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敗家子基金的媒體評價
1917年9月15日,在《福布斯》雜志創刊號上,一流財經記者出身的伯蒂·福布斯寫下一篇嚴厲批評一個家族企業的文章——《敗家子掌權:喬治·古德,美國財經企業的悲劇》,文中充斥「目光短淺」、「敗家子」等尖銳文字,給這本日後成為全球富人讀物的雜志定下了一個「批判性」的基調。
不可否認,任何一個時代和環境都會有敗家子出現,然而在當今國內,這個問題似乎更值得提高警惕。或許,從社會文化背景的角度出發,能夠更多地了解「20世紀60年代生人」的富豪們膝下這群目前還遠未到接班年齡的「富二代」們。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研究專家的指導下,《新周刊》曾經於2001年對「20世紀80年代出生者」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調查。調查涉及時尚、消費、社會交往與人際關系、自我認知、婚姻、網路科技等十大方面,最終得出了「20世紀80年代出生者」的主要特徵。
⑵ 敗家子基金的在國外
2004年3月6日,號稱全球最後一位花花公子的巴西人若熱·貴諾在曾經屬於他的巴西里約熱內盧豪華的科帕卡巴那皇宮飯店去世。花光了父親白手起家賺來的20億美元家產的貴諾,留下了震驚世界的敗家子宣言:「幸福生活的秘訣是在死的時候身上不留一分錢,但我計算錯誤,過早就把錢花光了。」這肯定給開始考慮接班人問題的中國家族企業敲響了一記頗有些「恐怖」色彩的警鍾。
美林集團今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內地的千萬富翁接近24萬人。中小規模的家族企業則更多。但據統計,東亞地區的家族企業只有13%能成功地傳承到第三代。這個數字足以讓現在還在含辛茹苦打拚江山的很多本土富豪心灰意冷。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建華則略帶揶揄地總結了目前國內富豪們所熱衷的三件事:一是發展企業,二是與政府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是很年輕的老闆,也把培養孩子提上了議事日程,80%的人希望孩子將來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
⑶ 我感覺越來越敗家子
如果能退了也好,如不能退以後在買東西時,一定想好了再買這個也是一種失誤,知道改了就好並不是真正的敗家子。
⑷ 有人說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貴族階層,富不過三代,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個奇特的現象,許多威勢赫赫的大富大貴之家,到敗家時「忽喇喇如大廈傾」,正如黃炎培先生總結的國家興亡的歷史怪圈那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為此後人不無感慨地概括為「富不過三代」!有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
林子大了,需要各種不同的鳥。現在我只是領頭的出頭鳥之 一。更有意思的是,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為防兒孫不成器,首開先河倡議設立了「敗家子基金」。
即股東子女「若是成器的,可以由董事會聘請到正泰集團工作; 若不成器,是敗家子,我們原始股東會成立一個基金,請專家管理,由基金來養那些敗家子」。
⑸ 敗家子基金的介紹
敗家子基金,是指企業家為了避免子女經營不善而設定的一種基金。該基金將由投資理財隊伍負責打理,來養這些敗家的後代。類似「敗家子基金」的這種財務安排在國內家族企業中的出現,反映出國內家族企業對下一代的擔憂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
⑹ 敗家子基金的命運共同體
敗家子基金
在1998年,成立5年來一直順風順水的廣東萬和集團的董事長盧楚其擔心:萬一出現企業經營不善,怎樣才能確保家族成員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呢?於是,盧楚其決定把家族成員的年終分紅集中起來形成「家族基金」,進行投資理財。
萬和的家族基金最初建立時大約有數千萬元,經過幾年的投資增值目前規模已超過億元。而盧楚其的投資方式也從國內股票市場慢慢拓展到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目前這筆基金存儲地——花旗、美林、瑞士信貸等銀行機構會主動提供理財服務。幾年來,盧楚其的家族基金一直保持較高的收益率,有時高達60%~70%,即便行情一般的2003年也達到20%以上,算是給盧氏家族在飄搖的商海中吃下一顆定心丸。
⑺ 民國第一敗家子,一夜輸掉上海百棟樓,晚年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
富人不可能一直有錢,財富也不可能永無止境地傳遞下去。窮不可能延續五代,因為貧窮會激發人奮斗,貧窮的人不可能世世代代都貧窮。
「富二代」是當今社會的一個流行詞,如今這個詞語是帶有一絲貶義。有一部分人經過一輩子的打拚,攢下了萬貫家財。他們不願意讓子女再吃苦,選擇嬌生慣養,忙碌於工作的他們,恰恰忽略了對子女的教育,導致自己的積攢了一輩子的家業被子女毀於一旦。
在民國時期,有一位出了名的敗家子,他如果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他的名字叫盛恩頤,頤和園的頤,為何敢用這個字?因為他的名字是慈禧太後親賜的。他住的地方是蘇州的留園,目前是國家5A級景區。他為何這么牛呢?因為他爸牛。
盛宣懷
綜上,盛宣懷的三位夫人共給他育有四個兒子,前三個全部夭折,這來之不易的老四,成為了家中的獨子,盛宣懷自然對他寵愛有加,視為掌中寶。
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在上海病逝,他遺囑將其家產的一半,捐贈為慈善基金。另一半則留給家人。據史料記載,他當時的遺產達上千萬兩白銀,在北京可以買上千套四合院。
上海灘第一"敗家子"
真么多的遺產,他的兒子盛恩頤是如何敗光的呢?
作為盛家的獨生子,母親庄夫人又是盛府的掌門人,所以盛恩頤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父親盛宣懷在洋務運動中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到了讀書的年紀,盛恩頤被父親送往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國後繼承其父盛宣懷的家業。
在盛宣懷的安排下,盛恩頤很快繼任了津浦鐵路局局長、漢冶萍公司總經理等職務。同時,他還娶了時任民國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可以說,在政界商界,父親都為他打通了人脈。這起點算是高的頂天了。
按常理來說,他本應該成就一番不俗的家業,但是從小嬌生慣養的盛恩頤,從來沒有經歷過風雨,更沒有獨立擔當的責任,在他眼裡,一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不知金錢為何物,金山銀山堆里出來的盛恩頤,哪裡知道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最終成為一個揮霍無度、奢侈成性的公子哥。
他在辦公時,總是躲在煙榻上,一邊抽大煙一邊批文件。當然,僅僅是一邊抽大煙一邊批閱文件還算不得民國第一敗家子。
盛恩頤出手闊綽在上海是出了名的,上海第一輛進口賓士轎車便是他買的。車身上刻有他的名字,車牌號又是牛,因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車牌號便是4444,這樣,別人看到車牌號,便知道盛家四爺來了。
在後宮方面,他的姨太太們待遇也是最好的,每人配一套洋房和一輛進口轎車,外加一群男僕女傭。
當然,這些也不值一提,都配不上他民國第一敗家子的身份。
盛恩頤曾留學英美兩國,什麼知識都沒學會,反而學會了賭。他整天黑白顛倒,晝寢夜出,不是為工作,而是為玩樂。
他非常享受在賭場中呼風喚雨、一擲千金的感覺,享受他人投來羨慕的眼光,更享受那眾星捧月般的風光。
他最牛的一場賭局,曾打破上海賭場的記錄,盛恩頤曾一把牌就將上海灘北京路黃河路一帶的一百多幢房子,統統輸給了浙江總督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這樣的賭資,恐怕是一般賭徒無法想像的。此事成為盛恩頤「敗家」名揚上海灘的起源。
盛恩頤在賭桌上有許多的「朋友」,他們都這樣描述盛恩頤的日常:
盛四爺每天白天睡覺,下午4點多起床,起床後便想拿錢去賭場,家裡錢輸光了怎麼辦?銀行已經下班,他便拿家裡的古董去當鋪換錢,第二天銀行開門,他派人去銀行取錢,再去當鋪贖回古董,如果錢輸得多,古董也就不要了。
落魄的晚年生活
到抗戰勝利前夕,盛恩頤手中的家業基本上已經敗空了。晚年的他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風光,之前身邊的酒肉朋友走的走,散的散,他每天的娛樂生活變成了散步。
一日,他與李鴻章的孫子李厚甫在大街上偶遇,便想一起到襄陽公園散步,但是兩人兜里的錢比臉都干凈,連門票錢都湊不出來,實在令人唏噓。
1958年,66歲的盛恩頤在自己的老宅中孤獨地坐著,回想起自己放盪不羈的一生,不禁長嘆一口氣,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從此與世長眠。
盛恩頤的一生,他曾是眾星捧月,如今孤單凋零,人生如戲,角色的反轉讓人憐之恨之。慣子如殺子,給孩子最好的寵愛,是教會他做人!
⑻ 民國時期第一大敗家子是誰呢
民國第一敗家子,非常的富有,然後把錢給敗光的,當屬上海第一公子哥盛恩頤,如果不知道這個人,他老爹一定知道,盛宣懷,晚清大名鼎鼎的洋務代表人物,超級富豪,官至從一品郵傳部尚書,更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個人背靠李鴻章,打敗了左宗棠身後的胡雪岩,盛宣還有多少實業呢,創辦中國第一個民營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家銀行,第一條鐵路,第一個鋼鐵企業,第一所高校等等,太多第一,反正當時全國的鐵路修建權、煤礦開采權,冶煉權,幾乎都在他一個人手裡,就是這么牛掰,盛宣有多少錢,沒人知道。
再說說家族基義庄基金的情況,盛宣懷是個人物,但太過富有,奢華的生活讓後人都有紈絝的習氣,缺少了魄力和才幹,特別是在風雲變幻的民國時期,偌大的財富哪個不想搶食,庄夫人死後盛恩頤主持家族事務,自己的份兒揮霍一空後,打破家法私分了義庄基金,各方勢力也來敲詐其家財,或充軍費,或入股,或收購等,用明爭暗奪的手段,將財富納入囊中,最後僅有拙園義庄剩田4600餘畝勉強維持,解放後也結束了它使命,最後僅守著幾間祖屋,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⑼ 股票,基金,黃金,白銀各方面的投資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呀
股票在中國目前是今天買今天不能賣的,並且很難靠分紅賺錢的品種,只能靠低買高賣,在中國股票市場是熊多牛少,所以基本都虧錢。基金是你把錢交給專門的金融公司,他們幫你投資,在中國,基金公司是不管你虧賺,基金公司經理們照樣拿高工資的,所以有錢也不交給他們,他們比敗家子沒強多少。黃金受國際局勢和金融大鱷控制,另外黃金太貴,一般人弄不起,所以要機靈的人和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才能弄。白銀有金融屬性和金屬屬性,工業用途很大,經濟向好,白銀上漲,時局動盪白銀也也跟隨黃金上漲,但是漲幅不如黃金,也沒有黃金敏感,但是白銀價格低,一般人都能參與,另外,黃金和白銀都是當天買當天能賣的,在網銀里就能交易,資金安全。
寫了這么多,給分吧 ^_^