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投行和對沖基金的人,每天需要滿足什麼工作要求
身為投行和對沖基金的員工,在工作中需要知曉自己的工作需求,基於項目開展,核心技能是在於讀懂大數據,並且能夠分析哪些數據是重要的,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並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總而言之,在對沖基金公司和投行需要擁有充足的經驗,那就需要員工在私下裡的時候掌握大量的數據,並且知曉相應的知識,去應付這些數據,能夠分析這些數據的好與壞,盡量的去替投資人規避風險,將自己的生存基礎分析,基於數據的建設和系統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⑵ 投行和對沖基金的人聰明和優秀到什麼程度
這個問題我們從字面上來分析吧。
投行,是投資銀行的簡稱。
投行業務
投資銀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採用對沖交易手段的基金稱為對沖基金(hedge fund)也稱避險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
是指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與金融工具結合後以營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
它是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
投行:從業資格證
可以考慮配備:CPA、律師證(根據自身情況而定,這兩個證不太容易獲得)
最重要:有人推薦
投行工作其實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能力,可以入職以後再學,其實說白了進投行只是為了保薦代表人考試資格,所以沒有關系很難進。投行真正需要的能力,是細心、口才、人品(人品不好的真的別來,有功夫還是踏實賺錢的好)、學習能力、公文文筆,但這些都是軟體,從什麼證書啦~培訓啦~證明不了的,投行也因此不願意招收新人;由於投行淘汰率、流動率很高,進來之後沒能考過保代的,一般都走了,考過了有資本有人脈的,都去PE了
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是一種基金投資組合,必須有第一手的消息。和強大的分析能力。
⑶ 投資銀行的對沖基金是指什麼他們把銀行那些賣不掉的次級債給買了下來 。。。。
所謂對沖就是買空和賣空,也就是說這種基金既做買空又做賣空的買賣,所以叫對沖。它們所買或賣的東西主要是金融衍生品,比如股票、期貨、或銀行的次級貸還有各種票據做成的衍生品。
美國的次級貸是指那些對信譽不高的人所發放的貸款,這些貸款主要是用來買房子的,因為這些貸款的人信譽不高,可能還不起錢,因此叫次級貸。它的主要特點是利率高一些,但風險大一些。商業銀行為了不承擔這種可能還不上的風險,就把這種貸款打包,做成一種金融衍生品賣給投資銀行,因為這種衍生品是次級貸的利率的杠桿,因此和還貸能力掛鉤,而還貨能力又明顯與房價相關。房價漲時,即使貸款的人還不上,銀行通過把房子賣了也不會虧,但如果房價下來了,而貸款的人又還不起,那麼這種風險就通過該金融衍生品杠桿作用把風險轉移到了投資銀行,而投資銀行因其在金融市場中的作用又把風險帶到整個金融市場。這就是現在這場金融危機的由來。
至於說為什麼房價漲了投行能掙到錢,因為投行是次貸的風險的真正承擔者,當然不出風險時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就象保險公司一樣,沒人出險了,它掙的就多,如果它收的保單一勁出險,有的保險公司都能賠黃了的。金融市場就是這樣,風險與利潤正相關。
⑷ 投資銀行與對沖基金哪個賺錢
投資銀行常做的是PE,涉及並購,私有化,上市,承銷等業務,一般單次周期長,獲益也大,當然風險也大,但不是天天有生意可以做得。
對沖是一種投資形式,主要通過捕捉市場上產生的特殊機會,通過對沖來規避風險。比如買入債券,再買入債券保險,買入黃金,再買入拋售合約的期權。用少量的投入來保證收益的兌現,一般收益比較少,但是比較穩定,當然遇到系統性風險的話也會很慘。
一般投資銀行也會做對沖業務,比如香港市場的認購和認沽權證,黃金合約,外匯合約。至於賺錢嘛要看經營的好不好了。一眨眼贏虧個幾十億也是家常事。
⑸ 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的解釋
嗨~我對一竅不通 可是怎沒人回答呢?去問問學校老師吧
⑹ 什麼是投資銀行什麼叫對沖基金
投資銀行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發達證券市場和成熟金融體系的重要主體,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對沖基金(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
⑺ 什麼叫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Hedge Fund)又稱套利基金或避險基金。對沖(Hedge)一詞,原意指在賭博中為防止損失而採用兩方下注的投機方法,因而把在金融市場既買又賣的投機基金稱為對沖基金。
美國的對沖基金是隨著美國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期貨和期權等交易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目前,美國至少有4200家對沖基金,資本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
1.對沖基金的特點
對沖基金的最大特點是進行貸款投機交易,亦即買空賣空。美國大約有85%的對沖基金進行貸款投機交易,在選准市場或項目後,即以數額並不多的資本作底,到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或證券交易所進行巨額貸款,然後傾注大量資金進行殲滅戰,或大輸或大贏,其投資戰略絕對保密。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對沖基金的冒險系數越來越大,但大多比較成功。
2.對沖基金的分類
以交易手段區分,主要可分為低風險對沖基金、高風險對沖基金和瘋狂對沖基金。
①低風險對沖基金。主要是在美國和國外的股市投資,一般很少以高於本身資本兩倍的借貸款進行投機交易。交易方式以長買短賣為主,也就是說購買可能會上升的股票,借用和出售可能會下跌的股票;待市場出現好轉後,再買回這些股票;
②高風險對沖基金。經常以高於資本25倍的借貸款進行投機交易,而且既在全球股票市場上進行長買短賣,也在全球債券、貨幣和商品期貨等市場上進行大規模的投機交易,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由索羅斯經營的量子基金;
③瘋狂對沖基金。以高於本身資本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借貸款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炒作。這種對沖基金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基金,該公司曾以40多億美元的資產向銀行貸款100多億美元,其買進賣出的各種證券和股票市面價值一度高達1.25萬億美元,結果導致了1998年9月美國對沖基金事件的爆發。
3.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區別
從廣義上來說,對沖基金也是共同基金的一種,但與一般共同基金相比,對沖基金又有許多獨特之處:
①投資者資格。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有嚴格的資格限制,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內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而一般的共同基金無此限制。
②操作。對沖基金的操作不受限制,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杠桿。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在操作上受限制較多。
③監管。目前對沖基金不受監管。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曾規定:不足100個投資者的機構在成立時不需要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等金融主管部門登記,並可免於管制。因為投資者主要是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的個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強。相比之下,對共同基金的監管比較嚴格,這主要因為投資者是普通大眾,許多人缺乏對市場的必要了解,出於避免大眾風險、保護弱小者以及保證社會安全的考慮,實行嚴格監管。
④籌資方式。對沖基金一般通過私募發起,證券法規定它在吸引顧客時不得利用任何傳媒做廣告。投資者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根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直接認識某個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通過別的基金轉入;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多是通過公募,公開大做廣告以招待客戶。
⑤能否離岸設立。對沖基金通常設立離岸基金,其好處是可以避開美國法律的投資人數限制和避稅。通常設在稅收避難所如處女島(Virgin Island)、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鱷魚島(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這些地方的稅收微乎其微。1996年11月統計的680億美元對沖基金中,有317億美元投資於離岸對沖基金。據統計,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計算在內,離岸基金管理的資產幾乎是在岸基金的兩倍。而一般的共同基金不能離岸設立。
⑻ 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的區別
區別如下:
投資銀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專析、風險投資、項目融屬資等業務的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國外的投資銀行概念與我國的證券公司概念較為一致。
對沖基金指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與金融工具結合後以營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
私募股權投資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