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美兩國 人均收入差多少
美國人均工資的購買力是中國城鎮人均工資購買力的17倍。
具體分析如下: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美國1.3億勞動人口的年平均工資為43460美元,美國16G的iPhone 4S的含稅價為694美元,一個美國勞工平均可以購買62.62部iPhone。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告,2011年中國城鎮人均年工資為15412元,中國16G的iPhone 4S的含稅價格為4200元,一個中國城鎮勞動者平均可以購買3.67部。
如果用iPhone發工資,美國人均年工資是我們的17.07倍 !
在美國,一輛寶馬328i的含稅價格為40867美元,一個美國人一年的工資收入可以購買1.06輛。
在中國,同樣的一輛寶馬328i不含購置稅的價格為426600元,一個中國城鎮勞動者一年的收入只能夠購買0.04輛。
如果我們的工資是用寶馬328i支付的,美國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平均是我們的29.44倍!
如果用LV包支付工資,美國勞動者的年均工資是我們城鎮勞動者年均收入的19.43倍;如果用住宅支付工資,美國的人均年工資是中國城鎮就業者人均年工資的9.18倍;如果用豬肉支付工資,美國的人均年工資是中國城鎮就業者人均年工資的9.88倍!
僅就上述五種商品來看,美國人均工資的購買力是中國城鎮人均工資購買力的17倍。
② 2020年中美gdp總量對比
2022年1月17日,國際統計局公布了我國2021年度經濟發展有關數據,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也就是說,實際增長遠超年初制定的6%的目標。
如今,我國經濟總量達17.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已經超過世界人均水平。面對2021年疫情的沖擊,我國經濟總量有增無減。
反觀美國,2021年GDP23.0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6%。雖然美國仍然位居第一,但我國與美國GDP之間的差額,已經縮小到5萬多億美元。我國與美國未來差距是縮小還是拉大,小夥伴們怎麼看?
一、穩中求進
面對2021年度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採取多項措施,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增速達到9.8%。為我國2021年度經濟增長達標甚至超額完成奠定了基礎。
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依舊面臨外部不確定因素。對於我國而言,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基本上回歸到正常水平。預計2022年GDP發展增速在5.5%左右,全年繼續朝著穩中有進的態勢發展。
反觀國內一些發達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採用增發貨幣的方式,導致流動性泛濫。以美國為例,繼續在經貿領域對我國進行不合理的「壓制」,這些行為都會對我國外部環境產生影響。
回望我國經濟發展歷程,都是在高基數的基礎上不斷增長的。2021年我國名義GDP從101萬億發展到114萬億,增長量相當於較大經濟體的總量。
德國2021年GDP增速在2.7%左右,英國和日本分別下調至6.9%和2.4%。我國經濟與日、美、英、德相比,都是名列前茅。即便是在外部環境帶來的高壓力下,我國經濟發展也出現了許多亮點。
未來疫情反復不僅僅是短期影響,而是影響長期發展的因素之一。如何促進內需,保證經濟主體的增長?最主要的幾點就是保就業,此外還需要保證市場主體和財政金融政策的有效實施。
若要保證2022年能夠做好統籌規劃,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結構性調整力度。此外提升政策實施的精準性和可出席性。還要做好財政收支的跨周期平衡。備足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的財力。
為了推動2022經濟多方面改革和發展,還需要多個方面著手努力。比如通過城市更新基礎建設以此帶動投資,以碳達峰和碳中和為目標穩步推動產業轉型和升級。引導民眾提升消費方式,促發經濟新增長點。
總之,保證我國經濟2022年平穩和可持續增長。還要關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和技術突破。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找准著力點和認真規劃,以此帶動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總結:
2022年是我國經濟發展極為重要的一年。2021年我國不僅達成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更是在國際環境不確定的影響下超額完成了經濟增速發展。如今,我國經濟與排在第一的美國之間差距越來越小。
提高我國經濟全要素發展還需要盤活其他生產要素,激發經濟創新發展新動力。未來十年我國經濟總量有望登頂世界第一,小夥伴們有信心嗎?歡迎留言討論。
","force_purephv":"0","gnid":"908a5f1afda1f230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314","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d6b08ffae7bba9d.jpg","width":"640"},{"desc":"","height":"2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d8bc3a40194536a.jpg","width":"554"},{"desc":"","height":"2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5910c37e7360fcc.jpg","width":"554"}]}],"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46260134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49539ef6fac95680","src":"阿嬌阿倩","tag":[{"clk":"keconomy_1:gdp","k":"gdp","u":""},{"clk":"keconomy_1:央行","k":"央行","u":""},{"clk":"keconomy_1:疫情","k":"疫情","u":""},{"clk":"keconomy_1:數字經濟","k":"數字經濟","u":""}],"title":"最後沖刺!中美GDP差距縮小到5萬多億美元,一場變局正在發生美國gdp2020年總量是多少? - : 2019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GDP):21.4萬億美元(按當年價格計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5111萬美元(按當年價格計算).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3%. 通貨膨脹率:1.6%. 【財政金融】2019年,在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2020年中美經濟總量各是多少 - :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 GDP 肯定靠前 但那個不能絕對反映中國的經濟實力
202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約是多少? : 去年美國GDP14.657萬億美元 . 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學協會5月16日公布的一項針對41名經濟學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美國經濟只能以2.8%的速度擴張
中國GDP何時超過美國? : 最快2020年,最遲2022年,目前中國經濟放緩了,2015預計增長百分之七左右,截至2014年底中國GDP10.4萬億美元,美國17.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的百分之六十.按購買力算的話中國2014年10月就超越美國了.未來7年內中國不發生戰爭的話,中國GDP完全有可能超越美國,重回世界之巔.
中國GDP何時能趕上美國: 美國2000年的GDP大約是10萬億美元,中國是1萬億美元,過去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比美國高6個百分點左右,但是未來25年會降到5個百分點,2025年到2050年只比美國高4個百分點.以此推算大約到2050年,我國的GDP可以達到美國同期的9成,加上人民幣升值,應該可以達到甚至超過美國同期的水平. 至於人均GDP就要再等50年,大約2100年可以達到美國的水平.
中國GDP總值在世界的位次 - : 1999年中國經濟的世界排名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按美元匯率計算的中國GDP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從1995年的世界第7,到2000年超越義大利排名第6,2003年以來歐元升值,中國GDP排名不升反降,又回落到官方認可的第7位.中國...
2020年中國gdp可以超過美國嗎? - : 有這個可能性,但作為中國人別拿這當回事更不要因此自豪,國民窮富講的是人均而不是總量
中國在2020年在全世界GDP、軍事力量、經濟、人口大概是什麼樣的排名? - : 經濟方面:如果按目前的增速:中國每年遞增9%,15年後經濟總量是現在的3.64倍;美國每年的增速是是2.5%,15年後經濟總量是4.238,依然比中國多0.59,中國仍然是第二.2028年,美國經濟總量是4.56,中國經濟總量是4.32,是美國領先中...
③ 中美國際收支失衡原因
一國的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與所有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經濟交往的貨幣價值記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國際收支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定時期國家的統計報告表,說明了:1)一個國家的經濟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收入的交易;2)該國的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要求權和債務的變動;3)單方轉移的平衡項目。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種統計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記錄、分類、整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里(通常為一年)所有的國際經濟交易,用來表示這個國家對外經濟的全部情況。一般說來,國際收支平衡表包括的主要項目有: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結算或平衡項目。
(1)經常項目。這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項目,是本國與外國之間經常發生的國際收支項目。如果經常項目差額有盈餘,那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國外財富凈增加。表示一國對外有凈投資,包括商品和勞務。經常項目赤字表示當事國進口更多的商品、勞務,成為國際債務者,意味著外國對本國有凈投資。經常項目的差額又等於一國國民凈產值與國內總開支之差。若國民凈產值大於國內總開支,超過部分即相當於各種形式的對外投資部分,包括國際儲備資產的積累。若總開支大於國民凈產值,超過部分即相當於各種商品勞務或資本形式的外國資本輸入。經常項目又分為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和轉移等三項。
1.貿易收支。貿易收支又稱有形貿易收支,包含進口和出口貿易收支。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進出口商品價格都應按離岸價格(FOB)計算,但事實上,各國的掌握並不一致。一般說來,大多數國家對出口商品價格都按離岸價格計算,而進口商品價格則按到岸價格(CIF)計算。
2.勞務收支。勞務收支又稱無形貿易收支,其內容有運輸、保險、通訊、旅遊等各種服務的收入和支出,以及由於資本輸出入、信貸和投資所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潤的收入和支出。還包括其他勞務收支:如使館費用、廣告費、專利費等等。
3.轉移收支,又稱單方面轉移。包括官方和私人的贈款、匯款、賠款、援助。所謂單方面轉移,意味贈方不想索取經濟代價,收方不需要還本付息的轉移,是無交易的國際經濟活動。
(2)資本項目。這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類項目,表示官方和私人長期與短期的資本流入和流出。資本項目記載的是金融資本的交易,國際資本流動交易對象有民間的和政府的。從期限看可分為長期資本與短期資本。
1.長期資本。長期資本是指一年以上和未定期限的資本。主要用於融通商品與勞務信貸、直接投資、有價證券投資與貸款等。又分為政府長期資本流動和私人長期資本流動。
2.短期資本。短期資本指一年內迴流的資本,主要用於經濟交易差額的暫時融通,包括短期的借貸、存款和貿易信用。
(3)結算或平衡項目。包括錯誤與遺漏、分配特別提款權和官方儲備等項。
1.錯誤與遺漏。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所列各個項目的數字,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而復雜,來源於各個方面。統計數字和資料的不及時、不完全、不準確,往往是經常存在的。特別是短期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流動頻繁,形式隱蔽,很難獲得准確數字。由於上述原因,往往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不得不設立「錯誤與遺漏」項目,對這些不平衡的項目人為地加以平衡。
2.分配的特別提款權。特別提款權是60年代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建的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資產,是一種記賬單位。在某個基本期里,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討論同意,可增加一國資金(資產),這就是特別提款權的分配。特別提款權可以用來調節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可動用特別提款權償付逆差,並且可以直接用特別提款權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
3.官方儲備。官方儲備是指一個國家由官方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包括黃金、外匯和特別提款權。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國際收支不可能完全平衡,總會發生差額。如果不平衡,就要通過動用官方儲備,來彌補或軋平這個時期國際收支的差額,實現該時期國際收支的平衡。
④ 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引入的外資、對外投資分別是多少呢
只看到我國引入了大量的外商投資,卻忽視了我國對外投資也在快速發展!使得很多媒體和網友習慣性地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資,國內生產總值(GDP)應該遠大於國民生產總值(GNP)。
按照美國經濟分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20年年底,美國對外各項投資累計總額為32.16萬億美元,引入的各類外資累計為46.25萬億美元——無論是對外投資,還是引入的外資,美國都比我們高很多。
但是,我國是「對外投資大於引入的外資」,而美國卻正好相反——美國引入的外資,比對外投資整體高了14.09萬億美元。整體來看,美國是全球資本追逐的對象,其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外資。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⑤ 你如何看待中美老百姓在儲蓄觀念上的差異
沒多大區別
第一,目前中國的存款統計數字,主要來自退休金,年輕一代要麼一堆貸款,要麼一堆信用卡,沒多少存款的。中美儲蓄觀念的差別,主要來自消費模式決定的。中國人本月現金存著,然後一筆一筆消費,歐美是信用模式消費,工資或者退休金還信用卡。順便說一下信用卡,歐美幾乎人人有信用卡,而中國是多少人沒信用卡,花唄的崛起就是典型例子
第二,還和存款利息有關,美元存款利息低於人民幣,有時甚至幾乎零利息,所以歐美人收入都會投資的,存款不劃算。舉個例子你就秒懂,以銀行活期為例,年息也就1%左右,還不如放入微信或者支付寶,同樣都是隨取隨用,但收益差大了。但是零錢通和余額寶本質是貨幣基金,屬於投資,只是消費或者取現的時候,基金公司先墊付而已
⑥ 中美日主要經濟指標都包含什麼
1、地區生產總值
2、工業增加值
3、固定資產投資
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6、對外貿易(海關進出口總額)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消費物價指數(CPI)
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
11、外商直接投資(FDI)
12、外匯儲備
13、貨幣存量或流通量
⑦ 中美經濟的越來越緊密,對中美關系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中美經濟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經濟關系之一。無論是兩國之間的貿易、還是投資,都對兩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中美經濟關系是兩國利益通過市場機制的體現。中美建交31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了近120倍。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已累計超過631億美元。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增長較快,對美債券等間接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大。如此密切的經濟聯系說明中美之間優勢互補,利益相依。中美經濟關系給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兩國合作,宏觀經濟受益。美國進口中國產品,中國增加對美投資支持了美國經濟多年的低通脹、高增長。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降低了美國利率,為美國減少了國債利息支出,使美國深受其益。同時中美經濟合作也支持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促進了就業、增長、工業化、城市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
兩國合作,世界受益。中美兩國經濟關系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中美兩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果斷採取宏觀經濟刺激措施,為兩國經濟恢復增長和世界經濟的復甦作出了貢獻。
事實證明,中美經濟關系利在兩國,惠及全球,人民受益是中美經濟關系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根本動力。在中美經濟關系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兩國在一些問題上也難免會出現矛盾和分歧,關鍵是雙方要認清中美經濟關系互利共贏的本質,從戰略高度,以全球化的視野和前瞻性的思維,通過平等協商和對話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努力維護和拓展共同利益,大力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兩國合作,人民受益。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使美國人民得到了很大實惠,降低了美國家庭消費成本,相當於每個家庭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別克汽車、摩托羅拉手機、沃爾瑪商場等美國品牌也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現代生活的組成部分。
1:避免歐洲沉淪成為雙方利益匯合點
歐債危機過去一年屢現險情,歐元區整體經濟事實上已經重陷衰退。在此背景下,中美之間較之以往增加了一個共同話題,那就是如何攜手防止歐洲整體沉淪,並且避免危機向更大范圍擴散。歐洲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都是其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拉動力,維穩歐洲經濟已成為雙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
近一兩年歐洲因債務危機步履蹣跚,但其經濟基本面還遠未坍塌,過去藏富於民的政策也使其尚有能量解決問題。眼下應對危機的關鍵還在於如何籌資自救。從這個意義上講,歐債危機必須靠自身解決。因此,對於中美兩國來說,最值得探討的並不是如何向歐洲伸出援手,當務之急是如何以歐債危機為教訓,在全球治理領域加強合作並取得突破,使得問題不進一步惡化,並且防止新的國家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如果全球經濟不能平穩發展,中美兩國無疑都將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
外部環境惡化
2:凸顯中美經貿合作重要性
此次中美雙方圍繞經貿關系的討論同樣離不開全球經濟復甦乏力這個外部環境,特別是中美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歐洲需求疲軟,客觀上更凸顯出中美兩國對彼此市場需求的加大。從美國方面來看,內外不平衡是其後危機時代面臨的重點問題,落實到具體任務即是增加出口、創造就業以及重振高端製造業。為盡快扭轉局面,奧巴馬政府2010年3月提出5年內美國出口倍增的計劃,然而到目前為止情況並無實質改觀。毫無疑問,在歐洲與日本持續疲弱的情況下,美國最主要的潛在市場就在中國。從中國方面看,雖然內外不平衡也是其目前面臨的問題,但是經濟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尚不可能迅速降低對外部依賴的情況下,外部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仍然起著關鍵作用。顯然,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市場在美國。
除貿易往來外,促進相互投資、加強金融合作是中美解決各自失衡問題的共同選擇。要縮窄對華逆差,美方至少應在兩方面放下心中芥蒂:一是放寬對華高新技術出口的限制,二是減少中國資本進入美國市場的障礙。此外,協助而不是壓迫中方推進金融改革也符合中美雙方共同利益,美方能夠起到正面作用的領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匯率改革,認同人民幣改革需穩步逐步推進,欲速則不達;二是確保中國外儲資產安全,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元資產的安全。此外,雙方在新能源技術與研發領域也存在較大合作空間,應以開放心態謀求共同進步,把握這一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新經濟增長點。至於美方關注的中國市場准入、服務業開放、政府采購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中方應給予充分考慮,但美方需擺正心態,所有問題的討論應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一方指責另一方。
3: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走勢
已接近平台期
人民幣與美元幾乎是每一次中美對話、互訪前媒體熱炒的話題,此次也不例外。不過,伴隨人民幣前期的持續升值以及美元的持續貶值,美方施壓人民幣匯率升值的空間已十分有限。人民幣匯率近期已接近平台期,寄望人民幣一味升值不符合常理,相信美國方面也會正視現實。相比之下,受益於美國全球首屈一指的大手筆量化寬松政策以及投資者避險情緒影響,美元指數近期徘徊於78附近,美債收益率已達階段性低位,這令包括中國在內所有持有美債及其它美元資產的國家、機構和投資者都感到不安。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美國當局在做政策抉擇時不能僅著眼本國利益,還需要承擔起國際義務。如果全球經濟因為美國政策的溢出效應受損,最終受傷的無疑也包括美國自身。
除上述話題外,媒體猜測蓋特納極有可能游說中國當局參加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近期的敘利亞,朝鮮問題等都能看到美中合作的緊密,雙方的緊密關系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利益關繫上的。中國一向反對伊朗發展非民用核能力,其堅守這一立場的政策不應也不會因為美國的想法或戰略而受到影響。「是否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或採取其它行動,完全取決於中國當局自己的外交決斷,這一點不會因為蓋特納此番來訪而有改變。
總的來說,中美經濟關系的緊密直接促使兩國經濟發展,促進中美文化交流以及技術引進和發展,促進中美在國際事務中的高層次合作,從而不斷提升兩國更高的國際影響力。
⑧ 用馬克思原理分析中美關系現狀及未來趨勢
中美關系在未來總得趨勢是競爭與合作。當然也會有矛盾這是無法改變的,但不是不可調和的。在當今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作為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在很多利益上是共同的。所以中美關系還會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但能發展的多好並不明朗。
馬克思其實也是一種早期的社會經濟學理論,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質條件即生產中的生產資料,經濟活動以及社會需求的關系。認為這些關系組成了社會結構的基礎以及其上層建築。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生產要素在一個社會政治體制安排下沒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階級沖突產生的一個原因。
雙邊貿易關系
2018年來,中美經貿問題突出。美方對華連續採取201、232、301等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多輪關稅,將中國列為所謂「匯率操縱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
中方不得不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同時,中方始終堅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中美經貿問題。
截至2019年12月,中美雙方共舉行了13輪經貿高級別磋商。2019年12月13日,雙方宣布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受兩國經貿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中美雙邊貿易和投資出現下滑。2019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5412.2億美元,同比下降14.6%,中方順差2958億美元,同比下降8.5%。中國企業在美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3.3億美元,中美雙向投資累計接近2500億美元。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累計71914個,實際投入金額約878.8億美元。
2020年1-8月,中美貨物貿易額3443.0億美元,同比下降3.5%,中方順差1878.2億美元,同比下降3.9%。中國企業在美直接投資30.9億美元,同比下降18.6%。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20年8月底,美對華投資實際投入893.7億美元。
以上內容參考 外交部——中國同美國的關系
⑨ 如何看到中美間稅收,成本,辦廠投資比較及相關案例
中美製造業真實成本對比 結果驚人。以往我們總是和印度、越南對比製造成本,其實中國最大的製造業競爭者是美國!所以,外貿同行們,再拼價格是不行了,接下來中國的製造業出路在哪裡?是時候靜下來思考未來10年外貿應該怎麼做了!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4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6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中國的製造業成本為何變得這么高?以下是一位熟悉中美製造業的浙江老闆給出的成本對比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同行中最早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一直位居國內同行出口的前二位。目前,公司佔地7.9萬平方米,500名員工,5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10萬噸。
去年,「江南化纖」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成為首家在美國建立再生聚酯短纖維製造工廠的中國企業,一期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美元。「江南化纖」反映,去美國投資辦廠,主要原因是國內綜合成本連年攀升,頗感吃力。「江南化纖」測算比較了創辦相同規模企業的中美成本,並提供了部分成本構成對比表。
1、土地成本:中國是美國的9倍
國內地價是美國地價的9倍,並且美國是永久性產權,我們是50年產權。例如,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業用地價格是18萬元/畝,目前美國地價僅為2萬美元/英畝,相當於2萬元人民幣/畝,如果按照現在許多縣城工業用地100萬元/畝算,是美國的50倍。
2、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
國內物流成本是美國物流成本的2倍。以油價為例,中國的油價是美國的2倍,油價高,物流成本也就高。何況中國還有全世界少有的過路費、過橋費,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而美國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庫存費用,二是運輸費用,三是管理費用。比較近20年來的變化可以看出,運輸成本在GDP中比例大體保持不變,而導致美國物流總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庫存費用的降低。
3、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
最便宜的國內借款成本年利率6%,是美國成本年利率2.5%的2.4倍。按每噸7000元人民幣或美國1100美元資金、4個月一周轉,國內借款成本年利率6%和美國成本年利率2.5%分別計算公司運營資金財務成本:國內是7000元*4*0.06/12=140元、摺合22.58美元。美國是1100美元*4*0.025/12=9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5倍。
還是正常的銀行借款,如果資金來自年利率超過10%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利率15%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年利率20%的民間高利貸、企業不堪重負。
4、電力/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倍以上
國內能源成本是美國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美國除開夏威夷的電價特別貴外(海島地區沒辦法),其他州的電價都不貴,以德州為例,其電價摺合人民幣才2毛錢。
由於我國對電力、天然氣直接定價的原因,企業用電用氣用油價格居高不下。按國內每噸耗電450度、電價0.76元/度計算,單位生產成本342元,摺合55.16美元。美國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單位用電量相應增加10%,每噸至500度,按照電價0.05美元/度計算,單位生產成本25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2倍。
5、蒸汽成本:中國是美國的1.1倍
還有蒸汽部分,國內用熱電廠蒸汽,按每噸消耗蒸汽1.6噸、單價190元/噸計算,單位生產成本304元,摺合49.0.美元,美國用天然氣鍋爐**蒸汽,按天然氣價格為0.48美元/therm、單價14.52美元/噸計算,單位生產成本23.23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1.1倍。
6、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
國內配件成本是美國配件成本的3.2倍。國內設備性能略差,工人操作習慣不良,每噸單位配件成本約100元,摺合16.13美元,而美國生產線設備性能較好,工人操作習慣好,每噸單位配件成本5美元,國內比美國高出3.2倍。
7、稅收成本:美國稅收優惠力度大
在中國,各種稅收不斷,把企業壓得喘不過氣。廣州一家物流公司,運送一批貨物到海南,總收入為1.9萬元,但利潤僅有216元,其中上稅需要1260元。
而美國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業,常常給予企業優惠的稅收政策,比如房產稅優惠30年內有效,如果公司達產,30年內將給予30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
8、清關成本:美國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
在美國投資辦廠無需支付進出口清關成本。國內企業原料均進口,假設進品環節費用不含內陸運費、關稅、增值稅、僅各類手續成本約為3500元/櫃,每櫃按20噸裝計,則為175元/噸,摺合22.58美元/噸。
國內企業成品出口,假設出口環節費用不含陸運費,僅各類手續成本約為1600元/櫃,每櫃按20噸裝計,則為80元/噸,摺合12.9美元/噸。如果加上運費等,成本還要大幅增加。
9、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
盡管美國勞動力成本是國內勞動力成本的2.57倍,但美國自動化程度高,用工少。國內兩條月總產量為4500噸的生產線用工250人,美國設備改進,同產能兩條生產線才用工180人。
照目前國內工人工資上漲趨勢,如考慮國內5年工資再翻倍、10年工資翻兩番計算,那麼中國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優勢了。
10、折舊成本:美國是中國的1.7倍
美國折舊成本是國內折舊成本的1.7倍。同產能設備及土地廠房,國內生產線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美國生產線投資2500萬美元、按15年折舊年產50000噸計分別計算噸折舊成本:國內9000萬/15年/50000噸/年=120元/噸,摺合19.35美元/噸。美國是2500萬美元/15年/50000噸/年=33美元/噸,高出國內1.7倍。
11、廠房建設成本:美國是中國的4倍
美國廠房建設成本是國內的4倍,但十年以上二手廠房價格根據年限則是新廠房的1/8-1/2,而且普遍性能良好。
綜合以幾點來看,隨著國內環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續攀升,中國製造成本已經和美國製造成本相當,在一些行業將會超過美國製造成本。「江南化纖」是個案,但國內製造成本的連年大幅攀升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製造已經「未強先高」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警覺,想方設法降低製造成本,努力提升「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⑩ 中美實際收入比列
根據中美統計局部門的人均收入對比來看,中國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中位數差不多2.4萬,美國只統計平均工資,美國2018年平均工資4萬美元,中位數2.5萬美元。
從統計數據看中國和美國收入還差很遠,平均看中國是美國的10%,中位數看中國是美國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