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可燃冰是我國主要期貨類型嗎

可燃冰是我國主要期貨類型嗎

發布時間:2022-06-09 22:18:47

㈠ 請問我國現有期貨品種包括以下哪些

可燃冰和咖啡這兩個不是的
銅和黃金都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品種
交易也很活躍

㈡ 可燃冰是什麼東西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氣體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結晶物質,分解為氣體後,甲烷含量一般在80%以上,最高可達99.9%。

可燃冰外貌極像冰雪,遇火可以燃燒,又稱「氣冰」、「固體瓦斯」等。自然界中多呈塊狀、層狀、透鏡狀、結核狀、脈狀、浸染狀、分散狀等形態。2007年起,在我國海域陸續發現了多種形態的可燃冰,2009年我國祁連山凍土區發現的可燃冰則以裂隙充填型為主。

形成可燃冰有三個基本條件:溫度、壓力和原材料。

首先,可燃冰在0-10℃時生成,超過20℃便會分解。海底溫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

其次,可燃冰在0℃時,只需30個大氣壓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個大氣壓很容易保證,並且氣壓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最後,海底的有機物沉澱,其中豐富的碳經過生物轉化,可產生充足的氣源。海底的地層是多孔介質,在溫度、壓力、氣源三者都具備的條件下,可燃冰晶體就會在介質的空隙間中生成。

㈢ 你了解可燃冰么

5月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采,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最近可燃冰成了熱點「新聞人物」,那麼到底什麼是可燃冰?有哪些價值?勘探開采有哪些難點?什麼時候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

記者:到底什麼是可燃冰?它是怎麼形成的?

李乃勝:一句話,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或「氣冰」。

詳細點說,地層或海洋深處的大量有機質在缺氧環境中,厭氣性細菌把有機質分解,最後形成石油和天然氣。其中,許多天然氣又被包進水分子中,和水可以在溫度2至5攝氏度內結晶,這個結晶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從微觀上看其分子結構就像一個一個「籠子」,由若干水分子組成一個「籠子」,每個籠子里「關」一個氣體分子。

可燃冰在海洋和陸地上都存在,目前人類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陸地的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首先溫度不能太高,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第二壓力要夠,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時,30個大氣壓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氣源,也就是天然氣。

記者: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為了早日用上這么好的資源,我們應該做什麼?

李乃勝:20世紀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資源國都將可燃冰開發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在近些年全球新一輪的可燃冰勘查開采熱潮中,美、日、印、德等國紛紛將可燃冰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納入其國家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編制了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我國可燃冰資源勘查也在努力追趕。今年5月18日,我國宣布在南海試采可燃冰實現連續187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采,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以中國這次重大突破為標志,可燃冰開采已經達到了「技術上可行」階段,但在實現「經濟上可行」,即民用化、商業化的征程中還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主要是如何進一步降低開采和運輸成本、降低對礦藏周邊環境影響等。

在未來可燃冰開發過程中,要進一步確立可燃冰資源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地位,優先編制可燃冰開發中長期規劃;汲取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瞄準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開採的技術標准和技術體系,增強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

同時,要對可燃冰開采可能誘發的氣候、地質及生物影響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應對方案;深化基礎研究,摸清成礦原理,建立符合我國國土實際的理論模型,提升我國相關研究的國際地位。

㈣ 可燃冰是什麼物質

可燃冰(Methane ice,也稱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甲烷氣水包合物或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體瓦斯」「汽冰」。它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廣泛而且儲量巨大。我國在2017年將其列為新礦種。東海有較大量的儲存量。

㈤ 可燃冰是什麼東西,中國也有這種冰嗎

1.可燃冰是什麼?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Gas drates),也有稱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是類似於冰的天然氣和水的組合體,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數量巨大。一個可燃冰分子中,其水大約佔85%,水分子與甲烷形成結晶的晶體,這種晶體穩定,甲烷分子被水分子包圍。水分子形成空腔由甲烷分子充填。在甲烷型可燃冰中,為了保存穩定,這些空腔至少有70%是由甲烷分子所充填。實際上,這個充填率通常高達95%以上。

沉積的有機物質演化。沉積的有機物質逐漸被微生物分解,也不斷地在熱力和壓力條件下進行熱演化,或者埋藏更深,或者暴露地表進行碳循環。微生物分解產生的甲烷(也稱為「生物成因」)和熱演化分解產生的甲烷,通過覆蓋的沉積物與流體一起緩慢地運移,或者沿著斷層或其它滲透途徑快速運移。隨著甲烷飽和度增加和溫度下降,過量的甲烷(達到飽和後無法溶解的甲烷)在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基底(BGHS)之下形成氣泡。在BGHS之上,過量的甲烷通常形成甲烷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但是也有形成氣泡的。

㈥ 誰了解可燃冰

人類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佔80% 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或「未來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

隨著研究和勘測調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發現的可燃冰逐漸增加,1993年海底發現57處,2001年增加到88處。據探查估算,美國東南海岸外的布萊克海嶺,可燃冰資源量多達180億噸,可滿足美國105年的天然氣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圍可燃冰資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據專家估計,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噸到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新希望。

重大戰略意義下的聯手勘測

2004年6月2日,26名中德科學家從香港登上德國科學考察船「太陽號」,開始了對南海42天的綜合地質考察。通過海底電視觀測和海底電視監測抓鬥取樣,首次發現了面積約430平方公里的巨型碳酸鹽岩。

中德科學家一致建議,將該自生碳酸鹽岩區中最典型的一個構造體命名為「九龍甲烷礁」。其中「龍」字代表了中國,「九」代表了多個研究團體的合作。同位素測年分析表明,「九龍甲烷礁」區域的碳酸鹽結殼最早形成於大約4.5萬年前,至今仍在釋放甲烷氣體。

中方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黃永樣對此極為興奮,他說,探測證據表明: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就已達到我國陸上石油總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分布面積5242平方公里,其資源估算達4.1萬億立方米。

我國從1993年起成為純石油進口國,預計到2010年,石油凈進口量將增至約1億噸,2020年將增至2億噸左右。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開發可燃冰資源,對我國的後續能源供應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黃永樣介紹,在未來十年,我國將投入8.1億元對這項新能源的資源量進行勘測,有望到2008年前後摸清可燃冰家底,2015年進行可燃冰試開采。

戰略性與危險性共同打造的「雙刃劍」

迄今,世界上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

1960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第一個可燃冰氣藏,並於1969年投入開發,采氣14年,總采氣50.17億立方米。

美國於1969年開始實施可燃冰調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計劃到2015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日本關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價,鑽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塊礦集區,並成功取得可燃冰樣本。它的目標是在2010年進行商業性試開采。

但人類要開采埋藏於深海的可燃冰,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 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出了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

由此可見,可燃冰在作為未來新能源的同時,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㈦ 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又稱為甲烷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在海底高壓下是天然氣的固體狀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它的形成與海底石油的形成過程相似,而且它們之間還密切相關。可燃冰埋於海底地層深處的大量有機質中,處於缺氧環境中,厭氣性細菌把有機質分解之後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石油氣)。其中許多天然氣又被包含進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溫與壓力下又形成了「可燃冰」。由於天然氣和水可以在溫度2~5℃內結晶,這個結晶體就是「可燃冰」。因為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被人們稱為「甲烷水合物」。

可燃冰從外表上看像冰霜,從微觀上看它的分子結構就像一個個由若干水分子組成的「籠子」,每個「籠子」里「關」一個氣體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東、西部和大西洋的西部邊緣,是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一種新能源,但是由於其開采困難,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動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據科學家們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范圍約佔地球海洋總面積的10%,約4000萬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海底最具價值的礦產資源,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

可燃冰這種寶貝資源是來之不易的,它的生成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溫度不能太高,如果溫度高於20℃,它很快就會「煙消雲散」;二是要有足夠大的壓力,海水越深壓力就越大,可燃冰的生成也就越穩定;三是要有甲烷氣源,海底古生物屍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後會產生甲烷。因此,海底的的環境最適合可燃冰的形成。

可燃冰中由於含有大量的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很容易燃燒。在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後產生的能量要比煤、石油和天然氣多出數十倍,而且其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避免了最讓人們頭疼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科學家們把可燃冰稱作「屬於低碳社會的能源」。

據科學家介紹,1立方米的可燃冰所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地球上可燃冰的總能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氣總和的2~3倍。此外,可燃冰還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積累,從而形成延伸數千至數萬里的「礦產資源床」。因此,專家認為,可燃冰一旦得到開采利用,就將使人類的燃料使用時間延長幾個世紀。

但是,人類要大量開采埋藏於深海的可燃冰,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有待解決。有專家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各個因素方面,甲烷的影響要比二氧化碳大10~20倍。因此,可燃冰礦產資源哪怕受到極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其中的甲烷氣體大量泄漏,破壞環境。另外,位於陸地邊緣的海域的可燃冰開采起來更是十分困難,一旦出現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由此可見,可燃冰雖然是未來的理想新能源,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會給人類帶來危險的能源。因此,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刀」,需要人類小心謹慎對待。

為開發可燃冰新能源,國際上成立了由19個國家參與的地層深處,對海洋地質取樣研究的聯合機構,有幾十位科技人員組成,他們駕駛著一艘裝備著先進實驗設施的輪船從對海底可燃冰進行勘探,這艘可燃冰勘探專用輪船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艘能從深海的岩石中獲取樣品的輪船,船上裝備有用於研究的各種項目的實驗設備,相信很快,就會給人類帶來好消息。

科學家預測,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加強對可燃冰的調查評價是開發21世紀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增強綜合國力及國際競爭力和保證經濟安全的重要途徑。

㈧ 可燃冰科學知識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可以作為傳統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中國從1999年起才開始對可燃冰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近年已在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等3處發現可燃冰存在的證據。
據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透露,該所的一些科技人員最近在對南海北部陸坡作細致調查時發現,位於該區域內的東沙群島西南部海域存在與甲烷冷泉直接相關的冷泉碳酸鹽結核,具有噴溢多期性和甲烷通量多變等特點,這一帶的海底可能發育有淺埋藏的可燃冰。
據悉,這一碳酸鹽結核是繼中國科學家在南海北部陸坡發現碳酸鹽結殼、碳酸鹽煙囪後,新近發現的另一種類型碳酸鹽岩沉積。這個冷泉碳酸鹽結核區表現出構造型聚集可燃冰的地質特點,含量高、資源量大和採收率高,經濟潛力可觀,有可能成為未來可燃冰開採的首選區。
專家稱,這一成果的發現將可擴大中國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調查和研究的范圍,加快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和獲取可燃冰實物樣品的進程。
2006年6月1日報道 中國科學家最近在南海東沙群島西南部海域新發現了潛在的可燃冰發育區,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可燃冰開採的首選區。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可以作為傳統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中國從1999年起才開始對可燃冰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近年已在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等3處發現可燃冰存在的證據。 據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透露,該所的一些科技人員最近在對南海北部陸坡作細致調查時發現,位於該區域內的東沙群島西南部海域存在與甲烷冷泉直接相關的冷泉碳酸鹽結核,具有噴溢多期性和甲烷通量多變等特點,這一帶的海底可能發育有淺埋藏的可燃冰。 據悉,這一碳酸鹽結核是繼中國科學家在南海北部陸坡發現碳酸鹽結殼、碳酸鹽煙囪後,新近發現的另一種類型碳酸鹽岩沉積。這個冷泉碳酸鹽結核區表現出構造型聚集可燃冰的地質特點,含量高、資源量大和採收率高,經濟潛力可觀,有可能成為未來可燃冰開採的首選區。 專家稱,這一成果的發現將可擴大中國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調查和研究的范圍,加快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和獲取可燃冰實物樣品的進程。可燃冰是公認的石油、碳等傳統能源的可行性替代品。

㈨ 琥珀可燃冰是什麼期貨

你好,期貨裡面沒有「琥珀可燃冰」這個品種。
期貨投資選擇正規交易平台,不要被黑平台騙了。

閱讀全文

與可燃冰是我國主要期貨類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