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寧還不起30億,張近東父子棄蘇寧電器保國米,這選擇有毛病嗎
一個人的運氣不會永遠都那麼好。
蘇寧和國美的家用電器大戰,本是一場旗鼓相當的對決。
甚至,勝利的天枰已經往國美那邊傾斜了,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入獄,致使內部陷入了股權爭奪,張近東坐收漁翁之利,一舉拿下中國家用電器市場。
現在,風水輪流轉,黃光裕刑滿釋放,重新掌舵國美,卯足勁要帶領國美重回巔峰。
只是,曾經的對手張近東正在破產的邊緣掙扎。
01
蘇寧追趕國美的日子
時間回到2004年,盡管他們都已經上市了,但是雙方差距還是挺大的。
就拿凈利潤來說,這年蘇寧電器凈利潤為1.84億元,國美電器凈利潤為3.74億元,是蘇寧的2倍。
這是屬於國美的一年,企業榮譽林林總總加起來有數十個,其中份量最重的是斬獲了中國家電零售額的第一名。
在個人榮譽方面,黃光裕如日中天,以105億元的身家成為中國首富,而張近東在榜單排名很後。
在2008年之前,蘇寧稍微落後國美的格局一直沒變過。
黃光裕在這期間還兩次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那時的國美很強大。
當時,中國家用電器市場主要由國美、蘇寧、永樂、大眾這四家企業霸佔。
2005年國美通過資本市場一口氣並購了永樂和大眾,向排名第二的蘇寧步步緊逼。
國美還放出話,要收購蘇寧電器,火葯味十足。
從當年雙方公布的業績來看,國美在各方面數據都是略勝一籌的。
也許這就是黃光裕的底氣吧。
沒想到的是,蘇寧在2006主營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
蘇寧電器實現凈利潤同比翻了一番的壯舉,主營業務收入249.27億元;而同期國美電器實現銷售收入為247.29億元。
等於雙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國人民喜氣洋洋,為舉辦奧運會搖旗吶喊。
但是,對於黃光裕來說,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股票內線交易,鋃鐺入獄。
這年,是他第三次登上了中國首富之座。
這是轉折點。
從此,蘇寧迎來了全面壓制國美的時代。
2010年,蘇寧實現營收達到543.02億元,利潤37.83億元。國美實現營收372.70億元,利潤18.68億元。
此時蘇寧已經實現大幅反超。
02
打敗了黃光裕,來了個劉強東
2003年,中國電子商務剛剛萌芽,淘寶、京東創立。
因為,京東無法與國美、蘇寧線下競爭,劉強東選擇了走電商這條路,2010年京東商城電器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00億元人民幣,來勢洶洶。
此時,有人建議張近東開始布局電商平台。
但是拖了2年,2009年張近東預料到京東將會是蘇寧最強大的對手,成立了蘇寧易購公司。蘇寧電器占據60%的股份。另外40%是用來做團隊的股權激勵,暫時由管理層持有。
2012年,劉強東在社交平台上發話,要挑戰蘇寧和國美,價格戰開打,國美因為消耗不起,中途退出,剩下京東和蘇寧對轟。
蘇寧打得很吃力,電子商務平檯布局太晚,是關鍵原因之一。
難道張近東真的不知道電子商務時代將要來臨嗎?
張近東是個聰明人,肯定知道,電商是未來的趨勢。
但是他下不了決心。
因為,他明白打敗國美電器靠的是不斷新開線下門麵店,幾年下來,蘇寧已經擴張到近2000家,如果建立電商平台售賣電器,意味著開店速度需要減緩。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售價問題,如果線上產品的價格和門店售價一樣,就會沒有優勢,如果比線下門店賣的便宜的話,這樣又會有排擠效應。
後來,證明張近東的擔心是存在的,在與京東商城這一戰役,蘇寧電器產品線上售價已打95折,直接影響到線下店面的銷售額。
京東在那次「 電器大戰」不但賺足了大眾眼球,而且打敗了蘇寧,從那年的年報披露,蘇寧營業收入983.57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76%,營業利潤30.14億元,較同期下降53.23%。
也就是說,蘇寧大資金投入,換來的是利潤下跌。
在我看來,蘇寧必敗,原因無非是包袱太大。
首先,2012年京東已經有9年的電子商務經驗,不僅僅只賣電器,是什麼東西都賣,有固定的網上客戶群體。
相反,2012年蘇寧易購才剛剛運營2年,流量肯定不如京東。
更重要的是,蘇寧的付出遠遠要大於京東,商品打折後對自己實體店面的沖擊,再加上人工費用支出。
但是,張近東知道蘇寧必須改革。
2012年之後,蘇寧開始注重電商平台經營,線上線下齊頭並進,並改名蘇寧雲商。
03
蘇寧大撒錢
電商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京東商城風光的背後是建立在燒錢搶奪市場的基礎上。
2014年3月10日,京東商城為了補充現金,找來騰訊入股, 騰訊向京東購買351678637普通股,占後者上市前普通股的15%。
京東商城獲得2.14億美元現金,同時騰訊旗下APP, 比如QQ、微信為京東提供一級入口。
同樣,蘇寧也認識到中國資本市場,想要單槍匹馬很難,最好的方式就是拉幫結派。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用283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蘇寧,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外,蘇寧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行股份。
也就是說,雙方交叉持股,各取所需。
因為,京東一直想在電子商務領域和淘寶一較高下,阿里巴巴投資蘇寧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牽制京東的發展。
而蘇寧也如願以償得到阿里巴巴的加持。
有錢了就開始大手筆投資,比如 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 收購萬達百貨、瘋狂開設蘇寧小店等原有業務。以蘇寧小店為例,2017年時蘇寧小店數量只有23家;到了2019年蘇寧小店自營店面合計5368家。
然後又再次更名為蘇寧易購,業務范圍也越來越廣,主要業務包括零售、物流、地產、金融、文體等。
此時外界對蘇寧的評價是什麼都參一咖,更像一個投資公司。
張康陽投資足球,就是典型的例子。
按道理說,蘇寧沒必要去趟這套渾水,張近東也不像許家印是個有足球情懷的人,組建蘇寧足球隊五年時間,花了63億人民幣,能得到的商業回報很低。
最終選擇直接解散冠軍球隊,宣布退出中國足壇。
也可以說是中國足球給張近東上了一堂課。
另一方面,投資意甲足球隊國際米蘭,在我看來商業價值很高。
因為獲得了2021年意甲聯賽冠軍,球隊估值更上一層樓。
橡樹資本對國米未來的估值超過了10億歐元。
當初張近東花了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再加上後續資金投入5.5億歐元,總共花了8.2億歐元。
現在估值10億歐元,似乎還有賺。
目前的情況是,蘇寧持有的國米還是處於負債狀況,國米2020年6月的債務凈額為3.23億歐元,這樣算起來好像也是虧損。
所以,保守估計張近東父子投資足球,耗資應該上百億元人民幣。
這些投資沒得到回報,後續還要不斷向國米砸錢,因為球隊日常開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04
蘇寧負債累累,處於破產邊緣?
2021年6月9日,一張圖在網上流傳,蘇寧電器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超30.82億元,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為了歸還這30.82億,張近東可能又要賣股權了。
從2021年 6 月2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蘇寧電器擬將持有的公司5.2億股賣給新零售基金。獲得現金價31.82億元。
可能目前還未成交,資金還沒到賬,所以不能馬上歸還債主。
其實這不是蘇寧電器第一次賣股權了,早在今年2月,蘇寧電器就將23%的上市公司股權(包括張近東個人持股),轉讓給深圳國資企業深國際和鯤鵬資本,擬作價148.17億元。
張近東賣家業救國米,拿到這筆錢,給了張康陽20多億解決國米發不出薪水的困局。
近年來,蘇寧已經多次被傳負債上千億,現在看來消息不假。
根據蘇寧易購的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總負債1361億元。有息債務規模逾700億元,其中近500多億近期要還。
那麼1361億元的總負債,是怎麼來的呢?
根據蘇寧易購往年的年報,2014年以後凈利潤連續為正。
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些都只是「表面風光」,收購及出售所持股票、旗下資產是支撐蘇寧總體凈利潤的主力軍,懂的人就能看出點端倪,因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每年的凈利潤都是虧損的。
2014年至2019年,分別虧損 12.52億、14.64億、11.07億、0.88億、3.59億、57.1億。
這幾年,蘇寧主營業務根本不賺錢,漂亮的財務報表是投資所得收益,比如2016年認購了阿里巴巴1.05%股權,通過2017年、2018年2次出售,總獲利143億人民幣。
或者每年出售資產,使得每年上市公司年報又賺錢了。 就拿2020年蘇寧電器上半年財報來看,蘇寧電器營業利潤僅為1.81億元,利潤總額為-0.07億元。
這才是蘇寧真正的情況 。
蘇寧負債累累是事實,手持的國米股權也被國外機構盯上了。
義大利媒體曝料一家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金融公司已經向張康陽開價收購。
但是被拒絕了。
因為蘇寧方面在今年5月,獲得了美國橡樹集團2.75億歐元的貸款,緩解資金壓力。
從今年的兩次操作來看,張近東父子似乎愛國米勝於蘇寧。
總結
張近東一直在保國米,棄蘇寧。
每次都是出售手中持有的蘇寧易購股份填國米缺錢的坑,沉迷在足球圈不能自拔。
早年蘇寧追趕到打敗國美,一度讓外界誤以為整個家電零售市場要被蘇寧拿去。
沒想到幾年後,黃光裕出來, 國美動作頻頻,入駐京東開設官方旗艦店,後又向拼多多發行2億美元可轉債,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而曾經的對手正在拱手讓出創業了20多年的產業,不勝唏噓。
對於張近東父子將一盤好棋下得稀爛,廣大網友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討論!
Ⅱ 江蘇國資為什麼不接蘇寧
最近一段時間,蘇寧易購一度被傳出資金鏈緊張的消息,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局面,這點其實也可以從蘇寧易購的一些財報看出來。
比如根據蘇寧易購披露的2020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蘇寧易購實現營業收入2584.58億元,同比下滑4%,雖然第四季度業績強勢上揚,營收同比增長13.75%, 但是整年歸屬於上市公司的股東的凈利潤卻是-39.13億元,同比下降139.75%,在利潤嚴重下滑的背景下,蘇寧短期確實有可能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
在這種背景之下,蘇寧也在積極進行調整,通過引入外部一些企業進行合作。
最開始的時候網上傳蘇寧將跟一些國企進行合作,而且當時蘇寧易購還在公告當中表示:預計轉讓比例20%~25%,股權受讓方屬於基礎設施等行業。雖然蘇寧易購沒有說明這個基礎設施企業屬於哪個企業,是當時媒體都推斷這個所謂的基礎設施企業有可能是來自江蘇國企和廣州的國企。
這些國企出資者可能包括江蘇國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蘇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該國企計劃將這些股份注入與蘇寧聯合成立的新產業基金。
但最終的結果並不是江蘇的一些國資入股蘇寧易購,而是深圳國資花148億收購了蘇寧易購23%的股份。
看到這波操作很多網友都表示不理解,因為蘇寧易購一直以來都是江蘇南京一個非常重要的企業,它的總部在南京,對於江蘇來說,不論在GDP貢獻、就業、稅收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按理來說當蘇寧面臨困難了,應該是江蘇的一些國資第1個出來幫助才對。
那為什麼最終還是深圳國資入股蘇寧易購了呢?我覺得這裡面可能出於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深圳國資不差錢。
在眾多城市國資當中,深圳國資絕對是最有錢的國資之一,畢竟深圳每年的財政收入非常多,而且深圳旗下的很多國有企業也比較賺錢,所以深圳國資的資本實力是非常雄厚的。
雖然目前深圳的國有企業數量並不是很多,但是每個企業的實力都不容小覷,比如截止2019年末,深圳市區兩級國企、國有文化企業的總資產規模已經達到3.9萬億元,凈資產1.6萬億元,營業收入7507億元,總利潤1326億元,上交的稅金達到1069億元。
而且目前深圳國資企業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比如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44%,總資產增長14%,凈資產增長17%,利潤增長20%。
這些家底成為了深圳國資實力的底氣,所以我們看到深圳國資在很多投資上面都是大手筆。 比如2020年恆大出現危機的時候,深圳國資也通過旗下的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投資恆大250億;2020年華為因為晶元壓力准備將榮耀手機打包出售,此時深圳國資也作為主導方,花了巨額資金收購華為榮耀。
在眾多國資當中,能夠一下子拿出幾百億來收購一個企業股權,我估計不多,畢竟這些資金都是為了給企業救急,都是真金白銀,而不是打白條。
就像江蘇國資這些組團一樣,其實他們也都是由幾個集團共同出資,而不是由單一個集團出資,由此可見,其實江蘇這些國資的資金實力沒有深圳國資那麼雄厚。
第二、深圳國資給的錢更多。
前段時間蘇寧易購可能確實比較缺錢,這時候誰能給的錢多,蘇寧易購當然會優先選擇誰, 而根據原先的計劃,江蘇國資組團有可能收購蘇寧易購19.99%的股權,對應的估值范圍大概在80億到100億人民幣之間。
而深圳國資最後收購蘇寧易購23%的股權開出了148億的價格 ,如此一來,蘇寧易購同意深圳國資入股之後,就可以多拿50億左右的資金,這50億資金對於蘇寧易購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可以大大緩解他們的資金壓力,解燃眉之急。
站在一個企業的角度來看,只要正常的人都會選擇深圳國資這148億,而不是江蘇國資組團的100億左右資金。
第三、深圳國資在市場化以及投資運營方面更專業。
深圳國資的運營市場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場的思路來走,雖然他是國資,但其實也像是一個普通的市場主體, 所以深圳國資跟蘇寧易購的合作更像是普通的市場合作,在合作的過程當中會少很多瓜葛少很多糾紛,一切都是按照市場來運作,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矛盾和不可預測的因素。
另外深圳國資在收購企業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案例,而且從這些案例來看,其實收購都是非常成功的,最後大多都是雙方共贏的局面。
相對來說,江蘇原先組團准備收購蘇寧易購部分股權,他們由多個企業構成,各大企業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爭議或者矛盾,這意味著這些組團收購有可能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所以蘇寧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最後選擇深圳國國資,我認為也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第四、恆大有可能從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蘇寧易購為什麼會出現資金緊張的局面,這裡面除了因為自身的營收下滑、利潤下滑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前幾年恆大准備收購深深房,而為了收購深深房,當時恆大引入了很多戰略投資,其中在2017年的時候,蘇寧就向恆大投資了200億 ,按照原來的計劃,如果恆大能夠成功回歸A股,那麼蘇寧就可以大賺一筆,即便恆大無法回歸A股,蘇寧每年也會獲得7.79%的投資收益,這是穩賺不賠的一筆生意。
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恆大沒有能夠在計劃時間之內成功收購深深房,結果導致部分資金投資到期之後,恆大也陷入了資金緊張的局面,最後許家印通過各種操作才度過了資金危機的難關,其中就包括蘇寧繼續戰略投資恆大200億。
蘇寧這個決定對於緩解恆大的資金危機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許家印對張近東肯定也是非常感謝,而蘇寧出現資金鏈緊張其實也跟恆大這筆資金有很大的關系,假如他們能夠順利收回這筆資金,就不會出現資金緊張局面了。
在這種背景下,我覺得在蘇寧面臨資金鏈緊張的時候,恆大的許家印有可能也從中塔橋引線進入深圳國資入駐蘇寧。
其實說白了,如果當初恆大能夠成功收購深深房回歸A股,那麼不論是恆大還是蘇寧都可能不會出現資金鏈緊張的局面,但最後因為沒法成功收購深深房所以兩個企業都受到一定影響。
而深深房作為深圳國資旗下的一家企業,當初也是深圳國資主導引入恆大進行收購深圳深房的,現在恆大沒有成功收購深深房,深圳國資其實也有一定的責任,所以作為彌補,深圳國資入股恆大、入股蘇寧,緩解他們資金緊張的局面,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江蘇在等,在等張近東無路可走時廉價出局!可誰知半路上殺出個識貨的!蘇寧的價值不在於它的盈利能力,而是它遍布全國的大大小小門店、成熟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員工。用互聯網的思維看這就是一個平台,一個個鏈接社區的終端。同時零售行業也是現金流最多的行業。蘇寧本身可以不賺錢,但是利用它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也就是說,對於實力強大的潛在接盤方而言,蘇寧是個優質資產。正是因為蘇寧的大本營在江蘇,所以江蘇對它太了解了,知道張近東的底線在哪!江蘇一直在壓價,在等張近東山窮水盡時廉價出局!難道大家沒有懷疑,為什麼阿里不出手?為什麼上海不出手?因為江浙滬一體,蘇寧是江蘇盤子里的肥肉,除非江蘇不要,否則其他人不能出手。但深圳不同了,人家背靠的珠三角,和江蘇本來就是競爭關系。恰恰蘇寧的債務危機的引爆是由於恆大,而深圳國資在寶萬之爭時欠了恆大很大的人情,商場上的人情都是要還的。深圳國資一看江蘇壓價,而潛在的收購對手全被江蘇國資攔住了,立馬果斷出手了!對於張近東而言,深圳國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寒心了,另一方面,遷到深圳,屬於新入的,深圳自然要給很多優惠政策,在江蘇,已經沒有更大的政策加持了
最近,蘇寧易購的事情引起了不少熱議,其中一點就是原本公告里說的是南京國資委下屬企業接手,結果變成了深圳國資委旗下企業接手。
在之前的公告中,明確寫明了張近東、蘇寧集團、蘇寧電器要將20%—25%的股份轉讓出去,受讓方為南京國資委下屬企業。但最新的公告中已經披露了真正的接盤者。兩家企業分別接盤了蘇寧易購8%和15%一共23%的股份,轉讓對價一共148億元。轉讓股份數量沒有變,但接盤人不是南京國資委下屬企業而是深圳國資委下屬的兩家企業。
以上內容是已經公開的內容,下面是一些小道消息,不能保證真假,畢竟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的事情錯綜復雜、利益糾葛也是非常多的,不是當事人不可能完全掌握相關信息。而且在正式轉讓完成前這些都是不能公開的細節,更加不可能看到全貌。
小道消息一:江蘇(南京)國資委出價太低。
我們看到,深圳國資委下屬的深圳國際和鯤鵬資本以每股6.92元的價格收購蘇寧易購的股份,23%的股份一共148億元。這個價格還是比較公正合理的,發布公告當天蘇寧易購二級市場的的收盤價為7元每股。
而江蘇方面准備接收20%的股份,總體作價100億元左右,這樣推算下來每股出價差不多在5.32元左右。這個價格比深圳國資委下屬企業出的6.92低了不少。張近東現在缺的是現金、是錢,當然誰出價高就賣給誰嘍,商業市場的必然邏輯。
小道消息二:南京國資委要控制權、深圳國資委沒有要求
在股權轉讓之前,張近東持有蘇寧易購31.1%的股份(有些是通過蘇寧集團、蘇寧電器間接持有的),是蘇寧易購的實際控制人。
轉讓後明面上淘寶成是蘇寧易購的第一大股東,持股19.9%。深圳的兩家公司一共持有23%的股份,看上去深圳國資委是蘇寧易購最大的股東,但他們不一定有控制權。
現在到底是誰實際控制蘇寧易購還不好說,深交所也不知道,因為這次出讓股權涉及張近東、蘇寧集團、蘇寧電器三個股東,其中的股權架構十分微妙,還真的看不出來。深交所在3月3日發了關注函,詢問蘇寧易購股權轉讓後到底誰擁有公司決策權。蘇寧方面還沒有回復,我相信不論是通過股權設計還是背後的抽屜協議還是張近東掌握著蘇寧易購的控制權,這是他接收深圳方面出價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江蘇方面據說想要蘇寧的控制權,讓蘇寧逐漸成為國家資本控制的企業,這是張近東不想看到的結局。
以上兩個小道消息真實性存疑,但邏輯上完全在理,可以很好地解釋最後蘇寧和江蘇方面沒有達成共識的原因,雙方的核心訴求談不攏。深圳能夠滿足張近東的要求,所以談成了。蘇寧已經宣布在深圳成立華南區總部,未來是否會把全國總部搬過去不得而知,不過資本市場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Ⅲ 蘇寧起家歷史
1990年12月26日,蘇寧電器集團開始創業;1993年和八大國營商場對壘的空調大戰,使蘇寧在商戰中脫穎而出,演繹了引人深思的「蘇寧現象」;1994年,蘇寧以年銷售5.6億,榮登全國空調銷售第一;1996年,蘇寧電器集團總部喬遷南京亞商圈湖南路丁家橋2號,建成全國最大的專業空調商場。
1996年,揚州蘇寧掛牌,蘇寧全國第一家連鎖店成立;1997年,蘇寧電器集團投資3000萬元征地36畝興建蘇寧售後中心和物流中心;1998年,蘇寧榮獲江蘇省唯一的著名服務商標;1999年,中國電器網上線;1999年,蘇寧電器大廈成功開盤,蘇寧進軍海外市場和綜合電器流通領域。
2000年,蘇寧電器集團成立十周年,蘇寧實施二次創業戰略,推進全國電器連鎖經營。2001年6月,蘇寧電器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核准成立。
蘇寧易購是建立在蘇寧雲商長期以來積累的豐富的零售經驗和采購、物流、售後服務等綜合性平台上的,同時由行業內領先的合作夥伴IBM合作開發的新型網站平台。
2014年4月1日,最後一家主流電商蘇寧易購宣布設置免運費門檻,針對消費滿48元以上的訂單、自提訂單、針對移動客戶端產生的訂單,蘇寧將給予全場免運費的政策。
Ⅳ 我買了蘇寧雲商, 神牛快訊上看了寧雲商出了個10億股權激勵,這是什麼意思,是大利好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屬於期權激勵的范疇。
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 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蘇寧推股權激勵屬於重大利好,
Ⅳ 雲商模式的蘇寧模式
蘇寧提出雲商模式,全力打造連鎖店面和電子商務兩大開放平台,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在品類方面將進行全品類拓展,全面轉型雲商新模式。蘇寧雲商在內部建立了 自身的雲商系統,在新的系統里,我們的產品包括實體產品、內容產品、服務產品三大類,最重要的將打造線下的連鎖店面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通過這么一個系統,在新的雲商模式下,我們將整合內容產品和服務產品,即面向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服務,同時也面向個人、家庭、企業,與平台合作夥伴緊密合作。
在我們平台方麵包括連鎖店面加電子商務平台,兩個大的部分。在線下服務店,我們將有蘇寧旗艦店、蘇寧超級店、蘇寧生活廣場、蘇寧廣場。在線上把我們的品牌 簡單分為我們的PC電腦端的終端,移動客戶端、移動PAD客戶端、智能電視和我自動終端5種類型。兩大平台幾種類型的交互店面,構成蘇寧新的開放內容。
蘇寧產品方面實現全品類擴展,產品方面不僅包括實體商品,細分為電器、母嬰化妝品、百貨、日用品、圖書,隨著業務的拓展,產品還會不斷延伸。我們將重點開 發數字應用、音樂、游戲、資訊。我們將全力開拓生活服務、市場服務、金融服務、商旅服務、物流服務、售後服務、數據服務。最終面對下游的消費者,為消費者 提供衣食住行用,從此面向我們開放平台的零售商店提供覆蓋供應鏈的專業服務。
Ⅵ 深圳國資148億收購蘇寧易購23%股份,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蘇寧易購短期的債務風險可以得到穩定,而且有國資入局,對未來的發展也非常有幫助。停牌多日的蘇寧易購終於發出了新公告,公告內容表示,其將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深圳國資。具體細節為,深圳國資耗資148億元,購進了蘇寧易購23%的股份,股權完成變更之後,蘇寧易購將成為一家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但公告指出,公司創始人張近東擁有第一表決權,也就是說,未來蘇寧易購的經營依然是張近東來負責的。
Ⅶ 蘇寧雲商是創業板嗎
蘇寧雲商 002024 是屬於中小板
600開頭是上海主板
000開頭是深圳主板
002開頭是中小板
300開頭是創業板
Ⅷ 蘇寧雲商是什麼類型的股票
蘇寧雲商涉及概念包括:電子商務、股權激勵、家電下鄉、民營企業概念股、收入改革、融資融券標的股、融資標的證券、融券標的證券、增持、增發概念
(1)B2C網購平台:公司B2C網購平台「蘇寧易購」。
(2)小貸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蘇寧與蘇寧電器集團(持有公司13.68%股權)共同出資發起設立蘇寧小貸公司。
(3)物流概念:公司在全國租賃和自建了9.8萬平方米的倉儲和6.8萬平方米的配送作業面積,擁有符合作業要求的專業配送人員以及包括自備和外租在內符合作業要求的各種營運車輛,日最高配送能力已經達到5.9萬(台/套)。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祝投資順利。
Ⅸ 深圳國資擬收購蘇寧23%股份,這將給蘇寧帶來怎樣的改變
深圳國資的實力是備受矚目的。
2020年8月,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深投控)登上了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與平安、華為等名企為伍,讓深圳的上榜企業增加到8家,它也是深圳首家上榜的國有獨資企業。深投控成立於2004年,業務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板塊,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深投控實現營收912億元、利潤11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和20%——高速發展的背後,折射的是深圳國企銳意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
2019年7月,深圳成為全國率先開展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兩個城市之一。深圳市國資委主任余鋼介紹,這與國資國企有實力、有改革動力、有改革理念、有改革戰略有關。此後,深圳市制定了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全力推動9個方面、39條改革舉措、106項具體任務落地實施。根據深圳特區報的報道,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屬企業資產總額突破4.1萬億元,增長12.3%。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956億元、利潤總額1351億元、在深納稅41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9%、5.3%、6.8%,大幅高於央企和主要地方國企平均增長水平。
此次國資入股,是資本市場對蘇寧易購與張近東的看好,而兼具實力與創新的強大國資能否將深陷泥濘的蘇寧就此“解救”出來,值得期待。
Ⅹ 郭冬東為什麼辭任蘇寧雲商
內疚辭職。蘇寧雲商之前叫蘇寧電器,後才叫蘇寧雲商,蘇寧雲商股票跌停了。從走勢上看,股價土崩瓦解。其原因是因為郭冬東在股市崩盤時沒有應對決策,心懷愧疚自動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