育學院任教,教授古典文學課程。期間,赴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一年,沐其學風,多所增益。1988年濟南出版社成立後調濟南出版社擔任編輯。期間,連續多年被評為單位先進工作者,兩次被評為濟南市宣傳系統先進個人,所編輯的《中華史籍精華譯叢》、《中華傳世絕學》、《中國企業集團研究》等30餘種圖書獲省級、華東區及全國優秀圖書獎和編輯獎30餘次,發表專業論文及書評20餘篇。2000—2002年度,榮獲山東省十佳出版工作者稱號。2001年起任濟南出版社副社長。2009年,濟南出版社改制,成立濟南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副總經理。欣逢濟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騰飛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雖能力綿薄,願為此竭盡所能。古人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丁小秋,男,回族,1953年生於北京,1971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現任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書記、院長,濟南市歌舞劇院院長,濟南市演出公司經理。系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濟南市文聯兼職副主席,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幾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兒童藝術這片沃土上。先後組織創作演出了40餘部融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娛樂性、觀賞性為一體的話劇、兒童劇。榮獲國家級獎項20多個,省級獎項70多個。其中兒童劇《寶貝兒》先後榮獲「文華新劇目獎」、「中國人口文化獎」、「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是山東省唯一同時榮獲「文華大獎」和「十大精品」的劇目。
不僅狠抓精品劇目的創作生產,同時努力開拓演出市場,使劇院的演出足跡遍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雲南等全國200多個城市、縣鄉,演出近萬場,並遠赴新加坡、韓國、港澳地區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突出的藝術成就,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榮譽。榮獲中國話劇經營管理金獅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文化部優秀專家,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感動泉城十佳人物,濟南市第七批、第九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第七屆、第九屆黨代會代表,山東省第十屆政協委員,濟南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劉玉棟,男,漢族,1971年9月生,山東慶雲人。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濟南市作協副主席。文學創作二級。首批齊魯文化英才,濟南市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濟南市宣傳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作協首批簽約作家。現供職於山東省作協文學講習所。
1993年開始發表小說,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上海文學》、《天涯》等權威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近百篇;著有長篇小說《天黑前回家》和《年日如草》;中短篇小說集《我們分到了土地》、《公雞的寓言》、《火色馬》和《鋒刃與刀疤》,共計200餘萬字。中短篇小說曾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選刊轉載,並多次入選《年度中國最佳中篇小說》、《年度中國最佳短篇小說》、《中國中篇小說年選》、《中國短篇小說年選》、《中國短篇小說精選》、《中國中篇小說經典》、《中國短篇小說經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新世紀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新世紀華語作家作品十年選》、《30年改革小說選》、《新世紀獲獎小說選》、《中國小說排行榜——榜上榜》等重要選本。
2002年,中篇小說《我們分到了土地》獲得首屆齊魯文學獎;2005年,短篇小說《給馬蘭姑姑押車》獲得第二屆齊魯文學獎。短篇小說《給馬蘭姑姑押車 》和《幸福的一天》分別登上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的「200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和「2004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小說集《我們分到了土地》獲山東省優秀圖書獎。
參加了魯迅文學院首屆全國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和上海首屆作家研究生班學習。
杜華,女,漢族,1956年5月生,北京人,一級美術師,現任濟南畫院院長。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雕塑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委員、濟南市文聯兼職副主席。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大展,如: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畫院院長中國畫新作展》、《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中國美協舉辦的《第四屆工筆畫展》、《新人新作展》。雕塑《乾坤》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並獲山東展區一等獎,作品《五星紅旗-為你自豪》入選《第七屆全國體育美展》並獲山東展區一等獎。《荷塘香遠》等作品被中南海、中央警衛局、山東大廈、青島美術館等收藏,作品《荷韻》被毛岸青、邵華永久珍藏。
多次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納米比亞、韓國、保加利亞、德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並有百餘件作品被收藏。
90年代應法國文化部、國家藝術學院邀請作高級訪問學者,並獲法國政府獎學金留學法國。歸國後又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作高級訪問學者,研究運用新的材料和技法,把東方傳統繪畫的技巧與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方法完美的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慈建國,男,漢族,1967年3月生,山東濰坊人,研究生,中共黨員。先後就讀於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省黨校函授幹部學院。1986年12月參加工作,曾任職濟南市歌舞團、濟南市兒童劇院副院長。全國文代會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聯委員,山東省曲藝家協會理事。現任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兼職副主席,濟南市曲藝團支部書記、團長,濟南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濟南明湖居演藝公司總經理。
先後參與創作曲藝劇《泉城人家》、《茶壺就是喝茶的》、《索衣哥尋妻記》、《明湖曲韻》,曲藝晚會《齊風魯韻不了情》、《走進12365》、《消防法規進萬家》、《兩岸同曲》、《泉城您好》、《齊風魯韻台北行》、《紅十字在行動》、《交通法規進萬家》、《武松劇場》,電視欄目《泉水人家》,電視曲藝大賽《曲山藝海鎮江湖》、《山東快書英雄會》、《全國幽默曲藝邀請賽》、《草根明星爭霸賽》。曾先後出訪韓國、法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劇團和個人先後獲得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牡丹新人獎,第十三屆人口文化金獎,第五屆中國曲藝節優秀節目獎,首屆法國曲藝節銀獎,全國幽默曲藝邀請賽金獎,中國寶豐馬街書會一等獎,山東省文化系統先進單位,泰山文藝獎一等獎,全國曲藝工作突出貢獻者,山東省「德藝雙馨」優秀中青年文藝工作者。
5. 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的機構發展
協會內部消息:2010年12月8日,協會在羅湖互聯網產業園主持召開了2010年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聯誼會,應邀而來的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齊力然、深圳市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張國一等與我會領導單位一起共聚一堂。大家自我介紹、相互了解,氣氛十分融洽,稍後又共同見證了由天助網主辦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網」的上線儀式,並圍坐於天助吧,共同探討協會未來工作,還全票通過了對聘任蘇永彪作為協會秘書長的提議。傍晚時分,在歡聲笑語的晚宴中,聯誼會接近尾聲。此次副會長聯誼會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回憶,紛紛提議這樣的活動應該經常舉辦,能在緊張的工作壓力中找到了一絲放鬆的機會,又彷彿回到了校園時代,唱歌、跳舞、玩游戲,大家像小孩子一般毫無顧忌,大家也深信在這樣一群雖與電子商務無關但有活力的返老還童領導隊伍的帶領下協會的工作會做得越來越好。
論壇圓滿結束之後的兩天時間內,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70多歲老會長夏德明、執行會長向雋及秘書長蘇永彪陪同前來參與論壇的領導和專家走訪了一批會員企業。這些領導和專家分別是:原國家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名譽會長高潮,中國電子學會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梅紹祖,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移動商務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汝林,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法律政策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首席專家陳曙光等。走訪的企業包括:深圳市網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大中華威斯達集團、騰幫集團、中農網等。走訪中,領導和專家們對這些電子商務企業的努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對深圳發展電子商務的前景表示一致看好。
從10月中旬到11月初,協會就著手全力准備「2010中國電子商務建設與發展高峰論壇」。11月15日,本次高峰論壇在深圳大學多功能報告廳如期舉行。「論壇」邀請了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原國家科協、原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原國家機械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領導及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科工貿信委、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領導、各區科技局領導、業界專家學者、部分行業協會會長及秘書長、企業總裁、總經理、知名媒體、中外優秀電子商務機構代表600餘人參加。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得到了深圳市科工貿信委、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同時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深圳分公司、工商銀行深圳分行、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大中華集團、中農網等集團企業也鼎力相助,並吸引了各界商務人士踴躍參會。深圳商報在關於此次論壇的報道中稱「本次論壇作為高交會的內容之一,將拓寬高交會在電子商務投融資領域中品牌影響,加快推進我市『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速度,探討制定適用國家開展創建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的產業政策、標准法規及扶持機制,全方位拓展和提升深圳電子商務在新興產業格局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為了推進我市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促進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9月21日,由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舉辦的深圳市電子商務誠信聯盟倡議大會,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議大廳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之前,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下,由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倡導,我市開展網路經濟活動的廣大電子商務企業本著誠信為本,「合作、公平、發展、自律」的精神,自願結成深圳市電子商務誠信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聯盟的宗旨是引導聯盟成員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遵守諾言,實踐成約」為基本准則,建立實施電子商務信用監督、失信懲戒制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我市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為形成電子商務行業規范發揮作用。聯盟首批成員包括:工商銀行深圳分行、A8電媒音樂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農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走秀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騰邦國際票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迪蒙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市波特商業立體網路有限公司、深圳市播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中華威斯達等24家優秀電子商務領軍企業組成,包括B2B、B2C、C2C、服務提供商、信息咨詢、增值服務、支付系統、移動電子商務等幾大類的企業,涵蓋了電子商務各行業、多環節、一站式電子商務的龍頭企業。在深的騰訊拍拍、迅雷網路、芒果網等24家企業(其中騰邦國際、商機網、 一達通、網通、大中華威斯達、年年卡網路等六家企業經協會推薦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授予3A級誠信牌匾)。會上,上述24家企業共同簽訂了深圳市電子商務誠信公約,共同倡導構建我市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承諾將以信用為原則開展網路經營活動,積極參與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共同推進我市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2010年8月10日,協會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深圳市市民中心多功能大廳隆重召開。大會由協會秘書長高聖涵主持,夏德明會長致開幕詞。協會執行會長郝建強介紹了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各執委單位的情況。協會名譽會長鄭良玉先生、會長夏德明先生為協會人力資源八家單位頒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齊力然副秘書長、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李安愈博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許國琦處長見證。同時在會上,還舉行了廣東省電子商務市場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圳研發服務中心落成儀式以及思道博士團落成揭牌儀式,由廣東省電子商務應用技術重點試驗室主任李征坤博士為協會頒發廣東省電子商務應用技術重點試驗室深圳研發服務中心牌匾,由思道博士團團長何紹華博士為協會頒發思道博士創新團深圳分站的牌匾,協會執行會長郝建強先生受牌,協會名譽會長鄭良玉先生、會長夏德明先生見證。
2010年7月23日,由協會組織的專題沙龍,在南山數字文化產業基地順利舉行,參加的企業有深圳莫斯特網路公司、中國LED網、中安網、天秀網、禮多多網、慧網、二十一唐人網,就如何應用電子商務迅速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如何幫助B2B、B2C的電子商務企業開拓市場等熱門話題展開了討論。大家普遍感到深圳的電子商務企業,需要抱團組拳共享資源,以搶得發展的先機。
2010年6月11日—15日,由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郝建強帶領,深圳投資考察團一行赴河北滄州考察,滄州市市委書記郭華代表當地政府熱情接待,並介紹了滄州的發展情況。郭書記表示,滄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沿海經濟、縣域經濟和中心城市經濟三大經濟板塊實現了全面推進,人民生活得到質的提升。滄州迫切需要加強招商引資,希望深圳考察團切實感受滄州發展的環境和優勢,尋求合作發展的更大空間。郝建強執行會長表示:這次到滄州,親身感受到貴地親商愛商的優越環境,看到了滄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增強了考察團成員企業在此投資創業的信心,但願雙方的合作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2010年5月24日下午,在深圳高新區,由國家商務部官員研修學院李建國副院長率領的20個發展中國家30位部長來深考察。在聽取我協會執行會長郝建強關於協會工作的情況匯報後,領導們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0年4月12日,由深圳大學、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和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聯合主辦的「電子商務的歷史使命—電子商務在深圳」專題論壇在深圳大學科技樓三號報告廳舉行。與會者分別聽取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康和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電子商務處副處長馮念文所做的專題演講《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電子商務的歷史使命》,大家對電子商務人的歷史使命感更增強了。
2010年3月8日,由協會組織,共8家單位參加的「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成立籌備會圓滿召開,這將為深圳的電子商務發展帶來新的力量,該工作委員會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在崗職工、高層管理人員提供相關培訓,並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來深服務,從而解決企業招聘難的問題(註:包括對外貿易工作委員會、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以及專家工作委員會等組織,均屬協會內部交流平台,不屬於獨立機構)。
2010年新年伊始,協會主辦了以「B2B電子商務進化和深圳進出口貿易發展」為主題的「2010深圳電子商務服務城市發展論壇」,並成立了對外貿易工作委員會。
2009年度
高交會期間,由我協會創辦的《華南電子商務》雜志(套用《中華風采》雜志刊號)隆重推出高交會專刊。由於該專刊緊扣電子商務宣傳主題,又較好的把握了國家的政策、動向,向電子商務企業傳遞了富有價值的信息;一經面世就帶來了比較好的宣傳效果。該專刊在11月份的高交會現場以及12月份在廣州召開的廣東省商業聯合會上,均成為與會嘉賓的搶手讀物。
2009年11月19日,高交會期間,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科技局、羅湖科技局、南山科技局共同主辦,我協會承辦的「2009中國電子商務建設與發展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出席本次高峰論壇的,有國家總經濟師姚景源先生、國家科協原黨組書記(我協會名譽會長)高潮先生、深圳市原市長(我協會名譽會長)鄭良玉先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高國輝先生、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高林先生等重要領導,參會人員多達800餘人。本次高峰論壇,不僅為深圳電子商務春天的到來竭誠鼓與呼,而且獻言獻策、配合政府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標著著深圳市邁出了成為國家首個電子商務建設示範城市的第一步。與會的中央有關部委的領導、深圳市政府部門領導、全國知名電子商務專家、學者、企業家及媒體等各界人士均對本次高峰論壇予以高度贊揚和認可。會後,全國各大媒體都給予了即時的報道,使得本次高峰論壇聲名遠揚,贏得了比預期更為令人滿意的效果。
2009年11月,我協會深入走訪了在深的一些大中小企業,認真了解企業運營情況,並積極幫助企業尋求項目,進行對接和促進企業合作。此外,我協會還積極籌備、組織並最終成功舉辦了深圳市「第一屆電子商務與物流、速遞發展論壇」。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服務內容,為解決電子商務企業存在的物流配送問題,找到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博得了電子商務業界的一致好評。
2009年10月,我協會配合深圳市科工貿信委,組織電子商務企業前往北京參加」第2屆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博覽會」。在整個展會期間,協會秘書處所表現出來的組織能力和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得到了各企業的認可,也贏得了深圳市政府高國輝副秘書長的肯定和表彰,我們從北京回深後,立即有多家企業慕名前來、踴躍加入協會,為推進深圳市電子商務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同期(2009年9月),我協會召開了「副會長單位聯誼會暨常務理事會」。會上我們認真聽取並採納了各副會長單位提出的可行性建議,為此後協會及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會上我們還共同討論了如何將行業細化,以便更好地服務於電子商務企業;並擬積極組建各細化行業的工作委員會,力求打造做好事、做實事的優秀團隊。
2009年9月,我協會應邀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廣東)國際電子商務大會」。協會組織了40家會員單位共同前往廣州參加了本次會議,為加強深圳電子商務企業與外省市優秀企業交流、溝通創造了絕佳機會,贏得了會員企業的贊賞和大力支持。
2009年8月,我協會在香蜜湖舉行了「2009會員大會暨新老會員見面會」,會上選舉了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夏德明先生任我協會會長,並由深圳市國科信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羅牧之就電子商務誠信問題發表主題演講。通過此次活動,增進了會員之間的往來,同時也促進了電子商務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會後,我協會會長、秘書長又分別與各副會長單位親密接觸、深入交談、討論,就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2009年7月,我協會在中國科學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深圳市南山區科學技術局的提請下,與之共同組建了「電子商務產學研聯盟」,加大了對電子商務應用的宣傳力度,並在7月29日舉行了聯盟成立大會,政府相關領導也蒞臨會場。會後,我們不遺餘力組織了6家企業,分2組共同對電子商務共性項目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成績。
2009年5月,為使協會工作更加嚴謹規范、有的放矢、腳踏實地,為面向會員和社會大力推廣電子商務應用;我們在完善協會工作制度及調配、整合崗位資源之後,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多次開展、舉辦了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活動和會議,並通過各項活動與會議有效地增進了企業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了企業與個人合作、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了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2009年3月13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聯合行業企業發起的「電子商務誠信公約」簽約宣誓啟動儀式在市深業物流大廈多功能廳舉行。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活動前夕,電子商務領域企業帶頭簽約誠信,呼喚企業的誠信意識和熱情,營造「守護誠信,尊重公約」的良好氛圍。
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做為此活動的指導單位,對各企業寄予厚 望,廣告處副處長馮念文對電子商務、互聯網相關企業的宣傳信息提出一針見血的觀點。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在深業物流大廈(羅湖區寶安北路2088號)20樓會議室召開《條例》修訂座談會,聽取電子商務行業有關企業對《條例》修改的意見和建議(《條例》原稿見附件一),並形成報告遞交深圳市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9年1月14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深圳市文明辦、關愛辦、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指導,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主辦,香港波特商業地產管理集團、深圳市波特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華波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深圳科技局、深圳信息協會、中國商業網點管理委員會、中國商業聯合會、全國工商聯、中國房協支持的「四百萬個回報活動」啟動儀式在南山舉行。「四個百萬回報社會」活動將斥資億元為中小企業、創業者、退伍軍人免費製作400萬個網站。據介紹,「四個百萬」主要針對以下四個群體:2008、2009年注冊且注冊資本小於1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2008、2009年畢業的學生、下崗人員,憑畢業證、失業證申請參與;一百萬退伍兵願意自主創業的軍人;100萬返鄉民工、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等。
2009年1月9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2009年度第一次會員大會在深圳市福田區天安數碼城天祥大廈AB座4樓深圳市走秀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會議室召開。大會由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監事李明友主持,大會表決通過了《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法定代表人述職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會員大會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監事會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理事會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選舉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印章及文件管理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重大活動備案報告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分支機構管理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財務管理制度》等制度;大會選舉符德坤、李明友、駱永剛等3人組成監事會,符德坤以20票當選監事長,姚建輝以20票當選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蘇勇彪以26票當選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大會還商討協會下一步工作,現場提議並通過由陳宗建、紀文鴻和駱永剛等人組成財務清算小組及工作交接小組,於2009年2月20日前完成協會財務清算及工作交接;於2009年3月1日前完成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的公章、營業執照、法人等交接和變更。
2008年12月12日深圳市電子商務促進工程第一次研討會在深業物流大廈成功召開,業內近70家企業代表和相關政府工作人員就促進工程相關問題展開研討並達成一定共識:認同當前金融危機下,企業可以借重電子商務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拓寬企業營銷渠道,提升企業競爭力等切實推動中小企業發展良好動力。會上部分企業代表還就促進工程指定服務商招募的相關細則展開細節討論,隨後部分企業代表報名參加促進工程指定服務商甑選。
2008年11月21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主辦,深圳市軟體、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網站、深圳市智聯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協辦的「軟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講座在南山舉行。
2008年10月30日深圳市南山區科學技術局、易觀國際、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聯合主辦,南山創業服務中心協辦的「企業如何通過互聯網節流的研討會」在南山數字文化產業基地一樓多功能廳舉行。 深圳市南山區科學技術局朱建平局長出席本次研討會並致辭,易觀國際分析師曹飛、阿里媽媽華南營銷總監黃燕分別就「金融危機下的企業互聯網「營」「銷」之道「,「互聯網將是傳統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發表主題演講。
2008年10月13日由高交會論壇組委會、南山區科學技術局、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聯合主辦,天碼軟體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中深同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南山創業服務中心、商智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互動信通有限公司協辦的2008中國電子商務論壇在深圳召開,論壇就「電子商務新的發展趨勢、新的商業模式?是阿里巴巴的冬天還是電子商務全行業的冬天,是冬天還是拐點?電子商務是否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過冬?傳統企業如何發展電子商務?等熱門話題展開討論。論壇由南山區科學技術局王鳴局長致歡迎辭,中國商務港首席知識官、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禹先生、好伴時尚董事潘鴻海先生、播播手機網總裁熊強先生、天瑪軟體技術總監曲小平先生等行業專家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2008年9月19日,由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主辦,深圳市南山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協辦的互聯網企業、電子商務相關企業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政策講座在南山數字文化基地一樓多功能會議廳成功召開。
2008年9月18日,深圳電子商務協會攜手IBM公司、廣州博商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東方銀座酒店成功舉辦「深圳2008電子商務應用研討會」。
2008年9月12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成功舉辦了以「異業聯盟研討會」為主題的第二期精品沙龍。
2008年8月30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成功舉辦了首期沙龍,本次沙龍有三名政府官員出席,八家媒體單位及一百五十多家企業代表,本期沙龍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
2008年8月4日,深圳市民政局正式頒發了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營業執照。
2008年7月29日,受深交所邀請,與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進行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經濟與資本市場的主題研討。
2008年7月8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廣告處馮念文處長一行四人來訪協會辦公室,並對深圳市電子商務行業規范與電子商務誠信問題與協會秘書長進行了深入交流,並表示在此方面將與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密切合作。
2008年6月27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組織數十家會員企業參加「深洽會」收獲喜人,會員企業免費參加本次展會均表示非常滿意。
2008年6月6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成功召開了首次會員大會,大會通過了協會章程並產生了協會的組織機構及執行機構。
2008年6月1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籌)攜手深圳獅子會松崗分會共同組織了「關愛災區兒童,我們在行動」賑災義賣活動,當天籌得善款五萬多塊,並獲得良好社會影響。
2008年5月6日,深圳市民政局正式下發有關「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的「社會團體批准籌備通知書」。
2008年4月6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籌備秘書處首次通過協會網站發布通知並召集發起單位及網友共同探討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2008年4月4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第一版網站正式上線。
2008年1月23日,「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正式在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網站進行名稱公示,並於同年1月28日順利通過公示。
2007年11月9日,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葛明會見了深圳市中深華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建強先生、深圳市中深華隆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胡濱先生、深圳市網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永彪先生三人一行,在交談中對於成立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7年6月22日,在福田保稅區,標霸公司會議室召開了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第三次籌備會議。
2007年6月8日,在福田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207室召開了第二次籌備會議。並建立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籌備組QQ群。
2007年5月25日,在福田高新技術創業中心207室召開了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第一次籌備會議參會人員有:蘇永彪(深圳市網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九州(容易網總經理)、楊輝(深圳市蓬昌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王中(深圳市中聯通訊有限公司董事)、胡濱(深圳中深國際公司總經理)、陳國華(上海標霸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總裁助理)、劉紅軍(深圳市一搜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繆海源(深圳市創科源資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友(深圳市車友聯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駱永剛(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總監)本次會議暫定蘇永彪先生為籌備組秘書長,暫定盧九洲先生為籌備組執行會長。(做為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歷史性的第一次會議,特此公開相關參會人員名單)
2007年3月10日,蘇永彪秘書向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相關領導對於申請成立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的可行性進行了工作匯報,並得到相關領導初步認同。
2006年8月25日,深圳市行業協會服務署駱冰處長接待了蘇永彪秘書長及一同前往拜訪的藍海源科技總經理劉萬斌先生,並對成立電子商務協會的可行性進行了交流探討。
2006年8月7日,由協會秘書長起草的第一份「有關成立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的可行性報告」遞交深圳市行業協會服務署。
6. 中央財經大學的傑出校友
政界精英 田紀雲 原國務院副總理
王丙乾 原財政部長、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王光英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李金華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金人慶 原北京市副市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戎子和 原財政部副部長、代部長
王紹鰲 原財政部副部長
胡立教 原財政部副部長
貝仲選 原財政部部長助理
余蔚平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翟熙貴 原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陳 華 審計署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服務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程法光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孫志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穆 虹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 保監會黨委副書記 副主席
柯卡生 銀監會非銀司 司長
曹聰 國家稅務總局地方司 副司長
郭左踐 中國保監會財險監管部 主任現中國保監會天津監管局 局長
楊凌隆 中央辦公廳調研室主任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 副主任
丁先覺 財政部基建司司長 國務院金融監事會 原主席
范巍 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侯慧君 中央紀委監察部駐教育部紀檢組監察局副局長
易仁萍 審計署管理司副司長
張漢興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民政部計財司司長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
魏禮江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傅東 中國財政雜志社黨委書記兼社長
譚純喜 中國審計報社社長
貴敏 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
路英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
劉光忠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劉鍵 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副司長
謝庚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
畢朝英 財政部離退休局 副局長
杜儉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原主席
劉高潮 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副局長
馮秀華 財政部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參事(正司長級別)
崔敬伯 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 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
央行系統 戴相龍 原中央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任中國社保基金會黨組書記
王成銘 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黨委書記
史紀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啟人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副行長
段曉興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行長助理
金建棟 原人總行金融管理司 司長
郭玉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 司長
任 俠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 原副司長
蔡 荀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副行長
李亞新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副行長
郝治安 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 行長
趙保衛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長
路國英 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 副行長
李小秋 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 副行長
王樹臣 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 行長
商業銀行系統 總行
牛錫明 交通銀行總行 董事長
陶禮明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 行長
段曉興 原華夏銀行行長
史紀良 原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行長
吳北英 中信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文彥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 董事
喬 偉 交通銀行董事會 副董事長
魏盛鴻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副行長
林克平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 招商銀行總行 副行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副行長
顧京甫 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希坤 中國光大銀行總行 副行長
郭玉華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震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 副總經理
郭義明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胡亞輝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 副總經理
王 燕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 副總經理
何志成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高級經濟師
陳 偉 平安銀行副行長
何仲森 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於化北 河北省張家口商業銀行 董事長
謝 衛 全國人大代表 交通銀行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王德衍 中國銀行總行董事長、行長
各地分行
杜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
沈若雷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行長
張德寶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 總經理
楊志宏 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總會計師
張永革 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 行長
周金倫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行長
李楚章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行長
姚金華 光大銀行南京分行 行長
施繼德 中信銀行蘇州分行 行長
王樹臣 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 行長
徐常寧 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 副行長
束堅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 副行長
沈弟茵 交通銀行海南分行 副行長
李文占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長
楊 傑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 副行長
魏秀蘭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 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於丕濤 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倪百祥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 行長
任海龍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 行長
潘守庚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行長
閆振生 中國銀行石家莊分行 副行長
杜 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徐良 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長
邱發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 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文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 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總裁
吳念魯 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
張 斌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 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 行長書記
曹霖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地方政府 侯 凱 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章銳夫 湖南省政協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王詩全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 青海省副省長
韓 英 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長
曾廣宇 民建北京市委員會 副主委
楊任遠 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邵明鈞 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 原局長
周桂根 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苑廣睿 天津市河北區區長
冀國強 天津市靜海縣縣委書記
李雙成 江蘇省財政廳 副廳長
邵桂芳 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蘇省地稅局 局長
張 凡 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黃玉德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 局長
李生誠 新疆銀監局 局長
吳炳貴 廣西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葉 青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王小烈 河南省審計廳 副廳長
王連清 河南省國家稅務局 局長
繆學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
王希龍 江蘇省徐州市市委 書記
左紹偉 河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顧月濤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王維國 甘肅省地稅局 局長
董樹林 甘肅省煤炭工業局 局長
崔正華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 春 甘肅省發改委 主任
吳仰東 甘肅省白銀市政府 市長
張智軍 甘肅省財政廳 副廳級
馮 毅 雲南省審計廳廳長
陳秋生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 廳長
陸 浩 雲南省統計局 局長
陳輝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何紹華 成都市副市長
趙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愛慶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 罡 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 江蘇省蘇州市委 副秘書長
趙文娟 江蘇省蘇州市政協 副主席
任振榮 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 專員
呂勇 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賈國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竺向東 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 副主任
楊之春 甘肅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
李 津 寧夏地稅局 副局長
蔣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視員省委書記辦公室 副主任
企業系統 金建棟 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 淳華 夏證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中國航母的奠基人
崔立中 中國水利水電對外公司總會計師
謝 衛 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姚江濤 江南證券有限公司 總裁
張樹忠 大通證券總裁
徐 鍔 原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 冬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 副總裁
黃 強 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鄭 浩 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組 副總監
魏崇智 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小平 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鴻 鴻基世業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袁振宇 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平原 長江三峽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胡 峰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董 鋒 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財務總監
繆建民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戴鳳舉 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總經理
劉家德 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王新利 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 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葉 楠 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總經理
段方曉 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 天安集團董事長
劉 央 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 原總經理
張亦興 中國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董事
汪曉峰 金信信託董事長
劉志忠 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
徐 波 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魏 東 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 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
陳基華 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范肇平 南山集團副總經理 科研院所 於中一 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家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副局長
張天成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呂世傑中國國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系統 王廣謙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
王柯敬 中央財經大學前校長、中央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邱 東 中央財經大學前黨委書記 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院長
高一斌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黨組書記
姚 遂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陳 明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梁 勇 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
史建平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郝書辰 山東財經大學 黨委書記
姚得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
李光龍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院長
郝如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杜英斌 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
陳永達 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 副院長
劉姝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動中國人物
易仁萍 南京審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 國家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 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副主任
梁紅梅 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 主任
趙國春 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 老一輩名師 陳岱孫,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崔敬伯,1932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川康直接稅局局長,直接稅團副團長和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後,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崔書香,193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克利夫學院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52年至今,先後任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部幹部學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姜維壯,1962年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財政部學位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在職同財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聞潛,著名經濟學家,均勢市場理論和消費啟動理論創始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天民,著名會計學家。
7. 對於貴州茅台跨界做月餅,你看好嗎
貴州茅台跨界做月餅我並不看好。術業有專攻,貴州茅台在白酒領域領先其他產品,但是跨界轉行做月餅,我並不看好。
雖然月餅並不是什麼很有技術含量的食品。茅台今年推出的月餅出自茅台國際大酒店,這是一家由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座中式建築風格的星級商務休閑酒店,開業於2016年。
從官方介紹來看,這是兩款名為玉虎迎月、流心的月餅禮盒套裝。
玉虎迎月禮盒含廣式藤椒牛肉、廣式蛋黃白蓮蓉、廣式金腿五仁、炭燒核桃棗蓉口味各2粒, 售價188元/盒; 流心月餅禮盒含雪梅娘榴槤、黑松露、無蔗糖奶黃、奶黃四款流心口味各2粒, 售價318元/盒。
從價格定位來看,茅台做月餅價格定位過高,從性價比角度來說,並不是很成功的產品,而且被黃牛高價炒作,破壞了市場穩定。
在我心中月餅的價格應該更加親民,然而查閱這兩款月餅禮盒的食品標簽,可以看到,它們並不含有任何茅台酒的成分,與常規月餅成分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