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對外投資對誰投資去哪裡投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簡析
中國公司走向海外已經成為中國融入到全球經濟當前階段的一個鮮明的特徵。但中國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的比例仍然較小。此次金融危機給眾多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標志性海外並購。在雷曼兄弟倒下後的10個月里,中國企業宣布了50個對外直接投資要約,總價值約500億美元,單筆交易額均超過了3000萬美元。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沒有實質性的對外直接投資,到2004年之前對外直接投資也一直處於低位。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鐵礦石、鋅、鋁、銅和鎳消費國,以及第二大鉛和石油消費國,中國目前面臨著上述資源供給不足。對此,政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幾乎是2007年的兩倍。 為什麼進行對外投資? 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基於以下幾種戰略考慮。一為拓展市場,擴大出口渠道,提高市場份額,並規避貿易壁壘;二為提高效率,但由於中國成本已經相對較低,提高效率並不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驅動力;三是尋求資源,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更加熱衷於對澳大利亞、拉美和非洲等地進行資源類的並購;四為戰略資產投資,主要針對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國家進行投資以獲取知識、技術和國外品牌。 關鍵問題是對誰進行投資? 對於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的比例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一些數字表明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大量參與了對外投資(2008年共有8500家企業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事實表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來自大型國企,近年來,估計央企對外投資所佔比例分別為2003年73.5%、2004年82.3%、2005年83.2%,其餘部分由地方國企、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投資組成。 由於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歷史相對較短,中國國企的對外投資經常被認為是政府行為。事實上,對於來自中國和中東地區的投資,大多數西方國家近年來從嚴了投資立法。總之,投資保護主義現象在加劇,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過程中經常遇到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的抵制。 在立法繁瑣的復雜跨國投資交易中,中國企業大都顯得缺乏經驗和信心,這也表明了他們在一些走向海外必要的專業技能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快速的對外投資增長暴露了中國企業在處理西方國家類型並購中的不足,但同時,另一方面在許多中國對外投資目標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國家,中國企業在商業慣例、知識產權保護、政府幹預和不同體制公司管理等方面也均不完善。 去哪裡進行對外投資?非洲、其他地區 非洲有相對豐富的未開發資源,如能源、木材、農產品和漁業。到2006年為止,共有超過800個中國企業在49個非洲國家從事商業活動。中國的大型國企主導了中國在非洲地區的投資。例如,中國最大的跨國石油集團——中石油從1996年以來一直開始參與蘇丹石油工業開發,顯示了其在石油開采運營管理方面的國際水平。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商業活動也招致了一些非議,如中國公司壓低勞動力和管理成本,導致其在競標過程中贏得關鍵性的優勢。還有一些說法指出缺乏環保和社會責任意識使得一些中國國企在非洲(特別是尚比亞)的活動受到影響。不過一些如中石油和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正逐步將社會責任列入到公司議程,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全球市場中來,對股東責任不斷增加以及對管理原則的堅持,其商業行為也將隨之逐步改變。 中國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也許已經從非洲較弱的法律環境和較強的政府幹預環境中找到了一種合適的模式,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使得這種模式並不能持之以恆,未來十年中國的對外投資模式可能會效仿西方國家的最佳經驗。中國的目標,用中國最大石油企業之一——中海油負責人的話說,「不是推翻,而是參與和加強世界秩序,並從中受益。
Ⅱ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海外置業
1. 資產配置的需求,持有單一貨幣風險大,如果貨幣貶值,資產縮水嚴重。
2. 國內環境問題突出霧霾、污染,已經為城市人口增多帶來的負面影響,海外房產投資,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享受
3. 人民幣貶值,匯率因素,目前人民幣還處於比較高位的位置,人民幣價值虛高,是配置海外資產的好時機
4. 留學教育問題和醫療短缺,一線城市教育資源稀缺,學位難求,醫療服務差,看病難,醫院人多,一個小感冒掛號可能排隊幾小時,專家號更加是一號難求。
5. 不喜歡中國,希望換一種生活方式和環境
6. 國人越來越看重健康的生活品質
7. 通貨膨脹,人民幣超發,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屆時購買力將下降
8. 國內經濟發展後,國內手裡有了閑錢想投資,國內投資渠道窄,互聯網金融不完善,風險高,國內房產限購,同時價格偏高,風險較大,而且起步門檻提高。
9. 跨境投資成為趨勢,中國海外投資金額和頻率持續增加。
10. 海外置業尤其起旅遊地產,除投資屬性之外兼具度假享受功能,也可以分享親朋好友,有面子
11. 國內的投資門檻越來越高,除了高額的首付,還有每月需要承擔的銀行按揭貸款償還,壓力山大。
Ⅲ 為什麼要在海外投資
原因一:海外投資除了可以獲利,還能分散風險
對投資者來說,進行海外房產投資是對於中國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的一種(風險)對沖。54.1%的受訪者預期中國經濟將會進一步放緩,而47.3%的受訪者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過去兩年貶值率已經達到8%,由於貨幣超發嚴重,人民幣估值依然虛高,仍存在較大的貶值壓力。由此可見,選擇海外投資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內地投資者普遍需要通過將投資多樣化來分散風險。
原因二:房產為王,海外置業為家
對於中國人來說,房產為王的觀念根深蒂固,這種觀念在出境游和國內的投資者這里,直接投射在置業當中。住宅物業再次成為內地海外投資者的首選,有71.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海外擁有自己的住宅物業。
原因三:「度假有所居」,加速轉海外
根據瑞銀財富(UBS)定期進行的客戶調研,最近三次(分別是2016年8月、2017年3月、2017年8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大陸投資者中,有18%的海外房產投資人是最近一年內(2016.8-2017.8)買房的,有78%的海外房產投資人是在過去的五年間(2012-2017年)買房的。其中有19%的購房房源還在建設當中,還未交付。
原因四:國人購買力強大,且投資區域正在拓寬
根據美國房協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內地買家已經超越加拿大成為美國住宅市場最大買家。以倫敦為例,內地投資者已經成為繼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後的第四大海外買家。而且根據數據預測,內地投資客的數量也會繼續增加。
原因五:國內房產形勢
政府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嚴格把控,限購會影響購買許可權,呼之欲出的房產稅會增加持有成本,再加上只有1-2%的租金回報率,國內房地產的紅利期已臨近結束。
Ⅳ 中國對海外房產投資降至新低 重心轉向「綠地投資」是怎麼回事
11月24日報道 英媒稱,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規模在今年第三季度降至4年來的最低點,凸顯出更嚴格的資本管制對全球資產市場的影響。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下降到780億美元,降幅達42%,但這個數據沒有細分到具體行業。
高緯物業咨詢公司和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都沒有包括個人房產投資數據。
中國國務院今年8月發布了一個規范對外投資的指導意見,加強並整合了前一年陸陸續續出台的措施。這個指導意見把境外投資分為「鼓勵開展」、「限制開展」和「禁止開展」三類。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屬於「限制開展」一類。
報道稱,隨著對外房地產投資現金流的減少,中國人的投資重心已經從現成物業轉向「綠地投資」(指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創建獨資或合資企業的投資形式——本網注)。開發項目占第三季度所有房地產投資的58%,相比之下去年第二季度只有10%,而同期寫字樓投資所佔份額從71%下降到28%。
分析人士說,北京認為,「綠地投資」相比收購竣工樓宇投機性更小,同時有助於中國開發商獲得寶貴的海外經營經驗。
除了「綠地投資」,高緯物業咨詢公司預測,物流和研發中心將成為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的新增長點,這兩個領域都是新指導意見中「鼓勵開展」投資的。物流還與另一個受鼓勵的類別有關,那就是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項目,這個倡議的目的是把中國與世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連接起來。
謝潑德寫道:「中國官方的主流姿態讓我們相信,盡管房地產投資活動要接受審查,但是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項目可能會受到照顧。」
Ⅳ 為什麼中國在非洲投資
第一,中國復海外投資主要制是利益驅動型投資;
第二,中國的投資約占非洲直接投資存量的3%;
第三,中國在非洲投資不局限於資源領域,服務業和製造業投資與日俱增;
第四,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投資的多重社會效應;
第五,超七成非洲受訪者對中國投資點贊。
Ⅵ 海外投資的利與弊!求分析
海外房產憑借卓越的升值潛力丶低成本的投資門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尤其是以泰國丶馬來西亞丶新加坡等為主的東南亞新興市場迅猛發展,更多投資者嗅到了商機,逐步將目光轉向這塊財富「大蛋糕」—泰國。
-為什麽選擇海外投資呢?
泰國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泰國經濟正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還在為錯過北上廣深心疼不已的你,是否考慮過泰國呢?
Ⅶ 致同武建勇對海外投資抱有怎樣的態度
致同咨詢並購交易業務主管合夥人武建勇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來看,中企出海交易量要想恢復到歷史上相對較高的量級還需要相當時間,但是,中資企業有過高頻、大體量並購的經驗,我們已經明白了國際並購准則、海外並購要求,知悉了估值及報價方式,這些都成為寶貴經驗。「中國企業的韌性非常強,一旦疫情等因素消解,海外投資定會大幅回升。」
Ⅷ 中國房企海外千億投資歸零,為何國內可以到國外就不行了
據最新消息,位於中國500強的5家房企,在海外的千億投資化為泡影,且同時在海外投資房產的過程中,經歷了集體大潰敗,也給這幾家房企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們知道,隨著中國經濟的逢勃發展,中國的房地產企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再加上多地政府對房地產企業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老百姓對住房的剛需需求,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一房難求,甚至要搖號來買房的場景,房地產企業也因此大賺特賺,成為中國經濟的代名詞。那為什麼國內房地產企業在國內賺得盆滿缽滿,到了國外卻遭到巨大的“滑鐵盧”,千億投資歸零呢?
一.社會發展進度不同。大家知道,中國是在社會千瘡百孔,萬廢俱興,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情況下開始大發展的,而西方的這些國家基本都是世界的發達國家,社會已得到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已進入到了小康。在社會發展有著較大差異的國家來投資房地產,人們對房地產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就需要建房,以前的老城區需要改造、老百姓需要住房等,這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也造就了房地產企業的大發展;而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已得到高度發展,不會出現較多的房地產項目,人們會房產的渴求也沒那麼大,這肯定會對房產企業在外國的投資帶來重要影響。
這次中國房企海外千億投資歸零,這值得每一家房產企業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怎樣發揮自己的長處,並與國外文化結合,產生雙贏的效果,這值得每家房企思考!
Ⅸ 如何認識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政治經濟學視角
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發展現狀如下:
我國的海外投資取得了許多成績,同時從失敗的歷程中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我國後期企業走出去鋪實了道路。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現階段面臨著人才短缺,技術核心匱乏,管理不完善,投資風險大等多個問題。這也將我國海外投資在相關立法的進一步完善、政策的擴大、服務支持體系的健全、資金融通等政策對海外投資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自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調整。全球產業結構步伐加快,產業技術革新迫在眉睫,我國海外投資也不短加深加強,對外投資合作更加多元化,國內提供的條件日益完備。
世界經濟發展、經濟格局的調整、國際產業重組等都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給了新的機遇。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將更快。在2011年,中國企業共完成110起海外並購交易,披露的並購金額達到280.99億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112.9%。截止2011年底,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8萬家,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220億美元。這些都是讓我們值得驕傲的成績,但我們在喜悅之際更應該分析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失敗很頻繁。這說明我國企業「走出去」在風險防控、資金融合,技術匱乏,管理不完善,文化交流等面臨很嚴峻的問題。從總體上來說,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對國際市場缺乏深入的認知和全面的把握,對於國際金融政策、交易規則、文化氛圍不夠熟悉,使得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面臨種種困境和風險。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的戰略、投資方式和模式都有許多問題進行探討。
Ⅹ 中國巨頭海外大撤退,這是為何
世界格局不斷的變化,以及新冠肺炎的大流行。
首先,中國巨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企業生態鏈,並且技術不斷成熟,生態鏈不斷發展,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用戶體驗不斷升級,利用這些優勢,中國巨頭進入外國可能只需要簡單的調整,就能迅速佔領市場,這對於海外的本土企業是一種壓力,海外國家迫於這種壓力,並且為了保護自己的本土企業,可能會對中國巨頭進行相應的政策,或者是實施壓力,這將會使中國巨頭受到嚴重的損失 。
並且世界經濟沒有完全復甦,又歷經新冠疫情的打擊,各國都想實現本國內的經濟的恢復,復甦與發展,不管是從經濟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都可能制訂更有利於本國企業發展的因素,所以面對這種壓力,中國巨頭壓力較大,可能感覺力不從心 ,從而有可能使得中國海外巨頭受到嚴重的打壓與沖擊,使得中國巨頭,不得不進行大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