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巴菲特投資與健康的八大成功之道

巴菲特投資與健康的八大成功之道

發布時間:2022-06-19 12:03:40

A. 巴菲特投資生涯中最精彩的案例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巴菲特再次以他標志性的資本運作吸引了市場的關注,這一次,他的目光停留在能源業。

5月2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薩威公司旗下的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將以94億美元從蘇格蘭電力公司手中收購美國西北部最大的電力供應商——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購是自1998年買下通用再保險公司以來,巴菲特最大一筆的買賣。根據協議,中部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將支付給蘇格蘭電力公司51億美元現金,其餘43億美元將轉化為凈負債和優先股。交易完成後,蘇格蘭電力公司將向股東派發45億美元的紅利。擁有太平洋公司後,美洲能源控股公司可將其在美國6個州的160萬客戶擴展到俄勒岡州和猶他州,並將打造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能源巨頭。

「股神」的再度出擊一石激起千層浪,好事者不無居心地宣稱:巴菲特的投機回合回來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國際油價一路狂飆、能源危機一觸即發、供給沖擊卷土重來、滯脹魅影若隱若現的微妙時點染指敏感的能源業,的確有點跟風炒作的嫌疑。而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能源市場回暖讓這種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時效性的支持。在美國勞工部5月18日公布的報告中,美國4月份的CPI上升了0.5%,升幅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4%,通脹抬頭的原因是4月份美國能源價格上漲了4.5%,為2003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增幅。

但深入分析,巴菲特進軍能源業並不能算是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本質上看,這不過是巴菲特美妙投資的最新案例。投資和投機這兩個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經濟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和區分。

首先,投資看重的是長期內的穩定回報,而投機僅僅是短期內對風險因素的技術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貨市場上一擲千金、幾進幾出獲取巨額利潤的話,那麼這種榨油機式的行為絕對可以說是對能源市場的投機。但事實卻是巴菲特並沒有試圖利用能源衍生金融產品的價格波動而牟取暴利,而是通過投資、經營基礎產業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場的供給,以促進能源市場價格穩定的手段謀求長期的、整體行業的成長性獲利。這種目光長遠的投資戰略絕非鼠目寸光的投機把戲。

其次,投資追求的是「雙贏」發展路徑,而投機在利用風險的同時,創造了更多的經濟不確定性。能源市場近一年來的價格波動,用市場眼光來看就是「供不應求」的直觀體現,巴菲特進軍能源行業無異於給「看不見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趨於平衡的過程中不僅減輕了能源風險的負面影響,也給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長創造了合意的外部環境。而投機勢力擅長的不過是損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瀾、興風作浪獲得暴利之後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後滿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市場的崩潰和大多數人的痛苦之上,這一次也不例外。

其實,新近進軍能源業不過是巴菲特哲學的一個最新範本罷了,以「股神」著稱的巴菲特曾將其在股票市場的「生財之道」總結為:「當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我把自己當作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者宏觀經濟學家。」巴菲特從不名一文到富可敵國,自始至終總是在資本市場上尋找著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對利用技術分析、內幕消息進行投機總是不屑一顧,這種可以稱之為過於自我的投資理念卻讓他長期獲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依仗的是他對「基本面」的透徹分析,而非對「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為有巴菲特這樣「老實本分」的投資者,正是因為市場對巴菲特理性投資行為的高額回報,使得美國的資本市場成為世界上最穩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場;作為經濟「晴雨表」的美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反過來又對經濟產生了良好的反饋作用,成為美國經濟長期保持強勢的根本保障。

因此,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資本市場,穩定的資本市場認可的是理性的投資行為。世界上各個角落裡發生的金融危機,都從反面證明了一個以投機為主流的資本市場只會有短暫的「虛偽繁榮」,長期內的金融動盪將會讓整個國家經濟遭受致命傷害。

巴菲特說過,「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後,市場認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財富》雜志就曾將其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簡單哲學告訴我們:投資不是投機,這才是成熟市場的成功之道。

B. 巴菲特是怎麼成功的

以下是巴菲特先生幾個優良的選股習慣
習慣一:挑選價值股
巴菲特認為,企業的內在價值是股票價格的基礎,如果一家企業具有良好的前景和較高的成長性,那麼隨著企業內在價值的提高,其股票價格最終能反映它的價值。所以,他的投資理念是買下公司,而不是股票,他曾說:「我們的投資將以實質價值而不是熱門股作為投資的選擇標准。」?習慣二:選擇最安全的股票 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准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這是巴菲特選擇股票的重要原則。可以說,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遵循了不虧損的原則,他選擇的股票一般都有很高的「安全邊際」。
習慣三:選擇自己熟悉的股票?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個習慣,就是選擇熟悉的股票,對於不熟悉的股票從來不選。對於那些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等都不了解、不熟悉的公司即便是被人說得天花亂墜,巴菲特也從不感興趣,更不會去投資它,買它的股票。巴菲特常說:「投資必須堅持理性的原則,如果你不了解它,就不要行動。」他認為,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股市上的股票則數以千計,不同的企業從事著不同的業務,這些業務不可能是我們都熟悉和了解的。不如將我們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我們熟悉的企業上,盡可能多地了解這些企業的情況,這有利於我們的投資決策。習慣四:選股重視企業而不重視股價? 重視企業內在本質而看輕股價是巴菲特選股的重要習慣之一。當巴菲特從事投資的時候,他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數的投資人只是觀察其股價而已。他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觀察、預測和盼望價格改變,卻很少花時間去了解他們手中持股公司的經營狀況。這種基本態度的不同,造成一般投資人與巴菲特根本上的差異。巴菲特擁有股權,並管理過各式各樣的公司,這種凡事都要插手的經驗,將巴菲特和其他專業投資人區別開來。

C.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股神巴菲特的十大投資理念

股神巴菲特的十大投資理念


1、找到傑出的公司


巴菲特的第一個投資原則是「找到傑出的公司」。這個原則基於這樣一個常識,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一定會顯現在股價上。

所以投資者的任務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者。


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來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2、少就是多


巴菲特的第二個投資原則是「少就是多」。他的理由同樣是基於一個常識:買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購入一些你對其一無所知的企業。通常你對企業了解越多,你對一家企業關注越深,你的風險越低,收益就越好。


他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它。


巴菲特採用集中投資的策略,重倉持有少量股票。


3、把大賭注壓在高概率事件上


巴菲特的第三個原則是「把大賭注壓在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這也同樣基於一個常識:當一個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時,你投入越多,回報越大。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隻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


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隻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


4、要有耐心


巴菲特的第四個原則是「要有耐心」,就是說: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他有一個說法,就是少於4年的投資都是傻子的投資,因為企業的價值通常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充分體現,你能賺到的一點錢也通常被銀行和稅務瓜分。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

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5、不要擔心短期價格波動


巴菲特的第五個原則是「不要擔心短期價格波動」。他的理論是: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他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預測出什麼時間會有什麼樣的股價。


事實上,巴菲特從來不相信所謂的預測,他唯一相信的是,也是我們能夠把握的是對企業的了解。


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也就是對公司的未來有著絕對的信心。


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6、穩中求勝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首要之處是:記住股市大崩潰。就是說,要以穩健的策略投資,確保自己資金不受損失,並且要永遠記住這一點。其次,讓自己資金以中等速度增長。


巴菲特投資目標都是具有中等增長潛力的企業,並且這些企業被認為會持續增長。投資股市時,為自己頂下合理的長期平均收益率是成功的基礎。

巴菲特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他對自己要求並不過,只要他每年擊敗道·瓊斯指數5個百分點足以。


對那些一心想馬上做大的人,巴菲特提醒:「如果你是投資家,你會考慮你的資產——即你的企業會怎樣。如果你是投機家,你主要預測價格會怎樣而不關心企業。」

同樣,一個「企業家」會埋頭打造自己的企業,而一個「商人」則更關注企業的價格。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老老實實做「企業家」,成功的概率要比一個包裝、買賣企業的「商人」更大。


7、簡單、傳統、容易


在別人眼裡,股市是個風險之地,但在巴菲特看來,股市沒有風險。

「我很重視確定性,如果你這樣做了,風險因素對你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股市並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巴菲特還說:「投資的決定可用六個字概括,即簡單、傳統、容易。」


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傳統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8、永遠不許失敗


巴菲特說投資的原則其實很簡單,第一條,不許失敗;第二條,永遠記住第一條。


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


9、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


巴菲特引用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這句諺語,再次闡述了他的投資理念。在他看來,黃金白銀最實際,把錢押在高風險的公司上,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發財夢。


2000年初,網路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沒有購買。那時大家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路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


10、不迷信華爾街,不聽信謠言


巴菲特不迷信華爾街,不聽信謠言。他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他只選擇那些在某一行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技術上很難被人剽竊並有過良好盈利記錄的企業。至於那些今天不知道明天怎麼樣的公司,巴菲特總是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開他們。

D. 什麼是巴菲特的8堂投資課

《巴菲特的8堂投資課》中沃倫·巴菲特是當代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在1999年年底美國《財富》雜志評出的「二十世紀八大投資大師」中名列首位。1956年,巴菲特以100美元起家。2004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以429億美元再度名列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創造了39年來以超過美國股市平均收益率1倍多的優勢持續戰勝市場的投資神話。如果一個人在巴菲特職業生涯開始時(1956年)投入1萬美元並且堅持到底,那麼到2002年,它將變成約2.7億美元,而且是稅後收入。因此,巴菲特當之無愧地被稱為「華爾街股神」。

E. 巴菲特的成功秘籍

世界財經報道,在巴菲特的投資名言中,最著名的無疑是這一條:「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巴菲特總是在市場最亢奮、投資人最貪婪的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而激流勇退。1968年5月,當美國股市一片狂熱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已再也找不到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了,他由此賣出了幾乎所有的股票並解散了公司。結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比上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巴菲特的穩健投資,絕不幹「沒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使巴菲特逃避過一次次股災,也使得機會來臨時資本迅速增值。但很多投資者卻在不清楚風險或自已沒有足夠的風險控制能力下貿然投資,又或者由於過於貪婪的緣故而失去了風險控制意識。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我們都應把風險因素放在第一位,並考慮一旦出現風險時我們的承受能力有多強,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巴菲特理財攻略二:作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

巴菲特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是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期投資者或投機者。巴菲特從不追逐市場的短期利益,不因為一個企業的股票在短期內會大漲就去跟進,他會竭力避免被市場高估價值的企業。一旦決定投資,他基本上會長期持有。所以,即使他錯過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網路熱潮,但他也避免了網路泡沫破裂給無數投資者帶來的巨額損失。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者必須在設想他一生中的決策卡片僅能打20個孔的前提下行動。每當他作出一個新的投資決策時,他一生中能做的決策就少了一個。」在一個相對短的時期內,巴菲特也許並不是最出色的,但沒有誰能像巴菲特一樣長期比市場平均表現好。在巴菲特的贏利記錄中可發現,他的資產總是呈現平穩增長而甚少出現暴漲的情況。1968年巴菲特創下了58.9%年收益率的最高紀錄,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感到極為不安而解散公司隱退了。

從1959年的40萬美元到2004年的429億美元的這45年中,可以算出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為26%.從某一單個年度來看,很多投資者對此也許會不以為然。但沒有誰可以在這么長的時期內保持這樣的收益率。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都為貪婪、浮躁或恐懼等人性弱點所左右,成了一個投機客或短期投資者,而並非像巴菲特一樣是一個真正的長期投資者。

巴菲特理財攻略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

究競應把雞蛋集中放在一個籃子內還是分散放在多個籃子內,這種爭論從來就沒停止過也不會停止。這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集中看管一個籃子總比看管多個籃子要容易,成本更低。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看管住唯一的一個籃子。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為在作出投資決策前,他總是花上數個月、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去考慮投資的合理性,他會長時間地翻看和跟蹤投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和有關資料。對於一些復雜的難以弄明白的公司他總是避而遠之。只有在透徹了解所有細節後巴菲特才作出投資決定。

由此可見,成功的因素關鍵在於在投資前必須有詳細周密的分析。對比之下,很多投資者喜歡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或只是憑感覺進行投資,完全沒有進行獨立的分析,沒有贏利的可靠依據,這樣投資難免不會招致失敗。

F. 巴菲特的「長壽的秘訣」有哪些呢值得我們學習嗎

股神巴菲特2020年已經90歲,90歲的長輩應當是什麼樣子呢?或許講話不太利落了吧,過道駝背著背部。可是,讓人關心的是,股神巴菲特以90歲大齡,依然維持健康的身體,並且再次組織一年一度的股東會,核心著公司的投資建議,這表明了股神巴菲特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型體上的,並且頭腦清楚、聰慧。從科學研究身心健康的行業,股神巴菲特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角色。

最重要的,股神巴菲特針對行業的潛心,及其為此而提供的樂觀的心態。股神巴菲特的職業發展便是一部股市投資的歷史時間,這類專一的心態,讓自身全心投入資金投入。全心投入的資金投入而並沒有猶豫、搖擺不定自身便是身體健康的社會正能量要素。而積極的心態也能讓股神巴菲特維持對煩憂的阻隔情況。這應當才算是股神巴菲特身心健康的竅門吧。

G. 總結股神巴菲特投資獲利的訣竅

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有「三要三不要」:
1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
巴菲特多次提到這個標准,今年他總結為投資好生意+好管理層+大公司。他表示,伯克希爾需要買足夠大的公司,公司有好的管理層非常重要。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他非常青睞,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
分析認為,巴菲特所以如此看好可口可樂的股票,其原因正在於可口可樂公司是當之無愧的滿足「巴菲特選股三步曲」全部要求的超級明星企業。「第一步,選擇具有長期穩定性的產業;第二步,在產業中選擇具有突出競爭優勢的企業;第三步,在優勢公司中優中選優,選擇競爭優勢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的企業。」在美國和西方國家,飲料是一個具有相當長期穩定性的產業。從1977-2003年,16年間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從未動搖過,投資收益率高達681.37%。
2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
分析認為,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巴菲特近年積極涉足能源行業。以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為中心,伯克希爾進行了包括內華達能源公司的收購,以及對柯恩河與太平洋電力公司的接管。
在中國,巴菲特的兩次大手筆讓人津津樂道——中石油和比亞迪,而這兩家公司都和能源有關。2002年至2003年間,巴菲特投資4.88億美元購入中石油股份。自2007年7月開始,巴菲特連續七次減持中石油H股,並在中石油登陸A股市場的前一個月將所持的23.4億股中石油H股在高位全部清空,收獲40億美元,獲利近七倍。
搜狐財經注意到,巴菲特今年在股東會上放出投資信號,伯克希爾•哈撒韋將繼續加碼投資鐵路和能源,能源會以收購為主。
3 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
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巴菲特為什麼選吉列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本人曾給出了幾個理由,排在第一位就是他非常熟悉吉利。
巴菲特對吉列這么熟悉,因為他是一個男人,要天天刮鬍子。他用了吉列剃須刀後他感嘆:「在現代人類生活中,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剃須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享受。」他甚至自願給吉列做廣告:「如果你還沒有試過吉列新推出的感應刀片,趕緊去買一個來試試!」
4 不要貪婪。
1966年,美國股市牛氣沖天,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巴菲特將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1968年5月,當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巴菲特曾談到對中石油投資過程,他說:「我當時賣掉中石油是因為我覺得它不再是物超所值,它的價格已經接近或者超過了應有的價值。」
5 不要跟風。
巴菲特說過:人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路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路股股災。
對很多人來說,金融危機就是噩夢,但對巴菲特來說,金融危機是他投資的商機。他在金融危機期間投資了一些績優股公司,5年之後,他當初的投資為他賺得了100億美元。
看看他五年來的成績單,這些收益全部來自於他在金融危機期間所做的救助性質的投資活動:
對瑪氏糖果旗下箭牌公司65億美元的貸款,獲利38億美元;對高盛集團50億美元的優先股投資,獲利17.5億美元;對美國銀行50億美元的優先股投資,獲利9億美元;對通用電氣30億美元的注資,獲利12億美元......
6 不要投機。
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這次股東大會上繼續倡導不要投機的觀點,他說,試圖賺快錢是最糟糕的錯誤。

閱讀全文

與巴菲特投資與健康的八大成功之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
晨鳴股票 瀏覽:91
炒股票破產 瀏覽:884
園藝股票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