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幾個小故事,讓你看懂如何理財!
10、八百美元
當老婆剛剛沖完澡出來,老公正要開始淋浴時門鈴響了,在幾秒爭吵誰該去應門之後老婆放棄了,裹了條毛巾急忙下去開門。她打開門看見bob,他的鄰居。在她還沒開口之前,bob就說:「如果你把那條毛巾拿下我就給你$800。」
老婆想了想,就脫下毛巾處裸站在bob面前,過了幾秒bob給了錢就走了。
老婆困惑又興奮的裹上毛巾上樓。當她回到浴室老公問她:「剛剛是誰呀?」
「隔壁的bob啦」她回答。
「很好」老公說,「那他有沒有拿他欠我的$800還我嗎?」
理財師點評
理財的時候,對於不了解的東西,千萬別輕易下判斷。
❷ 猴子抓桃的故事給投資者的啟示
高賽爾研究中心周洋分析認為,現在黃金走勢處於中期調整之中,不如去年單邊上揚的行情好把握。他給記者講了一則雲南當地獵人捉猴子的小故事:獵人製作一個比較沉的木箱,然後在木箱上面開一個剛好能讓猴子伸進手的小洞,在木箱裡面放一隻桃子,木箱放在猴子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遠遠地看著,這時候如果有猴子過來把手伸進木箱去抓桃子,那這只猴子就跑不掉了。原理在於猴子把手伸進木箱抓住桃子後就拿不出來了,因為洞不夠大。奇怪的是即便猴子看到獵人過來了也不會放下手中的桃子,而眼睜睜地被獵人捉住。其實猴子只要放下手中的桃子就可以輕易脫身,但幾乎沒有一隻猴子捨得放下即將到手的美食。 這則故事告訴投資者:在獲利但還沒了結或在可預期的不利趨勢中沒有及時的平倉離場(止損)是件很危險的事情。大多數投資者都想更多獲利,但是「落袋為安」才更為穩妥。「反正已經虧損,不如再等一等」的這種僥幸心理也會隱隱作祟。在黃金1032美元這個歷史高點的巨大誘惑下,投資者不斷地加倉買入,但美聯儲不那麼令人信服的減息政策令黃金價格一泄千里,3天暴跌120美元,黃金T+D也遭遇首次跌停。當時如果投資者在金價突破自己設定的區間就平倉了結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即使在金價跌破980美元或950美元時再平倉離場也不會導致穿倉。他認為有虧損,哪怕腰斬一半,並不可怕,可以再賺回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交易心態,對自己的判斷要有信心,做好止損。
滿意請採納
❸ 一位投資顧問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人們應該學會這種把「到此為止」的限制;把它用在人們的缺乏耐心、脾氣、自我適應的慾望、悔恨與情感的壓力上。為什麼不對自己說:「這件事只值得這么一點點擔心——沒必要去操更多心……」
你是否想知道如何在華爾街賺錢呢?恐怕至少有100萬以上的人都想知道這一點。如果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恐怕早就要賣一萬美元一本了。不過,這里卻有一個很好的想法,而且很多成功的人都加以應用。講這個故事的人叫查爾斯·羅伯茨,一位投資顧問。
我剛從得克薩斯州來到紐約的時候,身上只有2萬美元,是我的朋友託付我到股票市場上來投資用的。我原來認為,我對股票市場懂得很多,可是後來我賠得一分不剩。不錯!在某些生意上我賺了幾筆,可結果全都賠光了。
要是我自己的錢都賠光了,我倒不會怎麼在乎!可是我覺得把自己朋友們的錢賠光了,是了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雖然他們都很有錢。在我們的投資得到這樣一種不幸的結果以後,我實在很怕再見到他們,可是沒想到的是,他們不僅對這件事情看得很開,而且還樂觀到不可救葯的地步。
我開始仔細研究自己所犯過的錯誤,並下定決心在我再進股票市場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整個股票市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我找到一位最成功的預測專家波頓·卡瑟斯,並跟他交上了朋友。我相信我能從他那裡學到許多東西,因為他多年來一直是個非常成功的人,而我知道能有這樣一番事業的人,不可能全靠機遇和運氣。
他先問了我幾個問題,問我以前是怎樣做的。然而告訴我一個股票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則。他說:「我在市場上所買的每一宗股票,都有一個到此為止、不能再賠的最低標准。比方說,我買的是每股50元的股票,我馬上規定不能再賠的最低標準是45元錢。」這也就是說,萬一股票跌價,跌到比買進價低5元的時候,就立刻賣出去,這樣就可以把損失只限定在5元錢。
「如果你當初買得夠聰明的話,」這位大師繼續說道,「你的賺頭可能平均會在10元、25元,甚至於50元。因此,在把你的損失限定在5元以後,即使你半數以上的判斷錯誤,也能讓你賺許多的錢。」
我馬上學會了這一辦法,從此便一直使用,這個辦法替我的顧客和我挽回了不知幾千幾萬塊錢。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這個所謂「到此為止」的原則也可以用在股票市場以外的地方,我開始在財務以外的憂慮問題上訂下「到此為止」的限制,我在每一種使我煩惱和不快的事情上,加一個「到此為止」的限制,結果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
舉例來說,我經常和一個很不守時的朋友一起午餐。他以前總是在我的午餐時間過去大半之後才來,最後我告訴他我現在碰到問題以後,就用「到此為止」的原則。我告訴他說:「以後等你『到此為止』的限制是十分鍾,要是你在十分鍾以後再來的話,我們的午餐約會就算告吹了——你來也找不到我。」
各位,我真希望在很多年以前就學會了把這種「到此為止」的限制用在化解我的缺乏耐心、我的脾氣、我的自我適應的慾望、我的悔恨和所有精神與情感的壓力上。為何我以前沒有想到要抓住每一個可能會摧毀我思想平靜的情況呢?為何不會對自己說:「這件事情只值得擔這么一點點心——沒必要操更多的心……」
不過,我至少覺得自己在一件事上做得還不差,而且那是一次很嚴重的情況——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危機——當時我幾乎眼看著我的夢想、我對未來的計劃,以及多年來的工作付諸流水。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在我30歲剛過的時候,我決定終生以寫小說為職業,想做個弗蘭克·瑞斯洛、傑克·倫敦或哈代第二。當時我非常的有信心,在歐洲住了兩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那段時間里,用美元在歐洲生活,開銷算是很小的。我在那兒過了兩年,從事我的創作。我把那本書題名為《大風雪》,這個題目取得真好,因為所有出版家對它的態度都冷得像呼嘯而刮的大風雪一樣。當我的經紀人告訴我這部作品一文不值,說我沒有寫小說的天分和才能時,我的心跳幾乎要停止了。我茫然地離開他的辦公室,哪怕他用棒子當頭敲我,也不會讓我更感到吃驚,我簡直是呆住了。我發現自己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必須作出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我該怎麼辦呢?我該往哪一個方向走呢?幾星期以後,我才從茫然中醒來。在當時,我從來沒有聽過「給你的憂慮訂下『到此為止』的限制」的說法,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所做的正是這件事。我把費盡心血寫那部小說的兩年時間看作是一次可貴的經歷,然後從那裡繼續前進。我回到組織和教授成人教育班的老本行,有空的時候就寫一些傳記和非小說類的書籍。
我是否很高興自己能作出這樣的決定呢?每當想起那件事,我就得意地想在街上跳舞。我可以很誠實地說,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哪一天或哪一個鍾點後悔過我沒有成為哈代第二。
100年前的一個夜晚,當一隻鳥沿著沃登湖畔的樹林里叫的時候,梭羅用鵝毛筆蘸著自己做的墨水,在他的日記里寫道:「一件事物的代價,也就是我稱之為生活的總值,需要在當場或長時期內進行交換。」
換個方式來說,如果我們以生活的一部分來付出代價,而付出得太多了的話,我們就是傻子。這也正是吉爾伯特和蘇利文的悲哀:他們知道如何創作出快樂的歌詞和歌譜,卻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快樂。他們寫過許多令世人非常喜歡的輕歌劇,可是他們卻沒辦法控制他們的脾氣。他們只不過為了一張地毯的價錢而爭吵多年。蘇利文為他們的劇院買了一張新的地毯,當吉爾伯特看到賬單的時候,大為惱火。這件事甚至鬧至公堂,從此兩個人至死都不再交談。蘇利文替新歌劇寫完曲子以後,就把它寄給吉爾伯特,而吉爾伯特填上歌詞以後,再把它們寄回給蘇利文。有一次,他們一定要一起到台上謝幕,於是他們站在台的兩邊,分別向不同的方向鞠躬,這樣才可以不必看見對方。他們就不懂得應該在彼此不快時訂下一個「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而林肯卻做到了這一點。
有一次,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林肯的幾位朋友攻擊他的一些敵人,林肯說:「你們對私人恩怨的感覺比我還要多,也許我這種感覺太少吧;可是我向來認為這樣很不值得。一個人實在沒時間把他的半輩子都花在爭吵上,要是那個人不再攻擊我,我就再也不會記他的仇。」
富蘭克林小的時候,犯了一次70年來一直沒有忘記的錯誤。當他7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支哨子,於是他非常興奮地跑進玩具店,把他所有的零錢放在櫃台上,也不問問價錢就把那支哨子買了下來。「然後我回到家裡,」70年後他寫信告訴他朋友說,「吹著哨子在整個屋子裡轉著,對我買的這支哨子非常得意。」可是等到他的哥哥姐姐發現他買哨子多付了錢以後,大家都來取笑他。而他正像他後來所說的:「我懊惱地痛哭了一場。」
許多年以後,富蘭克林成了一位世界知名的人物,做了美國駐法國的大使。他還記得因為他買哨子多付了錢,使他得到的痛苦多過了哨子所帶給他的快樂。
富蘭克林在這個教訓里所學到的道理非常簡單:「當我長大以後,」他說,「我見識到很多人類的行為,我認為我碰到很多人買哨子都付了太多的錢。簡而言之,我相信,人類的苦難部分產生於他們對事物價值的錯誤估計,也就是他們買哨子多付了錢。」
吉爾伯特和蘇利文對他們的哨子多付了錢,我的愛迪線姑媽也一樣,我個人也一樣——在很多情況下。還有不朽的托爾斯泰,也就是兩部世界最偉大的小說——《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根據大英網路全書的記載,托爾斯泰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當牛,「可能是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物」。在他逝世前的那20年,崇拜他的人不斷地到他家裡去,希望能見他一面,聽到他的聲音,甚至於只摸一摸他衣角。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人想在本上記錄下來,就像那是一句「聖諭」一樣。可是在生活上,托爾斯泰在70歲的時候,還不及富蘭克林在7歲的時候聰明,他簡直一點腦筋都沒有。我為什麼要如此說呢?
托爾斯泰娶了一個他非常可愛的女孩子。事實上,他們在一起非常快樂,他們經常跪下來,向上帝祈禱,讓他們繼續過這種神仙眷侶的生活。可是托爾斯泰所娶的那個女孩子天性非常善妒,她常扮成鄉下姑娘,去打探他的行動,甚至於溜到森林裡去看他。他們發生了許多很可怕的爭吵,她甚至嫉妒她親生的兒女,曾經抓起一把槍來,把她女兒的照片打了一個洞。她會在地板上打滾,拿著一瓶鴉片對著嘴巴,威脅著說要自殺,害得她的孩子們都縮在屋子的角落裡,嚇得尖聲大叫。
結果托爾斯泰怎麼做的呢?如果他跳起來,把傢具都打得稀爛,我倒不怪他——因為他有理由這樣生氣。但他做的事比這個要壞多了,他記了一本私人日記!在那裡面,他把一切都怪在了太太身上,這個就是他的「哨子」。他下定決心要下一代能夠原諒他,而把所有的錯都怪在他的太太身亡。而他太太用什麼辦法來對付他這種作法呢?還用問嗎,她當然是把他的日記撕下來燒掉了:她自己也寫了一本日記,在日記里把錯全都推在托爾斯泰身上。她甚至還寫了一本小說,題目叫做《誰的錯》。在那部小說里,她把她的丈夫描寫成一個破壞家庭的人,而她自己是一個烈士。
所有的事情結果如何呢?為什麼這兩個人會把他們惟一的家變成托爾斯泰自稱的「一座瘋人院」呢?很顯然,有幾個原由。其中之一就是他們極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不錯,他們所最擔心的就是別人的意見。我們會不會在乎應該怪誰呢?不會的,我們只會注意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不必浪費一分鍾去想托爾斯泰家裡的事。這兩個無聊的人為他們的「哨子」付出了慘重的代價。50年的光陰都住在一個可怕的地獄里,只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沒有一個有腦筋會說「不要再吵了」,因為兩個人都沒有足夠的價值判斷力,並能夠說:「讓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馬上告一段落,我們在浪費生命,讓我們現在就說『夠了』吧。」
不錯,我非常相信,這是獲得心理平靜的最大秘訣之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而我也相信,只要我們能定出一種個人的標准來——就是和我們的生活比起來,什麼樣的事情才值得的標准,我們的憂慮有50%就可以立刻消除。
所以,要在憂慮摧毀你之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下面是規則第三條:
任何時候,我們想拿出錢來買的東西和生活比較起來不算好的話,那我們先停下來,問問自己下面的三個問題:
(1)我現在正在擔心的問題,到底和我自己有什麼樣的關系?
(2)在這件令我憂慮的事情上,我應該從什麼地方設定一個「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然後把它整個忘掉。
(3)我到底應該付這支「哨子」多少錢?我是否已經付出了超過它價值的錢呢?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弱點全集》
❹ 投資理財的4個小故事
理財故事分享
1、受騙的牧人
從前,有個牧人牽著一隻山羊,騎著一頭驢進城去趕集。三個騙子知道了,想去騙他。第一個騙子乘牧人騎在驢背上打瞌睡之際,把山羊脖子上的鈴解下來系在驢尾巴上,把山羊牽走了。牧人一回頭,發現山羊不見了,忙著尋找。這時第二個騙子走過來,熱情地問他找什麼。牧人說山羊被人偷走了,問他看見沒有。
騙子隨便一指,說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從林子中剛走過去,準是那個人,快去追吧。牧人急著去追山羊,把驢子交給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時,驢子與“好心人”自然沒了蹤影。牧人傷心極了,一邊走一邊哭。當他來到一個水池邊時,發現一個人坐在水池邊,哭得比他還傷心。牧人挺奇怪,還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嗎?就問那個人哭什麼?
那人告訴牧人:他帶著兩袋金幣去城裡買東西,在水邊歇歇腳,洗把臉,卻不警惕把袋子掉水裡了。牧人說,那你趕快下去撈呀。那人說自己不會泳,如果牧人給他撈上來,願意送給他20個金幣。牧人一聽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羊和驢子雖然丟了,但這里可能到手20個金幣,損失全補回來還有充裕啊,他連忙脫光衣服跳下水撈起來。當他光著身子兩手空空地從水裡爬上來時,他的衣服、干糧也不見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投資失敗都因為大意、輕信、貪婪。
2、挑剔的小鎮旅客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太陽高掛,街道無人。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放在櫃台,說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就在此人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本錢。豬農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飼料款。那個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有了1000元,這名妓女沖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此時那人正下樓來,拿起1000元,聲稱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東西,可鎮上所有人的債務問題都清了,大家很開心。”
在這故事中如果沒有這 1000 元的流通,每個人都債台高築,有了這 1000 元的流通,每個人都不欠錢了,也就是說,實際效果是每個人都賺了 1000元,還清了債務。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流動的資本才能產生價值,快讓你的資本流動起來吧!
3、黃金與大石頭
曾經有個人富甲天下,因為害怕自己的黃金被壞人盜走,就把黃金埋在一個自己挖的大洞里,用一塊大石頭壓住。但他看不到黃金總感覺不踏實,於是每天都要來看看摸摸他藏起來的黃金。突然有一天,他發現黃金被人盜走了,富人非常傷心。這時,一位老人路過,了解情況以後跟富人說:“我有一個辦法幫你找回黃金!”說完就用金色的油漆把壓著黃金的.大石頭塗成了黃金樣,還在上邊寫上“一萬兩黃金”。看著富人錯愕的表情,老人說:“這樣,你以後依然可以天天來這里看黃金,而且再也不必害怕它被盜走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若是財產沒有使用,那麼就和塗成黃金樣的大石頭沒什麼區別。而且提醒大家,並不是把錢存在銀行才是最安全並能賺錢的。要充分利用你所擁有的資源,選擇一個既安全收益又高的賺錢渠道才是當下理財的真諦。要學會把握機會,讓你的資源都活起來!
4、 30萬,買房還是買車?
小王和小李是大學同學,10年前兩人在畢業後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5年的時間,兩人都擁有了30萬的積蓄。不同的是,小王選擇購買了一套房,而小李則是購買了一輛“奧迪”汽車。5年後的今天,小王的房子市值100萬元,而小李的二手車市值只有5萬元。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小王買房是一種“投資”行為,他的30萬元並未花出去,只是轉移到房子上;而小李買車則是“消費”行為,他的30萬元已花出去了。由此可見,只有正確的區分“投資”和“消費”這兩種行為,才能把自己的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