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315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315活動的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則它的首要意義和影響就是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315活動的意義就是有意識的促進消費者權利和保護的開展,因為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存在許多霸王條款侵犯消費者權益,而使它們漸漸消失就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意義。
主要內容:
向消費者提供信息,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處理消費者投訴,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
搜集消費者的意見並向企業反饋。
打造輿論,宣傳消費者的權利,形成輿論壓力,以改善消費者的地位。
參與國家或政府有關消費者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並要求政府建立消費者行政體系,處理消費者問題。
成立消費者團體,確立消費者主權。
加強消費者國際團體及合作。
② 315都管些什麼
315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投訴可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或12315互聯網平台進行投訴。
店主投訴顧客,顧客消費不願付款可撥打110,由警察處理。
(2)315投資者教育擴展閱讀: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是每年的3月15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是基於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2年3月15日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後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③ 投資者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加強投資者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使中小投資者在進入資本市場的時候,知道如何從自己的年齡和收入、所能承擔的風險和期待的收益等方面出發,權衡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注重入市時機,進行謹慎投資,有效防範風險。同時,通過投資者教育,使投資者初步掌握必要的新業務、新產品和新市場的知識,為他們爭取最佳交易、最佳委託和最佳理財服務。
④ 315是什麼意思
315指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每年的3月15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
向消費者提供信息,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處理消費者投訴,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搜集消費者的意見並向企業反饋。
發展歷史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898年,全世界第一個消費者組織在美國成立。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費者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種反映消費者利益和要求的組織,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出現。在此基礎上,1960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宣告成立。
之後,消費者運動更加活躍,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建立了消費者組織,使消費者運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現象,全世界已有90多個國家共300多個消費者組織在開展活動。
⑤ 我要關於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有關資料以及問答題
1983年、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這是基於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2年3月15日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肯尼迪提出這這四項權利,以後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同時,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正如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主席羅達房·帕金所說:「人民的交往,產品的交換,技術和通信的活動等等,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全球范圍內考慮並行動。」她又說: 「每個國家的消費者組織應列入世界范圍的為消費者權利的保障而斗爭的行列。」當這種斗爭每天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在每年選擇一天,讓各方面都能聽到我們為消費者而發出的聲音,並且獲得為未來的任務而努力的精神動力。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是如何紀念「國際消費者 權益日」的?
從1983年以來,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要舉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有的國家的消費者組織在這一天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情況,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做哪些工作。 開展宣傳活動: 許多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的會員在他們出版的刊物上刊登介紹「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內容,有的通過電台和電視節目進行宣傳,努力提高一般消費者的認識,有的組織在學校發放傳單或消費者刊物,馬來西亞,波拉卡消費者協會在學校集會上組織消費者權利的演說。 舉辦徵集與競賽活動: 有的國家的消費者組織在這一天向公眾徵集「消費者權益歌」,然後選擇優秀的歌曲作為有關消費者權益廣播節目中的開始曲,有的組織演講比賽或「一年中最差消費事件」的評比活動。 獎勵為消費者運動作出貢獻的人:1983年,希臘消費者保護學會對在1982年間積極報道消費者運動的報刊及記者 予給予獎勵。在挪威,消費者委員會對在過去的一年裡寫出質量較高的關於消費者問題的文章的作者予以表彰。舉辦消費者教育活動: 阿根廷主婦協會於1984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發起成立消費者學校,為成人舉辦一系列的講座。在南澳大利亞,公民與消費者事務部 在商店搜集消費者意見,對消費者進行最佳購貨的教育。印度卡納塔克消費者服務社團則在這一天為學校負責消費教育的老師安排工作計劃。 檢查: 一些國家的消費者組織在這一天組織對保護消費者權益有關立法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這些立法是否被認真貫徹了。 展覽: 一些國家的消費者組織舉辦多種形式的展覽。有的以廣告、 宣傳欄的形式向公眾展示現實消費中存在的問題,有的還舉 辦「不合格產品展覽」。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 後,每年的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都組織全國各地的消費者舉辦大規模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咨詢 服務活動。僅1989年,全國就有700多個大中城市和縣城舉行了紀念活動,且活動形式豐富多彩,聲勢大,影響大,效果好,起到了宣傳群眾,擴大影響的作用。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宗旨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消費者合理、科學消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⑥ 對於315,你有哪些了解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一、設立宗旨
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
二、主要內容
1、向消費者提供信息,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2、處理消費者投訴,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
3、搜集消費者的意見並向企業反饋。
4、大造輿論,宣傳消費者的權利,形成輿論壓力,以改善消費者的地位。
5、參與國家或政府有關消費者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並要求政府建立消費者行政體系,處理消費者問題。
6、成立消費者團體,確立消費者主權。
7、加強消費者國際團體及合作。
三、組織機構
在國際上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onsumers Unions,簡稱IOCU)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的、非政治性的組織。IOCU現有115個國家和地區的230多個消費者組織成員。1987年9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被接納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
1、組織機構
全體大會,由各個成員組織所推選的代表組成。 理事會由會議推選35名成員組成,理事會指定執行委員會。工作人員為十名領薪者。經費來源於會費和出售出版物。
2、組織活動
設有小組委員會或工作組負責檢測商品,進行教育、發展、法制、醫療等活動;在亞太地區設立顧問小組委員會,提供信息資料的專門來源。中央秘書處設有圖書館,以收集和傳播與消費者利益有關的立法、技術、教育的資料。制訂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經濟與社會委員會管區內區域發展計劃,支持並進行有關不完備商品標簽、向第三世界傾銷危險葯品、 農葯以及嬰兒食品的監察等問題的研究。
在中國
1、消費者協會
於1987年9月被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接受為正式成員。
2、宗旨
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消費者合理、科學消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⑦ 315事件到底講什麼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一般指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時間為每年的3月15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目的在於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消費者權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⑧ 躲過了央視315,躲不過焦點訪談 現貨行業到底怎麼了
3月18日,央視一套《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了現貨行業,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重重壓力之下,我試圖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本著理性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我們行業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後續行業又會出現怎樣的發展和變化?
1、投資者適當性教育
為什麼第一條提這個,在節目開頭介紹的兩位投資者,在高利潤的引誘下,沖昏頭腦,借錢,高利貸這幾個字很是刺眼,反映了這個行業的現狀——投資者適當性教育缺失。
我接觸過很多會員單位,每一家會員單位的老闆是什麼性格,那麼這家公司就會向那種方向發展,或激進、或保守,開發模式多種多樣,不能以偏概全,有很多單位規模很大,但是很正規,也在推動行業發展。人的心不同,目標就不同,加強投資者適當性教育、提高入市門檻、充分風險揭示將成為入市的硬性指標,交易平台和會員單位一定要做,也是必須要做的。
2、會員單位對交易場所的曝光
業內人士分析稱: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曝光XX交易所,看得出來其實不是裡面的僅有的2-3個散戶去曝光,而是會員單位曝光了xx,接受電話采訪的會員單位可能去年剛做xx不久,而根本沒有掙到錢,後面xx就關掉了,XX沒有處理好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家的會員的錢也沒有退,故會員單位和xx的矛盾激化了,該會員單位把自己的運作的潛規則都曝光了。讓客戶頻繁交易和不停的加資金等等。這是典型的會員和交易所產生對立的事情擴大化,去年包括首華、中經、北大宗這些都處理的不好,極有可能也會出現較晚加入的會員單位倒戈的情況。
3、屬地管理
我已經多次提到這個詞,屬地管理,記者在金融管理局與證監局的走訪,已經驗證了我的說法,這里不在重復。
4、交易模式
在與我接觸的多名維權者的話語中,我能明顯的感覺到他們對這個模式的理解之處,「如果我這個錢是虧給其他交易商了,我認了,但是我的錢虧給了開發我的人,我不認」,這句話怎麼理解大家自行判斷。
我想說的是交易模式的變革,這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央視曝光的XX所原有模式,目前已經上已經不在使用,目前很多平台已經進行了模式的變更和創新,有的還是原有模式進行一些隱藏,有的是放棄該模式,轉頭推進其他模式,在此我還要提及江蘇模式,三權分立,交易、結算、資金獨立分開,由不同方進行管理,這才是otc模式的發展之路,我們一直說做市商模式,做市商模式,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市商(可以搜索下《國內貴金屬交易平台-披著做市商外衣的賭場》),只有三方不是關聯利益方,才可以讓投資者放心投資,交易場所提供交易渠道,結算交給銀行、基金公司或者大的結算結構,銀行接入清算中心,交易平台接入清算中心,資金則由政府統一監管,「中國期貨之父」常青教授也指出,只有風險的完全隔離,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只有真正的三權分立,才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方向。
對於此次焦點訪談的曝光,我個人認為反而是件好事,此次事件,可能是此轉機,或者說,可能交易平台的春天來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難,經過了緩慢積累到野蠻生長的階段,其中的過程,就像一顆小石子,逐漸變成了一塊大石頭,死死的壓在了我們所有大宗商品現貨建設者與參與者的心中,大家對於315的關注甚至遠遠高於其它行業,一有任何風吹草動都緊張不已,我們太需要釋放,太需要一個宣洩口,寒冷的冬天過去,總會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正適合現在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過這種過程,尤其是金融業發展,不能因為有一顆蘋果裡面有蟲子,所有人就不在吃蘋果了吧?
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前面走的太快,太浮,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也有時間靜下心來,考慮一下我們未來的發展之路,只有不斷的自我檢討,自我總結,不斷的學習,創新,交易平台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合法、合規經營,充分發揮其社會屬性,堅持第三方性質;會員單位合規發展,杜絕虛假宣傳、代客理財、承諾收益等行為,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洗白這個市場,才能讓大家正視這個市場,才能成為讓投資者放心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行業長久穩定發展,最後,我想說:我們的家,我們共同維護。
⑨ 有誰了解過投資者教育這個嗎哪些屬於投資者教育的主要內容
比如行業的基本狀況 發展歷史 目前情況 市場分析 風險分析和行業前景
⑩ 什麼是投資者教育
投資者教育,是指針對個人投資者所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播有關投資知識,傳授有關投資經驗,培養有關投資技能,倡導理性的投資觀念,提示相關的投資風險,告知投資者的權利和保護途徑,提高投資者素質的一項系統的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