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價值投資是什麼還有哪些投資方法如何理解價值投資
一、什麼是價值投資,還有哪些投資方法?
所謂價值投資:簡單來說,是利用市場價格與實際價值的差,並相信價格最終會反映價值,所以在價格低於價值一定程度的時候買入,在價格達到或者超出價值一定程度賣出的投資方法。
除了價值投資外,還有幾類投資方法:
a. 技術投資者
這類人通過k線圖、macd等等各種圖標和指標來預測趨勢,判斷入場和出場時間。
b. 指數投資者
這類人通過構建復制某類指數,比如滬深三百等等,復制指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只為獲得和指數盡可能相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這類投資者存在的原因是,從長期來看(參看《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百年史》),股票指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還是跑贏了通貨膨脹的,遠高於黃金、債券。
c.組合投資者
這類人是現代經濟學家慢慢搞出來的一個流派,按照現代組合理論、β風險系數等,按照波動評估風險,根據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構建不同的「風險」承擔水平下的投資組合。
上述幾類投資者,個人對於價值投資和指數投資還是比較認可的,另外兩類投資,個人是不能認可的。只是因為另外兩類從數據和理論上,能夠說服得了我。
價值投資者其實也有一些分類,雖然核心是一致的,但因為術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流派。如果需要了解,可以進一步細說,也可以看一些相關書籍,比如價值投資中的格雷厄姆、巴菲特、鄧普頓、約翰聶夫、菲利普費雪等等
二、如何理解價值投資?
1、價值投資的核心是什麼
這個其實很有爭議,但總是脫不了如下幾點(也許會有遺漏,這些知識體系很久沒有回顧,有些遺忘)
a. 市場先生(價格與價值)
來源參見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希望沒有記錯),即說明市場就像一個市場先生,每天都會過來跟你報個價格,有時候市場先生充滿了干勁和狂熱,價格會遠遠超過價值,有些時候市場先生會非常悲觀,價格會遠遠低於價值,不論你是否接受這個價格,第二天他總會來繼續報價。
比如一個公司可能一天內價格跌90%,但公司的價值不可能一天內變化這么大。
b. 價值回歸
價格終究能反映價值,這里還有一些有效市場的概念,所謂的弱有效市場、半強有效市場、強有效市場,越是強的有效市場,即使有偏離,價值回歸的也愈快。
價值投資者完全可以利用市場先生的情緒帶來的報價,來在市場先生在悲觀時遠遠低於價值的報價來買入,而在價值回歸時賣出,從而獲得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c. 安全邊際
再強大的預測者,也不能准確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亦難以准確的判斷價值,所以一定要留下災難的緩沖器,這個就是安全邊際。
即假設你認為價值是100,價格到了90,有可能你的價值判斷是有較大偏差的,實際價值可能只有80,此時買入依然有較大損失的可能性。但如果現在價格到了50,就有50%的安全邊際,即使實際價值只有60,你的錯誤幅度達到了40%,依然是存在盈利可能性的,這就是安全邊際理論的實際概念。
當然,一定程度的分散投資也是一種,分散的程度,不同的流派的思路也不一樣。不詳細展開。
能力圈也是一種, 一個人總有自己擅長的,也有自己不擅長的,如果一個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投資,那麼出現失誤的可能性就會更小,其實個人認為
其他還有一些被認為是核心的,比如集中投資、能力圈等等也有被抽出來作為獨立的核心。
2、如何理解價值投資的內涵
我們需要對價值投資的概念進行深化及廓清。如何深刻理解價值投資的精髓,將是我們正確操作的指導思想。按照經典的價值投資理論,價值投資的三要素從最基本到復雜的順序就是資產的價值、盈利能力、成長性的價值。我們分別從這三個要素闡述投資機會的選擇。
要素一:盈利能力價值--已被充分挖掘且一直在延伸
在這里我們把盈利能力價值提前闡述,其原因是2003年價值投資的主要特徵就是把盈利能力價值的投資演繹得淋漓盡致。2003年的價值投資實踐是基於行業復甦和經濟新周期的綵排。在這一年中,動態市盈率的大小成了以基金為首的正統機構投資者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選股標准。鋼鐵、石化、有色金屬、能源等生產原材料的持續漲價增大了投資者對他們的盈利預期。這種在一至兩年之內可以很明顯、快速地在報表的帳面中體現利潤的盈利能力獲得了基金機構的首肯。這種因為整個行業價格復甦而增加盈利能力的股票在二級市場被熱烈吹棒而被稱為「金花」。不可否認,在今後的一至兩年內有色金屬、能源、石化這些周期性行業的股票由於價格仍將持續上漲而將使他們在2004的二級市場仍將有所表現,但「花無百日紅」,除了少數具有核心競爭力龍頭企業之外,這些周期性的企業整體將不能再現2003年50%左右漲幅的輝煌。
我們認為,2004年市場仍將挖掘企業的盈利能力價值。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預期必將帶來更多行業復甦和消費升級。盈利能力的挖掘將由外延式的盈利增長模式(漲價概念)逐步過渡到內涵式的盈利增長模式。在這其中的過渡階段,兩種盈利模式都將得到市場認可。如建材產品水泥的上漲,農產品及替代品價格的上漲,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復甦,相關上市公司仍將受益。同時消費升級變遷導致一些最終消費品行業龍頭持續盈利能力大為提高。這些行業龍頭盈利模式主要是其具有核心競爭力從而帶動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這種盈利模式是由銷售量的擴張所引起的,而不是由膚淺的漲價概念所形成的。如住宅業的萬科A(000002),汽車業的上海汽車(600104),通訊業的中國聯通(600050),紡織服裝的雅戈爾(600177)、啤酒業的青島啤酒(600600)等將受到市場青睞。
另外有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價值遠低於資產重置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管理層不能利用現有資產創造出應有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水平,解決方案就是改變現在管理層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或者是通過變更整個上市公司的資產,從而獲得新的資產,產生新的盈利能力。這個制度變遷的機會就是通常所講的重組。在中國證券市場此種示例層出不窮,如ST華靖2003年電力資產的注入,使得公司盈利能力煥然一新。再如深圳本地股的興起顯然有關與深圳政府的重組力度有關。2004年仍可關注資產負債率不高,實力大股東入駐或具有實質性題材的重組類上市公司,如三星石化(600764)控股股東由蘭州天益特種潤滑油脂廠變更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後續的盈利能力價值有待挖掘。
要素二:資產的重置價值--從全球角度進行研判
格雷厄姆和多德定價模型的第一步就是計算公司的資產價值。公司資產價值在帳面上就體現為凈資產。凈資產減去二級市場價格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證券市場,由於市場效率的加強,這種明顯的安全邊際已經不存在了。所以這種最原始的價值投資在市場中並不盛行。然而市場不總是有效率的。通過對資產的重估,可以得出資產的重置價值。其中不動產土地由於經濟高速發展或所處區域地理位置較好往往可以得到較大的升值。2004年初國內市場有中線資金介入地產板塊,顯然就是由於土地重新估值溢價所造成的影響。在機構的上市公司投資報告中,曾對某些地產公司的土地溢價水平進行估值,得出某些上市公司估值水平高於二級市場現價的報告。如天房發展、銀基發展等。顯然,2004年價值投資的內涵比2003年有所深化,由2003年單純以動態市盈率為標準的直觀的盈利能力價值判斷轉向資產重置價值的挖掘。
除了土地估值水平由於經濟發展會大幅提高外,還有一些有潛在價值的資產並沒有反映在公司的報表中。上市公司有可能會從政府機關獲得一定區域經營的許可證,如從事電視、廣播的權力,如歌華有線。另外上市公司由於長期經營所具有的市場品牌優勢,也就是所謂商譽,通常也不反映在報表中。因此具有品牌優勢的上市公司如貴州茅台、萬科A、同仁堂也將成為深諳價值之道的價值投資者的選擇。
隨著2003年以QFII為代表的全球投資者的出現,A股市場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有必要從全球的視角來關注中國上市公司資產價格的變動。匯率的變化成為開放經濟中重新評估一國資產價格和各種類型企業價值的新角度。由於美元的大幅貶值,使得人民幣升值成為預期。若升值成為可能,則意味資源型及大宗商品的上市公司資產價值未來終將存在下降壓力,如煤、石油、有色、石化、農產品等,因為這些商品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是以美元計價,而含有大量資本品的上市公司資產重置價值就較大,如港口、機場、電力、地產類及以及美元債務較多的航空類上市公司等。人民幣有升值的空間,他們也具有價值提升的空間。因些2004年這些資產重估類的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要素三:成長性價值--最有待挖掘的價值特徵
作為價值投資理論的成長性價值與我們普通所理解的企業短期成長性不一致,它指的是企業擁有特許經營權而具有的穩定、持續的增長性。實際上可以把成長性價值等同於特許經營權。而特許經營權的概念特點是它能使公司獲得比其購買資產所需投資更多的收入,而它的操作型定義就是假設公司的盈利能力價值和重置成本都能精確的估算,公司的盈利能力價值超過資產重置成本的數額即特許經營權。現代價值投資最大的進步就在於意識到特許經營權的價值。
在實際的投資實際中,特許經營權的含義很廣泛,說白了,就是一種競爭優勢。它可能是政府創造的競爭優勢,政府頒發許可證給一家或幾家公司頒發許可證,允許它們從事某些業務,如海油工程是國內唯一一家依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集海洋石油工程設計、建造、海上安裝和調試為一體的大型海洋石油工程總承包公司,從事業務可以說是完全壟斷狀態,特許經營權明顯,這只個股成了機構的重倉股;或者是企業長期創下的客戶忠誠的信用度,或者是很高的進入門檻,如技術門檻、資本門檻等。我們其實可以在中國證券市場發現對特許經營權投資的萌芽。一些無法用市盈率解釋的品種成了機構的首選,如2003年的中國聯通(600050),的市盈率近40倍,但它是中國國內少數幾家能經營移動通信的公司之一;如2003年將有重大虧損的南方航空(600029)也成了機構重倉股,他是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而且航空公司受國家政策保護;如果用市盈率計算,中信證券的市盈率達幾百倍,但由於金融證券行業的特殊性使得獨具自己的投資價值。同樣具有特許經營權的電力行業市盈率普遍高於汽車、鋼鐵等行業。
按著特許經營權的思路去尋找2004年具有投資價值的板塊,我們認為除了航空、機場、電力板塊外,還有受國家金融政策扶持的銀行板塊,具有區域優勢的港口板塊。具有獨特經營權的歌華有線,技術門檻較高的中興通訊,另外在一些競爭性行業佔有市場份額較大、品牌優勢較明顯的行業龍頭如格力電器等,由於他們所具有的特許經營權,對他們的市盈率估值水平應該看高一線。
三、價值投資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方法
學無邊境,這里沒有說掌握了哪些就足夠了,但是有一些我認為需要了解的,「掌握」還是挺難的。
a. 證券市場基礎知識
比如什麼是股份、什麼是債券,什麼是分紅,什麼是拆股,什麼是可轉債,什麼是新股,什麼是年報,什麼是停牌機制等等。
b. 財務基礎知識
以能讀懂簡單的財務報表為基礎吧,價值的分析基礎就是年報,年報的基礎是財務報表。
c. 構建投資體系
慢慢形成和擴大自己的能力圈,形成自己的投資方法,不論是集中持股還是分散投資,不論是投資成長股還是煙蒂股,不論是消費企業還是周期企業,不論是股份還是債券,總歸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投資體系,並不斷的完善。
d. 公司知識、管理知識
投資其實是在經營公司,只不過是管理者在替你經營。需要有一些了解
e. 價值的估算方法
這里也有各種方法,比如凈資產法、自由現金流折現法、市場價值法等等。
f.更多
心理學、自然學科、其他知識體系等等,目的是為了相互參照,很多知識到最後是有共通性,另外,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總之,按照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結尾的話來說(憑記憶演繹,不保證是原話),價值投資是一種做正確的情況下,稍加努力可以獲得還不錯結果(按照我的理解,大概
Ⅱ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價值投資
股神巴菲特與彼得林奇是被投資者廣為熟知的,前者被稱為美國股神,五十幾年平均年復利率20%左右,後者被稱為傳奇基金經理,13年平均年復利率29%。
巴菲特沒有開宗立著是投資者的損失,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從巴菲特歷年致股東的信中,挖掘到投資的真諦。
如果不喜歡文字,那麼2017年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選擇。
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周期更長,也更為穩健;在這期節目中,將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與專注的復利投資。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則,與股神將會是非常激烈與精彩的收益比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麼《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教你理財》。
第一本系統性自述自己的投資理論,第二本繼續深化,第三本是封筆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薦,稱這或許是送給孫子最好的禮物。錯過任意一本,都是投資者的損失。
雖然巴菲特與彼得林奇都是價值投資的代表,不過,卻是截然相反的投資方式。
1、股神的復利
投資,並非是巴菲特最喜歡的事,其實他最喜歡的是復利。這是他小時候就發現的有趣游戲,為此痴迷了一輩子,通過投資,可是理想的實現復利,所以巴菲特喜歡投資。這也被他稱為,幸運的人生,跳著什麼舞去工作。
復利,也被愛因斯坦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斯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只有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所以巴菲特會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資越早越好。
2、股神買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著買股票;牛市相對悠閑,往往捨不得賣股票。
1998年,可口可樂約48倍估值,對於業績穩定的大盤藍籌股,這明顯是高估了;或許是因為董事會席位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現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沒捨得賣。
在此後十多年的時間中,可口可樂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整日閱讀,並不悠閑,這也是他的樂趣。相比於彼得林奇,那是無比悠閑。
並且,巴菲特的投資真諦,是普通投資者學不來的。
因為他買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現金流。
受到了黃金搭檔芒格與費雪的影響,巴菲特拋棄了導師格老的煙蒂股投資法;轉而開始買入優質企業。其實隨著資金量的增長與美國經濟的復甦,巴菲特遲早會走上這條路;同樣,按照他所言,如果沒有芒格,會比現在窮的多......
此後喜詩糖果是買入優質企業的第一次試水,很成功,股神嘗到了甜頭,再也收不住手。
當年巴菲特收購喜詩糖果,只給留下了1800萬美元的利潤,維持生產使用。此後喜詩糖果大約20年的時間中,為伯克希爾上繳了4億元左右的利潤,通通被巴菲特拿來買股票。
喜詩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罷不能。從此,他主張,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上市公司。
有兩點原因:
1、優秀的上市公司股價很難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賺取利潤的方式已經改變,並非股價的波動,而是收購上市公司,掌握背後的現金流,拿來繼續投資,等同於獲取了沒有代價的資金。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說,股市關門也沒事。他掌握的已經不是股票,而是背後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現金流。無論牛熊,都賺錢......
這也是普通投資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嘔心瀝血的原因。
3、勤奮的兔子
如果說股神巴菲特是一隻永不停歇的烏龜,那麼彼得林奇就是一隻勤奮的兔子。
有這樣一組數據:他一年的行程10萬英里,也就是一個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閱讀。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談。
他大約要聽取200個經紀人的意見,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幾打經紀人的電話,每10個電話中他大約要回一個,但一般只交談90秒鍾,而且還好幾次提示一點關鍵性的問題。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個月要對將近2000個公司檢查一遍,假定每個電話5分鍾,這就需要每周花上40個小時。
4、彼得林奇的無奈
相比於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簡直忙到「死去活來」,這也是為了追求業績沒有辦法的事情。 他退休後,可以擔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經理,不用工作就可以獲取大概四千萬左右的年薪(1991年),為了名譽,他拒絕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齡是46歲,正直壯年,事業的巔峰時刻。原因在於,陪伴家人,以及受夠了高強度的工作。
的確,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復合增長,是嘔心瀝血換來了;在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
賺再多的錢,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進行......
他有著無奈的,號稱無股不買的稱號;據統計,他每天大約賣出一百隻股票,買進一百隻股票,換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資者認為彼得林奇是做短線的;其實,林奇是做中長線的,只不過操作更加靈活。
熱點,不追;
題材,不買;
無業績;不買;
林奇玩轉了六類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還是業績。
這種操作,有風格原因,也有行業原因,存在無奈。
與巴菲特不同,基金買股票,有著倉位限制;對於房利美的投資,林奇買到了基金的資產的5%,這已經是所能購買的上限了。
否則,他還想買更多。
反觀股神,可以隨便買,看好之後,直接買下來......
受到行業的限制,這就是彼得林奇的無奈。
5、截然相反的價值投資
縱然彼得林奇不會買入沒有業績的題材垃圾股,可從頻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賺取的其實是股價的波動,也就是短線投資者口中的差價。
有些股票甚至因為怕錯過,買入後在觀察......
畢竟,他最多投資過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將每一隻股票的商業邏輯都看的透徹。
這點與股神巴菲特不同,他買入的每一隻股票,都是完全明確其中的商業邏輯,所以買入就是重倉。
也有很多投資者說,巴菲特是分散投資,這種說法很扯淡。
的確,巴菲特買過幾十隻甚至上百隻股票,畢竟資金量龐大,且買入就是大手筆。看好後要麼買下來,要麼買成大股東......賺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現金流(免費投資資金)。
這就是巴菲特與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倉買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獲取自由現金流;後者分散投資,賺取的是價值投資的差價。
Ⅲ 價值投資的要點有哪些
1、選擇優質行業:價值投資理論認為首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其次要選擇穩定性強的行業,行業選擇是擺在價值投資的第一位置上的。
2、選擇優質企業:挑選出那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優秀企業應該在財務杠桿不太大和沒有重大資產變動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
3、股票價格合理:有些投資者可能認為只要是優秀企業,任何價格都可以買進,這樣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以合理或便宜價格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才能稱得上是一筆好的投資。
4、長期持有:長期持有被認為是價值投資理論中最有效的一部分。但長期持有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投資者千萬不要以為什麼股票都值得長期持有。
5、適當分散:投資組合中保持合理的股票數量,且都比較優秀,這樣能夠大大降低風險。
在投資市場中短期的投機交易者越來越多,有耐心的價值投資者越來越少,想要真正的看懂價值投資,需要靜下心來努力去鑽研。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價值投資的要點有哪些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Ⅳ 買兩只股票,計劃放十年,可行嗎
炒股手中持有兩只股票,計劃持有十年時間,這樣的炒股方法到底可行嗎?這種持股方法是可行的,下面說說這種持股方法的具體理由。
理由一:因為買兩只股票已經把倉位做出了風險控制,這是炒股最好的方式;意思就是分散投資,不能把資金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兩只股票最起碼會有一個照應,哪怕其中一隻股票出現殺跌,另外一隻股票可以進行調動倉位進行自救,這是持有兩只股票的最大好處。
如果股票不行,越持有越套,類似中石油這樣的股票,持有十年依舊虧損累累,所以持股十年的前提條件就是持對股票,持對股票這種做法是非常可行。
永遠都要清楚真正在股票市場賺錢的要麼就是莊家,要麼就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想要在股票市場一夜暴富的,或者想要短線賺大錢的,這些股民投資者最終的虧損退場,這就是現實的股票市場。
Ⅳ 有哪位大蝦知道證明金融學上的投資分散效應的方法
最好的保護是分散投資
馬克•墨比爾斯
身為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的執行總裁,馬克•墨比爾斯掌握著13隻新興市場基金。他與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同列為《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10大頂尖基金經理人」。不僅如此,他還擁有一個令人起敬的頭銜——新興市場教父。
馬克•墨比爾斯投資理財策略到底有何獨到之處,使他能獲得盛譽,同時使其操盤的基金績效卓越?他公布了30年來的全球投資經驗,並且提出獨到的15條法則,供投資者在全球股海騰挪及基金投資時提供參考。
法則一:腳步與眾人相反
最好的出場方式不是等市場下跌時恐慌性拋售,而上漲時就分批出場。在恐慌性拋售下,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可能出現被低估的價格。當所有的人都悲觀時,通常是墨比爾斯開始轉為樂觀的時候。
法則二:最好的保護是分散投資
投資無國界,只要具有獲利潛力的公司,不論在哪一國家,都應列入投資組合。反映分散投資的概念,近年來愈來愈多分散單一國家風險的共同基金類型出現。
法則三:投資新興國家的理由是成長
如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這3個新興國家在過去10年中,全體經濟規模成長118%,而英國、美國和日本這3個國家加總的經濟規模,在過去10年只有58%的成長。與此同時,目前全球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值平均達6.6%,遠比發達國家的2.9%高。
法則四:經營團隊的素質,是選股的最高標准
這就是為何墨比爾斯365天中有250天是往返世界各國拜訪上市公司,會面公司經營團隊的原因。經營團隊的素質決定了該上市公司未來成長獲利空間,而在分析經營團隊時,深入拜訪了解經營理念,營運目標,甚至人格特質,以及各產業的挑戰,是幾項重要的觀察因素。
法則五:用FELT選擇股票或股市投資
所謂FELT就是Fair、Efficient、Liquid、Transparent。凡投資任股市前,都應該審視股價是否合理(Fair),股市是否是有效率交易(Efficient),是否具有流動性(Liquid),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否透明(Transparent)。
法則六:危機是開始覺醒的理由
1997年泰銖貶值引發亞洲金融風暴,泰國政府開始進行金融法規改革,人們擔憂未來的生活,也開始更努力工作,存更多錢。當大環境安然無事時,人們容易懶散,環境艱糟才是向前邁進的動力。
法則七:市場下跌無需恐•隘
如果能將投資眼光放長,承擔風險通常能有不錯的回報。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的1年間,香港恆生指數大跌55%,但從1998年9月低點以來的近1年,恆生指數大漲85%。
法則八:逢低布局不必在意一時漲跌
1993年泰國股市市值曾達1330億美元,而在1998年初時卻只剩220億美元,從短線來看,大盤還有下跌空間。墨比爾斯仔細選股時,發現當中有不少股票體質並不壞,是借著價格被低估,便宜買進來增加份額的時機。當投資標的的股價繼續被低估、股價繼續下跌,墨比爾斯還會再持續加碼。基金錶現從短期來看會而落後握有現金的基金,當市場開始觸底反彈,表現將在績優股帶領下超越大盤。
法則九:以資產凈值(NAV)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在考慮一個標的投資價值,可將該投資標的總資產價值減去總負債所得的凈值,除以發行在外的股數。如果此數值高於當前股價,表示該投資標的目前為低估,具有上揚潛力,反之則否。
法則十:投資前先了解證券交易所
這一原則尤其適用新興國家股市,它們大多僅具成熟股市的雛形,法令規章不完全且游戲規則多變,對信息掌握不足的投資者而言,猶如進入一弱肉強食的野蠻社會中。
法則十一:總體面常常與個別面相矛盾
以俄羅斯為例,總體經濟面相當惡劣,以此來看,並不適合投資。但該國從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為資本主義體制的過程中,蘊含了許多的高獲利契機,如國營企業的私有化,使得相關投資標的具有高度成長潛力。在此情勢下,透過由下而上的策略能有獲利機會。
法則十二:選擇投資標的須輔以實際調查
尋找更多更佳的獲利機會,也可分散投資單一市場的波動風險。但外國市場情勢瞬息萬變,只靠技術分析可能無法掌握全盤局勢,必須透過實際的調查訪問才能應對變局。
法則十三:從持有改為買進的理由
如果全球股市皆因一個國家短期因素而出現劇烈下跌,投資建議立刻從持有改為買進。1998年初的巴西里拉危機等於為投資者開啟了一扇大門,亞洲金融風暴使市場如同驚弓之鳥,輕易地就將拉丁美洲與身陷風暴的亞洲劃上等號,殊不知此乃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應對金融變動的效率也截然不同。盡管短期間對巴西里拉的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之後的跌深反彈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法則十四:政治不確定性是進入一個市場的通行標志
政治因素難以量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難以預測。政治風險也是投資機會,正因為許多好公司的股價在政治變動環境下,無法反映其真正價值,根據價值投資原理,股價終將反映企業價值。在許多政治面存在變數的地方,便有許多投資機會。
法則十五:不確定成為確定進場成本墊高
不確定性夾帶高風險,但高風險也意味高報酬。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當中,不確定性意味著機會,若能奠基於扎實的基本分析,當股價出現非理性下跌時,反而是逢低承接優質公司的好機會。當不確定消息消失,市場參與者可以預測未來的結果時,股價便不再具有吸引力。
格雷厄姆•弗蘭:投資經濟增長重心轉移
格雷厄姆•弗蘭在M&G全球基礎基金投資策略設計和開發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自從該基金推出以來一直擔任基金經理。在超過10年的時間里已取得了年均7.2%的回報,而在此期間與其基金對應的復合基準指數年均收益率為1.0%。弗蘭是M&G全球基本基金投資背後的思想領袖,他預見一個新興市場在蓬勃發展中對工業品和消費產品的強勁需求。這就是為什麼在歐洲投資者和基金投資領域M&G公司的明星經理弗蘭有著那麼多的粉絲。
堅定不移投資新興市場
弗蘭不談宏觀經濟,但他對新興市場的增長有自己的看法。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是他堅定不移的投資主題。30億人加入全球經濟的過程每天都在發生,這最終籽成為股權投資的偉大時代。由於經濟體的發展,這些新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會微妙地改變。他們正日益走向中產階層消費,他關注可口可樂、高露潔及食品和旅遊公司。
始終把投資者放在第一位
弗蘭從2000年就開始運作M&G全球基本基金,並著重指出他對客戶金錢的管理責任。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對投資者的關懷,這個世界似乎有極少數基金經理具有這樣的品質。許多人都是帶著自私的理由:金錢。
堅持自下而上長期投資
弗蘭將全球投資組合精煉為40~80隻股票,並長期堅持持有這些組合。他又是一個長期的自下而上的投資者一力拓和N413鑽石公司,這兩只股票自基金建立以來他一直持有。
強大的團隊調研方法
團隊是對沖基金行業中的精華:創新和獨立思考,尋找資產強健的企業。舉例來說,資產可以是一個煤礦,也可以是一個知名的品牌。公司必須有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業務模式,以便進行深入分析其未來盈利能力。
道德是選股的標准之一
弗蘭對企業道德責任極為關注是,他的目標是保持良知的基礎上成為成功的基金經理。隨著被投資公司明白他是一個長期持有者,他對公司的做法作出合理建議時,公司會聽取他的意見。例如,他曾威脅要撤回在一家礦業公司的投資,除非提高工作人員的淋浴設施。在這樣一個基金經理頻繁跳槽更換公司的時代,他明確表示將在M&G全球基礎基金留任多年。他相信,到2020年他堅持的新興市場投資理念會實現。
Ⅵ 證券投資過程中應該把握的重要原則都有哪些請說出5條來
應遵循的原則包括:
1、挖掘高景氣度行業的上游產業。核心資產主要分布在景氣度最高的幾個行業中,這幾個行業也是漲幅最大的行業,其中包括汽車、鋼鐵、石化、港口、電力等。但目前這些板塊的累計漲幅已經很高,沿著已經形成的價值理念去分析,我們應該尋找景氣度正在快速提高或即將大幅提高的行業——按照產業鏈的規律,行業景氣度存在一個傳導的過程,由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傳導,也就是說,目前景氣度高的行業,其上遊行業即將進入景氣階段。
2、長期看好壟斷增長型行業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大多數行業均出現快速增長態勢,但由於投資迅速增加,各行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有些行業甚至會出現投資過熱,最終導致行業惡性競爭,因此,上市公司業績無法保持與行業同樣的增長速度
3、堅守市場中樞的核心資產。目前,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價值投資理念已深入人心,一批業績優良、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龍頭公司被市場挖掘出來,形成了「核心資產」。未來這些核心資產價值仍會繼續挖掘,並有溢價空間。
4、克服暴利思維。有的投資者喜歡追求暴利,行情走好時總是一味地幻想大牛市來臨,將每一次反彈都幻想成反轉,不願參與利潤不大的波段操作或滾動式操作,而是熱衷於追漲翻番暴漲股,總是希望憑借炒一兩只股就能發家致富。願望雖然是好的,但追漲殺跌地結果卻是所獲無幾。
5、適可而止的投資原則。在市場整體趨勢向好之際,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忘記了風險而隨意追高。股市風險不僅存在於熊市中,在牛市行情中也一樣有風險。如果不注意,即使是上漲行情也同樣會虧損。
Ⅶ 股票市場的價值投資,能不能波段操作
個人認為價值投資是一種投資理念,投資風格,而波段操作是一種操作方法,價值投資當然可以波段操作啊!
長期價投股票是有一條價值曲線的。大致意思是超出價值曲線就是泡沫(股價上漲拉升之後賣出),低於價值曲線的時候是價值窪地(分批買入)!事實是股價時刻會圍繞著價值曲線再走,一旦偏離太高就是泡沫,一旦偏離太低就是窪地。對於股票來說就是以波段來操作,高了賣出低了買。
價值投資是以吃分紅再投資為主做復利增長,因此分紅穩定是比較重要的,並且分紅穩定的公司盈利一般也不會太差。除了復利以外就是在牛熊轉換時的差價,高估賣出,低估買入根據市盈率和市凈率以及市場情緒做出判斷,利用巴菲特的一句經典就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Ⅷ 巴菲特的投資特點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思想是一個嚴密的系統,包含五個要點,缺一不可:優質行業、優秀企業、合理價格、長期持有、適當分散。缺少其中一個要點,都有可能導致投資的最終失敗。
1、優質行業。巴菲特認為首先要選擇自己能理解的行業,這也是他不太喜歡投資高科技行業的理由;其次是要選擇穩定性強的行業,如資本性投資需求小、負債少而穩定增長的行業。巴菲特很少投資新興行業,在他看來新興行業可能意味著不穩定。行業特點決定了投資回報,有些行業無論怎麼努力也難以做大,有些行業一直衰退不能投資,所以行業選擇是第一位的。
2、優秀企業。巴菲特指的是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對此他有許多精闢的論述,比如經濟護城河理論、消費獨占概念和消費壟斷型企業理論、低成本結構的企業、能幹並以股東利益為先的管理層等。他還提出了優秀企業應該在財務桿杠不太大和沒有重大資產變動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
3、合理價格。有些投資者可能認為只要是優秀企業,任何價格都可以買進,這樣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以合理或便宜價格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才能稱得上是一筆好的投資。巴菲特最著名的論述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他常常能在金融危機一片恐慌或重大利空導致股票遭遇拋售時果斷買進。
4、長期持有。巴菲特的名言是「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鍾」。或許是因為有耐心的價值投資者太少,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的短期投機者,因此,長期持有被認為是巴菲特投資策略中最有效的一部分。但長期持有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下,投資者千萬不要以為什麼股票都值得長期持有。巴菲特還有一句名言:「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劣質企業的敵人。」
5、適當分散。也是適當集中,組合中股票數量保持合理。巴菲特反對過度分散,反對持有40隻以上的股票,這樣容易造成對每個股票都不甚了解。但他也不贊成只買一個行業或一隻股票。在資產管理實踐中,他從來沒有這樣做過。適當分散,指投資組合中保持合理的股票數量,且都比較優秀,這樣能夠大大降低風險。
Ⅸ 價值投資者死於滿倉死抗,這是為什麼呢
價值投資者死於滿倉死抗,這是因為這種投資方式會讓投資者損失慘重。其實這句話來自於股市的一段經典名言,新手死於追高,老手死於抄底,高手死於杠桿,價值投資者死於滿倉死抗,說的是不同的交易手段帶來的偏差或者誤區。
我們都知道炒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普通人還是老老實實賺錢吧,炒股這種事情不適合我們,如果炒股那麼容易賺錢,那根本不會有人上班了。
Ⅹ 價值投資的要點是什麼
價值投資的要點簡單說就是以下 4項:(1)績優;(2)成長;(3)安全專邊際;(4)長期持有屬。價值投資者認為在某個時刻公司所內含的價值應該有個確定的范圍。並且隨著公司競爭力的上升下降而不斷的上升下降。我們應該先篩選出競爭力不斷上升的公司,判斷其現在的價值,然後減去安全邊際,低於這個價格就可以下決心買入 ,最後長期持有。
想要全面地評估一個公司,並且了解有哪些風險點,專門的投資軟體可以幫助我們很多,像風險早知道APP這樣的軟體,有很及時的風險預警,也有最權威的資訊發布,是價值投資者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