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期》讀後感
這一點我是可以理解的,寫下沒有驚喜這一評價的大佬可能在投資界沉浮已久的人,對於周期的重要性和理解都很深刻,而這本書花了大量的篇幅重復的寫周期的重要性,有很多內容在重復充滿亮點的序言,但實際從頭到尾都沒有給出識別周期的具體方法,作者像一個非常專業且有耐心的老師,試圖用不同的話語表達相同的觀點讓讀書的「學生」get 到老師的想法,但讀起來略顯冗長累贅。但沒有驚喜,並不表示沒有收獲。
至於為什麼給不出具體的識別周期的方法,其實可以引用書中周期的規律這一節為作者進行辯解,金融里的周期並不像物理以及機械的運動過程,不是一種科學可以進行預測,如果可以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預測,那麼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投資界的高人,所以想從這本書里得到一個確定周期的公式或者模型是很難得。
(當然,最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理論,股票的過去與未來關於現在中心對稱,並且有人用萬科的股價實現了模型的擬合,interesting)
如果是一個實務經驗豐富的人,例如一直關注的付羽投資筆記,近期有好幾次提到了周期現象,讓人想到這本書里的一些觀點,他來看這本書應該是有些雞肋的吧。但對於剛進入這個市場的人,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書的內容有深度,有啟發,對很多常見的金融術語或者老生常談的問題,修改措辭,修飾細節就傳遞了不同的觀念,有耐心看下去的話是本還不錯的好書,至少可以學會如何把投資的邏輯說的滴水不漏。
在門捷列夫的年代,化學家們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但是卻沒有找到其中的規律。有人認為元素類似身份證似的東西應該是顏色、密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門捷列夫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原子量才是元素的身份證,因為不管你怎麼樣加熱、電擊、切塊、化合、甚至腐蝕了一部分,元素的原子量都不會改變。門捷列夫使用原子量將元素排成了隊列,發現了它們存在周期、族的規律!這個隊列中還存在空白,門捷列夫根據它所在的周期和族描繪了空白里應有的元素的性質,在其他化學家的眼裡,這簡直荒唐!但是,這些預測中的元素被陸續的發現了,起名為:鎵、鈧、鍺等。漸漸地,元素周期表就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我喜歡這本書,通過這本書我懂得了:一、知識越豐富的人,越會覺得自己未知的東西很多;二、利用已知的知識推測未知的部分,是一種不錯的研究方法;三、只有專注、堅持做一件事,才能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