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金短期增漲百分之二十算高嗎
基金漲20%已經算比較高的了,基金一般漲幅比較高的時候,就可以考慮贖回止盈了,因為基金是波動的,當基金漲幅比較大的時候,或者基金已經持續漲了一段時間,要預防基金下跌了,需要及時贖回止盈,以防基金下跌出現虧損的情況。
但如果看好基金的話,可以選擇贖回一部分,留一部分再考慮一下,看基金還有沒有漲的趨勢,在止盈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個止盈點,比如說:盈利10%就贖回一部分,如果再盈利就再贖回一部分,以此類推,贖回的份額可以按自己來設置。
(1)當天基金上漲百分之20擴展閱讀:
基金最多能漲多少?
每隻基金的漲幅都是不一樣的,但有的基金比較優秀的,一年是可以翻一倍,漲100%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買基金的時候,要選擇一隻好的基金。
但在買基金的時候,切記不要追漲,比如說:某隻基金漲幅比較大,並且已經持續性的漲了一周了,這時候有的投資者就會按耐不住去購買,這時候買入是很有可能買在基金的高位,當基金開始下跌的時候,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Ⅱ 基金漲了20%,只能選擇賣掉嗎
基金漲了20%,要不要選擇賣掉也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基金漲了20%不一定要賣掉的,是需要看一下整個大市場的環境,再來判定是不是要賣掉。不管選擇什麼樣的理財產品,在投資者確定自己需要購買的產品之後,都需要在自己的內心設定一個預期回報率的目標。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市場有波動,投資需謹慎,在買入買出的時候需要根據市場的一個整體變化來進行操作,千萬不要盲目,否則很容易被市場割肉。
Ⅲ 基金漲20%算高嗎基金最多能漲多少
在買基金的時候,都是會參考一下基金的收益率,有的投資者購買基金的時候,就會想了解一下基金漲幅高不高,比如說:基金漲20%算高嗎?基金最多能漲多少?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以供參考。Ⅳ 基金漲了20%,這時候該賣掉嗎
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之下最好的一個選擇其實就是把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基金賣掉,因為上漲了20%之後已經沒有太大的上漲空間了。
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即便是巴菲特購買金融產品所能夠獲得的收益率,也只不過達到年化10%的收益,20%以上的收益已經算是非常高的水平了。對於80%以上的基金產品來說,在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幅度之後就會出現下降的。
60%以上的人在購買基金的過程當中,總能夠看到某隻基金能夠獲得超過10%以上的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之下,絕大部分的選擇就是繼續放在那裡,期望在未來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是最終的結果便是出現了虧損。
現如今的很多人已經越來越把基金作為一種不錯的理財產品了,事實上確實是很不錯的產品,但是很多人在購買基金的時候依然會出現虧損,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購買的基金產品之後,指望能夠獲得比較高的收益,如果能夠適可而止的話,就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率的。
Ⅳ 上漲20%怎麼算
上漲20%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20%。,比如現在人民銀行5年期以及以上的貸款年基準利率是4.9%,那麼您的貸款年利率就是4.9%×1.2=5.88%。
(5)當天基金上漲百分之20擴展閱讀: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人民幣貸款利率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從2004年1
月1日起,人民幣各項貸款的計息和結息方式,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在合同期內遇利率調整,由借貸雙方按商業原則確定,可在合同期內按月、按季、
按年調整,也可採用固定利率的確定方式。也就是說,貸款可分為浮動利率貸款
和固定利率貸款。
固定利率貸款就是指在貸款期內利率不隨利率調整變化;浮動利率貸款就是指利率可以按借貸雙方約定的時限定期調整貸款利率,具體採用何種利率確定方式均由借貸雙方自由約定。
貸款展期,期限累計計算,累計期限達到新的利率期限檔次時,自展期之日起,按
展期日掛牌的同檔次利率計息;達不到新的期限檔次時,按展期日的原檔次利率計息。
從2005年3月17日起,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計、結息和還款方式,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補充資料:
一;不同的利率水平體現不同的政策要求,當政策重點放在穩定貨幣時,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就應該適時調高,以抑制過熱的需求;相反,則應該適時調低。
以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具體而言,一般普通民眾把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指標,銀行則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所反映的市場信號,或者中央銀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地傳遞到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價格上。
二:銀行貸款合同約定利率有兩種情況:固定利率;浮動利率。
一般情況下,我們常見的是浮動利率(長期限貸款一般採用浮動,短期限貸款一般採用固定),因為未來的通貨膨脹和基準利率會變怎樣銀行無法預測。
如果不是浮動,對銀行來說風險較大,例如五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漲到6%,而約定固定利率卻是5%,那麼就存在吸收存款利息較高,而房貸利率較低,利潤空間便會被壓縮,甚至導致虧損。
而採用浮動利率,它卻是隨基準利率波動而波動,這樣就鎖定了利潤空間。例如銀行上浮20%,那麼這個20%是不隨基準利率變化而變化的,會一直保存著上浮20%的利潤空間。
用房貸計算器計算出來的月供,它不是實際確切要還的數目(具有假設前提,假設基準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數目才是月供確切的數目),這個數目會隨基準利率變化而變化
Ⅵ 買一支基金,漲20%賣一半,賣完每天再加,合理嗎
有網友提問——「基金每漲20%就賣一半,然後再慢慢加,合理嗎?」,購買基金是屬於理財方式的一種,它是人們選擇的最多的理財方式。每一個不同的投資人,在理財時,或者選擇穩健型的基金,也有的追求收益,所選擇的基金就會有一定的波動性,總的來說,不管是選擇哪類型的基金進行理財,其最終目的也都是想要達到預期的收益率。
我們買基金不可能只買一隻,大多數人會經過研究,選擇幾支自己心儀的基金。而如果投資人在手中有幾支幾乎同類別的基金,則在大漲的時候,適當的賣掉一些也是合理的,也能夠一定程度的保證資金的流通性以及避免所有資金都承受可能虧損的風險。
總的來說,在一支基金漲了20%的時候,如果賣掉一半後再每天加碼是否合理,主要還得看基金的類型,以及基金的歷史表現等等因素。
Ⅶ 買一支基金,漲20%賣一半,賣完每天再加,合理嗎
一隻基金長20%已經不錯了,賣一半鎖定部分利潤,留下一半要看機會吧?當然還是要看看基金持有的個股怎樣?賣完以後如果是持續上漲,建議原地卧倒,不要每天都加,可以在回調的時候適當加倉。基金是一種相對比較穩健一點的產品,畢竟人家基金經理比普通散戶要更專業一點。而且持股方面會有多隻股票選擇。
結論:不合理。
為什麼,基金止盈不是這么操作的。
作為獲得CFA資格的基金從業人員,13年投資經歷的老司機,雲舒看到這些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覺得需要給廣大新基民好好理一理,如何避開大坑,如何玩轉基金止盈。
止盈的意義什麼?在於鎖住利潤。首先,雲舒問大家,對於存款、寶寶類的貨幣基金、低風險銀行理財這樣的產品,大家有看到有人在討論止盈么?並沒有吧。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產品風險小,收益穩定,基本上沒有下跌虧損的可能。
那基金為什麼要止損?
這是因為股市有波動,基金凈值也有波動。這導致 基金的收益與持有基金的時間並沒有必然關系,並不是一直持有就能掙錢,並不是持有越久掙得越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滬深300過去十年長成這樣:
同樣,滬深300指數基金(比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過去八年是長成這樣:
如果一直拿著不動,好了,就是一直在做升降機。雖然時間拉長看,股市還是上漲的,基金長期的確是盈利的,但是盈利空間會小了很多。而且,下跌被套的苦日子,誰都說不好能不能堅持得住。
這時候, 基金止盈的意義就來了。基金掙來的利潤,要好好吃下去不要丟;當基金開始虧錢了,注意,要止盈,鎖住已經掙到手的錢,拒絕坐升降機。
止盈的坑在哪裡?很多所謂止盈的方法都是錯的。關於止盈,題主提及的方法,就是 目標收益率止盈方法—— 買了基金,設定一個固定的收益率,比如說20%。一旦基金漲了20%或者年化收益率達到20%,就一次性或者分批跑路。
這個方法的錯誤在於, 忽視了股市收益是不確定的、不可預知的。 國內股市歷來的特點,牛短熊長。好不容易遇到一次大牛市,漲幅都十分可觀,比如2014-2015年大牛市,2006-2007年大牛市,還有2009年大反彈,2017年藍籌股行情,近一年的中小創行情等等。每一次漲幅均遠高於20%。如果賺了20%就跑路,那後面的收益要不要?如果要,那為什麼要跑?如果不要,那很好,恭喜你在股市裡估計也掙不到多少錢,畢竟只賺到一些芝麻,而丟掉了大西瓜。
實操層面,還有一個問題,閾值如何選——是設20%還是30%?首先,設置這個值是拍腦袋的還是根據 歷史 經驗定的,是否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如果設置了一個值,比如20%,那漲到19%跑不跑,如果不跑他又跌回去了怎麼辦?
應該如何止盈?綜合各項指標考慮,在牛市結束時全身而退。投資股票基金,合理的投資周期必然是根據熊牛周期來設置的。即在熊市末期開始逐步建倉買入,隨著股市見底逐步加倉,最後在牛市末期清倉跑路,並在隨後的熊市中吃瓜休息,等待下一個周期。 因此,基金止盈只發生在一個時期,就是 牛市結束 。
關於牛市結束的判斷,雲舒覺得 不應該簡單用幾個指標來衡量。單一指標都存在失誤的可能性,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幾個指標,當有個別指標報警的時候,分批逐步撤退,盡量減少單個指標拿錯指揮棒的可能性。
比如可能考慮以下幾個指標:
市場情緒。 雲舒覺得這是一個最簡單靠譜的指標。來一輪大牛市,市場情緒必然會十分亢奮,幾乎所有人見面都在談論股市啊、掙錢啊,打算往股市丟多少錢之類的。當所有人都打算進場撈錢以後,後面還有人來接盤么?2015年大牛市就是如此的寫照,雲舒在行業圈以外(作為業內人士,圈內天天討論股票是正常的,不討論說明要失業了),見了太多人在為股市激動,比如樓下居委會大媽啊,賣茶葉蛋的阿姨啊,隔壁理發店的小哥啊等等。當所有人都在談論股市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雖然不一定會馬上跌,但可能離跌也不遠了。
成交量和回撤等技術指標。 股市上漲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所謂「天量天價」,但是成交量的見頂往往會先於價格的見頂。而股價開始跌破一些重要均線,也意味著趨勢的改變。考慮這樣的一些技術分析指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信號。
宏觀經濟指標。 也就是一些基本面的因素,例如上市公司盈利漲不動了,市場利率開始收緊了什麼的。
當然,本文主要是講方法和邏輯,具體情況還是需要到時候具體分析,不宜一概而論。雲舒關於跑路信號的判斷分析,會同步在文章中發布,歡迎關注。
我是雲舒,獲得CFA資格的基金從業人員,13年投資經歷的老司機。想投基金掙錢,請關注基遇人生!
這個問題有點繞,我們先來理一理。我想提問的朋友講的是這種情況:
先是在1元凈值時買入一支基金,假設是2萬元。過了一段時間漲到1.2元凈值了,就把持倉了一半給賣掉,賣完以後剩下1.2萬的基金持倉,還有1.2萬的現金。
接下來,又每天繼續買入這只基金,打個比方,將這1.2萬元現金分成20次,每次買600元。在20天以後,又變成了滿倉這支基金的狀況,至於基金到時候市值多少,就要看到時候基金的每份凈值是多少了。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要在上漲20%的時候賣掉一半,接著又分批每天把這只基金買回來呢?這種折騰的意義何在呢?
我想,只有一種走勢能夠解釋這種操作的設想,那就是你認為,這支基金在上漲20%以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回調或者是震盪的走勢,因為擔心這種回調的幅度會比較大,所以就採取了減倉一半的做法。
但是你又認為這只基金還會漲,所以緊接著,又把減倉以後拿到的資金採取定投的方式繼續買入這只基金,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的持倉成本。
但是,這種操作的邏輯其實是前後混亂的。
在賣出以後又分批買入,說明你對這只基金的前景是堅定看好的,那麼是不是有必要去做這樣一種短線減倉又買回的動作,目的僅僅是為了降低一小部分成本?
請記住,試圖去猜測基金的短期走勢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你中長期依然看好某支基金的時候,沒有必要去做一個短線減倉降低成本的嘗試。如果你擔憂這只基金在20%的上漲以後可能會迎來一輪下跌,又不知道這種下跌幅度多大,時間多長,那麼,你可以在凈值上漲20%以後採取分批賣出的辦法。賣完以後等待一段時間再做考慮,或者另選其他基金去投資。
做投資不能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不知道該進該退。
做投資也不能把自己當做神仙,預測走勢是愚蠢的,只有跟隨走勢才是王道。
Ⅷ 基金漲幅20%收益多少投資者計算收益誤區!
基金凈值是基金價值的表現,大家可以通過基金凈值的漲幅,估算基金的歷史預期收益。為很多投資者給予了不少參考價值。我們都知道,基金是通過基金凈值差計算預期收益的,很多基金或凈值型理財產品都會說,歷史年化增長為多少。那麼,基金漲幅20%預期收益多少?基金漲幅如何換算年化預期收益率呢?如果想知道這些內容,就一起來看看吧。Ⅸ 基金最高能漲到百分之多少
這個東西沒有上限,有的1元基金已經漲到了7元,以後還會漲。
拓展資料:
基金凈值的計算公式為:基金凈值=基金資產凈值/基金總份額。
對於相同時間成立的不同基金,一般業績越好的凈值也越高,理論上來說基金凈值的增長是沒有上限的,一隻基金的凈值即使已經處在高位了,後市仍然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以股票型基金為例,如果股票持倉出現超漲的情況,那麼基金經理可能會考慮優化持倉結構,賣掉貴的股票,再重新買進便宜的股票。
對於開放式基金是沒有漲跌幅限制的,但通常基金的漲跌幅不會很大,基金和股票不同,股票可能存在暴漲暴跌的情況,但基金對應的是一攬子的股票組合,除非整個市場或者整個主題板塊發生大幅漲跌,否則一般不會出現所有股票一起全漲停或跌停的情況。
所以基金雖然並未規定漲跌幅限制,但實際上股票型基金的漲跌幅一般會在10%以內。以為股票型基金的漲跌與持倉股票有關,而股票漲跌是由漲停板和跌停板控制,限幅為10%。
場外基金當天可以無限制上漲或者下跌,場內基金有漲跌幅限制,漲跌幅限制為10%,場內基金漲幅最多為10%,基金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比較穩定,交易日當天波動不會太大。
基金上漲下跌是由這一籃子股票決定,投資的股票上漲基金上漲,投資的股票下跌基金下跌。
金漲跌幅說明如下:
1、交易類的基金漲跌幅度與股票相同,為10%;
2、跟蹤指數成份股僅為創業板股票或科創板股票或其他實行20%漲跌幅限制股票的指數型ETF、LOF或分級基金B類份額,漲跌幅為20%;
3、基金合同約定投資於創業板股票或科創板股票或其他實行20%漲跌幅限制股票的資產占非現金基金資產比例不低於80%的LOF,漲跌幅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