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狄留慶的科研課題研究
1.1994年完成江蘇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麝香定喘膏治療哮喘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列主體研究人員;
2.1997-2000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青年基金課題「穴貼定喘膏的制備及其透皮吸收機理研究」,2002年通過鑒定,課題負責人。
3.1997-2000江蘇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葯吸入治療中度哮喘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列第三
4.1998-2000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課題「血壓平滴鼻劑治療高血壓的臨床與實驗研究」,2000年通過鑒定,列第四
5.1999-2001江蘇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復合銀杏葉膠囊的研製與生產」,2000年通過鑒定,列第四
6.1999-2001江蘇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通陽宣痹法治療慢阻肺的臨床和機理研究」,2003年通過鑒定,列第四
7.1999-2002江蘇省科技廳社會發展基金課題「復方海藻消癭顆粒的新葯研製」,2003年通過鑒定,結第四
8.中葯六類新葯「克乳痛膠囊」,獲SFDA臨床研究批件,(江蘇蘇中葯業集團),排名第二;
9.中葯新葯「香菊感冒泡騰片」研究,(蘇州雷允上葯業集團),排名第二;
10.中葯六類新葯「復方海藻消癭顆粒」通過江蘇省新葯審評,(南京金陵葯業),排名第三;
11.功能性食品「復合銀杏葉片」通過SFDA,獲功能性食品證書,排名第四;
12.主持中葯六類新葯「伸筋接骨膠囊」研究,已經通過SFDA臨床前技術審評,(廣州昊健丹醫葯研發有限公司)。
13.國家科技部863重大專項「通塞脈微丸的研究與開發」〔2003AA2Z3247〕,課題負責人,2005年通過驗收。
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馬錢子生物鹼抗腫瘤機理及其靶向給葯制劑的研究」,〔90209052〕,列第三,2005年結題。
15.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杜仲飲片炮製工藝及質量標准規范化研究」〔2001BA701A55-37〕,課題負責人,2005年結題驗收。
16.江蘇省教育廳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穴貼定喘膏的產業化研究」〔JH02-103〕,課題負責人,2005年結題驗收。
17.江蘇省中醫葯管理局課題「中葯全浸膏制劑防潮技術的應用研究」,2005年通過驗收。
18.江蘇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重大項目「通塞脈片復方活性部位群及其葯效學研究」〔BK2001209〕,列第二,2005年通過驗收。
19.江蘇省中醫葯管理局課題「半夏瀉心膠囊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前研究」,列第二,2004年通過驗收。
20.江蘇省中醫葯管理局課題「通絡寧心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及對血管內皮細胞保護作用的臨床保護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H-008〕,列第四,2005年通過驗收。
21.參與完成江蘇省自然基金項目「中葯質量控制關鍵技術-指紋圖譜的研究」2004年通過鑒定,2005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2.參與完成江蘇省教育廳自然基金課題「中葯復方辛夷口服液治療哮喘的分子生物學機理研究」2004年通過鑒定,獲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3.參與完成江蘇省教育廳自然基金課題「芍葯甘草湯配伍機理及物質基礎研究」2005年通過結題驗收。
24.中葯六類新葯「滋腎壯骨片」的研究開發(廣州昊健丹醫葯研發有限公司),列第二負責人
25.江蘇省自然基金項目「通塞脈微丸指紋圖譜譜效相關性研究」(BK2005150),課題負責人
Ⅱ 最大的醫葯股是什麼
復星醫葯啊!
Ⅲ 金陵葯業的經營范圍
中西葯原料和制劑、生化製品、醫葯包裝製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天然飲料生產、銷售。新產品研製,技術服務及開發,醫葯信息服務;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經營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儀器儀表、機械設備、零配件及技術的進口業務(國家限定公司經營和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及技術除外);經營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化妝品、食品的生產、銷售,美容。
十大股東 編號 股東名稱 持股數量 持股比例 股本性質 1南京金陵制葯(集團)有限公司22794.38萬45.230%流通受限股份2福州市投資管理公司3791.55萬7.520%流通受限股份3浙江省石化建材集團有限公司2367.88萬4.700% 流通受限股份4合肥市醫葯工業公司2006.19萬3.980%流通受限股份5興業銀行-興業趨勢投資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659.70萬1.310%流通A股6中國工商銀行-上投摩根內需動力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306.88萬0.610%流通A股7錢瑞華246.11萬0.490%流通A股8陳小留242.73萬0.480%流通A股9 中國農業銀行-新世紀優選分紅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35.93萬0.470%流通A股10中國工商銀行-興業可轉債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9.89萬0.420%流通A股
Ⅳ inter p67 主板觸須弄歪了影響大嗎怎麼辦
只要不影響正常使用就行了,如果怕有問題的話,建議去售後咨詢詢問下。
介紹下Intel P67主板參數信息:
主晶元組:Intel P67;
內存插槽:4×DDR3 DIMM;
主板板型:ATX板型;
電源插口:一個8針,一個24針電源介面;
供電模式:四相。
Ⅳ 醫葯股有哪些
醫葯股有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四環生物制葯有限公司,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江蘇聯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沃華醫葯。
1、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港交所股票代號:02607;上交所股票代號:601607)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國有控股醫葯產業集團。公司主營業務覆蓋醫葯研發與製造、分銷與零售全產業鏈。
根據2013年中國企業聯合會評定的中國企業500強排名,公司綜合排名位居全國醫葯行業第二,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醫葯產品和分銷市場方面均居領先地位的醫葯上市公司,入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H股入選恆生指數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國指數(MSCI)。
2、北京四環生物制葯有限公司始建於1988年,股票代碼為000518,簡稱「四環生物」,是我國最早從事基因工程葯品和診斷試劑的研究、中試、生產和銷售,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我國最早的基因工程葯物產業化基地之一。
3、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以預防治療和診斷護理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分銷、零售、研發及生產為主業。
旗下擁有11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和國葯控股、國葯股份、天壇生物、現代制葯、一致葯業5家上市公司。2003-2011年,集團營業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潤總額年平均增幅44%,總資產年平均增幅35%。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600億元,是中國唯一一家超千億醫葯健康產業集團。
4、江蘇聯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和銷售化學原料葯、化學葯制劑及有機中間體的股份制醫葯企業,2003年3月4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A股股票2000萬股,並於3月19日成功上市,股票簡稱:聯環葯業,股票代碼:600513。
5、沃華醫葯於1959年1月在萬和堂葯庄中葯加工部與山東省昌濰中心葯材公司飲片加工組的基礎上,組建了山東省濰坊中葯廠。
2002年2月改制為濰坊沃華醫葯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濰坊市首家上市的醫葯企業,2008年8月8日,沃華醫葯股票成功定向增發。
Ⅵ 以醫療器械類上市容易,還是以軟膏類上市容易證據呢
我國醫療行業上市融資面臨的問題和認識誤區
一 醫療行業上市需要妥善解決的政策問題
綜合上述,中國醫療行業上市融資剛剛起步,既要有學習消化國外先進經驗的過程,也有自身制度創新和體制重建問題。發展中國醫療行業問題,有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問題,也有產業發育、定位和推動問題。因此,是個必須全面重視的問題治理過程。在推動中國醫療行業上市融資操作中,有必要妥善解決如下問題:
1、國有醫院的產權制度改革問題。在醫院分類經營的過程中,我國國有醫院進入一般性競爭領域里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按照國際化規則和國家社會公共問題應急機制構建要求,現在我國公立醫院正處於從傳統國有醫院向現代醫療服務體系的轉變時期。政府將逐步從醫療服務領域退出,同時在新體制和新機制基礎上,大量組織國有資本重新建立全新的公共醫療機構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社會化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定位在社會醫療福利的公共產品提供上。為此,國有醫院產權制度改革是上市融資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2、解決醫院分類管理不細化問題。國有醫院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沒有失敗,而是公立醫療機構運營機制存在市場化傾向。醫療產業化走的好,走的健康,關鍵是從體制上徹底解決醫院的分類管理問題。作者認為,這是如何對醫療產業進行科學定位的關鍵問題,將社會事業和商業產業問題的邊界問題說清楚、講明白了,這些問題就好辦了。
3、加快醫療行業發育的投資環境建設問題。抓緊醫療產業政策的法規與制度建設,形成有利於國民經濟與社會健康發展的產業格局是當務之急;同時還要在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性和維護社會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功能的基礎上,大量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和醫療技術、人才和充裕的資金,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迅速催生醫療產業化。
4、凸顯醫療行業中介組織的社會化自律功能。要大膽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特別是吸取前段醫療體制改革的教訓,把屬於社會化中介組織功能從政府的主管部門中分離出來,歸還給社會,在市場、醫療企業與政府之間架起暢通的橋梁,確保行業自律性成為醫療產業的經濟倫理與行為准則。這樣上市融資才有制度文化的保證。
二 醫院上市需要克服的障礙
面對不斷擴大的醫療消費市場,如果能通過上市而獲得大量資金,來建設醫療網點、更新醫療設備、提高技術水平、擴大市場份額,對很多醫院是求之不得的,眾多民營醫院更是飽受資本短缺之苦,十分盼望能上市融資,但醫院上市存在重重阻攔,使醫院與資本市場難於完全牽手。我們發現,中國醫療產業上市條件非常苛刻,上市的難度也非常大。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醫保定點政策制約醫院上市
按照規定,只有營利性的公司制醫院才有上市的可能,盡管社會醫療保險機構不承認在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時對營利性醫療機構採取排斥態度,而根據目前的實際執行情況看,營利性醫療機構一般不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民營醫院和外資醫院長期被排斥在主流醫療消費市場之外。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城鎮患者大部分都希望通過醫保,而不是自己掏腰包看病,這意味享受醫療保險的病人不能到這些營利性醫院就診,因此營利性醫院比非營利性醫院就要白白少一大批穩定的病員。(現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不包括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說法不能得到社會福利部門的證實)。另外,商業醫療保險機構也要求醫院的診療價格盡可能便宜,許多高標准服務、高標准收費的營利性醫院因此也很難占據商業醫療保險市場,(從目前各地實際情況看,營利性醫院的大多數並沒有實行高標准服務、高標准收費。所謂營利性醫院實行高標准服務、高標准收費是一些人的假設)。在目前的醫療市場下,缺少這兩類主要消費群體,對醫院的收入甚至生存都會出現壓力,在生存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時候,醫院首先考慮的自然是生存而非發展。正因如此,在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時候,一些醫院即使符合申報營利性醫院條件,也由於擔心失去醫保病人而申報非營利性醫院,甚至包括一些民營醫院,也申報非營利性醫院。占絕大多數的大型醫院是非營利性醫院,而非營利性醫院是不可能上市的,主流醫療機構不能上市,醫院產業與資本市場的牽手還有待時日。
政府保護傘下公立醫院壟斷,危機意識不足,缺乏上市熱情
公立大醫院在規模實力、技術水平、盈利能力、規范性上都最有上市條件,由於在一個地區的醫療消費往往具有相對壟斷特徵,在地、縣一級的病人主要集中在1、2家較大規模的醫院,在省會以上城市的市場份額則集中在為數不多的三級甲等醫院,造成這種情況是政府對公立大醫院的保護政策,競爭對手難以進入醫療市場。也因為區或區以下醫療機構的人員技術水平、設備條件相對比較差,吸引不了病人,而公立大醫院因良好的品牌效益,吸引地區甚至全國的就診者,以至業務量飽滿甚至超負荷運轉,如北京的協和醫院、同仁醫院、上海的瑞金醫院、長海醫院等都經常出現「半夜排隊掛號看病」甚至黃牛倒賣掛號的現象,這些大醫院即使沒有醫保定點也基本不用擔心生存問題,但由於醫療制度改革的滯後,醫院要擺脫衛生部門這個總院長的管理,成為真正市場化運作的,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經濟法人,還存在許多障礙,暫時的好日子也讓許多醫院缺乏進取心,醫院對通過上市求發展能否一帆風順也存在顧慮,諸多因素影響了醫院的上市熱情。
有意上市的醫院因條件不足受到限制
最希望上市的應該是民營醫院,我們有400多家民營醫院,但大多是從個體診所發展起來的,業務基本以各類專科、中醫或民族醫院為主,大多規模偏小、技術水平低、醫療設備落後、盈利能力弱、管理不規范,雖然有強烈的融資要求,但不能滿足目前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規模、治理結構、管理機制、盈利能力等基本條件。即使是投資45000萬元的三九醫院和投資70000萬元的西安高新醫院,由於醫院成立不久,要在原有的醫療市場分一杯羹,並達到一定的盈利能力,也需要長期的積累,而目前盈利能力的不足也使醫院短期內直接上市受到限制。
醫療市場改革滯後削弱上市優勢
由於政府從有效控制醫保市場的角度,傾向於扶持國有非營利性醫院,即使一些營利性醫院有資金和規模實力,在市場開拓上也很難有作為,如上市公司萬傑高科原打算在北京、西安、青島等地開辦醫院,但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等影響,異地拓展醫療服務很不順利,除北京萬傑醫院開業外,西安醫院的股權大部分都已轉讓,青島萬傑醫院的開業更是未知數。企業上市的最大優勢是可以獲得大量資金來開拓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如果醫療市場還沒有開放到一定程度,即使有資金也未必能佔有市場,沒有市場也意味沒有利潤,而市場投資者對企業的盈利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這也迫使醫院管理者不能不充分考慮上市的利弊和自身的利益。
三 海外朋友促進內地醫療機構香港上市及融資
2003年,由香港上市服務中心舉辦的《中國醫院改制院長香港論壇暨推介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據悉,這次國際研討會主要探討通過更好地利用香港國際化醫療投融資的資本市場,來促進內地醫療機構香港上市及融資,並推進內地醫療衛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
投融資改革成關鍵
中國內地醫療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較好地推進醫院體制改革。為了體現保護廣大群眾基本醫療保障的公平原則,國家應該直接投資並開辦部分公立醫院,如區域性的
綜合性醫院等。政府在醫療服務市場中保持一定數量的公立醫院,其目的是認為他們可以起到平抑醫療服務市場價格、引導私立醫院的經營行為等作用。
在此前提下,國家將從部分公立醫院中"退出"。據了解,目前我國醫院90%以上的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那麼,國家如何退出?解決公立醫院的產權明晰問題是關鍵。
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及現中華醫學學會會長曹澤毅在會上指出,一種方式是實行"國有民營"的改革,即對部分公立醫院實行"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改革;另一種方式是對部分公立醫院實行股份制改造,引進其他戰略投資者,國有的股權可以以債權方式退出。通過上述方式的改制,將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盈利性或盈利性醫院。與此同時,公立醫院的體制改革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除了稅收政策優惠、社會保障及人事制度改革外,投融資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與會的香港專家也認為,投融資改革首先涉及到如何解決融資問題。一方面,在政府重點支持的部分非盈利性的公立醫院,國家應在財政上予以支持,實行預算財務、發行非盈利性醫療機構的免稅債券及政府貼息貸款等融資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政策支持,來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醫院體制改革中,實現公立醫院的產權改革與並購重組,為外資和內地民營資本進入內地醫院創造條件。內地醫院投融資改革需要獲得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金融中心,其資本市場可以為內地醫院投融資改革提供一個解決融資問題的強勢平台。
上市條件基本具備
與會的內地醫院代表紛紛表示,他們參與本次國際性會議的目的是想吸取香港地區及國際上公立醫院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吸引中外資本以合資或合作的方式來參與內地醫院的產權改革,通過對醫院的並購重組來完成轉制,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醞釀並計劃在香港市場上市融資。
霍布金斯大學醫院國際亞太執行總裁奇爾帕表示,霍布金斯大學醫院也非常看好中國內地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前景。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國人均醫療消費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非常低,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內地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支出將呈現上升的趨勢,中國內地的醫療服務市場也會以更高的速度增長。
英國投資銀行代表雷亞則更加直接地認為,醫院等醫療機構要進行融資,最好的選擇是上市。與此同時,私人資本已經認識到投資醫院等醫療機構要比投資基金和銀行等回報率來得更高,所以他們為私人資本對醫療機構的融資計劃安排已經佔到其全部融資比重的10%-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醫療機構在吸引私人資本的融資計劃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所以,他鼓勵中國內地醫院等醫療機構到倫敦等資本市場上去上市。
內地醫院改制所創造的巨大市場機會,也吸引了香港投資界的關注。一位香港投資界專業人士暢言,國際醫療機構等外國資本和國內民營企業等國內資本參與內地非贏利性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改制,通過收購兼並、資產重組等方式與現有內地醫院進行合作或合資,來整合內地醫院的豐富資源,內地醫院的市場化改革所顯現的最佳投資機會也必將來臨。
隨著部分內地醫院的改制完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醫院的投資價值也逐步體現,而部分內地醫院也已基本上具備了上市融資的條件。香港作為最為貼近內地的金融市場,H股和香港創業版市場良好的示範效應,也必然會吸引更多內地醫院到香港上市融資。同樣,香港市場也非常看好內地醫療服務市場未來驚人的增長速度,巨大的市場容量及高速增長速度,使香港市場更期待內地醫院企業到香港上市。
四 我國醫療行業商機巨大須防三大誤區
入世以來,一些上市公司憑著敏銳的市場觸覺,開始加大對醫療服務行業的投資力度,如望春花(600645)、金陵葯業(000919)就發布公告稱將籌建或控股醫院。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也
有意進入醫療服務行業。這股投資醫療服務產業潮流的出現,說明許多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都看到了我國醫療服務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和巨大投資機遇。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這股投資浪潮還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一些投資者沒有看到我國醫療服務業的特殊性,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如果在不具備產業經營的條件和能力的情況下,盲目投資醫療服務行業,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
誤區之一:只要聘請專業醫療人才就能經營好醫院
醫療服務行業專業性很強,具有不可替代性。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不易作出准確的投資判斷,因而常被所謂的醫療專家的意見所誤導。這類醫療專家往往只精通醫療技術,而不熟悉市場規則,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大牌名醫,只希望投資者投入巨資引進尖端設備,希望投資人為其搭建一個施展技術才華的平台,而忽視成本和投資收益率,甚至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如果完全聽這些專家的話,十次決策會有九次是錯誤的。而在資本市場上,有的上市公司熱衷於資本運作而忽視醫院是否盈利,只是把醫療服務產業的概念在市場上炒熱,從投資者手中圈到錢即達到目的。有的醫院長期虧損甚至已經停業,而公司股票卻照炒不誤。業內人士對這種風險看得是很清楚的,如果一意孤行,後果不堪設想,最終打破的將是醫療服務產業化的發展秩序。
要規避投資風險,關鍵要有一支優秀的職業化醫院管理團隊,要有一個好的制度安排來激勵職業經理人發揮經營管理才幹,創造良好的經營業績。同時還要加強對職業經理人的監督。啟用能人是選擇院長的一個好辦法。但每個人的能力有限,而組建一個管理團隊,實行總經理領導下的部門總監專業分工負責制比較好。鳳凰醫院集團的管理團隊就是由本土派、海歸派、國內外專業管理人士和技術專家組成。
誤區之二:只要投巨資新建或收購大型三甲醫院、引進尖端設備,就能獲得較高回報
我國一些大型三甲醫院確實在醫療人才、醫療設施、醫療收入上佔有優勢,並在中國醫療服務行業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這是事實。但投資者也要看到,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的特點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醫療需求單一、醫療機構重疊、服務方式、技術裝備地區差異不大。醫院要開發一個新市場,需具備一定的規模,否則進去後將得不償失,無利可圖。醫院在選址准不準確、醫院規模是否適中、服務定位合不合適、環境設備對不對路、是否滿足顧客需要等等,都需要精心設計、通盤考慮。
另一方面,市場要有現實和潛在的需求,這樣醫院才可能向市場提供適合廣大患者需要的、價格合理的醫療服務,以滿足就醫需求而獲得利潤。目前,許多投資者曾看好的賓館式高檔醫院都遇到了為誰服務、賺哪些顧客的錢的問題。這些高檔醫院找到了當地政府要求參加醫保定點醫院。但即使參加了醫保定點醫院,醫保的費用也不足以支撐這些高檔醫院的日常開銷,每月還要補貼幾百萬元才能維持運轉。因此,只有解決好醫院的定位問題,投資醫院才會有一個良好開端。
誤區之三:醫療服務屬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回報率低,沒有投資價值
20世紀70年代,美國醫療產業迅猛發展,經歷了由分散經營到連鎖經營的發展階段。盡管在1975年至1980年間,美國的醫院數量從最高峰7200家逐漸減少,控股連鎖醫院數卻以每年12.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38家控股連鎖醫院擁有或經營著美國6965家醫院的12.4%,137萬張醫院病床的7.9%。1981年,5個最大的連鎖醫院公司控制了632家醫院和87502張病床。在整個80年代,美國醫院管理公司群體的收入增長率約為13%-14%。而5個主要連鎖醫院公司在80年代前半期的年增長率為25%。美國醫療服務行業的上市公司發展也很快,其價值也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2003年度,在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美國50家業績最佳公司的名單中,醫療保健行業成了最大贏家,制葯和醫療保健公司在排名中佔了主導地位,在其前10名中就有7家這樣的公司。今年榜上有名的醫療和制葯公司共有16家,比去年增加6家。其原因在於美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們需要最新的葯物和醫療服務。
當前中國連鎖醫院的發展階段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醫療市場的發展階段非常相似。2003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是6000億元人民幣,其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但從目前看,中國現有醫院大部分負債較重,設備陳舊,成本較高;中、小醫院很難實現規模經營,盈利能力低,醫院效益差;全國還沒有出現大型的控股醫院管理公司。而醫院的連鎖化經營是中國今後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跨地區經營連鎖醫院,可以有效地降低醫院的經營成本、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連鎖醫院形成經營管理模式後,可以復制、克隆到另一家接管的醫院,使其盡快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盡早跨越醫院盈虧平衡點,進入盈利狀態,實現較好的投資回報。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大型醫院連鎖集團,但這不代表今後就不會出現大型醫院連鎖集團。當前,在中國投資收購醫院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改組改造,將會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鳳凰醫院集團旗下的五家醫院中就有三家醫院(北京健宮醫院、大連新世紀醫院、無錫新區醫院)是從改組國有醫院發展而來的。經過精心管理,現在這三家醫院發展態勢均很好。
今後,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改善與提高,人類醫療保健意識的普遍增強,以及隨之而來的醫療保健費用的大筆投入,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也將不斷擴大。目前中國醫療服務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也正在進行中,這也意味著存在巨大市場機遇。誰抓住機遇,誰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誰就是市場的領先者。可以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將是一個前景美好的朝陽產業。
五 上市公司進軍醫療產業的發展思路
加快醫療體制改革步伐
盡管政府對醫療機構劃分的原則和市場化的目標已經確定,改革也在進行之中,但在具體操作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出台,可操作性差。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經營營利性醫院有時會遇到相關的政策和法律問題,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為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保障。
鼓勵發展醫院連鎖集團
連鎖醫院是在核心醫院或醫院集團的領導下,由分醫院經營同類服務的醫療機構。連鎖醫院能夠實現規模化經營,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及規模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和經營風險。可以說,醫院連鎖經營是今後國內醫療服務業的發燕尾服趨勢之一。有關部門應鼓勵有實力的國有、民營及外資醫療投資機構以收購、託管、參股、租賃等形式組建醫院連鎖集團,依靠市場力量迅速發展幾十家、上百家大型醫院連鎖集團,增強醫療服務業抵禦風險和自我良性發展的能力。
支持醫療機構融資舉措
2003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上價值投資理念開始盛行,那些管理規范、利潤逐年增長、現金流充裕的藍籌股受到機構及中小投資者的青睞,股價逐步上揚,累計漲幅可觀。而那些只有炒作概念而無業績支撐的公司的股價則持續下跌。在投資者投資理念日趨理性的今天,有關部門應抓住資本市場的有利時機,鼓勵和支持醫療投資公司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通過發行新股、實施配股、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債券、企業債券等形式募集資金。既這普通投資者提供一個投資醫療產業獲得豐厚回報的渠道,又可鞏固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基礎,同時客觀上為國內醫療產業提供了持續發展所需的資金,可謂一舉三得。
探索醫療機構參股保險
在國外,營利性醫院的最大市場是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的保險客戶。許多人壽保險公司和營利性醫療機構一起通過人壽保險公司接下保單,並以醫療單位定點為營利性醫院的方式共同分享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目前,我國現有的商業醫療保險市場不是很大,但發展潛力奶大。因此,如果醫療投資機構一方面握有醫院連鎖集團,一方面參股商業醫療保險公司,這樣既能獲得穩定的醫療客戶,又能分享到商業醫療保險的豐厚利潤,並將醫療服務與商業保險緊密地聯繫到一起,將來有關部門一旦允許金融業混業經營,則醫療投資機構通過保險公司可以擴展到銀行、證券業等領域,並進而通過金融網路將業務擴展到其他相關行業。醫療服務業與金融業的緊密結合肯定會推進醫療產業的發展。
Ⅶ 軟膏類產品上市是否比器械類產品容易
上市要審查上市公司業績、實力,達到規定標准才能上市。
盈利能力強,業績好,有發展前景的是好公司。就有上市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