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

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

發布時間:2022-06-14 11:46:55

㈠ 寧高寧的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
1987年,畢業於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主修財務。
1987年,進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990年3月,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總經理;
1992年,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6年,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1999年,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董事會主席、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
2004年12月28日至2016年1月,任中糧集團董事長 ;
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業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同時委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為董事會新主席;
2012年3月28日,不再擔任中國糧油控股董事會主席,但繼續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2012年3月30日,不再擔任中國食品董事會主席,三天內卸任兩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2012年6月18日,當選中共十八大黨代表 。同年11月14日,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12中國經濟獎獲得者。
2013年10月7日,任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的首任主席;
2016年1月,不再擔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2016年1月5日,任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1978年,部隊里告訴可以報考大學了。喜愛念書的寧高寧又絕不猶疑地報了名。
那時的寧高寧很想成作家,於是就報了山東大學中文系。考試成果出來後,他的分數還比較高,寧高寧就在猶疑要不要換學校。等他決定還是在山大讀中文系,再回到中文系時,教師報告他中文系人數已經滿了。無法之下,他的檔案被調到了山大經濟系。
開學後,寧高寧還是不死心,親身找教師請求換專業。其時教師跟他講,從中文系出來的都當不了作家,只能寫寫書評。在教師的一番開導下,寧高寧固然心裡上覺得有缺憾,還是決議在經濟系先試學一年。沒想到一年之後,寧高寧竟然喜愛上了經濟學,還感觸到很大的成長空間。於是就決定留在經濟系,直到讀完四年。正是這段鬼使神差變動了寧高寧之後的事業傾向和人生軌跡。
1983年,寧高寧從山大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或許是那個「想到更遠的地方去看看」的聲音仍在心頭盤繞,畢業那年,當聽說有出國留學機會的時候,寧高寧忍不住又去嘗試了。這一次,他又考中了。
美國,一個充滿挑戰的國度,強調個性張揚、創新、勤奮和冒險,她給任何人機會,只要你敢想敢幹,就會擁有屬於你的一切。
1983年,寧高寧乘坐飛往美國的班機,飛越太平洋,來到了美國這塊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正式成為匹茲堡大學招收的中國內地留學生,攻讀工商管理學碩士(MBA),主修財務。
當時國內很多人仍不知MBA為何物,這也包括寧高寧自己在內。為此,他曾風趣地回憶那段留學經歷:「當時也不知道什麼叫MBA,上了半年的課之後,有點明白了,原來就是為將來的生意做准備。但是當時國內的觀念還不開放,做生意還有點被人瞧不起,所以我不太服氣,就經常跑到經濟系去聽課。聽著聽著覺得跟國內學的經濟學不一樣。美國的經濟學都是數學,公式推導型的,與我同去的兩個在國內學數學的,在那兒都學得津津有味。所以,陰差陽錯,我反倒把路走對了。」
1987年,學成歸國後的寧高寧加入華潤集團。當時華潤集團企發部人很少,寧高寧幾乎是唯一的兵。在華潤,寧高寧早年陰差陽錯的所有積累一點點得到釋放,他也從剛進入華潤的小角色漸漸成長為華潤集團的靈魂人物。 2009年7月6日晚,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聯手私募股權基金厚朴投資管理無限公司,投資61億港元入股蒙牛乳業,創造了迄今為止中國食品行業的最大買賣記載。憑據協議,中糧集團與厚朴投資單獨組建一家新的公司,以現金每股17.6港元的價錢,分別向蒙牛乳業認購了1.738億股新股(約為現已刊行股本的11.1%)、並向老股東認購經擴展後已刊行股本的10%,新公司將持有蒙牛乳業20%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牛根生舉行結合記者款待會,表露中糧入股蒙牛乳業概況。
中糧致媒體的新聞通稿中就像下表述:中糧集團是長久持股的戰略投資者,在蒙牛將來的董事會11名董事中佔3個名額,均為非施行董事。中糧集團不參加蒙牛的具體運營管理,不變動現有的運營團隊的持續性和波動性,也不變動目前的戰略傾向。 寧高寧表示,中糧能夠入股蒙牛,是從中糧的產業發展來講是一個自然的延伸,從中國的食品行業,乳業類的發展現狀來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從蒙牛公司自身當然是給中糧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中糧是國家類的企業,在食品和糧食的領域裡面,國內具有領導地位的乳品企業,放在一起對整個行業,對乳品行業,對食品行業,包括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中糧公司和蒙牛公司的發展帶來很多變化。這個過程可以說一拍即合來形容,一洽談就觸及到很核心的地方,當然也經過了幾輪談判,沒有驚險的故事性的事情,最終對蒙牛的發展,對中糧的發展,對國家和民族,對食品健康帶來很多的好處。「中糧在乳業方面只靠蒙牛發展,不會再走別的方式。」 2012年3月28日,中糧集團旗下在港上市的中國糧油控股公告稱,寧高寧不再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但繼續擔任公司非執董。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擔任董事會主席,並繼續擔任公司執董及提名委員會主席。
據了解,寧高寧只是不再兼任中國糧油董事長,仍繼續擔任中糧集團董事長,服務中糧。中國糧油也表示,本次調整為寧高寧從公司長遠發展出發、從培養團隊的角度出發做出的決定,其仍作為董事繼續在董事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㈡ 華潤集團簡介

1、簡介: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其前身是1938年於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華潤萬家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
2、企業規模:
華潤集團下設7大戰略業務單元、19家一級利潤中心,有實體企業2華潤燃氣,300多家,在職員工40萬人。華潤在香港擁有5家上市公司,在內地擁有6家上市公司。旗下「藍籌三傑」,華潤創業、華潤電力、華潤置地位列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華潤燃氣、華潤水泥位列香港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和香港恆生中資企業指數成份股。華潤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2012年排名第233位,自2005年起連續獲得國資委A級央企稱號,2011年在央企業績考核中排名第7。華潤零售、華潤雪花啤酒、華潤燃氣經營規模全國第一。華潤電力是中國業績增長最快、運營成本最低、經營效率最好的獨立發電企業;華潤置地是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地產開發商之一;雪花啤酒、怡寶水、萬家超市、萬象城是享譽全國的著名品牌。
3、關於企業:
企業定位
華潤是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多元化企業這是華潤基於企業歷史、顧客需求,為自己在商業競爭中確定的角色和方向,它向大眾傳遞了華潤的經營特點和管理模式,表明華潤所從事的業務、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華潤是一個擁有多個行業、協同發展的多元化企業。
企業使命
與您攜手,改變生活
這一使命表達了華潤在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中求得企業發展的價值取向,體現了華潤人的崇高理想與不凡追求。
企業願景
追求卓越發展,把華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實現超越利潤之上的追求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激發全體華潤人為之拼搏奮斗的美好藍圖。「超越利潤之上的追求」展現了華潤人的精神境界,是華潤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根基。
企業精神
務實、激情、專業、創新
務實是一種工作作風,華潤人要腳踏實地;激情是一種工作態度,華潤人要永葆激情;專業是一種工作能力,華潤人應精於本職;創新是一種工作思維,華潤人要敢於突破傳統,顛覆自我,努力探索、實踐新理念、新方法

㈢ 華潤集團董事長相當於什麼職位的官員

董事長相當於正廳級或者副廳級官員。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1938年於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從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2003年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育寧;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祥明。

(3)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擴展閱讀:

截至2012年末,總資產9370億港元。2012年末,實現銷售收入4057億港元,股東應占凈利潤191億港元。集團核心業務包括消費品(含各種零售、啤酒、食品、飲料)、電力、地產、醫葯、水泥、燃氣、金融等。

華潤的多元化業務具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優勢和產業基礎,其中零售、啤酒、電力、地產、燃氣、醫葯已成為行業領先地位。

華潤自2001年開始實施「再造華潤」發展戰略,通過兩個戰略期的發展,已建立起雄厚的產業基礎,產業地位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華潤集團正在實施「十二五」發展戰略,將在充分發揮多元化企業優勢的基礎上,打造一批營業額過千億、經營利潤過百億的戰略業務單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集團整體銷售額7000億,經營利潤1000億,總資產1萬億的目標,把華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華潤集團拓展內地文化產業地產 文化地標「浮出水面」。

2015年10月19日,華潤創業(HK291)發布公告,公司中文名稱由「華潤創業有限公司」更改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

從2015年10月23日,中文簡稱將由「華潤創業」更改為「華潤啤酒」,英文股份簡稱將由「CHINA RESOURCES」更改為「CHINA RESBEER」,股票代號維持不變。

2016年7月18日,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台美團-大眾點評宣布,獲得華潤旗下華潤創業聯和基金戰略投資,雙方將建立全面戰略合作。

2016年10月28日,華潤集團旗下綜合醫葯企業——華潤醫葯(03320.HK)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由此,華潤集團在港交所共擁有6家上市公司。

㈣ 華潤集團是香港的公司,為什麼還有的說是央企啊,到底怎麼回事啊

這得從華潤的歷史說起!華潤的前身是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聯和行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解放前,華潤一直是黨在香港隱蔽戰線的重要機構。1952年,華潤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劃歸中央(政務院)貿易部領導,1954年,中央將內地駐港機構全部劃歸華潤公司領導,華潤成為內地各進出口公司在港總代理。
90年代起,內地進入市場經濟發展時期。華潤審時度勢,果斷告別傳統貿易業務,邁向實業化、走向資本市場。1992年,華潤擁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 華潤創業,以此為開端,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通過收購兼並加速企業發展。90年代末,華潤在企業發展模式、組織架構、公司治理結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徹底擺脫了傳統貿易公司的特徵。
2001年以來,華潤順應內地經濟騰飛,兩地經濟迅速融合的趨勢,確定了「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再造華潤」的戰略目標,面向內地積極發展,圍繞消費品、電力、地產、水泥、燃氣、醫葯、金融等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業務板塊有進有退,主營行業快速增長,利用資本市場能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實力雄厚的產業群,行業領導地位不斷鞏固和提升,業態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形成了獨特的多元化發展模式。
截止目前,華潤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關系國計民生的53家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之一。總部設在香港,目前下設7大戰略業務單元(SBU)、21家一級利潤中心,共有1,200多家實體企業。在香港擁有5家、在內地擁有6家上市公司,其中,華潤創業、華潤電力、華潤置地位列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員工30餘萬人。2011年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46位,央企綜合財務指標排名第5,自2005年起連續被國資委評為A級中央企業。

㈤ 華潤集團的起源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創始於1938年,前身是中共為抗日戰爭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

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央企業。


(5)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擴展閱讀

華潤集團主營業務包括日用消費品製造與分銷、地產及相關行業、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三塊領域,旗下共有17家一級利潤中心,在香港擁有6家上市公司:華潤燃氣(HK1193)、華潤啤酒(HK291)、華潤電力(HK836)、華潤置地(HK1109)、華潤水泥(HK1313)、華潤醫葯(HK3320)。

2015年7月22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華潤集團以115位的優異成績再次上榜,相比2014年上升28位。2016年7月20日,《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華潤集團名列91位,排名上升24位。2016年8月,華潤集團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7。

㈥ 誰知道華潤的前身——聯和行的歷史

聯和行的歷史:

聯和行,也即華潤的前身。1931年夏,時任中央特科負責人的陳雲在上海交給秦邦禮兩根金條,指示他以此做資本,以開店為掩護,為黨建立秘密交通站籌集和保護黨的經費,並暗中為中共提供無線電、葯品等這些在當時被國民黨嚴密封鎖的戰略物資。

就這樣秦邦禮創辦了後來華潤公司,成為了華潤第一創始人。抗日聯合統一戰線成立後,陳雲再次指示楊廉安到香港開公司,協助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工作。

1938年夏,楊廉安化名楊琳帶著當初結業時留下的資金,出現在香港的街頭,不久即開設了「聯和行,總部位於香港中環畢打街。

1948年,聯和行聯和行進行改組、擴大,更名為華潤公司。華潤之名,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寓意中華潤之。同時,還有中華大地,雨露滋潤之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華潤紮根香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部的國有企業,成為國家對外貿易的窗口公司。

1947年3月,根據周恩來、任弼時關於去香港主持海外及內地經營,並籌劃今後蔣管區地下黨經濟接濟的指示,到大連組織中華貿易總公司。

1948年,到香港組建華潤集團總公司,任董事長,進行貿易工作,並以此為掩護開展上層統戰活動。1952年,華潤公司被指定為中國各進出口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劃歸中央貿易部管理。

1952年以前,華潤公司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管理,是黨企,1952年,中共中央決定將所有黨企移交國家,同年10月,華潤歸屬國務院外貿部管理,成為國企一員。

10月24日,經資產評估,中央貿易部向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支付了收購華潤公司的資金。至此,華潤14年的黨產生涯結束,依靠兩根金條起家、歷經戰爭洗禮的華潤,此時已成為一家擁有2000萬美元資產的外貿重要企業。

1980年代華潤由代理貿易向自營貿易轉型,努力發展中長線投資項目,重點投資了零售、房地產、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漸趨大型化和專業化,為今天成為香港和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多元化企業之一奠定了基礎。

1998年,為了適應集團投資項目不繼增多的需要,華潤集團董事會決定在集團企發部的基礎上成立華潤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之後,集團進入了開展各種投資活動最活躍的時期。其中重大的投資項目有泰國長春置地、北京華潤大廈、上海華潤時代廣場、華潤澳門假日酒店、萬眾電話、大老山隧道和三號干線。

以及沈陽壓縮機廠和黑龍江金玉集團等。投資項目涉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其一是華潤創業。1999年,為了整合集團零售業務資產,同時扶助下屬上市公司華潤創業零售消費品業務的發展,華潤集團將香港的零售業務及投資物業注入華潤創業,注資總值達27.2億港元。

注資完成後,華潤創業股票的每股凈資產值由5.81港元上升至7.08港元,增幅約22%。通過這次注資,華潤集團收取了13.6億港元現金、1.13億股華潤創業股份。

在此之後,華潤對孵化注資的運用越來越頻繁和嫻熟。以華潤置地為例,2005年到2008年,華潤集團分4次合計向其注入了197億元的物業和地產項目,土地1445萬平方米,使之快速進入行業領先的企業陣營。

2013年5月6日,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發布聯合公告稱,兩者將在華潤集團旗下籌建一個統一的能源集團,並繼續於港交所掛牌上市。

(6)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擴展閱讀:

華潤創業,成立於1992年,由華潤集團持股51.33%,也是華潤系第一家上市公司,佔到整個集團銷售額的近1/3。

華潤創業由華潤萬家、華潤雪花、華潤五豐和華潤飲料四家一級利潤中心組成,專注於中國的消費品業務,包括零售、啤酒、食品及飲品業務。

其中最熟為人知的是華潤萬家。華潤萬家1984年創立於香港,80年代末即成立為香港第三大超市。2001-2012年,華潤萬家店面數量從42個增長到4425個。

銷售額從99.4億增長到941億,員工數目多達21.10萬人。華潤創業旗下零售板塊品牌眾多,包括華潤萬家超級市場、中藝、華潤堂、葯妝店采活VIVO、太平洋咖啡等。

而電力是占華潤集團資產規模近2成的板塊,旗下的平台主要是華潤電力。華潤電力成立於2001年8月,主要是投資、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

其下屬有華潤新能源和華潤煤業。前者從事風電和水電業務,後者負責煤礦投資、建設與運營,是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

㈦ 華潤集團貿易規模大而不強怎麼看得出來

摘要 華潤雖在國內並購了大量的企業,但大而不強則正是業界對華潤的普遍看法。

㈧ 華潤集團是央企嗎董事長是什麼級別

是的,華潤集團屬於中央企業,行政級別為正部級。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創始於1938年,前身是中共為抗日戰爭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央企業。

(8)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83年,華潤將所管理的下屬機構經重組轉為以股權為紐帶的公司,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此後華潤的業務由總代理貿易轉向自營,並通過一系列實業化投資,推動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在香港和內地頗具影響力的、以實業化為核心的企業集團。

華潤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2012年排名居全球第233位,自2005年起連續獲國資委A級央企稱號,2011年在央企業績考核中位居第7。

2015年10月19日,華潤創業(HK291)發布公告,公司中文名稱由「華潤創業有限公司」更改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從2015年10月23日,中文簡稱將由「華潤創業」更改為「華潤啤酒」。

2016年7月18日,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台美團-大眾點評宣布,獲得華潤旗下華潤創業聯和基金戰略投資,雙方將建立全面戰略合作。

2016年10月28日,華潤集團旗下綜合醫葯企業——華潤醫葯(03320.HK)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由此,華潤集團在港交所共擁有6家上市公司。

2016年10月28日,「華潤通」正式上線,進行內部試運行 ,並擬於2016年12月28日,華潤通對社會公眾開放。

2018年12月,新一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名單(11家)公布,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在其中 。

2020年4月,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範企業」名單。

㈨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

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華潤的核心價值觀,是華潤文化的基石,是華潤人的崇高品質,是華潤的建基立業之本。華潤倡導全面的誠信觀,誠信於股東、誠信於客戶、誠信於員工、誠信於社會。
業績導向。堅持業績第一的價值觀,追求均衡、全面、高質量的業績,倡導「沒有增長的業務不是好業務、沒有業績的團隊不是好團隊。」
客戶至上。悉心維護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嚴守商業道德,開展公平競爭,努力提供更為優質、更為環保、更為人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不斷超越用戶的期望。
感恩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將履行社會責任視作「超越利潤之上的追求」,努力打造「投資者信任、員工熱愛、社會尊重、大眾稱道」的優秀企業形象,成為全社會企業的榜樣。 1938年,為了團結香港及海外支持抗戰的民主人士,接受和保管各界抗日捐款和物資,為抗日根據地采購軍需物資及葯品,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陳雲的領導下,華潤前身「聯和行」(Liow & Co)於香港成立,創始人楊廉安(共產黨創始人博古的胞弟)。
1948年,聯和行進行改組、擴大,更名為「華潤公司」。「華」代表中國,「潤」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蘊含「中華大地,雨露滋潤」的美好寓意,錢之光任首任董事長。
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獨特貢獻。 華潤千方百計突破封鎖,采購和運送內地急需物資,有力地支援了三大戰役、渡江作戰,直至解放全中國。
1948至1949年
華潤歷經艱險先後分四批把358位著名民主人士、765位文化名人及愛國華僑從香港秘密運送到東北解放區,保證了新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勝利召開。 1952年至1980年代中期
華潤一直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公司在港澳及東南亞的總代理,保證香港市場供應,協助內地制訂對港及海外出口計劃、擴大出口,銜接貨源並建立銷售網路,與世界各國加強貿易聯系,進口內地所需商品,賺取外匯,為計劃經濟年代的中國外貿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7年
華潤發起並籌辦首屆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拉開了「廣交會」的序幕。
1962年
華潤屬下五豐行承擔起內地鮮活冷凍食品供港的「三趟快車」的運作,保證了香港的食品供應。
1970年代初期
華潤協助將內地國產石油輸入香港,有效地緩解了香港石油危機。
1978年
華潤首創「三來一補」模式並大力推廣,開啟了香港製造業向內地轉移的先河。 1980年代
華潤由代理貿易向自營貿易轉型,努力發展中長線投資項目,重點投資了零售、房地產、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漸趨大型化和專業化,為今天成為香港和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多元化企業之一奠定了基礎。
1983年
華潤大廈落成,華潤公司改組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992年
華潤集團注資上市公司永達利,更名為「華潤創業」,成為華潤系第一家上市公司,開創了中資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先河。
1990年代中後期
1990年代中後期,華潤旗下五豐行、北京華潤置地、勵致國際等企業先後成功上市,華潤同時積極和國際資本接觸,正式開始了藉助資本市場壯大企業的發展階段。 華潤進軍內地,通過並購重組、產業培育、改造國企、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打造差異化生意模式、實現總部價值創造等途徑,成功建立起一批具有行業領導地位的主營業務。
2001年至2009年
華潤完成兩個「再造華潤」的宏偉戰略目標,企業的資產規模和效益較2001年翻了兩番。華潤連續10年保持了快速增長,在業務轉型、管理變革、組織發展、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綜合競爭實力大大增強。
其中,2007年,華潤集團營業額達1,150億港元,總資產達到2,444億港元。
2010年至2011年
2010年華潤集團營業額2,184億港元,利潤總額298億港元,總資產5,859億港元。
2011年華潤集團營業額3,365億港元,利潤總額358億港元,總資產7,644億港元。
2013年
2013年5月6日,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發布公告稱,兩者正就合並組建一家逾200億美元總市值的統一能源集團進行談判。
中國產業洞察網分析師認為,華潤兩子公司整合或表明集團發展重心由火電轉移至氣電,但合並後短期協同效應有限,中長期競爭力將明顯提升,有助其抗衡「兩桶油」燃氣公司等城市燃氣巨頭。 2013年5月6日,在香港上市的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雙雙於開市前停牌,發布聯合通告稱,兩者將在華潤集團旗下籌建一個統一的能源集團,並繼續於港交所掛牌上市。
華潤電力在2013年市值1,212億港元(156億美元),華潤燃氣市值486 億港元,兩公司成功合並後,新能源集團市值將約1700億港元,不僅將成為華潤系內最大的上市公司,規模更將超越中石油集團旗下的昆侖能源。
華潤電力將會成為合並後的能源集團上市平台,而華潤燃氣將會退市,兩者可能採取換股方式進行合並。如以上周五的股價計算,華潤電力需要額外發行40%新股來進行收購。
資料顯示,華潤燃氣在94年上市以來,名稱及核心業務已經幾度大變,2008年方剝離壓縮機、半導體業務,正式介入管道燃氣行業,並易名為華潤燃氣。截止到2013年華潤燃氣已在全國151個城市擁有燃氣項目,燃氣年總銷量為93億立方米,居民用戶達1403萬戶,成為我國5大城市燃氣巨頭之一。
華潤電力是華潤集團旗下的旗艦發電企業,業務涵蓋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截至2012年底其管理和擁有70家電廠,運營權益裝機容量達2527.1萬千瓦。

㈩ 華潤集團概況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其前身是1938年於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

1983年,華潤將所管理的下屬機構經重組轉為以股權為紐帶的公司,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此後華潤的業務由總代理貿易轉向自營,並通過一系列實業化投資,推動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在香港和內地頗具影響力的、以實業化為核心的企業集團。

華潤集團下設7大戰略業務單元、16家一級利潤中心,有實體企業2,300多家,在職員工42萬人。華潤在香港擁有5家上市公司,在內地間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旗下「藍籌三傑」,華潤創業、華潤電力、華潤置地位列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華潤燃氣、華潤水泥位列香港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和香港恆生中資企業指數成份股。華潤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2013年排名第187位,自2005年起連續獲得國資委A級央企稱號, 2012年度業績綜合排名第六。華潤零售、華潤雪花啤酒、華潤燃氣經營規模全國第一。華潤電力是中國業績增長最快、運營成本最低、經營效率最好的獨立發電企業;華潤置地是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地產開發商之一;雪花啤酒、怡寶水、萬家超市、萬象城是享譽全國的著名品牌。

截至2013年末,總資產11337億港元,實現營業額5002億港元。集團核心業務包括消費品(含零售、啤酒、食品、飲料)、電力、地產、醫葯、水泥、燃氣、金融等。華潤的多元化業務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競爭優勢,其中零售、啤酒、電力、地產、燃氣、醫葯已建立行業領先地位(2013年度經營數據尚未經過審計)。

華潤自2001年開始實施「再造華潤」發展戰略,通過兩個戰略期的發展,已建立起雄厚的產業基礎,產業地位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華潤集團正在實施「十二五」發展戰略,將在充分發揮多元化企業優勢的基礎上,打造一批營業額過千億、經營利潤過百億的戰略業務單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集團整體銷售額7000億,經營利潤1000億,總資產1萬億的目標,打入世界500強的前250位,把華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閱讀全文

與華潤創業戰略投資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
晨鳴股票 瀏覽:91
炒股票破產 瀏覽:884
園藝股票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