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安再斥資5.9億爆買工行H股:除了高分紅,也因IFRS9會計准則
5月16日,根據港交所披露權益,中國平安(601398、1398.HK)再次買入工商銀行H股(1398.HK)。通過該公司旗下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簡稱平安資管)買入工商銀行H股1.08909億股,每股平均價5.4414港元,耗資約5.93億港元。
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平安及旗下的平安人壽、平安資管連續10次增持工商銀行H股,直到持股比例達到12.05%。根據工行一季報,截至2019年3月末,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工行H股95.56億股,占工行H股的11.01%,為工行H股第一大股東,佔全部普通股的2.68%。另外,中國平安人壽通過一款保險產品持有平安36.87億股,持股比例1.03%。
不過,平安資管購買工行H股不能簡單歸結於平安集團所購買。原因在於平安資管作為投資經理可代表客戶對該等股份全權行使投票權及獨立行使投資經營管理權,因此需採取非合計方式。若簡單合並統計,經此,平安共計持股工行104.57億股,占工行H股的12.05%,占工行全部股份的大約3%。
5月16日當日,工商銀行H股股價上漲1.28%,收報5.55港元,市凈率PB為0.70。自2019年初至今,工行H股股價微跌0.72%。
平安作為保險資金,大手筆購買工行等藍籌股, 究其原因,一是工行是股現金分紅最高的上市公司。
工行曾連續11年保持A股年度現金分紅總額最高的上市公司。今年3月,工商銀行發布公告,2018年度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為893億元,即每10股稅前分紅2.506元,分紅總額和每股分紅較2017年均有所上升。自上市以來,工商銀行累計9000億元的現金分紅回報。
在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給出的回答是:「過去兩三年以來,平安的股票配置思路是對散股進行調倉,集中精力精選重點行業的龍頭股票進行大資金配置。例如投資匯豐、工行,中國中葯H股。標的股票並不局限於哪個行業,而是主要看估值水平是否合理、分紅收益如何。」
另一方面,在IFRS 9會計准則下,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人傾向於選擇高分紅股票。
其原因是,IFRS9影響金融資產的會計口徑,公允價值變動較大,會對公司當期利潤產生極大影響。按照IFRS9,超過5%、獲得董事席位的股票可以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以權益法入賬,從而不受股價漲跌的影響,投資業績會更顯穩健。若是無法獲得董事席位,選擇分紅收益較高的股票,分紅收益可計入投資收益中。
因此,除工行H股外,去年11月,中國平安已經超越貝萊德成匯豐銀行母公司——匯豐控股(0005.HK)最大股東,持有約14.18億股,占後者股權7.01%。貝萊德集團持股匯豐控股13.35億股股權,持股比例為6.59%。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② 平安保險95511退保流程
平安保險95511的退保流程是:
准備好保單和投保人身份證件號碼。致電95511,人工咨詢客服退保事宜,一般會要求提供保單號和投保人身份證號碼。一般需要到平安保險公司營業部現場辦理,通常需要帶上保險單和身份證,填寫退保申請書,然後將交由工作人員。保險公司受理後,通過審核就會退保。如果保險公司不積極處理,可以向保監會投訴。
拓展資料:
1、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已經發展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2、平安金融旗艦店是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產品零售門戶,其以全面的金融產品體系、場景化的用戶體驗、靈活高效的平台模式和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滿足用戶的綜合財富管理需求。2020年11月21日,中國銀保監會通報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助貸機構違規抬升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典型問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機構被點名。共涉及違規金額近億元。
3、2021年9月,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坦言:「目前在跨周期背景下,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新經濟行業,對我們資產配置意義重大。包括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新能源、工業製造、產業升級、全民健身、醫療健康等,代表了中國未來經濟增長主力,並且投資規模大、久期長,能很好匹配保險資金的屬性和需要。與此同時,未來還會繼續根據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方向,進行區域、主題和行業的投資布局。」陳德賢表示,將順應共同富裕、綠色環保等國家策略,在區域發展、碳中和與新能源、工業製造等方面增加配置,發揮綜合金融平台優勢,積極服務實體經濟。
③ 平安保險的業務覆蓋哪些
10月12日,中國平安在深圳舉行核心金融主題開放日,集團首席財務執行官姚波、集團副總經理兼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集團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和平安人壽總經理余宏出席會議,並分別就平安價值深度解析、科技賦能壽險、銀行零售戰略和投資風險管理等做了主題報告。
中國平安表示,通過開放日活動等形式,管理層深度解讀公司主要業務及財務數據,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及服務,鞏固及提升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度及信息披露的領先水平,幫助投資者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公司的投資價值。
在本次開放日上,公司管理層相繼對平安價值的構成和科技對集團傳統業務的賦能做了深度解析。關於平安的價值構成主題,管理層對穩定性高,可預測性強的營運利潤和領先於市場的內含價值營運回報率(ROEV)及高P/EV倍數做了邏輯嚴密的解構與分析;在科技賦能金融主業方面,目前,科技已在平安的保險、銀行和投資等板塊的業務場景實現了廣泛的落地和應用。
開放日五大亮點:
營運利潤確保分紅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剩餘邊際攤銷穩健增長、非壽險業務增長驅動明確等因素下,公司營運利潤將更為穩定及可預測,並將確保分紅的持續性與穩定性。2013年,平安現金分紅為51.45億元,2017年,該數字已增長至274.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2%;
領先市場的ROEV:得益於高質量的新業務、審慎的假設制定、卓越的經營管控、非壽險業務的高回報等四大優勢,平安實現了超同業的內含價值營運回報率(ROEV)及高P/EV倍數。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近五年平均ROEV為24.7%;
保險業務五大場景 AI全面應用:在代理人的增員、培訓、隊伍管理、銷售模式和服務等五個業務場景中,AI技術已得到廣泛及有效運用,科技水平領先行業;
銀行零售業務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零售業務營收和利潤貢獻首次超過對公業務,信用卡業務進入行業第一梯隊,流通戶數、消費金額均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全行資產質量將於今年底回歸正常;
國際標準的智慧投控體系深度支持投資風險管控:平安已通過建立具備國際化標准和本土化優勢等6大核心競爭力的智慧投資風險管理體系,深度支持集團及專業公司對投資風險進行有效管控。過去十年,險資凈投資收益率均值在5%以上,年復合增長率達21%。
集團:穩定增長的營運利潤和ROEV將確保平安分紅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會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姚波介紹了營運利潤的驅動因素和領先同業的ROEV,向投資者深度解讀了平安的價值。
平安於2018年開始實施IFRS 9,並從2017年中報開始披露營運利潤指標。姚波指出,剔除短期的波動性影響後,營運利潤的穩定性高,可預測性強,其穩定的增長將確保分紅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基於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剩餘邊際攤銷和營運偏差的穩定增長,及非壽險業務增長驅動明確,集團營運利潤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2017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利潤528.24億元,其中剩餘邊際攤銷貢獻498.11億元,佔比68.3%。姚波指出,剩餘邊際攤銷來源於剩餘邊際,剩餘邊際的增長主要就來自於新業務貢獻。過去5年,公司新業務價值穩健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39%。
中國保險業是高潛力市場,平安擁有先發的競爭優勢,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創造實現持續增長,近5年年均貢獻16.2%的ROEV。姚波表示,新業務價值創造是ROEV最大的組成部分,中國是成長型市場,潛力巨大,新業務相對存量業務較大,帶來較高的ROEV的預期。盡管18年上半年,在中國整個壽險市場承受保費增長壓力的情況下,平安的新業務價值創造依然貢獻了10%的超高ROEV。
預計回報亦是ROEV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近5年年均貢獻8.4%的ROEV。姚波表示,不管從風控能力、業務品質還是利潤波動性等角度,平安利潤的不確定性都相對較小,但是出於審慎的考慮,過去10年沿用保守的風險貼現率假設,保守的風險貼現率假設帶來高的預期回報。
姚波結合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近五年平均ROEV(24.7%),在不同的風險貼現率和分紅增長率下的P/EV倍數,發現ROEV越高,P/EV越高。
針對平安的價值,姚波重新梳理了兩大估值框架,即SOPV (Sum of Parts Valuation)模式及客用戶經濟模型,「希望分析師們多角度看平安真正的價值」。目前,集團主要業務板塊均實現高ROE,2017年集團合並ROE達到20.7%。此外,科技板塊的估值遠高於股東權益,其歸屬於集團的價值為1,538億元。
保險業務五大場景 AI全面應用
在保險業務板塊,過去幾年,依託集團在科技領域的創新科技,平安壽險研發出領先行業的科技成果,並成功將科技成果內化至業務管理中。目前,人工智慧(AI)技術已全方位應用在平安壽險對代理人的管理工作中。
開放日上,余宏透露:「在代理人的增員、培訓、隊伍管理、銷售模式和服務等五個業務場景中,AI技術已得到廣泛及有效運用。」
在增員場景中,為解決人員眾多,篩選困難等痛點,AI甄選和AI面談已在個險渠道全面上線,協助業務實現代理人精準篩選、財務資源有效投放及最佳發展路徑預設。2018年,AI甄選和AI面談在個險渠道全面上線至今,AI技術對13個月留存人員的識別率達95%,為公司節約財務成本約6.3億元。
在培訓場景中,基於針對性輔導難等痛點, AI培訓系統全面上線。未來,預期平安壽險代理人的績優養成效率將得到大幅提升。余宏表示,通過採用AI培訓系統,代理人平均績優養成時間有望被大大縮短,從2018年的36個月下降至2019年的15個月;績優人群規模預計將從2018年的38.3萬擴大到2019年的45.9萬。
在隊伍管理方面,根據對代理人實時管理難的痛點,平安壽險推出 AI助理,實現智能任務配置和在線銷售協助,構建任務管理、智能陪和智慧問答等三大能力。
在銷售模式方面,針對精準銷售難的痛點,平安壽險推出SAT(社交輔助營銷)系統幫助代理人實現實時連接、高頻互動和精準營銷,並取得卓著成效。2018年全年,SAT系統已觸達人數2.2億人次,互動次數13億次,配送線索10.8億條。
銀行零售戰略轉型深化 貢獻佔比過半
據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介紹,平安銀行自2016年開啟零售戰略轉型以來,經過兩年的發展,業務結構實現根本性調整,零售業務成為全行增長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平安銀行全行收入結構從兩年前對公佔比七成,調整為目前零售收入佔比超一半。其中,零售貸款9989億元,佔比54%;零售營收293億元,佔比51%;零售凈利潤91億元,佔比68%。
在用科技推動零售發展的思路下,平安銀行將科技賦能於產品、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通過創新OMO模式,平安銀行打通線上線下新零售,線上以口袋銀行APP為載體,打造一站式、智能化、開放互聯的移動平台;線下運用智能識別、人工智慧等技術升級線下智能門店,打造綜合金融線下流量入口。
藉助科技賦能,零售業務各項指標實現快速增長,其中APP月活量達2400萬,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以流花支行為代筆的智能新門店人均產能達到全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AUM、貸款、存款余額增速則分別位居對標行第二、第一、第三。
與此同時,通過集團綜合金融的助力,平安銀行信用卡業務已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其中, 2018年上半年信用卡流通戶數達4052萬戶,2018年8月消費金額達2359億元,兩項指標均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二。此外,今年上半年信用卡客戶量凈增數與消費增速則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一。
零售業務在快速增長的同時,通過科技的大量應用,自動化、智能化風險控制體系為資產質量保駕護航。據介紹,在平安銀行,信用卡100%實時審批,85%以上系統自動審批。同時,通過交易級大數據風控系統,實時攔截欺詐,保證銀行、客戶資產零損失;汽融整體平均審批時效0.4小時,行業最快。無抵押車貸業務全面實現「秒批。同時,採用AI智能定價策略,能針對不同評級的客戶進行智能定價。
隨著全行收入結構發生實現根本性調整,平安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得到持續改善,各項指標企穩向好。逾期90+覆蓋率與撥備覆蓋率大幅提升,偏離度逐步下降。謝永林表示,今年下半年,這三項指標都將達到同業平均水平以上,全行資產質量也將於年底回歸正常。
險資凈投資收益率穩步提升 投資風控體系具備6大核心優勢
針對投資板塊,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從投資面臨的挑戰與投資業績、集團投資與風險管理體系、保險資金主要投資風險及管理等三個方面予以介紹。
陳德賢表示,險資的投資管理需要思考三類問題:風險挑戰有哪些?如何去管保險資金?未來的收益預期?面對這些問題,平安在過去取得了不俗的投資業績,險資凈投資收益率在2012年後取得了穩步提升,由2012年之前的平均4.3%上升至2012年之後的平均5.4%。與之相對應,投資收益波動率在2012年之後顯著下降,由2012年之前總投資收益波動率5.7%下降到之後的1.8%,且分別大幅低於滬深300同期的23%和54%。投資收益率的可預測性穩步上升。與此同時,保險資金投資運作為公司利潤帶來顯著的正貢獻,過去十年(2008-2017)凈投資收益率均值在5%以上,年復合增長率達21%;僅凈投資收益即可滿足壽險業務賠付金,過去6年平均覆蓋比例為153%。
這些投資業績的取得主要依賴於平安國際化的投資管理流程和穩健的投資風險管控體系。在投資管理流程方面,陳德賢表示,平安以資產負債管理為核心,通過明確風險偏好、量化模擬和評估選擇等環節確定最優資產配置,其中在模型方面,平安在2013年率先引入全球領先的Conning資產配置系統,並基於負債特性研發本土化的戰略資產配置(SAA)模型。
在投資風險管理體系方面,平安通過定量工具和定性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投資管控平台逐步從傳統的計量平台發展為智慧平台,建立涵蓋投前、投中、投後的標准化全流程,深度支持集團及專業公司對投資風險的有效管控。陳德賢表示,平安構建的投資與風險管理體系主要具有 6 大核心競爭力:對標國際、量化決策、先進模型、系統平台、流程管理和本土數據。在嚴格的風險管控基礎上,保險資金投資的非標債類資產金額超過3600億,至今未出現違約資產;信用債資產金額超過1700億,上半年未出現違約資產。
陳德賢表示,平安保險投資仍將以「NII+」(凈投資收益率+)作為核心策略,建立險資收益「安全墊」。過去十年,凈投資收益率的年復合增速為20.56%,以上千億現金流為公司穩健經營提供堅實保障。據陳德賢介紹,平安保險資金非標資產投資中,71%的項目有增信措施;在信託計劃中,有47%為國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項目;償債主體現金流對債務具體覆蓋能力為88.51%,較2017年末上升1.5%。在行業配置方面,保險資金主要投向基建、非銀金融、不動產等行業,受經濟周期波動風險的影響相對較小。
展望未來,姚波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公司「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的戰略規劃。在核心金融業務領域,藉助人工智慧、區塊鏈、雲、大數據和安全等五大核心技術,我們將持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體驗,強化風控,不斷提升競爭力,在提升公司價值的同時,為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創造長期穩定的價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