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企改革或是未來投資機會 約20萬億國資將入市,哪些股受益
中國重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建築、長江電力、華電國際、葛洲壩、華新水泥、中國石油、中國神華、中國石化、中國化學、中國船舶、包鋼股份、寶鋼股份、太鋼不銹、三一重工、貴州茅台、雲南白葯、五糧液、伊利股份、路橋建設等等上市公司都是國企改制的國有控股公司。
㈡ 國企改革有哪些方式各種方式間有什麼區別
國企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國企,那麼中國的經濟將大受打擊,所以國企為中國的經濟做了很多貢獻。但是國企它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它的發展太過冗雜,人員過多。所以國企就需要改革,那國企改革有哪些方式呢?各種方式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總結
所以國企改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些方式之間的區別是很少的,都是為了讓國企發展的更好,因為國企是中國經濟的主導,如果國企發展的不好,那麼中國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㈢ 如何解讀國企改革新政
國企改革三大重點:分類改革如何落實
一問:分類改革如何落實?
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其中第一步就是要劃分國有企業不同類別。即「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
有專家指出,分類改革成為本輪國企改革的一大創新。不過,「國企數量和業務范圍龐雜,如何分類將成為一個難題。」朱寧指出,「分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是一個挑戰。具體來說,是應該按企業性質分類還是按業務分類?」
「如果一個國企中不僅包含商業類業務還包含公益類業務,這要如何處理?是需要把公益類的拆分出來單獨運營嗎?拆分或許對國企本身來說可能是好事,能夠更輕量化運營商業類業務,但財務上的分割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朱寧說。而有關這些疑問的解答,還有待配套方案的進一步細化。
二問:國企薪酬制度改革如何推進?
指導意見中對於大眾所關注的國企薪酬分配也有所明確,具體要「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製度。」
14日,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上明確表示,國企改革不會引發新一輪降薪潮,針對相關問題已有全面方案,「對於過高偏高收入要調整,這對於整個工資結構和收入水平是一個規范,有關問題還會進一步研究。」
張義珍表示,將堅持分類管理的原則,建立與國企負責人選任方式相匹配的差異化分配製度。
朱寧認為,國企要進一步激勵高管的創造力,而這就涉及到國企薪資改革。
「接下來國企高管的薪資要與企業業績相掛鉤,與貢獻相匹配。」朱寧注意到,之前國企高管的薪資與企業規模比較相關,但與企業利潤相關度較低,一些規模很大企業雖然未能實現較高的利潤,但它的高管薪資反而很高。
朱寧認為,現在廣受關注的國企高管「限薪潮」是國企薪資改革的其中一個方面,改革的另一個方面是要探索高管持股激勵的辦法,高管持股比例和持股方法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問:如何描繪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線圖?
在國企改革過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始終成為熱議的焦點。指導意見指出,要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吹風會上介紹混合所有制改革時說,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區分「已經混合」和「適宜混合」的國有企業。對通過實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徑已經實行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要著力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上下功夫。
㈣ 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出台 投資機會有哪些
油改,電改,軍工改,五礦系改,中航系改鄧等,很多!
㈤ 國企改革受益股有哪些
國企改革加速將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能夠激發國有股的活力,同時也激發了股市的原動力。而國企改革概念股所蘊含潛在的投資機會,也值得重點關注。
整體來看,可從以下三個角度挖掘國企改革概念股的潛在投資價值:首先,從價值投資角度出發,具有估值優勢支持的安全邊際較高。統計顯示,在310隻國企改革概念股中,有55隻概念股動態市盈率低於20倍,而鋅業股份、工商銀行、中國建築、保利地產、華電國際、中國神華等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低於10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後市存在估值修復要求。
第二,有年報業績支撐的國企改革概念股。在上述310隻國企改革概念股中,有90隻個股已披露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53隻個股業績預喜,而華電能源、光大證券、中鋼國際、黔源電力、中航動力、農發種業、中色股份、航天晨光、東方鋯業、中航資本、許繼電氣、招商輪船、大慶華科、瑞泰科技等個股預計20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100%,值得關注。
第三,有政策利好的鐵路、基建等「一帶一路」板塊。東方證券建議關注低估值低價國企改革概念股,尤其是中國高鐵,該行業的綜合競爭力突出,並且是中國政府推動「一帶一路」的第一輸出產業,海外市場突破有望打開國產高鐵裝備的長期市場空間。如果墨西哥、泰國、俄羅斯等項目逐漸落實,將為高鐵板塊持續帶來催化劑,繼續推薦高鐵產業鏈,相關龍頭企業有望獲得市場資金的關注。重點關注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
感受資產累積的愉悅,體驗深謀遠慮的滿足。游俠股市,智慧與謀略的虛擬股市,讓您的智慧不再寂寞。
㈥ 國企改革究竟是改什麼
國企改革改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6)一張圖看懂國企改革投資機會擴展閱讀:
國企改革的經驗: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需要開拓創新,也需要從過去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汲取好經驗、好做法。一個經驗是必須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論創新、積極探索的過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開始調整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採取擴權讓利、承包經營、逐步放開市場與價格等多種方式,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試辦經濟特區到全方位對外開放,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競爭,使國有企業看到差距,激發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黨的十五大提出著眼於從整體上搞好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經濟實施「有進有退」的戰略性調整,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戰略轉變,使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逐步形成,為國有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
經過改革脫困、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加強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一系列積極探索,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經濟呈現出較強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還有一個經驗是要始終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應該始終堅持的方向,國有企業改革也不例外。回首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從本質上講,就是要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尋找一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有效途徑的過程。
30多年間,國有企業從政府行政機關的附屬,逐步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與經營者,
並在國內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發展壯大,呈現出較強活力和競爭力,關鍵在於始終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自主經營,通過市場競爭,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市場主體。
在市場化改革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更是從體制和機制上強化了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其市場化運作的適應力和自覺性。
㈦ 外媒:未來幾年,國企改革的具體機會有哪些
(導讀)市場普遍認為國企改革是改革藍圖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雖然國企改革通常被簡單地等同為私有化,但更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是在不進行大規模完全私有化的情況下做出調整。預計國企改革在以下方面可能出現重大進展:發展「混合所有制」、減持國有資產、提高國企分紅,以及向更加市場化的經營環境轉變。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作者:瑞銀證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
中國宏偉改革計劃的一個中心目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以提高總體效率。市場普遍認為國企改革是改革藍圖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國企改革不僅對促進宏觀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維護金融環境穩定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微觀層面企業改善盈利能力。此外,由於國企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一半以上,因此推進國企改革也會對改善股票市場總體表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雖然國企改革通常被簡單地等同為私有化,但我們認為它應包括國企在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獨立性、激勵機制、預算約束和經營環境方面的轉變,這些改革有助於國企在不進行大規模完全私有化的情況下顯著改善經營業績。
由於繼續強調公有制在當前體制中的基石作用,在未來幾年中,中國不太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私有化。為穩定經濟增長和維護社會穩定,廣泛重組國企、大面積允許國企破產的可能性也很小。「黨管幹部」在大型國企總裁任命上可能難以改變;由於政府和銀行仍然會充當「最後資助者」的角色,國企恐怕也很難真正地實現預算「硬約束」。
不過,我們預計國企改革在以下方面可能出現重大進展:發展「混合所有制」、減持國有資產、提高國企分紅,以及向更加市場化的經營環境轉變。
1.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本質是部分國有股權私有化。這包括多種形式,例如將未上市的國有資產上市、將部分國企資產出售給民間資本,或者增加上市國企的民間資本持股比重。對不同國企,這些措施可以有助於實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成效:改變管理層的激勵機制(「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層可將薪酬與公司業績掛鉤),從而使其更關注股東收益;出讓低回報的資產,從而改善國企核心資產回報率;降低債務杠桿;獲得民間資本參與和支持。
2.出讓國有資產意味著國企可以出售某些非核心業務,從而改善核心盈利能力、化解部分過剩產能、以及通過行業整合降低債務杠桿。在地方層面,出讓國有資產應會有助於地方政府改善財務狀況。此外,這些措施應該也將有助於銀行減少壞賬,從而使之受益。
3.國企的經營環境更加市場化,這包括推動要素價格改革和引入市場競爭。前者包括調整能源和公用事業價格,以及利率市場化——這些措施已經陸續啟動,我們認為它們將有助於減少對某些國企的隱性補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後者包括對民間資本和外資開放部分行業,以及在獲取資源方面為國企和非國企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顯然,國企在這些改革中將有得有失、損益有別。
4.在今後幾年中逐步增加國企向國有股東分紅的比例。這不僅可以增加地方和中央政府收入;同時由於國企留存的「自由」資金減少、支出的審查力度加大,這也可以改善國企的公司治理。加大支出的審查力度也可能有助於國企降低資本開支、減少新增過剩產能。
上述國企改革將會對總體經濟和股票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於尋求大規模私有化和國企重組的投資者來說,未來循序漸進的國企改革可能不會被視為能夠改變國企或宏觀經濟全局的「重新洗牌」。然而,這些改革有助於國企改善公司治理、激勵機制、現金流狀況和盈利能力,也有助於提高相關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在公司和行業層面,可能存在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重大投資機會。當然,這些改革也可能使部分國企暴露存在的問題,以及引發某些領域的行業整合。
投資者應當關注可能會快速推進國企改革的地區和行業,以及這些領域中的具體機會。例如,決策層正在推進石化行業的國企改革,能源行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可能緊隨其後。隨著產品和能源定價機制日益市場化,民間和外資資本有望在石化和能源領域迎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在鐵路等交通設施和公共事業領域,改革的重點可能是調整價格、以及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在競爭性行業和存在過剩產能的行業,改革的重點可能集中在出讓和重組國有資產。到目前為止,上海和廣東等地區已公布國企改革的具體方案、並已開始推行,其他省市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陸續敲定最終方案。
預計國企改革將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中成為反復出現的投資主題。
㈧ 國企改革應該怎樣面對現在的情況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我在中大咨詢的官網中有看到專家相關的解讀,專家認為,為實現國企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沖抵所造成的損失,把握事後市場恢復性增長可能帶來的機遇,須著力推動八個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通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實現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以高質量決策提升經濟效率,處理好黨組織「把關定向」與股東權力、董事會決策與經理層經營的關系,實現企業主要領導的組織委派與經理人的市場化選聘有效對接。
二、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過所有權的改革,實現國有資本增值,搞活國有經濟,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三、加快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有效推進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深度改革。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逐年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競聘上崗要體現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按照崗位要求和業績導向,逐步解決企業高管的來源單一和剛性升遷機制問題。
四、著重增強國有企業創新能力
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主導作用,建立企業、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集聚創新資源,組織開展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五、著重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調整
應該將國有資本更多投入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投入需要國有企業發揮控制力、影響力的關鍵領域,比如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六、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把握好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格局、大趨勢,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國家隊作用,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技術標准、行業規范、經貿規則的制定,更好地融入全球創新和產業分工體系。
七、打造更加開放融合的體制機制
國有大企業發揮產業價值鏈條帶動作用,提供平台,整合資源;民營企業提供有效的競爭環境、市場需求,通過相互補充發展,向著大中小企業血脈相連、命運相依的生態發展。
八、著重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加大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授權,探索新的運營機制,在推動國有資本形態轉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存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
㈨ 國企改革,將給年輕人帶來哪些機遇
就業的機會。國企難進,這是一貫的風格。國企改革,將掀起新一輪就業熱潮。
融資市場的穩定。國企作為國家命脈企業,龍頭壟斷行業,有大量流動資金及不動產資金,清理配資後,將使原有的資本配置重新整合,從而使證券行業、金融行業等帶來繁榮的景象。因此可投資股票、期貨、基金、保險等作為輔助收入。
經濟的進步帶來的消費機遇。刺激經濟,使得第三產業飛速發展,服務性行業及電子商務等也將是一個發展的機遇。
㈩ 國企改革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穩增長是第一要務
2016年,國有企業把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提質增效,終於扭轉了收入利潤雙下降的局面。
混改將邁出實質性步伐
國企改革步伐邁向縱深,開始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成效。
強化國企戰略引領
國有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上被賦予重任。
國資委將在今年優化對央企主業的管理,把監管重點放在提升主業競爭力、控制輔業佔用資源比例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上,旨在增強央企核心業務的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