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時基金基金經理楊永光業績怎麼樣
楊永光抄,碩士。1989年至1993年在襲湖南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99年至2002年在廣西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1993年9月至1995年3月在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儀表室工作,任助理工程師 1995年6月至1997年1月在深圳邁瑞醫療儀器公司工作,任工程師 2001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國海證券債券投資部工作,任高級投資經理。2011年3月14日加入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現任博時天頤債券基金基金經理(2012年2月29日起)、上證企債3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13年7月11日起)、博時穩定價值債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14年2月13日起)、博時優勢收益信用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14年09月15日起)
業績總體還可以
2. 華夏基金經理代瑞亮以往的業績
10年進入華夏基金的,直到15年才擔任基金經理,管理華夏回報和華夏回報二號,華夏盛世,華夏高端製造,業績處於下游。
3. 最優秀基金經理前30名
摘要 最優秀基金經理前30名分別是:
4.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5. 聽說嘉實有個基金經理叫陳勤,業績一直不錯,哪位能給介紹一下他的情況
嘉實價值基金擬任基金經理: 陳勤先生,工商管理碩士、經濟學碩士、特許金融分析回師(CFA),7年證券基金答從業經歷。曾就職於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投資銀行證券分析師,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助理,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2006年10月21日至2007年11月29日任銀華優勢企業混合基金經理,2007年11月加入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票投資部。2008年3月20日至今任嘉實服務增值行業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業績表現:2008年3月20日正式就任嘉實服務基金基金經理以來截至到2010年4月23日,在同期上證綜指下跌20%的背景下取得了22%的正回報。
6. 基金經理胡昕煒業績如何
基金公司胡昕煒的業績只能說一般吧!遠遠比做那些優秀的基金經理
7. 優秀基金經理排名,最牛基金經理排名
近日,基金君推出了過去三年和五年中長跑基金榜單,受到較多關注。而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買基金還要穿透到每隻基金背後的基金經理情況來選擇,因為單純看基金業績容易受到誤導,因為一些基金的基金經理變動較多,現有的基金經理可能並不是主要的業績貢獻者或者說上任時間並不長。
因此,從基金實際選擇的角度,今天基金君特地推出了基金經理榜單,選取那些持續管理基金滿三年及五年的基金經理作為考察對象,看哪些基金經理能夠在中長期脫穎而出。
一、業績領先的權益類基金經理(過去三年、四年和五年)
1、三年期業績領先的權益基金經理(2016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統計顯示,以持續管理單只基金滿三年的基金經理作為考察對象,有32位權益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管理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超過50%,多數回撤控制較好,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整體處於同業領先水平。其中來自易方達基金的蕭楠、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易方達基金的張坤位居前三。
2、四年期業績領先權益基金經理(2015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統計顯示,以持續管理單只基金滿四年的基金經理作為考察對象,有22位權益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管理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超過73%,多數回撤控制較好,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整體處於同業領先水平。其中來自易方達基金的蕭楠、易方達基金的張坤、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位居前三。
中國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經理名單來了!
3、五年期業績領先權益基金經理(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統計顯示,以持續管理單只基金滿五年的基金經理作為考察對象,有22位權益基金經理過去三年管理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超過110%,多數回撤控制較好,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整體處於同業領先水平。其中來自易方達基金的張坤、東方證券資管的林鵬、易方達基金的蕭楠位居前三。
中國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經理名單來了!
二、業績領先的純債類和二級債基金經理(過去五年)
1、五年期業績領先的純債基金經理(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統計顯示,以持續管理單只基金滿五年的基金經理作為考察對象,有16位純債基金經理過去5年管理純債類基金的業績超過38%,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其中來自易方達基金的王曉晨/張雅君組合、華富基金的尹培俊、大成基金的王立位居前三。
中國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經理名單來了!
2、五年期業績領先的二級債基金經理(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統計顯示,以持續管理單只基金滿五年的基金經理作為考察對象,有15位二級債基金經理過去5年管理二級債基金的業績超過42%,相對各自業績基準超額收益明顯。其中來自博時基金的過鈞、易方達基金的張清華、廣發基金的張芊位居前三。
中國三年、四年和五年最新最牛基金經理名單來了!
在這個國慶長假期間,作為專業資管媒體,基金君特地邀請了國內知名的公募基金經理、私募投資經理和券商投資主辦們親自撰文,總結前三季度股市和債市行情,分析未來資本市場機會和投資布局,為大家節後的投資布局做一個參考。今天共有九位公募基金經理來稿,他們怎麼看待四季度市場呢?請看~~
嘉實回報基金經理常蓁:
四重維度篩選優質公司聚焦三大投資方向
隨著九月行情收官,A股依然在持續震盪中徘徊不定,部分績優主動權益類基金已為投資者創造豐厚的超額回報。
在嘉實基金的GARP投資策略組,主要投資目標是尋找被市場低估,同時又有較強持續穩定增長的潛力股票。我們認為,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是持續獲得超額回報的有效途徑,主要的落腳點還是公司要優質上,選股時主要關注公司質地,從公司基本面出發,賺企業成長的錢,著重選擇那些護城河比較深,能夠持續帶來高額回報,體現出有比較高的ROE的公司。
一般來說,好公司的篩選標准主要基於四方面的綜合考量。首先公司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能夠隨著時間的積累不斷地加強自己的競爭優勢;其次要處在好的行業,這個行業應有發展空間,競爭格局要清晰,龍頭優勢比較明顯,或者行業有集中的趨勢;從公司自身角度來講,應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護城河要足夠深並且可持續;最後在公司財務層面,要體現出相對比較高的ROE,因為ROE體現了公司的競爭優勢,是公司真正創造回報的能力,也是股票長期回報率的重要決定因素。
8. 2021十大金牌基金經理
2021十大金牌基金經理:
傅鵬博 朱少醒 周蔚文 程洲 安昀
鄒曦 楊建華 王宗合 徐荔蓉 應帥
拓展資料:
一. 簡介
傅鵬博 睿遠成長價值混合A(投資均衡)
朱少醒 富國天惠成長混合A(15年22倍收益)
周蔚文 中歐新藍籌靈活配置混合A(投資行業廣泛,聚焦成長)
程洲 國泰聚信價值優勢A (長期投資,歷經牛熊)
安昀 長信內需成長混合A(喝葯吃酒又化工)
鄒曦 融通行業景氣A (歷經多輪牛熊,專注周期板塊、科技板塊,加上小小消費)
楊建華 長城核心優勢混合(16年管理經驗,聚焦白酒消費、高端製造)
王宗合 鵬華消費優選(主投白酒消費類,綜投眼科、葯品等醫葯、科技)
徐荔蓉 國富潛力組合混合A(研究金融、科技類板塊,也帶有文具消費類等)
應帥 南方穩健成長混合(主攻白酒消費、醫葯消費與科技,綜合型投資者)
二. 口訣:
精簡養基,十支以內,借鑒作業,獨立思考。
選好賽道,挑選好基,歷史業績,僅供參考。
基金經理,也挺重要,從業五年,歷經牛熊。
基金規模,大於一億,對比同類,優中選優。
夏普比率,越大越好,最大回撤,越小越好。
不同板塊,科學配置,同一板塊,一個就好。
形成組合,收益更高。多看少動,長期持有。
養基大忌,追漲殺跌,不亂割肉,不是韭菜。
防範風險,理性投資,閑錢理財,用之有道。
心態要好,就當存錢,有虧有賺,這是常態。
基金轉換,省時省力,懂得止盈,落袋為安。
投資自己,不斷學習,積累本金,才是王道。
三. 判斷一名基金經理水平高不高,看重三點標准:
1. 長期業績牛逼(擺脫運氣的成分);
2. 控制回撤能力強(復利的最大敵人是復虧)
3. 機構認可度高(業績持續性強的佐證)。另外,部分基金經理也會購買自己所管理的基金,與基民的利益深度綁定,這也是重要的加分項。
9. 華寶基金經理李自強簡歷及業績
復旦大學經濟學碩抄士。2001年襲7月至2003年7月,在天同證券任研究員,2003年7月至2003年11月,在中原證券任行業研究部副經理,2003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上海融昌資產管理公司先後任研究員、研究總監。2006年5月加入華寶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後任高級分析師、研究部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助理職務,2008年3月至今任華寶興業動力組合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兼任華寶興業寶康消費品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12年4月起任投資副總監。
10. 36位明星基金經理,業績到底有多牛
整理了36位在市場上得到認可的現任明星基金經理。下面的36位基金經理都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台柱子」。通過對其管理的基金、相應基金的 歷史 表現進行分析,挑選出我認為投資風格穩健,選股能力強、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後續會持續對文章進行更新,加入更多的優秀基金經理。
這36位明星基金經理分別是:(2020年7月,上證指數3200+時統計)
1.張坤(易方達中小盤混合,7.8年回報481%,平均年化25.3%)
2.蕭楠(易方達消費行業,7.8年回報346%,平均年化21.2%)
3.陳皓(易方達科翔混合,6.2年回報376%,平均年化28.5%)
4.謝治宇(興全合潤分級混合,7.5年回報508%,平均年化27.2%)
5.董承非(興全趨勢投資混合,6.7年回報273%,平均年化21.8%)
6.傅鵬博(興全 社會 責任混合,9.2年回報427%,平均年化20%)
7.周應波(中歐時代先鋒,4.7年回報218%,平均年化28%)
8.周蔚文(中歐新藍籌混合,9.2年回報392%,平均年化17%)
9.葛蘭(中歐醫療 健康 混合,3.8年回報210%,平均年化35%)
10.魏博(中歐盛世成長混合,7.3年回報392%,平均年化24.5%)
11.何帥(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4.8年回報206%,平均年化26%)
12.楊浩(交銀新生活力靈活配置,3.7年回報180%,平均年化32%)
13.王崇(交銀新成長混合,5.7年回報314%,平均年化22.1%)
14.朱少醒(富國天惠成長混合,14.7年回報1705%,平均年化21.8%)
15.畢天宇(富國高端製造行業,6.1年回報205%,平均年化20%)
16.傅友興(廣發穩健增長混合,5.6年回報155%,平均年化18%)
17.劉格菘(廣發雙擎升級混合,1.7年回報232%,平均年化105%)
18.劉彥春(景順長城鼎益混合,5年回報213%,平均年化25.5%)
19.余廣(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混合,8.6年回報398%,平均年化20.5%)
20.雷鳴(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6.3年回報346%,平均年化27%)
21.王栩(匯添富美麗30混合,7.1年回報254%,平均年化19.1%)
22.程洲(國泰聚信價值優勢混合,6.6年回報345%,平均年化25.5%)
23.周偉鋒(國泰價值經典混合,6.3年回報253%,平均年化22.1%)
24.張慧(華泰柏瑞創新升級混合,6.2年回報319%,平均年化26%)
25.方緯(華泰柏瑞價值增長混合,5.6年回報260%,平均年化25.9%)
26.陳一峰(安信價值精選股票,6.2年回報300%,平均年化25.1%)
27.楊明(華安策略優選混合,7.1年回報262%,平均年化20%)
28.孫偉(民生加銀策略精選,6年回報412%,平均年化31.2%)
29.張峰(農銀匯理行業領先混合,4.8年回報183%,平均年化24%)
30.梁浩(鵬華新興產業混合,9年回報369%,平均年化18.7%)
31.曲楊(前海開源滬深港優選,4.2年回報243%,平均年化33%)
32.杜猛(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混合,9年回報403%,平均年化19.9%)
33.馮明遠(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3.7年回報212%,平均年化36%)
34.李曉星(銀華中小盤混合,5年回報180%,平均年化23%)
35.丘棟榮(匯豐晉信大盤A,3.6年回報200%,平均年化35.3%)
36.林鵬(東方紅睿豐混合,5.6年回報219%,平均年化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