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守望領域是不是騙子公司
不是。挺好的,老師很有耐心,服務態度很好,在其中工作的人,結束之後都時常想起他們的培訓。還可以撥打相關部門的電話。
B. 王建中:不斷追求復利才能走得長遠
將風險控制視作交易的生命
王建中不屬於期貨交易中重倉的那一類。在見證太多血淋淋的期貨故事後,這位一直奔赴在市場前線的老期貨人,將風險控制視作交易的生命。
實際上,王建中及其團隊2008年就開始了期貨實盤交易,實盤操作賬戶連續7年穩定增長,年均復利高達50%。2014年成立的單賬戶產品中之蘭,在五個月的時間就創造了51.08%的收益率。
嚴格的風控執行者
王建中足以被稱為期貨市場的老人,1995年他便已是一名期貨經紀人,近20年的時間,他從期貨經紀人做到市場部負責人、營業部經理。在見證客戶大漲大跌、從天堂到地獄的悲劇之後,風險控制在其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並影響著他如今的交易理念:嚴格的風險控制,不斷追求復利。
「無論是在行情判斷錯誤還是在突發事件的情況下,都一定要安然度過。」王建中口吻堅定地說道,在殘酷的期貨市場,靠博一把行情來掙錢並非難事,但長期生存下來的少之又少,「你可以有損失,但一定不能是致命的,這樣你還能重新站起來」。
因此,無論在交易前還是在交易中,王建中帶領的團隊都會主動去做風險管理。
王建中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我們設置了好幾套風控措施。」第一,分散投資。採用多品種期貨組合持倉等措施,每個品種都有風控設置;第二,交易前設定總持倉比例以及單個品種最大持倉比例,採用輕倉位分批進出,以避免重倉帶來的風險;第三,交易軟體配置上,筆記本電腦和台式電腦同時運行,確保停電、停網也可以交易;第四,配備經驗豐富的風控人員。風控人員做止損不需要跟任何人打招呼,他必須嚴格監控下達的指令。
採取如此嚴格的風控措施,王建中是為了追求長期的復利增長,「從開始建團隊到現在,我一直都小心翼翼,避免受到致命的打擊。今後我們仍會嚴格執行風控制度,追求長久的復利」。
作為團隊的領頭羊,王建中屬於主觀趨勢交易者,其對趨勢的判斷來自於大的方向性。「我們會從各個基本面因素判斷商品上漲或下跌,判斷好後就按照那個方向走,即使判斷錯誤,我們也能通過止損來處理,這主要得益於嚴格的風控措施。」王建中如是說。
王建中進一步表示,自己主要捕捉中級趨勢,即第二段和第三段趨勢,「我們不會在橡膠漲到40000元/噸時做空,而是等它跌到36000元/噸或35000元/噸,我們認為下跌方向比較明確時才去做空」。在注重風控理念下,王建中及其團隊過往的最大回撤一般在20%左右,新資金的最大回撤則控制在10%左右。
市場中孤獨的守望者
2014年年底,市場都在為股票和期指瘋狂的時候,王建中和他的團隊卻選擇按兵不動。「我們並沒有加倉,我不會改變自己原來的倉位設定。」王建中如是說。話語間,體現的是他對風控制度的嚴格遵守。
王建中及其團隊在加倉上非常謹慎,建倉則相對比較主動,其賬戶的平均倉位一般在40%—50%,「有很大盈利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減掉一半的倉位」。實際上,王建中就像是一個綜合型操盤手,為控制風險不追求過高收益,但也能在市場波動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收益,一步步前進。
期貨交易一般分為兩種風格,一種是波動較大的盈利模式,收益和回撤都很大;另一種是波動比較小,收益和回撤都不是很大,比如量化對沖、套利等交易模式。王建中則處於這兩種交易模式之間,雖然交易有一定波動(百分之十幾),但收益也不低(百分之四五十)。
「所以我的交易模式是綜合的。以我們剛發行的兩只陽光化基金產品中之蘭2號基金、中之蘭麗州投資計劃為例,和其他私募相比,這兩只基金屬於混合型私募產品,除了投資期貨外,還有固定收益和量化對沖。「這是為了在面臨風險時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收益。」這種交易模式也決定了王建中及其團隊要做市場中的孤獨守望者。
「我們的交易模式導致我們管理的產品收益不是太高。」王建中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14年4月,自己率領團隊參加了期貨日報舉辦的「第八屆全國期貨實盤交易大賽」,五個月的時間,他們以64.33%的收益率、1.62000的累計凈值榮獲基金組第18名。
對於這一成績,王建中很坦然地說:「由於我們的倉位都是事前設定好的,這種交易模式導致我們無緣前幾名。雖然比賽能客觀地反映我們以及對手的實際水平,但我們不可能為了好的比賽結果就改變自己的交易模式,博一把盈利不是我的風格。」
做私募中的長跑冠軍
王建中認為,如今的投資者較以往更加成熟和理性,「以前大家都想到期貨市場大賺一把,沒過多考慮風險,現在投資者會想到資產配置,分散風險」。這也是王建中想要做一家長期活著的私募公司的初衷。
在王建中看來,短期暴利必定不能長久,穩妥持續的盈利才能讓私募公司走得更長遠。這種想法也讓王建中及其團隊選擇像巴菲特那樣追求復利。「我認為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包括巴菲特每年20%的復利,現在做到了全球第二。假如本金50萬元,每年本金和利潤一起滾上去,在理論上可以滾到無窮大,這就是復利。」
王建中說:「實現復利的關鍵是風險控制,也就是你不能發生一次致命的打擊。」按照經驗,市場每年總有幾次掙錢的機會,收益就能在50%左右。「我們管理的賬戶沒有本金虧到20%以下的情況,核心就是風控。」
王建中帶領的私募團隊於2008年開始管理資金,2009年達到一定規模。2014年11月,王建中成立杭州中蘭投資,公司管理資金規模達到6000萬元。與多數期貨私募一樣,規模瓶頸是繞不開的話題,但王建中表示這一瓶頸現在對自己的影響還不大,「因為我們是全商品分散投資,這也是我們控制風險的一種方式。除了期貨,我們還會做一些固定收益,如國債、回購,還有套利、量化對沖等」。
王建中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通過多品種組合投資形式,能夠讓公司的收益更加平穩。不過,隨著管理規模不斷擴大,收益可能會略微下降一些,「雖然到時候倉位會低一點,但大體情況還是一如既往,因為我們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復利」。
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王建中也有自己的打算,「我希望中蘭投資能夠穩妥持續的發展。雖然私募將迎來發展的好時機,但私募市場魚龍混雜,未來一兩年肯定會面臨一場洗牌,能夠生存下來的才是最後的贏家」。
「接下來我想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管理規模,在此基礎上擴大資金管理規模,最終做一個大的混合型的私募機構。」這是王建中及其團隊今後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